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宾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岭》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034
颗粒名称: 中外宾客
分类号: F590.63
页数: 3
页码: 53—55
摘要: 中外宾客主要描写了古代至高岭旅游、考察的人数因无文字记载,己不可考。但在一些名著中,有线索可查的,却有如下诸人等。
关键词: 高岭 中外宾客

内容

古代至高岭旅游、考察的人数因无文字记载,己不可考。但在一些名著中,有线索可查的,却有如下诸人。
   明有宋应星;
   清有蓝浦、郑廷桂、刘锦藻等;
   民国有张斐然、黎浩亭等人;
   外国友人有法国传教士殷弘绪(汉名)、法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译名),日本北村弥一郎等,
  以上历代学者,他们有的曾亲自到高岭做过实地调查,有的可能凭有关人员介绍或据有关资料写书,但他们都是高岭的向往者、研究者,他们有的虽到过高岭,但不会是单纯的旅游。不过有这些人关注高岭,却给高岭增添了新的内容。至于过去究竟有多少国内外友人到过高岭,已无法统计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到景德镇访问的国内外友人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市内接待的外国人,华人,华侨,1954年到1965年共360余人;1973至1977年共340人;1980年至1984年共3022人,历年合计3722人,其中到过高岭,进行考察,参观,旅游的约在300至400人。有的为当代名人,如:
   前英国驻华大使艾惕斯,于1980年8月11日至13日第二次到景德镇,在此期间,曾到高岭访问。
   南川三治郎,是日本的摄影家。他于1981年1月22—27日在景德镇期间,曾到高岭摄影,并在该处进了午餐。
  中日合拍电视片《长江》创作团三班,于1981年6月8日到高岭活动。中方有中央电视台张茂西,编辑赵化勇;日方有11人,由导演三井负责,并有编辑,摄影师。他们拍摄了冷水亭,淘洗坑,取土洞遗址,还拍摄了高岭村,东埠村全景。并作了采访调查,高岭老农民60岁的何祖森为他们介绍了高岭村的历史情况。
  1981年8月16日,北京电视台29人,到鹅湖拍摄电视片《红线记》外景,其间曾到高岭取景,
  日本土岐市各界访华团,团长为山内达彦,副团长为下石陶瓷器工业协同组合理事长宫地喜久男、秘书长为土岐市日中友好协会事务局长伊藤皓美,一行十三人到景德镇,期间曾到高岭访问,
   日本名古屋商会理事本日千次于1982年10月11日至33E在景德镇期间,曾到高岭参观。
   日本国际4-231团洒井寅喜、洒井寿子曾担任过日本《朝日新闻》编辑部主任,从事古董的鉴赏和收藏工作,于1984年4月25日在景德镇,并到高岭进行考察。
  到90年代,国内外宾客来访者更多。据统计,1991年至1992年景德镇接待旅游人数为15227人,其中外国人5442人,华侨29人,港澳台胞9756人。1991年日本有田町客人曾到过高岭;1992年4月SB德国陶瓷学术文化交流团,由团长奥托,苏道率领25人至高岭参观;同年4月4369工程内奇公司总工程师史子泽和另两位专家及翻译到高岭;日本NJ20-6有田窑业大学一行32人,至高岭考察;美国BSUSA-0923团一行16人到高岭;日本NJHYXG-1008陶瓷艺术团共68人,到高岭参观;9月,韩国申夫报社记者,某大学教授及翻译一行四人至高岭参观考察。1992年第三届中国瓷都一一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时,有三批外国朋友到高岭参观;其中:第一批在1O月10日,是美国BSUSA-0923团,共10人,由团长JuLie。Brookc率领。第二批是日NJ20-6有田窑业大学访华团,团长HIRASHIMA。K率领,共32人,于10月11日到了高岭参观,第三批为日本NJYX92-1008团,共65人,由团长外山义久带队,

知识出处

高岭

《高岭》

高岭土,出自离景德镇4J公里的高岭村之高岭山。其土具有可塑性、粘结性,分散性、耐火性,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等工艺性能,有可贵的实用价值,自从十八世纪传到国外后,就成为矿物学上高岭石这一名词,它是以高岭村名而命名的。高岭之名遍及全世界,人们也心向高岭,古往今来至高岭考察、研究,参观的人不知其数,至今该地已成为文物保护重点和旅游参观景点。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应星
相关人物
蓝浦
相关人物
郑廷桂
相关人物
刘锦藻
相关人物
张斐然'黎浩亭
相关人物
殷弘绪
相关人物
李希霍芬
相关人物
北村弥一郎
相关人物
艾惕斯
相关人物
赵化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