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旅游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岭》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031
颗粒名称: 七、旅游服务
分类号: F590.6
页数: 11
页码: 47—57
摘要: 旅游服务主要描写了高岭土传播于国外之后,国内外来高岭考察,参观,旅游的人也不断增多。高岭风光,高岭土古矿坑现已成为景德镇旅游点之一,因之旅游服务已成为高岭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等内容。
关键词: 高岭 旅游服务

内容

高岭土传播于国外之后,国内外来高岭考察,
  参观,旅游的人也不断增多。高岭风光,高岭土古
  矿坑现已成为景德镇旅游点之一,因之旅游服务已
  成为高岭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
   旅游景点
   高岭自然风景秀丽,巨石嶙峋,溪涧迂回,松
  涛似鼓,泉鸣如琴,登上山峰,如人仙境,使人乐
  而忘返,更主要的是该地有高岭土采掘遗址,其中
  有矿洞、矿坑,淘洗池,大量尾砂,可供游人忆
  古、考察,作科学研究,
   古矿遗址共有四个地段可资考察:第一地段
  由高岭村后的分水岭西一南西端的梅头坞,全长约
  800米,宽50—100米,有尾砂堆积层。第二地段
  北东端从何家大槽起,南至肖家止,全长约1000
  米,宽50—200米,为尾砂堆积处,第三地段,位
  于红旗山以西,穿过老厂作北东向分布,长约1000
  米,宽40—200米,为尾砂堆积地段,第四地段,
  北起老厂,南西至冯家大槽,全长750米,宽20-
  300米,尾砂堆积处。其中有少数坑道与淘洗池遗
  迹,问有粗瓷碗和瓷灯盏残片等。
   水口亭又称聚秀亭,因亭建于高岭村头水
  口,又聚山水风景之秀,故名。初建于唐末,宋、
  明,清时期曾几度毁坏,几经修建。同时兴建的还有庙、阁、寺。亭子雕粱画栋,规模宏敞。亭子圆门上方嵌有四块一尺见方的青石,上刻有‘玉岭云峰。四个道劲的大字,亭子下面溪水潺潺,亭内存有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至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的四块石碑,上刻有字,记录着古代采掘高岭土的盛况,这里,山泉飞流,灌木丛生,林壑幽美,碑石云:“水口,一村之庇也,亦一村之胜也。……且于炎暑,憩息亭中,清风徐来,就扇可捐。悦o朋之情话,聆林竹以怡颜,溪流沁o石碑,闻佳o声出树间,其幽趣可挹于亭内,更加畅怀于外也”,水口亭于1990年重修,以迎接国际陶瓷节的中外宾客,新修的水口亭较前宽敞。凭亭眺望,远山苍翠,下瞰溪流,泉水跳跃而下,
  玉峰亭亦称碑亭,建于1990年国际陶瓷节前。位于通往黄梅寨古道路口的山坡上,亭仿古代建筑,有八个飘檐,所以又叫八角亭。亭的四周,均为参天大树,浓荫密闭,树隙之间,可以窥见蓝天;下临龙口泉,凭栏可以俯瞰,身立亭中,有超然世外之感,亭内有碑,正面刻著名书法家何海霞所题‘高岭。二字,笔法劲道,引人注目;背面刻字介绍高岭古矿胜迹。
  纱帽石在水口亭正对面十步开外,有一块石壁,形似纱帽,故取名“纱帽石”,相传古代高岭有个习俗,凡在外为官的人,或当官的来此探亲访友、游览,到这个地方,都要下马下轿、徒步人亭,并朝水口揖拜后,方可入村。路边有个石坑,是古代挖取高岭土的遗址,坑内冬暖夏凉,内有一线泉水,清澈见底,水味甘甜,终年不绝,
  龙口瀑布位于水口亭下,长达数十米,平时水声潺潺,宛若琴声,回旋山谷,余音悦耳,春夏山洪暴发,则势若奔马,响如雷鸣,闻于数里之外。瀑床两边岩交错,沟壑峭立,气象万千,瀑下有一井形深窟,深不可测,飞流直下,水珠四射,有似龙口吐沫,故名“龙口”
  千年古樟高岭共有6株千年古樟,其中村口接待室后山两棵古樟可为代表。这两棵古樟干粗均为十几人抱,枝叶繁密,树冠可复盖数十平方丈。它与山下70平方米的古典式接待室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
  黄梅寨黄梅寨,高岭山主峰之一,位于高岭村前。这里,古木参天,山岭险绝,终年云雾缭绕。若遇晴天,立峰远眺,旧城红塔,昌江流水,还有那瓷都林立的烟囱,均依稀可辨,黄梅尖是兵家制高之地,据载,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引军南下,途经这里,见高岭环溪,山岭险峻,便下令在此安营扎寨,休整队伍,黄巢军队纪律严明,抚慰百姓,深得村民拥护。村民节衣缩食,把粮食、衣服、鞋子纷纷送给义军。以后便把这里取名为“黄梅寨”。
