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寺庙 道观 教堂 亭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722
颗粒名称: 六、寺庙 道观 教堂 亭阁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8
页码: 86-93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市寺庙、道观、教堂、亭阁介绍了安隐寺、宝积寺、皇山寺、郑氏祖庙、天后宫、凖提阁、斗姆宫、天主教官厅、天主堂、圣母堂等。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古建筑 寺庙

内容

安隐寺
  安隐寺,位于乐平市区中心十字街西北侧,即现今粮食局至一小之间。东晋太兴三年(320年)建,宋祥符九年(1016年)赐额。安隐寺为乐平城市发展史上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建筑,是乐平城市拓展之原点,惜废于清末民国初年之际。
  宝积寺
  宝积寺坐落在浮梁县旧城。始创于唐代大中年间(847年-859年),由名僧幽公创建。宋代名僧佛印(浮梁人氏)修戒于此,曾有为鼎建该寺越千里外至金陵采木之说。苏轼、黄庭坚与佛印交往甚厚,常云游于此,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文和传说。中间修葺,代有其人。明代金文与、清初侯日森等均曾出巨金重修该寺,使该寺虽历经唐、宋、元、明、清朝一千多年,而香火不衰,游客如云。至今仍保存着暴水井、三贤堂(佛印、苏轼、黄庭坚三贤)、莲花塘等遗迹和多块重修“宝积寺”的碑文石刻。
  佛印,俗姓林,小名了原,浮梁浯溪都人(今福港明山堂人)。出家后,名了元,号觉老,又称宝觉禅师。他自幼天资颖悟,5岁能记诸家诗3000篇,邻里称为神童,12岁到宝积寺出家。后游庐山,谒开先暹禅师,再谒园通讷禅师,住江州承天为开先之嗣。又游淮之门方,庐山之归宗,润州之金山、焦山,袁州之大仰,住云居40年,会游京师,奉诏入内讲经称旨,被神宗封为佛印禅师,敕封僧中状元和僧中尚书,并赐紫袈裟,高丽磨衲金钵,以旌其德。
  皇山寺
  皇山寺雄居在浮梁县鹅湖镇天保宋村的黄山,海拔362.7米(最高处海拔565米)。它地处黄山之巅,修林秀竹之中,地有龙虎之势。根据乾隆《浮梁县志》记载:黄山禅寺始建于宋代乾德元年(963年),僧人崇德首创,元代末年(1368年)兵焚,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浮梁籍人徐宣有碑记载,原名黄山寺,明代万历年间,进行扩建,改名为皇山寺。
  据《琅琊王氏支谱》记载:皇山寺原占地面积80余亩,规模宏大,五进大厅,九十九间房。中轴线上,正大门门额上题为“黄山禅院”,内有两天井,正厅为“大雄宝殿”,后殿为“壬丙兼子午”;东轴线上有余屋、子院、仓房;西轴线上有花台、书房若干间。整个建筑飞檐翘角,金碧璀璨。历史上皇山寺在繁盛时期,僧人多达数百人,晨钟暮鼓,祷声盈耳,成为远近众多善男信女们朝拜的圣地。
  门前有洗澡塘、洗衣塘、蓄水塘、玉泉池、净心池,泉水清冽甘美,不竭不溢。两岸竹影婆娑,倒映其中,给人一种水天一色之感!
