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政协机构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政协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57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政协机构设置
分类号: D628.2
页数: 24
页码: 52-75
摘要: 本篇记述了景德镇政协机构设置、委员工作机构、机关办事机构的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 政协机构 设置

内容

第一节 委员工作机构
  人民政协为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除了定期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常务委员会议、主席会议外,还先后设置了若干工作组和专门委员会,组织委员开展经常性活动,以发挥广大委员的作用,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经常化、制度化。
  工作组和专门委员会是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组织委员进行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其任务是:在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全体委员会议和常务委员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并就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民族、宗教、华侨、社会生活以及统一战线内部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工作组和专门委员会的重要建议,可分别提交常务委员会或主席会议讨论,形成建议案,报送中共市委和市政府参考。
  本会最早设置的专门委员会是学习委员会。学习委员会于1955年4月设立。1982年6月增设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在此之前是文史工作组。1985年4月增设工作组委员会,在此之前为若干个工作组。1986年6月增设提案工作委员会。1988年7月,从工作组委员会划出四个工作组,增设经济工作委员会。至此,本会共设有五个专门委员会,经中共市委常务委员会研究决定,均列为县级单位。
  专门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若干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决定。从1988年起,专门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由党组研究提名,中共市委常务委员会研究决定,本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和任命。
  专门委员会根据精简原则,下设办公室(科级)。专门委员会办公室同属政协办事机构,在行政上受秘书长领导。
  学习委员会
  学习委员会于1955年4月设立。当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和推动全体委员和各界人士,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学习国家政策,提高政治水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的转变和改造。
  第一届委员会的学习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中共市委宣传部部长孙文泮任主任委员。中共市委统战部代部长石毅、市工商联副主任朱绍熹任副主任委员。刘懋典、俞昌鼎、刘德、吴拯民、江问湘、朱省吾、张铭声、王镇泉、吴恩赐、谢景星、陈仁美为委员。学习委员会下设四个
  分会和一个小组。即:工商联学习分会、卫生工作者学习分会、戏剧工作者学习分会、陶瓷工艺社学习分会和宗教界少数民族学习小组。学习委员会配有专职干部经常听取学习方面的思想反映,深入各分会和小组解答有关问题,进行学习辅导。
  第二届委员会至第五届委员会的学习委员会成员有所调整。
  从第六届委员会起,学习委员会工作进入新的时期。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推动委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和交流业务和科学技术知识,增强为祖国服务的才能。
  第六届委员会的学习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副主席樊金明兼主任委员。史升恒、程正棠、程铭、洪明发任副主任委员。马春林、方寒程、王佩琥、王泽田、刘德、刘自强、刘金水、全金标、李书生、吴文杰、陆亚合、汪大炳、汪维培、汪毓华、余全纲、邵希贤、陈仁美、胡致安、胡履桂、徐日新、黄魁忠、董耀华为委员。
