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计划财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50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计划财务管理
分类号:
F632.4
页数:
10
页码:
153-16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市企业管理的计划财务管理,分别记述了计划统计和财务管理情况及景德镇市1953年到1990年邮电业务量不变单价表和景德镇市邮电企业固定资产择年表。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邮电局
财务管理
内容
一、计划统计
解放初期,浮梁邮政、电信两局计划统计工作由会计兼任,未设专职统计员。
1956年,市局配备专职经济员1人,各班组、邮电支局(所)配有兼职统计员。为加强计划统计工作,制定计划统计制度,使计划统计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1962年9月,经省局批准,成立计划财务科。1963年6月,市局为了加强原始登记统计工作,健全登记统计制度,针对过去各项登记统计不健全、资料不齐、不准、给企业管理带来困难的状况,并根据生产实际对制度进行修订补充,组织统计人员重新学习各项登记统计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各项登记、统计工作,定期上报,克服了一不准、二不全、三不及时的现象。
1970年,市邮电局分设邮局、电信局后、计划管理体制改变为由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邮局、电信局的生产财务收入、劳动工资、物资供应、基本建设及大修理等计划分别纳入地方革命委员会计划。自1973年1月起邮电各项计划统一由省局管理。邮电通信纳入中央国民经济计划,农村电话纳入地方国民经济计划。市局编制的邮电通信生产(业务量)、财务收支、劳动工资、物资供应、基本建设及大修理等计划上报省局,经省局批准后进行综合平衡下达到科室,科室再分解下达到班组、邮电支局(所)。1985年11月,根据省局文件通知,按照邮电部统一部署,市局成立邮电企业普查领导小组和普查办公室,在全局开展企业普查。1989年,市局对部分原始记录指标进行了增删、分解或合并、使指标的设置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相一致,与业务手续制度相吻合,减少了基层班组的加工层次。1990年1月,为使各项计划纳入规范化,制定了“通信设备、改造大修计划管理程序”,并从1990年1月1日起实行。到1995年底止,市局有助理统计师1人,(综合统计员),兼职统计员12人。
二、财务管理
制度变革
解放初期,浮梁邮、电两局在财务管理上采用金库制,沿用原中华邮政、电政办法,采用凭单据按开支标准报账制度,由省局统一管理核算。
1951年4月,浮梁邮电合一,配备了专职会计员,建立一套“借”、“贷”式账簿的记帐方法,使用单式的“收、付”簿籍。实行统收统支的收支两条线,业务收入逐日送存银行,月终集中上划省局、支出预先计划,经省局批准下拨。邮电部门在当地银行设立经费户、解款户、代理户、汇兑户和报刊户,严格按照规定专款专用。
1955年,实行预算拨款制。邮电企业在当地人民银行办事处的帐户改为营收户和营支户,费用开支按月根据上级核准的预算计划,将当月费用从营收户转入营支户,营收户余额按月上划。
1958年至1968年,邮电财务收支随着邮电管理体制变更,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邮电财务制度改为以收抵支、差额拨补的收支差额制。原在银行的营收、营支户合并为结算户,用预收预订报刊款作为流动资金来源之一。1969年12月至1973年11月,在邮电分设期间、邮、电两局仍实行以收抵支、差额上缴。邮局上缴省交通邮政局,电信局缴纳地方财政。
1984年,为认真搞好经济核算制工作,市局成立经济核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7月起按月计算局“自有收入”,并试编“企业利润”表,从四季度起,以邮政科为试点单位,进行二、三级经济核算试点。从1985年起,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建立以通信总量为中心的经济核算指标体系,计算“通信总量”、“自有收入”、“企业利润”指标,独立计算盈亏,进行利润分配,全面落实企业的经济责任。推行经济核算制以后,改变收支差额管理为利润管理,财务分配实行“邮电通信企业利润分配办法”。
业务收入
解放后,市局对各项邮电业务收入实行集中管理,由会计按业务项目分设科目,建立业务收入日记帐。邮电业务收入分为邮政、电信两大部分,邮政部分有:邮资票证、函件、包件、机要、汇兑、报刊发行、邮政储蓄等,电信部分有:电报、长话、市话、出租代维等。
1978年,邮电业务量增大,业务收入增加,市局成立财务供应科,并在邮政和电信两片,各配备了专职收款员,按缴纳营收款的制度规定,由收款员将营收款、业务款分别集中送存银行,建立营收和专款日记帐,缴款凭证由收款员集中交财供科业务会计入帐。1984年5月,邮票公司成立后,从1986年1月起,市局对公司作为二级独立核算单位,配备会计、出纳人员,单独在银行设立户头,1988年11月,市局对农村邮电科作为二级独立核算单位,配备会计、出纳人员,单独在银行设立户头,1989年3月,市局对发行投递科作为二级独立核算单位,配备会计、出纳人员,在银行设立户头。
业务支出
解放以来,市局各项业务费用支出管理一直由局长主管,会计、人保、总务员共同把关,严格按照各项费用开支标准计划开支,确保计划年终不突破。1978年财供科成立后,各项业务支出集中由财务部门控制和管理。省局逐年下达的业务收入、业务支出计划,由财务部门提出方案,经局长审定后,年初将业务支出计划分解下达各科室,其实施结果,年终进行考核。计划外的支出费用,科室须事先报计划,经局长办公会议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1973年以后,全局劳保用品费用由劳资部门进行管理,并完善了建卡、建档。1983年至1985年期间,对全局业务支出费用,采取发放“代金券”的形式进行管理,财供科根据各科全年计划,按月发放“代金券”,科室凭“代金券”报销费用。从1994年开始,业务宣传费用划归政治处掌握安排使用和管理。
