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城区主要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228
颗粒名称: 景德镇市城区主要道路
分类号: F540.3
页数: 7
页码: 9—15
摘要: 景德镇市城区主要道路一文中主要概述珠山路、珠山东路、珠山中路、珠山西路、中山北路、中山南路等道路的相关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城区主要道路

内容

珠山路位于市中心,以自然地理实体“珠山”命名。它是贯穿城区东西的主要干道。东起夜叉坞,西至兴华路。全长2466米,宽18米,大部分路段是水泥路面,东西有两小段沥青路面。除中段(中华路道口至珠山大桥)是在原有狭窄街道的基础上拓宽改建外,东西段是建国后新开辟的街道。
  珠山路1966年拓宽。按照城市规划,路处市中轴心,始称主轴路,1968年改称东方红大道,1978年易名珠山路,1983年按东西走向,分成珠山东路、珠山中路、珠山西路。
   珠山东路
  东起夜叉坞新桥,西至新华书店门口。长950米,宽18米。新桥至市保险公司门口为水泥路面,保险公司至新华书店门口为沥青路面。
  此路原为山间小道,1966年劈山开坡修成马路与东郊相连。1968年为东方红大道东段,1978年为珠山路东段01983年珠山路分段取名珠山东路。路南属周路口街道辖地,北属新村街道辖地。
  路南侧有市工业机械公司、市人民广场,北侧有市政工程处,保险公司,加油站,光明电影院及体育馆等单位。
   珠山中路
  东起景德镇饭店,西至珠山大桥东端沿江路道口,全长1666米。景德镇饭店至瓷城饭店段,宽18米,为水泥路面,瓷城饭店至珠山大桥段,宽11米,为沥青路面。路东段(莲社路——中华路)原为苏家弄,仅2米宽,1953年折弄拓宽,形成街道,始名主轴路,1958年铺设沥青路面,1968年易名东方红大道;1978年改名为珠山路,1983年分段改称今名。1984年重铺水泥路面。中段(中华路一中山路)明清时称厂前和公馆岭,是官府驻地和热闹的街市。路宽也只5米。(中山路——沿江东路)称小南门头,民国时期为1米多宽的狭窄弄巷,建国后拆除弄巷修成街道。1983年珠山大桥建成通车后,路侧商店激增,形成繁华街道。
  市政府、市政协、省陶瓷工业公司,粮食局、物资局、轻化工业局、总工会、群英堂等机关部门均座落于此,市医药公司、五金公司,百货大楼、瓷器友谊商店、景德镇饭店,瓷城饭店等也分设在路旁。
  路北属珠山街道辖地,东段南面属周路口街道辖地,中、西段南面属昌江街道辖地。
   珠山西路
  东起珠山大桥西端,西至兴华北路。长450米,宽15米,水泥路面。此路1982年与珠山大桥同时动工修建。名珠山西路。1984年铺设水泥路面。随着道路的修造,路旁新型建筑拔地而起。市人大常委会、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供电局、邮电大楼、瓷都商场、第一服装厂等单位建于此。
  中山路北起观音阁,南至太白园花坛。全长5103米,宽8米,水泥路面。(韦陀桥至樟树弄,戴家弄以南为沥青路面)。
  元代形成街道,明代随着瓷业发展,城区范围扩大。因靠近昌江,习称河街,又称正街。清代城区渐向南扩展,街道南北延伸长达十三华里,上自观音阁,下至小港嘴,曾有“陶阳十三里刀之称。1936年拓宽路面,为纪念孙中山而取名中山路。1955年整修和铺设水泥,沥青路面。1983年分段取名。观音阁至珠山中路段,称中山北路;太白园花坛至珠山中路段称中山南路。
  这条历史繁华热闹的老街道,今日建设得更为繁荣整洁。许多店面整修一新,商店摊贩密集,机关、企事业单位多设于此。
   中山北路
  北起观音阁,南至珠山中路。长3621米,宽8米,水泥路面(韦陀桥至樟树弄为沥青路面)。
  明清以来,此路是热闹的街市,商店密集,人口集中。南段(斗富弄至南门头)驻有百年老店种德堂,公和第一圃,北段粮店,木材行、小商小贩、及居民住宅较多。
  此路原为中山路北段,1983年分段取今名。途经观音阁、四图里、半边街、里市渡、石狮埠、中渡口(曹家码头)、通津桥(湖南码头)、斗富弄、南门头与珠山中路相交。南段为珠山区珠山街道辖地,北段(斗富弄以北)属珠山区石狮埠街道辖地。
