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介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政协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686
颗粒名称:
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介绍
分类号:
K820.8
页数:
19
页码:
229-247
摘要:
本篇记述了景德镇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介绍的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
民主党派
工商联
内容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景德镇市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于1948年1月成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是其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致力于社会主义和中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民革的主要对象是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关系的人士,其中包括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科技、文教、卫生战线的知识分子。民革景德镇市委员会,是其地方组织。
市民革组织于1952年10月由民革江西省分部筹委会派罗羽珍前来筹建,初为民革景德镇小组。1953年11月,成立民革景德镇市直属支部。1956年11月,成立民革景德镇市筹委会,并于1958年9月8日召开民革景德镇市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民革景德镇市委员会。到1965年12月,先后召开了四次党员大会。“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革市委会机关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7月8日,
成立民革景德镇市临时领导小组,恢复组织活动。1980年7月、1982年10月、1985年3月、1988年12月,先后召开了第五、六、七、八次党员大会。
民革景德镇市小组成立时,只有党员4人,至1989年年底,共有党员101人。民革市委会设办公室、组织处、宣传处以及祖国统一工作组、为四化服务工作组、文史资料工作组、妇女工作组、书画组等内部职能机构,处理日常工作和分别开展活动。市委会下属综合、城建科技、卫生、陶机厂4个支部。
市民革党员中,担任过以下职务的有:全国政协委员1人、省人民代表2人、省政协委员7人、市政协副主席3人、市政协副秘书长1人、市政协常委12人、市人大常委2人、县(区)政协副主席2人。
民革小组成立初期的主要活动为学习时事政策,帮助党员提高思想认识,逐步转变阶级立场,并参加婚姻法宣传,清产核资,普选等工作。直属支部成立后,组织党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积极投入“三大改造”的实践,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民革市委会成立后,遵循民革中央关于“认真进行组织和个人根本改造,努力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积极推动党员学习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认识,坚定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努力协助中共市委和市政府落实统战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台工作,并积极参政议政,对本市的城市
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提高陶瓷结晶釉工艺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还发挥党员的智力优势,于1983年9月创办中山业余学校,至1989年底,开办了初、高中文化补习班等26个,共培训学员1410人。此外,1985年6月创办中山建筑设计咨询事务所,后又成立振兴社会审计咨询服务所、统和经济贸易服务部、民革文教咨询服务部、中山诊所等为四化服务的机构。
中国民主同盟景德镇市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于1941年建立,初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为中国民主同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从事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的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民盟景德镇市委员会是其地方组织。
早在1948年下半年,民盟江西临时支部工作委员会即在景德镇发展组织,年底,成立民盟景德镇临时小组,刘一燕任组长。与此同时,浮梁师范学校也建立民盟小组,殷楚经任组长,同属民盟江西临时支部领导。1950年11月,成立民盟景德镇市临时工作委员会。1952年10月,召开第一次盟员大会,成立民盟景德镇市分部。1956年5月,根据民盟中央的指示精神,易名为民盟景德镇市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盟市委机构被迫停止活动达13年之久。1979年7月,恢复民盟市委会机构和盟务工作。从1949年上半年至1989年12月,民盟市委会先后召开了12届全体盟员大会。
民盟景德镇临时小组成立时,只有盟员3人。至1989年年底,共有盟员186人,其中,中、高级知识分子
