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碑刻 石雕 匾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73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碑刻 石雕 匾额
分类号: K879.3;TS951.3+2;K877.42
页数: 6
页码: 153-158
摘要: 本章记述景德镇市碑刻、石雕、匾额包含了《鄱邑观音会》碑、《奉敕石永遵》碑、《重建宝积寺》碑、《奉旨碑》、《陶成纪事碑》残碑、军山题刻、宝石石刻、石景芬墓志铭碑、青石供案、石塑佛像等。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碑刻 石雕

内容

一、碑刻
  《鄱邑观音会》碑
  《鄱邑观音会》碑嵌在周路口6号第三小学(清代饶州会馆旧址)西侧墙上,高1.7米,宽0.77米,立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碑额为篆书,正文为楷书,撰写者为“剑邑弟子夏大美”。内容包括鄱阳人捐资重建观音堂始末,以及捐资人姓名、资产坐落方位等情况。
  该碑对研究景德镇城市史、陶瓷史、宗教文化、经济史等有重要价值。
  《奉敕石永遵》碑
  《奉敕石永遵》碑位于景德镇东北50公里鹅湖镇东埠街村临河街西墙上,为当年运输高岭土的必经之道。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为解决浮梁与婺源两地争运高岭土纠纷,由官府判断而立。碑文条款反映了高岭土生产、运输与当地民众的
  经济收入状况。碑文字迹清晰,保存较好。
  《重建宝积寺》碑
  宝积寺位于浮梁县北约1公里。自唐朝以来,该寺几度兴废,宋朝名僧佛印曾受戒修行于此,今寺已废。寺的遗址附近山坡上立有清雍正重建《宝积寺》碑文一块,碑高1.2米,宽0.8米。碑额上方刻有鹿鹤图案,字体为行书,清晰可辨,碑现存毛家岭村民家中。另有清康熙重建《宝积寺》碑半块也存于当地村民家中。
  《奉旨碑》
  《奉旨碑》是清乾隆年间为重建万寿寺而立。碑现仍存景德镇市北约30公里万寿山林场内万寿寺遗址上。碑高约2米,宽约1米,字迹清晰,楷书,保存完好。
  水口亭碑
  水口亭碑位于景德镇市东北55公里鹅湖镇高岭村水口亭。亭内有明代万历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所立石碑4方。碑文主要记载当时修桥、补路、建亭庙和捐款人姓名、钱数等情况。每方碑高约1米左右,保存完整。
  《莲花庵监造》碑
  莲花庵在景德镇市北88公里西湖乡茶宝村山上,今庵已毁,现存清乾隆年间立《莲花庵监造》碑一块。字迹清晰,保存完好。
  《浮梁寺前村龙池三竭记》碑
  《浮梁寺前村龙池三竭记》碑位于景德镇东南28公里寿安镇寺前村,村东约300米有一长方形水池,水池面积约150平方米。池水长年不枯,清澈似镜,当地称龙池,池旁有一亭(今已毁)。亭后石壁上嵌有一块石碑,碑长30厘米,宽65厘米。碑为青石质,字为楷书。碑文为民国六年(1917年)浮梁县知事陈安所撰写,它记述了龙池“三竭”的经过和传说,对佐证史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双峰寺碑
  双峰寺碑位于景德镇市北80公里勒功乡勒功村东面山上,该处原有双峰寺,今已毁,唯双峰塔尚存。碑立于双峰寺原址上,共有两块,一为《双峰寺记》碑,南宋嘉定己巳(1209年)广西桂林知府郑梦龙撰文,碑高2.4米,宽0.9米。另一块为《双峰塔记》碑,立于明代天顺庚辰年(1460年),碑高约2.3米,宽约0.9米。
  《肇建石嘴上口口路记》残碑
  《肇建石嘴上口口路记》残碑宽1.1米,高1.85米,残存约三分之一。此碑由明人徐珊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撰写,碑文生动地描述了成化间为烧造御器,官员们不绝于途,窑事极度繁忙的情景。上世纪50年代由景德镇陶瓷馆吴良华在镇北观音阁发现,现藏该馆,镶嵌在屋后东墙。
  《陶成纪事碑》残碑