  1984年6月起,樊金明因健康状况被免去副主席职务,学习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副主席卢振家兼任。
  1986年6月3日,第六届委员会第二十九次常务委员会议,对学习委员会成员作了如下调整:副主席程正棠兼主任委员。史升恒、程铭任副主任委员。马春林、方寒程、王清华、王佩琥、王泽田、牛玉喜、刘自强、刘金水、金金标、李书生、吴文杰、吴奇山、陆亚合、汪大炳、汪维培、邵希贤、陈仁美、洪明发、俞瑾、黄国良、董耀华为委员。
  第七届委员会的学习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副主席程正棠兼主任委员。副主席方寒程兼副主任委员。牛玉喜、毛达生、王佩琥、史升恒、卢利普、刘自强、全金标、李友祥、李维俊、吴奇山、陈仁美、汪金林、汪玄佑、吴绍荣、张茜华、姚飞熊、贺恒伟、胡履桂、洪茂荣、黄国良、黄林元、曹太元、舒建中、舒康乐、雷震、颜石麟、潘育智为委员。
  1988年7月26日,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常务委员会议,对学习委员会成员作了如下调整:黄林元任主任委员。牛玉喜、陈名正任副主任委员。王倩、王守之、王佩琥、史升恒、卢利普、叶芳华、孙再清、全金标、汪金林、杜琴、吴奇山、李维俊、宋仲麟、洪茂荣、施建槎、胡著琳、胡履桂、夏山东、姚飞熊、徐日新、敖镜秋、黄国良、舒康乐、颜石麟、蔡九江、潘育智为委员。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于1959年由全国政协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开创,并写入全国政协章程。为了组织6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把自己的知识经验留下来,对社会有所贡献”,本会于1960年11月20日设立文史资料工作组。文史资料工作组由刘一燕、何燮、朱绍熹、元浚、巢克谦、俞昌鼎等人组成,刘一燕为召集人,1961年春开始工作。
  1965年12月起,第五届委员会的文史资料工作组由刘一燕任组长,何燮任副组长。
  1982年6月12日,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存真求实”原则,负责计划,组织和推动自戊戌维新以来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华侨、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历史资料(主要是记录亲见、亲闻和亲身经历的口述资料)的撰写、征集、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用历史知识教育启发后代,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
  第六届委员会的文史资料研究委员由下列人员组成:副主席王应谐兼主任委员。陈国政、俞昌鼎、何燮任副主任委员。王玉斌、李言富、余式年、余从周、吴承忠、邵发谦、杨红玲、杨依莲、俞瑾、柯时安、徐焕文、甄励、潘文锦为委员。
  1984年6月,根据王应谐身体状况,六届四次会议决定免去其副主席职务,不再兼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副主席刘懋典兼任。
  1985年7月16日,第六届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朱绍熹、王应谐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增补方舟、汪维培、程履芬、刘懋畴、陈名正、邵希贤、施文开、章鉴、胡遐龄、吴恩赐为委员。
  1986年6月3日,第六届委员会第二十九次常务委员会议,对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成员作了如下调整:副主席刘懋典兼主任委员。朱绍熹、陈国政、王应谐、陈绪庆任副主任委员。王玉斌、石奎济、刘懋畴、许文质、余从周、余式年、吴光莹、吴恒祥、吴恩赐、陈名正、李言富、邵希贤、汪维培、施文开、柯时安、胡遐龄、章鉴、胡履桂、程霍然、甄励、潘文锦为委员。
  第七届委员会的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副主席蒋仁德兼主任委员。副主席刘新园及朱绍熹、罗羽珍任副主任委员。方舟、方炳仁、石奎济、刘自强、刘懋畴、许文质、邹建金、汪维培、汪士泾、陈名正、陈绪庆、张松涛、宋仲麟、罗学正、赵惠民、俞瑾、施文开、柯时安、梁聚淦、黄剑辉、程履芬、程沛、程霍然、潘文锦为委员。
  1988年7月26日,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常务委员会议,对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成员作了如下调整:石奎济、王远谋任副主任委员。方舟、方炳仁、刘懋畴、许文质、邹建金、汪士泾、汪维培、陈名正、陈绪庆、张松涛、宋仲麟、罗学正、赵惠民、俞瑾、施文开、柯时安、梁聚淦、黄剑辉、程沛、程霍然、潘文锦为委员。提案工作委员会
  提案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6月设立。在此之前,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先后由秘书处、政宣科和调研科办理。
