古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01
颗粒名称: 古建筑
分类号: K928.715.6
页数: 3
页码: 653-655
摘要: 本文介绍景德镇市著名古建筑,主要包括:三闾庙、 祥集弄上弄三号、红塔、双峰塔、龙珠阁等。
关键词: 古建筑 景德镇市

内容

三闾庙——明清街道 三闾庙是一个历史悠久,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山麓小集镇,地处昌江与西河的交汇处。古为景德镇与饶州府,九江及安徽等地的陆路通道,早在晚唐时期就有四川、河南、安徽等地人迁来此地世居,五代时即为杂性居民聚居之地。面积约6公顷,街区古风犹存,自然环境优美。由于建有一座纪念我国古代伟大诗人三闾大夫屈原而得名。目前古街区保存较为完整。一条用青石板铺设的清朝街道,3米宽,231米长,另一条路面系以青砖倒砌,砖层异常坚硬,长约84.7米,为明嘉靖后期修造。两旁古商店店面基本完好,并有明朝中,晚期住宅4栋,明末清初住宅3栋,是景德镇地区有代表性的明代建筑,迄今保存完好,对研究明代的建筑艺术,进而研究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这里为三河村农民和部分城市居民住地,现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祥集弄上弄三号、九号一一明代世俗建筑 市区祥集弄上弄三号,九号民居,是两幢古老的明代住房,梁柱粗大,造型古朴,三号明宅建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九号住宅东西长21.2米,南北宽15.1米,面积318平方米。堂房两边各有五根1.45米粗的屋柱。厢房与后房柱子稍小,前后各有一口天井,檩、梁比清代一般房子木材粗大,柁梁仅次于中堂柱子。门房石壁与柱下磉礅均有青色麻石,地面铺有0.9米长,0.6米宽的青石板,石壁与磉礅都雕有花草,而且均取对称图案,磉礅花纹与造型更为别致,下端呈八面形,上端为园形。上下花纹各不相同,有的是葵形花朵,有的是卷叶草茎,还有的是连环花纹,线条粗而遒劲,图案清晰分明。三号明宅所不同的是堂房上方隔间篾底石灰面上除绘有花草图形外,还绘有鱼虾等新的动物图案。地基略比九号要高,房子质地也比九号要好,由此推断其建造时间九号明宅可能还略早于三号。
  明宅结构稳固,施工精巧。正房用大料支撑,厢房与后堂均取小料,它们互相依托,坚实异常,历及五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仍然完好无损。根据《明会典》规定,上述房子,虽然用料粗大,正面无开阔空地庭院,亦无石狮雄踞,连房门花纹也无雕龙画凤,大门还是开在侧面,仅高2.1米,宽1.4米。可见,此房还够不上是官府住宅,房主也不是大官显贵,只可能算是富户豪商。现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塔 巍然屹立在景德镇市旧城,距市区10公里。因其地处原浮梁县城之西隅,清代以前称它为西塔,后人视其表层为红色,又称它为红塔。1959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景德镇市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重要标志之一 据《浮梁县志》载:西塔寺,在西隅,唐大和六年僧度创。塔高十三丈,宋建隆二年县民黎文表倡造,明万历三年塔重修。 红塔为六角七层,用特型砖叠砌而成,除第二层因第一层门窗较高无平座外,其余各层均有平座。,每层平座设三门,各居一面,是座楼阁式六角形砖塔。它反映出北宋初期塔的建筑外貌和艺术造型的时代特征,是座具有中国古塔特殊风格和江南建筑特色的宋塔。 红塔为砖塔木楼层塔身,内部好似一个空筒,原有楼梯紧靠塔壁盘旋而上,属穿壁绕座式。古时属“昌江八景”之一一一西塔夕照,多有文人墨客登高览胜,吟诗抒怀。明代县令曾鼎有诗曰:“巍金雁塔倚虚空,钤铎声传千里风。绝顶曾藏金舍利,闲阶倒栽玉芙蓉。光连霄汉行云外,影浸池塘夕照中。步履登临遥望处,江山如画兴无穷。”)诗中清楚地说明旧城红塔既是佛塔,又是风景塔。
