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投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47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投递
分类号: F632.99
页数: 8
页码: 71-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市从解放前到1995年末投递的重要发展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邮政 投递

内容

解放前,邮件投递人员称为信差。信差分步差、自行车差,每日行程分别为30、40、60、100公里。班期分逐日班、隔日班、3日班、4日班。邮件投递按投递区域划分为城市投递、农村投递(简称城投、乡邮)二种。
  1944年,浮梁邮局城市投递设有4个段,每段配备步班投递人员1人,共有投递人员4人。以邮局(南昌会馆)为中心,一段:毕家弄至四图里小学;二段:中华路、东司岭、复兴路(现胜利路)、莲花翻山至观音阁;三段:曾家弄、中山路至太白园(含现沿河路);四段:公馆岭、西园门、小港嘴至小苏家弄。
  解放后,随着城乡范围的扩大和邮政通信的发展。1952年,城市投递由4个段扩大为8个段,其中5个步班段、3个自行车段,每天投递1次;乡邮投递10人,其中一区2人、二区2人、三区1人、四区1人、五、六区1人、八区1人、郊区1人及鄱阳衔接邮路1人,共10条乡村邮路,均为步班。
  1953年,将4个乡划归市郊区,改由城市投递段,每天投递2次,二区邮路增加步班乡邮1人,改隔日班为4天3班,健全乡邮投递公休制度,设乡邮活班1人。
  1954年7月,学习京津投递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将城市8个段改为7个段,其中4个步班段、3个自行车段。调整乡邮路线,改设自行车邮路1条,取消乡邮活班,实行停班公休。
  1956年,按照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求规定,经市委批准,建立乡村邮电网,推行乡村农业社投递员制度,实现乡乡通邮、社社有投递员。
  1957年1月,试行新编制,城市投递设9个段,其中自行车段6个、步班段3个,每天投递2次。由于市区扩展,改活班替休为星期六、日2个下午停班公休。
  1959年,加快报刊邮件投递速度,《景德镇日报》必须当天到达公社,全市11个人民公社均在当天看到《景德镇日报》,112个生产大队,当天到达的66个、隔日到达的46个。年末,乡邮路线单程长度为850公里,其中自行车班250公里、步班600公里。同时,对乡邮投递实行排单制度及乡邮“五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路线、定班期)制度。
  1963年,城市投递段道共9个,农村投递邮路单程长度为927.5公里,其中自行车邮路864公里、步班63.5公里。投递邮路为:经公桥至西湖,自行车单程29.5公里,逐日班;景德镇至枫树山,自行车单程38.5公里,逐日班;景德镇至仙槎,自行车单程47公里,逐日班;景德镇至旧城,自行车单程71公里,逐日班;江村至经公桥,自行车单程22.5公里,逐日班;蛟潭至峙滩,自行车单程32.5公里,逐日班;大洲至三龙,自行车单程29.5公里,隔日班;东流至南安,自行车单程53.5公里,逐日班;福港至蛟潭,自行车单程41.5公里,逐日班;鹅湖至桃岭,自行车单程33公里,逐日班;经公桥至储田,自行车单程40公里,隔日班;坑口至天宝,自行车单程32公里,隔日班;坑口至王港,自行车单程37公里,隔日班;兴田至峙滩,自行车单程41.5公里,逐日班;江村至圩林,车步混合,单程19公里,隔日班;经公桥至汪家,车步混合,单程14公里,3日班;西湖至桃墅店,车步混合,单程29.5公里,3日班;西湖至茶宝,步班,单程26公里,3日班;西湖至龙溪,车步混合,单程12.5公里,3日班;蛟潭至胡宅,车步混合,单程17.5公里,隔日班;峙滩至英溪,步班单程27.5公里,隔日班;峙滩至龙潭,车步混合,单程24公里,隔日班;瑶里至汪家,车步混合,单程18公里,隔日班;瑶里至南泊,车步混合,单程17公里,隔日班;大洲至中保,车步混合,单程14公里,隔日班;东流至柏树下,车步混合,单程47.5公里,隔日班;福港至麻港,车步混合,单程17.5公里,隔日班;鹅湖至砖桥,车步混合,单程29.5公里,隔日班;景德镇至杨家店,车步混合,单程20公里,隔日班;寿安至鸣兴,车步混合,单程18公里,隔日班;寿安至东明,车步混合,单程17公里,隔日班;兴田至港西,步班,单程10公里,3日班。
  1970年,城市投递段道扩增为13个。1974年,城市投递段道为13个,农村投递乡邮路线单程长度增为1380公里,其中自行车班1262公里、步班118公里。
  为加快报刊、邮件传递速度,自1978年11月1日起,城市投递每天改投2次,其中枫树山、旧城、洪源3个乡班段及12、13郊班段仍每天投递1次。
  1985年,由于城市范围的扩大和邮政业务量的增长,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用户要求。自7月1日起,城市投递段道由22个调整为27个,增加3个郊班、2个市班,陶瓷建筑公司、陶瓷职工大学、古窑瓷厂、陶瓷博物馆等35个未通邮的单位全部通邮,工人新村、农民新村、莲花山、朝阳路等新建140余栋约1900多户住宅用户及东风坦、茶山、御史亭、陶金岭约290余户全部通邮。同时,在珠山支局设立“窗口投交”,安排1人为窗投员。
  1987年,增设城市投递段道1个,同时,培训摩托车投递驾驶员3人。
  1991年12月10日,由于邮电内设机构的调整和城市服务范围扩大,为便于加强管理,撤销投递组,分设投递1组(邮电大楼)、投递2组(火车站邮件转运大楼),投递一组负责1—14段道,投递二组负责15—30段道。
  1992年4月,为加强农村乡邮管理,提高农村投递质量,促进农村报刊发行水平提高,制订《农村承包邮路三挂钩考核实施办法》,对农民承包邮路乡邮人员实行全额工资与报刊流转额、投递路程、工作质量三挂钩按月进行考核。
  1995年末,城市投递人员增至47人〈含临时工27人〉,其中脱产组长2人,质量检查员2人,平信、挂号台3人,窗口投交1人,替班9人,城市投递段道30条,单程458.4公里,除大户段使用摩托车外,均为自行车班,投递频次除郊班外每天为2次,上午、下午各1次。农村投递员28人(其中农民承包邮路21人),投递邮路28条,单程1788.9公里,其中承包邮路21条,单程1347.4公里,除山区地段步班外,均系自行车班,投递班次为周三班和周六班。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景德镇市邮电志》

本志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机构沿革、邮政通信、电信通信、企业管理、职工队伍、党群组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记述了景德镇市邮电通信的兴起、演变和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