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桥乡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326
颗粒名称: 罗家桥乡概况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369-370
摘要: 罗家桥乡位于蛟潭区南端,东、南、西与洪源乡相邻,北和三龙乡交界。乡以清代中期罗姓资款建罗家桥而名。乡政府驻地康乐山,距蛟潭26公里,距市区5公里。境内有民航机场,枫树山林场孙家山林业队,珠山区先锋瓷厂,蛟潭区建筑公司。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包括全民所有制的罗家垦殖场所属分场组成的村委会和集体所有制的先锋垦殖场组成的村委会),34个村民小组,38个自然村。共1356户,45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2人)。除回族2人外,均为汉族。
关键词: 江西省 罗家桥乡

内容

罗家桥乡位于蛟潭区南端,东、南、西与洪源乡相邻,北和三龙乡交界。乡以清代中期罗姓资款建罗家桥而名。乡政府驻地康乐山,距蛟潭26公里,距市区5公里。境内有民航机场,枫树山林场孙家山林业队,珠山区先锋瓷厂,蛟潭区建筑公司。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包括全民所有制的罗家垦殖场所属分场组成的村委会和集体所有制的先锋垦殖场组成的村委会),34个村民小组,38个自然村。共1356户,45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2人)。除回族2人外,均为汉族。
  辖区清代属浮梁县福西乡上义都。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四区三龙乡五、六保。建国初乡建制未变。1952年分属浮梁县第四区程村乡和罗家乡,并建立了铁炉里、潘家垄、查家畈、程村初级社。1956年转为先锋、程村2个高级社。1958年划归高峰人民公社和浮梁县农场,次年浮梁县农场改称罗家桥综合垦殖场,1963年将罗家垦殖场集体所有制部分划出成立罗家公社(1964年改名为洪源公社),全民部分仍为垦殖场。1966年改称红色垦殖场。1968年调整农村社场规模,将原市人委旸府滩农场、市委茅家畈农场、商业局柏树下农场、市建一公司大岭农场、民政局石岭农场、农科所试验场、良种场全民所有制部分并入罗家垦殖场。1976年上半年,旸府滩、茅家畈、柏树下,大岭的农场又分别划出,分属各有关单位。1977年为安排我市知识青年,又将洪源公社属的高墩庙、铁炉里划出,成立集体所有制的先锋垦殖场。1984年10月将罗家垦殖场和先锋垦殖场合并建立罗家乡,为避免省内重名而更名为罗家桥乡。
   辖地处低丘河谷地带,西北地势较高,一般海拔100-200米之间。西河及其支流分别从北部、东部绕乡境南端汇合流入昌江,形成以中部为主的较开阔的河谷。建国前,这里的土地贫瘠,水利条件差,粮食产量很低。1955年下半年,一支由360多人组成的上海工人志愿垦荒队在旸府山、营盘山、田坞里、康乐山、大山嘴等地,开出了一批整齐的茶园,种上茶叶。新开垦的3567亩新式茶园,成为建国后景德镇市新建的一个茶叶生产基地,并于1986年被省定为全省五个5000亩茶园基地之一。1979年在此创办了一个机械化茶叶加工精制厂,所产的精制“红茶”,远销国内外。建国后,境内先后修筑了圩堤1条,小(二)型水库2座,新建机电提灌站14个。改河治水,将境内西河从陈家坞至高墩庙一段河道取直,不但原靠河床的1000亩土地变成了良田,而且使4786亩水田得到有效灌溉,其中早涝保收面积3744亩。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全乡有拖拉机17台,机耕农田面积达90%。1984年稻谷总产量达43万斤,平均亩产超千斤。此外,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已开挖新水塘一“养鱼池”149亩,全乡养鱼水面有258亩,年产鲜鱼约3万斤。
  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办了造纸厂,年产黄板纸千余吨,满足了陶瓷纸箱用纸的需要。TMC布袋式除尘器是环保机械厂的产品,远销新疆、哈尔滨,四川等地,还创办了纸盒纸箱厂、砂石厂,建筑公司,彩绘瓷厂等以及饮食、服务行业。
  全乡有耕地面积6208亩(其中水田5872亩,旱地336亩)。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477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的359万元,集体所有制的125万元),农业152万元,工副业325万元。乡境地处市区近郊,交通极为方便,村村、场场都通公路,南(昌)张(王庙)公路直贯乡中心地段,公共汽车来往频繁。西河在春汛季节,可畅通木筏、竹排。
  文教事业不断发展。现有中学1所,学生180人,小学6所,学生653人,共有教职员5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办有医院2所,’有病床6张,医务人员10人。还设有广播站、文化站,图书馆,电影放映队.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出版者:安徽新华印刷厂

《景德镇市地名志》它是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名专著,也是景德镇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它的诞生。 这部专著是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江西省市、县《地名志》编辑大纲”的要求编纂而成的。《景德镇市地名志》是一部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典籍。这部志书,同时又是一部从地名角度介绍景德镇市的资料书,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对古今重要地名的由来含义、历史现状及其演变,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反映景德镇市的特点,对陶瓷考古、经济研究、游览观光等三个方面,作了较多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概况。它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方面人士准确地了解景德镇市的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为我国军事、公安、民政、邮电、城建、交通、新闻出版、科研教育、旅游外事等部门和人民群众日常交往提供准确的地名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