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革命纪念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198
颗粒名称: 三、革命纪念地
分类号: K878.256
页数: 2
页码: 216-217
摘要: 景德镇市保存下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县以上党政军机关以及重大革命活动纪念地有10余处,遍布城乡。
关键词: 革命纪念地 景德镇市

内容

全市保存下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县以上党政军机关以及重大革命活动纪念地有10余处,遍布城乡。
  红军军委会旧址座落在市城区麻石弄上弄6号,原为浮梁县商会旧址,为砖瓦木架结构建筑,两层楼。1930年7月6日,方志敏、邵式平、周建屏等率红军独立团400余人,在地方党组织和工人纠察大队的密切配合下,一举攻克景德镇,在这里设立了军事委员会,方志敏、邵式平等军委会负责人均在此办公和下榻,军委会发布了《告民众书》,还设有参军报名处,不少工人纷纷报名参加了工农红军。
  赣北特委会遗址在蛟潭区兴田乡龙源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北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距市城区73公里。当年有大小村庄6个,统称为程家山,这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1934年5月,赣北特委由浮梁小源石村里迁至龙源村。同年7月,因地区扩大到皖南,皖赣成立了“皖赣苏维埃政府”和“皖赣军分区”,领导皖赣边区的革命斗争,历时7个月之久。
  八县大会1日址位于蛟潭区峙滩乡清溪村打鱼章家祠堂,距市城区60余公里。祠堂为前后三进砖瓦木架结构,面积约300平方米。1934年7月中旬,在这里召开了河东、河西、乐北、婺源、鄱阳、彭泽、秋浦、祁门八县工农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了“皖赣苏维埃政府”和“皖赣军分区”,揭开了皖赣边区革命斗争的序幕。
  红军被服厂座落在兴田乡龙源村内。1934年7月29日,皖赣红军独立师与各县游击队,攻克祁门县高塘、闪里两地,缴获了大批布匹和金银,为解决红军战士服装问题,特委在这里建立了被服厂,有裁缝160余人,至今还有裁缝师傅保存着当年被服厂发给的绣有“红五星”的裁缝工具袋,该址现保存完好。
  小源暴动会场光裕祠堂,位于鹅湖区金竹山乡小源村,距市城区53公里,原为砖瓦木架建筑,祠堂宽敞明朗。1934年4月,中共赣北特委在这里召开了有600多人的武装暴动誓师大会,“小源暴动”揭开了中共在皖赣边公开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光裕祠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
  中共河西县委旧址1934年5月在琅溪(今蛟潭区蛟潭乡)成立了中共河西县委。县委在这里领导农民公开进行武装斗争,历时3个月,现仍保存完好。
  浮乐婺中心县委遗址在鹅湖区湘湖乡内钱村,距市城区30余公里。1932年8月,中共赣东北特委先后派王丰庆、杨贵良等人来内钱村组建了中共浮乐婺中心县委,下辖浮梁、婺源、乐北3个县委。中心县委在内钱村领导3县革命斗争长达1年之久,次年8月迁至婺源。1936年1月,浮梁县委机关又设在内钱,后由内钱迁至九棚坞。
  瑶里新四军留守处敬义堂,在鹅湖区瑶里乡瑶里村,离市区59公里。1938年1月底,皖赣边各路游击队员300余人,遵照中共东南局指示,下山开赴瑶里改编,陈毅曾来瑶里指导改编,住在敬义堂右侧楼上,成立了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留守处,对内为“祁浮婺中心县委”,对外则称新四军留守处。同年7月,留守处被迫撤销,该旧址今仍保持原貌。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景德镇市志略》

出版者: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本书概略地记述了景德镇市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集古今为一卷,览百业于须臾”,反映了景德镇市的发展过程。这对于要全面了解景德镇的基本市情,对于要从过去的兴替中来探索今天的改革、开放,对于增强热爱乡土的瓷都意识等,无疑都是很有裨益的。景德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唐代进御瓷器已有“假玉器”之称。五代是瓷器普遍兴烧时期。宋代的青白瓷名扬天下。元代制瓷技术出现了新的变革。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烧造瓷器的中心。这些从发掘的古窑遗址中足以证明。历史的进化,使景德镇在古代就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成为当代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古属浮梁,而浮梁农村又盛产茶叶,茶与瓷同为本地土特产品的大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红军军委会旧址
相关作品
赣北特委会遗址
相关作品
八县大会旧址
相关作品
红军被服厂
相关作品
小源暴动会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