  1986年6月3日,第六届委员会第二十九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设立提案工作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一)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在全会期间和平日负责搜集、整理和办理委员提案,并总结办理委员提案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三)指导县、区政协搞好委员提案工作。
  第六届委员会的提案工作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副主席刘懋典兼主任委员。张云程、徐日新任副主任委员。刘金水、吴文杰、吴抗生、吴奇山、周耀庭、郑伯南、柳海元、杨景高、黄浩、黄亚林、董晓弟、蒋肇英为委员。
  第七届委员会的提案工作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副主席蒋仁德兼主任委员。副主席刘夏石兼副主任委员。王林泉、王远谋、孙本礼、邹建金、吴奇山、吴灼如、岑育群、郑伯南、贺恒伟、徐日新、黄浩、黄亚林、舒建中、蒋肇英、魏巍为委员。
  1988年7月26日,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常务委员会议,对提案工作委员会成员作了如下调整:宋炳耀任主任委员。魏巍任副主任委员。王林泉、王佩琥、毛达生、李廷干、吴奇山、吴灼如、孙本礼、林元针、岑育群、冯承遇、郑伯南、贺恒伟、舒建中、程启龙、蒋肇英为委员。
  工作组委员会
  工作组委员会于1985年4月设立。在此之前,为若干工作组。
  1956年9月,首设文教、卫生、社会联系和对资改造4个工作组。除委员外,还吸收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各界人士参加。张士华任文教工作组组长,吴燮任卫生工作组组长,罗羽珍任社会联系工作组组长,朱绍熹任对资改造工作组组长。
  1960年3月,增设家属工作组,以帮助和推动家属进行学习和自我改造。李素静为家属工作组组长。同年7月,增设陶瓷美术、科学技术和城市建设3个工作组。同时,制定了工作组的《工作简则》,规定各组的共同任务是:扩大同各方面的联系,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令,收集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提供有关部门处理或参考。同年9月,增设文史资料工作组。
  1963年8月,设:工业、财贸、陶瓷美术、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对台工作、文史资料、社会、家属等11个工作组。
  1964年1月,将11个工作组调整为工商、陶美、科技、文教、卫生、对台、文史、社会、家属等9个工作组,并修订了工作组《工作简则》。
  1978年10月恢复政协机构后,设立8个工作组开展活动。各工作组组长和副组长名单如下表:
  1982年6月,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设立科技(一)、科技(二)、陶瓷美术、城乡建设、文艺新闻、教育体育、医药卫生、工商财贸、妇女、青少年教育、农林、三胞、民族等13个工作组。
  1985年4月,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设立工作组委员会。工作组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一)学习、宣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僵化,介绍国内外形势和现代科学文化发展趋势等重要信息。(二)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广泛联系委员和有关方面人士,增进支谊和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三)听取和反映委员及各方面人士对于国内外大事和国家与地方大政方针以及贯彻落实各项统战政策的意见,发挥民主渠道的作用。(四)就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
  活以及统一战线内部和群众关心的其他重要问题,开展座谈讨论、专题研讨、专题调查、考察咨询等活动,向国家机关以及其他有关组织提出建议。(五)开展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联络情谊和宣传政策的活动,推动“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六)定期研究、部署、协调各工作组活动计划,及时分析情况,总结经验,给各工作组以具体指导。
  工作组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副主席刘懋典兼主任委员。副主席罗羽珍、邹建金兼副主任委员。殷国光、毕渊明、张云程、吴海云、徐日新、李曼、朱绍熹、胡履桂、汪毓华、方炳仁、刘自强为委员。
  工作组委员会设立后,各工作组成为它的组成部分。
  1986年6月,对工作组委员会成员作了如下调整:副主席程正棠兼主任委员。罗羽珍、邹建金任副主任委员。方炳仁、刘德、刘自强、毕渊明、李曼、张云程、张振星、吴海云、汪毓华、胡履桂、徐日新、蔡九江为委员。
