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条件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土壤》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05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自然条件概述
分类号: F205
页数: 8
页码: 4—7
摘要: 景德镇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湿润。春季气温偏低,夏热、秋燥、冬寒,四季分明.春季降水多而集中,伏旱、秋旱频繁,无霜期较长。各地气温和日照时数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丘陵山区气候特征。
关键词: 景德镇市 自然条件

内容

第一节气候
  我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湿润。春季气温偏低,夏热、秋燥、冬寒,四季分明.春季降水多而集中,伏旱、秋旱频繁,无霜期较长。各地气温和日照时数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丘陵山区气候特征(图2-1景德镇市各地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温度:根据28年(1953年-1980年)市郊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7.1℃,最高气温为41.8℃,,最低气温为负10.9℃,一年内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4.6℃,七月份最高,平均为28.7℃。全年累计积温6288.3℃,其中稳定通过10℃的积温5375.4℃。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010.8小时,最多年达2383.9小时,最少年只有1778.1小时,八月份日照最多,为264.6小时,3月份日照最少,只有108.8小时。年平均太阳幅射总量为109。879千卡/厘米20无霜期247天,最长达273天,最短也有212天,平均初霜在11月18日出现,终霜在3月16日终止,但初、终霜出现早晚时间,有时相距25天。
  以上的气候特征,说明我市热量条件对双季稻和多种农作物的生长都是适宜的,但极端最低气温对少数不耐寒的植物有受冻害的威胁,而气温变化的特征又随地形变化而异,因此,在考虑作物布局上又不能不从这方面加以注意。由于全年的累计积温和有效积温都较高,这不仅有利用于生物的生长,形成大量的有机物,同时也有利于土壤生物化学活动的进行,土壤有机质分解也较快,有机质的净积累量不大,自然土壤的脱硅富铝化特征明显。
  2.降水及蒸发:年平均降水量1763.6毫米,最多2673.6毫米,最少1126.4毫米。降雨特征为舂夏多而秋冬少。每年4-6月份为雨季,降雨时间长而频繁,暴雨多集中出现在六月份,为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常有洪涝灾害发生,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侵蚀都有明显的影响。年均蒸发量为1452.3毫米,比降水量少593.5毫米,一般秋季降水少而蒸发量大,春夏降水多而蒸发量少,所以秋旱比较常见。
   降水的分布也和地形密切相关,东部和南部雨量偏多,向北逐渐减少,西南的丘陵区雨量也较少(图2-2,景德镇市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由于雨量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明显,除部份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外,土体中易溶性的盐基物质遭受淋失,均均淋失,所以土壤呈酸性。
  根据上述的气候变化特点可以看出,小区气候受地形影响明显。首先,全市各地的热量资源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以中部和西南部最高、西北山区最低,两者可相差1-3℃,东部各地(除瑶里山区外)比最高者略低。.2-1.。℃,其积温的分布规律也相一致。中部和西南部地形由于比较低平开阔,所以农田光照充足。而东、西、北三面,特别是西北面,多为山坞垄田,地形高差大,日照短,云雾偏多,光照往往不足。其次是降水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域性。
  3.灾害性气候:我市的农业气候有其优越的条件,也有不利的因素,如日照,积温,降水,无霜期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但由于各年季风来I晦早晚及强弱程度不同,年际间降雨量和温度变化较大,加之山区,丘陵受复杂地形的影响,也容易造成灾害。主要有:
   (1)春季低温,又称“倒春寒”,常常引起早稻烂种、烂秧,又影响油菜扬花、结实。出现机率为64%.出现最早是3月11日——26日,最迟4月9日,西北部山区往往出现早,时间长。
   (2)洪涝,出现机率为39.3%。集中出现在5-6月。昌江上游山高坡陡,大暴雨常引起山洪暴发,使沿河两岸遭受祸害。
   (3)干旱,出现在7-9月。据28年资料统计,无旱5年,轻旱6年,中旱14年,重旱3年。干旱情况有两种:一是长期缺雨,农田干旱龟裂,稻根受损。另一种是千热,空气湿度小,多出现在7月上、中旬,这时正是早稻抽穗扬花期,蒸腾作用旺盛,由于逼熟,空秕增多.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5-20%.
