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222
颗粒名称: 凡例
分类号: K295.63
页数: 1
摘要: 凡例
关键词: 凡例

内容

一、景德镇市现辖二县(乐平、浮梁)二区(珠山、昌江),因乐平县已于1984年出版了《乐平县地名志》,浮梁县建制系1988年11月恢复,本志所载内容按原行政区划市辖四个区(珠山、昌江,蛟潭、鹅湖)编写的。对乐平县本志仅收入《乐平县概况》和几张地名照片。
  二、本志分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革命纪念地和名胜古迹、附录等七个主要部分。城区主要道路集中编在综述部份。附录中有国务院和省、市人民政府的重要文件,有建国后景德镇市行政区划沿革表等重要篇章。
  三、关于市区周围城乡人民混合居住地的编排,为贯彻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中指出的不得重名的规定,按照传统习惯,世居状况,一般编入农村,但城区人民占绝大多数的地方,则编入城区。这不作为行政区域划分的依据。
  四、本志共收录各类地名4403条,收词范围为市辖四个区内各类地名,其中政区与居民地部份,收录了全部行政区划和居民点,其它各部汾均系选收其重要的及其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词目中地名皆为标准地名。
  五、本志地名编排顺序,行政区划与居民地名称中,以区为单位,按隶属关系,并按其在地名图中的位置,依自北向南、由西至东的顺序编排。乡(街道)排在区的后面,村委会(居委会)排在乡(街道)的后面,自然村(弄巷)排在村委会(居委会)的后面,政区驻地紧接着排在所在政区名称之后,片村和区片则分别排在所在乡(街道)地名词条之后。
  六、本志“地名彩照剪辑',有名人题词和各类地名照片一百多帧,集中编于志书之首。按城镇街道里弄、农村集镇村庄、行政企事业单位、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游览地,自然风光、名人佳作,名优特产等顺序分类编排。
  七、本志编绘彩色和单色地名图48幅,分别插入各部份。其中市、区行政区划图5幅,市辖区水利、交通图各1幅,历史地名图2幅、御器厂示意图1幅,名胜古迹分布图1幅,乡(街道)地名图37幅。词目中的地名,一般均标入地名图,但因受图幅限制,局部地方密度很大,酌情删除了少量地名,农村尚有少量次要地名未标入。地名图中的行政区划界线,未经实测,仅示概略范围,不作划界依据。
  八、本志中的地名汉语拼音,均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总局《关于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拼写。书中简化汉字,均采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总表》中的字形。
  九、本志截稿日期为1985年底,书中各项数据除少数另有说明外,均为市统计局年报数据。截稿后各地区的变化,如行政区划的调整,居民点的增加和废弃,一般未作订正。如昌江区的丽阳乡系1986年从鲇鱼山乡划出,本志鲇鱼山乡概况及地名词条仍含丽阳乡。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出版者:安徽新华印刷厂

《景德镇市地名志》它是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名专著,也是景德镇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它的诞生。 这部专著是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江西省市、县《地名志》编辑大纲”的要求编纂而成的。《景德镇市地名志》是一部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典籍。这部志书,同时又是一部从地名角度介绍景德镇市的资料书,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对古今重要地名的由来含义、历史现状及其演变,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反映景德镇市的特点,对陶瓷考古、经济研究、游览观光等三个方面,作了较多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概况。它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方面人士准确地了解景德镇市的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为我国军事、公安、民政、邮电、城建、交通、新闻出版、科研教育、旅游外事等部门和人民群众日常交往提供准确的地名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