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电信通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48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电信通信
分类号:
F626
页数:
66
页码:
84-14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景德镇市的电信通信情况,分别概述了电报、长途电话、市内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和农村电话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电信
通信
内容
第一节 电报
一、业务
(一)业务种类
1913年,浮梁电报局成立,开办国内电报业务。业务种类分为寻常电报、加急电报、政务电报、局务电报以及气象电报,特别业务有:核对、分送、专送、预付回报费、送妥通知等。同年,开办账务电报和电报挂号。1916年,开办新闻电报。1920年,开办邮转电报。1931年,开办军务电报。1933年,开办航空电报、书信电报、交际电报。1934年,开办加急新闻电报及专线收发业务。1936年9月1日,国民政府交通部颁发《国内电报营业通则》,电报种类分官军电报、局务公电、私务电报、公益电报、特种电报五类。局务公电包括纳费公电;私务电报分寻常、加急、交际、新闻;公益电报分航空安全、气象、水位、赈务4种;特种电报指邮转、特约减费等电报。1937年,电报局经办业务分政务、私务、新闻、公电4种,1937年12月1日,开办庆吊电报业务。
抗日战争胜利后,除沿用交通部1936年《国内电报营业通则》外,又恢复和开办了一些新业务,如密码、商电、夜信电报、交际电报、利用电话收发电报等。
1950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开放办理庆祝国庆减价电报业务。1951年3月,邮电部修订国内电报种类分为军事、军政、企业、公益、新闻、防空情报、航行安全、气象、书信、公电、邮转、土改、普通13类。特别业务有校对、预付电报费、送妥通知、分送、专送、话传6种。1957年7月1日,电报种类增加事故1种,废除航行安全。特别业务增加特急、加急、改发、指定日期投递、昼夜投递、留交、亲启、邮送8种。次年1月1日,电报种类调整为11类,将原来企业、书信并入普通电报。
1959年5月27日,电报种类改为8类,即防空、天气、事故、水情、军政、新闻、普通、公务、汇兑电报并入普通电报。1963年7月1日,增加公益、邮汇报类,特别业务取消昼夜投递、指定日期投递、专送、亲启4种,送妥通知改为送妥电知。邮电部1966年9月30日将电报业务种类简化为空情、特种、军政、公务、普通5类,特别业务取消校对、改发、邮送3种、保留特急、加急、分送、预付回报费、送妥电知、留交6种,特别业务标识由英文改用汉语拼音书写。1970年7月,试行“报务改革”,将电报收发报局名、业务标识、机上用语由英文改用汉语拼音,电报等级则用阿拉伯数码代表。1971年10年,电报种类简化为特种、军政、新闻、公务、汇款、普通6类。1978年6月,电报种类又调整为防空、天气、特种、水情、军政、公益、新闻、公务、普通、汇款、公电11种。特别业务保留特急、加急、分送3种,其余取消。1980年,特种业务增加改发、邮送2种。自1980年2月1日起,除收发局名保留用汉语拼音外,业务标识、机上用语恢复使用英语。1985年4月1日,实行邮电部颁发的《国内公众电报业务规程》,业务种类调整为天气、水情、公益、政务、新闻、普通、汇款、公电8种,特别业务调整为特急、加急,邮送3种。1986年8月1日,开办公众快速真迹传真(三类机)业务。1988年10月1日,根据邮电部安排,景德镇市列为全省第二批开办礼仪电报业务城市。礼仪电报分婚礼、节日、生日、寿辰、通用5种卡式。根据省局规定,自1993年5月17日起,在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赣州市四城市(含同城)互办鲜花、礼金、蛋糕等礼品电报新业务。
(二)资费
光绪二十年(1894年)改订报价,采用本省、隔省制计费和隔省累加办法。光绪三十年(1904年)电报划归官办后,邮传部将报费核减二成。1912年6月,再次降低价格,取消隔省累加的办法,改为本省、外省两种价格。1928年10月,改为全国统一价格,加急或密语另加。此价格持续至1937年。1941年2月,交通部修订了国内电报价目,自2月1日起按新订国内电报价目表实行。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以法币计算单位,按抗战前单价基数乘以200倍计算,每字20元,后由于物价飞涨,价目迭有调整,1948年7月,每字上升为4万元,为原价的40万倍。是年11月6日,电报资费随币制改变每字为金圆券2角。
1950年2月全国电信会议决定,电报、电话收费以折实公债分为标准,随公债牌价调整,拟定普通电报每字0.07个折实公债分,密码加急加倍,从4月1日起实行。1951年,江西省邮电管理局通知,公益电报最低起算字数,照军政及私务电报办法,每份以5个字起算,不足5个字亦按5个字收费。1952年5月1日,全国电报资费恢复固定单价,本省中文明语普通电报每字900元,外省每字1350元。1955年3月1日,人民币币制改革(旧人民币100元折合新人民币0.01元)后,改为本省每字0.09元,外省每字0.135元。1958年1月1日,取消本省和外省、明语和密语区别,不分军政、企业、普通、寻常电报,每字收费0.03分,加急加倍;译电费每字0.005元,每10字及尾数收0.05元;电报挂号费分为4种:短期1个月收1元,长期1年收10元;3个月及半年均按每月1元收取。1969年4月1日,译电费取消。1972年9月,电报挂号费改为1年、半年、3个月3种,取消1个月计算办法。邮电部(1979)邮计字(346)号关于恢复部分邮电资费的通知,自1979年7月1日零时起,对“电报去报纸”实行收费供应,每张收售价0.01分。同时,恢复收取译电费。1983年12月1日,邮电部对国内电报资费作了调整,普通电报每字由0.03元提高到0.07元。电报挂号费改为长期1年收30元,短期3个月收10元,不足3个月按3个月计算,超过3个月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1990年2月,邮电部调整用户电报和用户传真业务资费,适当降低用户电报资费,初装费除市话中继线酌收市话初装费外,用户电报及300b/s业务不再加收初装费或集资费用。通报费按下例规定:1.国内同城通报费50b/s用户电报,原每分钟收费五角,优惠收费四角;300b/s低速数据,原每分钟收费七角五分,优惠收费六角。国内城市间长途通报费,50b/s用户电报,原每分钟收费1元,优惠收费八角;300b/s低速数据,原每分钟收费1元五角,优惠收费1元二角。国际用户电报通报费,准备通过协商适当调低国际用户电报的结算价和收取价。对调整后的用户传真业务资费标准自1990年3月1日起实行。1992年12月,国家物价局、邮电部联合文件规定,自1992年12月20日起,国内公众电报基础资费由每字0.07元调整为每字0.13元。译电费另计收。同时对国家气象部门的天气电报,暂按实有字数计费,每字0.13元。江西省物价局、江西省邮电管理局赣价费字(1993)第034号、赣邮(1993)局字节131号文件,关于制定邮电延伸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自1993年3月1日起执行。
电信延伸服务费标准:
1、电报专送费:凡专送的电报必须按规定的时限要求送达收报人,在电报投递范围以内的区域不收电报专送费,电报投递范围以外的郊区及农村的电报,为及时投递,由邮电局组织专递,收取专送费。专送用户在3公里以内的,每份每次往返收取专送费1.00元;3公里以外的,每增加1公里距离加收0.2元,但每份电报最高收费不得超过2.5元,一次投送同一收报人(单位)的几份电报,按一份电报收取专送费。
2、上楼投送费:高层楼房住宅用户的电报,邮电局组织上楼投递,第三层及以上楼层的电报,收取上楼投递服务费,每份每次0.4元。
3、电报延伸投递服务费:机关单位或合用大楼(大院)办公单位的电报,应由机关单位或合用大楼(大院)指定一个部门(设在一楼)统一签收电报。如需投递人员延伸投递送到该单位内部机构的电报(包括摊群市场投送到摊位)或投递到合用的大楼(大院)某一个单位的电报,每份每次收取0.4元。党政机关合用大楼的电报投递,维持原投递方式,不收取延伸服务费。
4、电报重复投递服务费:因收报人不在,电报无人签收或无人代签收时,投递人员必须给用户留下“领取电报通知单”由用户在24小时内来邮电局领取。邮电部门对此类电报根据具体情况作第二次投递时,可向收报用户收取重复投递服务费,每份每次0.8元。
1994年1月1日,军事部门预约的和通过各地气象台交发的“航空天气电报”按江西省物价局、江西省邮电管理局文件转发《国内公众电报资费标准》执行,每字0.13元,10个字起算。
(三)业务量
1939年7月,浮梁电报局电报业务较为繁忙,官军去报次数为703次,其中本省426次,外省277次;私务电报去报为893次,其中本省379次,外省445次;国际去报69次,来报165次。
解放后,电报业务量上升,1952年去报计费电报13761份,1958年达到33658份,与1952年相比,增长1.5倍。1962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后,1963年电报业务量为6.27万份,其中计费6.1万份,比1958年增长0.8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业务量更是不断上升,1978年电报业务量14.84万份,其中计费14.65万份。1988年达到34.7万份,其中计费33.31万份,为1952年的23.2倍、1978年的1.2倍。1990年1月,程控电话开通后,长途电话业务量大幅度增长,而电报业务量则受影响逐年下降。1991年,国内公众电报去报249066份、来报213843份、转报373849份;1992年,去报187848份、来报221485份、转报308144份;1993年,去报196236份、来报206802份、转报238314份。
