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48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电报
分类号: F626.2
页数: 13
页码: 84-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电信通信业务电报的发展历史,分别记述了业务、电路、设备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电信 电报

内容

第一节 电报
  一、业务
  (一)业务种类
  1913年,浮梁电报局成立,开办国内电报业务。业务种类分为寻常电报、加急电报、政务电报、局务电报以及气象电报,特别业务有:核对、分送、专送、预付回报费、送妥通知等。同年,开办账务电报和电报挂号。1916年,开办新闻电报。1920年,开办邮转电报。1931年,开办军务电报。1933年,开办航空电报、书信电报、交际电报。1934年,开办加急新闻电报及专线收发业务。1936年9月1日,国民政府交通部颁发《国内电报营业通则》,电报种类分官军电报、局务公电、私务电报、公益电报、特种电报五类。局务公电包括纳费公电;私务电报分寻常、加急、交际、新闻;公益电报分航空安全、气象、水位、赈务4种;特种电报指邮转、特约减费等电报。1937年,电报局经办业务分政务、私务、新闻、公电4种,1937年12月1日,开办庆吊电报业务。
  抗日战争胜利后,除沿用交通部1936年《国内电报营业通则》外,又恢复和开办了一些新业务,如密码、商电、夜信电报、交际电报、利用电话收发电报等。
  1950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开放办理庆祝国庆减价电报业务。1951年3月,邮电部修订国内电报种类分为军事、军政、企业、公益、新闻、防空情报、航行安全、气象、书信、公电、邮转、土改、普通13类。特别业务有校对、预付电报费、送妥通知、分送、专送、话传6种。1957年7月1日,电报种类增加事故1种,废除航行安全。特别业务增加特急、加急、改发、指定日期投递、昼夜投递、留交、亲启、邮送8种。次年1月1日,电报种类调整为11类,将原来企业、书信并入普通电报。
  1959年5月27日,电报种类改为8类,即防空、天气、事故、水情、军政、新闻、普通、公务、汇兑电报并入普通电报。1963年7月1日,增加公益、邮汇报类,特别业务取消昼夜投递、指定日期投递、专送、亲启4种,送妥通知改为送妥电知。邮电部1966年9月30日将电报业务种类简化为空情、特种、军政、公务、普通5类,特别业务取消校对、改发、邮送3种、保留特急、加急、分送、预付回报费、送妥电知、留交6种,特别业务标识由英文改用汉语拼音书写。1970年7月,试行“报务改革”,将电报收发报局名、业务标识、机上用语由英文改用汉语拼音,电报等级则用阿拉伯数码代表。1971年10年,电报种类简化为特种、军政、新闻、公务、汇款、普通6类。1978年6月,电报种类又调整为防空、天气、特种、水情、军政、公益、新闻、公务、普通、汇款、公电11种。特别业务保留特急、加急、分送3种,其余取消。1980年,特种业务增加改发、邮送2种。自1980年2月1日起,除收发局名保留用汉语拼音外,业务标识、机上用语恢复使用英语。1985年4月1日,实行邮电部颁发的《国内公众电报业务规程》,业务种类调整为天气、水情、公益、政务、新闻、普通、汇款、公电8种,特别业务调整为特急、加急,邮送3种。1986年8月1日,开办公众快速真迹传真(三类机)业务。1988年10月1日,根据邮电部安排,景德镇市列为全省第二批开办礼仪电报业务城市。礼仪电报分婚礼、节日、生日、寿辰、通用5种卡式。根据省局规定,自1993年5月17日起,在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赣州市四城市(含同城)互办鲜花、礼金、蛋糕等礼品电报新业务。
  (二)资费
