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197
颗粒名称: 二、古代建筑
分类号: K928.756
页数: 5
页码: 212-216
摘要: 景德镇的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风采与地位。它有标志着悠久历史的宋塔,有与瓷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古代民间建筑,其中以明清民间建筑居多。据80年代初的普查,市区至今仍保留着古建筑136处,其中较优者89处,包括住宅、村镇商店、祠堂、牌坊、闾门、街面等,一些建筑物上还有绝对纪年,个别类型是国内首次发现。三闾庙地区保存着一条比较完整的明代街面,以及一组(九栋)明中期建筑群。这对研究中国工业城市史、建筑史,尤其是明代古建筑史,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古代建筑

内容

景德镇的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风采与地位。它有标志着悠久历史的宋塔,有与瓷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古代民间建筑,其中以明清民间建筑居多。据80年代初的普查,市区至今仍保留着古建筑136处,其中较优者89处,包括住宅、村镇商店、祠堂、牌坊、闾门、街面等,一些建筑物上还有绝对纪年,个别类型是国内首次发现。三闾庙地区保存着一条比较完整的明代街面,以及一组(九栋)明中期建筑群。这对研究中国工业城市史、建筑史,尤其是明代古建筑史,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西塔(又称红塔)位于浮梁县城故址之西隅,距市区20华里,1959年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浮梁县志》记载:“西塔寺在西隅唐太和六年僧度创塔高十三丈宋建隆二年县民黎文表倡造明万历三年塔重修”。1970年实测此塔时,发现塔顶复盆铸有铭文:“浮梁县太平坊清信弟子黎文聪自舍钱壹百晋文足铸造大圣宝塔上复盆一所永彰不朽者康定元年岁次庚辰四月二十八日”。由此可见,西塔约建于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至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距今已近千年。1984年重修,历时两年,已全面修复对外开放。西塔共七层,平面为正六边形,底层边长5.2公尺,各层均向内收进,至顶层边长为3.7公尺。塔高从室外地坪至复盆顶为37.8公尺,塔身全用大型青砖实砌,底层厚度竞达3公尺。塔的每层均用青砖叠涩出檐和外挑平台形,不设钩栏,整个塔身形象简洁壮观。以前因砌筑时采用红壤灰浆,长年累月,红壤外溢,把全塔染成红色,故群众称为“红塔”。西塔夕照为古代昌江八景之一。
  双峰寺塔位于距城区约80公里的勒功街,有双峰寺遗址,左侧山坡有北宋早期建造的砖塔,即双峰寺塔。从现存的一块嘉定己巳年和一块天顺庚辰年的碑记推断,该塔约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塔为六角七层,底层每边只有3.5公尺,总不及西塔的一半。塔身无平座层,是典型的弧身塔,平面每边约为拱率1/20的弧线,塔身收分亦呈弧形。这种型式的砖塔,在国内尚属罕见,是研究中国弧身建筑的一个很好佐证。祥集上弄3号与11号住宅在城市珠山区祥集上弄内,为民间住宅,两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是一较典型的建筑。3号正堂宽5.43米,深4.48米,檐高6.05米;11号正堂宽6.36米,深4.7米,檐高5.09米。两栋建筑内观开阔轩昂,构架粗硕为穿逗与抬梁式混合结构,两栋正堂前面均有轩廊。檐柱选用质硬、耐燃和防虫蚀的楮树木料,梁柱交接处多有雕刻精丽的雀替过渡,纹样皆为花卉翎毛。正堂的石刻柱础造型凝重,花饰华丽,地角用雕刻精细的青石板。这二栋明宅原为富商私邸,由于构架选料精良,做工巧致,保存较为完好。1983年全面修复后已正式对外开放。
  汪柏旧居汪柏,本地人,明代曾任浙江布政使,其住宅在距市城区90公里的兴田乡夏田村,建于明代嘉靖末年(公元1566年)。有一大一小,大宅为两进两层结构,小宅一进两层。大宅正堂宽深为4.2×3.6米,地坪抬高两级;中堂却比较简朴,构架比例匀称,格扇、栏板和梁面木雕洗练、刀法严谨。小宅虽为一进面积很小,但做工和雕饰却比大堂更为精工华丽,是本市一大批明宅中少见的实例。正堂关口梁上装有百鸟朝凤枋,宅内窗栏图案采用雀、鹿、蜂、猴(意为爵禄封侯)和福禄万字、富贵万字纹饰。
