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岭》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014
颗粒名称: 地名
分类号: P281
页数: 3
页码: 11—13
摘要: 地名主要描写了高岭在历史上曾有过多种称谓,对高岭的地名历史记录等。
关键词: 高岭 地名历史

内容

根据各种资料的记载,高岭村历史上曾有过多种称谓,
   高岭是沿袭已久的俗称。《浮梁县志》称境内山势“险峻特甚”,村人谱牒谓“山川秀丽,巨石嶙峋”,这一称谓大概来源于此。
  玉岭是高岭村的另一重要称谓,也是一种较早的称谓,根据之一是《何氏宗谱》中,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两篇序言,一是朱公昱写的序,内说“原浮邑之东,其里有玉岭何氏”;一是《玉岭何氏得姓根源序说》,题目本身就已标明是玉岭,可见玉岭是重要称谓,根据之二是《玉岭云峰》匾额的传说。《玉岭云峰》何由得采?相传南宋嘉熙年间(公元1237—1240年),景德镇瓷器已以‘其器光致茂美。而闻名海内外,宋理宗赵昀便下旨制作一张“御床”,要不惜工本,追求精巧,当时用了高岭土做胎,经多次试验终于成功。理宗皇帝见御床,称赞不已,称为玉床,并称高岭土为玉土,还手书四个大字“玉岭云峰”,派人勒石送往高岭,镶嵌在进村的水口亭上。自此玉岭就成为该村的名称,当然这只是传说,流传于民间,并无文字记载,只能作为参考,不过可以看出,玉岭的名称:由来已久,
  高岭润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南方红巾军首领徐寿辉的部将于光攻克浮梁。于光的部下将领李昌曾经筑寨在高岭驻军。因高岭山高涧深,故《江西大志》称之为高岭涧,人们也曾沿袭这一名称。
  环溪高岭明代崇祯年间,胡金林从天宝都头迁到高岭,成为高岭胡氏的始祖。胡金林定居以后,见‘山川环聚’,溪流沿山脚而行,绕于全村,便把高岭称为环溪高岭,但这个名称流传不广,
  高梁山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他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专列“陶埏”一篇,系统地叙述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过程,其中所载有关高岭的记述是:“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文中所说的高梁山,即指的高岭,它在浮梁境内,可能是因方音的关系,把高岭山误听为高梁山。但因《天工开物》一书已在海内外流传,所以‘高梁山。之名流传较广
  明砂高岭公元1907年(日本明治40年),日本政府派遣农商务省技师北村弥一郎来中国江西景德镇及安徽祁门考察窑业,归国后他写成了《清国窑业视察报告》,书中称明砂高岭为浮梁县产磁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陈开慧在他的《景德镇高岭村高岭土矿床及高岭土矿物的研究》一文中,以高岭土原矿所含的白云母晶莹明亮,又多是砂土,故曰‘明砂。。以后就称这种砂土为明砂土,并把高岭所产瓷土称为“明砂高岭”,以区别于其它地区所产的瓷i。沿袭既久,人们便习惯以此称为地名。总之,高岭各种称谓交错使用,这些称谓,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岭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习惯称玉岭或高岭。1978年11月22日,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为了统一地名,明文规定该地称为高岭,并于1983年,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高岭

《高岭》

高岭土,出自离景德镇4J公里的高岭村之高岭山。其土具有可塑性、粘结性,分散性、耐火性,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等工艺性能,有可贵的实用价值,自从十八世纪传到国外后,就成为矿物学上高岭石这一名词,它是以高岭村名而命名的。高岭之名遍及全世界,人们也心向高岭,古往今来至高岭考察、研究,参观的人不知其数,至今该地已成为文物保护重点和旅游参观景点。

阅读

相关地名

高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