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近现代重要史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740
颗粒名称: 第六章 近现代重要史迹
分类号: K878.2
页数: 4
页码: 159-162
摘要: 本章记述景德镇市近现代重要史迹概括了瑶里改编旧址、红军医院、红十军军委办事处旧址、红十军建军旧址、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方志敏旧居等。
关键词: 景德镇市 近现代 重要史迹

内容

瑶里改编旧址
  瑶里改编旧址,位于瑶里镇瑶里村,由程家祠堂、华仁寺、敬义堂三个点组成。1938年2月10日,在皖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三年游击战争严峻考验的三支红军游击队,为适应党的战略任务的转变,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领导及陈毅同志的亲自部署下汇集瑶里,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开赴抗日前线。改编期间,在程家祠堂召开了各界群众抗日动员大会,陈毅作了重要讲话,并宣布将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正式编入新四军序列。当年改编部队驻所保存完好。
  2000年7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医院
  红军医院,位于峙滩乡曲滩村,1934年5月,中共赣北特委从浮梁东乡小源迁至北乡程家山之后,与国民党部队进行顽强智慧的斗争。由于战斗的惨烈,我们的红军战士中伤员不断增加,为了救治和保护伤员,特委决定在河西曲滩村“章氏宗祠”内创办赣北红军医院。这座宗祠是典型的清朝徽派建筑,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内修天井,冬暖夏凉,伤员们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休息。随着战斗的不断激烈,伤员越来越多,医院容纳不下,就在村民家中设立病床,村民们自觉地充当护理人员。
  当时的中央委员方志敏同志所在部队红十军的政委许立同志就曾经在这里疗伤,方志敏同志也曾到这里看望伤员。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我红军重兵围剿,大肆烧杀抢掠,敌强我弱,双方实力过于悬殊,红军医院在这里坚持了数月之后被迫迁至何家坞。
  红十军军委办事处旧址
  红十军军委办事处旧址,位于景德镇市区麻石上弄6号,原为浮梁县商会。
  二层砖木结构,正立面为实二虚三层,按等份以四柱三间,柱头和中央弧顶处立有五个塔式顶,层面相交处建有突檐,门为立柱拱券形式,顶面成弧形似山峰,虚层中央开一大二小圆洞窗,整个建筑中西合璧,好似一个大牌楼。
  1930年7月6日,方志敏、邵式平、周建屏等率红十军独立团攻克景德镇,在此设立军委办事处,发布《告民众书》,号召民众参加革命,并设立参军报名处,许多民众和瓷工报名参军,走上革命道路。方志敏、邵式平、周建屏等军委会负责人在此办公下塌。
  1983年被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改造时被拆毁。
  红十军建军旧址
  红十军建军旧址,位于乐平市城东南30公里众埠镇南界首村中。
  1930年7月,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在方志敏、邵式平同志领导下,将原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改建扩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7月22日在众埠界首村举行建军典礼,任命周建屏为军长,邵式平兼任政治委员,下辖一、十、十九、三个团和一个特务营,方志敏专任苏维埃政府主席。
  旧址由祠堂、戏台、广场合成。祠堂当属旧址主体,总占地面积490平方米,清乾隆年间建造。戏台建于清道光年间,原与祠堂相对,解放前夕遭火焚,1983年复建中戏台移位。戏台整体气势恢弘,五间四柱五楼硬山式,是乐平戏台中最为复杂的结构形式。1931年曾在原戏台上举行隆重的红十军建军典礼。
  1989年11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
  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乐平市翥山东路166号,现为乐平市政协,原名“荷园”。
  1930年8月20日,红军攻克乐平城后,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机关和中共赣东北特委随即从弋阳迁入乐平,当年方志敏及夫人缪敏住在荷园楼上,至1930年12月7日迁横峰县葛源。
  荷园建于1927年,为黎元洪大总统顾问汪徵元私宅,总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主楼长26米、宽15米、高12米,屋顶四面坡式,上覆瓦垅。楼内房屋结构为木构架,宽约2米的廊道正面为连拱式,共计六拱,廊道均为青砖砌成,是一种将欧式连砖卷拱与中式木构架相结合的建筑物。两厢房仍为典型的中式砖木结构。平面布局前庭后院,庭院中花圃、假山相配。
  荷园历史上未作过大的维修,基本保持着原有历史面貌,是我省革命旧址、近代欧式建筑保存较好的一处。
  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方志敏旧居
  方志敏旧居,位于乐平市南港乡篁坞村中,距市城东54公里。
  旧居属20世纪乐平东南乡典型落檐山墙式民居建筑,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旧址总面积约1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
  1927年,方志敏在弋阳漆工镇领导暴动后遭追捕,同年9月27日夜,由其姐夫护送,秘密来到乐平篁坞村汪歧芬家。方志敏在该村安全居住了40余天,并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1958年方志敏爱人缪敏为此写下《方志敏同志在篁坞》专著。
  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秋浦县委旧址
  中共秋浦县委旧址,位于浮梁县经公桥镇刘家村。
  1934年5月至10月中共秋浦县委在经公桥镇刘家村建立,10月迁安徽秋浦大板。中共秋浦县委下辖8个区,6个区设浮梁,2个区设至德,1支游击中队。
  1994年6月公布为浮梁县文物保护单位。
  皖赣边八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
  皖赣边八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位于浮梁县峙滩乡清溪滩章家祠堂,该祠堂为前后三进砖瓦木架结构,面积约300平方米。
  1934年7月中旬,在章家祠堂召开了河东、河西、乐北、婺源、鄱阳、彭泽、秋浦,祁门八县工农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了“皖赣苏维埃政府”和“皖赣军分区”,揭开了皖赣边区革命斗争的序幕。
  1994年6月公布为浮梁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河西县委旧址
  中共河西县委旧址,位于浮梁县蛟潭镇,现保存完好。
  1934年5月在琅溪(今蛟潭镇)成立了中共河西县委。下辖4个区,67个工农革命团,4支游击队。县委在这里领导农民公开进行武装斗争,历时3个月。
  1994年6月公布为浮梁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皖赣分区委旧址
  中共皖赣分区委旧址,位于浮梁县兴田乡程家山龙源村。
  1934年6月,为开辟皖赣革命根据地,牵制国民党对中心区域的进攻,中共闽浙赣省委组建赤色挺进师。期间,在此成立中共赣北特委,领导浮梁、祁门、都昌、湖口、鄱阳、彭泽等地武装斗争。后改赣北特委为皖赣特委、皖赣分区委。
  旧址为民宅,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面宽9米,进深15米,占地面积150余平方米,旧址保持原有风貌。红军医院、红军被服厂、苏维埃政府等均在此村。
  1994年6月公布为浮梁县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园
  太白园,位于景德镇城区南端,昌江河东岸,东起太白园路,西临昌江,南至西瓜洲,北接曙光路。1922年,旅景广东籍瓷商李之衡为仿效上海、广州的游乐园出资建造,园内有一尊泥塑唐代大诗人李白像而得名“太白园”。
  太白园面积约0.25平方公里,园内除一幢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建筑外,遍栽名贵花草树木,被誉为百花园。建筑内设有茶馆、酒楼、戏园。是当时达官贵人品茗、听戏、唱曲的娱乐场所,也是夏夜平民百姓纳凉游玩的去处。形成了当时市民游乐“上有莲花塘,下有太白园”的格局。
  由于李之衡经营失败,太白园逐渐荒废,园内建筑挪作它用,一度作为浮梁县立中学、景德镇市二中校址。解放后,一直作为第二中学校址。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