  第七届委员会的工作组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副主席程正棠兼主任委员。副主席李友祥兼副主任委员。王隆夫、卢利普、叶光正、毕国平、孙本礼、朱康祖、刘自强、汪大炳、李廷干、余昭启、余振泰、岑育群、张振星、柳海元、胡履桂、胡著琳、聂森泉、聂志和、奚年旺、徐日新、黄林元、董晓弟、蒋肇英、蔡九江为委员。
  1988年4月,划出陶瓷工作组、城乡建设工作组、工商财贸工作组和农林工作组,另设经济工作委员会后,工
  作组委员会辖祖国统一工作组、科学技术工作组、陶瓷美术工作组、文艺新闻工作组、教育体育工作组、医药卫生工作组、妇女工作组、青少年教育工作组和民族宗教工作组。同年7月,对工作组委员会成员作了如下调整:冯志华任主任委员。张振星、胡焕文任副主任委员。毛达生、王隆夫、卢利普、叶光正、刘自强、汪大炳、余振泰、岑育群、罗玉章、胡履桂、聂森泉、黄国良、董晓弟、蔡九江为委员。
  自1982年6月以来,先后对各工作组负责人作了六次调整。名单如下表:
  组别 职别 1982年6月起 1984年7月起 1985年4月起 1986年6月起 1987年8月起 1988年6月起
  科学技术工作组 组长 杨文娟 殷国光 殷国光 蔡九江 卢利普 卢利普
   副组长 魏信芳王佩琥 王佩琥 王佩琥杨熙亮 王佩琥宋春生 宋春生 宋春生
  陶瓷工业工作组(科技工作二组) 组长 邹建金 邹建金 邹建金 邹建金 孙本礼 孙本礼
   副组长 罗慧蓉段心裁 罗慧蓉段心裁 罗慧蓉段心裁 刘金水罗慧蓉段心裁 敖镜秋潘文锦秦凤生罗慧蓉 敖镜秋潘文锦秦凤生罗慧蓉
  陶瓷美术工作组 组长 毕渊明 毕渊明 毕渊明 毕渊明 王隆夫 王隆夫
   副组长 王锡良邵继德 王锡良邵继德 王锡良邵继德 王锡良张松涛邵继德 翟筱翔张松涛王恩怀唐自强康家钟 翟筱翔张松涛王恩怀唐自强康家钟组别 职别 1982年6月起 1984年7月起 1985年4月起 1986年6月起 1987年8月起 1988年6月起
  城市建设工作组 组长 张云程 张云程 张云程 张云程 李廷干 李廷干
   副,组长 李廷干 李廷干 李廷干 李廷干柳钟鲁 柳钟鲁 柳钟鲁
  文艺新闻工作组 组长 吴海云 吴海云 吴海云 吴海云 董晓弟 董晓弟
   副组长 韩湘文陆亚合 董晓弟韩湘文陆亚合 董晓弟韩湘文陆亚合 董晓弟郑伯南韩湘文陆亚合 郑伯南王伯建韩湘文周莉莉 郑伯南王伯建韩湘文周莉莉周
  教育体育工作组 组长 徐日新 徐日新 徐日新 徐日新 徐日新 徐日新
   副组长 方寒程邵希贤 方寒程邵希贤 方寒程邵希贤 方寒程邵希贤 毛达生王远谋胡大宣魏泽民吴荫先 毛达生王远谋胡大宣魏泽民吴荫先魏吴
  医药卫生工作组 组长 李曼 李曼 李曼 李曼 岑育群 岑育群
   副组长 潘育智宋仲麟 潘育智宋仲麟 潘育智宋仲麟盛曾荫 潘育智宋仲麟盛曾荫 潘育智宋仲麟陈名正 潘育智宋仲麟陈名正
  工商财贸工作组 组长 朱绍熹 朱绍熹 朱绍熹 朱绍熹 刘德 柳海元
   副组长 周跃庭柳海元 周跃庭柳海元 周跃庭柳海元俞瑾 周跃庭柳海元俞瑾 黄林元周跃庭王林泉俞瑾 黄林元周跃庭王林泉俞瑾
  妇女工作组 组长 胡履桂 胡履桂 胡履桂 胡履桂 胡履桂 胡履桂
   副组长 王清华胡筱凤 王清华胡筱凤 王清华何菊香 王清华何菊香 张美瑛何菊香王倩 张美瑛何菊香王倩组别 职别 1982年6月起 1984年7月起 1985年4月起 1986年6月起 1987年8月起 1988年6月起
  青少年教育工作组 组长 汪毓华 汪毓华 汪毓华 汪毓华 余振泰 余振泰
   副组长 王文镳詹宇 王文镳詹宇 王文镳詹宇 王文镳 叶芳华周平安张茜华 叶芳华周平安张茜华
  农林工作组 组长 方炳仁 方炳仁 方炳仁 方炳仁 蒋肇英 蒋肇英
   副组长 严为椿邱昌伟 严为椿邱昌伟雷震 严为椿邱昌伟雷震 蒋肇英严为椿邱昌伟雷震 邱昌伟雷震刘招才 邱昌伟刘招才
  祖国统一工作组 组长 罗羽珍 罗羽珍 罗羽珍 罗羽珍 李友祥 黄国良
   副组长 万坤祥 万坤祥 万坤祥 黄国良方舟 黄国良方舟胡著琳 方舟胡著琳
  民族宗教工作组 组长 黄魁忠 黄魁忠 刘自强 刘自强 刘自强 刘自强
   副组长 全金标刘自强 全金标刘自强 蔡九江全金标舒观培 全金标舒观培 全金标舒观培 全金标舒观培
  政法社会科学工作组 组长 汪大炳 罗玉章
   副组长 李维俊 李维俊
  五、经济工作委员会
  1988年4月23日,中共市委常务委员会研究,同意本会设立经济工作委员会。经济工作委员会辖陶瓷工作组、城乡建设工作组、工商财贸工作组和农林工作组。1988年7月26日,经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常务委员会议通过,经济工作委员会正式设立。
  经济工作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宣传和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方针及其有关政策、法律,帮助委员和各界人士了解经济建设的形势;广泛联系委员和各界人士,听取他们对国家大政方针及其政策、决策的意见,发挥民主渠道作用;就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开展座谈讨论、专题调查等活动,向国家机关及其他有关组织提出建议;对常委会、主席会议交付及国家有关部门委托本会研讨的问题组织讨论。
