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桥乡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302
颗粒名称: 经公桥乡概况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73-274
摘要: 经公桥位于蛟潭区西北部,东与勒功乡交界,南接黄坛、蛟潭、储田乡,西与安徽省东至县和本省波阳县接壤,北与西湖乡毗邻。驻地经公桥,距蛟潭27公里,距市区61公里。总面积131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65个村民小组,73个自然村。共1693户,75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80人),均属汉族。
关键词: 江西省 经公桥乡

内容

经公桥位于蛟潭区西北部,东与勒功乡交界,南接黄坛、蛟潭、储田乡,西与安徽省东至县和本省波阳县接壤,北与西湖乡毗邻。驻地经公桥,距蛟潭27公里,距市区61公里。总面积131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65个村民小组,73个自然村。共1693户,75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80人),均属汉族。
  乡政府驻地有一小桥,为经公所建,称经公桥,乡以经公桥命名。辖地清代属浮梁县新定乡杭溪都,西县都。解放前属浮梁县第五区全民乡。建国初期区,乡建制未变,1952年分为浮梁县第五区港口乡、源港乡、全民乡、鸦桥乡,1955年又合并为全民乡。1956年各初级社分别转为经公桥、港口,源港、鸦桥高级社。1958年成立上游公社,1960年改称全民公社。1964年为经公桥公社,1966年改称红卫公社,1981年复名经公桥公社。1984年建乡改为今名。
  辖区地处丘陵山区,过去是景德镇陶瓷烧炼主要燃料“窑柴”的产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山多,纵横起伏。西南部最高山峰三县尖(浮梁、波阳及安徽省东至县)海拔560米,东部丘陵谷地有的海拔78.5米。乡境内有两条河,均流经杨村注入昌江。此地农民多以运柴为业,号称“有船三百”,来往于昌江河中。建国后,充分利用这里的水利资源。乡,村两级分别在梓里、源港,港口,大港、歧田、鸦桥、官溪,夏家滩、小港等地建起了9个水电站,装机容量共386氐,年发电55万度,80%以上农户用上了电,并为乡村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工业用电。全乡机械总动力由1978年的1867马力增加到1984年的3047马力。
  经济以粮、林为主,多种经营为辅。有耕地面积10195亩,其中水田8856亩,早地1339亩。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其次豆类、玉米,红薯、荞麦、小麦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油茶、甘蔗。特产有茶叶、茶油、香菇、笋干、桐油、松脂01984年稻谷总产量达686.78万斤,油菜籽7.97万斤,芝麻1.83万斤,花生9600斤。
  全乡有山林面积19.1万亩,茶园面积5962亩,油菜复种面积1758亩,新垦1536亩。根据山地多的特点,分别在刘家、鸦桥、港口,源港、七十里,歧田、梓里7个地方建立林场,组织了林业专业队伍。近年来,营造杉木林6216亩。并广泛发动群众造林育林,从鸦桥到刘家一段山地造林万亩,形成林带。共青团港口村支部是受团中央表彰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乡1984年为国家提供茶叶1729担,木材4901立方米。
  建国后,依靠国家扶助和集体的力量,大搞水利工程建设,先后修建了小(二)型水库11座,山塘35个。灌溉渠道纵横交错,自然水源充沛,全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130亩,旱涝保收面积3364亩。1984年粮食亩产达800斤,比建国初期提高一倍多。
  农业的改革给发展乡村企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现在乡办、村办,联户办,专业户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农村多种经营出现了一种新的势头01984年下半年以来,新办了港北茶叶初制厂,港口茶叶精制厂,港口红砖厂、橡胶杂件厂,塑料厂、圆木工艺厂,鱼苗孵化池以及食品厂,农工商经销部,制冰厂。加上原有的香菇木炭厂,机械厂,木制品厂,建筑公司等共有20多个企业。有120户专业户从事种植、养殖和饮食服务业。全乡养鱼水面284亩,全年水产品4.1万斤。刘家蛇园远近闻名,专业养蛇职工10余人,养殖各种毒蛇5万多条。
  全乡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317.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42.5万元,工业产值75.27万元,林业产值12万元。全乡有大中型拖拉机5台,手扶拖拉机51台,其他机械85台。
  境内交通方便,文化生活活跃,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南(昌)张(王庙)公路斜穿乡境东北,直达安徽省祁门,向北有直达西湖乡经桃公路,向西经(公桥)白(泥)公路可达安徽省安庆市。全乡73个自然村有50多个村可通汽车。建国前只有7所国民小学,10多名教师,200多名学生。现在有中学1所,学生350人,小学28所,学生1281人。一幢面积达1200平方米,设有千人座位的文化官,经常放映电影和上演戏剧。文化宫内设有广播站,图书室,门前是灯光球场。全乡有35毫米放映机1台,16和8.75毫米放映机6台。还有业余剧团,乡中心文化站评为全省农村业余文化活动的先进单位。乡政府驻地有经公桥中心卫生院,各村委会有卫生室、医疗所,医药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市命名港口村为文明村。
  1934年5月至10月,中共秋浦县委设在刘家村,领导浮梁,秋浦2县边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县委书记曹光前牺牲在浮梁坑头地方。十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鸦桥与敌新编第七旅进行了一场激战,梓里村至今还保存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刷写的宣传标语。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出版者:安徽新华印刷厂

《景德镇市地名志》它是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名专著,也是景德镇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它的诞生。 这部专著是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江西省市、县《地名志》编辑大纲”的要求编纂而成的。《景德镇市地名志》是一部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典籍。这部志书,同时又是一部从地名角度介绍景德镇市的资料书,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对古今重要地名的由来含义、历史现状及其演变,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反映景德镇市的特点,对陶瓷考古、经济研究、游览观光等三个方面,作了较多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概况。它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方面人士准确地了解景德镇市的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为我国军事、公安、民政、邮电、城建、交通、新闻出版、科研教育、旅游外事等部门和人民群众日常交往提供准确的地名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