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报纸副刊的文体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82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报纸副刊的文体发展
分类号: G219.275.6
页数: 3
页码: 56-5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的报纸副刊的文体发展,报纸副刊文体有新闻性的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生活素描,叙事性的散文、小说,抒情性的诗歌、散文诗,议论性的杂文、评论等等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 报刊 文体发展

内容

我国报纸副刊的文章体裁,是从移植中国古典文学的体裁和当时流行的文学作品开始的,而我市报纸副刊的文体形成所走的路子也是如此。如今,与全国各地报纸副刊文体一样繁杂。有新闻性的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生活素描,叙事性的散文、小说,抒情性的诗歌、散文诗,议论性的杂文、评论等等,使副刊具有明显的文艺性。这是受我国民族文化传统和近代报纸历史使命的影响而形成的。
  副刊上的传统文学样式,主要有叙事文学、游记文学和评论文学。如今,它们分别演化为小说、游记、随笔、杂谈、札记、书信等,都有吸引读者,扩大报纸发行的作用。此外,还有寓言、笑话、谐趣等一些传统文学样式,都是依赖报纸副刊而生存发展的,都是报纸副刊文学百花园中的花卉,使报纸副刊表现出鲜明的“兼收并蓄”的“杂”的特色。
  报纸副刊上的小品是个庞杂的文体名,是随笔、杂感等短小文章的总称,都是以“小”见长,几乎一枝一叶,都形诸笔墨。它是把真实存在的事物作为记叙描述的对象,讲究结构精巧,形象生动,文字简洁,娓娓道来,与短小的以夹叙夹议为特点的散文一道,归入散文家族。
  我市报纸副刊经常见报的书评、剧评、影视评论、美术评论以及一鳞半爪、只言片语的短论、札记、随笔、读后感等,积薄为厚、循序渐进地影响着文艺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就党报而言,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贯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报纸副刊来实现的。
  报纸副刊上的文体归类,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体裁,主要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构成了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报纸文艺副刊。二是传统文学体裁构成报纸副刊版面。主要有各类小品、文艺评论,包括游记文学、连载小说等在内。三是限于评论构成的报纸副刊版面,包括社会评论、文艺政论,含各种文学和文艺的评论在内。在专刊上,还有相应的专业评论。综合性的报纸副刊,多评影视、戏曲、美术、摄影作品等。四是新闻文学体裁构成的报纸副刊版面,常见的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也有既有新闻价值又有艺术感染力的写真人真事的短论文体,被称为“新闻文学”。
  在文学一类的报纸副刊上,还常刊有一些歌坛和体坛新秀,影坛和荧屏新星,以及各类艺术家的通讯、特写、专访等,这都是报纸副刊的新闻文学文体。
  总之,报纸副刊的文体种类繁杂,写法各异,集中表现在一个“杂”字上,尤其是杂文,几乎期期皆有,已成为报纸副刊必不可少的文体,经常出现在报纸副刊的上半部版面上,不是在左上,就是在右角,或是居上中位。标题也常用副刊标题中的较大字号,显得特别醒目。就是杂文的正文,也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字体,或标题前加栏目,引人注目,是一种题材杂、写法杂、形式杂的灵活轻便的战斗武器。对宣传先进,鞭挞落后,揭露和批判有害的事物起了很好的作用。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景德镇市报业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详今略古,立足当代,全面记述景德镇市境内的报业历史和现状,包括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在内,重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本志以文为主,图表随文设置,照片集中于卷首,编纂时,横排门类,纵写史实,除编首之“序”、“凡例”、“概述”及卷末之“大事记”、“编后记”外,凡十六章五十节。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