  光绪二十年(1894年)改订报价,采用本省、隔省制计费和隔省累加办法。光绪三十年(1904年)电报划归官办后,邮传部将报费核减二成。1912年6月,再次降低价格,取消隔省累加的办法,改为本省、外省两种价格。1928年10月,改为全国统一价格,加急或密语另加。此价格持续至1937年。1941年2月,交通部修订了国内电报价目,自2月1日起按新订国内电报价目表实行。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以法币计算单位,按抗战前单价基数乘以200倍计算,每字20元,后由于物价飞涨,价目迭有调整,1948年7月,每字上升为4万元,为原价的40万倍。是年11月6日,电报资费随币制改变每字为金圆券2角。
  1950年2月全国电信会议决定,电报、电话收费以折实公债分为标准,随公债牌价调整,拟定普通电报每字0.07个折实公债分,密码加急加倍,从4月1日起实行。1951年,江西省邮电管理局通知,公益电报最低起算字数,照军政及私务电报办法,每份以5个字起算,不足5个字亦按5个字收费。1952年5月1日,全国电报资费恢复固定单价,本省中文明语普通电报每字900元,外省每字1350元。1955年3月1日,人民币币制改革(旧人民币100元折合新人民币0.01元)后,改为本省每字0.09元,外省每字0.135元。1958年1月1日,取消本省和外省、明语和密语区别,不分军政、企业、普通、寻常电报,每字收费0.03分,加急加倍;译电费每字0.005元,每10字及尾数收0.05元;电报挂号费分为4种:短期1个月收1元,长期1年收10元;3个月及半年均按每月1元收取。1969年4月1日,译电费取消。1972年9月,电报挂号费改为1年、半年、3个月3种,取消1个月计算办法。邮电部(1979)邮计字(346)号关于恢复部分邮电资费的通知,自1979年7月1日零时起,对“电报去报纸”实行收费供应,每张收售价0.01分。同时,恢复收取译电费。1983年12月1日,邮电部对国内电报资费作了调整,普通电报每字由0.03元提高到0.07元。电报挂号费改为长期1年收30元,短期3个月收10元,不足3个月按3个月计算,超过3个月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1990年2月,邮电部调整用户电报和用户传真业务资费,适当降低用户电报资费,初装费除市话中继线酌收市话初装费外,用户电报及300b/s业务不再加收初装费或集资费用。通报费按下例规定:1.国内同城通报费50b/s用户电报,原每分钟收费五角,优惠收费四角;300b/s低速数据,原每分钟收费七角五分,优惠收费六角。国内城市间长途通报费,50b/s用户电报,原每分钟收费1元,优惠收费八角;300b/s低速数据,原每分钟收费1元五角,优惠收费1元二角。国际用户电报通报费,准备通过协商适当调低国际用户电报的结算价和收取价。对调整后的用户传真业务资费标准自1990年3月1日起实行。1992年12月,国家物价局、邮电部联合文件规定,自1992年12月20日起,国内公众电报基础资费由每字0.07元调整为每字0.13元。译电费另计收。同时对国家气象部门的天气电报,暂按实有字数计费,每字0.13元。江西省物价局、江西省邮电管理局赣价费字(1993)第034号、赣邮(1993)局字节131号文件,关于制定邮电延伸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自1993年3月1日起执行。
  电信延伸服务费标准:
  1、电报专送费:凡专送的电报必须按规定的时限要求送达收报人,在电报投递范围以内的区域不收电报专送费,电报投递范围以外的郊区及农村的电报,为及时投递,由邮电局组织专递,收取专送费。专送用户在3公里以内的,每份每次往返收取专送费1.00元;3公里以外的,每增加1公里距离加收0.2元,但每份电报最高收费不得超过2.5元,一次投送同一收报人(单位)的几份电报,按一份电报收取专送费。
  2、上楼投送费:高层楼房住宅用户的电报,邮电局组织上楼投递,第三层及以上楼层的电报,收取上楼投递服务费,每份每次0.4元。
