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362
颗粒名称: 事业单位
分类号: D630.156
页数: 16
页码: 539-552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江西省景德镇市事业单位的概况。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景德镇

内容

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
  位于新厂西路57号。占地面积79470平方米,建筑面积33917平方米。内设10个科室和1个实验工厂。职工280人,其中干部20人,科技人员145人。主要任务是进行陶瓷工业应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承接科研委托、技术协作、成果转让,科技咨询、情报交流、理化测试、产品器型、花面设计、代培技艺人才等,并拥有陶瓷工艺,耐火材料、热工试验配套设备、硅酸盐物化分析,热分析,结构分析、检测仪器等设备。创建于1954年,原名为景德镇市陶瓷试验研究所,址设莲花塘(今中共景德镇市委驻地)01957年迁入现址,更名为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1965年2月划归第一轻工业部,易名为第一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1972年又为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复归轻工业部更为现名。
   江西省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
  位于新厂西路120号。占地面积25736平方米,建筑面积11051平方米。1984年7月由原景德镇市陶瓷工业科学技术中心实验所、陶瓷美术研究所和玉凤瓷厂合并组建而成。直属江西省轻工业厅。系主管陶瓷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单位,开展陶瓷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开展陶瓷新产品测试、校验计量仪表,提供成套技术,转让科研成果,接受咨询、承包技术服务。所内设3室1厂。全所事业编制152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共86人,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有48人。
  近三年来,该所共有122项美术、雕塑作品获得部、省,市优秀创作奖。1985年景德镇市举办的“第三届景德镇美术百花奖”评比中,又有54项作品获奖夺魁。连续三届评比中创造了获奖项目最高纪录。
  航空航天部第六0二研究所平方米,建筑面积79965平方米。内设5个处,4个科室,1个中心,下分设10个研究室、4个车间。共有干部职工1,855人,其中科技人员806人。1969年组建,主要是从事直升飞机设计、研究,设备齐全、先进。拥有计算机、试验设备、仪器仪表、金切机床,锻铸等各项设备1,000多台(件)。
   量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
  位于莲社南路9号。占地面积226平方米,建筑面积1354平方米。内设11个科室,有干部职工106人,其中科技人员71人。主要任务是承担大,中型陶瓷工业工厂新建、改建、扩建等设计任务,拥有微型计算机、复印机,晒图机等仪器设备。设计院前身是省陶瓷工业公司设计室,组建于1978年,1979年迁至现址。为适应陶瓷工业技术改革发展的需要,于1982年扩大成立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
   景德镇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位于兴华南路吕蒙。占地面积200亩,其中耕地面积140亩(水田120亩),鱼塘11亩,可垦可建荒地50亩,房屋建筑面积5720平方米。内设3个科室,职工86人,其中干部20人(科技人员15人,行政人员5人)。主要任务是从事农作物良种科学试验研究工作,并进行家禽和水产品的科研工作。
  创建于1960年,原设枫树山,曾先后搬迁到鹅湖的螺蛳墩与臧湾的午家巷。1961年与林科所分开,迁到新平的樟树坑。1962年迁到罗家的康乐山之后,并入市农技总站,1964年又重新划出恢复市农科所。1968年又与市林科所合并(址设丁家洲)。1973年林科所再次划出,市农科所仍在现址。
   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位于市区东北面15公里处,景(德镇)瑶(里)公路南侧王港乡坳上村近地。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内设3个科室和1个车间,有职工49人,其中干部5人,科技人员18人。主要任务是从事林业科研工作,有进行林业科研基地的山地面积2”000亩,旱地30亩。
   成立于1960年,与市农科所合署办公,1961年市农科所分立迁出。1968年复与市农科所合并,1973年又析出分立,1979年迁入现址。
   景德镇市计量测试研究所
  位于新村西路27栋。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内设6个科室,有干部职工35人,其中科技人员13人。任务是:量值传递和统一工作,所内拥有专、力,温、理、电计量标准设备。
  所的前身为景德镇市科学委员会标准计量所,创建于1953年,设在中山路大黄家弄口。1966年易名为景德镇市计量所。1981年迁入现址并易称今名。
   景德镇市建筑设计院
  位于珠山中路2号,与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同一大楼办公,占用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设有7个科室,有干部职工85人,其中科技人员51人。是从事建筑设计专业部门,承担各式房屋建筑设计图纸任务,有钻探机,晒图机以及设计图纸等各项器材设备。
  它的前身是城建局设计室,成立于1956年,随着机构变动,1959年为市建工局设计室,1965年为市建筑工程公司设计室,1971年为市建工局综合设计室,1978年成立市建筑设计室,1980年改称今名。
