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水利建设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365
颗粒名称: 景德镇市水利建设概况
分类号: F407.956
页数: 2
页码: 557-558
摘要: 景德镇市属丘陵山区,昌江河从北向南贯穿全境,溪流纵横,有多处天然落差可供开发,水力资源丰富。全市每人平均有水资源5024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境内虽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但在建国以前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水利设施,极为简陋,灌溉条件很差。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水利建设事业十分重视,动员和组织群众,坚持不懈地治理和开发水利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止水旱灾害,改善农业的基础条件。至1985年底止,全市共建成灌溉、防洪,水电等各类水利工程2910座,已初步形成畜,引,提,排以及发电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
关键词: 水利建设 景德镇

内容

景德镇市属丘陵山区,昌江河从北向南贯穿全境,溪流纵横,有多处天然落差可供开发,水力资源丰富。全市每人平均有水资源5024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内和年际降雨量变幅很大,丰枯悬殊。多年平均降雨量1800~2000毫米,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差异显著,降雨特征是春夏多秋冬少。每年四至六月为雨季,降雨时间长而频繁,暴雨多集中出现在六月份,为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由于境内流域面积大,河谷多,河床陡,集流快,一遇暴雨,山洪倾泻而下,造成洪水灾害,进入七、八、九月的高温秋季,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往往发生伏旱和秋旱。据有关史料记载,从公元795年(唐贞元七年)至1948年,共发生大洪灾44次,大旱灾16次,其它灾害19次。历史上的景德镇地域,真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自然灾害严重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宁。
  市境内虽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但在建国以前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水利设施,极为简陋,灌溉条件很差,人们只能听天由命,靠天吃饭。据《浮梁县志》记载,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仅有陂塘225座。晚清和民国时期虽有所整治和发展,但为数甚微,农田灌溉主要靠引用自然径流,并辅以简车、牛车,手车进行提水,大部分农田灌溉,保证率很低,有效灌溉面积仅3万余亩。故水旱灾害,连年不断,粮食生产,广种薄收,产量很低。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水利建设事业十分重视,动员和组织群众,坚持不懈地治理和开发水利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止水旱灾害,改善农业的基础条件。至1985年底止,全市共建成灌溉、防洪,水电等各类水利工程2910座,已初步形成畜,引,提,排以及发电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
  灌溉工程283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总库容4180万米3,小(一)型水库17座,总库容3549.6万米s,小(二)型水库183座,总库容3953.9万米3,塘坝1302坐,蓄水库容2871.1万米3,引水陂堰875座,固定电力抽水机站239座,装机261台,计6057.1千瓦,固定机械抽水机站218座,装机220台,计4333马力,水轮泵站3座。蓄、引、提总水量1.31亿米3,占地表经流总量的5%。
   防洪工程4座。圩堤总长14.5公里,设有3座电力排涝站,装机9台,计525千瓦,保护面积9100亩。
  水电工程67座。装机86台,计3893千瓦,架设输变电线路118.5公里,年发电量440.5万度,其中入国家电网85万度。全市有23个乡,208个村委会,1931个自然村,37768户都用上了小水电。
   昌江渠化工程——全省重点工程已于1983年开始兴建,市境内鲇鱼山枢纽已完成第二期建设工程。
  由于水利建设的不断加强,水利设施的日趋完善,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至1985年止,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9.6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5%;旱涝保收面积达到20.2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2%,比建国前增加了近10倍。随着昌江的开发,景德镇市的航运条件大为改观。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出版者:安徽新华印刷厂

《景德镇市地名志》它是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名专著,也是景德镇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它的诞生。 这部专著是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江西省市、县《地名志》编辑大纲”的要求编纂而成的。《景德镇市地名志》是一部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典籍。这部志书,同时又是一部从地名角度介绍景德镇市的资料书,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对古今重要地名的由来含义、历史现状及其演变,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反映景德镇市的特点,对陶瓷考古、经济研究、游览观光等三个方面,作了较多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概况。它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方面人士准确地了解景德镇市的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为我国军事、公安、民政、邮电、城建、交通、新闻出版、科研教育、旅游外事等部门和人民群众日常交往提供准确的地名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