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099
颗粒名称: 凡例
分类号: K295.63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凡例
关键词: 凡例

内容

一、《景德镇市志略》按照朴实、严谨、科学的要求,实事求是地、概括地记述景德镇市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向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提供简明、扼要、可靠的资料,以了解景德镇的基本情况,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志略》通贯古今,详今略古。重点记述景德镇市解放后,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变化与发展。对建国前以至古代的内容只作适当的记述。
   三、《志略》下限一般止于1985年底,个别门类适当下延;上限则从实际出发,按照事业的发展和现有资料情况上溯。
   四、《志略》第一层次以类分编;第二层次即编以下分一、二……标明;第三层次用黑体字标出,个别无法划分的则只安排两个层次。
   五、资料主要来源于历代史志书籍、文书档案资料、各单位的专志和概况资料以及调查采访的口碑资料等。
  六、历史纪年:夏历和新中国成立以前均用旧纪年,用汉字书写;新中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旧纪年先写朝代年号并在括号内注明公元年份。计量单位除部份历史上记载的保持原貌外,采用198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汁量单位。
   七、各项数据以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为主,统计部门缺少的,则以各事业部门提供的为准,其中工业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八、不为生人立传。人物传记编只是重点收录各个方面有一定代表性人物,以卒年先后为序,卒年无考的则按在世年代先后为序。所收人物为本籍及长期在本地工作的客籍知名人物。烈士英名录暂不收入,待以后列入市志。
   九、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为主,其中同一事物发展过程较长者,则予以适当归并。
  十、《志略》只收集市区的资料,乐平县因已出志书,故该县情况仅在有关部分适当记述,并在书末附《乐平县概况》。地表资源有成片的森林,面积达300余万亩,木材蓄积量700多万立方米。其中有近千年的杉、樟、银杏等古树;也有普通的用材林,以杉树、马尾松、毛竹蓄积量最大;还有油茶、油桐、漆树等经济林木资源以及山苍子、猕猴桃、杜仲、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等野生植物和药材资源。在历史上马尾松、杂树与瓷业生产关系密切,烧瓷器柴窑用松柴,槎窑用松枝与茅柴。而许多杂木则是景德镇古代窑房的主要建筑材料,至今许多国内外参观者,看到保留下来的旧式窑房,大都利用树木弯曲的力学作用修成一些奇特的建筑构件,无不赞叹本地木工们手艺之神奇。
  景德镇处于鄱阳湖水域的昌江之滨,昌江七溯祁门,下接波阳。城区则在碧水涟漪的昌江两岸,江流横贯市中心。并有南河绕于东南,西河斜贯于西岸,三水绕市,水源、水运都称便利。昌江是市境内的主要水流,较大的支流还有东河、南河、西河、小北港,诸水部分段汇于昌江。昌江中下游河道水流平缓,流域内多古老变质岩仃,岩层质坚,侵蚀较轻,河床也较稳定,河水含沙量甚微,水质、水量都适宜于瓷业生产。此外还有50多条小的支流,形成纵横交错的河流网络,确保了瓷业用水和水上运输。过去还在各个支流利用水力带动水碓粉碎瓷石。清代曾有人咏诗形容:“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说明过去水碓之多和声势之大,对瓷业生产的发展甚为重要。
  由于市境的山山水水颇具特点,就成为景德镇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自然优势之一,所以《景德镇陶录》说:“水土宜陶,陈以来土人多业此。”
   (二)
  景德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属楚东境,因处在吴楚之交,故有“吴头楚尾”的说法。秦时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末年称新平镇。这时早已制造陶瓷,志书有“新平冶陶,始于汉世”的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从鄱阳县划出部分区域设置新平县,县治设在新定、化鹏二乡之间(今江村乡内)。因新平镇处在昌江之南,就改称昌南镇。新平县后称新昌县,县治在新昌江口(今新平乡)。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浮梁县。所以镇曾属新平、新昌、浮梁县。到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才因景德年号置景德镇,从此,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元代,浮梁曾一度升为州,景德镇属州辖。明时,浮梁州仍改为县,而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1916年,浮梁县治所从旧城迁至景德镇01927—1929年,景德镇曾一度设市,但不久仍称镇。