   景德镇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位于鹅湖区新平乡印墩下,与市家禽家畜良种繁殖场、市水稻良种示范繁殖场合署办公。辖印墩下,四亩里2个自然村,70户,283人。试验基地有水田280亩,旱地100亩,茶山393.7亩。
   市家禽家畜良种繁殖场成立于1959年,市水稻良种示范繁殖场成立于1974年,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均隶属于市农牧渔业局。
   景德镇市医药科学研究所
  位于西郊大月山。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设医药科技情报室、实验室、医疗临床组。有卫生技术人员和职工17人。1971年建所。
   景德镇日报社
  报社原分二部办公,一部设在风景路莲花塘畔市人防办公室二楼,二部设在解放路117号。现已迁至广场北路李石坞新楼。有干部职工86人,其中干部56人,内设8个科室。
  日报为中共景德镇市委机关报,创办于1955年,先后曾迁至景德镇市军分区院内,景德镇市新华印刷厂,中山北路八卦图。“文革”期间停刊,1983年复刊。原为周三刊,1986年7月1日改为日刊,复称“景德镇日报社”。
   景德镇市群众艺术馆
   位于马鞍山路5号,创建于1949年10月,原名市文化馆,1980年易名为“群众艺术馆”。
  市文化馆成立以来,馆址曾多次搬迁。现址系1980年新建,占地面积为979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有四层活动大楼,内分设活动大厅,展览厅、练功厅,小剧场,讲座室等,每室均可容300多人。
   馆设4部1室,现有工作人员39人。
   景德镇市图书馆
  位于马鞍山路3号。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有干部职工35人,内设办公室,5个组。藏书41万余册。馆于1954年创办,原址设中华南路陈家街。1959年迁现址。
   景德镇市光明电影院
  位于珠山东路7号。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职工24人,其中干部2人。于1978年动工兴建,1979年竣工放映。厅、楼座位共可容纳观众1550人。影院建筑雄伟,形式新颖,声光效果良好,备有空调设施,曾获全省七十年代优秀设计奖。
   景德镇市新华书店
  位于珠山东路1号。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建筑面积3035平方米。内设3个科室,下设2个门市部,共有职工59人,其中干部12人,科技人员1人。
  书店创办于1950年,原址在中山北路1号,1971年迁至珠山中路(含工艺美术服务部),1978年迁入新建大楼。景德镇市文学艺术联合会驻于四楼,市艺术创作研究所驻于五楼。
   景德镇陶瓷学院
  位于市区陶阳路中段东侧,整个校园占地面积18468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1000万平方米,是我国一所陶瓷工程,陶瓷美术综合性的高等学府。
  早在三十年代初,景德镇就设有江西省立陶瓷学校和浮梁县陶瓷职业学校,“陶专”便是在这两所学校合并后于四十年代初建立的。陶瓷教育在景德镇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建国后”1953年将“陶专”改为中等技术学校名为“江西省景德镇窑业学校” 、1955年创办“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1956年又创建了“江西省轻工业学校陶瓷科”,1958年1月将这两所学校合并,成立“江西陶瓷学校” ”1958年6月改为“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院从建校到1968年,该院共向国家输送了本科和中专毕业生1454人,同时还曾为罗马尼亚、波兰、越南等国培养了留学生和实习生32名,对国内外的陶瓷技艺交流作出了贡献。1976年以后,面向全国招生和分配。到1984年止,又为国家培养了本、专科学生822人。
  从1978年起转为轻工业部的直属院校,受轻工业部和江西省委的双重领导。现在该院已有30个班,学生862人。1985年起招收工艺美术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该院有教学研究室18个,教职员工458人,其中专任教师198人,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66人,助教95人,教员17人,工程师4人。教学实验室34个,教学仪器设备2914台,藏书达20多万册。
   景德镇教育学院
  位于市郊兴华路中段西侧蟠龙岗。占地面积37329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内有21个教室。图书馆有藏书6万余册。各学科教学仪器设备,基本上可以解决教学的需要。现有教职员工130多人,设有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农学6个专业,在校学生418人。
  学院是中央教育部首批备案的全国162所教育学院之一。主要任务是培训,提高在校的中学初中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1982年在“上饶师专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的。“大专班”始办于1978年9月。市教育学院前身是“景德镇市红专学校”,创建于1977年。从1978年招生以来,截至1984年止,先后举办过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班和教师进修班,培养了中学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630人,大专毕业生338人,其中普通大专毕业生226人,大专进修毕业生112人。另外还为其他系统培训了科技人员100余人。
   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
   位于市区莲花山,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教职员工99人,在校学生722人。
