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职工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512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职工队伍
分类号:
F632.1
页数:
9
页码:
190-198
摘要:
本章记述了景德镇市职工队伍的情况,分别记述了队伍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知识教育和业务技术教育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邮电局
职工
内容
第一节 队伍状况
1947年1月,浮梁邮局有员工18人,其中邮务员2人、邮务佐3人、信差6人、听差3人、局役2人、力夫1人。1948年12月,浮梁电信局有员工15人,其中局长1人、有线报务员5人、无线报务员5人、电信业务员1人、报差3人。1949年10月,邮局员工增至23人,其中邮务员4人(含局长1人)、邮务佐3人、听差1人、信差6人、邮差8人、局役1人。同月,电信局员工增至54人,其中局长1人、会计1人、人事1人、报务员16人、话务员6人、业务员2人、线务佐14人、报差6人、摇工5人、工役2人。
1951年4月13日,浮梁邮电合一,共有职工104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服务人员3人、生产人员89人。全部职工中,大学文化程度1人、高中21人、初中30人、小学45人、文盲7人。1955年,全局职工108人,其中管理人员11人、服务人员2人、生产人员88人、职工总数中,女性职工9人。1958年,职工人数增至189人。1963年,全局职工213人,其中管理人员16人、服务人员2人、其他人员2人、工程技术人员13人、生产人员180人,全部职工中女性58人,文化程度大专4人、中专10人、高中9人、初中111人、小学79人。1969年邮电分设时,邮局、电信局分别有职工110人、145人,1973年邮电合并后共有职工366人。1981年末,职工总数为416人,女性127人,其中管理人员33人、工程技术人员25人、服务人员18人、其他人员3人、生产人员337人。1985年末,职工总数为577人、女性148人,其中管理人员55人、工程技术人员62人、服务人员23人、其他人员7人、生产人员430人。1990年末,职工总数为613人,女性174人,其中管理人员84人、工程技术人员59人、服务人员30人、其他人员16人、生产人员424人。
1995年末,职工总数为666人,女性213人,其中管理人员103人、工程技术人员107人、服务人员21人、生产人员435人。职工总数中,35岁以下的329人,
干部108人(处级8人、科级43人、一般干部57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12人、占职工总数的46.85%,其中大学本科26人、大专29人、中专114人、技校25人、高中118人、初中毕业及初中以下354人。获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172人,占职工总数的25.83%,其中工程师18人、经济师6人、会计师1人、政工师4人、管理师9人、助理工程师44人、助理经济师21人、助理会计师10人、助理统计师2人、助理政工师3人、助理管理师9人、助理馆员1人、小学一级教师1人、技术员26人、经济员1人、会计员5人、政工员4人、管理员7人。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
解放初期,浮梁邮政、电信两局实行军事管制,对原有员工留职留用。军管会派军代表按照中央有关政策,召开各种会议向职工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稳定职工的思想,使之安心做好邮电工作。
1952年12月,中共浮梁邮电局支部委员会成立,在党支部领导下,织职工学习时事、政策。1959年,市局开展“学、赶、超、帮”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党总支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讨论,提高思想认识,推动了全局生产和工作,涌现出不少先进个人。上半年全局评出先进生产者38名、标兵17名,其中党员11名。1965年,市局完善了三级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配备专职宣传干部,各生产科室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班组建立政治宣传员。组织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先后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十多篇文章。在学习中,绝大多数干部、职工坚持认真学、学一点、用一点,学用结合。1977年3月,市局掀起“工业学大庆”高潮,学大庆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精神;学习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学习大庆,全面贯彻“鞍钢宪法”,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比、学、赶、帮、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全局开展得轰轰烈烈。1978年,市局组织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一大路线,深入学习全国五届人大会议精神和新时期总路线,揭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罪行。学习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启发职工分清是非,拨乱反正,肃清流毒,振奋
精神。
1983年,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邮电性质、任务、方针教育,法纪教育,组织职工学习中央领导对邮电工作的指示,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人民邮电为人民”和“质量第一”的思想,并大力宣扬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全局形成了一个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新局面。1987年,根据全省邮电职业道德会议精神要求,市局成立以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职业道德教育领导小组,由政治处、人教科组成职业道德教育办公室。在全局开展邮电“八德”(尽职、尽责、创优、守纪、协作、为民、文明、廉洁)教育,市局党政领导带头上台联系实际讲课,增强职工职业道德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1991年,市局思想政治工作荣获市委宣传部、市经委、总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长电科党支部被市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1992年,荣获市委、市政府“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称号。