  3、电报延伸投递服务费:机关单位或合用大楼(大院)办公单位的电报,应由机关单位或合用大楼(大院)指定一个部门(设在一楼)统一签收电报。如需投递人员延伸投递送到该单位内部机构的电报(包括摊群市场投送到摊位)或投递到合用的大楼(大院)某一个单位的电报,每份每次收取0.4元。党政机关合用大楼的电报投递,维持原投递方式,不收取延伸服务费。
  4、电报重复投递服务费:因收报人不在,电报无人签收或无人代签收时,投递人员必须给用户留下“领取电报通知单”由用户在24小时内来邮电局领取。邮电部门对此类电报根据具体情况作第二次投递时,可向收报用户收取重复投递服务费,每份每次0.8元。
  1994年1月1日,军事部门预约的和通过各地气象台交发的“航空天气电报”按江西省物价局、江西省邮电管理局文件转发《国内公众电报资费标准》执行,每字0.13元,10个字起算。
  (三)业务量
  1939年7月,浮梁电报局电报业务较为繁忙,官军去报次数为703次,其中本省426次,外省277次;私务电报去报为893次,其中本省379次,外省445次;国际去报69次,来报165次。
  解放后,电报业务量上升,1952年去报计费电报13761份,1958年达到33658份,与1952年相比,增长1.5倍。1962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后,1963年电报业务量为6.27万份,其中计费6.1万份,比1958年增长0.8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业务量更是不断上升,1978年电报业务量14.84万份,其中计费14.65万份。1988年达到34.7万份,其中计费33.31万份,为1952年的23.2倍、1978年的1.2倍。1990年1月,程控电话开通后,长途电话业务量大幅度增长,而电报业务量则受影响逐年下降。1991年,国内公众电报去报249066份、来报213843份、转报373849份;1992年,去报187848份、来报221485份、转报308144份;1993年,去报196236份、来报206802份、转报238314份。
  二 电路
  (一)有线电路
  1913年,浮梁电报局成立,报房设在河西哪吒庙内(1943年1月,迁往中山路“南昌会馆”内)。电报业务刚开办时,电路很少。1930年,浮梁至婺源有线电路开通。1937年6月,浮梁至祁门、鄱阳、乐平电路开通,使用莫氏机收发电报。1938年6月,经公桥地处军事要地,成立经公桥电报局,开通至浮梁、屯溪、祁门有线电路,使用莫氏机通报,开通至德铁线话传电路。1946年,增开鹰潭莫尔斯电路1条。1948年5月31日,经公桥电报局裁撤,6月1日改设电信营业处,归浮梁电信局管辖。年未,有线电路有:屯溪、鹰潭、乐平莫尔斯机电路各1条、鄱阳、婺源铁线话传电路各1条。1951年4月,浮梁邮电合一,成立浮梁邮电局,开通有线电报电路5条:屯溪、鹰潭、乐平音响机单工电路各1条,鄱阳、婺源话传电路各1条。1952年,增开南昌快机电路1条。1954年,省局拨音响机开通上饶单工电路1条。1957年,除原开放经公桥报话业务外,增开峙滩、旧城、鹅湖、蛟潭、三龙5个农村邮电所报话业务,开通实线话传电路。1961年共有有线电报电路6条,其中南昌有线电传电路1条、上饶、鹰潭幻线快机电路各1条,乐平、婺源、波阳幻线音响单工电路各1条。1973年,开通南昌载波机,使用国产机械式电传机通报。1974年,上饶幻线快机电路1条改开载波自动电传电路。1975年9月,开通九江载波电路,同时开通九江电传电路,南昌至景德镇报路从九江调通1条迂回备用报路。1977年6月上饶电传1条停开。1980年,有线电报电路共4条,其中,南昌载波自动电路1条、九江载波电传电路1条,市内电路:新厂支局实线电传电路1条、气象站实线人工话传电路1条。1982年,增开市内丁家洲邮电所实线话传电路1条。10月3日,新开报房至气象台电传电路1条。1984年8月,开通乐平电传电路。1985年,增开市内吕蒙机场实线电传电路1条。增开省陶瓷公司、市制冷设备厂租用南昌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1986年,增开报房至珠山支局、市水文站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1987年,增开报房至897厂载波电传电路1条。