  学校根据成人教育特点,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方针,坚持长期与短期、脱产与业余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了陶瓷热工,陶瓷工艺、陶瓷美术设计、陶瓷机械4个全脱产专业和工业企业管理、审计、中文秘书、财务会计,党政干部专修5个业余专业,结合电视教育,开办了电大土建、财会、党校,企管4个教学班,还开设了党校中专班。198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1985年受轻工部委托,开办了全国轻工系统出口陶瓷设计进修班和窑炉检测技术进修班。
   该校创办于1978年,隶属于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前身是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七、二一”大学,1980年9月改今名。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景德镇市分校
   位于市区中华南路208号,原市第十三小学校址。占地面积129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75平方米。
  学校成立于1984年3月。“电大”1979年在我市首次招生,1980年成立“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景德镇市工作站”。现有行政干部4人,科技人员(含专职教师)21人。为了培养四化建设人才,采取电视机,录像机、录放机,计算机等有效措施,进行远距离教学——电视广播教学。
   景德镇师范学校
   位于市区莲花塘东北侧山坞(俗称棉花坞)。校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教学生活用房占地面积229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094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2人,专任教师45人.现有学生544人,分为3个年级,共12个班。每年招生240-280人,学校规模为18-22个班,共计720-840人。
  师范学校办学历史较长。1941年办有“江西省立浮梁乡村师范学校”,其前身是1935年创办的“江西省第五行政区保学工作人员征训所”,后改为“江西省第五行政区义务教育师资训练所” 。1945年初“国立铅山师范矽迁景德镇。解放后,乐平、波阳师范合并于“浮师”,1954年改名为“景德镇师范”。次年,“景师”迁乐平县,改名乐平师范。1959年8月重办景德镇师范学校,校址由十八渡迁九龙山,迁樟树坑,最后定址新平(浮梁旧城)。“文革”期间被迫停办,1973年复办于现址,1984年成立“景德镇市小学教师进修学校,与师范合署办公。从1974年-1984年共招收新生2435名,毕业学生1941名。
  景德镇市卫生学校位于中华北路317号,雷峰山北侧山坡上。占地面积13206平方米,建筑面积6880平方米。是一所初具规模的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景德镇医学院,次年改名为景德镇市医专,1962年撤销。1958年成立的市卫生学校,1962年同时撤销。1964年复办,采取医院办校方针,分别在浮北卫生院、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成立医士、护士、助产士三个专业班。“文革”期间停办,1974年复校,现有教职员工104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主治医师8人,大专毕业生的医务人员40余人。1974年以来,共培养大学医疗专科毕业生38人,中专毕业生640人。
  学校设3处1室”8个教研组,10个实验室。1985年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并入卫校。(保留市医科所和市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名称。)先后研制的“红卫蛇药”、“红管药”,“兔耳一枝香”等曾获省科学技术大会奖。
   景德镇市技工学校
  位于西郊兴华北路中段东侧。占地面积2.7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820平方米。学校创建于1978年7月,是全省首批创建17所技工学校之一,根据国家劳动计划招收新生,主要是培养陶瓷中级技术工人和与陶瓷工业相关工业的中级技术工人。
   历届毕业生963人,其中机械专业232人,化学专业84人,电瓷专业65人,电子专业56人,陶瓷专业423人,陶瓷矿山103人。
   教学人员43人,其中大学9人,大专8人,中专12人,中技14人。内有各种专业职称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4人。
   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校
  位于新厂西路51号。占地面积44689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46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17人,其中教师98人(科技人员69人)。面向全省招生,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全省分配。分设陶瓷工艺、企业管理、热工3个专业,12个教学班,共有学生481人。
  陶瓷教育在景德镇教育的历史上较长,早在1912年中国陶业学校(校址波阳)就在景德镇毕家弄上弄设立分校,1923年停办。三十年代,在莲花塘(今中共市委会址)创办浮梁县陶瓷职业学校。1943年江西省立陶业学校(前身即中国陶业学校)从萍乡迁来景德镇后与浮梁陶职合并建立“江西省陶业专科学校”,。建国后,1953年将“陶专”改为中等技术学校,易名为“江西省景德镇窑业学校”),1954年停办。1955年成立“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次年又成立“江西省工业技术学校陶瓷科” ”1958年二校合并创建“江西省陶瓷学校”,同年创办“景德镇陶瓷学院”,陶校并入。1965年成立“景德镇陶瓷职业学校” ”1968年停办。1973年复成立“景德镇陶瓷工业学校”,在1976年“陶院”复校后,该校又并入陶瓷学院。1980年复办“景德镇陶瓷学校”)。