  (4)秋季低温,又称“寒露风”。出现机率100%,只是各年出现时问早晚和程度的轻重不同而巳。平均出现时期在9月21日,最早可提前到9月6日,最迟到10月8日。“寒露风”如出现早,即影响晚稻的抽穗扬花,造成严重减产。
   第二节地形
   我市地形,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东、西、北三面均为山地,境内群山纵横、岗峦起伏。一般山地坡度为15-35度,最大为65度,最小也有5度。
  我市lll地属安徽的黄山余脉,东部有五股尖(海拔1618.4米),向南延伸至五花尖(海拔1016米)、三花尖(海拔1057米)、铜钱尖(海拔764米)、大游山(海拔909米)直至冷角亭与务源交界,向北延伸经白石塔(海拔1019米).至鸡冠石(海拔1063.3米),并由此向西南仲延至雷打石(海拔746米),然而起伏下降至关山与波阳接壤。山脉走向以北一南为主.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形如畚箕.最高点在瑶里公社的五股尖,海拔1618.4米,最低点在鲇鱼山公社的关山港下,海拔只10米左右,高低栩差1608.4米。
   按全市的地貌构成,可分为三大类型。
  1.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200米以上,主要分布于东,西、北部的边缘地区,面积206万亩,占总面积的41.7%。山地高差较大,坡度一般在35-4500主要成土母质为泥质岩类风化物,土壤类型为薄层或中层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等。其腐殖质层较厚,一般大于3厘米,有机质含量多大于5%。主要植被为乔木,森林复盖率64%,是省、市用材林基地。
  2.丘陵。海拔100-500米,相对高度50米以上,面积150.9万亩,占总面积的30.6%,坡度较平缓,一般为250左右。植被为乔木和灌木。土壤类型主要为厚层、中层红壤,腐殖质层多在2厘米左右,有机质二般在2.5-4.5%,是发展林业和茶叶、油茶、果树等经济林基地。
  3.岗丘和平原。海拔100米以下,相对高度50米以下的低丘、岗地和岗丘间平地及_河两岸平原,面积133.7万亩,占总面积的27.1%。植被多为灌木和草丛。土壤类型为红壤、潮土及水稻土等,是本市粮油生产基地(图2-3,景德镇市地貌图)。第三节成土母岩和母质
  我市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母岩的种类繁多,从前震旦系至第四系的地层均有出露,但其中以前震旦系的浅变质岩和岩浆岩的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广,对土壤的形成及其性态特征的影响最大。
  前震旦系浅变质岩中的千枚岩和板岩,分布于整个蛟潭区(除黄坛的中堡,大洲及市郊外),鹅湖区的渭水、新平、南安和寿安、瑶里、金竹山等地也有分布.以鹅湖为中心,东起南泊,南抵创业、天宝,,西达庄湾,北至金竹山的小源为花岗岩的集中分布区,此外,石炭系的石灰岩、白云岩,二迭系的硅质岩、砂岩,炭质页岩、页岩;三迭系的泥灰岩、砾岩,侏罗系的红色页岩、砂岩、砂砾岩;白垩系的紫色和紫红色泥页岩以及第四纪红粘土、及近代河流冲积物等,各地均有不同面积的分布。
  上述的各类成土母岩,在风化残积和运移堆积情况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成土母质,现按其母质的基本属性,划分7种母质类型,分别说明它们的分布,性态特征及其与土壤形成的关系如下:
  1.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这种母质类型主要分布在鹅湖地区,海拔100米左右、植被为灌木,该母质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低,结构疏松、质地沙性重,如不加强植被的保护和培育,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2.泥质岩类风化物:该母质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是我市的主要成土母质类型,除鹅湖等地外,均有分布.其特点是,自然植被复盖率高,一般可达60%。土壤有效土层大都在40-60厘米,并多夹有砾石及半风化物等,而海拔较高,土层变薄更为明显,如瑶里、西湖等.这种类型,自然养分较高,土壤有机质丰富,质地偏粘,湿润时有滑感,结构较紧。
  3.红砂岩风化物。较集中分布在城郊的昌江区,出露面积不大,主要指红砂岩,红色砂砾岩等,质地偏砂,植被稀疏,土壤矿物营养元素一般较缺乏。
  4.紫色岩类风化物:主要是指紫色泥岩、紫红色泥页岩及一部份紫色砂砾岩等风化物,集中分布在鲇鱼山,出露面积不大。其土壤特点是,全剖面呈紫色或紫红色,锈纹、锈斑因受成土母质的影响用眼观察不明显,通体质地粘重,通透性差,植被为灌木。
  5.碳酸岩类风化物-主要是指石灰岩风化物,分布在寿安的朱仙洞和南安的大游山一带,古城、竟成也有零星分布。其土壤性质主要表现在:风化物质地偏粘,通透性差,剖面中含有的母岩碎片或半风化物,有石灰反应,由其发育的土壤,多呈微碱性。
  6.第四纪红色粘土:该母质类型分布在古城,鲇鱼山、红源等地,面积不大,植被稀疏,以小灌木为主,少部份地区土壤裸露,水土流失严重。该母质发育的土壤,土层厚,一般有效土层高于80cm,网纹层均在1米以下出现。其土壤特点,主要是质地粘重,有机质缺乏,自然植被差。