  黄梅寨下边是一个山岗,名犬马岗。元末于光的部将李昌曾扎寨镇守在这里。黄梅寨上有一庵,相传,为明邑人李大钦所建,从水口亭有一条石磴道,直通这里,
   《浮梁县志》载:“黄梅寨,独立群山中,险峻异常,磴道盘旋,登望奇绝”。它集历史典故和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于一体,吸引着许多来往的游人。
  双井泉位于高岭村东北方向两里处。因有两潭口相接而得名,村人又分别称之为糠筛潭和米筛潭。这里,古木参天,林深壑幽。平日里溪流飞泻,银花四溅,仿佛丝竹悦耳;一旦山洪暴发,则冲岩搏石,犹如虎啸雷鸣。“龟寿曝日”是这里的一大奇观。这里的龟以多、大见称,每逢酷暑盛夏,总有许多许多的龟栖息井边,一有响动,便又全部坠人潭中。据说,有的龟甲有谷箩那样大,因之千年龟甲曾是这里的一大特产。
  弥陀柱位于高岭村后两华里的大观培山,建于乾隆四十四年秋,柱高3米,柱身分三节,中间为棱柱,上方为棱锥,形似剑把。上面刻有“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廪谏王如来”等字样,这里,两山夹涧,龛岩耸峙,柱子立在一块突兀的岩石上,其下是一座石拱桥,相传清初这里常‘闹鬼’,民谚曰:“大观培,大观培,十人去,九人回。”故此,村人捐资祭立此柱,以“除魔镇妖,福佑乡村。”
  狮子滚球狮山,位于高岭山脚,在东河边的东埠村后。远看山形,酷似一只狮子,狮的头、身、脚,腚、眼睛等样样俱全,那茂密的山林,就象狮身上的毛,形象十分逼真;山下有一只圆形绣球一一一座葱绿的小山丘。所以人们都把这个地方叫做狮子滚球。附高岭十景诗
   明·佚名
   玉岭
   玉岭银沙,蛉自何年,白沙将万古。
   银昆冈,虽产玉,不及此鲜新。
   黄梅岭
   黄梅笔架一座,黄梅编成笔架妍。
   但能知所止,妙化自无边。
   注:黄梅即黄梅尖,在高岭村首,相传,黄巢在此安营扎寨,故又称黄梅纂,
   祈雨坛
   祈雨神坛,在昔曾析雨,而今尚有坛;
   一城天地动,旱魃敢为难。
   注:祈雨坛,在高岭村前,元代建,今囊。
   龙井
   藏龙沸井,涧水千寻落,
   天然石井深有龙,翻若沸口吐沫雪花匀,注:龙井,在水口亭下边,井很深,传说有蛟龙。其上飞流瀑布,桂石层岩,蔚为壮观。
   童峰
   晓黛成岭侧成蜂,朝阳未出东晓鬟。螺暑小,
   黛色老,
   远射屋朝瞰。 日出东山上,逢空一道霞。渐高
   临瓦屋,先射两三家。
   注:童峰,山峰名,在高岭村首,
   天马峰
   云中天马,天马本行空,高低合二蜂。
   注:天马,土名叫犬马冈,在高岭村前,相传,元末于光将李昌寨守于此。
   金鸡石
   鸡群鹤独立,耸翠入云中。
   注:金鸡石,在水口亭外肖家背后,石有一丈多高,宽有一丈七,八,旁有小石离立,如鸡哺雏。
   赤脚岭
   赤脚樵亭高岭村,绕过村头便有亭,
   采樵人接踵,赤脚岭相迎,
   注:赤脚岭,在高岭外村村头,是高岭通往婺源的导入,佛阁双桥
   相桥佛阁,佛阁庄严。古钟声,夹岸闻,
   双桥排愈阔,彼此究无分。
   注:双桥,原何姓宗祠对门的河上,由双幅长鲁石板拼成。
   中外宾客
   古代至高岭旅游、考察的人数因无文字记载,己不可考。但在一些名著中,有线索可查的,却有如下诸人。
   明有宋应星;
   清有蓝浦、郑廷桂、刘锦藻等;
   民国有张斐然、黎浩亭等人;
   外国友人有法国传教士殷弘绪(汉名)、法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译名),日本北村弥一郎等,
  以上历代学者,他们有的曾亲自到高岭做过实地调查,有的可能凭有关人员介绍或据有关资料写书,但他们都是高岭的向往者、研究者,他们有的虽到过高岭,但不会是单纯的旅游。不过有这些人关注高岭,却给高岭增添了新的内容。至于过去究竟有多少国内外友人到过高岭,已无法统计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到景德镇访问的国内外友人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市内接待的外国人,华人,华侨,1954年到1965年共360余人;1973至1977年共340人;1980年至1984年共3022人,历年合计3722人,其中到过高岭,进行考察,参观,旅游的约在300至400人。有的为当代名人,如:
   前英国驻华大使艾惕斯,于1980年8月11日至13日第二次到景德镇,在此期间,曾到高岭访问。