1935年,江西省第五行政区治所从鄱阳迁到景德镇。从此,景德镇成为赣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方面的中心。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景德镇是革命根据地。1926年,镇内建有党组织,领导了本地的工人运动。1930年,方志敏与周建屏领导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于7月6日一举攻克了景德镇.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当局的反动统治,“使赣东北根据地连成一片,纵横五百余里”。红军到镇后,建立了市苏维埃政府,机关设在龙珠阁,主席为余金德。农村则成立了浮梁县苏维埃政府,机关设在里村,主席为陈调元。中共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积极动员工人、农民参军参战,领导工人同封建把头作斗争,没收官僚资本的财产;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工农革命的影响。以后国民党当局调动百万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及各个根据地进行围剿。闽、浙、赣根据地在方志敏“守卫基本苏区,创造新的苏区”战略方针指导下,省委派柳真吾率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到浮梁农村开辟皖赣边革命根据地,组织了小源暴动,建立赣北特委,机关设在浮梁程家山(今市属蛟潭区);并在清溪村召开了赣皖八县工农革命团大会,会上宣布成立皖赣边苏维埃政府、皖赣边军分区,革命声势很大。从而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密切注意,调动15,000余人的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围剿。至同年11月,特委向皖南秋浦转移,坚持到1935年1月转入游击战争。以后,在周围山区曾分别建立起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活动,延续至1949年解放。
  1949年4月底,景德镇解放后,即单独建市。5月,成立市人民政府。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为江西省辖市。1960年,撤销浮梁县建制,行政区域划并入市内。1983年,乐平县划属市辖,并将鄱阳县属的鱼山公社、荷塘蛙殖场(现均为乡)行政区域划归市辖。现在,市辖有珠山、昌江、鹅湖、蛟潭四个区和一个乐平县。土地总面积为5,247.90平方公里。1985年,全市人口l9l.45万人。其中乐平县土地面积1,973平方公里,64.48万人。全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1人,城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31人。
   (三)
  景德镇的经济发展前途广阔,陶瓷工业是景德镇的主体工业,也是国家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和出口基地。景德镇制瓷历史久远,汉代即有陶器的生产;唐代生产的陶瓷被誉为假玉器,贡于朝廷;宋代烧制的青白瓷,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特点;元代、青花、釉里红、颜色釉瓷的烧制成功,创陶瓷呈色丰富多彩的新局面;明代景德镇已是“天下窑器所聚”,朝廷在此设御器厂,成为全国瓷器的烧造中心。文献称“有明一代,至精至美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清康熙、雍正、乾隆时,官、民窑俱盛,是瓷业生产鼎盛时期。这时期景德镇瓷是“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但是,鸦片战争后,洋瓷倾销,国内的陶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落。清末j盛极400余年的明清御窑全都废圮,民窑也因生意萧条而处于困境。至民国十九年春,全镇百余座瓷窑仅剩33座。新中国成立后,陶瓷工业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经过30多年的建设,陶瓷企业星罗棋布,遍及城乡。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包括矿山开采、原料精制、产品成型、窑炉烧炼,彩绘加工、成瓷检验、包装装潢、陶瓷辅助材料、内外销售以及陶瓷机械、陶瓷设计、陶瓷科研、陶瓷职业教育的配套完整的体系01985年,瓷业及为瓷业服务的国营、集体工业企业共314个,职工66,306人,生产的陶瓷品种有20个大类,246个系列,1,895个品种。年产日用瓷3亿余件,其中出口瓷10,021万件;工业瓷431吨,电瓷11,114吨,建筑瓷386万平方米,卫生瓷732件。陶瓷制品业产值2.38亿元。
