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潭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288
颗粒名称: 蛟潭区概况
分类号: K928.5
页数: 3
页码: 215-217
摘要: 蛟潭区位于景德镇市西北部,东北连安徽省东至县和祁门县,东南接鹅湖区,西邻波阳县。历史上是赣、皖来往必经之地。
关键词: 江西省 蛟潭区

内容

蛟潭区位于景德镇市西北部,东北连安徽省东至县和祁门县,东南接鹅湖区,西邻波阳县。历史上是赣、皖来往必经之地。
  境内各乡曾为浮梁县所辖。建国后,曾在经公桥设浮梁县第五区。1955年在蛟潭设区公所,下辖三龙、经公桥、大江村、兴田等乡。1958年撤销区公所。1960年浮梁县并入景德镇市,经公桥区又改设蛟潭区。1971年改为景西区,辖蛟潭、三龙、九龙山、兴田、江村、罗家、洪源、枫树山、红卫、西湖10个公社和垦殖场。1972年11月撤销,1975年8月恢复:1980年景西区又改为蛟潭区。
  境内地势由西北渐次向南倾斜,自东到西,山丘重叠,峰峦起伏’南部多为丘陵和比较开阔的地带。山脉为黄山余脉,逶迤入境,纵横交错,成为乡、区(县)市、省之间界山及分水岭。主要山峰有北部西湖乡的鸡冠石,海拔1063.3米,与安徽省祁门县交界,为全区的最高点,西部黄坛乡的雷打石,海拔746米,与波阳县交界,经公桥乡刘家的高山,紧连安徽省东至县。境内河流有西河、北河(包括杨村河、梅湖河、建溪河等),总流程339公里1
  辖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一月平均气温4℃,极端最低气温二10.9℃,七月平均气温26.9℃,惟因境内海拔高度在全市各区中偏高,故气温比其它区约低1.5℃。平均无霜期247天,≥5℃积温5498.9℃,≥10℃积温5019.2℃。年平均降水量1713.9毫米’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4—7月,达到1782毫米,占47%”8-10月降水量只占全年16%。
  区人民政府驻蛟潭,距市区34公里。辖13个乡,共125个村民委员会,395个村民小组,1143个自然村。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全区共有2.7万户,11.8622万人(含602厂,713厂、犬洲瓷土矿、劳教管理所等非农业人员12861人)。有回、苗、黎等少数民族18人,外籍1人余均为汉族。
  辖区森林资源丰富、总面积268万亩,其中山林面积222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82.70700森林主要分布于勒功、西湖、经公桥、江村、兴田、峙滩、蛟潭、黄坛等8529,活立木蓄积量等于全市的三分之二,是省、市重点林业县(区)之一。’现有活立木蓄积量529.5万立方米,人均为47个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1.6%,均高于市各区的平均水平。有乡、村办林场69个,国营采育林场4个。随着林业政策的贯彻和林业“三定”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林业发展很快,1984年全区造林面积9908亩‘砍伐木材达43141立方米,全年林业总产值达348万元。
  蛟潭区是本市重点产茶区。据史料记载,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浮梁茶叶就远销西北,华北等地达几万驮之多。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元朝著名史学家马端临对浮梁茶叶产销情况均分别写于诗词和记于《文献通考》中。1887年浮梁县首先杜“高山出好茶”的西湖磺溪开设茶号,浮梁茶叶,蜚声中外,尤以英国销量为最。抗日战争开始,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茶叶生产奄一息。建国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茶叶生产,金区现有茶园68732亩,建立了西湖,九龙山、江村、兴田、罗家5个乡(场)的茶叶生产基地:有茶叶初制厂.如106个。精制厂5个,各种制茶机械400多台(件)茶叶加工基举上实瑰于机械化毒1984年产茶19395担,比1980年增加5393担,多数直接出口,为国家换取外汇。
   辖区境内还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瓷石、莹石、钨、锡、金、铜等地下矿藏。
  辖区建国前粮食产量很低。建国后已建成水利工程723处,其中(一)(二)型水库79座,塘坝614座,总库容量434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1.1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7.72万亩。有固定机电排灌站181个,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39178马力。1984年机耕面积6.4万亩,占农田40%。还有产品加工机械7435台等。农业科研工作大大加强,全区共有农,林、茶科所15个,工程技术、农业科技人员38人。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1.2982亿斤,比1980年增加2973万斤。油料产量达243.64万斤,出栏肉猪17564头,家禽15万余只,蜜蜂2880箱,鱼40多万斤。1984年农业总产值3791万元。
  建国初期,辖区只有一些制茶手工作坊和造船手工业。党的十一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84年全区有乡,村企业299个,比1978个增加近两倍,有职工5194人。主要产品有铜板纸,陶瓷器,胶木板、高岭瓷土等。香菇是本区的特产,产量多,质量好。198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为2.338万元。
