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土壤》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05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气候
分类号: P462
页数: 2
页码: 4—5
摘要: 景德镇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湿润。春季气温偏低,夏热、秋燥、冬寒,四季分明.春季降水多而集中,伏旱、秋旱频繁,无霜期较长。各地气温和日照时数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丘陵山区气候特征。
关键词: 景德镇市 气候条件

内容

我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湿润。春季气温偏低,夏热、秋燥、冬寒,四季分明.春季降水多而集中,伏旱、秋旱频繁,无霜期较长。各地气温和日照时数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丘陵山区气候特征(图2-1景德镇市各地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温度:根据28年(1953年-1980年)市郊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7.1℃,最高气温为41.8℃,,最低气温为负10.9℃,一年内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4.6℃,七月份最高,平均为28.7℃。全年累计积温6288.3℃,其中稳定通过10℃的积温5375.4℃。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010.8小时,最多年达2383.9小时,最少年只有1778.1小时,八月份日照最多,为264.6小时,3月份日照最少,只有108.8小时。年平均太阳幅射总量为109。879千卡/厘米20无霜期247天,最长达273天,最短也有212天,平均初霜在11月18日出现,终霜在3月16日终止,但初、终霜出现早晚时间,有时相距25天。
  以上的气候特征,说明我市热量条件对双季稻和多种农作物的生长都是适宜的,但极端最低气温对少数不耐寒的植物有受冻害的威胁,而气温变化的特征又随地形变化而异,因此,在考虑作物布局上又不能不从这方面加以注意。由于全年的累计积温和有效积温都较高,这不仅有利用于生物的生长,形成大量的有机物,同时也有利于土壤生物化学活动的进行,土壤有机质分解也较快,有机质的净积累量不大,自然土壤的脱硅富铝化特征明显。
  2.降水及蒸发:年平均降水量1763.6毫米,最多2673.6毫米,最少1126.4毫米。降雨特征为舂夏多而秋冬少。每年4-6月份为雨季,降雨时间长而频繁,暴雨多集中出现在六月份,为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常有洪涝灾害发生,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侵蚀都有明显的影响。年均蒸发量为1452.3毫米,比降水量少593.5毫米,一般秋季降水少而蒸发量大,春夏降水多而蒸发量少,所以秋旱比较常见。
   降水的分布也和地形密切相关,东部和南部雨量偏多,向北逐渐减少,西南的丘陵区雨量也较少(图2-2,景德镇市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由于雨量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明显,除部份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外,土体中易溶性的盐基物质遭受淋失,均均淋失,所以土壤呈酸性。
  根据上述的气候变化特点可以看出,小区气候受地形影响明显。首先,全市各地的热量资源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以中部和西南部最高、西北山区最低,两者可相差1-3℃,东部各地(除瑶里山区外)比最高者略低。2-1.。℃,其积温的分布规律也相一致。中部和西南部地形由于比较低平开阔,所以农田光照充足。而东、西、北三面,特别是西北面,多为山坞垄田,地形高差大,日照短,云雾偏多,光照往往不足。其次是降水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域性。
  3.灾害性气候:我市的农业气候有其优越的条件,也有不利的因素,如日照,积温,降水,无霜期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但由于各年季风来I晦早晚及强弱程度不同,年际间降雨量和温度变化较大,加之山区,丘陵受复杂地形的影响,也容易造成灾害。主要有:
   (1)春季低温,又称“倒春寒”,常常引起早稻烂种、烂秧,又影响油菜扬花、结实。出现机率为64%。出现最早是3月11日——26日,最迟4月9日,西北部山区往往出现早,时间长。
   (2)洪涝,出现机率为39.3%。集中出现在5-6月。昌江上游山高坡陡,大暴雨常引起山洪暴发,使沿河两岸遭受祸害。
   (3)干旱,出现在7-9月。据28年资料统计,无旱5年,轻旱6年,中旱14年,重旱3年。干旱情况有两种:一是长期缺雨,农田干旱龟裂,稻根受损。另一种是千热,空气湿度小,多出现在7月上、中旬,这时正是早稻抽穗扬花期,蒸腾作用旺盛,由于逼熟,空秕增多.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5-20%.
  (4)秋季低温,又称“寒露风”。出现机率100%,只是各年出现时问早晚和程度的轻重不同而巳。平均出现时期在9月21日,最早可提前到9月6日,最迟到10月8日。“寒露风”如出现早,即影响晚稻的抽穗扬花,造成严重减产。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土壤

《景德镇市土壤》

《景德镇市土壤》主要描写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开展土壤普查,查清土壤底细,是合理改良利用土壤,搞好农业基本建设,实行科学务农的基础,也是搞好农业区划和规划,实行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建设。景德镇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开始于1980年11月,至1984年4月完成了全部成果编制工作。同时,还为各社、场编绘了1/2.5万比例尺的土壤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改良利用图和部份社、场低产田分布图、PH值图等,共计2574幅,写出了各公社级土壤普查报告30份,填写各种表格180份,为各社、场开展土壤普查成果应用提供了依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