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报纸副刊的孕育及其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82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报纸副刊的孕育及其发展
分类号: G219.275.6
页数: 3
页码: 51-5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的报纸副刊的孕育及其发展,副刊是随着报纸的产生和发展应运而生,在近代报业竞争中,为适应多层次读者多方面阅读要求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 报刊 副刊 发展

内容

副刊是随着报纸的产生和发展应运而生,在近代报业竞争中,为适应多层次读者多方面阅读要求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最初,副刊是作为报纸上的补白性文字的“混编”而出现的,所谓“新闻不足小诗补”,便是一例,这对于当时的报纸来讲,的确起了补白的作用。后来演变为报纸的增页,作为“附刊”,随同报纸赠送给读者,成了扩大报纸发行的一种手段。最后发展成为在报纸上有固定版面的“副刊”。景德镇市域范围内创办的报纸,从何时开始才出现这样的副刊,现已收集到的文献记载和实物资料表明,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创办的报纸就出现有这样的副刊。其中的《洎声报》副刊,有白话诗、来往书信、政论性的文章等,文笔锋利,敢于抨击时弊,成为报纸鼓吹革命的“第二战场”。
  在近百年的社会变革中,我市进步的革命的报纸副刊,包括1925年共产主义青年团景德镇旅外学生创办的《新浮梁报》副刊在内,曾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高声呐喊,大造舆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开始,坐落在瓷都的江西陶业管理局的“读书会”公开发展成为争联社,利用《陶业日报》开辟“涛声”副刊,发表有关抗日救亡的进步作品。当然,当时也有落后的反动的报纸副刊,例如《赣北日报》的“突进”,后更名《海啸》,以及《乐平日报》的《洎潮》和《民力报》的“周末版”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市报纸副刊,包括《景德日报》、《乐平新闻》、《浮梁新闻》、《浮梁农民》、《浮梁报》、《景德镇报》、《景德镇日报》等党报副刊在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反映新事新貌,讴歌先进人物,鞭挞不良习气,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移风易俗等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在紧密配合党的各项工作,在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革、“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和“一五”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用各种文学形式,赞颂了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讴歌了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最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日报》副刊中的“啄木鸟”,具有强烈的战斗性,继承和发扬了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
  后来,由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1958年的所谓“大跃进”,以及1964年下半年全国报刊兴起的“批判”浪潮,这对于当时的我市报纸副刊,尤其是对《景德镇日报》副刊来讲,伤害了某些编辑和作者。不少作品被视为“毒草”,文艺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萌发出来的繁荣文艺创作,丰富副刊内容的热情,受到了很大的压抑。加上报纸及其副刊在上述工作失误中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我市的报纸副刊,又几乎被当作“封、资、修”的“温床”而遭到封闭。尤其是在曲折中发展起来的《景德镇日报》副刊受到空前的浩劫,到最后随同报纸一并被迫停刊。粉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之后,尤其是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报纸及其副刊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重新获得人民的信任,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由创办《景德镇通讯》,到恢复《景德镇报》,到恢复《景德镇日报》、《乐平报》、《浮梁报》等,均设有副刊,《浮梁报》的《月末》、《乐平报》的《周末》,尤其是《景德镇日报》的《星期天》改为《星期刊》后,由四开四版扩大为四开八版或对开四版,是最具有特色的副刊,其版面相对稳定,现有“珠山”、“生活”、“社会广场”、“经济广角”、“环球博览”、“文体天地”、“星期文萃”等版面。至于非党报、专业报的副刊也不少,是当今报纸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副刊出现了空前的大繁荣、大发展。
  副刊同整张报纸一样,在舆论和信息传播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还曾参与新闻改革,促使报纸改观,培养了大批青年作者,尤其是党报副刊,不仅具有一般报纸副刊所具有的新闻性和文艺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党性、群众性和战斗性,显示出“寓教于乐”这一特色。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景德镇市报业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详今略古,立足当代,全面记述景德镇市境内的报业历史和现状,包括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在内,重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本志以文为主,图表随文设置,照片集中于卷首,编纂时,横排门类,纵写史实,除编首之“序”、“凡例”、“概述”及卷末之“大事记”、“编后记”外,凡十六章五十节。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