专项资金
六十年代以前,邮电属公益服务行业,通信建设发展缓慢,经济效益甚微,各项专用资金由省局下拨,对计划基建资金和设备大修基金,设备更新改造等由省局统一购置配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邮电通信建设的发展步伐加快,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引进,用于邮电通信建设的专项资金逐年在加大增长。为保证各项专用资金合理使用,充分发挥资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局加强了各项专用资金管理,专用资金统一归口管理。财务部门每年对省局批准的专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先后建立基建、程控电话、农村电话等专项资金会计帐目,按基建、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专用范围,严格按照计划完成进度和规定,合理安排使用。1993年7月,随着财务制度改革,市局不再建立专用资金分项会计帐目。
现金票证
解放前,中华邮政时期,由省邮政管理局对市局核发一定数额的基金,以利业务周转。
解放后,市局对各营业网点及农村邮电支局(所),也视业务量大小核发一定数额流动基金,一般视营业额定为50元~200元不等,营业员根据销售情况及时汇款(带现金)向出纳员请领同等价值的票证,以此循环周转。对电信业务电报、长(市)话、和邮政业务收寄函件,包果、汇兑及报刊预订收取的现金或支票,按照现金管理条例和邮电业务规定,营业员做到天天报帐,出纳、汇检员天天稽核、会计员天天记帐。同时,财务、业务部门经常进行不定期盘点核查。全局每天使用业务支出备用金,严格按照银行规定的数额提取,对支票和印鉴实行分管,建立支票使用登记制度,以利备查。职工报销费用时,向出纳员领取现金超过30元(后改为100元)以上,应使用现金或转帐支票。各部门使用支票需各先经局长批准,填写日期、收(付)款单位名称、开户银行、帐号、用途、金额等,财供科开具支票时应登记支票号码及用途,支票使用后,由使用人立即送回联单到财供科销号或报帐。
固定资产
1953年,邮电固定资产分房屋、车辆(包括自行车)、长途电话、电报、无线、市话、机械、长途线路及农话机械等项。规定重置完成价值在人民币200元以上,使用年限为1年以上,才属于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费,原值提完,修旧利废。报废时,需呈报省局批准,方可报废。自1957年起,改自行车、电话机为低值易耗品,视同固定资产建卡使用和管理。1954年2月1日,市局在珠山中路19号新建一幢三层楼局房,建筑面积1549.44平方米。1966年,改固定资产个别折旧率为综合折旧率。其综合折旧率:中央国营基本折旧率年2.84%,大修理折旧率年2.43%;地方国营农村电话基本折旧率年5.61%,大修理折旧率年4.3%。1974年,根据省局统一部署,市局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全局通信设备、自建房屋等进行摸底登记,对固定资产逐项建立卡片,做到帐物相符,进一步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1978年,随着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人民群众对通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有通信设备日趋不足。为改变景德镇市通信设备的简陋陈旧状况,邮电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大力引进新设备,全市邮电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观。同年,市局在珠山西路1号兴建邮电综合大楼,建筑面积达6096.25平方米。
1990年2月,市局成立总工程师办公室,对全局通信设备、线路固定资产负有部分管理职能,掌握其技术状况和需用量。各生产科室负责所管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和使用、保管、维护,做到卡物相符,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行政科负责全局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备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的管理。财供科负责全局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做好固定资产分类登记、计价、折旧核算、报损处理,保管固定资产卡片,编制年度固定资产清册,会同专业部门每年组织对全局固定资产的清查核对,做到帐、物相符。各专业科室配有兼职人员,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负责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局、科二级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管好、用好固定资产。1994年,为正确反映企业资产及收益,加强企业财产、收入管理,省局印发了若干财务管理办法,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在建工程和代办工程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收入和多种经营财务管理办法》等,要求各局遵照执行。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本志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机构沿革、邮政通信、电信通信、企业管理、职工队伍、党群组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记述了景德镇市邮电通信的兴起、演变和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