  《陶成纪事碑》残碑为青石质,残高80厘米,宽93厘米,厚5厘米。字体为行楷,镌刻清晰流利。碑文为唐英《陶成纪事碑记》。唐英(1682年-1756年),字俊公(又作隽公),又字叔子,自号蜗寄老人。雍正元年,为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六年春,因召募艺匠,唐英办事干练,为主管内务府的怡亲王赏识,以内务府员外郎衔驻景德镇厂署,雍正十三年,经八年协理窑务,又因用心钻研,写成《陶成纪事碑记》。该碑现保存有碑文的后半部分,是校勘现存唐英《陶成纪事碑记》内容和研究陶瓷工艺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该碑原立于明清御厂内,现藏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奉宪镌碑
  奉宪镌碑年代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碑高1.62米、宽0.86米。青石质地,阴刻。上款为“特调浮梁县正堂加五级又议叙加三级随带纪录二次谢为”,下款为“宁绍公所三官殿刊立碑记”。正文楷体“敕石示禁……凛遵切切,特示,佑仰知悉”共计405字。
  2003年出土于景德镇国贸广场(原东风瓷厂)建筑工地,现藏景德镇陶瓷馆。
  “察院禁约”残碑
  “察院禁约”残碑,是2001年在修复浮梁头门东侧时,清理场地发现的。残碑高40厘米,宽55厘米,厚5厘米,圆直,正面刻字,碑额刻字为楷书,下部分文字被毁。经查文献《察院禁约》所禁的条款主要有:禁滥用应付(供应各种凭证)、禁止随便供应、禁前站勒索、禁矿、禁税差使牌子外横索、禁馋禀通议成规。这块残碑的发现,提供了考察封建王朝整个官俗的一个实例。因碑残缺,具体年代待考证。
  育婴碑刻
  育婴碑刻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十八日立,位于浮梁旧县衙西街育婴堂门前,长1.97米,宽0.63米,厚6厘米。碑文记录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恶俗的根源、危害性和知县刘丙损建该堂及建立章程、解决育婴堂经费等经过,并附堂租录。该碑是研究封建时代如何保护儿童,尤其是女婴的一件实物和佐证。该碑现保存在旧县衙内。
  金批碑记
  金批碑记位于浮梁旧县衙大门东侧金公祠。金姓是浮梁县城一大姓,绅士多,有钱有势,在衙门边上建了这座祠,并立碑刻。碑额刻“遵奉各宪金批碑记”八个字,字正楷阳文。碑文主要是奉谕记录金家地位及史实,它是研究浮梁旧县城内一方势力的金姓家史的实物标本。因碑残缺,年代待考。
  《宿弊永禁》碑
  《宿弊永禁》碑,碑高1.92米,宽0.68米,方首,碑文为楷书,为顺治十七年(1660年)知县徐霭所立。该碑记载清初驻浮梁防兵纪律松弛、勒索居民供膳等胡作非为诸弊及官府禁弊措施和决心,是研究清代浮梁历史的一面鉴镜。
  万寿山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位于距景德镇市30公里万寿山林场,即万寿寺遗址前小溪岩石上,上刻有数篇名人游记,其中有北宋庆历年进士名宦王仲舒所书“王茂先藏孝”五个隶书大字,每字五寸见方,笔迹浑重。另有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名宦金君卿游览万寿寺撰写的游记,字体行楷,笔迹秀丽。该处摩崖镌刻刀法流畅,反映了宋代精湛的书法和镌刻艺术。
  1994年6月公布为浮梁县文物保护单位。
  宝石石刻
  宝石石刻,清代,位于浮梁县旧城宝石村昌江河中。石块突起江心,出水丈余,其根相连,故又称“藕石”或“飞来石”。其上有清代著名督陶官唐英所镌“玉柱”二字,其它刻字多处,今二石依然玉立。
  军山题刻
  军山题刻,清代,位于乐平东南42公里众埠镇邱村后背军山。军山为怀玉山支脉,海拔约500米,北临乐安河。摩崖题刻坐落在山脉东南尾端,距山顶约30米。山崖显赫突兀,壁面修平,呈长方形,正中横镌“雾障之屏”隶书四字,每字50×35厘米,右刻“大清乾隆六十年岁次乙卯正月二十七日亥时”,左书“碧湾居士吴士林题”,每字20×16厘米,楷书。笔力遒劲、工整。