  自北往南驻有第三中学、第十二中学,第一小学、人民电影院、珠山区人民政府等单位。
   中山南路
  南起太白园花坛,北至珠山中路。长1482米,宽8米。水泥路面(戴家弄以南为沥青路面)。
  清至民国间,此路北段是商业、银行、钱庄、大瓷行密集地段,市场繁荣。南段制瓷作坊、窑场和居民住宅。
   此路原为中山路南段,1983年分段取今名。途经太白园、刘家弄(刘家码头)、戴家弄、麻石弄、陈家岭至南门头与珠山中路相交。南段(太白园至戴家弄)属昌江区太白园街道辖地,北段(戴家弄至南门头)为珠山区昌江街道辖地。
  自南至北驻有第二中学,第二小学、昌江区人民政府、市人民银行、市外经局、红卫电影院,江西省陶瓷销售公司、昌江街道办事处等单位。
  中华路北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至曙光路。全长2982米,宽8米。一院至太平巷段为沥青路面,太平巷至曙光路段为水泥路面。’
  此路唐代为小街,明代为热闹街市,曾称正街。北端窑场、坯房较集中。明末清初,街市向南发展,有十二里长街之称,习称后街。清代,中段的陈家街,十八桥一带为热闹的街市。1936年路面拓宽,以国民党总裁蒋中正之名取名中正路。1949年11月易名中华路。1971年铺设水泥路面。1983年以珠山中路为界,北为中华北路,南为中华南路。
   中华北路
  北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至珠山中路。(省陶瓷工业公司)长1367米,宽8米。一院至太平巷段为沥青路面,太平巷至珠山中路段为水泥路面。
  此路原为中华路,1983年分段取今名。路北端与太平巷相交,中段与风景路、东门头相交,北端曾称童关栅门,中段曾称邓家岭。以风景路、斗富弄为界,以北属石狮埠街道辖地,以南属珠山街道辖地。
  沿路有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卫生防疫站、第五小学、市公安局、消防队等单位。珠山街道办事处驻于此路。
   中华南路
  南起曙光路,北至珠山中路(市商业局).长1615米,宽8米。水泥路面。此路始称后街,后称中正路,解放后称中华路。1983年以珠山中路为界,以南称今名。
  途经陈家街、十八桥、汪家街、落马桥。市商业局、第二医院门诊部,市电大,新光瓷厂等企事业单位驻此。珠山区周路口街道办事处和昌江区太白园街道办事处设于此路。路西属昌江街道辖地。路东属周路口街道辖地,戴家弄以南为太白园街道辖地。
   莲社南路
   北起珠山中路(市第一建筑公司),南至解放路(东风瓷厂)。长276米,宽10米,沥青路面。
  解放初,是一条通往工人新村(社公庙垄)的小道,1957年拓宽为马路。因该路与解放路相交,曾取名为解放横路。1960年铺设沥青路面。1983年以珠山中路为界,以莲社北路派生,对应更名为莲社南路。属珠山区周路口街道辖地。
  此路两侧瓷器商店和摊贩甚多,人称“新瓷器街”。市第一建筑公司、建设银行、路灯管理所、陶瓷工业设计院驻此。
   建社北路
  南起珠山路(市新华书店),北至莲花塘(市委门前)。西与胜利路相交。长760米,宽8米。沥青路面。
  建国前,此地是荒山野岭,中有一条无名小径穿过。1950年至1952年逐段开辟马路。1955年铺设沥青路面。因此路南起社公庙,北到莲花塘,故取名莲社路口1983年以珠山中路为界,改名为莲社北路。属珠山区珠山街道辖地。
  路段自南向北有市艺术瓷厂、陶瓷馆、工人文化宫、市广播电视局、市妇联、团市委、中共景德镇市委驻于此。
   新村西路
  南起新华书店左侧,北至医药公司仓库。长1154米,宽8米。新华书店至城建局段为沥青路面。城建局至医药公司仓库段为水泥路面。
  解放初,是一条山坞田垄,有一条坎坷不平的小道,称“白蛇坞”。1958年开辟成沙土马路,建立工人新村。1973年拓宽路面,随着路两侧住宅增多,形成街道。1980年分段铺设水泥、沥青路面。1983年以新村方位命今名,属珠山区新村街道辖地。
  市新华书店、城建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自来水公司,师范附小,百花饭店驻于此路。沿途多为机关宿舍区.
