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时事收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85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时事收讯
分类号: G213
页数: 3
页码: 95-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报业编务管理上的时事收讯,最早为各个报社的编辑部或总编室统管,后来,《景德镇日报》率先成立时事编辑部,也还有一个总领问题,属重大时事新闻,时事编辑部还要及时地向总编室发稿。四版为时事编辑部统筹,含广告在内。时事收讯先后出现过这样两种形式:一是由总编室统辖领导;二是设有时事编辑部。不管哪种形式,都置有收讯设备,用于接收新华社的电讯稿。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编务工作 编辑部

内容

我市报业编务管理上的时事收讯,最早为各个报社的编辑部或总编室统管,后来,《景德镇日报》率先成立时事编辑部,也还有一个总领问题,属重大时事新闻,时事编辑部还要及时地向总编室发稿。四版为时事编辑部统筹,含广告在内。
  时事收讯先后出现过这样两种形式:一是由总编室统辖领导;二是设有时事编辑部。不管哪种形式,都置有收讯设备,用于接收新华社的电讯稿。
  新华社电讯,是报纸国内外重大新闻的主要来源,及时、准确、迅速地接收好电讯,是编好报纸的一项重要内容。解放初期,接收新华社电讯的方式,是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的频率,抄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口语广播新闻,每句都播送三次,有些字还解释播出,如播“水浒传”的“浒”字时,播音员就解释说:“三点水,右边再加许多的许字。”这才准确无误地抄收下来。
  接收口语广播新闻的缺点是,消息少,消息短,传递慢,很难满足日刊的需求。到了1958年7月,《景德镇日报》改收新华社对国内的明码电报新闻,这与邮电部的民用电报是一样的,报务员将电讯电报号码抄就后,再译成文字,成为文字新闻,方可付排付印,这比口语广播国内外消息内容较详尽,且传递快,特别是消息多,每晚要抄收15000多字,有时多达20000字,完全可以满足日刊要求。不过,它也有缺点,难以克服无线电波在传送过程中发生的讯号衰弱及干扰而造成抄错或漏抄电码,以致无法采用,影响时事宣传报道。
  六十年代初,为了适应新华社技术改造的需要,《景德镇日报》又改为接收新华社的地方模字新闻,这是一种简单的电子机械传真新闻,新华社只要将文字稿作出必要的处理,就可以直接传送过来,不需要再翻译,可直接编排付印。它的最大优点是,电讯传递快,消息容量大,错漏字少,对提高时事宣传的时效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收讯人员来讲,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进入八十年代,《景德镇日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接收电讯,收储传报速度由原来每秒钟2个字提高到30个字,增长了15倍。且字迹清晰,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
  时事收讯一般都在晚上,为了保证搞好收讯的接收工作,总编室或时事编辑部,对收讯人员都制定有岗位责任制,要求收讯人员按时到位收抄新华社电讯稿,电讯稿目录要及时交送时事编辑,不得积压、延误,所收电讯稿,要求清楚,个别字、句、段不清楚的,要及时问清、填清。
  由于数量大、变化大,处理电讯稿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多年来积累了一定的处理电讯稿的经验。
  一是对重点稿件,除了标题处理突出,位置放得突出外,还采取配提要的办法,使读者首先了解其精神实质,并引之细读全文,加强宣传效果;
  二是时效性强的稿子多,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尽量压缩处理,有的能用一句话表达清楚,就放在新闻要目专栏里刊出;
  三是时效性不强的稿子就分类处理,例如知识性、趣味性的稿子,就放在“天南地北”等专栏里发表;
  四是配合中心,集纳处理,特别是每逢遇到全国性的重大节日和会议,新华社总会发大量内容相似的稿件,除对份量重的单独成篇处理外,一般的都可以集纳成适合群众口味的“良菜佳肴”。
  五是经验性的稿子,画龙点睛处理,配上编者按或编后,结合本地实际加以议论提高,既活跃版面,又可增强宣传效果。
  在版面占有上,四版为时事版,含时事副刊版,但又常被广告占用一部分版面。重大时事新闻,则多为一版发表。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景德镇市报业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详今略古,立足当代,全面记述景德镇市境内的报业历史和现状,包括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在内,重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本志以文为主,图表随文设置,照片集中于卷首,编纂时,横排门类,纵写史实,除编首之“序”、“凡例”、“概述”及卷末之“大事记”、“编后记”外,凡十六章五十节。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