   双峰塔 双峰塔位于景德镇市蛟潭区勒功乡西部宝莲山之巅,距市区67公里,离乡政府驻地杨家畈4公里。宝莲山,四面群山环抱,双峰塔便座落在这双峰山对峙形成的山坳中。塔身高六角七层,用青砖垒砌而成。第一层设有券门,因墙厚形成卷道,第二层以上设有窗洞,第三层以上的窗洞有的放置了佛像,雕刻手法豪放,形象逼真。 塔的下方是“双峰寺”遗址,遗址处保存有两块宋代和清代的长方青石碑刻,碑文详尽地叙述了双峰寺和双峰塔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古塔四周已灌木杂草丛生,现已修葺一新,以崭新面貌迎接远近游人。
   浮梁县衙 旧城乡旧城村,保存有清代两个旧县衙门,一个已破败颓废,一个仍保存完好。现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县衙为清道光年间所建。它的建筑雄伟古朴,规制完整,房分三进,前有通道,内分头门、仪门、天语、亲民堂、宅门,两旁有班房、捕厅,军粮厅、生活厅等。梁柱硕大,厅堂开阔,给人以威严肃穆的感觉。现在已开始整修,拟对外开放。
   龙珠阁
   龙珠阁座落在珠山之巅。明,清王朝在此设立御窑,并派太监踞此坐镇,监造皇宫用瓷。 据文献记载,相传在公元前221年的秦朝时,番君(即鄱阳县令)吴芮在此登山立马,故最早称“立马山”。因四周山势蜿蜒,有五龙抢珠之说,故在唐代改称为“珠山”,并于山顶置亭,名“聚珠亭”。宋代在山上建“中立亭”。元末,于光踞之为行台,号“蟠龙山”。明初又改称“纛山”。迨明万历初太监潘相建“环翠亭” ,后又改称为“朝天阁”。 清末,民初已是杂草丛生,仅参天古樟数株,破屋几间,另有废亭一座,中立一碑,上刻“环翠亭”三字。亭旁,明、清两代石碑数块,高2米余。因年久,几经风雨剥蚀,苔藓斑驳,字迹模糊,难以辨认。然此处风景绝佳,大有“城市山林”之概。1922年安徽祁门人康特璋(康达)集众筹资,次年冬,拓地开荒,集工备料,大兴土木,1925年始告落成。因此山地势,似五龙搏珠,乃命名为“龙珠阁”。 阁高三层,广阔数丈,围以红墙,复以黄瓦,翠飞鸟革,气象巍峨。阁之大门及内殿梁柱,均髹以朱漆,金碧辉煌。大门横额则嵌以二尺见方白釉瓷板三块,书青色“龙珠阁修三字。前殿神龛中供白瓷跌坐观音一尊,案前摆列香炉、烛台。后殿龛中,供有既非木雕,而纯以夏布调漆为胎,身涂金彩之神像多尊。二楼龛中,则供有三教创始人仲尼孔子,释伽牟尼,老子李耳之塑像。另设有乩坛,安放沙盘銮笔,以备请神决疑之用。 解放后,此阁曾一度为招待所,后因失修,渐致颓废。但“江山留胜迹”,遗址尚存。现正在重建中。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出版者:安徽新华印刷厂

《景德镇市地名志》它是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名专著,也是景德镇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它的诞生。 这部专著是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江西省市、县《地名志》编辑大纲”的要求编纂而成的。《景德镇市地名志》是一部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典籍。这部志书,同时又是一部从地名角度介绍景德镇市的资料书,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对古今重要地名的由来含义、历史现状及其演变,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反映景德镇市的特点,对陶瓷考古、经济研究、游览观光等三个方面,作了较多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概况。它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方面人士准确地了解景德镇市的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为我国军事、公安、民政、邮电、城建、交通、新闻出版、科研教育、旅游外事等部门和人民群众日常交往提供准确的地名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三闾庙
相关作品
祥集弄上弄三号
相关作品
祥集弄上弄九号
相关作品
红塔
相关作品
浮梁县衙
相关作品
龙珠阁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