  金达故宅金达为本市引京都人,明嘉靖丙辰会试第一,官至广西布政使。其故宅在距市城区74公里的峙滩乡英溪村,现迁建于古陶瓷博览区。该宅约建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面积狭小,只有一进的规模,为两层结构。正堂宽只有3.75米,深3.45米,但做工十分讲究,特别是堂屋带阁楼形式,围绕天井挑出飞来椅(亦称美人靠),向外弯曲成弧面,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分别划为若干框格。格内重工雕饰,十分华丽。尤其是百兽图案,造型简洁生动,雕刻的艺术价值很高。
  汪明宠住宅汪明宠,晚明时本市人,称苦菜公,其住宅在距市城区80余公里的西湖乡桃墅村,原来曾修建一栋有13个天井的房屋,当代人称“大屋里”,可惜70年代时拆毁。现存旧宅为两进,风格古朴,布局十分紧凑合理。该毛是国内仅存的三层明代
  汪明宠住宅住宅,极为珍贵。以两天井为中心组成两进,有中堂、正堂。中堂有正、厢房各两间,正堂亦有正、厢房各两间;二层楼面两厢为狭楼,中堂无楼面;三层中堂上空有阁楼,围绕天井各层均有格扇窗、门和窗棂,并饰以万字格式。中间形成一条长巷,显得既高大,又美观,加之中堂二层不设楼面,前有拱形廊轩衬托,更觉气势轩昂。
  庄松元宅在距市城区40公里的臧湾乡臧湾村。庄松元为本地人,其住宅是本市现代明代住宅中唯一的一栋风格别异的农舍。平面恭层有3个正堂、3个后堂、16间房。后有陪屋;楼层有阁楼、谷仓。小院属户外空间,而四周却砌有简易明沟,沟上铺一石块通向正堂和厢堂,具有北方三合院和南方以天井为中心的建筑特点。院前设有一道简朴门楼,用木架穿斗而成,装饰简洁朴实,具有农舍风味。
  刘家弄3号、13号住宅刘家弄,里弄名,在市城区三闾庙明街区域内。两栋均是明代中期建筑,3号保存较好,其平面布置,门设侧向,前天井倚墙,后天井置堂中,正堂不设楼层,前后各有正房两间;入口一侧天井内壁置有砖雕照壁,下设须弥座,圭脚图案之雕刻极工,为他宅所未有。13号保存较差,门置中轴线上,入内有廊轩,但拱顶已有塌落,中有大天井,两侧为走廊。正堂空间较大,两厢各置正房一间,构架无甚雕饰,亦颇为陈旧。其特殊之处,是在石制柱础上面加一段圆形木础,并取横纹制作,用意在于防止潮气沿木柱上升。虽经数百年,木柱础仍保存完好。
  抚州弄2号住宅抚州弄,城区里弄名,该住宅约建于明代中晚期,保存完好。平面呈工字型,设前后天井,分前堂、后堂,两厢有正房两间,后房两间和厢房一间。大门置侧向,后堂有门通厨房。堂屋结构为加二檩五架形式,前端搭在内额上,后端由两根石金柱支承,使人感觉堂屋有三间面阔,其插拱较之明前期已有变化,拱眼由扁圆形趋于正圆形。装饰由云纹、如意纹之类图案变为多种复杂花卉并用,雕刻细腻,线条流畅。
  王仲舒祠堂王仲舒,本地人,宋太子中允,其祠堂在距市城区18公里的三龙乡。盘溪村。大门入口处,有三间四柱三楼式砖雕牌楼门,上书“宋太子中允王仲舒公祠”,并刻有嘉靖四年(1525年)纪年。进大门是方形宽敞廊院,往前是戏台、大天井,由两廊过轩进享堂,轩前左右各置旁门,享堂后略高几步为寝,设二阶、以小天井相隔。享堂为五间,两侧分隔二夹室,檐柱开面为三开间,呈开敞式,明间二贴梁架不用中柱,形成宽敞空间,为每年举行祭祀大礼之处。后寝三间,供设祖先神位,两夹室为违犯族规禁闭之所。梁、额用料粗大,皆用直料削成,式样规整,加工精细。柱呈棱形,石制雕花柱础。几乎所有三架梁、单步梁之梁头全向外伸,雕成各种图案,有卷草形、云纹形、象鼻形等。该祠堂保存比较完整,但戏台和回廊明显为清代所添建或重建,形成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鲜明对比。
  汪氏五股祠堂属汪姓宗祠,在距市区88公里的西湖乡桃墅村。其享堂后侧门匾额上有“直隶提督学士监察御史陈导在嘉靖甲申年”的题字。平面布置为两进,有前后大小天井,除无廊院、戏台外,余皆与王仲舒祠堂格局相似,但构架更为粗犷。享堂为五架加前轩草架式,是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结构,其轩昂高大,为他祠堂所不及。梁柱用料硕大,走檐梁和关口梁是断面异常粗大之月梁,梁端下面用丫头拱承托,是明代建筑的一个显著标志;单步梁用经过雕饰之下山虎收束;镂雕平盘斗大而显目,颇似大花钵;沿梁架山界,在屋顶下面装饰精工,雕刻叉手,宛如一条花边,给人以轻盈潇洒之感;祠堂外檐均有斗拱式檐掌,铺作疏朗,制作较粗犷。该祠堂后寝已废,门楼比较简单,但仍不失其享堂之壮观,在祠堂建筑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明代闾门明代闾门本市现存有两处,一为兴田乡夏田村闾门,离城区90公里,一为蛟潭乡礼芳六甲(李氏)闾门,距城区40公里。两处闾门以夏田闾门较精美,单开间硬山顶构架工整,比例匀称。前檐排架保持月梁做法,柱子、月梁断面细腻,月梁起拱平缓。月梁两端仍有新月凹线和丁头棋。两侧边贴下边装有条板歇凳,供村民纳凉歇脚。大门上楣额缀有四颗海门簪,边贴童柱制成鹰嘴,既有建筑艺术,又具有实用价值。