  交通事业发展较快。建国前境内只有南(昌)张(王庙)公路,现在境内有民航机场,皖赣铁路直贯南北,还有景(德镇)祁(门),景(德镇)波(阳)公路,新建的乡村简易公路纵横交错,总长507公里。水路交通有北河、西河,上通祁门,下达市区,可通木帆船。全区拥有汽车62辆,大小拖拉机659台,基本上实现了运输机械化。
  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日益繁荣。建国前境内没有一所中学,仅在桃墅、洛溪,南溪,储田桥等村设有完小,另有一些国民保学,学生不到2000人,教职员不上100人。现在,全区有完全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3所,农业中学1所,小学309所,教职员工1320人,在校学生2270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基本上实现了无盲区。区、乡均有广播站,有电影院5个,业余剧团(包括赣剧,越剧等)16个,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医疗卫生事业,区设有中心医院1个,乡卫生院13所,大部分村民委员会有医疗室(站),共有医务人员146人,病床105张。
  蛟潭区在历史上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唐代,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兴田的寨山和储田桥一带山地安营扎寨,陈旭(浮梁人发动乡民响应.清代,太平军从西湖、兴田等地曾攻入景德镇,杨辅清、曾天养的人马曾在营盘山(今洪源乡境内)一带的山头,驻扎有12个营盘。大革命时期,境内许多村镇建立了农民协会,1930年9月红军第二次攻克景德镇,革命发展到罗家桥,铁炉里、三龙、杨家店。1934年春开始,在方志敏指示下建立了以程家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并于此驻有中共皖赣特委和红军部队。当时浮梁地域以昌江河为界,成立了河东、河西2个县委,分别设在程家山和大屋里。同时,在今经公桥乡的刘家,还设立了中共秋浦县委。以红七军团组建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在储田桥休整.解放战争时期,皖浙赣支队和浮,至、祁工委,在西湖乡的茶宝山、合源一带,广泛开展游击活动,至今不少村庄还保存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物和遗址01955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的浮梁老革命根据地的乡,其中,清溪乡、英溪乡,滢口乡,锦里乡等均在今蛟潭区范围之内。
  境内名胜古迹较多。明代晚期各类世俗建筑,有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建在三龙乡盘溪的“宋太子中允王仲舒公祠”,有西湖桃墅店黄宅,这是我国已发现的明代住宅中唯一的一幢三层结构建筑闾丁的孤例,有勒功乡双峰寺旁的双峰塔和村前“关帝庙~01985年6月在兴田发现嘉靖年间康云峰夫人王氏墓,出土大量纺织品,精湛的提花缎与松江布,是明代纺织工业高度发达的标志。
  境内较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宋代朱宏、字元礼,人称克己先生,沧溪人,少颖敏。读书,即了大义,为诗文以理为宗,撰有《四书图》、《礼经》、《六经义》等礼学著作。克己公墓仍存,墓碑别具一格,除墓志外还有遗像,其工笔雕刻细腻,线条流利、清晰。宋代王仲舒,盘溪人,任主簿,以包拯荐迁昭义节度推官,再迁太子中允,赐五品服,撰有《野人集》。宋代汪澈,字明远,桃墅府前人,枢密使,撰有《汪明远集》20卷、《奏议》20卷。明代程时思,兴田人,贵州布政使,汪柏,夏田人,浙江布政使,金达,英溪人,探花,翰林院编修,朱虎臣,字伯武,明溪人,七岁能步射十二矢中九,诵六书,排诸葛亮八阵图.以补承信郎,特赐金带宠异之,称武状元.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出版者:安徽新华印刷厂

《景德镇市地名志》它是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名专著,也是景德镇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它的诞生。 这部专著是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江西省市、县《地名志》编辑大纲”的要求编纂而成的。《景德镇市地名志》是一部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典籍。这部志书,同时又是一部从地名角度介绍景德镇市的资料书,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对古今重要地名的由来含义、历史现状及其演变,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反映景德镇市的特点,对陶瓷考古、经济研究、游览观光等三个方面,作了较多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概况。它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方面人士准确地了解景德镇市的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为我国军事、公安、民政、邮电、城建、交通、新闻出版、科研教育、旅游外事等部门和人民群众日常交往提供准确的地名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