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窑炉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712
颗粒名称: 五、古窑炉遗址
分类号: K878.5
页数: 2
页码: 62-63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市古窑炉遗址包含了龙窑遗址、青窑遗址、马蹄窑遗址、葫芦窑遗址、绕南龙窑遗址。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古遗址 古窑炉遗址

内容

龙窑遗址
  龙窑遗址,位于湖田窑乌鱼岭山坡,窑随山坡而筑,坡度为14.5度,全长13米,宽约2.9米,窑壁残高0.6-0.8米。窑尾在坡上,尽头有一烟道,宽0.4米,残高0.3米,残长0.4米,坡度25度。窑内堆积物3层:上层为黑釉与白釉瓷残器,即元代产品;中层为塌落下的窑顶楔形窑砖;底层,即窑床,为覆烧支圈和黄褐釉芒口碗、盘,其造型与南宋后期的影青芒口碗、盘相似,但质地较粗糙。有一类外壁无釉弧壁浅碗,与四川重庆北碚大德元年(1297年)墓出土器物相同,从以上资料分析推断,该窑为宋末或元初瓷窑。同类窑在湖田还有发现,可见此窑形制当年颇为流行。因雨水浸蚀,现窑床堆积层和窑壁有所破坏。
  青窑遗址
  青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珠山路北东司岭,即明御厂之西侧。1988年11月在基建时发现,清理出明初窑炉5座,其一青窑窑口5尺、后壁5.5尺、纵深4.5尺,与明万历王宗沐撰《江西大志卷七·陶书·窑制》中的有关记载完全一致。据“窑制”记载:“青窑比缸窑略小,前宽五尺,后五尺五寸,入身四尺五寸。每座烧盘碟中样器止烧二百多件,稍大者一百五十六件,大碗二十四件,尺碗三十件,大坛止烧十六、七件,小酒杯五六百件。溜火對(对)日,紧火一日一夜,其看火色亦如龙缸窑法,火住封门则去顶。故窑易冷,首尾五日可出器。每窑用柴六十槓(杠),若系大碗大坛拜砖等大器须量加柴十杠,或遇久雨窑湿又宜加十杠,秋阳烈日六十杠裕如矣”。该窑遗址为研究景德镇明初官窑御器的烧造情况提供了极珍贵的实物资料。
  马蹄窑遗址
  马蹄窑遗址,位于湖田窑址乌鱼岭顶。周围堆积的遗物为明代青花瓷,窑床上出土有素面白釉高足杯,少量青花松竹梅弧壁碗残片,为明代中期产品,该窑当为明成化、弘治间的瓷窑,其窑长2.95米,宽2.7-2.5米,坡度12.5度,东壁与后壁残高2.3米,有烟道6个,后烟室1个。该窑为半倒焰式窑,与北方的馒头窑相似,由于窑壁保存较好,窑底基上尚有安放匣柱的“脚码”和少数略破的匣钵,据此推算,该窑可烧瓷碗2,000个左右。其造型可印证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王宗沐撰《江西大志·陶书》一段关于“青窑”的记述,即为民间小型窑炉。现建有保护房,整个遗址四周砌有围墙,目前保护较好。
  葫芦窑遗址
  葫芦窑遗址,位于湖田村路北平地,与乌鱼岭遗存相距约60米。据考察,该窑建在元代窑业遗存之上,窑床遗物为明代早、中期青花瓷器,所以可以认定是明景泰、天顺之际的窑炉。该窑复原图与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中的瓷窑插图相同,因状似葫芦而得名。窑长8.4米,火膛保存较好,东窑壁因修路而被夷平,从半壁窑墙分析,该窑中部内折,分前后两室,前室宽3.7米,后室宽1.8米,前室比后室短,坡度4-10度,与元后期窑炉相似。窑西侧投柴孔因窑壁坍塌,无法辨认。该窑遗存是研究明代制瓷热工学的珍贵实物资料。2006年在该窑遗存上重建保护房和围墙,面积约200平方米,目前保护较好。
  绕南龙窑遗址
  绕南龙窑遗址,位于浮梁县瑶里镇绕南窑旮旯里,窑场地势平坦,东北朝西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窑场周边有九座龙窑,场中有一座圆形窑,故称九龙戏珠。目前已发掘清理两座窑址,位于窑场中间(编为2号)窑址,窑顶在早期就自然坍塌,朝代为元代。经发掘清理,窑长11米,均宽2米,均深1.5米,窑壁为废弃匣钵灌土垒砌,既可废材再利用,又可保温节省燃料。靠窑场北侧有座依山势建造的龙窑,为明代晚期,该窑全长48.2米,均宽2米,均深1.5米,倾斜度为17度,窑门宽深,有两个窑膛,窑顶坍塌,窑壁有多次修补的痕迹,在窑址旁、窑床内清理出窑业遗物残片。窑场还大量保存较完整的淘洗池、练泥池。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景德镇市文物志》

出版者: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景德镇位居全省文物大市之列,现有地面文物1,146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我市历史文物不仅像所有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龙窑遗址
相关作品
青窑遗址
相关作品
马蹄窑遗址
相关作品
葫芦窑遗址
相关作品
绕南龙窑遗址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