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报纸新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82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报纸新闻
分类号: G219.275.6
页数: 13
页码: 38-50
摘要: 本章记述了景德镇的报纸新闻的报纸新闻的起源及其评论、报纸新闻文体、关于改进会议报道的几点意见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 报刊 新闻

内容

第一节 报纸新闻的起源及其评论
  报纸新闻是在语言、文字的相继产生和纸张、印刷术的先后发明之后才出现的。而其用纸则被专门名为“新闻纸”。
  报纸新闻先于广播新闻,更先于电视新闻。新闻一旦被报纸刊出,就被人们称之为“报纸新闻”。
  就“新闻”这个词来讲,最早出现在报纸产生之前。唐朝的尉迟枢就使用了“新闻”这个词。那时,他把在南楚听到的各种新鲜而有趣的事记编汇《南楚新闻》,广为传播。于是人们就把广为传播的新鲜事称之为“新闻”。当然不同阶级的采编人员都是从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出发而采写选编新闻的。解放后我市创办的任何一种报纸,尤其是党报,一般都是按照我党陆定一同志所下的新闻定义来采写选编新闻的,即都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强调了“新近”二字,突出了两层意思,一是求其在时间上的迅速,也就是在“快”字上大作文章;二是在其内容材料上取其新鲜,时间快和材料新成了报纸新闻的独有特征。
  解放后,景德镇市域内的报纸新闻,和全国各地报纸新闻一样,都是有对象、形态、时间、空间、原因和结果这些要素构成的,它具有真实性、倾向性、典型性、时效性等特性。而获取报纸新闻的手段则是采访。采访与写作的关系又是采访决定了写作。记者都重视采访,采访活动的由来和发展是随着报纸的产生而同时产生。我市报纸新闻的真正采访活动现有实物资料表明,最早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前夕问世的《洎声报》,虽然当时该报人员很少,既管编辑又管采访,又管发行,但却有了广泛的采访活动。
  解放前,我市反动势力创办的报纸,把记者视为“无冕之王”,吹捧他们能“左右社会舆论,操持褒贬大权”,在社会上居于“特殊地位”,实际上是为其反动阶级服务。而进步团体创办的报纸,尤其是我党创办的报纸,记者不是“无冕之王”,而是“人民公仆”,彻底摆脱了“来往于社会上层”,而“生活于人民当中”,“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其主要职责是通过采访报道,把党的声音传播给群众,又把群众的呼声、要求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反映出来,帮助各级党委了解情况,为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党报都要求自己的记者具有鲜明的党性,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报纸传播新闻的媒介,所有报纸都要求讲究语言的使用,形成报纸特有的新闻语言。
  我市的报纸新闻语言,经过长期的摸索,尤其是近半个世纪的探讨,成了我国规范化的民族语言在报纸新闻文体中的运用。它的主要特点是实在、准确、简洁、通俗、生动。
  报纸新闻语言的这一特点,在我市解放后创办的报纸中,除“文革”期间的报纸新闻是反其道而行之外,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我市创办的县级以上的报纸新闻,按着区域分类,有国内外新闻,也有本省重大新闻和异地新闻,以本地新闻为主。按学科分类,有政治新闻、军事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文体新闻、医药新闻等等。当然,新闻分类还曾分为预告新闻、动态新闻、会议新闻、专题新闻、综合新闻等等。
  我市县级以上的报纸新闻评论文体,有社论、短评、小言论、编者按语、评论员文章等等之分。
  社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文章,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往往是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实际,阐明政策,明辨是非,表明态度,指导实践,历来为所有报纸所重视,尤为我党报纸所重视,是报纸中最重要的指导性论文。我市解放后,地方党委和新闻界人士都把社论比喻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同级党委,直接表达党的观点和意图,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
  评论员文章的特点、类型和写作要求跟社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其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一般不署名,它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前冠以“特约”二字,主要是约请有关党政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专家、学者撰写,在规格上显得比本报评论员要高一些。
  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的编辑部言论。一般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针对某一问题、某一事物发表的简短言论;另一种是配合新闻报道所写的简短评论。属于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它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轻便灵活,就事论理,新鲜感人。
  “小言论”,一般是指专栏评论。例如“今日谈”、“每事议”、“新世说”、“街谈巷议”等等皆是。在选材上,一般是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据事生感。