二 电路
(一)有线电路
1913年,浮梁电报局成立,报房设在河西哪吒庙内(1943年1月,迁往中山路“南昌会馆”内)。电报业务刚开办时,电路很少。1930年,浮梁至婺源有线电路开通。1937年6月,浮梁至祁门、鄱阳、乐平电路开通,使用莫氏机收发电报。1938年6月,经公桥地处军事要地,成立经公桥电报局,开通至浮梁、屯溪、祁门有线电路,使用莫氏机通报,开通至德铁线话传电路。1946年,增开鹰潭莫尔斯电路1条。1948年5月31日,经公桥电报局裁撤,6月1日改设电信营业处,归浮梁电信局管辖。年未,有线电路有:屯溪、鹰潭、乐平莫尔斯机电路各1条、鄱阳、婺源铁线话传电路各1条。1951年4月,浮梁邮电合一,成立浮梁邮电局,开通有线电报电路5条:屯溪、鹰潭、乐平音响机单工电路各1条,鄱阳、婺源话传电路各1条。1952年,增开南昌快机电路1条。1954年,省局拨音响机开通上饶单工电路1条。1957年,除原开放经公桥报话业务外,增开峙滩、旧城、鹅湖、蛟潭、三龙5个农村邮电所报话业务,开通实线话传电路。1961年共有有线电报电路6条,其中南昌有线电传电路1条、上饶、鹰潭幻线快机电路各1条,乐平、婺源、波阳幻线音响单工电路各1条。1973年,开通南昌载波机,使用国产机械式电传机通报。1974年,上饶幻线快机电路1条改开载波自动电传电路。1975年9月,开通九江载波电路,同时开通九江电传电路,南昌至景德镇报路从九江调通1条迂回备用报路。1977年6月上饶电传1条停开。1980年,有线电报电路共4条,其中,南昌载波自动电路1条、九江载波电传电路1条,市内电路:新厂支局实线电传电路1条、气象站实线人工话传电路1条。1982年,增开市内丁家洲邮电所实线话传电路1条。10月3日,新开报房至气象台电传电路1条。1984年8月,开通乐平电传电路。1985年,增开市内吕蒙机场实线电传电路1条。增开省陶瓷公司、市制冷设备厂租用南昌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1986年,增开报房至珠山支局、市水文站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1987年,增开报房至897厂载波电传电路1条。年末,有线电报电路共有9条,其中南昌载波自动电路1条、九江载波电传电路1条,市内电路有新厂支局、珠山支局、市气象站、市吕蒙机场、市水文站、市897厂实线电传电路各1条、丁家洲邮电所实线话传电路1条。1988年7月,增开报房至焦化煤气厂载波电传电路1条。4~7月,分别增开市999厂至南昌、市4321厂至南昌、市焦化煤气厂至南昌载波电传出租电路各1条。1990年1月,程控电话开通。次年8月,九江载波电传电路停开。1992年,新增3路分组交换数据电路,其中开通南昌2条、乐平1条。1993年2至10月,市602所至南昌、市交通银行至南昌、市999厂至南昌出租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停开,8至12月,增开市进出口公司至南昌、市工行牡丹信用卡至南昌、市工商银行国际部至南昌出租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
1995年未,有线电报电路共有6条,其中省内电路南昌载波电传电路1条、市内电路有报房至水文站、气象站、珠山支局、新厂支局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丁家洲实线(电缆)话传电路1条。出租电路13条,其中省陶瓷出口公司至南昌、市华意电器总公司至南昌、市740厂至南昌、市人民银行至南昌、市工商银行至南昌、市工行牡丹卡至南昌、市工行国防业务部至南昌、市897厂至南昌、市中行至南昌、省陶瓷工业公司至南昌、市中行长城卡至南昌、市4321厂至南昌、市焦化煤气厂至南昌载波电传电路各1条。
(二)无线电路
1942年5月,浮梁电报局安装15瓦无线电台一座。1945年2月,设立交通部第三区电信管理局江西省无线电讯总队浮梁支队,浮梁无线电台于1946年12月1日成立,无线电路有南昌、九江各1条,每日开机时数为15小时。1947年1月,浮梁无线电台通达电路有11路,其中南昌电台1路,鄱阳支局电台2路、鄱阳分台1路(鄱阳银行分台)、彭泽支局电台1路、湖口分台1路、都昌分台1路、婺源分台1路、德兴分台1路、乐平分台1路、南京电台(外省联络台)1路。
解放后,无线电路担负着气象、防汛、抢险任务外,平时作为备用。1974年10月5日,接南昌主台通知,密台网转为明台网(南昌、上饶、九江、抚州、景德镇、南昌县为密台网,南昌为主台),平时以训练为主,有线中断后,重点保障党政通信,兼承上级规定的公众业务,战时明台转为密台网,重点保障作战指挥。1984年1月,增开乐平无线电路1条。每日定时与南昌、乐平会唔1次,不担任传递电报业务。
三、设备
(一)有线电报设备
1913年,浮梁电报局使用莫尔斯人工电报机2部(其中备用1部)及磁石电话单机话传通报。1938年6月,经公桥电报局成立,备有莫尔斯人工电报机1部及磁石电话单机话传与安徽祁门通报。同年7月,浮梁电报局增备韦氏快机1部。1940年,增备音响机2部。
解放初期,随着电报业务的发展,1951年报房安装音响机4部、重锤式自动发报机3部、波纹收报机2部、打字机1台、三柱凿孔机4部。1953年,省局增拨英文打字机2台。1954年,增拨三柱凿孔机1部、音响机2部。1955年,增拨键盘凿孔机1部备用。1958年,省局拨给报房55型电传打字机2部。1961年,省局拨给电报交换机1部。1963年,修机室自制振荡器3部、省局拨给莫尔斯人工电报机3部。1965年,省局拨给BDO55型电传机1部、键盘凿孔机1部。1969年,实现载波电报,配备上海产SH6006型6路电子管音频载报机1部,与南昌通报。1971年,增加BDO55型电传机1部。1973年,省局拨给RFT51型电传机1部。年末,有线报房有载报机2部(其中6-8路1部、12路1部)、机械电式电传机5部(其中BDO55型电传机5部、备用3部)、人工电报机3部(备用1部)。1974年10月,省局拨给重庆产EB319型16路晶体管音频载报机1部,通897厂。1975年,51型电传机修复后恢复使用,增加64-4B型双机头发报机1部(备用)。1978年,增加单路传真机1部(备用)。1981年,省局拨给英文打字机1部(备用)。1982年,新增BDO55型电传机1部(备用)、64-4B型双机头发报机1部(备用)。次年,新增BDO55型电传机1部。年未,有线报房有机械式电传机8部〈其中 BDO55型电传机4部(备用2部)、五单位自动发报机2部、其中64-4B型双机头发报机2部,单路传真机1部、英文打字机1部、EB319型16路晶体管音频载报机1部〉。1984年6月,南昌电信局调入BDO55型电传打字机6部(备用)、省局调拨BHC8-3型汉字译码机1部,9月调入TX20全电子电传机2部(备用),10月调入BDO55型电传打字机2部(备用),11月抚州局调入EB319型8路载报机1部(备用),同月省局调入BF-DO1型单机头发报机3部(备用),购进BHC83型汉字译码机1部(备用)。1985年5月,省局拨给EB319A型16路载报机1部、64-4A型双机头发报机2部(备用)、64-4B型双机头发报机1部,6月购进 BFS4201型程控发报机2部(备用1部)、省局拨给BD477型电子电传机2部(备用),11月,上饶局调入EB302型双路载报机1部,通波阳。1986年1月,新增广州通信设备厂TX20型全电子电传机1部,6月,新增广州通信设备厂TX20型全电子电传机1部,7月,省局拨给真迹传真机1部。1987年,新增BE501C型46路载报机1部,通南昌;新增BFS4201型双机头程控发报机2部;购进55型电传打字机5部(备用2部)。1989年,报废双机头发报机3部、单机头发报机1部、55型电传机2部、英文打字机1部。新增广州通信设备厂TX20型全电子电传机2部。1990年9月,新增BE502A型22路时分载报机1部,通乐平。EB319A型载报机1部、EB319型8路载报机1部报废,BDO55型电传打字机2部、BD477型电子电传机2部报废,新增BHC83C型汉字电传机2部、CETT-100型中文电传机3部。1991年2月,引进安装美国家骏公司出产PAD分组交换设备,容量80端口。1994年4月22日,市交通银行、人民银行首家使用PAD交换设备。年末,分组交换用户达37户。1995年末,用户为82户。1993年,新增FAX-490型真迹传真机1部,年未,真迹传真机共3部(中央室WEC×22型1部、珠山电信窗口FA×490型1部、大楼电信窗口FA×410型1部)。1995年12月,设备改造扩容,引进安装美国家骏公司出产DDW数字数据设备,容量128端口(其中CB3000型40端 口、CB4000型80端口、中继8端口),未发展用户。
(二)无线电报设备
1946年12月1日,浮梁电报局无线电台成立时,配备15瓦发讯机2部(备用1部)、收讯机3部(备用2部)、手摇机3部(备用1部)、备用电子管(6F6g)、(807)各4只,(30)3只,(34)12只,开通南昌、九江无线电路。
1969年2月,设备更换八一(102E)型15瓦收发讯机各2部、55型15瓦收发讯机各2部(备用)、Ⅱ双锁天线2对。1979年,新增XF-01B型短波150瓦发射机1部、WS430型收讯机1部。1987年,55型收发讯机各2部损坏停用,11月省局拨给15瓦八一小型(C)收发讯机各1部。1992年6月,南昌调拨IC-751型单边带电台1台。1994年,XF-01B型短波150瓦发射机1部、WS430型收讯机1部报废。1995年末,无线报房设备有IC-751型单边带电台1台、15瓦八一小型(C)收发讯机1套、8303型自动纠编机1台、CETT型桑达中文电传打字机1部。
第二节 长途电话
一、业务
(一)业务种类
1913年,浮梁电报局成立之后,营业处开办长途电话业务。1936年12月1日,交通部颁发《国内长途电话营业通则》,开办业务种类有:叫号电话、叫人电话、传呼电话,三种电话均分为寻常、加急二类;特别业务有:特约电话、定时电话、夜间减价电话3种,营业时间为7∶00-23:00,传呼电话为7∶00-19:00。1938年6月,经公桥地处驻军要地,成立电报局,开办长途业务。
