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壤分类原则、依据及划分标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土壤》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05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土壤分类原则、依据及划分标准
分类号: S155
页数: 2
页码: 8—9
摘要: 土壤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自然体。在土壤分类工作中,坚持发生学原则,应尽可能使土壤分类工作体现土壤的发育特征和属性,把成土因素、过程、属性(比较稳定的性态特征)三者结合起来考虑,以属性作为土壤分类的基础。这样,既能反映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类土壤的基本性质,发生的联系和肥力特征又能揭示其阿在的主要矛盾和利用、改良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土壤分类

内容

土壤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自然体。在土壤分类工作中,坚持发生学原则,应尽可能使土壤分类工作体现土壤的发育特征和属性,把成土因素、过程、属性(比较稳定的性态特征)三者结合起来考虑,以属性作为土壤分类的基础。这样,既能反映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类土壤的基本性质,发生的联系和肥力特征又能揭示其阿在的主要矛盾和利用、改良的主要途径。
  我市的土壤分类是根据《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规定的分类原则,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划分的。在划分时把耕地土壤和自然土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分析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揭示自然土壤与耕种土壤之间在发生上的联系及其演变规律为依据划分。采用五级分类制,即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五级。
  1土类。土类是在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和某些地域性因素(如水文地质、母质等)以及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的具有独特成土过程和剖面特征的一大群土壤。土类与土类之间有质的差异。如红壤形成于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富铝过程,呈酸性反应,盐基不饱和,粘土矿物以高岭土为主,全剖面呈红色的特征。而水稻土则是在水耕熟化条件下,在不同母土或母质基础上,经过反复的氧化还原过程而出现离铁作用,形成特殊的氧化铁淀积剖面的土壤,因而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土类。
  2亚类:是在土类范围内由于某些原因使土壤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或向另一土类过渡的土壤类型。一般是在主导成土过程以外附加有另一个成土过程的土壤。如红壤土类中,除典型的红壤亚类外,还有向黄壤过渡的黄红壤亚类,既具有红壤形成的主导过程,又有附加的黄壤成土过程;再如水稻土,在共同的水耕熟化过程中,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出现淹育,潴育,潜育等不同发育阶段,而成各个亚类。
  3土属:可以是亚类的续分,也可以是土种共性的归纳,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分类单元。在我市土壤分类中,划分土属的依据是区域性因素中的成土母质类型,如潴育型水稻土亚类中的潴育型麻砂泥田(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母质发育而成)、如潴育型鳝泥田(泥质岩类风化物母质发育而成),就是不同类型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土属。
  4土种:是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同一土种指发育在相同的母质类型上,并具有相类似的发育程度和剖面层次排例的一群土壤,表现为主要层次韵排列顺序、厚度,质地,结构、颜色、有机质含量和PH值等基本相似,只在量上有些差异。我市划分土种的依据是。①水稻土:依据诊断土层的发育度(分强、中,弱三级)、耕层的肥沃度(分高、中、低三级),异质土层的种类和出现深度(分上位,中位,下位三级)。②旱地和自然土壤,依据其有效土层厚度(分厚、中、薄三级)。表层或耕层的肥沃度(分高、中、低三级)及异质土层的种类和出现部位(分上、中、下位三级)。③潮土依据耕层的肥沃度(分高、中,低三级)和异质土层种类和出现部位(分上、中、下位三级)划分。凡上述依据和指标中有某一依据和指标的变化,即可划分为一个土种,例如,潴育麻砂泥田土属中,有一种潴育层的发育度为中度,另一种发育度为强度,其余各特征都相同,则可根据此发育度不同而划分两个土种;同样,如发育度相同,而耕层的肥沃度一种是高肥,另一种是中肥,同样也应划分为两个土种;再如某种剖面的一定部位出现异质土层,而另一种剖面中没有异质土层,则也要根据此异质土层的种类和出现部位分出两个土种。旱地和自然土壤也是如此,如有效土层厚度的不同,可分为几个土种,表耕层的肥力状况不同,也可划分出几个土种,异质土层的有无,也要分出不同土种来,如此等等,就是土种的具体划分依据的指标。
  5变种:是在土种范围内按微细差异所作的细分,依典型土种为准,在表耕层或以下某些层次质地的变化等,均可划分为变种。在这次野外作业期间对变种曾经划分,资料汇总时已作归并。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土壤

《景德镇市土壤》

《景德镇市土壤》主要描写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开展土壤普查,查清土壤底细,是合理改良利用土壤,搞好农业基本建设,实行科学务农的基础,也是搞好农业区划和规划,实行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建设。景德镇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开始于1980年11月,至1984年4月完成了全部成果编制工作。同时,还为各社、场编绘了1/2.5万比例尺的土壤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改良利用图和部份社、场低产田分布图、PH值图等,共计2574幅,写出了各公社级土壤普查报告30份,填写各种表格180份,为各社、场开展土壤普查成果应用提供了依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