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政治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政协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58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政治学校
分类号:
D628.2
页数:
2
页码:
70-71
摘要:
本篇记述了景德镇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为了适应工商业者、各民主党派成员、政治学校的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
政治
学校
内容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为了适应工商业者、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宗教界人士学习改造的需要,在原工商业者政治讲习班的基础上,于1959年10月创办了景德镇市政治学校。校址开始在丁家洲,后迁兴溪桥、菱角塘。
政治学校设校务委员会,校长由市政协副主席、中共市委统战部部长王文选兼任。欧阳孔江任中共景德镇市政治学校支部书记、副校长。下设教研室、行政办公室。教研室和行政办公室各设正、副主任一至二人。
政治学校学员对象是:(一)知识界:陶瓷美术设计师以上,工程技术人员以上,大、中专学校教员以上,小学教导主任以上和老教师,医药卫生界的医师、护士长以上,文艺界的主要演员、编导以上,民主党派成员,社会知识分子,国家机关、团体、厂矿企业科级以上知识分子及老职员等。(二)工商界:厂矿企业中副厂长、正副科长,商店正副经理(包括总店经理),车间正副主任,其他行政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供销、采购等)以及公私合营企业中没有担任上述职务而参加生产的私方人员。(三)宗教、少数民族、华侨中的代表人物。(四)上述人员中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家属。
第一期于1959年10月27日开学。到1964年7月
19日,共开办9期,轮训学员1083人。
1961年下半年,根据中共市委的决定,增设政治训练班。政治训练班专门轮训右派分子,先后办了两期。第一期,1961年7月至1962年6月;第二期,1962年10月至1963年3月。两期共轮训了150名(包括摘帽右派分子)。
1962年春,根据中共中央1961年9月《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受中共市委党校的委托,增设了党员干部训练班。自1962年3月起至1963年1月止,先后办了4期,共轮训党群、政法、文教卫生、工矿企业、交通、城建等系统的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505人。
政治学校在丁家洲和兴溪桥时,曾附设政协农场。目的是为工商界和知识界人士以及政治学校的学员提供劳动场所,使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好地改造思想。农场有专职职工130多人,其中固定职工29人。经费来源主要是市工商联摊贩联合会的互助金。农场种植水稻80余亩,油茶300余亩,其次是蔬菜、瓜果,同时饲养猪、鸡、鸭、兔。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机关干部均定期到农场参加生产劳动。1964年秋,农场停办。
1968年夏,又在工人新村八面山竟成公社樊家井大队部分农民废弃的自留地上再次办起了政协机关农场。主要种植红薯、花生和蔬菜。1978年下半年市政协恢复活动以后,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机关干部仍然定期前往参加生产劳动。1982年春,农场撤销。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政协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录了1949年至1989年,景德镇市政协工作的历史与实践。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