年末,有线电报电路共有9条,其中南昌载波自动电路1条、九江载波电传电路1条,市内电路有新厂支局、珠山支局、市气象站、市吕蒙机场、市水文站、市897厂实线电传电路各1条、丁家洲邮电所实线话传电路1条。1988年7月,增开报房至焦化煤气厂载波电传电路1条。4~7月,分别增开市999厂至南昌、市4321厂至南昌、市焦化煤气厂至南昌载波电传出租电路各1条。1990年1月,程控电话开通。次年8月,九江载波电传电路停开。1992年,新增3路分组交换数据电路,其中开通南昌2条、乐平1条。1993年2至10月,市602所至南昌、市交通银行至南昌、市999厂至南昌出租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停开,8至12月,增开市进出口公司至南昌、市工行牡丹信用卡至南昌、市工商银行国际部至南昌出租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
  1995年未,有线电报电路共有6条,其中省内电路南昌载波电传电路1条、市内电路有报房至水文站、气象站、珠山支局、新厂支局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丁家洲实线(电缆)话传电路1条。出租电路13条,其中省陶瓷出口公司至南昌、市华意电器总公司至南昌、市740厂至南昌、市人民银行至南昌、市工商银行至南昌、市工行牡丹卡至南昌、市工行国防业务部至南昌、市897厂至南昌、市中行至南昌、省陶瓷工业公司至南昌、市中行长城卡至南昌、市4321厂至南昌、市焦化煤气厂至南昌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
  (二)无线电路
  1942年5月,浮梁电报局安装15瓦无线电台一座。1945年2月,设立交通部第三区电信管理局江西省无线电讯总队浮梁支队,浮梁无线电台于1946年12月1日成立,无线电路有南昌、九江各1条,每日开机时数为15小时。1947年1月,浮梁无线电台通达电路有11路,其中南昌电台1路,鄱阳支局电台2路、鄱阳分台1路(鄱阳银行分台)、彭泽支局电台1路、湖口分台1路、都昌分台1路、婺源分台1路、德兴分台1路、乐平分台1路、南京电台(外省联络台)1路。
  解放后,无线电路担负着气象、防汛、抢险任务外,平时作为备用。1974年10月5日,接南昌主台通知,密台网转为明台网(南昌、上饶、九江、抚州、景德镇、南昌县为密台网,南昌为主台),平时以训练为主,有线中断后,重点保障党政通信,兼承上级规定的公众业务,战时明台转为密台网,重点保障作战指挥。1984年1月,增开乐平无线电路1条。每日定时与南昌、乐平会唔1次,不担任传递电报业务。
  三、设备
  (一)有线电报设备
  1913年,浮梁电报局使用莫尔斯人工电报机2部(其中备用1部)及磁石电话单机话传通报。1938年6月,经公桥电报局成立,备有莫尔斯人工电报机1部及磁石电话单机话传与安徽祁门通报。同年7月,浮梁电报局增备韦氏快机1部。1940年,增备音响机2部。
  解放初期,随着电报业务的发展,1951年报房安装音响机4部、重锤式自动发报机3部、波纹收报机2部、打字机1台、三柱凿孔机4部。1953年,省局增拨英文打字机2台。1954年,增拨三柱凿孔机1部、音响机2部。1955年,增拨键盘凿孔机1部备用。1958年,省局拨给报房55型电传打字机2部。1961年,省局拨给电报交换机1部。1963年,修机室自制振荡器3部、省局拨给莫尔斯人工电报机3部。1965年,省局拨给BDO55型电传机1部、键盘凿孔机1部。1969年,实现载波电报,配备上海产SH6006型6路电子管音频载报机1部,与南昌通报。1971年,增加BDO55型电传机1部。1973年,省局拨给RFT51型电传机1部。年末,有线报房有载报机2部(其中6-8路1部、12路1部)、机械电式电传机5部(其中BDO55型电传机5部、备用3部)、人工电报机3部(备用1部)。1974年10月,省局拨给重庆产EB319型16路晶体管音频载报机1部,通897厂。1975年,51型电传机修复后恢复使用,增加64-4B型双机头发报机1部(备用)。