1949年9月1日,电信总局颁发《国内长途电话营业暂行通则》,开办长话业务种类有:普通电话、军政电话、新闻电话,寻常电话和加急电话,通话种类有叫人、叫号、传呼电话,特别业务有:特约、定时、新闻电话和租用长途电话专线4种。1950年邮电部规定,自1950年11月1日起,开放夜间减价电话业务,按日间通话费半价收费。1951年,邮电部颁发的《长途电话业务规程》,开办长途电话业务有:防空情报电话、中央首长电话、省市(自治区)首长电话、军政业务电话、普通电话、公务电话。1953年,邮电部将长途电话业务种类分为:防空情报电话、军政电话、企业电话、一般电话、公务电话5类。1955年,邮电部颁发的《长途电话时限的规定》,对各类长话时限作出具体规定,自1955年11月1日起实行。1957年5月起,开办了“预告电话”业务。根据邮电部规定,自1958年4月1日起,开办例假日和法定假(即元旦、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长途电话减半收费业务(包括会议、预约、预告、广播业务与临时租用电路等)。1963年,邮电部调整长途电话业务种类为:防空情报电话、特种电话、首长电话、紧急调度电话、军政电话、新闻电话、普通电话、公务电话、业务电话9类;特别业务有:预告电话、预约电话、会议电话、租用电话4种。1978年3月1日起,长途电话业务种类调整为:代号电话、特种电话、首长电话、紧急调度电话、军政电话、新闻电话、普通电话、公务业务电话8类。1985年4月1日起,邮电部颁发的《国内公众长途电话业务规程》,业务种类分为代号电话、特种电话、紧急调度电话、政务电话、普通电话、公务业务电话6类,特别业务有预告、预约、会议电话3种。1988年3月1日,开通DD16长途全自动直拨业务。1990年1月13日,开通长市合一万门数字程控电话,并设有“113”人工台办理国内人工长话业务,同时设立“173”立即接续台开放国内、国际长途半自动电话业务,开办国内、国际长途自动直拨业务。程控电话开通后,长话业务发展较快,出口国内、国际长话业务量有了明显增长。
(二)业务量
解放前,由于机线设备简陋,通话城市有限,长途电话业务量较小。1940年12月,营业受理长途去话通话次数为1021次,日平均34次,其中寻常叫人去话24次、传呼去话6次,加急叫人去话1.8次、传呼去话2次。
解放后,随着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发展,产品远销国内外,来往长途电话较为频繁,业务量逐年上升。1952年计费去话为13635张;1960年达26446张;1973年达55144张,其中计费52714张;1990年达830425张,其中计费792846张,国际去话3868张、港澳去话3627张。1990年,程控电话开通后,用户广泛使用长途直拨,业务量猛增。1991年,长话去话达1369291张,其中计费1342666张,国际去话11231张、港澳去话9962张;1995年,长话去话达6106637次,其中计费6027495次,国际去话30942次、港澳去话27229次。
(三)资费
长途电话资费是根据资费标准按通话空间距离和通话时长计算确定,长话分级基本价目是计算长话资费的基本数据。
1935年,国民政府交通部修订国内长途电话营业计费办法,长话价日按空间距离,采用3分钟计费时间为1次计收话费,不足3分钟按3分钟计算,超过3分钟按实际时数加次收费。加急电话加倍收费。1939年5月,国民政府交通部重订国内长话价目计算标准。次年9月,国内长途电话分类价目再次改订,后来逐年不断上涨。解放前,长途电话按照规定价目收费,加急电话,加收专力费;预告通知受话人,加收一次普通电话费三分之一,发话人临时要求撤销通话或受话人不在,不能通话者收取一次话费三分之一的销号费。寻常电话,不论叫号、叫人或传呼,均按寻常叫号价目收费;加急电话,不论叫号、叫人或传呼,均按加急叫号价目收费。
解放后,自1950年11月起,长话资费以计价单位(每个计价单位合旧人民币1500元)计算。1952年1月1日,邮电部改订长话价目,普通叫号电话以通话3分钟为一次作为分级基本价目,不满3分钟也按一次计算,按通话空间距离10公里起算,20公里以上每20公里为一级,超过100公里以上按经度价目计算。加急电话按普通电话加倍收费;叫人、传呼电话分别按基本价目加收1/2和1倍资费,销号费按基本价目1/5收费。1958年1月1日,邮电部将长话分级简化为18级,通话资费仍按次计算,叫人电话改收基本价目的三分之一,传呼电话改收基本价目的三分之二,销号费按基本价目的三分之一收取,最高不超过1.05元。同时,为了提高闲时长话利用率,规定各类长话在每日0∶00~次日7∶00内通话费、叫人附加费、销号费均按规定价目减半收取。1958年8月1日,邮电部废除按次计费办法,改按以普通按分计算(即1分钟应收费用作为分级基本价目),共分
为13级。每张电话基本时间为3分钟,通话不满3分钟的按3分钟计算,超过3
分钟的按实际通话分钟数计算,尾数不满1分钟的按1分钟计算。加急电话按
基本价目加倍收费。叫人、传呼电话附加费一律按1分钟基本价目收取。销号
费按半分钟基本价目收取,不满0.05元的收0.05元。非假日0∶00~7∶00减半
收费,18∶00~24∶00按规定价目计算后7折收费,星期日和法定假日内通话按半
价收费。1964年,调整长话资费,规定各类长话销号费,按每张0.10元收取,非假
日半价通话时间改为21∶00~次日7∶0001966年9月1日,长话通话费改按实际
通话分钟数计费,取消3分钟基本收费制度。通话不满1分钟的按1分钟计算,
通话费不满0.10元的按0.10元收取。同时取消销号费和叫人、传呼电话附加
费,非假日半价通话时间改为19∶00~次日7∶0001972年3月1日,恢复收取销
号费。翌年2月1日,非假日半价通话时间改为21∶00~次日7∶00,1978年3月1
日改为19∶00~次日7∶00。1979年7月1日,恢复通话费按3分钟收费,销号费、
传呼费、叫人附加费同时恢复。1987年11月1日,邮电部调整近距离(300公里以
内)长话资费标准,长话分级基本价目由13级改为12级。
二 电路
解放前,浮梁电报局长话业务开办初期,电路较少,至1937年底,长话直达
电路有7条,即浮梁至乐平铜线及铁线电路各1条、浮梁至经公桥电报局铁线及省办双铜线电路各1条、浮梁至婺源铁线及省办双铜线电路各1条、浮梁至鄱阳省办铁线电路1条。经公桥电报局有双铜线及铜幻线延伸安徽省祁门县、双铜线及铁线延伸安徽省至德县。浮梁电报局装有长途专线7条,即江西第五区行政督察教专员公署、铁道部京赣铁路赣境工程处、第三战区兵站总监部直属第三分站、第三战区第23分监部第二分站、第三战区陆军通讯兵第一团第三营第十连第二排、后方勤务部驻浮第五办事处、中国银行。
解放后,浮梁电信局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长途线路经统筹安排,分期进行修复和整治。1950年10月,浮梁电信局架设至鹰潭双铜线电路,月底竣工开通使用。1952年,省局拨给单路载波终端机1部,开通长途直达电路7条,其中南昌载波电路1条、上饶载波电路1条、鄱阳、婺源铁线各1条、乐平铜线1条、鹰潭铜线1条、安徽省祁门铜线1条。1958年,省局调拨3路载波终端机1部,长话直达电路共8条,即南昌载波电路2条、上饶载波电路1条、婺源实线电路1条、乐平实线电路1条,增开德兴实线电路1条,至波阳电路改为铁双幻线电路。1965年,省局增拨BBOT型和ET301型3路载波终端机各1部,开通长话直达电路11条,即南昌载波电路4条、上饶载波电路1条、九江载波电路1条、波阳铁幻线电路1条、乐平铜线及铁线(实线)电路各1条、婺源实线电路1条、庐山铜线(实线)电路1条。1968年,载波机务站搬迁市郊三宝蓬,增设机务站至局长途中继电缆50对。1971年末,长话直达电路共有17条,其中南昌载波电路6条,上饶、九江、乐平、屯溪载波电路各1条,波阳实线电路2条,乐平、鹰潭、婺源、都昌、德兴实线电路各1条。1980年,增开南昌载波电路1条,年末,长话直达电路共有23条,其中南昌载波电路8条(其中半自动2条),九江、上饶载波电路各2条,吉安、乐平、波阳、上海、屯溪载波电路各1条,乐平、波阳、婺源、鹰潭、德兴、都昌实线电路各1条。1981年,增开南昌半自动拨号电路1条,波阳载波、实线电路各1条改为载波人工电路2条。1983年,新增载波电路5条,其中都昌1条、乐平4条,乐平、鹰潭实线电路各1条改为载波电路。1984年,新增载波电路4条,其中增开上海、杭州载波电路各1条、南京2条,南昌半自动电路减少1条,改为南京人工电路,增开南昌人工电路1条,从九江转开。1985年,新增载波电路3条,其中抚州、婺源、乐平各1条。年末,共有长话直达电路36条,其中省际6条、省内30条、载波33条、实线3条、人工34条、半自动2条;出租电路5条,其中省际1条、省内4条。1986年,新增载波电路8条,其中省际电路增开杭州载波电路1条,省内电路增开南昌载波电路4条、宜春、萍乡、新余载波电路各1条。1988年,增开省际载波电路3条,其中衢州、合肥、安庆各1条,省内电路增开南昌全自动电路2条,开通超高12路载波机,增开南昌半自动拨号电路6条,开通乐平高12路载波机,增开乐平半自动拨号电路4条。另增开贵溪、鹰潭、赣州载波电路各1条。1989年,增开南昌载波电路10条(全自动拨号),对南昌15条半自动改为全自动。1990年1月15日,开通长市合—万门数字程控电话,新增长话电路8条,其中增开南昌载波全自动电路5条、乐平载波全自动电路4条、上饶载波全自动电路2条,乐平半自动电路减少2条、新余载波人工电路1条停开。年末,共有长话直达电路84条,其中省际10条、省内74条、载波电路80条、微波电路2条、实线电路2条、人工电路39条、半自动电路5条、全自动电路40条。1991年,新增长话直达电路99条。浔景饶微波开通,增开南昌数字微波电路90条、载波电路5条,对南昌原载波人工电路改为出租电路,上饶减少载波自动电路2条,德兴增开自动电路5条、乐平增开自动电路3条、半自动电路3条,减少人工电路3条,贵溪载波人工电路1条停开。1992年,新增长话直达电路171条。增开南昌电路50条,其中数字微波电路增加90条、载波电路减少40条,增开九江载波电路12条,其中自动电路12条,增开乐平数字微波电路110条、减少乐平载波半自动电路1条,增开杭州微波电路1条、减少杭州载波电路1条。1993年,新增长话电路23条。增开南昌载波自动电路30条、南京、上海载波、微波电路各2条停开,减少婺源、都昌载波人工电路各1条,德兴载波自动电路5条停开。1994年,新增长话电路291条。增开南昌电路237条,其中数字微波电路240条、载波人工电路减少3条,增开九江电路115条,其中数字微波电路120条、载波电路减少5条,乐平数字微波电路60条划入本地电话网,另增开数字微波电路10条、减少载波电路5条。杭州光缆载波、微波电路各1条停开,合肥、安庆、屯溪光缆电路各1条停开,宜春载波人工电路1条停开。此外,开通南昌分组交换电路1条。1995年末,全局共有长话直达电路726条,其中省际60条、省内666条,自动706条、人工20条,微波电路占电路总数的96.14%;微波全自动电路有杭州60条、南昌452条、九江120条、鹰潭(移动通信网)60条、南昌(无线寻呼网)2条、吉安1条、党政专用网3条,党政专用网光缆自动电路1条,载波人工电路有南昌2条、上饶2条、九江1条、赣州1条、鹰潭1条、抚州1条、婺源1条、德兴1条、都昌1条、乐平3条、波阳2条、党政专线3条、会议电话1条。