占总数80%以上。民盟市委会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三个工作部门,同时还建立了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陶瓷美术工作委员会、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统战理论研究小组、文史资料小组。根据盟员分布状况,共设陶瓷学院、陶瓷美术、陶瓷职工大学、轻工业部陶研所、文艺、歌舞团、艺研所、科技、卫生、离退休、乐平、一中、二中、三中、五中、七中、十一中、机关等18个支部,教育学院、八中2个小组,共有基层组织20个。
市民盟盟员中,担任过以下职务的有:全国人民代表1人、全国青联委员1人、省人民代表4人、省政协委员10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市人大常委5人、市政府正副局长3人、市政协副主席4人、市政协副秘书长3人、市政协常委22人、市政协专门委员会副主任6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县政协副主席1人。
临时领导小组和浮师小组成立初期,在宣传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政策,安定人心,策动起义和投诚,保护人民财产等方面,为迎接景德镇的解放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解放初期,民盟小组协助动员了青年学生参军、参干,投入解放西南的工作,并组织盟员参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盟市委又发动盟员献智慧、献力量,积极参加文化、教育、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投身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1979年恢复活动后,努力协助党和政府落实统战和知识分子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盟市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本职,积极参加本市文化教育、陶瓷美术、科技、卫生事业的基本方针研讨。先后就教育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学制、师资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陶瓷学院领导体制、教师业务进修、学生专业分科、学院隶属关系问题,培养新生力量、扩大创作队伍、解决陶艺人员青黄不接问题,文艺团体管理体制改革、剧目创作、演出队伍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和座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此外,还组织盟员创作绘画、书法作品参加展览会,与澳门客商联合举办景德镇陶瓷美术名人名作展销会,邀请盟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红学、史学、数学、美术、经济管理讲座,并创办了行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截止1989年底,共开办高考补习班、升学补习班、招工招干补习班、青工文化补习班、陶瓷美术班共计41个,学员近3000人。盟员中,有3人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全国陶瓷美术一、二等奖。研究发明的新型耐火材料获全国科技成果奖,创新设计的三种新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等。
中国民主建国会景德镇市委员会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成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从事工商企业和其他经济工作的人士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民建景德镇市委员会是其地方组织。
1956年7月,工商界人士余昭华等人根据民建会章的规定,在本市组建民建小组。同年8月,成立民建支部委员会。1957年4月,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通过了《民建景德镇市委员会组织规程》,选举正、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及委员共13人,组成第一届民建景德镇市委员会。十年动乱期间,民建市委会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7月,成立民建临时领导小组,恢复组织活动。1980年7月恢复民建景德镇市委员会。
1966年有会员65人,到1989年年底,共有会员119人。民建市委会设办公室、组宣科,有专职人员4名。根据会员分布情况,设立工业一支部、工业二支部、商业支部、综合支部、妇女支部、机关支部、宇宙瓷厂支部、电瓷电器工业公司支部、红旗瓷厂支部、雕塑瓷厂支部。
市民建会员中,担任过以下职务的有:全国工商联执
行委员2人、省人民代表8人、省政协委员10人、市政府副市长2人、副局长3人、市人大常委1人、市政协副主席1人、市政协常委12人、市政协专门委员会正副主任3人、区政协副主席1人。
自民建小组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几年中,民建市委会组织推动会员和所联系的民族工商业者学习并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1958年,在全市工商界中倡导献技术、献力量的“双献”展览活动中,展出以陶瓷为主的实物377件、图片177幅,受到市党政领导与各界人士的好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与市工商联协作,组织推动两会(工商联与民建)会员探索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新路子,开展以陶瓷生产经营为主的经济咨询服务,以及工商专业培训和支老支边等工作。先后为省内外集体工商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扭亏增盈等管理方面的经验,使之安置待业青年2400多人,并经两会退休会员的传、帮、带,使200余人成为陶瓷成型、彩绘加工、质量检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骨干。向有关部门提供关于提高陶瓷产品质量、发展青花瓷生产、振兴中药事业、恢复传统食品等咨询服务20多项。对一些街道、乡镇企业,以及饮食、服务行业实行体制改革进行调查研究,