   新村东路 南起新村商场,北至新村水库(体育学校北面),长600米,宽7米。沥青路面。
  解放初,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浮梁县城厶传说,此地常有黄蛇出现,故称“黄蛇巷力口1963年修筑马路。1974年铺设沥青路面。以新村方位取名新村中路。1983年改名为新村’东路。属珠山区新村街道辖地。
   市新村百货商场、粮油供应公司、市体育中学、第十二小学、珠山区新村街道办事处驻此。
   广场南路
  北起公共汽车中心站,向南穿过解放路,至曙光路。长1400米,宽10米。公共汽车中心站至解放路段为水泥路面,解放路至曙光路为泥沙路面。
  解放初,仅有一条小道通太白园。1965年动工修筑马路。1983年以广场方位命名为广场南路。属珠山区周路口街道辖地。
   此路驻有市科委、第五中学、市电机厂,窑具厂等单位。
   广场北路
  南起光明电影院,北至洋湖水厂。长2570米,宽15米。光明电影院至市第二医院住院部为沥青路面,市第二医院住院部至洋湖水厂为水泥路面。
  解放初为崎岖小道。1956年开辟马路至市第二医院住院部。1973年修至第十八小学,1982年改名为广场北路。属珠山区新村街道辖地。
   市光明电影院、市第二医院住院部、群星学校驻此。
   马鞍山路
  北起公共汽车广场中心站,向东南延伸至市政府招待所。长1128米,宽15米。水泥路面。
  解放前,是座小山岭。1956年辟山筑路,后逐年加宽。是市区通往东郊的要道。1975年铺设水泥路面。1983年命名马鞍山路。属珠山区里村街道辖地。
  市饲料公司、烟草专卖局、汽车配件公司、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市政府招待所、里村街道办事处驻于此路。松涛公园座落于此。
   通站路
   东起马鞍山东南山脚,西至火车站。长486米,宽18米。水泥路面。
  原有一沙石小路,通樊家井、匣钵厂。1976年随火车站筹建,开出马路。1980年铺设水泥路面。因路通火车站,1983年命名通站路。属珠山区里村街道辖地。
  上海铁路局鹰潭分局驻景德镇市办事处、铁四局五处、华光饭店座落于此。
   新厂东路
  西起陶阳路北端,东至地方铁路管理处(黄泥头)。全长2800米。解放前此路是山丘小路,自西向东通湘湖乡。建国后为景(德镇)白(沙关)公路路段。1969年拓宽铺水泥路面,1983年名东一路,因不符合地名标准化要求,1987年9月分段改今名。途经新厂、曹家岭、茅家坂、黄泥头,是东郊交通主道。此路为民瓷厂至黄泥头为新厂街道辖地。沿途驻有市原料总厂、雕塑瓷厂,陶瓷厂、昌河飞机制造厂、九九九厂。
   新厂西路
  西起里村街心花坛,东至陶阳路北端,全长2579米。原为里村至新厂的大路,1941年拓宽至天翼中学(现一中)门前,泥沙路面。1969年再次拓宽铺水泥路面,1983年名东一路,因不符地名标准化要求,1987年9月分段改今名。途经里村、樟树下、新厂。沿途驻有市陶瓷机械厂、水泥厂、宇宙瓷厂、为民瓷厂、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学校、新厂街道办事处、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景德镇第一中学等企、事业单位。