  距寺百余米处,还有面积约4,800平方米的月形习武场,可容数百人练武,每年秋季举行大祭时,方圆几百里朝山者云集。
  传说黄山寺有个和尚住持,是江西丰城人,武艺高强,文才出众。在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他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杀了30多个朝廷命官和豪绅,震动了江南,激怒了隆庆皇帝,即下令缉捕,他逃到天保黄山做了和尚。三年后(即万历元年),外寇侵略中原,危在旦夕。为抵抗外来侵略,皇帝出榜招贤试武,这位和尚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计前仇,毅然下山赴京应试,并一举夺得武状元桂冠,带兵赴疆英勇杀敌,屡建奇功。退敌之后,班师回朝,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封官晋爵,和尚谢绝荣华富贵,执意回寺,万历皇帝见他主意已定,没有强留,特赐黄金2万两,和尚用这笔黄金扩建了黄山寺,将寺名改成皇山寺。
  目前,遗址保存完整,进寺台阶宽6米,长5米,呈八字形。头门高3米,宽2.05米,为条石结构,大雄宝殿有3座石门,左右侧门均高2.4米,宽1.6米,中为圆门,高2.78米,宽为2.4米。遗址内石板地面、天井、石池、石柱、石级古道、4口放生池均保存完整。
  在寺外还保存几座大墓葬,墓葬形式为条石块砌成,有石柱、石碑、石罗沿,为后人提供了佛教葬式实物标本,从墓碑记载可知,其年代为明代嘉靖年间。
  旸府寺
  旸府寺,位于景德镇市区西北,昌江西岸四图里段,旸府山东麓山谷。
  旸府寺,始建于宋代。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率军途经景德镇时曾给寺庙题写“机关不露云垂地,心镜无暇月在天”楹联。几经焚毁重建,现保存的是民国初年的一幢一进三开间类似民居的建筑,门眉上墨书“旸府古寺”四个大字,大殿供奉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弥勒”等菩萨像。2004年在寺庙右侧和前方修建了僧房、山门和大雄宝殿,香火兴旺,又恢复了历史上的“水烟深处梵王家”的景象。
  1984年确定为江西省重点寺庙,1989年1月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氏祖庙
  郑氏祖庙,位于浮梁县经公桥镇储田新居里村,始建于明代。庙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中轴线上建有照壁、头门、庭院、功勋堂、享堂。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头门属四柱三开间三门,面宽9米,进深6米。庭院宽敞空旷,青石板铺地面。功勋堂为六柱五开间,面宽18米,进深12米,高11米,廊柱硕大,梁枋刻有铜钱纹,青方砖铺地面,堂内保留明代以来重建祖庙碑记数方,其中有钦差大臣李鸿章撰写《郑氏祖庙碑记》碑刻一方。享堂为六柱五开间,台基比功勋堂高4米,面宽18米,进深8米,高8米,上供祖宗牌位。
  郑司徒,名光,唐代浮梁人,官至光禄大夫、司徒。
  1997年12月公布为浮梁县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
  天后宫,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华南路的中段东侧,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此后历经多次扩建、重修和重建。现今遗存已毁,仅存南北墙和一口水井及部分残损构件。
  天后,亦称“天妃娘娘”,俗称“神女”或“龙女”。据有关史料记载,天后俗姓林,名默,福建莆田湄州官宦家女。生而神异,聪颖过人,十五岁时能为人治病,平时乐于助人,好行善事,因练就一身极佳水性,经常出没于海上岛屿之间搭救遇难的船工渔民以及过往客商,从而博得了福建、广东等地沿海民众的崇敬爱戴,在其死后尊奉其为海上保护神。
  景德镇的天后宫,是由清初客居景德镇的福建籍工商民众合资建造。该建筑被用作祭祀天后,祈求神灵庇佑赐福。它也是客居景德镇的福建籍工商同乡会的所在地,故又称“福建会馆”。它还是景德镇福建籍工商的子弟就读同乡义学所在,所以还被称作“三山书院”。