三设备
1913年,浮梁电报局成立时,仅有1部20门台式磁石电话交换机,用于接线兼记录,进局线路为3对铁线,设备非常简陋。1938年6月,经公桥电报局成立,开办长途电话,仅有1部10门台式磁石电话交换机,1948年5月,经公桥电报局撤销,6月1日改设电信营业处,归浮梁电信局管辖。
解放初期,经省邮电管理局统筹安排,将浮梁县旧政府遗留下来的长途通信设施,分期进行修复和整治。1952年,原台式长途磁石电话交换机更新,配备1部HJ-263Ⅱ型20门落地式长途磁石电话交换机,同时配备美国产H1型单路载波终端机1部。电源设备配有600瓦汽油发电机1台、1000瓦汽油发电机2台、蓄电池36个。1954年,省局调走600瓦、1000瓦汽油发电机各1台,并调给7.5马力柴油发电机1台。1958年7月,珠山中路邮电大楼竣工,安装HJ263-Ⅱ型20门落地式长途磁石电话交换机2部,匈牙利产BBOT型3路载波终端机1部,开通景德镇至南昌载波电路、德国产TFC-3型单路载波终端机1部,开通景德镇至九江载波电路。电源设备有12千瓦柴油发电机1台、交流配电屏1面、24伏硒整流器2台、24伏配电屏1面、130伏硒整流器2台、130伏配电板1块、130伏/50安时蓄电池2组、24伏/200安时蓄电池2组。1959年10月,省局拨给南昌产J3型3路载波终端机1部,开通景德镇至上饶载波电路、德国产TFC-4型单路载波终端机1部,开通景德镇至九江载波电路,原上饶美国产H1单路载波终端机停用。1966年7月,景德镇至上饶载波电路更换南昌产301型3路载波终端机1部。1967年7月,景德镇至九江载波电路原德国产TFC-3型、TFC-4型载波终端机各1部停用,改换匈牙利产BBON型3路载波终端机1部。1968年10月,载波室、电力室搬迁东郊三宝蓬设立机务站(二站)、配备匈牙利产BBOT型3路载波终端机2部、南昌产ET301型3路载波终端机1部、杭州产EM202型3路载波终端机2部、杭州产ER202型3路载波增音机1部、上海产ER312-N型12路载波增音机3部、电话机联络机架1部,电源设备有12千瓦12马力2105型柴油发电机组2台、130伏/50安时蓄电池2组、24伏/200安时蓄电池2组及交直流配电设备。1973年5月,省电信局更换景德镇局南京产中天落地式HJ-263Ⅱ型20门磁石长途电话交换机4席,总容量80门,设记录台1席、接续台3席。年未,机务站载波终端机共10部,其中匈牙利产BBOT型3路1部、南昌产ET301型3路1部、杭州产EM202型3路3部、南昌产703型晶体管3路2部、上海产 ER312-Ⅱ型12路3部;载波电话增音机5部,其中杭州产ER202型3路1部、上海产ER312Ⅲ型12路4部(备用3部)。1974年,增加南昌产JE-12A型晶体管12路载波终端机2部,开通波阳、乐平电路。1977年,调入上海产ER-3124B型12路载波增音机1部,增音九江至屯溪电路,省局调走南昌产JE-12A型晶体管12路载波终端机1部,另1部开通波阳电路,增开南昌JE-12A型12路载波终端机1部。1980年,南昌调入上海产EM312VC型12路载波终端机2部备用,九江调入重庆产ER312N型12路载波增音机1部,增音九江至屯溪电路。次年,上海产EM312VC型12路载波终端机2部,开通南昌、九江电路,上饶调入九江产JE -12A型12路载波终端机2部长市中继用。1982年,上饶调入EX201型半导体3路载波终端机1部,省局拨JE3CB型半导体3路载波终端机1部、JE12B型12路载波终端机1部,开通乐平。JE703-1型3路载波终端机2部报废。次年,EX201型半导体载波终端机1部报废,省局拨JE3CC半导体3部载波终端机1部代替使用。1984年1月,长话改制,长途台新装上海产JT-2A型共电制长途交换机120门,设接续台12席,记录台2席、班长台1席,长市中继线增至600对,其中接续用28对,原南京中天落地式HJ-263Ⅱ型磁石长途交换机4席停用。1985年,三宝蓬机务站搬迁至市局大楼,南昌调入EM-312Ⅱ型12路载波终端机2部,分别通达上饶、九江。EM-312Ⅲ型12路载波终端机2部报废。省局调入 EWE-01型12路无人增音机3部,用于赋春无人增音站一级干线。同时增加记录台1席。新增DD14半自动拨号机1部,开通南昌,新增BB1型半自动拨号机1部,开通乐平。年末,载波电话终端机为14部,其中3路7部、12路7部,实装载波终端机设备容量81路,其中实占容量78路;载波电话增音机为4部,其中3路1部、12路3部。1986年,新增EED04型高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1部,开通南昌。次年,新增EED04高12路载波增音机1部,增音上饶至波阳电路。1988年,新增 EED09型高12路载波终端机1部通达乐平,增EED48型超12路载波终端机1部通达南昌,增JE12B型12路载波终端机1部通达乐平,原使用JE12A型12路载波终端机1部调德兴局。JE12A型12路载波终端机2部报废。次年,增加杭州产EGD12型高12路载波终端机1部,通达九江、上饶,上海产EM202型3路载波 终端机1部停开,增开德兴九江产JE-3CC型3路载波终端机1部。
为迅速改变景德镇通信落后面貌,1987年8月17日,市局与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签订合同,引进该公司生产的DMS100型长市合一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其中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390线。1990年1月13日程控电话割接开通,新增杭州产ER202型3路载波增音机1部,增音九江至屯溪电路,新增眉山产ER305型12路载波增音机2部,增音九江至屯溪电路。原重庆产ER312N型12路载波增音机3部报废。DD16半自动拨号机调弋阳局使用,JT-2A型共电制长途交换机2席40门报废。年末,长途交换设备总容量为490门(线),其中共电制容量100门。电源设备珠山母局配有上海产135型12伏15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2台、加拿大北电公司产2425B型48伏/200安整流器4台、PH2390型48伏/1000安直流配电屏1面、HCN型400安交流配电屏1面、1000伏安逆变器5台、淄博产GGM型48伏/2000安时蓄电池2组。新厂分局配有上海产6135型75千瓦柴油发电机组2台、加拿大北电公司产NT5C03型48伏/50安整流器4台、HCN型200安交流配电屏1面、武汉产DP971型380伏/200安交流配电屏1面、武汉产DP802型380伏/200安转换屏1面、加拿大北电公司产100伏安逆变器1台、淄博产GGM型48伏/1000安时蓄电池2组、武汉产DP114型380伏/200安交流配电屏1面、加拿大北电公司产PH2327型48伏/600安直流配电屏1面。官庄分局配有上海产4135型40瓦柴油发电机组2台、武汉产DP802型380伏/200安转换屏1面、加拿大北电公司产HCN1436型交流配电屏1面、武汉产DP114型380伏/200安交流配电屏1面、DP971型380伏/200安交流配电屏1面、加拿大北电公司产PH2327型48伏/600安直流配电屏1面、NT5C03型48伏整流器3台、淄博产GGM型48伏/600安时蓄电池2组。1991年,载波增音机减少上海产ER312-Ⅲ型九江至屯溪12路载波增音机1部,EM312-Ⅲ型12路载波终端机景德镇至上饶停开,改开景德镇至德兴。1992年,景德镇至南昌EED48型12路载波终端机1部停开,调往余干局。景德镇至南昌EED04型高12路载波终端机1部损坏停用,九江至屯溪EDW型12路无人增音机2部报废,更换EWE01型12路无人增音机2部,景德镇至上饶EDW型12路无人增音机1部报废。次年,景德镇至南昌EED04型高12路载波终端机1部停开。JT-2A型共电制长途交换机报废3席,减少容量30门。1993年7月,广场分局安装国产程控交换机,新增电源设备有重庆产KT119型3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2台、武汉产DEY02型48伏/400安整
流器6台、DPE08型48伏/1000安直流配电屏1面、DPJ12型380伏/400安交流配
电屏1面、DJJ03型380伏/400安交流配电屏1面、DP971型380伏/400安市电引
入屏1面、DP971型380伏/200安市电引入屏1面、DPQ-02型380伏/400安市
电油机转换屏1面、DPQ-02型380伏/200安市电油机转换屏1面。1994年4
月,引进加拿大DMS-200型长途程控交换设备割接开通,成立独立长途局,设备
容量2000线,实占容量1438线。同年,光端机房安装长途模拟终端复用设备,6