提出咨询意见。1983年,与有关部门共同组成陶瓷咨询考察组,先后到宁夏、云南、新疆等地的6个瓷厂进行咨询服务。1985年以来,对浮梁县的黄坛、福港、鹅湖等9个乡进行调查,并为黄坛的乡镇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此外,从1980年起,还与有关单位联合开办业余学校,共培训在职和待业人员2.6万余人次。
民建市委会曾被全国、省、市授予“发展集体经济、安置城镇待业青年”先进单位称号。1985年在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支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被评为支边先进单位。1986年,荣获省支援老区建设先进单位。从1987年至1989年,连续三年荣获市支援老区建设先进单位。
中国民主促进会景德镇市委员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于1945年12月成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从事文教工作的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民进景德镇市委员会,是其地方组织。
1984年2月,民进江西省筹委会主任委员金立强,委员刘运来介绍吴奇山入会。吴奇山即受民进江西省筹委会委托,在本市筹备民进省直支部。1984年8月15日,民进省直景德镇市支部成立。1985年3月28日至30日,召开全体会员大会,成立民进景德镇市第一届委员会,选举吴奇山为主任委员,胡焕文为副主任委员。当时有基层组织7个,会员33人。到1989年10月底,有基层支部(组)15个(含总支部1个),会员82人。市委会设办公室、组织处、宣传处和文教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还建立了三胞工作小组、统战理论研究小组。
市民进会员中,担任过以下职务的有:省政协委员2人、市人大常委1人、市政协常委2人、市政协专门委员会副主任1人、区政协副主席1人。
1985年初,创办瓷都业余大学,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联合办学,先后开办了马列主义基础、中文秘书、财
务会计三个专业。并与武汉市江汉大学联合开办函授站,设经济地理函授专业。四年来,通过国家成人高考招生录取学员266人,现已毕业231人,发给了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文凭。还开办了业余简易职工高中班,共招收学员90余人,1987年毕业65人,发给了国家承认的高中毕业文凭。同时,与瓷都科技信息培训部和市工业窑炉安装公司联合开办全国陶瓷窑炉技术进修班,第一期培训各产瓷区陶瓷窑炉技术人员40余人。
民进市委会还积极开展支援老区建设与咨询服务等工作。如:组织支援老区慰问演出,组织教育界会员为老区、农村、厂矿的中、小学辅导讲学,开办文教咨询服务部,出售报刊和图书资料等。从1985年起,与有关单位协作,联合举办了四届“迎春杯”棋类比赛。参赛单位由第一届的17个,发展到42个,参赛的运动员由73名发展到158名。1987年8月,还联合有关单位,特邀了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与国际象棋大师吴敏茜莅本市表演。1988年10月,市人民政府授予民进市委会“热心支持体育事业”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中国农工民主党景德镇市委员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于1930年8月建党,初名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改名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1年成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部分,1947年2月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医药卫生界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农工党景德镇市委员会,是其地方组织。
1954年4月,农工党党员王泽田从九江调景德镇工作。直至1980年1月,农工党江西省委员会致函王泽田,请代调查景德镇市农工党党员情况,并就组建地方组织的可能性征求意见。经中共市委统战部协助,报请农工党江西省委员会批复,同意解放初期失去组织关系而由外地调本市工作的3名党员恢复组织关系。1980年7月,4名党员组成农工党江西省景德镇市支部。1983年建立支部委员会。以后根据形势发展及遵循农工党中央、省委的指示精神,发展了一批党员。1985年3月,农工党江西省委给本市地方组织配给2名专职干部编制。同年3月28日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工党景德镇市第一届委员会,选举委员7人,其中副主任委员2人。1987
年5月,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增补市委委员4人,推选主任委员1人,增选副主任委员1人。
农工党市委会现有基层支部9个(含乐平县1个),党员90人(含乐平县6人)。其中医药卫生界65人,科学技术界9人,文化教育界13人,其他方面3人。
市农工党员中,担任过以下职务的有:省政协委员4人、市政协副秘书长1人、市政协常委4人、市政协专门委员会副主任1人、市人大常委1人、县(区)政协副主席2人。
农工党市委会成立后,把思想建设放在工作首位,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市委会设有前进咨询服务部,先后为农村、工厂、学校送医26次,为老干部、教师、农民、中小学生、幼儿义诊3000余人次;开展科技咨询项目4个,重点与浮梁县瑶里乡对口挂钩,为该乡创办瑶玉木器厂,并为建筑石拱大桥提供优惠服务。还承办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景德镇辅导站(总校在北京),85级已有43名学员毕业,86级尚有36名学员接受辅导。
历届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名单如下表:
九三学社景德镇市委员会
九三学社于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九三学社景德镇市委员会,是其地方组织。
