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古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725
颗粒名称: 九、古塔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118-119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市古塔介绍了红塔、双峰寺塔、禅台塔。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古建筑 古塔

内容

红塔
  红塔,位于浮梁县,即历史上的浮梁县县城西南角的太平坊,始建于宋代。
  《浮梁县志》记载:“西塔寺在西隅,唐太和六年(832年),僧度创。塔高十三丈,宋建隆二年(961年),县民黎文表倡造。明万历三年(1575年),塔重修。”
  西塔寺,原名“大圣禅寺”。塔始造于宋建隆二年,原名“西塔”,又称“大圣宝塔”,后因受雨水侵蚀致使塔身通体被外渗的砌体(以红壤为主)染红,故称“红塔”。
  塔体六角六面,外体七7层以及底部须弥座和顶部刹座,共分9个部分。内体依外体7层,在各层间增设夹层,累计14层。采用内体空筒式穿壁绕平座结构,属砖体楼阁式佛塔。底层外部每面面阔5.3米,内部面面阔1.4米,塔壁厚3.1米,塔对外距离10.75米。塔内各层,除底层下段角部采用木质又跳半截华拱之外,以上各层角部均采用全砖构造的单跳丁头拱。红塔现存塔体总高为40.47米,以砖体为主,所有砖规格达数10种之多,砖的抗压能力超出现代普通机制砖一倍有余。
  红塔是景德镇市唯一完整的宋塔,其结构特征,修造方式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1957年10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峰寺塔
  双峰寺塔,位于浮梁县勒功乡双峰寺遗址左侧山坡,为北宋早期建造的砖塔。
  从现存的一块南宋嘉定己巳年(1209年)和一块明代天顺庚辰年(1460年)的碑记推断,该塔约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1年),塔为六角七层。底层每边只有3.5米,总体不及西塔的一半塔身,无平座层,是典型弧身塔,平面每边约为拱率1/20的弧线,塔身收分亦呈弧线。这种型式的砖塔,在国内尚属罕见,是研究中国弧身建筑的一个很好佐证。
  1989年5月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禅台塔
  禅台塔,位于乐平市塔山区电化厂北面,建于明万历年间。
  砖塔七级,高5丈余,底径4米,呈正八方形。紧临乐安河,因水中见影,故有“禅台塔影”,为乐平十景之一。“登临望去鄱江景,都被水中月唤回”,古时,邑人外出经商、求学、上任多乘船,来往必经禅台塔下。游子归离,去时依恋家乡之情,寄于回首山塔身影,归来时将怀念故土之感,托于眺望浮屠远景。塔于1957年农历5月13日倒塌。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红塔
相关作品
双峰寺塔
相关作品
禅台塔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