月28日开通南昌PCM基群复用设备30路音频终端机及ADPCM编码转换设备。
12月15日开通东线数字微波电路480路。1995年5月15日,开通乐平PCM音频
终端机,12月14日开通全省可视会议电话设备。截止年末,长途台共电交换机
容量50门、程控交换机容量2000线,实占容量分别为16门、1760线。载波室电
子管载波设备已被淘汰,共有晶体管载波设备7部;终端机6部,其中广州产
EM307型12路2部、杭州产EJ-12路3部、杭州产EED09型12路1部,实装终
端机容量72路,其中实占容量51路;杭州产EGRI型12路,增音机1部。电源设
备在1995年7月程控电话第二次扩容时,珠山母局电力室新增武汉产DEY02型
48伏/400安整流器3台、DPJ03型48伏/400安交流配电屏1面、DPQ03型380伏
/400安市电油机转换屏2面、DP971型380伏/400安市电引入屏1面。
第三节 市内电话
一、业务
(一)服务范围
邮电局根据市内电话机线设备条件、用户分布情况和城镇行政区域,划定市话营业区域和基本营业区域,作为市内电话服务范围。基本营业区域以内的用户为界内用户,基本营业区域以外的用户为界外用户。
1984年元月15日,景德镇市市内电话由共电制改制为纵横制自动电话后,经省局批准,市话基本营业区域为:以珠山中路19号邮电局为中心,东至皖赣铁路里村通站路,南至太白园(曙光路),西至昌江河,北至太平巷为界。1990年1月,景德镇市程控电话开通后,市内电话为多局制,设立三个分局,即珠山、新厂、官庄分局。1990年1月,经省局批准对市话基本营业区域重新划定为:珠山分局:东以广场北路沿马鞍山路至火车站,南从火车站前西路至昌江河,西以瓷都大道向八枝路至昌江河,北以太平巷向东连广场北路,朝西过昌江河连至西河桥。新厂分局:东以昌江河为界,南以南河为界,西以宇为路为界,北以东二路为界。官庄分局:东以新风路口沿枫树山林场,西二路至昌江河,南以昌江河为界,西以华意电器公司路口至昌江河,北沿瓷都大道至新风路口界。基本营业区域以外1公里范围之内为营业区域,营业区域以外的用户为界外用户。
(二)业务种类
解放前,浮梁电信局办理普通电话、电话副机、电话附件、同线电话、合同电话、临时电话、中继线、专线等市话业务。
50年代,按照邮电部有关规定,经营市话业务有普通电话、电话副机及附件、合同电话、同线电话、临时电话、公用电话、中继线和专线等8种业务。1965年,市局经营市话业务种类为:普通电话、电话副机及附件、同线电话、合同电话、中继线、分机、专线、节日电话、公用电话。同时开办租用管道、租杆挂线、代维用户机线设备等业务。除开办上述市话业务外,还开办了市内特种用户业务。1984年1月,市内特种电话有:市内电话障碍申告(112)、市内电话号码查询(114)、国内人工长途挂号(113)、国内长途电话立接(173)、火警(119)、盗警(110)01990年1月15日,长市合一万门数字程控电话开通后,可向用户提供呼出限制、热线服务、转移呼叫、遇忙转移呼叫、遇忙回叫、缩位拨号、改号截接服务、三方通话、闹钟服务、呼叫等待、免打扰服务、缺席用户服务等12项程控市话新服务功能。1993年9月28日,开通“160”人工信息咨询服务台;1994年5月8日,开通“166语音信箱新功能、“168”全自动声讯信息咨询服务台、“117”报时台,5月16日开通“121”天气预报台。
(三)资费
1937年,国民政府交通部电信总局修订《人工市内电话营业价目表》,自11月6日起实行。人工市话营业分为基本营业区域和界外部分,基本营业区域内装机费80圆(金圆),押机费120圆,月租费:甲种6圆、乙种18圆、丙种12圆。
1951年,邮电部修订市话资费标准,自5月1日起实行。市话月租费分人工、自动两种标准按照实装用户数分6个等级收取,用户种类分甲、乙两种,住宅电话及无经营性质的机关团体为甲种用户,其他为乙种用户。1958年,邮电部调整邮电资费,自1958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市内电话资费表》,分包月制和次数制两种,新的资费按局级划分,由原实装数分六级调为按机械容量分为三级,对甲、乙两种用户有范围以用户有无营业性质为划分标准,改由甲种为住宅与宿舍;乙种为甲种以外的用户;话费价目,由6级2种改为3级2种,不分人工或自动,墙机或桌机,一律为同一价目。取消话机保证金,公用电话通话每次0.05元。市局1958年市话机械容量在500门以下,属于第三级局的收费标准。1966年9月30日,邮电部规定取消改名过户手续费、换机费和列名费,各种电话室内移机不收移费(按材料添用量收取材料费),公用电话每次0.04元。1980年,邮电部、国家物价局联合发文《关于调整市内电话月租费标准的联合通知》,对全国市内电话月租费标准进行统一调整。调整后的市话月租收费办法分包月制和计次制两种。市局实行包月制。包月制市话月租计费局级由三级改为四级,一级为机械容量10000门及以上的局,二级为2000—9999门的局,三级为500—1999门的局,四级为500以下的局。自1980年8月1日起实行。1980年8月1日,市局属四级局计费标准。1984年1月15日,市局人工共电电话改制为纵横制自动电话。经省局批复,同意市局扩容(3000门)后,从1984年2月1日起,按邮电部 (1980)564号和国家物价局(1980)价字135号文规定的二级局标准,收取市话月租费。根据邮电部、国家物价局文件《关于取消私人付费住宅电话月租费优惠办法》的规定,从1986年5月1日起,取消私人付费住宅电话月租费优惠办法,统一按照甲种用户电话资费标准计收电话月租费。个体工商户在住宅或其它地点开业而申请安装的电话,应按乙种用户处理和收费。1987年,省邮电管理局、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发文,制定程控电话等业务资费收费标准,自1987年5月1日起实行。1989年,安装万门数字程控电话时,按照1987年5月1日全省统一规定标准,对市话新装用户、原有用户分别收取初装费和改制费。界内工矿企业、个体户、专业户新装普通电话,每部收初装费2800元,事业单位收1200元,党政机关收1100元,中小学、幼儿园、私人住宅收700元。对原有纵横制自动市话用户改为程控市话用户,按每部电话收取改制费,工矿企业、人体户、专业户收800元,事业单位收400元,其他用户收300元。1990年1月15日,程控电话开通后,市话计费方式由包月制改为复式计次制,对每个用户分别收取基本月租费和通话费。基本月租费按照用户种类按月收取,普通电话甲种7.60元、乙种12.00元,中继线36.00元,界外用户或郊外用户另加收界外月租费和郊外电路附加费。对市话营业区域内的用户,其通话费按用户发话次数和通话时间计收通话费,每3分钟为1次,不足3分钟按3分钟计算,每次0.05元,对市话营业区域以外的郊区电话局用户及郊区电话局之间的用户通话,按长途电话基本价目计算收费。程控电话各项新服务项目,均按邮电部1984年程控市内电话各项新服务项目的暂行收费标准执行。由用户选用的服务项目,按项缴纳一次性开户费10.00元,并按规定每月缴纳使用费(按不同项目分为2元、3元、6元3种)。省物价局、省邮电管理局联合发文,自1990年12月1日起,对部分市内电话业务收费标准作适当调整。市话初装费:已开通程控电话的所在地,甲种用户每部电话收取初装费2000元;乙种用户每部电话收取初装费4000元。省物价局、省邮电管理局自1992年12月15日起,调整市话初装费和改制费标准。程控电话初装费:甲种用户(含财政拨款的党政机关、中小学、幼儿园、医院、但不含其下属单位),每部电话由2000元调整为3000元;乙种用户(含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集体、单位 (四)业务量
解放前,浮梁电信局市内电话用户较少,1949年末市内计费用户仅有25户。1953年,市话用户发展到157户,其中计费用户142户。1958年,市话用户发展为411户,其中计费用户399户。1980年,市话用户发展为1142户,其中计费用户1105户。1984年,市内电话由人工共电制改制纵横制自动电话后,市话用户发展较快,1984年末,市话用户达1541户,其中计费用户1444户。1990年,程控电话开通后,市话用户激增,特别是住宅电话得到较快发展。1989年末,住宅电话为225户,1990年末,市话用户达4767户,其中计费用户4595户,在市话用户总数中,住宅电话为973户。1995年末,市话用户达23250户,其中计费22943户,住宅电话16846户,住宅电话占市话用户比重为72.45%。全年市话计次通话66018276次,其中计费62519106次。
安装的住宅电话),每部电话由4000元调整为4300元。对市话基本营业区域以外的新装用户,除按上述规定收取初装费外,如需新设线路,按实需工料费收取费用;凡利用原有线路的,按界外线路长度加收线路建设费用,每公里加收500元(不足1公里按1公里计算);安装同线电话的新装用户,按初装费标准的70% 收取,安装电话副机的用户,按初装费标准的30%收取;安装专线的新装用户,每占用一对局间中继线的应按初装费标准另加收50%费用。在调整初装费的同时,相应调整市话改制费。凡由磁石共电以及机电制的自动电话改为程控电话的:甲种用户每部由800元调整到2000元。出售市话装机申请表、市话改名、过户、移机申请表每张收取工本费0.10元。根据省物价局、省邮电管理局联合文件规定,自1994年1月1日起,对使用市内电话特种业务,除收取正常的通话费外,每分钟另收取信息咨询费(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价)。具体标准如下:“117”报时台、“123”音乐台,每分钟收费0.20元;“160”人工电话信息服务台:每分钟收费同0.50元;“168”自动声讯系统,按不同的信息种类收取费用:(一)信息台专题,免收信息咨询费;(二)邮电业务、天气预报、文化娱乐:每分钟收费0.20元;(三)交通旅游、商品价格、公益服务、产品信息、物质供求、动态信息、网员信息、医药卫生、金融、保险:每分钟收费0.40元;(四)工商名录、广告、专利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国际商情:每分钟收费0.50元。根据邮电部文件规定,自1995年2月1日起,对各类电话信息服务费按新标准执行。公益服务:邮电业务宣传、政策法规宣传、168声讯号码查询等免收服务费,交通信息、气象信息、医疗卫生咨询、时事信息等每分钟收费0.10元;普通服务:百科知识等每分钟收费0.20元,旅游信息、婚姻家庭、法律咨询、消费指南、听歌、科教信息等每分钟收费0.40元;经济服务:金融保险、股票证券、物资供求、国际商情等每分钟收费0.60元;特殊服务:专家咨询、定时定向点歌等每分钟收费0.80元。