1978年,增加单路传真机1部(备用)。1981年,省局拨给英文打字机1部(备用)。1982年,新增BDO55型电传机1部(备用)、64-4B型双机头发报机1部(备用)。次年,新增BDO55型电传机1部。年未,有线报房有机械式电传机8部〈其中 BDO55型电传机4部(备用2部)、五单位自动发报机2部、其中64-4B型双机头发报机2部,单路传真机1部、英文打字机1部、EB319型16路晶体管音频载报机1部〉。1984年6月,南昌电信局调入BDO55型电传打字机6部(备用)、省局调拨BHC8-3型汉字译码机1部,9月调入TX20全电子电传机2部(备用),10月调入BDO55型电传打字机2部(备用),11月抚州局调入EB319型8路载报机1部(备用),同月省局调入BF-DO1型单机头发报机3部(备用),购进BHC83型汉字译码机1部(备用)。1985年5月,省局拨给EB319A型16路载报机1部、64-4A型双机头发报机2部(备用)、64-4B型双机头发报机1部,6月购进 BFS4201型程控发报机2部(备用1部)、省局拨给BD477型电子电传机2部(备用),11月,上饶局调入EB302型双路载报机1部,通波阳。1986年1月,新增广州通信设备厂TX20型全电子电传机1部,6月,新增广州通信设备厂TX20型全电子电传机1部,7月,省局拨给真迹传真机1部。1987年,新增BE501C型46路载报机1部,通南昌;新增BFS4201型双机头程控发报机2部;购进55型电传打字机5部(备用2部)。1989年,报废双机头发报机3部、单机头发报机1部、55型电传机2部、英文打字机1部。新增广州通信设备厂TX20型全电子电传机2部。1990年9月,新增BE502A型22路时分载报机1部,通乐平。EB319A型载报机1部、EB319型8路载报机1部报废,BDO55型电传打字机2部、BD477型电子电传机2部报废,新增BHC83C型汉字电传机2部、CETT-100型中文电传机3部。1991年2月,引进安装美国家骏公司出产PAD分组交换设备,容量80端口。1994年4月22日,市交通银行、人民银行首家使用PAD交换设备。年末,分组交换用户达37户。1995年末,用户为82户。1993年,新增FAX-490型真迹传真机1部,年未,真迹传真机共3部(中央室WEC×22型1部、珠山电信窗口FA×490型1部、大楼电信窗口FA×410型1部)。1995年12月,设备改造扩容,引进安装美国家骏公司出产DDW数字数据设备,容量128端口(其中CB3000型40端 口、CB4000型80端口、中继8端口),未发展用户。
  (二)无线电报设备
  1946年12月1日,浮梁电报局无线电台成立时,配备15瓦发讯机2部(备用1部)、收讯机3部(备用2部)、手摇机3部(备用1部)、备用电子管(6F6g)、(807)各4只,(30)3只,(34)12只,开通南昌、九江无线电路。
  1969年2月,设备更换八一(102E)型15瓦收发讯机各2部、55型15瓦收发讯机各2部(备用)、Ⅱ双锁天线2对。1979年,新增XF-01B型短波150瓦发射机1部、WS430型收讯机1部。1987年,55型收发讯机各2部损坏停用,11月省局拨给15瓦八一小型(C)收发讯机各1部。1992年6月,南昌调拨IC-751型单边带电台1台。1994年,XF-01B型短波150瓦发射机1部、WS430型收讯机1部报废。1995年末,无线报房设备有IC-751型单边带电台1台、15瓦八一小型(C)收发讯机1套、8303型自动纠编机1台、CETT型桑达中文电传打字机1部。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景德镇市邮电志》

本志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机构沿革、邮政通信、电信通信、企业管理、职工队伍、党群组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记述了景德镇市邮电通信的兴起、演变和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