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岭》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009
颗粒名称: 地质
分类号: F407.1
页数: 5
页码: 2—6
摘要: 地质主要描写了地层高岭村境外围地质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分布在鹅湖老岗岩的四周,主要是石英绢云母千枚岩,变质砂岩;次为角岩、云母片岩、板岩等变质岩,广布北西及南东等部位等内容。
关键词: 高岭 地质

内容

地层高岭村境外围地质为前震旦系变质岩(AUZ)。分布在鹅湖老岗岩的四周,主要是石英绢云母千枚岩,变质砂岩;次为角岩、云母片岩、板岩等变质岩,广布北西及南东等部位。地层走向北东,北西部倾向北西、南东部倾向南东,倾角皆在40。以上。矿区则主要是千枚岩和片岩。二迭系(P)(主要是上二迭渐新统),为厚层状与块状深灰色至灰黑岩或灰岩、夹页岩,出露在东南部的岩山—一铜钱尖一带,走向北东20°一45°,倾向北西40°一65°。它与火成岩体接触的已大理岩化,在岩山东面,有局部成为结构明显的大理石,
  第四系(Q),大体分两部分,一是坡积、残积层,分布在高岭村前、王坞,转桥下、外脚溪等山间小盆地和红旗山、金家山等处,主要为亚砂土、亚砂土夹碎石等;二是人工尾砂堆积,主要在矿区内,由于开采历史悠久,矿体集中,规模较大,因而尾砂堆积的面积和厚度较大而且集中,基本上分布在矿体的产出部位并覆盖其上。大体上分成四个条带状堆积区,面积约0.4平方公里;堆积厚度最小的5米,最大的30余米。
   火成岩其中又含花岗岩,花岗斑岩,伟晶岩,具体划分如下:
   花岗岩这个地区中部出露的鹅湖花岗岩株,对径东西15公里,南北16公里,为燕山期多阶段产物。它侵入顺序是:
  (1)冲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布最广,是鹅湖花岗岩的主体,局部风化后略具高岭土化,常呈棕红色,因其中黑色矿物较多,铁的含量高,不能作高岭土使用。矿区北、东、南三面环绕火成岩,是矿区火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矿物成分据赣东北地质队鉴定为:石英占25—30%,正长石占30%,斜长石占25—30%,黑云母约占15%,次生氢氧化铁占2%。岩石具中粒花岗岩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受其他火成岩的切穿。
  (2)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主要分布在东部边缘的朱家栅村、丁家栅村、干坑村及都头村,南部的盛家墩村亦有出露,一般风化程度较差,斑晶为长石,有的斑晶大到8X10cm。地面所具者均较坚硬,与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呈渐变关系,(3)中粒花岗岩。是矿区高岭土的主要成矿母岩。分布面积约2.3平方公里,位置处于矿区的中间,是矿区主要岩体。据有关资料,它的矿物成分为:石英占25—30%,正长石占35%,斜长石占30%,云母类约占5%,
  (4)细粒花岗岩。分布在高岭村后的庙岗和汪冯大槽至红旗山峰一带,呈小岩体或脉状。岩石呈灰白色,细粒花岗石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为:石英占30%,正长石占35%,斜长石占30%,云母类约占3%左右,
  花岗斑岩分布面积仅次于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呈东北走向的岩脉,穿插于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等岩体中,有的还延伸到臧湾,渭水等较远地区。外观多呈灰白、灰绿色,斑晶为长石、石英。风化后往往形成质量较差的高岭土矿,是这个地区高岭土的另一种成矿母岩。矿区的花岗斑岩则呈脉状和小岩株状。 脉状岩体均为北东向延伸,倾向320。,倾角60。,分布在主要断裂带附近。小岩株分布在南,北部位。岩石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微斜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角闪石,约占15—20%。石质斑晶常成六方锥体产出。岩石的矿物成分,赣东北地质队鉴定为:石英占30%,正长石占35%,斜长石占25%,黑云母占5-8%,普通角闪石占2%。矿区内的花岗斑岩由于分布较少,同时产出部位的矿体条件较差,仅在少数老窿中见有花岗斑岩的风化矿体。
  伟晶岩在该地区中部偏东部位,常有成群成组产出。其分异较好,分带明显,然至今所发现的,规模都很小,其中已风化成高岭土的,虽质量优良,但数量极其有限,未形成该区的主要矿产,
  构造这个地区位于华南地面,江南古陆东南缘;区内构造线均为北东一一东西走向,自麻仓至杨连坞一带为北东一南西向小型背斜,鹅湖花岗岩即侵入该背斜轴部,
  从麻仓至杨连坞有一条形成于中粒黑云母花岗之后的北东向断裂带。该断裂带已由硅质胶结的变质岩破碎砾和石英脉组成硅化带,宽约30米,在石南村和杨连坞一带,其北西侧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已硅化,而南东侧花岗岩则无硅化现象。
   朱家山横断层走向北东,斜穿麻仓至杨连坞断裂带,因而该断裂(硅化带)的鸠岭尖一段向北西位移,莲花山一段往南位移,
   潘村岩山逆断岩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在潘村岩山被千枚岩覆盖于二迭系灰岩之上,
   矿区内断层构造目前仅着重在火成岩内,它自西往东的顺序编号如下:
  Fl:位于矿区西缘,穿过老厂3号矿体,为一向北西陡倾斜的正断层,沿断层两壁岩石强烈硅化,断层中有石英脉充填。断层角砾及破碎岩石也往往被硅质胶结和硅化。
   F2:规模最大,南西延至肖家村,由花岗斑岩岩脉代之,北东延伸至何家大槽人第四系,沿其断层面悬崖耸立,岩石破碎且强烈硅化。
  F3:位于高岭村后,穿插1号矿体向北西倾斜的正断层,长约530米左右,沿断层有细粒花岗岩脉,石英脉侵入,两壁岩石硅化,沿断层上有高岭土矿赋存。
   F4F5: 为小规模正断层,其性质与控制矿体赋存情况与F3同。
   F6:位于矿区东部,性质不明,沿该断层的岩石为压碎花岗岩,次生石曲角砾岩等,均已硅化。尤其南东端硅化强烈。硅化带厚十余米,

知识出处

高岭

《高岭》

高岭土,出自离景德镇4J公里的高岭村之高岭山。其土具有可塑性、粘结性,分散性、耐火性,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等工艺性能,有可贵的实用价值,自从十八世纪传到国外后,就成为矿物学上高岭石这一名词,它是以高岭村名而命名的。高岭之名遍及全世界,人们也心向高岭,古往今来至高岭考察、研究,参观的人不知其数,至今该地已成为文物保护重点和旅游参观景点。

阅读

相关专题

中粒花岗岩
相关专题
细粒花岗岩
相关专题
花岗斑岩
相关专题
伟晶岩
相关专题
朱家山横断层
相关专题
潘村岩山逆断岩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