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解放后的人才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83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解放后的人才管理
分类号: G219.275.6
页数: 3
页码: 68-7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的人才管理的解放后的人才管理,解放后的我市报业各单位与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样,吸收录用干部,都必须遵守行政管理的有关规定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 解放后 人才管理

内容

解放后的我市报业各单位与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样,吸收录用干部,都必须遵守行政管理的有关规定。
  首先是要根据编制定员数额录用干部,如事业发展,需要增加人员,须事先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增加干部的计划,经上级主管部门会同我市编制委员会审查批准,下达增编指标,然后才能吸收新人员。
  建国初期,国家新闻总署颁布过我国新闻机关员额编制的有关决定,这个决定规定了我国各级各类新闻单位人员编制的定额,其中报纸系列分为这样四个档次:
  对开四版的甲种报纸,定员编制为83人至115人;
  四开六版的乙种报纸,定员编制为61人至85人:
  四开四版的丙种报纸,定员编制为44人至65人;
  四开四版隔日出版的丁种报纸,定员编制为25人至35人。
  这些员额均不包括收讯人员、广告人员、印刷人员、发行人员、勤杂人员等。
  这些报纸的定员编制规定,相续延用至今,仍无多大改变。“文革”后复刊的《景德镇日报》,是朝着对开四版的甲种报纸作准备的,经我市编委定编为103人,而且包括收讯人员、广告人员、印刷人员、行管人员等在内。
  解放后的我市报业人才管理,一直是遵循我党管理干部的原则,按照各级党组织管理干部的范围分级分类进行管理,一般又是由各级党组织及其宣传部门会同组织部门共同管理,并按照不同人才的层次,安排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实行定位管理,使其职务、职称与其才能相适应,形成金字塔形的管理,越到上层,宽度越小,越到下层,宽度越大,从上到下,考核考评,实行奖惩制度。
  不论何级党组织创办的报纸,都是由上一级党组织的宣传部门会同组织部门考察,由上一级党委任免社一级干部,包括党委或党组的正、副书记,正、副社长,正、副总编辑在内,像当今的《景德镇日报》、《乐平报》、《浮梁报》等,自创刊以来,一直如此。而群团、部门和单位创办的报纸,大都为自身的党组织调配、考察、任免,并报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
  对干部的考核,一般都是采用分项计分考核的办法,分为“德、能、勤、绩”四大项进行计分考核。大项之中又包含若干小项目,作为定量考核的具体内容,每条考核内容又分若干层次,根据各项不同层次标准,标记不同的考核分数,满分为100分,其中“德”项包括政治立场、职业道德、思想作风在内为24分,“能”项包括政治水平、学识水平、专业水平在内为24分,“勤”项包括出勤和工作的主动性、遵守工作制度在内为12分,“绩”项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在内为40分。定性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存入本人档案,作为聘任晋升或解聘的主要参考依据。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景德镇市报业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详今略古,立足当代,全面记述景德镇市境内的报业历史和现状,包括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在内,重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本志以文为主,图表随文设置,照片集中于卷首,编纂时,横排门类,纵写史实,除编首之“序”、“凡例”、“概述”及卷末之“大事记”、“编后记”外,凡十六章五十节。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