  经济工作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徐宝恩、李建中任副主任委员。王林泉、孙本礼、刘招才、朱胜旺、吴灼如、李廷干、吴英泉、罗慧蓉、柳仲鲁、柳海元、俞瑾、秦凤生、敖镜秋、曹太元、雷震、蒋肇英、潘文锦为委员。
  第二节 机关办事机构
  市政协成立初期,未设立办事机构,由中共市委统战部代部长石毅兼任秘书长,罗羽珍任专职副秘书长,负责处理机关日常工作。
  第二届委员会,中共市委统战部部长王文选兼秘书长,罗羽珍、舒永洪任专职副秘书长,对内对外处理日常事务。
  第三届委员会始设秘书处,作为市政协的机关办事机构,执行全体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决议,在秘书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处理机关政务和事务工作。秘书处定编制5人。
  第四届委员会秘书处,维持第三届原状。
  第五届委员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机构瘫痪。1978年10月,市政协恢复工作,重设秘书处,下设秘书科、政宣科。秘书科,负责机关政务(文书档案、委员信访、人事保卫)、事务(财务、实物管理)工作,许文质任副科长。政宣科,负责委员学习、提案、工作组活动和文史工作,并协助落实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内部的各项政策,牛玉喜任科长,魏巍任副科长。
  1982年6月,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撤销秘书处,设立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秘书科、调研科和行政科。秘书科,负责机关政务,编印《会刊》,许文质任副科长。调研科,职责与原政宣科同,牛玉喜任科长,魏巍任副科长。行政科,负责机关财务、事务及接待工作,张振星任副科长。
  1983年11月,罗玉章任办公室副主任。同年12月,石奎济任秘书科副科长。
  1984年7月20日,第六届委员会第十八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许文质任办公室秘书(正科级),彭古学任学习委员会秘书(正科级),张振星任行政科科长,黄亚林任秘书科副科长;同时决定:增设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
  室,负责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编辑和出版工作,石奎济任副主任。10月,曹太元任行政科副科长。1984年,机关定编为30人。
  1986年6月3日,第六届委员会第二十九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撤销市政协办公室下设的秘书科、行政科、调研科,设立学习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组委员会办公室、提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这四个办公室的负责人是: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牛玉喜,副主任曹太元;工作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振星,副主任叶光正;提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亚林,副主任魏巍;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石奎济,副主任许文质。同年同月,韩杰文任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1988年7月6日,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本会办公室下设秘书科、行政科。
  1988年7月26日,根据中共市委的意见,经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常务委员会议通过,任命:朱灶开为本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韩杰文为副秘书长;黄亚林为办公室副主任。
  1988年8月25日,经中共市委统战部任命、组织部备案,各科级办事机构负责人如下:施若佩任市政协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曹太元任经济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叶光正任工作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淑兰任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德利任行政科科长,冯国华任行政科副科长。
  市政协机关地址,1955年设在程家上巷40号,1958年迁珠山中路20号,1963年迁珠山中路18号。
  第三节 中共组织机构
  市政协机关的中共组织机构,设有党组和党支部。
  党组