   朝阳路
  西起夜叉坞新桥东端(珠山运输公司),东与何家桥路相交,长3590米,宽18米。水泥路面。
  解放初,此地为田地山坡01955年以后,雕塑瓷厂、宇宙瓷厂、为民瓷厂、陶机厂,昌河飞机制造厂等单位先后沿规划红线建造宿舍,1975年始修马路,1983年延伸至何家桥。该路位于市区东面,1983年取名东二路,为使地名符合标准化要求,1987年9月改今名。珠山运输公司至宇宙瓷厂为里村街道辖地,为民瓷厂至昌河飞机制造厂为新厂街道辖地。
  沿途驻有市公共汽车公司、食品厂,盐业公司、建材厂,第六中学、珠山运输公司等单位。
   翠云路
  北起夜叉坞新桥东端,南至里村街心花坛。长612米,宽15米,沥青路面。
  解放初,仅有一条依山傍田小路,通向里村前街。1964年挖山筑路,接通夜叉坞与原东一路相交,因此路通竟成乡,1983年遂名为竟成路。1987年9月因原名“竟成”已调整作花坛以东之路名、故以古地名翠云寺命今名。属珠山区里村街道辖地。
   市煤炭公司、石油公司、翠云饭店驻于此路。
   竟成路
  西起里村街心花坛(物资局仓库处),东至里村南河大桥。全长790米,宽5米,水泥路面。
  此路原为乡间小道,后修成能通汽车的马路。沿途多为农民居住区,有部分城市居民居住。
   曙光路
   西起太白园街心花坛,往东转北至里村街心花坛,呈”S-形,长2613米,宽18米,水泥路面。
   此地原为一条通向里村的便道。1975年拓宽路面,形成马路,以美好愿望命名为曙光大道。1983年铺水泥路面,取今名。路段的小铁路以南,为珠山区里村街道辖地,小铁路以北为昌江区太白园街道辖地。 此路驻有市制冷设备厂、市食品公司、昌江区法院、市汽车运输公司、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江西省陶瓷分公司、红星瓷厂。
   太白园路 北起太白园街心花坛,经市肉联厂,转北至曙光路。长324米,宽16米,水泥路面。“U”形。 此路系1954年修筑,原名曙光路。1983曙光大道改线也称曙光路。因重名遂以地名命今名。属昌江区太白园街道辖地。
   此路驻有市商业局储运公司,市肉类联合工厂,曙光瓷厂等单位。
   沿江东路 北起浮桥东端,南至南河口。路长2477米,宽:樟树弄口至戴家弄下弄口为13米,浮桥东端至樟树弄口为8米,水泥路面。 解放前,昌江河岸是坎坷不平的窑渣片墩头,垃圾成堆。1956年开辟马路。1958年铺设沥青路面,1978年至1981年分段铺设水泥路面。1973年命名为沿河路。1983年以地理位置改名为沿江东路。浮桥东端至斗富弄,属石狮埠街道辖地,斗富弄口至珠山中路北侧属珠山街道辖地,珠山中路南侧至戴家弄北侧为昌江街道办事处辖地,戴家弄以南为昌江区太白园街道辖地。 此路是市区交通要道之一。与中渡口、斗富弄、南门头、四旺里(泗王庙)、麻石弄、戴家弄、太白园、西瓜洲等道路相交。自北向南驻有市第八小学、市第二建筑公司、市交通局、省航运局景德镇分局、市住宅公司、市环卫处、红旗瓷厂、光明瓷厂、陶瓷公司原燃料供应处等单位。
   沿江西路