  历史上的天后宫,建筑群体规模宏大,中轴线上有牌楼、甬道、戏台、院落、酒楼、享堂、正殿及后宅,两侧另有厢房、陪屋等附属建筑。正殿建筑为扩建部分,扩建时间为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有石质纪年碑刻2块,镶嵌于正殿楼层两侧山墙内。现存的正殿建筑遗构,采用“三间五架两层穿逗式”结构模式,前部附有重檐三椽伏檐厅构架,以保护正殿因净高大而暴露在外的檐部木质构架。两侧为封火式马头山墙,后部为硬山式封檐墙。内部构架无间隔装修,前部设“船蓬式”轩廊,以加大构架进深数。正殿明间,上部置八角圆芯叠斗藻井,其下原供奉有天后立式塑像。两侧次间,上部为四方状素藻井,下部原分别供奉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神像。梁架间的装饰集中为平盘斗、丁头拱拱眼,雀替之上雕饰题材除一般的吉祥图案之外,还有大量的海怪水兽以及航海景观,这在景德镇地方性古建筑上极为少见。天后宫的建筑,富有沿海地区历史建筑的特征特色,与建造人特殊的籍贯身份相符,其整体形制上又符合景德镇的地区性建筑规范,这就充分证实当时景德镇的建筑存在着异地同化、相辅相存的情况。
  凖提阁
  凖提阁,位于景德镇市区薛家坞横弄46号,建于清代晚期。
  平面呈目字形,占地南北26米,东西14.4米,二进三开间,构架采用穿逗抬梁混合结构,装修简洁,山墙和隔墙采用窑砖砌筑。
  八字门道,门为拱券形,门楣镶嵌长条青石上刻加墨书“準提阁”三字。进门为庭院,地面以卵石铺砌天圆地方金钱图案。大堂正中主奉观音,两侧厢房为主持居所,现改建成民房。
  凖提,也作准胝(Candi),为佛教中六观音之一,意为“清净”,其形象为三目十八臂。
  2006年12月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斗姆宫
  斗姆宫,位于景德镇市区西郊茅墩桥南侧,始建于民国时期,上世纪80年代初复建于现址。建筑形制类似三开间民居,设正、东、西三大殿,供奉斗姆、观音、东岳大帝、药师华佗等神。正殿门外小龛中祀王灵官,龛额题有“护法灵官”和龛联“手持钢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宫外广场上建有土地庙、化钱炉、香烛台及斋蘸设施。
  2000年后,斗姆宫再次修建,现除正殿外,还设有三清殿和观音殿。
  忠洁侯庙
  忠洁侯庙,位于景德镇市区三闾庙清街“三闾古栅”南,坐西朝东。庙内木构架具清晚期至民国初期的特征。
  该庙原祀三闾大夫屈原、许真君、杨泗将军、催生娘娘。杨泗将军是浮梁农村普遍信奉的可以避水患、镇邪魔的神祗,往返于昌江两岸的船工挑夫,每年六月初六日多来此上香礼拜,以祈平安。在罗家垦殖场康乐山曾建有“杨泗庙”。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景德镇市区董家岭横弄12号,始建于清末。清真寺大门为八字开土库门建筑,坐北朝南,门楣和门框均为大青石砌筑。门额为长形,阳刻有“清真寺”三个大字,门框顶阴刻伊斯兰文字,门内两侧是门房。
  穿过门房及一条南北走向通道,左侧有一幢砖木结构的的建筑,木结构为穿逗式,具有清末建筑特征,为阿訇讲经和信徒做功课场所,上世纪80年代全面修整翻新。
  龙珠阁
  龙珠阁,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心的珠山之峰顶。
  珠山,唐时就建有“聚珠亭”,宋代更名称“中立亭”。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王朝于景德镇珠山建御器厂(清代称“御窑厂”),并置官署监督“贡瓷”的烧造、选拔、解京等事务。于是,以珠山为中心,在方圆1.5公里范围之内,陆续修造了御器厂的衙署、作坊、窑房以及祠、庙、亭、阁等附属建筑,龙珠阁则是明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拆中立亭重建而成,当时称“朝天阁”。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更名“冰立堂”。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冰立堂塌毁,又就址建亭,称“环翠亭”。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环翠亭改名称“文昌阁”。至上世纪20年代初,珠山峰顶,仅余破屋数间,破亭一座,亭内残存“环翠亭碑”一块,山顶还散乱有明、清两代遗存的数块碑刻。1922年,安徽祁门人康特璋邀众聚资重建亭阁,经前后三年时间,至1925年阁建成,定名“龙珠阁”。阁高三层,顶层丈余见方。底层正门额枋之上贴挂由三块两尺见方白釉瓷板组合拼装的牌匾,其上以青料书写有“龙珠阁”三字。底层与二层,由门厅、两廊房、后厅组成基本的平面布局。后部二层之上,构架伸起,构成三层阁楼。阁楼为歇山式屋顶。龙珠阁的内构架、木质、通天柱咬接、梁枋、形制类同传统建筑。据考,后部底层为观音殿,借佛龛前后一分为二,前殿置瓷质观音座像,后殿龛背堆塑众神群像,漆胎贴金,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二层为三教神殿,置三教创始教主塑像,中为儒教仲尼孔子,左为佛教释迦牟尼,右为道教老子李耳,神像形态庄重。阁顶层供人吟诗作赋,亦可凭高远眺,饱览瓷镇风光。新建的龙珠阁,一度被作为民国江西瓷业公司的驻地。“文革”期间龙珠阁被拆毁。
