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岭》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015
颗粒名称: 建置
分类号: I252
页数: 2
页码: 13—14
摘要: 建置主要描写了高岭是通往婺源的要道之一,山高林密,宜藏宜守。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游击队常路过该地,故国民党政府对这个地区非常注意,把查坑,黄木、金杨、高岭四个自然村编为一个保。
关键词: 高岭 建置

内容

解放前,因高岭是通往婺源的要道之一,山高林密,宜藏宜守。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游击队常路过该地,故国民党政府对这个地区非常注意,把查坑,黄木、金杨、高岭四个自然村编为一个保。并在周围建了四个碉堡,国民党军五十五师派了一个连驻在该地。
  1949年4月29日解放后,按人民政权建制成为一个行政村,归属鹅湖乡。
  1953年农民自愿组织了季节互助组。1954年又组织为长期互助组。1955年,互助组转为初级社,高岭内村和高岭外村共组成三个初级社。1956年改建高级社,高岭内村,外村,黄木、金杨、干坑等自然村合为一个高级社,取名为红星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鹅湖人民公社成立,实行政社合一,高岭与金杨则成为一个管理区。至1959年下半年,管理区撤消,改为大队,高岭内村、外村和金杨合为一个生产队,归属东埠大队。
  1978年,又把高岭内村,外村、刘家、肖家,黄木,干坑等6个自然村组成一个大队,称为高岭大队,一直延至改乡,在此以前均为集体生产,至1983年,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鹅湖人民公社改建为鹅湖滩乡,高岭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仍属鹅湖滩乡。1989年,鹅湖滩乡改为鹅湖镇,高岭村民委员会属镇管辖,一直延至现在。

知识出处

高岭

《高岭》

高岭土,出自离景德镇4J公里的高岭村之高岭山。其土具有可塑性、粘结性,分散性、耐火性,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等工艺性能,有可贵的实用价值,自从十八世纪传到国外后,就成为矿物学上高岭石这一名词,它是以高岭村名而命名的。高岭之名遍及全世界,人们也心向高岭,古往今来至高岭考察、研究,参观的人不知其数,至今该地已成为文物保护重点和旅游参观景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