   南川三治郎,是日本的摄影家。他于1981年1月22—27日在景德镇期间,曾到高岭摄影,并在该处进了午餐。
  中日合拍电视片《长江》创作团三班,于1981年6月8日到高岭活动。中方有中央电视台张茂西,编辑赵化勇;日方有11人,由导演三井负责,并有编辑,摄影师。他们拍摄了冷水亭,淘洗坑,取土洞遗址,还拍摄了高岭村,东埠村全景。并作了采访调查,高岭老农民60岁的何祖森为他们介绍了高岭村的历史情况。
  1981年8月16日,北京电视台29人,到鹅湖拍摄电视片《红线记》外景,其间曾到高岭取景,
  日本土岐市各界访华团,团长为山内达彦,副团长为下石陶瓷器工业协同组合理事长宫地喜久男、秘书长为土岐市日中友好协会事务局长伊藤皓美,一行十三人到景德镇,期间曾到高岭访问,
   日本名古屋商会理事本日千次于1982年10月11日至33E在景德镇期间,曾到高岭参观。
   日本国际4-231团洒井寅喜、洒井寿子曾担任过日本《朝日新闻》编辑部主任,从事古董的鉴赏和收藏工作,于1984年4月25日在景德镇,并到高岭进行考察。
  到90年代,国内外宾客来访者更多。据统计,1991年至1992年景德镇接待旅游人数为15227人,其中外国人5442人,华侨29人,港澳台胞9756人。1991年日本有田町客人曾到过高岭;1992年4月SB德国陶瓷学术文化交流团,由团长奥托,苏道率领25人至高岭参观;同年4月4369工程内奇公司总工程师史子泽和另两位专家及翻译到高岭;日本NJ20-6有田窑业大学一行32人,至高岭考察;美国BSUSA-0923团一行16人到高岭;日本NJHYXG-1008陶瓷艺术团共68人,到高岭参观;9月,韩国申夫报社记者,某大学教授及翻译一行四人至高岭参观考察。1992年第三届中国瓷都一一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时,有三批外国朋友到高岭参观;其中:第一批在1O月10日,是美国BSUSA-0923团,共10人,由团长JuLie。Brookc率领。第二批是日NJ20-6有田窑业大学访华团,团长HIRASHIMA。K率领,共32人,于10月11日到了高岭参观,第三批为日本NJYX92-1008团,共65人,由团长外山义久带队,
   服务设施
   高岭离市区只有45公里,去参观考察者当日可返。故除自发登山者外,一般均由外事部门及旅游部门负责接待。在市内住宿,至高岭作一日游,故国内外宾客均感到便利。
  交通古代人们到高岭只能采取乘船,骑马、坐轿、步行等方式,费时较久。如乘船,要从今旧城东河口溯东河而上,虽然古时水深通船,但当日往返是不可能的,需至东埠住宿,然后步行上山。骑马、坐轿道路较近,但亦不能当日返回,解放后的3954年,浮东矿为便于高岭土生产,修了一条由东埠至高岭山上的简易公路,但无法通汽车。1982年,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通山公路并建起东埠大桥,汽车可以直达主要参观点,从此往来旅游者可以乘车直达山顶。1990年国际陶瓷节前,又重新整修了通山公路,道路平稳,大小车辆均可绕坡而上。市区还有公共汽车、大小班车通瑶里,鹅湖,均可到达东埠上高岭山。有些国内外客人,如由外事部门和旅游部门接待,则分别由他们派车送迎,当日返回住处。所以,往来客人无不称便。
  住宿市区内有位于莲花塘畔的景德镇宾馆,旅游宾馆,有位于珠山路广场旁边高埠的景德镇饭店,有位于曙光路口。景德镇火车站南面的瓷都宾馆,这都是市内的一流宾馆饭店,这些单位设备齐全,服务良好,既可为客人提供住宿、饮食,娱乐等方面的方便,还可以迎送客人,派专车送往高岭当日来回。因此,需到高岭参观,考察的客人,不需过虑往返的麻烦。有的旅游者要在高岭留连,也可以在鹅湖镇内投宿。
   饮食来往高岭的客人,一般都只在该地吃个中餐,鹅湖镇上的餐馆、饭店和高岭村都可以为客人提供丰富的饮食。这些馆,店及村内酒菜齐备,可以点用。此外尚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餐点如炒碱水耙,炒糯米糕,炒米粉,特别是在高岭村有山鸡,野兔、斑鸠等野味,和香菰,木耳,笋衣等山珍为客人增加赋有山区风味的食品。
  导游旅游者到了高岭以后,可以到接待室小憩,接待室内有高岭土原矿的标本,有矿坑内发现的瓷碗,瓷片照片,还有罕见的小。娃娃鱼。,可资欣赏,导游者将为你介绍高岭的历史与景点,然后引导到主要景区去参观,并给你解说各景点的具体内容。导游有专业导游,由70余岁的老矿工汪裕后担任。他原是该村的老支书,对开采高岭的历史非常熟悉。说来娓娓动听,还有业余导游,由刘XX、汪XX,童XX等负责,他们三人有的是解放前开采高岭土的矿工,有的是民间传说收集者,对高岭的历史与现状都很了解,能随时解答客人提出的问题。

