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古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730
颗粒名称: 十四、古井
分类号: K928.79
页数: 3
页码: 132-134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古井概括了旧城土井、御厂古井、湘湖街古井、澄镜古井、蔡家街古井、江家坞古井、风车弄古井、葡萄架古井。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古建筑 古井

内容

旧城土井
  旧城土井,位于浮梁县旧城村红塔东北隅200米处,该井系宋代建隆二年(961年)为建红塔取土而形成的,独特之处井壁无任何砖石垒砌,是用原土作井壁,故称土井。深有60米,井水清澈如镜,常年不涸,井口用青石板铺设,有石围圈,原有亭子罩盖,亭已毁,井水至今仍可供居民饮用。
  御厂古井
  御厂古井,为明代御厂留存的唯一的地面遗物。井深度12.6米,分为井圈与井身,井圈内径为85厘米,井身为圆口、四方壁。井壁均用经加工平整、规格统一的上等麻石垒砌而成。麻石规格长90厘米、宽17厘米,井壁有特意加工打磨的痕迹。该井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制作严谨,显示了明御厂丰厚的财力和严格的管理,而方形井壁也显示该井的独特制式。据明代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管理御厂通判陈学乾所撰《陶政录》记载:御器厂有“甃井二,一在南门内,一在锥龙作”,印证文献得知,该井为明御厂南门内之井。2006年9月18日,市文化(文物)局组织专人对该井进行清理。
  湘湖街古井
  湘湖街古井,位于湘湖镇湘湖街中下街路边,水质优良,建于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年),除井房已毁外,保护较好。该井从明代一直延用至20世纪80年代初,自村民安装自来水后,该井才停用。
  澄镜古井
  澄镜古井,位于浮梁旧县衙亲民堂前院左侧,深约30米,泉水常年不干,甘醇凉爽,清澈如镜,故名为澄镜。它有两种主要用途,一是供衙内官员杂役饮用;二是用于防火,如同北京故宫内的大铜缸一样,储水消防。井台及井内布满青苔,沿口石圈被提水的绳索磨损成月牙形,足见其年代久远,也是浮梁悠久历史的见证。
  蔡家街古井
  蔡家街古井,位于市区蔡家街横弄1号后门东侧。
  井为方形,台高50厘米,台厚10厘米,直径120厘米,井台和井壁四面用方形麻石砌筑,井深约300厘米,水深80厘米,清澈见底,为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采汲点,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
  蔡家街横弄1号民居,在晚清、民国时期为一间茶楼,附近窑户和陶工常在此品茗休憩。
  江家坞古井
  江家坞古井,位于市区江家坞中段北侧。
  井为圆形,青石井台,台高45厘米,台厚12厘米,直径118厘米,井壁四面用窑砖砌筑,井深约200厘米,水深无法见底,为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一直沿用到上世纪80年代。今井已废弃,存有一层青石井台,四周用水泥覆盖封存。
  风车弄古井
  风车弄古井,位于市区风车弄中段西侧。
  井为圆形,双层青石井台,台高40厘米,台厚15厘米,直径130厘米,井壁四面用方形青砖砌筑,井深约200厘米,水深无法见底,为附近作坊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一直沿用到上世纪80年代。今井已废弃,存有一层青石井台,上用水泥覆盖封存。
  葡萄架古井
  葡萄架古井,位于市区葡萄架2号古作坊院内。
  井为圆形,井台为整块红石凿成,台高40厘米,台厚13厘米,直径108厘米,井壁用青砖和窑砖砌筑,井深120厘米,水深无法见底。
  葡萄架2号原为民国时期窑户余豪廷的宅院和作坊,井是作坊生产和家人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该井现仍在使用。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旧城土井
相关作品
御厂古井
相关作品
湘湖街古井
相关作品
澄镜古井
相关作品
蔡家街古井
相关作品
江家坞古井
相关作品
风车弄古井
相关作品
葡萄架古井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