1985年,九三学社江西省委员会先后发展陈齐达、傅尧笙、时钟秀为社员,并组成小组,省委推荐傅尧笙任组长。1987年,成立九三学社江西省直属小组,敖镜秋任组长,胡张福任副组长,社员12人。1988年9月,九三学社景德镇市支社委员会成立,选举敖镜秋为主任委员。1989年12月,九三学社景德镇市委员会成立,选举敖镜秋为主任委员,陈齐达为副主任委员。计有社员31人,主要分布在轻工业部陶研所、陶瓷学院、省陶瓷公司、陶瓷设计院、市一医院等单位。
市九三社员中,担任过以下职务的有:省政协委员1人、市政协常委2人、副县长1人。
学社市委会,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各项活动,团结、推动社员进行自我教育,提高社员素质,积极参与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为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景德镇市工商业联合会
景德镇市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市工商联),是本市工商界的人民团体。
1949年6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原浮梁县商会改称为景德镇市工商业联合会。11月,工商联改组为市陶瓷生产业联合会(简称瓷联)和市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商联)两个筹委会。瓷联下辖7个同业公会,会员2600余户;商联下辖25个同业公会,会员3800余户。
1952年5月,瓷联、商联筹委会联合举行首届一次工商业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景德镇市工商业联合会。市工商联设25个同业公会,共有私营手工业工场和个体户及工厂、商店、行商、摊贩等会员8300余户。1953年,调整为22个同业委员会,会员7569户。1954年6月,浮梁县工商联八区分会改为市工商联郊区分会,会员近300户。10月,2200户手工业会员和2300户摊贩会员,分别划归市手工业劳动者协会和市摊贩管理委员会管理,市工商联行业组织改为13个同业委员会和1个同业小组。1956年1月,行业组织调整为12个同业委员会。1959年,随着市、县合并的体制变化,浮梁县工商联并入市工商联。1961年11月,原有同业委员会改为9个工业企业大组和3个小组,7个商业同业委员会和1个小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市工商联被迫停止活
动。1980年,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对过去参加公私合营的1247名私方人员(含极少数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其中有782名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者从工商业者中被区别出来,恢复劳动者成分。1981年10月,市工商联恢复活动,于1985年5月和1989年12月先后召开了第八届、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
解放初,市瓷联、商联筹委会分别设有办事机构,含下属同业公会工作人员90余人。1952年5月,市工商联成立后,设秘书室、工业股、商业股、统计股。1953年5月,改设秘书科、辅导科、宣教科,后又增设组织科。至1954年,工作人员总数达120余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后,工商联经费改由市行政费预算开支,工作人员逐个外调。至1959年,含专职领导在内仅37人。1960年7月,原机构又调整为办公室、组织科、宣教科、工业科、商业科、家属办公室。1965年5月,工业科和商业科并入宣教科。1984年,设置秘书科、宣教调研科。1987年10月,宣教调研科改为咨询培训科。其间,还与民建市委会设立共同工作办公室。1987年12月,全国工商联下拨6个编制,市工商联编制由16个增至22个。1989年12月,经中共市委会批准,工商联设立中共党组,黄林元担任党组书记。
市工商联会员中,担任过以下职务的有: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2人、省人民代表8人、省政协委员10人、市政府副市长2人、正副局长3人、市政协副主席1人、市政
协常委13人、市政协专门委员会正副主任各1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十七年,市工商联(含瓷联、商联)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通过基层组织和内部科室代表反映会员的意见、要求,团结、组织和推动全体私营工商业者协助政府组织生产和流通,平抑物价,协商税收,稳定市场,接受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工商联与民建市委会一起,根据全国工商联、民建中央“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把工作重点转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协办集体企业、工商经济咨询培训、支老支边、自办企业等项工作和活动,得到了全国工商联和省、市人民政府的表彰。根据中国共产党书记处指示和全国工商联加强组织建设的精神,市工商联自1986年起,开展了吸收新会员试点工作。至1989年12月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止,发展企业、个人会员129户(人)。其中,国营企业58户,集体企业24户,乡镇企业18户,中外合资企业1户,私营企业3户,个体工商户12户,个人会员13人,加上仍健在的原工商业者及“三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会员382人,总数达511户(人),从而为工商联在新时期发挥民间商会作用,打下了较好的组织基础。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政协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录了1949年至1989年,景德镇市政协工作的历史与实践。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