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委员会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政协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560
颗粒名称: 第二届委员会议
分类号: D624.1
页数: 3
页码: 19-21
摘要: 本篇记述了景德镇向全市人民广泛宣传市二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精神和1951年六大工作方针与任务,结合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及救济朝鲜灾民的意义,第二届委员会议的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 第二届 委员会议

内容

第一次会议,于1951年1月25日召开。委员27人。会议决议:(一)公推副主席项振东兼任秘书长。(二)向全市人民广泛宣传市二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精神和1951年六大工作方针与任务,结合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及救济朝鲜灾民的意义。(三)为救济朝鲜灾民募捐3500万元,由工商联、瓷联负责,工会、机关、学校、市民协助发动,自愿乐捐,不加摊派。(三)各瓷厂定工日期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前,开工日期为农历二月五日至月底。(四)1951年2月13日至15日召开劳模大会,名额100人。
  第二次会议,于1951年3月17日召开。市长张任之向委员报告了施政情况:完成了抗美援朝捐款9721.5万元;“五一”劳动节前竣工人民文化宫;开始拆建戴家弄、樟树弄、胜利路马路。会议讨论了瓷业联营、继续救济失业工人等问题。
  第三次会议,于1951年8月18日召开。会议就出席省首届二次各界代表会议有关问题进行了协商:(一)出席会议代表的提名。(二)登报向全市人民征求提案和建议案。(三)草拟提案人的分工。
  第四次会议,于1951年8月23日召开。会议决议:张任之、黄庆荣、孙太英、项振东、邓怀民、傅德鑫、余秉林、李家俊、余昭华、李化南、艾贵保、杨承举、张涤心、潘文伯、刘经荣、王茶姣、章鉴、刘一燕、何燮以及省方特邀人士方昶等,为出席省首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
  第五次会议,于1951年8月24日临时召开。会议审查通过了出席省首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团11件提案:(一)加强各县、市抗美援朝分会工作领导案。(二)加强镇压反革命工作,严密各县、市治安委员会的组织案。(三)为了解决窑柴来源,稳定价格,请求转请中南区与华东区划定开发窑柴地区案。(四)建议政府开发千秋河窑柴富藏,以裕柴源案。(五)请设立煤窑试验所,以利瓷业生产改进案。(六)便利交通,调整车运等级,以求减轻瓷器成本而利运销案。(七)货物税稽征方式请改征出厂税案。(八)请拨专款,并派专门技术人员解决昌江排水问题,以利建设案。(九)请省府拨款建造工人文化宫案。(十)为设立瓷器原料分析研究部并普及科学工作,请省府拨款扩充理化实验所建筑设备案。(十一)请酌量调派医师(公医)和X光技术人员来市工作和兴建工人医院案。
  第六次会议,于1951年10月13日召开。会议讨论了工业化学所用瓷器大缸的税率问题。请税务局将甲等一级税率改为日常用瓷税率征税。
  第七次会议,于1952年1月4日召开。会议围绕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决定1月10日召开市各界人民代表临时会议,并通过了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成员名单(草案)。
  第八次会议,于1952年7月15日与市政府委员会联席召开。会议讨论了关于召开市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具体事宜。会议决议:(一)三届一次会议于1952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人民文化宫召开。(二)代表总额为205名。(三)协商委员名额为29名。会议还将代表名额、协商委员名额按界别进行了分配,并通过了大会秘书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成员名单。
  第九次会议,于1952年8月2日召开。会议通过了市三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关于市长、副市长、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政协志

《景德镇市政协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录了1949年至1989年,景德镇市政协工作的历史与实践。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