  自明以来,作为皇家御厂的一部分,龙珠阁就与景德镇的制瓷业产生了不可割裂的紧密关系,并逐步成为景德镇的象征。1949年以后的景德镇市制瓷业开始启用龙珠阁图案作为成瓷底款,使龙珠阁成为事实上的“瓷都——景德镇”的城徽。1990年10月,重建的龙珠阁落成开放,现为景德镇官窑博物馆展厅。
  迎宾阁
  迎宾阁,位于浮梁县勒功乡勒功村,始建于宋代。
  建筑格局为三重檐斗拱,砖木结构,四面披水,四角飞檐,歇山顶,二层楼。梁枋均雕有双狮舞球、双龙戏珠、花草、如意等图案和彩绘。三开间,呈敞开式,面宽14米,进深8米,左右封砖墙。虽经历代维修,仍保留宋代建筑风格。
  1994年6月公布为浮梁县文物保护单位。
  水口亭
  水口亭,位于浮梁县鹅湖镇高岭村口,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清康熙年间相继进行了修复。1953年10月,当地政府作了一次维修,至今保护情况很好。
  该亭造型古朴,别致。亭呈长方形,亭内木柱达15根,墙壁有青石碑刻4块,门楣“玉岭云峰”4方石碑一块,亭内面积约120平方米,可供200人歇息,是景德镇留存的最大古亭。
  高岭村从明代开始,就以生产高岭土而闻名,从水口亭的建筑规模和造型设计,可以看出当年高岭矿山生产和运输的盛况。
  天主教官厅
  天主教官厅,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华北路301号,教会建筑,原属天主教会产业。
  主体建筑立面为二层砖木结构,由六根方形木柱支撑,柱头和柱础均为石质方形,柱头精雕细刻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正门左右柱础分别刻有法文“JUIN1903”,“EONX1125”字样,当为1903年6月兴建,主体建筑后面是一座四合院形的院落。该建筑一直是法国神甫办公和居住地,1952年神甫回国,才为当地政府接收,现为市防疫站办公地点。
  2005年7月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堂
  天主堂,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华北路305号,砖砌二层建筑,“文革”时改为民宅,产权归市天主教会。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和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法国神甫殷弘绪将天主教传入景德镇,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法国神甫田烈诺在中华北路兴建天主教堂。现教堂内存青石碑两块,记载1906年建教堂时的捐款与人数,共计72人捐803元。
  圣母堂
  圣母堂,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华北路218号,门额上方有石刻“圣母堂”三字。
  1901年由美籍神甫徐斯美主持教务,并建该圣母堂。1996年因住户引起火灾,该堂毁于一旦,现正在原址复建,圣母堂产权归天主教会。
  圣公会教堂
  圣公会教堂,位于景德镇市区珠山中路56号,民国时期的建筑,砖木结构二层,四合院形,较之位于市防疫站的天主教官厅建筑大为简陋,该房现为基督教圣公会教堂,属市基督教会。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

相关人物

佛印
相关人物
郑司徒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安隐寺
相关作品
宝积寺
相关作品
皇山寺
相关作品
旸府寺
相关作品
郑氏祖庙
相关作品
天后宫
相关作品
凖提阁
相关作品
斗姆宫
相关作品
忠洁侯庙
相关作品
清真寺
相关作品
龙珠阁
相关作品
迎宾阁
相关作品
水口亭
相关作品
天主教官厅
相关作品
天主堂
相关作品
圣母堂
相关作品
圣公会教堂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