  中国共产党政协景德镇市委员会党组于1984年3月19日设立。党组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实现党的方针政策,团结非党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指导机关党组织的工作。
  市政协党组成员,由中共市委决定。
  市政协党组服从中共市委的领导。
  市政协党组成立以来,其成员任免情况如下:
  1984年3月.19日,中共市委景字(1984)56、57号文件通知:杜学秀任中共政协景德镇市委员会党组书记,王元芝、樊金明、刘懋典、卢振家、吴钟山任党组成员。
  1984年7月21日,中共市委景字(1984)118号文件通知:程正棠任中共市政协党组成员,免去王元芝、樊金明中共市政协党组成员职务。
  1986年3月29日,中共市委景字(1986)49号文件通知:方综任中共市政协党组书记,章培荣任中共市政协
  党组成员。免去杜学秀中共市政协党组书记职务。
  1987年1月21日,中共市委景字(1987)2号文件通知:王遐任中共市政协党组成员。
  1987年7月10日,中共市委景字(1987)132号文件通知:廉润生任中共市政协党组书记,章培荣、程正棠、蒋仁德、王遐任中共市政协党组成员。原中共市政协党组书记、党组成员的职务同时免除。
  党支部
  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市政协支部委员会,于1963年6月成立。它是党的基层组织,受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市直属机关委员会的领导,同时接受市政协党组的指导。
  中共市政协支部委员会,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联系群众,以及他们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协助行政领导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并把了解到的机关工作的缺点、问题通知行政负责人,或报告党的上级组织。
  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选出的书记、副书记报市直机关党委批准。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
  1963年6月,王玉斌任支部书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支部活动中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政协活动的逐渐恢复,1978年3月重新召开机关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樊
  金明任支部书记,刘懋典任宣传委员,舒观培任组织委员兼党小组长。同年4月,因舒观培调出,补选许文质为组织委员兼党小组长。以后,历次换届的情况是:
  1982年12月27日起,张振星任支部书记,魏巍任宣传委员,许文质任组织委员。
  1984年9月25日起,罗玉章任支部书记,张振星任副书记,魏巍任宣传委员,许文质任组织委员。
  1985年12月28日起,罗玉章任支部书记,张振星任副书记兼纪律检查委员,彭古学任宣传委员,魏巍任组织委员,石奎济任青年委员。
  1986年12月4日起,王遐任支部书记,罗玉章、韩杰文任副书记,张振星任组织委员,牛玉喜任宣传委员,黄亚林任青年委员,石奎济任统战委员。
  1989年7月31日起,王遐任支部书记,韩杰文任副书记,牛玉喜任副书记兼宣传委员,魏巍任组织委员,徐宝恩任纪检委员,叶光正任青年委员,石奎济任统战委员,施若佩任保卫保密委员。
  1963年6月成立支部委员会时,市政协机关有正式党员5人。到1989年底,有正式党员29人。其中,1984年至1989年吸收新党员6名。
  第四节 政治学校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为了适应工商业者、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宗教界人士学习改造的需要,在原工商业者政治讲习班的基础上,于1959年10月创办了景德镇市政治学校。校址开始在丁家洲,后迁兴溪桥、菱角塘。
  政治学校设校务委员会,校长由市政协副主席、中共市委统战部部长王文选兼任。欧阳孔江任中共景德镇市政治学校支部书记、副校长。下设教研室、行政办公室。教研室和行政办公室各设正、副主任一至二人。
  政治学校学员对象是:(一)知识界:陶瓷美术设计师以上,工程技术人员以上,大、中专学校教员以上,小学教导主任以上和老教师,医药卫生界的医师、护士长以上,文艺界的主要演员、编导以上,民主党派成员,社会知识分子,国家机关、团体、厂矿企业科级以上知识分子及老职员等。(二)工商界:厂矿企业中副厂长、正副科长,商店正副经理(包括总店经理),车间正副主任,其他行政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供销、采购等)以及公私合营企业中没有担任上述职务而参加生产的私方人员。(三)宗教、少数民族、华侨中的代表人物。(四)上述人员中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家属。
  第一期于1959年10月27日开学。到1964年7月
  19日,共开办9期,轮训学员1083人。
  1961年下半年,根据中共市委的决定,增设政治训练班。政治训练班专门轮训右派分子,先后办了两期。第一期,1961年7月至1962年6月;第二期,1962年10月至1963年3月。两期共轮训了150名(包括摘帽右派分子)。