二 线路
解放前,浮梁电信局开办市话业务,用户较少,线路设施简陋,采用木杆,明线架设。1954年市话扩容,线路重新配网,出局改为300对铅包电缆,在城市主要街道中山路及市委、市政府、公安局方向配线,架设木杆,随杆附挂200对和100对铅包电缆,南北延伸,50对、20对和10对架空电缆引出配线,电缆总长度为5皮长公里。
1958年,市话改制C-1型复式共电交换机,市话网路进行扩容,架空电缆改为管道电缆,珠山路至百贷商场,埋设6孔管道33米,百贷商场至新光瓷厂埋设2孔管道88米,人孔3个,出局电缆配线容量300对,其中百货商场#1人孔引出1条200对铅包电缆架空向东延伸,新光瓷厂#2人孔引出3条200对铅包电缆架空分别向西、南、北三个方向延伸,电缆总长度7皮长度公里,分线箱34只,架空明线线条长度1084对公里。1975年,市话配网电缆总长度增至32皮长公里,
分线箱102只,架空明线线条长度1240对公里。1982年,市话配网电缆总长度增至74皮长公里,分线箱136只,架空明线线条长度1317对公里。1983年,市话线路进行改造,建设出局地下电缆通道21米,在珠山大桥“U”型建设电缆槽沟297米,埋设地下管道总长度6271米,其中6孔管道5417米、12孔管道703米、18孔管道93米、24孔管道53米,合计管孔长度为41144米,新建配网人孔137个,分线箱164只,敷设电缆59.954皮长公里,其中铅包电缆57.847皮长公里、塑料电缆2.104皮长公里。1984年,市内电话改制3000门MJ921型纵横制自动交换设备,1984~1985年,扩建埋设地下管道5057米,其中火车站至站侧路口4孔576米、邮电大楼至珠山西路12孔541米、珠山西路至税务四分局6孔240米、夜叉坞至第三人民医院6孔2600米、第三人民医院至昌河机械厂4孔1100米,新增人孔63个。1990年,市话杆路全部更换为水泥杆路。年末,市话杆路总长48公里,电缆总长135.3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54.3皮长公里。1993年,市话杆路总长50.9皮长公里,电缆总长163.8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63.2皮长公里。
1995年,市话杆路总长53.9公里,电缆总长255.1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110皮长公里,光缆总长47.3皮长公里,用户线54800对,其中实用线23500对,用户交换机中继线529对。
三 设备
解放前,浮梁县政府安装一台50门台式“西门子”磁石交换机,供县政府各部门官员使用,实占容量为28门。
1953年7月,邮电局接管县政府总机后,市内电话改制为落地式200门磁石交换机。1954年,经省局安排,市内电话由200门扩容为400门,年末实占容量为236门。1958年5月,市内电话改制为C-1型复式共电交换机,初装容量为600门。年末,实装容量为450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省局批准,1984年1月在综合邮电大楼安装HJ921型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为3000门。年末,实装容量1541门。1985年末,接入市内电话网的电话机共1724部。改革开放后,市内电话发展很快,交换机容量不能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1987年7月,扩容HJ921型纵横制交换机容量1000门。年末,交换机总容量为4000门。
为加快电信通信发展,实现交换程控化,1987年8月17日就引进数字程控交换机设备与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签订合同,引进该公司生产的DMS100型长市合一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1990年1月13日零时正式割接开通。其中:邮电大楼设市话母局(22局),安装DMS-100型长市合一交换机,容量为6000门(长途交换390路端);官庄设市话模块局(55局),安装DMS-100型交换机,容量为1500门;新厂设分局(44局),安装DMS-10型交换机,容量为2500门。至此,景德镇市内电话跨入了数字通信的先进行列,由原单局制发展为拥有母局、模块局、分局的多局制。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0000门,实装容量4767门。1991年5月,原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设备4000门全部经省局批准拆除调拨他局。1993年7月,广场市话分局(21)安装国产STO-200型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2000门。年末,市话交换总容量为12000门,实装容量9979门。1994年5月,广场市话分局(21)引进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DMS-100型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为20000门。开通后,原国产程控电话交换机2000门设备拆除。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为32000门,实装容量15178门。1995年7年,再次扩容DMS-100型程控电话交换机28800门〈其中:大楼(22局)扩容12000门、广场(21局)扩容8400门、新厂(44局)扩容8400门〉。年末,市话总容量为58800门,实装容量23250门;用户交换机总容量为1824门,其中自动1824门;城市话机总数为35833部,其中接入市话交换机的27736部,接入用户交换机的8097部。“六五”期末城市电话普及率达1.93部/百人,“七五”期末城市电话普及率达3.33部/百人,“八五”期末城市电话普及率达12.26部/百人。
第四节 无线寻呼
一、业务
1990年9月30日,市局“126”人工无线寻呼开通,市话营业窗口开办无线寻呼业务,由用户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当场开通使用。初开办时,无线寻呼〈BP
机〉用户发展缓慢,年末,BP机用户只有73户。
1991年,无线寻呼用户的发展势头增强。1992年5月17日,为纪念“世界电信日”,市局组织职工开展新业务宣传活动。同年11月18日,与市拍卖行联合举办BP机吉祥、奇特号拍卖活动,出售BP机吉祥、奇特号5只,加快了无线寻呼业务的发展。年末,BP机用户达1073户。1994年5月8日,“127”无线寻呼自动系统开通,通信技术更先进,用户使用更为方便。1995年5月1日,“127”无线寻呼全省联网,进一步加快了无线寻呼业务的发展,年末,BP机用户达14175户。
二、资费
1987年,省邮电管理局、省物价局赣邮〈1987〉计字第69号、(87)赣价非字第14号文件,制定了无线寻呼业务试行收费标准,自5月1日起试行。开户费:每户每次30元(免费提供密码簿)、服务费:每月每只25元。1994年,省物价局、省邮电管理局赣价费字〈1994〉第127号、赣邮〈1994〉局字第615号文件,对无线寻呼资费标准重新修订,自1994年12月1日起执行。开户费:每号100元(一次性收费);本地网用户服务费:数字机每月15元、汉字机每月30元;省联网用户服务费:数字机每月25元、汉字机每月40元;自备机入网除规定收取开户费外,另收取改频、验机费每部40元。
江西省物价局赣价费字(1995)第76号、江西省邮电管理局赣邮(1995)局字第400号联合文件,自1995年11月1日起,调整无线寻呼部分资费标准。
(一)租机费:中文机每号每月40元,数字机每号每月20元。
(二)停机保号费:中文机每号每月20元,数字机每号每月10元。
(三)选号费:甲级200元(尾带1个8),乙级100元(尾带1个6)。
(四)过户手续费:每户8元。
三、业务量
1990年初开办时,用户较少,年末无线寻呼用户达73户,其中计费65户。1991年末,无线寻呼用户达276户,其中计费268户。1992年末,无线寻呼用户发展为1073户,其中计费1050户。1993年末,用户达3626户,其中计费3585户;
1994年末,用户达7635户,其中计费7586户;1995年末,用户达14175户,其中计
费14122户,用户总数中,数字BP机10078户、中文BP机4097户,数字机占用户
数的71.09%。用户总数比1990年增长193.17倍,比1993年增长2.9倍。
四、设备
1990年8月10日,由市政府与邮电局联合投资购进邮电部第一研究所(上海)YCE121寻呼基站设备,于10月1日开通,设立“126”人工寻呼台,初期设备容量为500户,成为全省邮电系统第二家开通无线寻呼局。1990年6月30日,更新深圳洪源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荣电无线寻呼系统,设备容量为5000户。
1994年,更新深圳大学通信研究所SFⅡ—60000无线寻呼设备,初装设备容量为35000户,于5月8日开通,设立“127”无线寻呼台,该设备可使数字、汉字兼容。1995年,根据省局统一安排,再次更新引进美国MOTOROLA公司VNIPAGE无线寻呼联网系统,初装设备容量为50000户,于3月28日开通无线自动寻呼系统,实现了全省联网。