   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位于市东郊黄泥头,距市区5公里。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创建于1956年,原校址设市区莲花塘北侧,1979年迁入现址。
  党校现有教职员工78人,其中专兼职教师42人。设有政治经济学、哲学、经济管理、党史党建、科学社会主义、文史等6个教研室以及图书馆、教务科,行政科、办公室等机构。原名为市委干校,创办于1956年,1958年改今名。三十年来配合党的各项中心工作,为市轮训了一大批各级党的领导干部。1978年以来,举办了各种轮训班,读书班、培训班31期,培养人员共3254人。1984年秋,开办了两年制的正规化班次,招收了中专班56人,1985年招收了大专班121人,同时仍继续举办各种轮训班,学校保持有学员300人左右的规模。
   景德镇市体育中学
  位于市东北面群山环绕的狐狸坞。是一所体育专业的职业中学,前身是景德镇市第十中学暨景德镇市业余体校。创建于1978年,1983年7月改今名,隶属市体委、市教育局。学校占地面积46.230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7万平方米。设有排球场、篮球场、田径运动场、射击场。射击场为四合院格局,内含1个50米长枪训练场,1个25米短枪训练场和1个汽枪房。1984年8月全省业余体校射击比赛和全国南方片射击比赛均在这里举行。
  该校现有教职员工70多人,教师、教练员具有大专水平的占五分之三,学生270多人,6个教学班。体育训练有田径、射击、男排、女篮、女足、乒乓7个项目,其中6个是重点项目,运动员共计235人。几年来为体育大专院校、省体工队、中专学校输送了126人。
   景德镇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位于市东郊黄泥头。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63平方米。设2科2室,有干部职工28人,其中干部、教师、科技人员23人。为培养商业人才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设企业管理、财会两个专业。在校学生161人。1965年9月成立市商业职业学校。1968年停办。1977年4月年成立市商业局五七干校。1979年撤销,改为市商业局干部学校。1982年成立市商业干部学校,1985年改今名。
   景德镇市第一中学
  位于新厂西路北侧。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5414平方米。成立于1949年7月,由浮梁县立中学(创于1939年)改办,初名景德镇市立中学,校址设市区太白园(二中校址),8月,江西省私立天翼中学(创办于1940年,一中今址)并入。1952年改为景德镇市立第一中学,并将本市紫阳,昌江两个私立中学的高中部以及德兴、乐平,婺源等县的高中学生并入,1953年改名“江西省景德镇中学”,1954年高、初中分开,高中名为“景德镇高级中学”,1955年迁入现址,复名为景德镇中学。1963年6月为省重点中学之一,1965年始称今名。“文革”期间,一中被污为修正主义的教育样板。1978年2月以后重新被定为省、市重点中学。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77人,专职教师有112人。共有37个教学班,其中高中部20个班,初中部17个班,学生2400人。
   学校拥有400平方米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9个,排球场4个。教工有70%住在校内,还有寄宿生200人。
   景德镇市第二中学
  位于市区曙光路西端南侧。占地面积3568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459平方米。系1952年由本市私立紫阳中学(校址婺源会馆)和私立昌江中学(校址都昌会馆)即原静山中学合并而成,取名景德镇市立第二中学,校址设天主堂(今市卫生防疫站址),1953年2月迁莲花塘北侧“五龙庵”(今景德镇宾馆址)。同年7月改名为“江西省景德镇初级中学”,1954年底迁现址。1957年9月更名为“景德镇市太白园初级中学”,1965年8月始称今名。“文革”期中的1968年10月分散下迁农村,1973年4月复校,1978年2月被定为市重点中学,1980年12月被定为省重点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74人,其中专任教师131人,分37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25人,其中高中19个班,学生1299人,初中18个班,学生1226人。
  学校“火炬”学雷锋小组,自1970年成立以来,十七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创三好、树新风,取得了丰硕成果01979年9月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1982年团中央、教育部授予“火炬”小组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983年和1984年受团中央通报表彰。
   景德镇市蛟潭中学
  位于南(昌)张(王庙)公路蛟潭站东侧的外头畈,有学生1100人,高中9个班630人,初中7个班470人,教师44人,有三层教学大楼,还有礼堂、食堂和师生宿舍,建筑面积6270平方米。1984年建立了物理,化学,生物和电教实验室。
   该校师资力量较强,狠抓教学质量,历年升学率较高。文科成绩较好。
   景德镇市鹅湖中学
  位于鹅湖滩西1.7公里,景瑶公路北侧。占地125亩,建筑面积达4325平方米。建于1958年,始为一个教学班,50多名学生,27年来,学校不断发展,现有18个教学班,1047名学生,65名教职员工,校办印刷厂1个,职工13人。已成为鹅湖区规模最大的一所重点中学。
   景德镇市第一小学
  位于市区中山北路161号。占地面积1891平方米,建筑面积教学楼及附属用房共1018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共21个班,学生1466人。