  明代瓷行本市发现两处,即汪家坦2号,花园里1号。瓷行面积阔宽,并有宽敞前廊。汪家坦2号,间大、进深长,前有较大天井,傍石墙开三个小天井,均以满足瓷行功能而变化,梁架装修则较简单,其石刻门罩却很精细,上面是障日板,以心柱分三格,两侧是格扇式样,下部加圭脚。障日板及格扇格眼、腰华板、障水板上都有花草雕刻。障日板下为一月梁式门梁,刻有包袱彩画,包袱内为龟纹图案,尖角转到梁底,刻一莲花。花园里1号仅存柱、梁架,残存檐柱围径竟达180厘米,超过明钦安殿柱围,山墙边贴穿斗式梁架的单步梁作起拱持高的月梁,与宋画《文姬归汉图》中所见相似。梁作拱曲形,曲率基本相等,两端以丁头棋承托,避免梁与屋面形成直线三角形,从而更为协调。
  明清吉建筑群在市城区古陶瓷博览区内,有明代建筑2栋,清代建筑4栋。清代祠堂,平面宽阔开朗,空间高大雄伟,地面一色青石板,构架粗犷壮观,雕刻艺术高超、纹饰繁缛华丽。清代住宅,院内造型别具一格。旁屋以书厅为主体,小院设石栏水池,两旁配置廊屋,前有小花园,后有大宅和小宅,互为衬托。还有两栋明代住宅,其简朴古雅的风格,与清代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古建筑群前面尚有水塘山石,古树名花,青翠丛竹,整座建筑群,在清幽峡谷中参差起伏,显得格外壮美。
  清县衙署在距市城区15公里的旧城,为清道光年间建筑,保存比较完好。前有中门,一条长石砌路面直通门内,门内有大院,极为宽敞。中以石板铺路,旁植古柏数株,有古井一口。大堂为五开间,檐柱开面,三开间,两厢以板壁装修成房,堂呈开敝式,面向大院。大堂空间大,前有拱形廊轩。除月梁、斗棋施以雕刻外,余皆无甚装饰,高大、轩昂、庄重,略显官衙的威严。大堂后壁,左右各置园门。内衙以三天井为中心组成两进,与大堂相比,显得极为低矮简陋,构架无任何雕花装饰。二天井中均设雨篷走廊,两侧各置厢房,正面俱是三开间,头进中开间为过道,后进中开间为厅堂。大抵前进为公署,后进为内宅,衙内衙外,占地广,范围大,显得空旷肃静。
  三闾庙明代古街三闾庙在市区昌江西岸,是古代皖、赣诸地通往景德镇的必由之路。明清间是商业繁荣的集镇,现存一条明代街面,长84.7米,宽4.5米,路面均以24×12×4厘米质坚青砖侧砌而成,拱率达l/200两侧有较宽明沟,以19至22.5厘米宽青砖砌成,断面抗折强度高,故能保存至今。这个地段还有多栋明代住宅遗构。北面整个一条商业街绝大部分为清代建筑,街上石板路尚有几厘米深的独轮车辙,街口有栅门,上书“三闾古栅”;门前有古时石砌渡口码头;墙内有清道光年间义渡碑记。南傍人民公园,北达饧府山,环境古朴幽雅。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景德镇市志略》

出版者: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本书概略地记述了景德镇市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集古今为一卷,览百业于须臾”,反映了景德镇市的发展过程。这对于要全面了解景德镇的基本市情,对于要从过去的兴替中来探索今天的改革、开放,对于增强热爱乡土的瓷都意识等,无疑都是很有裨益的。景德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唐代进御瓷器已有“假玉器”之称。五代是瓷器普遍兴烧时期。宋代的青白瓷名扬天下。元代制瓷技术出现了新的变革。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烧造瓷器的中心。这些从发掘的古窑遗址中足以证明。历史的进化,使景德镇在古代就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成为当代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古属浮梁,而浮梁农村又盛产茶叶,茶与瓷同为本地土特产品的大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西塔
相关作品
双峰寺塔
相关作品
汪柏旧居
相关作品
金达故宅
相关作品
汪明宠住宅
相关作品
庄松元宅
相关作品
抚州弄2号住宅
相关作品
王仲舒祠堂
相关作品
汪氏五股祠堂
相关作品
明代闾门
相关作品
明代瓷行
相关作品
明清古建筑群
相关作品
清县衙署
相关作品
三闾庙明代古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