知识出处

高岭

《高岭》

高岭土,出自离景德镇4J公里的高岭村之高岭山。其土具有可塑性、粘结性,分散性、耐火性,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等工艺性能,有可贵的实用价值,自从十八世纪传到国外后,就成为矿物学上高岭石这一名词,它是以高岭村名而命名的。高岭之名遍及全世界,人们也心向高岭,古往今来至高岭考察、研究,参观的人不知其数,至今该地已成为文物保护重点和旅游参观景点。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应星
相关人物
蓝浦
相关人物
郑廷桂
相关人物
刘锦藻
相关人物
张斐然'黎浩亭
相关人物
殷弘绪
相关人物
李希霍芬
相关人物
北村弥一郎
相关人物
艾惕斯
相关人物
赵化勇
相关人物

相关专题

古矿遗址
相关专题
水口亭
相关专题
玉峰亭
相关专题
纱帽石
相关专题
龙口瀑布
相关专题
千年古樟
相关专题
黄梅寨
相关专题
双井泉
相关专题
弥陀柱
相关专题
狮子滚球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玉岭
相关作品
黄梅岭
相关作品
祈雨坛
相关作品
龙井
相关作品
童峰
相关作品
天马峰
相关作品
金鸡石
相关作品
赤脚岭
相关作品
佛阁双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