  学校前身是徽州同乡会办的私立新安小学,创建于1944年,之前曾一度办新安公学。原校址设在陈家岭上弄,1945年迁徽州会馆(又名新安书院即现址)。解放后,1951年改公办,易名为市第一小学,是市区三个学区的中心小学之一,1962年曾定为全国重点小学。1978年又重新定为市重点小学之一。
   景德镇市第七小学
  位于市区珠山中路地段抚州弄23号。占地面积3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81人,其中中专以上文化水平教师68人,分设26个班,其中实验班9个,共有学生1928人。
  学校前身是私立昭武小学,创建于1940年,因系抚州会馆(昭武书院)会产创办,解放后,1951年改为公办,名为景德镇市第七小学,并被定为市区三个学区的中心小学之一.1978年被定为市重点小学之
   景德镇市第十二小学
  位于新村东路1号,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1400人,教职工80人。原系第七小学分部,1958年独立建校,1978年2月12日改为景德镇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83年底,改为景德镇市第十二小学。
  学校为市区两级文明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少先队创三优先进单位,全国红领巾读书先进集体,首批创建市“教工之家”。是对外开放小学,曾多次接待来自日本、美国等外宾,受到外国朋友的好评。
   景德镇市竟成小学
  位于市东郊里村程家山,距市区1.5公里。创办于1913年,原设里村后街翠云寺(今陶机二厂对面山上)。取古语“有志者事竟成”而定“竟成”,是景德镇市历史上早期创办的小学之一。里村是市革命老根据地之一,而竟成小学又是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在市革命斗争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与竟成小学发生联系。在党的领导下,竟成小学哺育出一批革命志士。抗战爆发后,翠云寺被八十后方医院占用,学校搬迁里村项家祠堂,1954年迁回原址。解放初期,该校一度改名为“里仁乡中心小学”、“市第六小学”、“浮师附小”,1955年遵照江西省政府邵式平省长意见,重新恢复“竟成小学”校名。1959年由省市拨款修建校舍于现址,1984年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3730平方米,建筑面积1930平方米。该校现有教职员工54人,5个年级共21个教学班,学生1200人。
   中共景德镶市委机关保育院
  位于市区风景路1号,原为浮师附小校址(即东山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教职员工40人,有幼儿320人,分大、中,小九个班。成立于1952年11月,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浮梁专区幼儿园,原址设中华北路301号(今市卫生防疫站址),1952年搬迁现址。
   景德镇市第一幼儿园
  位于珠山中路58号。占地面积886平方米,建筑面积768平方米。设大,中、小5个班,在园幼儿240人,保教人员20人,其中教师12人。主要设备有风琴、电化教具和大型玩具。1954年创建,原名第二幼儿园。文化大革命时停办。曾改办第十三小学。昌江中学。1984年复办幼儿园,称今名。
   景德镇市昌江街道中心幼儿园
  位于市大黄家上弄64号,创建于1980年12月。隶属昌江街道办事处。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有教职工8人。其中保教人员7人。有大,中,小3个幼儿班,幼儿160人。曾2次被评为省先进单位,4次评为市先进单位。1984年列为省重点托幼组织。
   景德镇市西郊街道中心幼儿园
  位于西郊东风坦,又名东风坦幼儿园.设大、中、小,托、哺乳室。有婴幼儿140名,保教员7人,勤杂员1人。1979年由东风坦居委会创建。1982年实行民办公助,在现址建两层楼房一栋,设有活动场地和活动器具。是民办园中房舍,场地、设备较好的从哺乳室到大班一条龙的托幼组织。历年来均被评为先进单位。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位于市区中华北路317号。占地面积41025平方米,建筑面积28126平方米。有病床400张,全院医护职工总数57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6人,有正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4人。主要医疗设备有X线诊断机、B超、血气分析仪、纤维内窥镜、同位素扫描仪、高压气仓、四导生理记录仪、人工‘肾、脑电图等。研究成功了一些高难度手术,其中有:泌尿科的同种异体肾移植,矫外科的离体断指再植,妇产科输卵管再通;外科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摘除左心房中台液。
  医院1951年创建,称景德镇市立医院,原址在中华南路48号。1952年11月浮梁专署人民医院并入为住院部。1954年在现址新建医院大楼。1961年改名为景德镇市第一医院。1968年全市西医合并到一院统称景德镇市人民卫生院。1671年分开,始易今名。为全民所有制综合性医院。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位于市区广场北路3号。占地面积36722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6平方米。门诊部设中华南路48号,口腔门诊部设珠山中路。住院部有病床410张,全院医护、职工总数为58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80人,有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28人。主要医疗设备有s电视系统X光机、自动血气分析仪、彩色同位素扫描仪、体外抗搏器,人工肾、四导和多功能生理记录仪、B超和脑电图等。开展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成人和小儿IOU监护、床边无创和微心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食道心房调搏、PTOD直肠胃癌根治(MIM2M3)自体动、静脉移植、肝、肾实质切开取石,肝、肠R。u-y吻合皮下闭攀术、股骨延长术、脑肿瘤摘除,层次法腹膜外剖腹产、气钡双重和低张显影等。