  “编辑按语”不是独立的文体,而是紧密依附于新闻报道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编语,它属编者所专用的一种对新闻报道加以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的文字。它的任务是针对新闻稿件中的观点和材料解释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直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建议,或者突出强调新闻稿件中的中心思想和观点意义,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关注,或提些背景情况,权衡是非利弊,引导社会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按类划分,有说明性按语与政论性按语之分,表现形式,又有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之别。
  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也称“编前话”,这是最常用的按语形式。
  文中按语与新闻报道有配合关系,又有渗透关系,它的特点在于直接插入文中,标上括号,附在新闻报道的某句话、某段文字的后面,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直接了当,灵活醒目,言简词约,鲜明泼辣,直接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这实际是古时文学点评在报纸新闻领域中的移植和创新。
  “编后”落在新闻报道的文后而得此名。又称“编余”、“编后话”、“编后记”、“编后小议”等。它是编者对新闻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情、联想和议论性的文字,它依附在新闻报道之后,大多是为了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或报道思想,使得新闻报道这一红花添叶,分外宜人。
  第二节 报纸新闻文体
  报纸新闻文体是报纸新闻写作的各种表现形式的总称。古代报纸新闻文体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纯消息,登载的大多是官文公报,“恭录”皇帝的一些谕旨、朱批。还有是些“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先秦古制所写的君国大事编年体。近代报纸产生后,报纸新闻的文体才开始分化、发展起来。最初分为电报、记事文、官方公报三种。电报又称电信、专稿,和现在的简讯类似。记事文是访员、投稿者写的信函、短稿,和现在的短消息差不多。官方公报是官方的文件、讲话、批示等。后来才产生记事这种文体,它比电报、记事文详细、具体,其中有些议论很像现在的新闻述评。最后又从记事中分化出通讯这一文体。
  我市报纸的新闻文体,最主要的文体是消息。它含有导语、背景、展开和结尾等部分,但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这几个部分组成。
  导语是消息引导读者阅读报纸消息的开头语,它是报纸新闻中的消息特有的一个概念和组成部分,是概括报纸新闻的内容或提炼新闻精华并揭示新闻主题的头一句话或头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生动的语言写出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或揭示出全篇的主题思想。凡用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的导语,又称“复合导语”。我市报纸有史以来,尤其是解放后的我市报纸刊出的消息,几乎都有导语。其写法有概述式、提问式、对比式、引语式、评论式、解释式等等。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导语,基本上都是突出最主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有实质性的内容,而又简单明了,生动有趣。
  导语之后是新闻事实的展开部分,又称“新闻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是承接导语,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思想,观点明确,层次分明。或按时间顺序写,或按逻辑顺序写,或按这两种顺序结合起来写。而充分利用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现实环境及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有利于说明前提,阐述意义,对比衬托,点出主次,进行解释,加深认识等作用。当然,背景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不能把背景材料当作新闻主体来写,更不能把背景材料写得繁琐杂乱或格式化。尤其是背景材料一多,大多化整为零,灵活穿插,或作对比,或作陪衬,或用于画龙点睛,使背景材料与新闻融为一体。
  结尾的写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揭示主旨;或展望未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增强消息的感染力;或选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遐思不已。
  消息又有动态消息、社会消息、会议消息、人物消息、信息性消息、特写性消息、经验性消息、公报式消息、综合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之分。
  动态消息,多半是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成就、新气象的新闻报道。如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各种重要会议、领导人活动、农村季节活动、生产进程、发明创造、文体活动等等,大都用动态消息这一形式来反映。
  动态消息的时间性特别强,提倡发“今日新闻”,并力争成为独家新闻。在这方面,《景德镇日报》表现得最为突出。动态消息又包括简讯在内。简讯又称“短讯”,是我市报纸新闻中篇幅最小的消息文体,经常以小栏目的形式出现,冠以“今日快讯”、“一句话新闻”等栏名,并固定在一定的版面位置上。