   北起浮桥西端,南至昌江大桥西头。长2400米,宽15米,泥沙路面。 此地原为洼地、丘山,中有一蜿蜒起伏的小路,通往森林公园。1982年动工修筑,因濒l临昌江,1983年因地理位置取名沿江西路,属珠山区西郊街道辖地。 路经胜利岭(河西)、东风坦(洋油栈)、少年宫(斗姥宫)、十八渡(哪叱庙)等地。自北向南驻有市五金厂、市花蔑厂、市第三塑料厂、市水利电力局、林业局、农牧渔业局、少年宫、西郊垦殖场等单位。
   兴华北路 北起西河桥南端,南至新风路西端三角花坛(昌江电瓷厂处)。长2700米,宽9米,沥青路面。(现正在拓宽为30-4C米) 该路是过市境的南(昌)张(王庙)公路,始建于1931年。1983年取名兴华路,1987年9月缘于西一路改为兴华南路,现兴华路改为兴华北路,属珠山区西郊街道辖地。 路段自北往南驻有高压紧固件厂、市胜利器材厂、第七中学、第十一小学、河西加油站、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景德镇分行、环境卫生管理处、市钢窗厂等单位。
   兴华南路 北起新风路西段(昌江电瓷厂),南至吕蒙桥。长5300米,宽40米,沥青路面。 该路是过市境的南(昌)张(王庙)公路,始建于1931年,1983年以方位次序取名西一路。为使地名符合标准化要求,1987年9月改为今名。属珠山区西郊街道辖地。 路段自北向南驻有,吕蒙乡政府、市造纸厂、华昌瓷厂,华风瓷厂,八五九厂、农科所、吕蒙砖瓦厂等单位。
   黎明路 东起昌江大桥西端,往南经枫树山林场、黎明制药厂分厂直至沿江西路南端相交,略呈东北——西南走向,长3150米,宽7米,泥石路面。
  1960年前为山间小道,通官庄。1960年修成马路,1983年以方位次序取名西二路。为使地名符合标准化要求,1987年9月改今名。
  自东南往西北驻有市土产公司仓库,市拖拉机站、枫树山林场,市木材厂,无线电元件五厂。
   新风路
  东起昌江大桥西端,西至兴华路三角花坛(昌江电瓷厂)长1390米,宽9.5米,沥青路面。
  此地原为一条无名小路,1960年开拓成马路。1962年建昌江大桥时扩建此路,取名为桥西路。1980年铺设沥青路面。1983年改称新风路。属珠山区西郊街道辖地。
  自东往西驻有市建二公司加工厂、省汽车运输景德镇分局,景德镇市汽车站、市车辆监理所、昌江电瓷厂。
   新平路
  南起中山北路(木材公司仓库西围墙),北至洋湖水厂,长1430米,宽8米,泥沙路面。
  解放前是山坡小道,1951年开辟为景(德镇)福(港)公路,因此路途经新平乡”1983年命名为新平路。属珠山区石狮埠街道辖地。
   市木材公司、制酱厂驻此。
   中渡口
  东起中山北路(群力副食品店),西至沿江东路。长40米,宽12米。水泥路面。
  宋初此地初成集市,西临昌江。为过江渡口。因上(北面)有里市渡,下(南面)有十八渡,此渡口居中,故名中渡口。(原中渡口在珠山区政府斜对面弄河边,此处原为樟树下弄)1951年开出马路,以中渡口命名。1955年铺设水泥路面。属珠山区石狮埠街道辖地。
   风景路
  西起中华北路(斗富弄),向东至市档案馆门口,绕莲花塘一周,长471米,宽7.2米,水泥路面。
  原为山坡,1936年修筑马路,因莲花塘风景优美而命名01979年铺设沥青路面。路北属石狮埠街道辖地,路南为珠山街道辖弛。 自西向东驻有市保育院、景德镇军分区、市档案馆、市外事办公室、景德镇宾馆.