   医院1971年创建。1979年新建六层住院大楼。是全民所有制综合性医院。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位于新厂象山。占地面积54674平方米,建筑面积17209平方米。有病床352张。全院有医护、职工4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44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药师1人,主治医师15人。主要医疗设备有:X线机、B超、八导脑电图仪、血气分析仪、多导生理记录仪,双目显微手术镜、可见紫外分光度计等。目前开展的主要科研项目。心功能、心结构感损伤性检测、外科肺切除、离位食管Ca根治术,中西结合治疗大面积烧伤,断肢再植,同位素开展肺、脑,骨、子宫、肝、脾等扫描检查,11种放射免疫检测技术等。
  院的前身是景德镇市工矿医院,始建于1956年,门诊部设珠山中路,住院部设菱角塘。1959年改称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1959年迁现址。1668年并入景德镇市人民卫生院.1971年5月恢复,改称现名。为全民所有制综合性医院。
   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
  位于市西郊石岭象山脚下,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该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精神专科医院。设门诊部和住院部,有病床100张。有职工3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人,主管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主要设备有:X光机、电脑机,心电图机、血脑流图仪等。1984年筹建,原名景德镇市精神病院1987年在现址开诊,9月接受住院病人。
   景德镇市中医院
  位于市区珠山中路20号。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l万平方米。一门诊在中山南’路259号,二门诊在珠山中路20号(院本部),三门诊和住院部在河西麻布袋山麓。有病床150张。全院职工24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1人,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4人。主要医疗设备有:X线诊断机,耳部信息诊断机等。目前开展的主要攻关项目:应用注射法、剥扎法、拔管法,挂线法、扩肛法等非手术治疗肛肠疾患,以中药敷治痈疽疔节,以内服中药为主治脱疽,儿科麻疔疳积,针灸中风瘫痪,小儿麻痹症等。1954年9月创建,原址在人民路5号。同年11月解散。1959年4月复办市立中医诊疗所及联合诊所,后合并成立景德镇市中医院。1971年7月撤销。1979年3月在现址恢复中医院。
   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
  位于珠山东路5号。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35平方米。是一所妇幼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专科医院。有妇产科病床50张,职工12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1人。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有围产期保健,婚前健康检查,婴幼儿健康检查及婴幼儿智测门诊,优产优生咨询、冷冻治疗等。
  院的前身是市妇幼保健站,址在中华南路(今二院门诊部)。1957年改为市妇幼保健所。1959年市妇幼保健所与浮梁县卫生院合并,在卫生院原址(十八桥)成立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1968年撤销。1972年在现址恢复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
   量德镇市结核病防治所
  位于市区西南面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87平方米。设门诊部(中山南路再胜弄口),有病床120张。职工12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2人,主治医师5人。主要医疗设备:欧林巴斯BF-10型纤维支气管镜、300毫安X线诊断机等。目前主要业务: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痰结核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结核病。1959年成立,原址设中华北路228号。1960年在广场北路3号建住院部。1968年撤销。1970年在现址原工人疗养院成立职业病防治所,1972年职业病床分出,在现址正式成立结核病防治所。
   景德镇市皮肤病防治所
  位于市区广场北路。占地面积6594平方米,建筑面积2704平方米。设皮肤病门诊部、住院部及康复村(麻风病住院部)。有普通皮肤病床35张。职工5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人,主治医师2人。主要研究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病和病毒性皮肤病,过敏性紫癜、采用透热吹风加皮质类固醇治疗神经性皮炎等。
   所于1971年成立。1972年4月与市职业病防治所并入市防疫站。1973年12月分出,恢复皮肤病住院部。1985年7月在现址新建皮肤病防治所。
   量德镇市卫生防疫站
