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乡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285
颗粒名称: 荷塘乡概况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荷塘乡位于景德镇市南部,东北与寿安乡相连,南与乐平县科山和塔前乡接壤,西与鲇鱼山乡毗邻,北与吕蒙乡衔接。四周群山重叠,最高点为刀口山,海拔651米。以自然村荷塘坞而得名等内容。
关键词: 昌江区 荷塘乡 概况

内容

荷塘乡位于景德镇市南部,东北与寿安乡相连,南与乐平县科山和塔前乡接壤,西与鲇鱼山乡毗邻,北与吕蒙乡衔接。四周群山重叠,最高点为刀口山,海拔651米。以自然村荷塘坞而得名,驻地童坊。距市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63.03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分场),23个村民小组,40个自然村0835户,38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8人。均属汉族。
  辖地清代属鄱阳县花新乡四十都。解放前,属鄱阳县第五区鱼山乡。建国初,属鄱阳县第十区鱼山乡。1951年11月改为第六区荷塘乡。1957年成立国营荷塘油茶林牧综合垦殖场。1958年将荷塘、陈湾、仓下三个高级社转为国营荷塘综合垦殖场。1964年鱼山公社划归荷塘垦殖场管辖。1965年撤销鱼山公社建制,分别成立跃进、胜利、红旗、五星、高峰、鱼山、新柳等七个分场。1968年凰岗区的丽阳、留阳等公社划入荷塘垦殖场(荷塘公社)。实行场,社合一的管理体制。1972年场、社分设,将鱼山、.留阳、丽阳等公社划出,另行成立鲇鱼山人民公社,荷塘垦殖场则改名为国营荷塘林场,辖郑家,仓下、荷塘、童光、杨湾五个分场。1973年又恢复了荷塘垦殖场的原称。1983年10月16日划归景德镇市昌江区管辖01984年建立荷塘乡。,解放前,这里是个山高,水冷,路狭,田瘦的穷山沟,农民生活条件很差,住的是茅棚和土墙屋。解放后,群众生活随着生产的发展日益好转。1957年,二百多名干部来到荷塘,带领群众,奋发图强,治山治水,把1.3万亩荒芜的油茶和竹林全部垦复出来,并营造了l万多亩用材林,封育松林,杉林4万亩。同时,把2000多亩只能种一季水稻的冷浆低产田改造成为双季稻丰产田,使单位面积产量由建场前394斤提高到772斤,粮食由依靠国家供应成为自给有余。1964年评为全国农垦系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单位。1965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标题为:“发扬南泥湾革命精神——评江西荷塘垦殖场自力更生,综合经营的成就”,王震同志并为此亲笔题词给予勉励。昔日的穷山沟,如今变成山青,水秀、路宽、田肥的社会主义新山区。
  荷塘乡属丘陵山区,为昌江区林业生产基地。全乡山林面积7.84万亩,其中有油茶林,毛竹林、松杂混交林,新造杉木林、稀疏灌木林、棕树林等,森林覆盖率达58%。建场以来,为国家提供木材4.76万立方米、毛竹100万根。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有耕地面积3193亩,其中水田2983亩,建有水库、山塘19座,灌溉面积2000亩01985年粮食总产量324.41万斤,工业从无到有,先后办起了瓷土厂、片石厂、榨油厂、红砖厂、造纸厂、木器厂,日用五金电器厂、运输管理站等,企业职工200余人。198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04.7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3.6万元。
  境地昔日是“看病难、读书难、行路难,土特产运出难”,如今全乡办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3所,小学9所,学生944人,教职员4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3q。,还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5人。1985年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2‰,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的先进集体。全乡有汽车7辆,境内新修的鲇鱼山至仓下公路与南(昌)张(五庙)公路相通,绝大部分自然村可通汽车.
  1930年,方志敏同志领导的红军曾在这里闹革命,成立了农民协会。红军走后,大部分村民遭敌人烧杀,现保存下来的白果树,曾是敌人悬挂革命者头颅的历史见证。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在童坊村前,建立了一座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同志亲笔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出版者:安徽新华印刷厂

《景德镇市地名志》它是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名专著,也是景德镇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它的诞生。 这部专著是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江西省市、县《地名志》编辑大纲”的要求编纂而成的。《景德镇市地名志》是一部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典籍。这部志书,同时又是一部从地名角度介绍景德镇市的资料书,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对古今重要地名的由来含义、历史现状及其演变,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反映景德镇市的特点,对陶瓷考古、经济研究、游览观光等三个方面,作了较多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概况。它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方面人士准确地了解景德镇市的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为我国军事、公安、民政、邮电、城建、交通、新闻出版、科研教育、旅游外事等部门和人民群众日常交往提供准确的地名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