   戴家弄上弄 东起中华南路(周路口),西至中山南路。长334米,宽10米,水泥路面。
  明代,与戴家弄下弄同是浮梁戴姓聚居地,形成弄巷后,习称戴家弄。因此路位于中山路东侧(上边),故名戴家弄上弄。1951年拓宽路面,形成马路01965年取名昌江路。1980年铺设水泥路面。1983年复称戴家弄上弄。路北属珠山区昌江街道辖地,路南属昌江区太白园街道辖地。
  自西向东驻有第二十小学、市中医院药库。道路两侧摊贩云集,是市区重要农贸市场。
   戴家弄下弄
  东起中山南路(戴家弄副食品店),西至沿江东路。长281米,宽7米,沥青路面。
  此弄位于中山路西侧(下边),故名戴家弄下弄,1951年拓宽路面,形成马路。1965年取名昌江路,1980年铺设水泥路面。1983年复称戴家弄下弄。路北属珠山区昌江街道辖地,路南属昌江区太白园街道辖地。路两侧多为居民住户,间有一些个体小店铺。
   麻石弄上弄
  东起中华南路(市民政局),西至中山南路。长178米,宽5.5米,沥青路面。
  清朝中期,与麻石弄下弄同是一条弄巷。路面铺有麻石,称麻石弄.1932年拓宽形成马路,以当时浮梁专署专员酆景福之名命名景福路。建国后易名人民路。1983年以中山南路为界,分上下两段,此段位于东侧(上边),为麻石弄上弄。属珠山区昌江街道辖地。
   路侧驻有市蔬菜水产公司、市民政局。红十军军委会办事处旧址在此路6号。
   摩石弄下弄 东起中山南路(昌江房管所),西至沿江东路。长330米,宽5.5米。沥青路面。 清朝中期,与麻石弄上弄是同一条弄。由上弄派生命名。1932年拓宽路面,形成马路,取名景福路。建国后易为人民路。1983年以中山南路为界,分上下两段。此段位于中山南路以西(下侧),故名麻石弄下弄。属殊山区昌江街道辖地。 路两侧大部分为住家户,昌江公安派出所设此。明代汪家坦瓷行设于此。
   斗膏弄
   东起中华北路,西至沿江东路。长340米,宽10-12米,沥青路面。 此地原名豆腐弄。民国时有一钱庄和两家瓷行,在元宵节各显豪富,比赛放鞭炮“斗富”,又得名“斗富弄” 。1935年拆屋拓宽,修筑马路。因莲花塘为风景区,故名“风景路”。解放初拓宽斗富下弄,与风景路接通,名称依旧。1972年铺设沥青路面。1983年中华北路至沿江东路段恢复斗富弄名。(莲花塘至中华北路段,仍称风景路)。路北属石狮埠街道辖地,路南属珠山街道辖地。 自东向西驻有市人民瓷厂、大众剧场。市区最大的顶蓬市场“斗富弄农贸市场”设在该路西段。
   解放路
   西起十八桥,东至马鞍山路。长1213米,宽9米,沥青路面。 此路原有一条运输木排的小河道,名为杉树巷。后来河道淤塞填平。1931年在此修筑马路,以交通建筑特征而名新运路。1949年为纪念民族解放更名为解放路。1958年铺设沥青路面。属珠山区周路口街道辖地。
   此路自西向东驻有市新华印刷厂、东风瓷厂、电机厂等单位。
   太平巷
   东起中华北路,西至中山北路。长155米,宽7米,沥青路面。 清代,此地有天主堂和圣母堂,故名圣节巷。1933年扩建马路。因路侧棺材店较多,为图吉利,取名太平巷。解放初复称圣节巷。1954年恢复太平巷。属珠山区石狮埠街道辖地。路侧皆民房。
   胜利路 西起中华北路(东门头副食品店),东至市委机关门口。长491米,宽7.5米,沥青路面。 明清时代,因此处为御窑厂东门外,称东门头。1934年修筑马路,称复兴路。解放后改名胜利路.1956年加宽路面,1971年铺设沥青路面。属珠山区珠山街道辖地。
   此路驻有珠山区房产公司、市法律顾问处、建国瓷厂等单位。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出版者:安徽新华印刷厂

《景德镇市地名志》它是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名专著,也是景德镇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它的诞生。 这部专著是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江西省市、县《地名志》编辑大纲”的要求编纂而成的。《景德镇市地名志》是一部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典籍。这部志书,同时又是一部从地名角度介绍景德镇市的资料书,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对古今重要地名的由来含义、历史现状及其演变,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反映景德镇市的特点,对陶瓷考古、经济研究、游览观光等三个方面,作了较多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概况。它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方面人士准确地了解景德镇市的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为我国军事、公安、民政、邮电、城建、交通、新闻出版、科研教育、旅游外事等部门和人民群众日常交往提供准确的地名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