  位于市区中华北路301号。占地面积3076平方米,建筑面积4604平方米。设八科一室:职工10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管医师5人。主要设备:200毫安流动X光车、解剖镜及显微摄影仪、72型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1/万天平、-40°低温冰箱和冷库等。主要业务项目:日常卫生防疫监督、监测,检测手段,检测技术,多项系统化,从病原学到病毒的检查已列入正常工作。1953年5月建站,址设人民路(今第二医院门诊部南侧)。1955年迁莲花塘五龙庵(今景德镇宾馆一部)。1956年迁人民路(今民政局驻地)。1958年迁入现址.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亦驻此。
   景德镇市药品检验所
  位于河西大月山。职工30人,其中卫生技术20人,主管药师1人,检验主管技师1人,主管医师1人。设行政办公室,中药室、化学室、生测室。主要药检设备:Uv260分光光度计,自动施光计,双人净化工作台、单盘分析天平等。主要业务:中西药成分分析,显微镜检药品,卫生学检价,无菌检查,抗生素效价测定,出品药品检验等。
  1975年12月建所,址在中华北路301号市防疫站内,后迁珠山中路20号市中医院二楼。1983年10月迁入现址。正在广场北路兴建药检大楼。
   景德镇市珠山区妇幼保健所
  位于中山北路220号,占地面积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设办公室、手术室、注射室,化验室、妇科、儿科、保健科.有医务人员10人,其中助产士2人,护士1人.所的前身是接生站,成立于1964年,分散在各街道,1971年与防治所合署办公称保健站。1976年与防治所分开称景北区妇幼保健所,驻珠山街道办事处,1980年易为今名,1985年8月迁现址。
   主要业务是妇幼保健工作,包括区属企业单位女工,在园幼儿和散居儿童的体检,女工的四期保护和妇幼常见病的诊治。
   量德镇市蛟潭区人民医院
  位于蛟潭村中心,南(昌)张(王庙)公路西侧。是蛟潭区医疗,保健、预防及计划生育的中心。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有病床40张,分设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儿科、眼科、五官科,还有化验室,中,西药房。并有四个行政科室。有医务人员44人,职工16人。
   院的前身是1953年创办的国营万寿山垦殖场卫生所,1969年改为蛟潭中心卫生院,1971年为景西区人民卫生院,1984年改称今名。
   景德镇市经公桥中心卫生院
  位于经公桥街南侧,1959年创建,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原名浮北中心卫生院,1980年改称现名。有医护人员32人。1969年成立蛇伤防治专科,老蛇医计丙兰利用民间秘方制成“红卫蛇药”,治疗各种蛇伤,治愈率高达95%以上,闻名于华东地区。
   景德镇市鹅湖区人民医院
  位于鹅湖滩正街。成立于1952年。原名浮梁县第二区卫生所,时仅医务人员2人。1959年易名为浮梁县第二区卫生院,医务人员9人,1960年改称鹅湖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增至28人01980年更称现名。现有医务人员27人,后勤7人,有病床30张。新建楼房1幢,建筑面积3196平方米。
   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
  位于莲社路17号,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内设4个科室。主要任务是采集、制作广播节目。电台前身是景德镇人民广播站,创建于1950年,原址在中山北路,后迁珠山中路。1959年成立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迁至现址。1963年又改称景德镇人民广播站,1965年复称今名。
   景德镇电视台
  位于马鞍山,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该台转播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节目,自办景德镇电视节目1970年成立电视差转台,台址设市南山黄泥包山峰。1974年迁至景德镇饭店七楼,1980年改为景德镇电视台,迁入现址。
   景德镇中波发射台
  位于市西郊吕蒙乡官庄,距市区4公里。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90平方米,发射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台的前身是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机务组,设在莲社路17号。1965年迁至太白园汽车运输公司内西侧,改名为景德镇中波发射台,1977年迁至现址。
   景德镇市气象台
  位于昌江桥头西侧吕蒙岭。占地面积22664.4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有干部职工40人。气象台以预报气象为主,每天分两次向全市发布天气预报。拥有传真气象器、无线电收报机、电传机、微型机、苹果机、气压表等设备。创建于1952年,始称罗家气象站,后改为景德镇市气象站,地址设罗家桥。1973年改为景德镇市气象台,迁至现址。1981年设立景德镇市气象局,于1984年撤销。
  景德镇市水文站位于市区新风路景德镇汽车站东侧,紧靠景德镇市气象台。占地面积3215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干部职工4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0人。主要任务是负责收集昌江流域水文,水资源资料及研究其变化规律,为经济建设综合探讨鄱阳湖的泥沙淤积,系统地积累基本资料。同时,为当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防止水源污染、工农业生产诸方面服务。
  站始建于1941年4月,原名浮梁水位站,站址在市区里市渡,后中断。建国后恢复,1952年改名为浮梁二等水文站,1957年改名渡峰坑水文站,1971年又改为景德镇市属的渡峰坑水文站,并建立潭口、深渡、樟树坑水文站。现下属机构有渡峰坑水文站、竹岭水文站、樟树坑水文站、虎山水文站,乐平水文站、荷塘水文站。
   景德镇市水文站隶属于江西省水文总站。
   景德镇市环境监测站
  位于市区昌虹路,设于景德镇市环境保护局机关院内。占地面积715平方米,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有干部职工21人,其中科技干部6人,内设3个科室。