  众多门类的新型工业在崛起,电子、机械、建筑材料工业发展迅速。电子工业在全省电子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产品有电子计算器、电子琴、电子钟、收录机、通讯雷达设备、电子仪表仪器、无线电元器件、激光材料和器件等。不少产品在同行业中具一定优势,有的已进入国际市场。1985年,市电子工业在全省电子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人数占31%,技术力量占40%,固定资产占44%,上缴税利占46%,已成为江西省电子工业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机械工业已成景德镇的支柱行业之一,昌河飞机制造厂和直升机研究所研制的“直-8”飞机已飞上蓝天;所生产的面包车与微型车受到各地用户的欢迎。电瓷电器公司所产各种规格的高压电瓷以及其他厂制造的电器、电动机、陶瓷机械、印刷机械等,在国内市场都有一定影响和竞争能力。近年制冷设备厂生产的华意牌电冰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并销售出口。建筑材料工业有水泥、大理石、涂料、石灰、机制砖瓦、石棉瓦、内外墙和地面装饰材料等多种,为景德镇具有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的行业。能源工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建国以来,国家逐年投资开采,现年产量超过200万吨。全市共有两座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17.4万千瓦,电力纳入全省电网,支援国家建设。此外,医药、轻化、食品、饲料加工等工业都有一定规模,西药厂不断创出名牌药品。轻工业不仅有包装材料、瓷用毛笔、涤纶等著名产品,还有皮革、服装、竹编等产品出口。
  交通运输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的运输网络。市内乡乡通汽车,对外有公路直达周围各大、中城市。皖赣铁路从景德镇穿城而过,北通芜湖、南京与津浦、沪宁线相接;南达鹰潭、贵溪与浙赣、鹰厦线相连。水运在昌江渠化工程建成后,300吨位的客、货轮,可常年经鄱阳湖直航长江、赣江。航空运输已建有两个小型机场,有班机与南昌通航。邮电通讯形成了沟通城乡,联系全国各地的网络。
  景德镇市郊区有丰富的农业物产。经过建国后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和农村耕作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01985年全市农业的总产值达2.6亿元。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大宗产品有小麦、红薯、大豆、油菜、花生、芝麻、黄麻以及甘蔗、茶叶、香菇等经济作物。茶叶是景德镇市的特产之一,浮梁功夫红茶在国际上久负盛名.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状和金质奖章。1985年,茶叶产量31,980担。景德镇市郊农村是木竹之乡,是全省重点林区之一,每年可提供商品木材近40,000立方米。畜牧渔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近年来乡镇企业有较快的发展,为农村开拓了通向富裕之路。
  商业、外贸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城乡市场兴旺。1985年,各种经济类型的零售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机构达6,401个,从业人员19,096人,个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分别占总数的72.8%和30.30/001985年全市社会商品购买力为4.99亿元,比1980年增长84.81%,五年平均每年递增13.06%。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反映在商品销售数量上,也反映在对商品质量、花色品种、式样的更高要求上。肉蛋销售比重迅速增大,高档面料服装销售量激增,高档耐用消费品畅销不衰,家用电器产品销售势头迅猛。外贸出口转旺。.日用陶瓷是传统出口产品,1985年共出口10,021万件。换取外汇2,290万美元。茶叶出口455.5吨。
  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事业也有较快的发展。据1986年的统计,全市有专业技术人员2.25万人,其中自然科学人员1.33万人,他们分别从事陶瓷、航空、教育、医药、农业、林业、茶业、蔬菜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1979年至1985年全市有192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有116项,陶瓷科技成果奖占106项。科技成果正作为一项商品进入科技市场。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明显改善。1985年,职工工资总额达2.324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978元。全民职工劳保福利费4,303万元,占全民职工工资总额的25%0城市居民每人年平均生活费收入520元,比1980年的340元增长52.94%,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2.65%。城区住户平均每人居住面积6.54平方米。农民每人平均纯收入387元,比1980年的237元增长63.29%。农民每人平均生活用房面积为16.15平方米,远高于城市水平,并有很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式住宅。