1993年3月,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三十周年,根据省局要求,市局以“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活动。全局掀起学雷锋活动热潮,涌现出一大批好人好事。同年,市局荣获市委、市政府“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称号,长电科在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被市委授予“样板党支部”称号。1994年,组织职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决定。1995年4月,全国掀起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热潮,市局向干部职工播放了《党的好儿子—孔繁森》专题片,并要求全体干部、党员每人交一份学习心得,以实际行动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同年5月,市局与市委组织部联合拍摄专题片《模范投递员—徐仲华》,在全局掀起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活动,广泛宣传省劳动模范徐仲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工作成绩的事迹。9月,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市局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并购置市委讲师团编印《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汇编》,人手一册,便于职工自学。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解放初期,浮梁邮、电两局未建立党、团、工会组织,职工人数较少,文化素质较低,生产、生活场地狭小,局容局貌差,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及职工生活福利都处在低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纳入企业议事日程,主要是按照地方党委和政府布置和各个时期的要求,开展政治学习、宣传和社会有益的活动。
1952年12月,浮梁邮电局成立了党支部,团、工会组织也相继成立,党组织成为企业的领导核心。1958年,组织职工学习、推广北京“东四”经验,全局职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思想,在服务态度上,主动招呼,面带笑容,帮助顾客解决困难,方便顾客,主动延长营业时间,农村邮电所不分昼夜,随到随办,满足广大贫下中农的需要。1982年,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优质服务,自8月1日起,规定对外服务窗口、专职报刊另售、收订和流动服务人员实行佩带工号牌上岗制度,自觉接受用户监督和批评,促进了通信服务,深受用户好评。1984年,开展第三个“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根据省局要求和地方政府意见,结合本局实际,对开展第三个“文明礼貌月”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抓好“三热爱”思想教育,树立两个文明一起抓,教育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从自己做起,参加“文明礼貌月”各项活动。同时,围绕着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科室、文明支局(所)、班组开展“人民邮电为人民”教育,以“三优、一学”为内容,改善服务,提高质量,开展竞赛。市局成立“五四三”(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政治处、工会领导担任正、副主任,配备三名兼职干部负责抓落实。制订了文明单位、文明科室、文明支局(所)、班组评比条件及评比办法。通过“五四三”活动开展,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观,总结评比中,共评出文明科室2个、文明支局(所)、班组8个、文明礼貌积极分子27名。1985年,继续深入开展“创六好”、“五四三”、“三二一”的各种竞赛活动。5月份,在全市“十大窗口”文明竞赛活动中,经市竞赛办检查验收,市局参赛的两个营业窗口:大楼营业厅和新厂支局营业厅分别达优良和合格。在开展“创六好”活动与“三二一”活动紧密结合,并制定振兴江西邮电“三创、二高、一贡献”为目标的竞赛实施方案,在完成省局1985年下达计划基础上,全局增收节支10万元,每个职工全年增收节支贡献200元。1985年末,实现了业务总量、业务收入、上缴利润三者同步增长,被省局授予“振兴企业先进杯”称
号、总务科被省局授予“文明科室”称号、长话组被省局授予“文明班组”称号,投递员徐仲华被省局授予“五四三”活动积极分子。
为认真贯彻第二十四次全省邮电工作会议和邮电部“3.14”电话会议及省局“3.21”电话会议精神,1986年,开展以整顿职工队伍,打击违法犯罪为重点的端正局风活动。在活动中,及时传达学习中央书记处五条重要指示和部、省电话会议精神,开展“学劳模、见行动”、“假如我是一名顾客”的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大讨论,对照自己,寻找差距,并从“三查”(查质量、查服务、查纪律)为内容进行检查,查改结合。同时,采取向用户发征询意见函、上门走访、召开用户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监督。通过活动开展,涌出了不少好的班组和个人。在全省端正局风表彰会上,长话组被评为全省邮电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劳模长线员陈子福评为全省邮电系统“先进个人”。同年,开展以创“三优”、创“文明单位”为目标的“五四三”活动中,市局参加全市28个系统创“三优”责任分达标竞赛活动。7月,市局领导参加市政府达标竞赛活动签字仪式,8月,局长对各科室与用户接触班组、营业窗口举行创“三优”活动竞赛书签字仪式,明确参赛范围、内容、制订检查评比内容,按照“三整洁、四无、八不准”打分评比,与奖金直接挂钩,按季奖罚。在全市创“三优”活动检查评比中,被珠山区政府评为“先进集体”。1986年,市局机关被珠山区政府评为“文明单位”称号,市局被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称号。