  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饶娥石碑
  饶娥石碑为清代石碑,高42厘米、宽33厘米。唐柳宗元撰文(共457字),石景芬敬题。该碑早年出土于石景芬墓,一同出土的还有石景芬墓志石碑3块,石碑尺寸,石质与饶娥碑相同,为紫红色端石。现藏乐平市博物馆。
  石景芬墓志铭碑
  该墓志铭高42厘米、宽33厘米。紫红色端石三快。铭题“皇清诰封朝议大夫、晋赠通仪大夫石公墓志铭”。徐口山撰吴履福书,梁梦吉镌。
  石景芬(1801年-1876年),字志祁,号芸斋,乐平涌山厚田村人,清道光壬午年(1822年)进士,钦点翰林,历任江南道、湖广道等监察御史,甘肃平凉知府,皖南兵备道,金华知府等职。
  石景芬著述颇多,有《金石录》、《长城金镜》等,并主修《饶州府志》、《南安府志》和《大瘐县志》等。二、石雕
  石塑佛像
  石塑佛像,位于浮梁县旧城青峰岭村,该地原有一座“青峰寺”,唐大中七年(853年)僧普所建,元末毁,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清康熙元年(1662年)修复,现寺已毁,但仍存一批石塑佛像,“文革”期间石塑佛像被破坏。现散置地面的有三尊大佛头像鸡身躯,其它无头石佛有弥陀、观音、罗汉、天王等。佛像具有唐宋风格,收集整理后仍可复原。
  青石供案
  青石供案,位于浮梁县西湖乡茶宝村汪家祠堂内,案面为整块青石板砌成,长2.23米,宽0.47米,高1.25米。案边阳刻如意纹样,脚饰狮子,雕刻精细。该祠堂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供案为清道光年间创作。
  1994年6月公布为浮梁县文物保护单位。
  戴村石造像
  戴村石造像,位于名口镇治东5公里,石造像坐落在该村乐安河对岸的马坞。
  1999年5月发现,有石翁、石马、石羊各3件,石驮碑3件,多残损。原为一座明代墓葬神道前两侧的遗物,现藏乐平市博物馆。
  耆德石马、石羊
  耆德石马、石羊,位于乐平双田镇东北向12公里耆德村,石马1对坐落在该村祠堂前,石羊1对在附近水沟边。原为一座明代墓葬前的遗物,现状完整。
  马端临塑像
  马端临塑像,当代,坐落在乐平市西街广场。
  2002年立,通高4米,座高1.4米,座纵2米、横1.6米。花岗岩石质。
  洪源石雕
  洪源石雕,明代,位于浮梁县洪源镇,现保存有石马、石虎等,
  刀法明快流畅,形象栩栩如生,反映了明代雕刻艺术。
  1997年12月公布为浮梁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匾额
  汪道诚题匾
  匾长2.25米,宽0.9米。“鸿案齐荘”楷书烫金。题文:赐进士及第、钦点头等侍卫诰授振威将军云南提督全省口门节制口镇提调汉士官兵左籍食俸,汪道诚。(朱文印一方不清)、(朱白文印一方“振威将军”)。跋文:例封登侍郎柏轩范老先生,孺人范母汪氏老孺人七十双寿立。皇清咸丰七年(1857年)岁次丁已仲秋月谷旦。现藏乐平市博物馆。
  淮藩王题匾
  明 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
  淮藩王题匾,现存乐平市南港乡丰源村姜儒抗家。
  匾长2.2米,宽0.7米,为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淮藩王文宇赐仪宾姜道手书“天藩宗威”木匾。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
  唐英题《佑陶灵祠》青花瓷匾
  清 雍正
  长1.35米,宽0.44米,厚6厘米,四周绘青花缠枝番莲纹,中间亦以青花书写文字,印色为釉里红,字印均阳文凸出,字正楷,规整精工,清秀健俊,右上角腰园形引首印“古柏堂”和下款两枚方栏篆书“唐英之印”、“俊公”章,字古拙,分朱布白有致,从中可见唐英的书法功力,为研究唐英窑务史及其书法艺术和“风火仙庙”等提供了可贵资料。
  “佑陶灵祠”青花瓷匾,是雍正九年(1731年)仲冬督陶使唐英为“风火仙庙”所书,镶嵌在庙的西院墙门楣的上方。现藏景德镇陶瓷馆。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