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艰难起步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8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艰难起步时期
分类号: G216.2
页数: 2
页码: 25-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景德镇日报》艰难起步时期创刊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 地方报纸 景德镇日报

内容

《景德镇日报》是中共景德镇市委机关报,其前身是《景德镇报》。
  1955年3月22日经江西省委批准的《景德镇报》,市委定于同年5月15日正式创刊。
  此时,正是新中国经历三年恢复时期之后,处在进入国家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三个年头,中共景德镇市委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创办自己的机关报来指导全市工作。
  没有办报人员怎么办?市委决定,从各方面抽调一般能适应办报的十五名干部组成筹备组,由当时的市委办秘书胡仲愚领队,去《江西日报》接受培训,听取省报诸多编委成员轮流讲课,并学习苏联《真理报》的经验,后又把人员分配到相关处室去跟班实习,外出采访,仅学习一个月,便回到市里进入紧张的筹划。但是,那时没有自己的产业,只是在当时的市委机关院内——今龙珠阁下的市府宿舍区内的大小两间房屋里办公,后来随着人员增多,搬到当时市武装部——今军分区一幢平房宿舍里办公。其后又搬到原地藏庵——解放前《赣北日报》社旧址——今新华印刷厂内一幢新建的两层楼内办公。这就是起步时期反复搬迁的社址及其编辑部活动场地。当初外出采访,全靠步行。当时无摄影器材,全靠美工人员来美化版面。收电讯,全靠收音机,通过人工手抄。只是到了有了经费时,才添置了号码收讯机,通过人工翻成中文。最后创造条件启用了电讯模写机。
  印刷设备是靠当时政府划拨给市新华印刷厂来解决的。这家印刷厂是解放后接管《赣北日报》印刷厂组建的。当时虽有四开平台机,但是铅字活版印刷,易跳字出差错。到后来才发展有打纸型的设备,解决了这一问题。
  总之,在当时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创刊时,经费拮据,设备简陋,时间紧迫,人员又少,显得困难极大,全凭艰苦创业,不分昼夜,不计报酬。“一切为了一张报”、“坚决办好报纸”……成了当时参与办报人员的共同心声。报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在报道上,着重宣传了“一五”时期的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顺利完成,以及当时的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和陶瓷方面结出的丰硕成果,尤其是开展建国十周年的宣传。凡被《景德镇市志》收入《大事记》的,几乎都是该报报道过的内容。副刊也作了有力的配合。还把报纸上开辟的“群众出题目,记者做文章”和“党的恩情说不完”这两大栏目发表的文章先后分别汇编成书。问题是反右派斗争的发生,不仅在报道上发生了失误,而且在内部也伤害了一些同志,好在后来都得到了平反纠正。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报业志

《景德镇市报业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详今略古,立足当代,全面记述景德镇市境内的报业历史和现状,包括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在内,重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本志以文为主,图表随文设置,照片集中于卷首,编纂时,横排门类,纵写史实,除编首之“序”、“凡例”、“概述”及卷末之“大事记”、“编后记”外,凡十六章五十节。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