一、业务
第五节、移动电话
1992年9月26日,移动电话开通,市话营业窗口开办移动电话业务。由用户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当场开通使用。初办时,用户较少,年末,用户只有76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5月17日,纪念“世界电信日”活动中,市局广泛开展电信新业务宣传,移动电话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开始有了发展的好势头。1994年12月1日,移动电话资费下调后,用户需求量增大,移动电话有较大地发展,1994年末,用户达389户。1995年5月,移动电话实现了全国漫游,用户发展势头更好,年末,用户达到1159户。
二、资费
根据省物价局、省邮电管理局赣价费字〈1992〉第83号、赣邮〈1992〉局字第235号文件对邮电公众移动电话资费及标准自1992年7月1日起试行1年的规定,开户费:每号每次200元(包括管理登记、编号和咨询等);通话费:基本通话费每月150元;本业务区内通话费每分钟0.50元;拨发国内、国际长途电话,加收国内、国际长途通话费;更改电话号码、更改用户名称40元;系统服务功能使用费,每项10元。1994年,省物价局、省邮电管理局赣价费字〈1994〉第127号、赣邮(1994)局字第615号文件,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自1994年12月1日起执行。用户自备移动电话机,凡型号符合邮电部已批准进网标准的,应持本人身份证和手机原证明资料经邮电部门验机合格后,可以进网使用。并一次性收取验机配号费100元;移动电话资费标准〈900MHZ〉初装费由原每号22000元(含手机售价)调整为每号10000元(含附加费、不含手机售价);基本月租费由原每月150元调整为每号每月50元;本业务区内通话费由原每分钟0.50元调整为每分钟0.40元(主叫或被叫均按每分钟收取通话费);拨发国内、国际长途电话按规定加收国内、国际长途电话费;本业务区内通话费每分钟每号0.30元,实行单向收费,即只收发话端,受话端不收。对特殊,吉祥电话号码,加收选号费,具体事项由邮电部门会同物价信息服务部门共同商议,但局方指配的电话号码不收费。
江西省物价局赣价费字(1995)第76号、江西省邮电管理局赣邮(1995)局字第400号联合文件,自1995年11月1日起,调整移动通信部分资费标准。
一、调整移动电话(900MHZ)的部分资费标准。
(一)初装费由原每号10000元调整为每号3000元(不含手机售价)。
(二)租机费:租期一个月每号每月450元,租期半年每号每月350元,租期一年每号每月300元。
(三)移动电话代办服务费:每拨通一次1元。
三、业务量
1992年,移动电话初开办时,业务量较少,年末只有76户,其中计费74户。1993年,业务量得到了发展,年末用户达186户,其中计费177户。1994年12月1日,移动电话资费下调后,12月份用户有较大发展,年末用户达387户,其中计费371户。1995年,移动电话全国漫游后,加快了发展速度,年末用户达1159户,其中计费1139户。
四、设备
1992年1月,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EMX250移动电话LD基站设备,建设规模为18+2信道,于9月26日开通。1995年10月,该设备首次扩容200信道,至1995年末,合计为38+2信道。
第六节农村电话
一、业务
(一)基本营业区
解放后,农村电话办理区内电话和区间电话两种业务。根据农村邮电支局所交换点的机线设备和用户分布情况,结合区乡(镇)行政区划,参照自然地形划定基本营业区域和营业区域,基本营业区域以农村电话交换点所在地终端杆为起点,其线路里程在0.5公里以内的为基本营业区域。
(二)业务种类
1953年7月接管地方电信,1954年8月,省局颁发《江西省地方电信开放营业暂行细则》,开办了农村电话业务。办理的业务有:普通电话(正机)、同线电话、合同电话、临时电话。1963年开始,办理农村电话业务有:普通电话(正机)、电话副机及附件、同线电话、用户小交换机、公用电话、临时电话、代维设备业务。农村区间电话按照不同的服务对象、业务性质和不同的时期,规定业务种类。农村区间电话业务种类有:防空情报电话、特种电话、军政电话、新闻电话、紧急调度电话、加急公务业务电话、会议电话、普通一般电话、叫人电话、叫号电话、传呼电话等。
(三)业务量
解放前,农村电话由县政府自办,发展缓慢,用户很少。
解放后,农村电话有了不断发展,用户不断增加,1953年末,农话用户到达户达15户。在“一五”时期,根据农业发展纲要,农村合作化高潮蓬勃发展,乡乡在架设电话,1957年末,农话用户发展为119户,其中计费用户112户,与1953年相比增长6.9倍。“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电话到达户相继减少,到1970年末,用户只有349户,其中计费330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电话又开始恢复了生机。1988年末,用户达548户,其中计费534户。
1990年1月,市内电话实现程控化后,加快了农村电话的发展。1992年11月17日,浮梁大石口邮电支局开通程控电话,1993年6月8日,蛟潭邮电支局程控开通,10月8日,鱼山邮电支局程控开通,11月8日,鹅湖邮电支局程控开通,12月8月,经公桥邮电支局程控开通,12月26日,湘湖邮电所程控开通,年末,农村电话用户达591户,其中计费556户。1994年12月28日,瑶里邮电所程控开通,1995年1月16日,峙滩邮电所程控开通,5月24日,黄潭乡程控开通,5月25日,三龙邮电所程控开通,5月26日,寿安邮电所程控开通。至此,农村电话全部实现程控化,6月1日开始,农村电话甩掉摇把子,年末,农话用户达1139户,其中计费1100户。农村电话普及率达0.45部/每百人。
(四)资费
1954年8月15日,省局颁发《江西省地方电信开放营业暂行细则》,对县内电话业务收费范围、收费办法、收费标准作了规定。自1965年开始,县内电话按全省统一资费标准计收。1965年,省局颁发的《江西省农村电话营业暂行细行》,规定地方国营农村电话用户按月收取固定通话费,甲类用户每户每月4元、乙类用户每户每月10元、丙类用户每户每月12元,自9月1日起实行。1975年,省局制定《江西省农村电话资费办法》,自1976年1月1日起实行。固定通话费:甲类用户每户每月3元、乙类用户每户每月7元、丙类用户每户每月10元;计时通话费:每分钟0.10元、传呼电话附加费每张0.10元、销号费每张0.05元。1983年,江西省物价局、江西省邮电管理局(83)赣价检字第11号、赣邮(83)农字第005号文件规定,调整农村电话资费标准,自1983年7月1日起执行。甲种用户每部每月5元、乙种用户每部每月12元;计时(次)电话,每张0.30元(每张电话收费的基本时间为3分钟,不足3分钟的按3分钟计算,超过3分钟的按实际通话分钟计费),叫人电话每张0.10元,传呼电话每次0.10元。江西省物价局、江西省邮电管理局(1988)赣价非字第41号、赣邮(1988)农字第2号联合发文,对江西省农村电话资费进行改革。由于全省当时农村电话计费办法很不合理,区内电话不分交换机容量大小,不分人工和自动,全部一个收费标准;区间电话不管通信距离长短,远近一个价;农村资费标准偏低,有些服务项目长期不收费,价格与价值背离,严重影响了全省农话事业的发展。为理顺农话资费关系,对江西省农村电话本着改革的精神进行适当调整,并制定了《江西省农村电话资费标准(试行)》,新资费标准自1988年7月15日起执行。同时,根据江西省邮电管理局赣邮(1988)计字第116号文《关于收取邮电通信建设附加费的通知》,自1988年8月6日起对农村区间电话加收附加费:农村电话按区间电话每分钟收取附加费0.15元。江西省物价局、江西省邮电管理局赣价费字(1994)第028号、赣邮(94)局字第87号联合发文,根据省政府赣府发(1992)90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省邮电通信事业的通知》精神,结合江西省实际,参照邻省经验,对部分农话资费标准作适当调整,并制定部分新增业务项目的收费标准。下发《江西省农村电话资费标准》,自1994年5月1日起执行。
初装费
程控电话初装费:甲种用户(含财政拨款的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中小学、幼儿园、医院(但不含其下属单位),南昌市、九江市、萍乡市、新余市(含进入该市网县市局),每部收取2500元,其他地市县每部2000元;乙种用户(含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和集体、单位安装的住宅电话),南昌市、九江市、萍乡市、新余市每部3500元,其他地市县每部收取3000元。
安装同线电话的新装用户,按初装费标准的70%收取初装费;安装电话副机的用户,按初装费标准的30%收取初装费。
安装专线电话的新装户(含用户小交换机中继线)每占用的一对局间中继线的,应按初装费标准另加收50%的费用。在农话基本营业区域以外的新装用户,除按上述规定收取初装费以外,如需新设线路,按实需工料费收取费用;凡利用原有线路的,按界外线路长度加收线路改造费用,每对公里加收500元。
改制费
凡由人工电话(含磁石、共电)或机电制电话改为程控电话的用户,南昌市、九江市、萍乡市、新余市甲种用户每部收取改制费1000元,其他地市县甲种用户每部收取改制费600元;乙种用户全省统一每部收取改制费1500元。
本地电话网使用费:凡已进入本地电话网的县(市、区)市话用户和农话用户均收取本地电话网使用费。标准为:甲种用户每部每月3元;乙种用户每部每月5元。