  社会消息是我市报纸新闻反映社会风尚和社会问题的消息,它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社会风貌,报道的是社会动态、社会事件,提供读者思考和研究的社会问题。凡属社会学所研究的问题都是社会消息需要报道的内容。当然,解放前我市反动报纸的社会消息,培养人们的自私欲望和幸灾乐祸的好奇心理。他们利用社会消息诲淫诲盗,渲染凶杀、恐怖,毒害、腐蚀人民,是当时的进步报刊所反对的。解放后,我党创办的报纸的社会消息,生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新风尚、新面貌、新事物及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某些时弊,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社会消息。
  会议消息是我市报纸新闻向读者介绍重要会议的报道,这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使其不形成一种“套套”和“模式”,跳出会议圈子,捕捉会外与此相关的新闻。在这方面,《景德镇日报》于九十年代初起草的《关于改进会议报道的几点意见》,至今还在生效。
  人物消息是我市报纸新闻用消息的形式报道人物的先进事迹及其精神风貌,充分反映我们这个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的时代。它与人物通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新闻性强、时间性强、篇幅短。其共同之处,就是人物消息在具体撰写时,借助了人物通讯的手法,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现人物,用人物本身的带有特征的事迹,来显示人物的具体鲜明特点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特写性消息,是我市报纸新闻用特写的手法写消息,一般多用来反映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一动人的场面,这种消息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记者往往把自己摆进去,报道目击情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情有景,情感交融,严禁夸张、虚构和所谓的“合理想象”。
  我市报纸新闻中的信息性消息的内涵很广,主要指的是向读者传播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性消息和有利于推动当前技术革命的信息性消息。并多报道读者应知、欲知而未知的信息性消息。突出人的活动,突出人的作用。
  我市报纸新闻中的经验性消息,主要是用于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典型经验的消息。这类消息是以介绍经验为主,又寓经验于事实之中,一般都是把效果放在开头综述,而后再作经验介绍,引起读者对上面的经验发生兴趣。当然,也有把经验写在后面的,这要因实际而异,不搞生搬硬套。
  我市报纸新闻中的公报式消息,包括公告、公报、声明等等。这大多是由党政机关就我市重大事件或问题发表的消息。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双重作用。
  我市报纸新闻中的综合性消息,是综合报道带有全局性的消息。是在一个主题思想的统帅下,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或不同单位又具有共性的事综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动向、成就、问题等,加以分析,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形象。这种形式多报道各条战线的形象或某项工作的成就,或反映群众活动的声势、规模、特点、趋向等。
  我市报纸新闻中的述评性消息,包括记者述评和答记者问在内。前者是一种夹述夹议边述边评的消息,属消息文体,又区别于评论,对事实的叙述评略,求其得当,而评论则求精辟入理。按内容分类,有形势述评、事态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等等。而后者则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记者向有关方面负责人提出的问题,获得回答的材料,加以整理成新闻发表。
  我市报纸新闻文体中的通讯,都是采访者的主观感受,借助文学、政论的表现手法,具体描述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对新生事物、典型事件、先进人物和其他各种见闻的报道,具体地、生动地、形象地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作风,向人民群众传播了各种新鲜情况、先进经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觉悟,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由于通讯是“具体描述真人真事”,它与消息相比,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前者表现在同消息一样,具有新闻性,选择政治上最重要的,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为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主题和题材,既真实准确,又用事实说话。后者表现在与消息相比,它不像消息那样有明显的客观性,使读者感到采访者是在很客观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是按照采访者的主观感受来描述事实,把叙述、描绘、议论等手法熔为一炉,有着很浓的感情色彩,引起读者的同感。在表达方法上,通讯又比消息灵活,语言更富有文学色彩,这是其一;其二是通讯比消息报道更详细更完整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其三是通讯常常以报道人物为中心,而不像消息以报道事情为主。