  站系环境监测专业站,担负全市环境监测工作任务。备有各种环境监测仪表。成立于1975年,原名景德镇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设于市政府机关院内,1984年改称今名迁现址。
   景德镇火车站
  位于市区马鞍山东隅通站路,距市区中心约2公里。占地面积787414平方米,建筑面积30718平方米。有干部职工486人,为办理客货运业务的编组区段站,系二等站,属上海铁路局南昌分局所辖。位于皖赣线南部,中心里程为皖赣线403公里339公尺。El均接发客货列车23对,其中客运列车5对。站始发列车2对,分别自景德镇至南京西,景德镇至南昌492/491”495/496次。
   车站筹建于1975年,于1976年开始办理临时客运业务,1984年5月新站竣工,1985年6月正式办理客货运业务。
  车站设计规模为1200人,年货物吞吐量为96万吨,主体建筑面积有4976平方米,其中有南、北2座候车大厅,售票厅。还有一座专供旅客休息观赏的展厅,展厅建筑雄伟,富丽堂皇,厅内设有多幅大型瓷壁画,站前广场南北各建有一座巨型雕塑,它反映了景德镇的风貌和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悠久历史。
   站鱼山车站
  位于市区南部昌江区鲇鱼山乡,距市铁路里程23公里。占地面积2010平方米,建筑面积338平方米。有职工29人。该站建于1983年,以驻地乡名命名,为景德镇车务段所辖。
   景德镇南车站
  位于市区南部昌江区吕蒙乡历尧村东端,距市铁路里程10公里。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30平方米,有职工212人。该站建于1973年,原名为历尧车站,因地处市区南面,1980年改今名,属景德镇车务段辖。
   慈义车站
   位于昌江区鲇鱼山乡慈义村,距市铁路里程36公里。建筑面积295平方米,有职工23人,该站建于1973年,以驻地命名,属景德镇车务段辖。
   浮梁车站
  位于鹅湖区新平乡东江桥西南面,距市铁路里程8公里。建筑面积635平方米,有职工25人,该站建于1984年,以原县名命名,属景德镇车务段辖。车站附近设有“浮梁车站装卸队”。3户,17人。
   福港车站
   位于蛟潭区福港乡境内,距市铁路里程28公里。建筑面积406平方米,有职工25人,该站建于1984年,以驻地乡命名,属景德镇车务段辖。
   峙滩车站
   位于蛟潭区峙滩乡境内,距市铁路里程44公里。建筑面积515平方米,有职工24人,该站建于1984年,以驻地乡命名,属景德镇车务所辖。
   营里车站
   位于蛟潭区兴田乡营里村,距市铁路里程52公里。建筑面积402平方米,有职工21人,该站建于1984年,以驻地命名,属景德镇车务段辖。
   江西省汽车运输总公司景德镇汽车站
   位于市区新风路东侧。占地面积9905平方米,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有干部职工206人,下设有17个分站。
  站为客运站,701车队,其主要任务是:客运。本站每天发车67班次,其中向市外发,车有35班次。在市内设有鹅湖、蛟潭、鱼山、河西、珠山大桥西5个分站。在鹅湖、蛟潭区内设有天保,三龙,江村,黄坛、峙滩、瑶里、勒功街、小源、西湖、兴田、储田桥,经公桥等12个代办站。
   景德镇汽车站,始建于1954年,原站址在河西兴华路,1959年在现址组建新站,1961年迁现址。
   中国民用航空景德镇站
  位于市区西北部南(昌)张(王庙)公路北:侧,距市区5公里,罗家桥乡小山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跑道长600米,宽90米,有工作人员18人。
  该站始建于1958年,1960年开航,以客运为主,兼营货运,每周六班,景(德镇)南(昌)对开,售票处设在市莲社北路26号。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标准名称一览表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出版者:安徽新华印刷厂

《景德镇市地名志》它是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名专著,也是景德镇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它的诞生。 这部专著是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江西省市、县《地名志》编辑大纲”的要求编纂而成的。《景德镇市地名志》是一部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典籍。这部志书,同时又是一部从地名角度介绍景德镇市的资料书,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对古今重要地名的由来含义、历史现状及其演变,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反映景德镇市的特点,对陶瓷考古、经济研究、游览观光等三个方面,作了较多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概况。它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方面人士准确地了解景德镇市的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为我国军事、公安、民政、邮电、城建、交通、新闻出版、科研教育、旅游外事等部门和人民群众日常交往提供准确的地名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阅读

相关机构

景德镇日报社
相关机构
景德镇市图书馆
相关机构
景德镇陶瓷学院
相关机构
景德镇教育学院
相关机构
景德镇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景德镇市中医院
相关机构
景德镇电视台
相关机构
景德镇市气象台
相关机构
景德镇市水文站
相关机构
景德镇火车站
相关机构
鲇鱼山车站
相关机构
景德镇南车站
相关机构
慈义车站
相关机构
浮梁车站
相关机构
福港车站
相关机构
峙滩车站
相关机构
营里车站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