  1962年春,根据中共中央1961年9月《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受中共市委党校的委托,增设了党员干部训练班。自1962年3月起至1963年1月止,先后办了4期,共轮训党群、政法、文教卫生、工矿企业、交通、城建等系统的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505人。
  政治学校在丁家洲和兴溪桥时,曾附设政协农场。目的是为工商界和知识界人士以及政治学校的学员提供劳动场所,使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好地改造思想。农场有专职职工130多人,其中固定职工29人。经费来源主要是市工商联摊贩联合会的互助金。农场种植水稻80余亩,油茶300余亩,其次是蔬菜、瓜果,同时饲养猪、鸡、鸭、兔。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机关干部均定期到农场参加生产劳动。1964年秋,农场停办。
  1968年夏,又在工人新村八面山竟成公社樊家井大队部分农民废弃的自留地上再次办起了政协机关农场。主要种植红薯、花生和蔬菜。1978年下半年市政协恢复活动以后,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机关干部仍然定期前往参加生产劳动。1982年春,农场撤销。
  第五节 老委员联谊会
  根据1986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组织部联合以统发(86)62号文件下达的《关于县级政协换届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意见》的精神,为了保持同老委员的联系,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经中共市委批准,于1987年12月15日成立了市政协老委员联谊会,并在百花饭店召开了成立大会。
  老委员联谊会,是市政协领导下的联谊团体。其宗旨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挥人民政协优良传统,保持老委员的联系,广泛团结社会知名人士,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交流信息,发挥余热,共同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推进瓷都建设和改革,作出贡献。
  凡属历届(不含应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在景德镇的历届全国政协委员,均为名誉会员。凡历届市政协委员,历届市政协各委员会副主任、工作组副组长以上负责人,历届县、区政协秘书长以上负责人,市政协机关离退休的科级以上干部以及长期在政协机关工作有贡献的工作人员,经本人要求,可参加老委员联谊会。因工作需要,可特邀有关方面的知名人士为会员。
  老委员联谊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是:可就本市各项
  建设和改革工作献计献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与要求;可参加本会组织的学习、参观、文体、联谊等活动;可享受本会赠阅的会刊和其他有关资料;可应邀参加市政协组织的有关活动。全体会员有必须遵守老委员联谊会的章程和有关规定的义务。
  老委员联谊会的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由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和理事组成。应届市政协主席是当然会长。副会长由前届市政协副主席担任。理事人选由市政协主席会议协商产生。第一届理事会成员任期五年。会员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理事会每半年举行二次至三次,讨论本会重大问题。
  理事会下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二至三人,秘书若干人,负责处理本会日常工作。
  第一届老委员联谊会成立时,有会员124名。经民主协商,产生了理事会。名誉会长赵渊。会长廉润生。副会长刘懋典、卢振家、朱绍熹、罗羽珍。秘书长罗玉章,副秘书长邵希贤。理事:王文镳、方炳仁、刘德、余建笔、邵希贤、邹建金、汪维培、陈绪庆、吴锦荣、张云程、罗玉章、周辉、杨景高、施文开、徐世杰、黄其波、潘文伟。1988年12月15日召开的第二次会员大会,增补了吴文杰、吴钟祥、范庆林、何菊香为理事。到1989年底,有会员155名。
  老委员联谊会设有办公室。根据活动需要,分别组成了陶瓷技术服务部、城乡建设服务部、文化教育服务部、医药卫生服务部、乐平县咨询服务组。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政协志

《景德镇市政协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录了1949年至1989年,景德镇市政协工作的历史与实践。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