  作为我市报纸新闻文体中的调查报告,与消息、通讯一样,都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不过消息主要是用叙述语言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结果、意义等,而通讯则较多地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通过对具体人物、事件的刻画,以崇高的思想境界感染读者。调查报告在内容上则比消息更加系统完整,交代背景更宽广,容量特别大。不仅介绍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还要对事件进行本质的分析、评价,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探索出其规律,为领导机关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依据,为实际工作指明方向。最大特点是,有其真实性、典型性、指导性和预见性。通讯的种类,按内容来划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等等。
  我市报纸新闻文体中的特写也属通讯之列,它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是对事件中的某一个镜头、某一个片断,加以集中突出,绘声绘色地进行描写的新闻体裁,使当时的情景再现在读者眼前,读者读它,不仅知其事,还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我市报纸新闻文体中的专访是对读者所关心的人、事、问题和风物作专题采访的一种特殊的通讯,它以与被采访人的语言为主,有机地穿插必要的背景材料和现场情景。它包括采访者对现场的观察,对人物的音容笑貌、思想性格的印象和认识等在内,又属一种现场访问记,比一般意义的通讯更自由,文章也更活。
  我市报纸新闻文体中的述评新闻,有形势述评、事态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等等,都是通过对新闻材料的叙述来进行评论的,一般都是在吃透有关精神之后,提出观点,加以概括和提炼,做到述中有评,评中有述,边评边述,评述结合,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附:《关于改进会议报道的几点意见》
  关于改进会议报道的几点意见
  (1991年6月)
  景德镇日报
  对会议报道,将区分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安排。对重要的会议,应作充分认真的报道;对一般性的会议,少报道或不报道;对可报道可不报道的会议,不予报道。
  一、以下重要会议,应作充分认真的报道
  市党代会、人大会、政协全体委员会、市委全委会或工作会议、市纪委全体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常委会;
  市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代表大会,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代表大会;
  全市先进表彰会;
  重大节日、纪念日庆祝或纪念集会;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市军分区根据中心工作需要召开的其他重要会议;
  二、以下会议,应少报道或不报道
  市各县、区、局召开的专业性工作会议和先进表彰会议;
  不是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
  一般性的庆祝会、纪念会、典礼、联谊会;
  部门或单位召开的学术会议、年会。
  三、以下会议不予报道
  县、区、局以下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和先进表彰会议;
  部门召开的会议;
  地区性业务会议;
  部门、单位的年度例会或季度例会;
  无全市影响的厂庆、校庆、命名仪式及其它庆祝纪念活动;
  市级以下的鉴定会、论证会及其它学术会。
  四、除应作充分认真报道的重要会议外,其它会议均只作一次报道,不搞多次或连续报道,一般最多不超过800字。
  五、会议报道领导同志点名范围
  市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市纪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市长、副市长;市政协正、副主席;市军分区正、副司令员,正、副政委;正市级老同志(特殊情况点名包括副市级老同志)。
  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重要会议,报道主持会议或报告的主要负责人。
  外事报道按有关规定点名报道。
  六、市主要领导同志出席会议的讲话,视工作需要发全文或摘要,由主要领导同志审阅签发,其他领导同志的讲话,一般不单独发表。
  七、领导同志的以下活动,一般不作报道
  出席不予公开的会议和活动;
  参加无重要新闻价值的庆祝、纪念、联谊等礼仪活动;
  观看一般性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
  日常性的检查工作。
  八、各类会议报道,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本地区和本报纸的具体情况制定报道计划,而不应机械地同全省或全国同类会议攀比报道量的多少和报道规模的大小。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景德镇市报业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详今略古,立足当代,全面记述景德镇市境内的报业历史和现状,包括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在内,重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本志以文为主,图表随文设置,照片集中于卷首,编纂时,横排门类,纵写史实,除编首之“序”、“凡例”、“概述”及卷末之“大事记”、“编后记”外,凡十六章五十节。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