  7.河积物:分布在昌江及其支流两岸所冲积的河谷平原及泛滥阶地上。土层因受地形等条件影响厚薄不一,剖面质地分选明显,各层土色、质地基本一致,土壤通透性强,保水保肥能力差。这种土壤类型因多数处于小平原,自然条件较优越,故大部分已作耕地。第四节植被特点
   我市山多,林木繁茂,植被复盖率达80%以上,其中森林复盖率为56%,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本市植被种类繁多,属常绿阔叶林植被区。位于中,低山上的植被有:落叶阔叶林,篇绿落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竹林等。其中落叶阔叶林的代表树种有小叶栎、麻栎、拴皮栎、锥栗、黄檀、山合欢、化香树等;常绿阔叶混交林的代表树种有青杠栎、甜槠、木荷、香枫、檫树等;常绿落叶林中主要为栲槠树和樟树等;针叶林中有马尾松和杉树,多是次生的半天然或人工林;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是杉、松和槠树等。这些林木的生长和新陈代谢,地面大都累积了一层枯枝落叶层,形成了较厚的腐殖质层,一般为2-3厘米,厚的达5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一般可达5%左右。
  丘陵多分布灌木,如茅栗、映山红、黄荆,胡枝子、乌饭树,〓树及小竹等,间夹着草类及蕨类植物。由于丘陵地区人口稠密,人为砍伐频繁,地面落叶积累较少,因而土壤腐殖质也较缺乏,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低于山地土壤,由于地面复盖减少,甚至不少地面裸露,’出现了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大,这是一个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据我市水文站的资料反映,近20年来,水土流失的泥砂量大大增加,1980年,流失去的泥砂,是一九五八年的七倍。如继续发展下去,必将造成严重损失以致灾难。
  平原地区主要是农用地,栽培作物,由于复种指数高,地面裸露时间少,土地平整,无水土流失现象,但因连年种植作物,取走收获物,归还土壤的有机质较少,土壤肥力也有下降的趋势,这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五节水系特点
  我市的主要河流为昌江,属饶河水系,发源于安徽省祁门县的历口,全长172公里,流入我市境内长96.9公里,流域面积为3290。2平方公里。其较大支流有东河,南河,西河、小北河和建溪河等,小支流则有50多条,呈网状分布于各地,对农田的灌溉和水力发电都起了重要作用。
  昌江及其支流,特别是上游部份多为山区河流,河床陡,集流快,在当地梅雨季节,常因雨水强度大而出现山洪,水位变幅很大,常造成灾害。雨季过后进入枯水期,河水流量迅速减少,枯水期的径流主要靠植被涵养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此时,灌溉水源缺乏,往往出现旱灾。
  至于本市的地下水位,平原地区一般是丰富的,它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因而季节变化较为明显。由于地面水较多,除工业和部分民用水开发地下水外,一般农用地下水极少。但在枯水期因有部份地下水补给河道而成地面水,对农业灌溉也起着一定作用。随着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地下水也将逐步被开采利用。
  景德镇市水系图
  图:2一1
  景德镇市各地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资料年代(1953-1980)
  单位:℃
  图:2-2
  景德镇市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部图资料年代:1953-1980
  单位:毫米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土壤

《景德镇市土壤》

《景德镇市土壤》主要描写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开展土壤普查,查清土壤底细,是合理改良利用土壤,搞好农业基本建设,实行科学务农的基础,也是搞好农业区划和规划,实行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建设。景德镇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开始于1980年11月,至1984年4月完成了全部成果编制工作。同时,还为各社、场编绘了1/2.5万比例尺的土壤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改良利用图和部份社、场低产田分布图、PH值图等,共计2574幅,写出了各公社级土壤普查报告30份,填写各种表格180份,为各社、场开展土壤普查成果应用提供了依据。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泥质岩类风化物
相关专题
红砂岩风化物
相关专题
紫色岩类风化物
相关专题
碳酸岩类风化物
相关专题
第四纪红色粘土
相关专题
河积物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