江西省物价局、江西省邮电管理局赣价费字(1995)第50号、赣邮(95)局字第280号文《关于取消和调低部分农话资费标准的通知》规定:一、取消电话副机的收费项目。用户安装和使用电话副机,在不改变用户种类的前提下,免收初装费和月租费。二、取消收取基本区外附近用户装机建设费的规定。乡镇所在地附近的用户安装电话与基本营业区内用户同等对待,不再收取线路建设费或线路改造费。距乡镇所在地较远的用户装机收费,由各县(市)邮电局就当地情况决定。三、取消农村程控电话部分新服务项目的开户费和月使用费。这些新服务项目包括:缩位拨号、热线服务、缺席用户服务、呼叫等待、遇忙记存呼叫、遇忙回叫、转移呼叫。四、调低租用农话中继电路资费标准。用户长期租用农话中继电话,出租费按资费标准的70%收取。五、用户到营业窗口挂发现金电话,一律免费向用户提供挂号凭单。六、凡与电话机并机使用的传真机免收初装费、入网费、月使用费。用户新装传真机,向当地邮电总部门办理申请,按农村电话用户种类初装费标准收取初装费。
二、线路
解放前,农村电话由县政府自办。1947年1月——5月,县政府架设县城至南安乡农话(单线)线路,全长10公里;县城至新平乡农话(单线)线路,全长10公里;县城至福西乡农话(单线)线路,全长30公里。年末,浮梁县共有乡镇18个,已通农村电话有南安乡、新平乡、福西乡、景德镇4个乡镇,其余14个乡镇均未架设线路。
1948年,完成架设县城至瑶里乡农话线路,全长36公里、墩口乡至东埠乡农话线路,全长10公里;东埠乡至瑶里乡农话线路,全长10公里;南安乡至东流农话线路,全长7.5公里,年末,已通电话的乡镇达14个,线路总长度为1092公里。
1953年7月,邮电局接管地方电信后,对农村线路进行整修。1954年7月,景德镇至旧城乡单股线改为双股线;旧城乡至二区(鹅湖)线路、五区(经公桥)至桃墅乡线路经整修后于12月恢复通话。1955年,对峙滩线路进行改道,更换峙滩至五区(经公桥)电杆87根。1957年,新建杆路37.55公里,拆除旧杆路15.17公里,新建线路144.64条公里,其中市至三龙单线改为双线,全长15.17公里;市至湘湖(除原一条单线外)另挂双线1对,13.79公里。年末,杆路总长度606.06公里,其中中继线188.03公里,线路总长度999.52条公里(双线回路197.58公里,其中中继线92.46公里,单线回路604.36公里,其中中继线136.45公里)。为贯彻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根据全省第十次邮电工作会议精神,经市人民政府批准,1962年,将公社总机、设备、人员及公社以下机线设备下放给集体(公社或垦殖场)经营管理。市至公社中继线仍为全民所有,由邮电局负责维护。年末,下放给公社或垦殖场线路684条、总机2部,撤销和移交委办2处(藏湾、涌山)。整治农话线路650对公里,912条公里,中继线696条公里,用户线47条公里,重架、新架中继线62条公里,用户线26条公里。年末农村电话交换点33处(其中全民17处),杆路1120杆程公里(其中中继线434公里),线条604对公里,单机用户513户。全市15个人民公社、5个垦殖场(除黄潭公社外)都安装电话总机,生产大队207个有136个通电话,占大队总数的65.7%,生产小队1901个,有62个通电话。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为了达到社社通电话的要求,由地方财政投资,组成“社社通电话施工工程队”,在原乡乡通电话的基础上,完成107个生产大队杆线架设工程,实现了大队通电话。1959年10月,由地方财政投资,对农村电话交换点之间中继线进行从新布局,经过2年半时间,共架设中继线路599对公里,其中农话台至农村交换点中继线493对公里,二级中转中继线106对公里。各交换点中继线如下:市至兴田4.0M/M铁线70对公里、市至蛟潭2.8M/M铁线31对公里、市至江村4.0M/M铁线70对公里、市至三龙2.8M/M铁线23对公里、市至寿安2.8M/M铁线20对公里,市至仙槎4.0M/M铁线25对公里、市至涌山2.8M/M铁线33对公里、市至瑶里4.0M/M铁线60对公里、市至鹅湖4.0M/M铁线41对公里、市至罗家2.8M/M铁线6对公里、市至经公桥4.0M/M和2.8M/M铁线各60对公里,经公桥至西湖4.0M/M铁线80对公里、经公桥至九龙2.8M/M铁线10对公里、鹅湖至小沅2.8M/M铁线10对公里。1978年,农话载波室成立后,开通蛟潭、峙滩、鹅湖邮电支局(所)中继载波电路,提高了农村电话通话质量。1985年,杆路总长度877.2公里,其中邮电局经营的398.4公里,水泥杆路337.6公里;明线线条总长度2359对公里,其中邮电局经营的1420.8对公里;电缆长度19.1皮长公里,其中中继(塑料)电缆15.4皮长公里。1990年,杆路总长344公里,其中中继杆路309公里;总长度中,水泥杆路233公里;明线线条总长1057对公里,其中中继线937对公里;电缆总长33皮长公里。1994年9月16日,更换广场分局至大石口农话中继光缆9.5皮长公里,10月更换大石口至897厂中继光缆12.1皮长公里。
1995年,更换农话中继光缆106.07皮长公里,其中5月更换大楼至三龙13.77皮长公里、三龙至黄潭20.1皮长公里、新厂分局至寿安16.48皮长公里,6月更换三龙至蛟潭20.2皮长公里,10月更换蛟潭至经公桥26.15皮长公里、新厂分局至湘湖9.37皮长公里。截止年底,农话中继光缆有127.67皮长公里,农话中继明线剩下67.6线对公里,其中市局至鹅湖7/1.8AL(铝线)32.7对公里、鹅湖至瑶里4.0F(铁线)19.5对公里、蛟潭至峙滩4.0F(铁线)15.4对公里。
三、设备
解放前,浮梁县自办乡村电话。1948年,浮梁县政府有磁石交换机1部。
1953年7月,浮梁邮电局接管了地方电信设备,设农市合台,农话交换机1部,容量为20门。1954年,旧城邮电所磁石交换机10门改换交换机20门。1955年,一区(湘湖)增设交换机5门、四区(经公桥)增设20门、七区(峙滩)改为10门、六区(江村)新装磁石交换机10门。1958年,设立农话台。年末,安装磁石交换机,容量200门。1962年9月,对农村电话进行整顿,下放罗家垦殖场农村电话,将该场电话总机及安装的电话机移交垦殖场自办。1973年,新增江丰厂703型3路载波终端机2部,通达黎明制药厂中继电路。1975年5月,成立农话载波试制组,自制JO-3F铁线3路载波终端机。1976年11月,安装JO-3F铁线3路载波终端机2部,首先开通鹅湖、蛟潭中继电路。1977年1月,成立农话载波室。次年,安装自制JO-3F铁线3路载波终端机3部,开通蛟潭、鹅湖、峙滩中继载波电路。1983年,鹅湖邮电支局扩容磁石交换机,增容40门、蛟潭邮电支局增容50门、兴田邮电所增容10门。年末,农村电话磁石交换机总容量1360门,其中邮电局经营的870门,实占容量707门,其中邮电局经营的493门。1985年,波阳局鱼山、景波邮电所划归景德镇管辖,增加磁石交换机1部,容量60门。新增EM206型3路环路载波终端机主机5部、EM206型环路载波终端机分机21部,次年,新增EM206型环6路载波终端机2部,通达602厂、蛟潭邮电支局、713厂中继载波电路。农话台新增JT2A型共电制交换机,增容60门,新增EM206IV型环3路载波终端机2部,通达凰岗、鱼山所中继电路。1988年,新增EM303型12路载波端机1部,通达鹅湖邮电支局;新增EM206IV型环3路载波终端机2部,通达旧城、无线电厂。次年,新增EM206IV型环3路载波终端机2部,通达大石口(浮梁县城)。1990年,新增EM206IY型12路载波终端机2部,通达鱼山支局、新增EM206IV型环3路载波终端机1部,通达先锋总机、3J224A型特高频收发信机2部,通达浮梁开关厂。1991年,新增ZM206-V型环6路载波终端机1部,通达第二水泥厂、新增3JDD4A特高频收发信机3套,通达昌江中学、897厂、浮梁县。新平乡磁石交换机改换自动式交换机,增加容量4门,新增EM303-V型12路载波终端机1部,通达大石口。
为迅速改变农村电话落后面貌,1992年11月17日,大石口(浮梁县)邮电支局安装珠海产STO-1000型程控端机开通,设备容量200门。次年6月8日,蛟潭邮电支局安装西安产HJ100-Ⅱ型程控端机开通;10月8日,鱼山邮电支局深圳产JK-1000型程控端机开通;11月8日,鹅湖邮电支局西安产HJ100-Ⅱ型程控端机开通;12月8月,经公桥邮电支局深圳产JK-1000型程控端机开通;12月26日,湘湖邮电所深圳产JK-1000型程控揣机开通。1993年,新增EJ-12V型12路载波终端机3部,通达740厂、鹅湖、蛟潭,新增EJ12-B型12路载波终端机1部,通达湘湖,新增铁6路载波终端机1部,通达经公桥,市至石岭S1-60+6环6路载波机主机停用、至897厂、鹅湖、无线电二厂、无线电一厂、蛟潭、713、万德福公司EM206IV型环3路载波机主机停用。同年12月28日,瑶里邮电所珠海产STO-200型程控端机开通。1994年,为加快农村电话交换程控化速度,早日甩掉摇把子,4月14日19时39分最后一个用户442390通过农话台“118”挂通三龙电话后,19时47分“118”农话交换台结束了36年之久历史,农话台撤消。部分农村电话挂发由各程控端局接转。1995年1月16日,峙滩邮电所珠海产STO-200型程控端机开通、5月25日三龙邮电所珠海产STO-200型程控端机开通、5月26日寿安邮电所珠海产STO-200型程控端机开通,农村电话全部实现交换程控化,甩掉摇把子历史。年末,交换机总容量为3952门,实占容量1139门;用户电话交换机容量1824门,其中自动1824门,自动中程控512门;接入局用交换机的话机1159部,接入用户交换机的话机984部,出局用户线对1678对,其中实占1507对;局用摸拟终端复用设备容量102路,其中实占48路;局用数字终端复用设备容量840路,其中实占240路。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本志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机构沿革、邮政通信、电信通信、企业管理、职工队伍、党群组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记述了景德镇市邮电通信的兴起、演变和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