   (四)
  景德镇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据考古发现,市辖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现存有十余处“印纹硬陶”为主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市城区周围,存在30余处古瓷窑遗址,其年代始于五代,历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地下的瓷片和窑具残片的堆积,成为景德镇特有的历史文物。全市还有一批古代建筑,其中有宋塔、明代民间建筑、清代会馆、古陶瓷工场与瓷行等,分布在城区与市郊。这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学者与游客来此探古寻源,研究考察城市发展、古代经济、对外贸易、房屋建筑、制瓷技术、艺术绘画等诸方面的历史。建国以来,对古代文物陆续加以保护,湖田古窑等已列入全国文物保护重点。文教事业也有较快的发展。至1985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339所。其中全日制高等院校2所,成人高校4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成人中专5所,技工学校1所,普通中学111所,职业中学12所,小学1,305所,在校学生共18.07万人。幼儿园161所,入托幼儿13,000余人。职工培训逐步走上轨道。文化事业在本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5年,全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放映单位274个,专业影剧院11处,以及同时播放三个频道节目的电视发射台。近年还推出了一批以陶瓷为题材的作品与电影,如小说《瓷魂》,故事影片《祭红》、《滴水观音》、《瓷娃娃》等;还有一批反映陶瓷工人生活的音乐、舞蹈在音乐、舞蹈会上演出;一批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或参加全国、全省及全市各种展览会展出。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1985年,全市有设备齐全的综合性医院3所,有各类卫生机构267个,病床3,146张、卫生技术人员4,656人。人口增长得到控制,优生率提高,发病率、死亡率下降,城市职业病和农村地方病明显减少。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从1951年至1985年,全市共举行了7届体育运动会。建有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射击场等13个训练和比赛场所。1985年,本市运动员参加全国、全省体育比赛中,获金牌50块、银牌38块、铜牌48块。破省纪录1人次,刷新市纪录39次。
  景德镇市山川秀丽,景色清幽。地处五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黄山、九华山)两湖(鄱阳湖、千岛湖)之间,是风光旖旎的游览胜地。境内有凸处市中心的古御窑厂所在的珠山,有碧水如镜、四周终年郁绿的莲花塘风景区,有掩映在茂林修竹间的古陶瓷博览区,有广植多种乔灌木的森林公园,有古代名将岳飞曾攀登过的被称为“西天一柱”的饧府山,有宋塔兀立和宝积寺遗址的旧城景点,有树木葱茏、波光接天的玉田人工湖,有千奇百趣的诸仙洞溶洞,有青山浮“白雪”的高岭古矿坑,还有沿江的带状公园和各种园林。30余处古瓷窑遗址和100余处的古代建筑,更为一些专家学者所赞赏,乃至流连而忘返。景德镇市以其山川之美和古遗址之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国运兴,瓷运盛。景德镇市这座古老而又添新姿的城市,在“改革、开放”中,正沿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景德镇市志略》

出版者: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本书概略地记述了景德镇市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集古今为一卷,览百业于须臾”,反映了景德镇市的发展过程。这对于要全面了解景德镇的基本市情,对于要从过去的兴替中来探索今天的改革、开放,对于增强热爱乡土的瓷都意识等,无疑都是很有裨益的。景德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唐代进御瓷器已有“假玉器”之称。五代是瓷器普遍兴烧时期。宋代的青白瓷名扬天下。元代制瓷技术出现了新的变革。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烧造瓷器的中心。这些从发掘的古窑遗址中足以证明。历史的进化,使景德镇在古代就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成为当代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古属浮梁,而浮梁农村又盛产茶叶,茶与瓷同为本地土特产品的大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