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国民主同盟景德镇市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政协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688
颗粒名称:
中国民主同盟景德镇市委员会
分类号:
K820.8
页数:
4
页码:
232-235
摘要:
本篇记述了景德镇中国民主同盟景德镇市委员会,初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的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
民主同盟
委员会
内容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于1941年建立,初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为中国民主同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从事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的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民盟景德镇市委员会是其地方组织。
早在1948年下半年,民盟江西临时支部工作委员会即在景德镇发展组织,年底,成立民盟景德镇临时小组,刘一燕任组长。与此同时,浮梁师范学校也建立民盟小组,殷楚经任组长,同属民盟江西临时支部领导。1950年11月,成立民盟景德镇市临时工作委员会。1952年10月,召开第一次盟员大会,成立民盟景德镇市分部。1956年5月,根据民盟中央的指示精神,易名为民盟景德镇市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盟市委机构被迫停止活动达13年之久。1979年7月,恢复民盟市委会机构和盟务工作。从1949年上半年至1989年12月,民盟市委会先后召开了12届全体盟员大会。
民盟景德镇临时小组成立时,只有盟员3人。至1989年年底,共有盟员186人,其中,中、高级知识分子
占总数80%以上。民盟市委会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三个工作部门,同时还建立了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陶瓷美术工作委员会、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统战理论研究小组、文史资料小组。根据盟员分布状况,共设陶瓷学院、陶瓷美术、陶瓷职工大学、轻工业部陶研所、文艺、歌舞团、艺研所、科技、卫生、离退休、乐平、一中、二中、三中、五中、七中、十一中、机关等18个支部,教育学院、八中2个小组,共有基层组织20个。
市民盟盟员中,担任过以下职务的有:全国人民代表1人、全国青联委员1人、省人民代表4人、省政协委员10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市人大常委5人、市政府正副局长3人、市政协副主席4人、市政协副秘书长3人、市政协常委22人、市政协专门委员会副主任6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县政协副主席1人。
临时领导小组和浮师小组成立初期,在宣传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政策,安定人心,策动起义和投诚,保护人民财产等方面,为迎接景德镇的解放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解放初期,民盟小组协助动员了青年学生参军、参干,投入解放西南的工作,并组织盟员参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盟市委又发动盟员献智慧、献力量,积极参加文化、教育、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投身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1979年恢复活动后,努力协助党和政府落实统战和知识分子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盟市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本职,积极参加本市文化教育、陶瓷美术、科技、卫生事业的基本方针研讨。先后就教育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学制、师资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陶瓷学院领导体制、教师业务进修、学生专业分科、学院隶属关系问题,培养新生力量、扩大创作队伍、解决陶艺人员青黄不接问题,文艺团体管理体制改革、剧目创作、演出队伍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和座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此外,还组织盟员创作绘画、书法作品参加展览会,与澳门客商联合举办景德镇陶瓷美术名人名作展销会,邀请盟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红学、史学、数学、美术、经济管理讲座,并创办了行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截止1989年底,共开办高考补习班、升学补习班、招工招干补习班、青工文化补习班、陶瓷美术班共计41个,学员近3000人。盟员中,有3人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全国陶瓷美术一、二等奖。研究发明的新型耐火材料获全国科技成果奖,创新设计的三种新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等。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政协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录了1949年至1989年,景德镇市政协工作的历史与实践。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