1990年,认真贯彻国务院“8.23”电话电议和邮电部上海邮电局风建设会议精神,根据省局部署,开展以纠正通信服务工作中不正之风为重点,坚持纠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积极开展局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同年,市局获省政府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91年,市局获省、市政府“文明单位”称号。1993年8月,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西省一九九三年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纪要》、省局《关于认真做好迎接文明建设先进系统验收准备工作的通知》及市、区政府关于《一九九三年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工作意见》等要求,市局文明办对本局文明单位建设开展复评自查,制订《景德镇市邮电局文明单位建设活动自查细则方案》,各科室按《自查细则》认真进行自查自评,局文明办进行复评,巩固了文明单位成果。1995年,市局获省绿化委员会“全省园林化单位”称号、获市绿化委员会“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获
市绿化委员会“责任山绿化建园先进单位”称号、获省政府“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第四节 文化知识教育
50年代初期,市局注重抓职工文化教育。1956年,根据中央规定,省局下发了全省邮电职工开展扫盲的通知,市局制订扫盲计划和进度安排,并对1956年至1957年职工业余文化教育作出具体规划,当年开办了初中文化班。
1962年,开展了职工函授教育。全省开办了高函、中函两个班,市局18名学员参加学习。“文化大革命”期间,函授教育停办。1975年,恢复了函授教育。1980年,经省局批准,市局成立函授辅导站,当年全局录取高函生6人。市局函授站成立后,为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函授学习,每年开办函授预备班,力争多录取新生。1981年,录取高函生2人,还有部分职工报名参加电大和刊大学习。截止1995年末,全局在校函授生共24名,其中:邮电高函生12人,邮电中函生2人,其它函授生10人。已毕业高函生14人,中函生5人。
1978年7月,市局成立“七二.一”职工业余学校,开设了初中、高中数学班和电工基础班,对市局职工中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水平的机线人员组织学习,对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机务人员组织参加高等数学班学习。为确保学员质量,规定新学员入学前应经过考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在学习时间上,每周不少于6小时。参加初中班学员24人,高中班学员7人。
1982年1月,为加强职工教育,市局成立人事教育科,配备专职干部、教师共3人。同年,按照省局要求,开展对35岁以下青壮年“双补”(文化、技术业务补课)教育。在文化补课方面,对青壮年职工进行了初中文化补课复习,应补对象为139人。1983年至1985年,继续对青壮年职工进行文化补习。四年中,共举办脱产和业余初中补习班9期,参加补习职工1488人次,平均每人补习3次以上,经过考试,累计合格人数118人,合格率为84.89%。1994年,根据省局要求,在5年内对40岁以下干部、35岁以下工人进行高中文化教育,全部达到高中文化水平。同年11月,首批对象89人参加了全省统一组织考试,4门功课全科及格8人,及格率达20.5%。市局对职工高中文化教育的现状,制定了《职工高中文化
教育实施办法》,实行了高中文化教育奖惩条例,力争在5年内89名对象全部及格。
第五节 业务技术教育
1956年,根据省局职工业余教育规划,市局采取脱产形式对长、市话务员、报刊推广员、邮电营业员、人工报务员等工种进行培训。1958年11月,市局受省局委托,代省局举办了一期全省载波机务员培训班,参加学员14人,学期4个月。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又进行了半年的实习。学员结业后,由省局在全省统一分配工作,充实了各局载波机务技术力量。1959年,为提高公社投递员业务素质,开办了一期公社投递员训练班。1962年,为了提高职工业务技术水平,坚持每周2小时学习制度,采取集中面授与实际观摩相结合方法,每季进行一次测试。同时,随着邮电的发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增加,为使职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根据全省邮电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局实际,制订了职工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各类技术业务培训班9期,培训职工161人次。1963年,针对1958年以后入局人员较多,业务基础差的现状,开展了大练基本功活动,明确各班组人员学什么、练什么,制订了每月上旬、中旬、下旬练功计划,按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练功要求,并进行不定期检查。业务学习按规定,每周不少于3小时,学习中采取专题解释和集体讨论相结合,并经常进行口头、书面或实际操作测试。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81)8号《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市局制定职工教育“七五”规划,和“业务技术补课规划”,开展职工业务技术补课活动。以省局编写的《邮电业务技术复习资料》为主,对职工进行补课。补课对象以35岁以下青壮年职工为重点,采取举办各种形式短期专业培训班补课。1981年,市局举办业务技术短训班2期,培训职工25人次;1982年,举办各种短训班7期,培训职工106人次;1983年,举办各种短训班11期,培训职工195人次;1984年,举办各种短训班12期,培训职工234人次。四年中,共举办各种初级业务技术培训班32期,培训职工560人次,平均每人培训3次以上。市局青壮年技术业务补课对象为174人,占职工总数的41.83%。到1985年末,技术业务补课对象经全省统考,累计合格143人,合格率为82.18%。1986年,省局、省邮
电工会授予市局“职工岗位技术业务训练先进集体”称号。
1988年,根据部、省局《关于做好邮电通信企业生产人员技术业务等级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今明两年内对邮电通信企业全部生产人员分别进行高、中、初级工业务技术等级考核。市局制定了各工种等级人员的培训规划。1989年,根据培训规划,全年共举办工人技术等级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职工293人次(其中:全省性高、中级工载波机务员培训班3期)。同时,按部颁考试大纲的范围,订购了各工种复习提纲下发各班组职工,帮助自学。同年8月至10月,按照省局统一时间,组织职工参加各工种高、中、初级工应知应会统考。全局(含乐平局)应考人数622人,实考人数620人,统考后按应知应会成绩比例折算后,全部及格,及格率10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本志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机构沿革、邮政通信、电信通信、企业管理、职工队伍、党群组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记述了景德镇市邮电通信的兴起、演变和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