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分拣封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47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分拣封发
分类号:
F618.1
页数:
3
页码:
64-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市邮政分拣封发的过程处理方式和邮政快件业务的发展量。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邮政
分拣
内容
分拣封发是邮政通信的心脏部位,所有进、出、转口邮件都须在分拣房集中,按经转路由进行分拣后封发,邮件处理方法主要采用直封和经转两种。
景德镇邮局成立后,配备1名分拣封发员,每天封发邮件1次,靠手工操作对邮件全过程进行处理。
解放前,浮梁邮局分拣封发人员增至3人,设挂号台、平信台,挂号台2人兼包裹分拣封发,平信台1人兼挂号封套及销票。邮件直封很少,对邻县鄱阳、婺源、乐平、都昌邮件直封外,其他各县及外省邮件封发南昌经转,对安徽省皖南部分县邮件封发屯溪经转,每天封发邮件1次。
1951年,分拣房增设分拣封发包裹台。1958年8月,贯彻邮电部颁发的《国内平挂函件分拣封发办法》,强调直封直发,按照“平+挂三”〈平信满10件、挂号满3件即可直封〉的标准、“出四进三”〈出口邮件处理4小时,进口邮件处理3小时〉的要求,调整增加直封格眼,压缩内部处理时限。直封格眼增至40多个,封发次数仍为每天1次。
“文革”初期,免费函件邮寄量大增。1971年,分拣封发出口函件154.36万件,其中免费达3.40万件。“文革”结束后,函件业务量恢复正常。1976年,出口函件239.60万件、包件4.79万件。
1977年,市局恢复了邮件分拣封发的规章制度管理,对邮件开袋实行“三角看袋法”,检查邮袋是否有邮件,挂号邮件实行“三核对”(核对袋牌、清单、邮件三者的接收局名、件数号码是否相符),封发特种挂号和保价邮件时须2人会同封袋、开拆邮件时2人会同开拆,分清责任,确保邮件质量和安全。
1987年11月10日,开办“邮政快件”业务后,对邮政快件分拣封发由挂号分拣台兼。次年1月,“邮政快件业务量发展较快,分拣房增设快件分拣台,配备快件分拣封发员1人,全过程处理“邮政快件”。
1995年,分拣封发人员20人,其中脱产组长1人、质检员1人,分拣封发工作台11席,其中平信台3席、挂号台3席、平挂刷台1席、快件台2席、包件台2席。直封格眼236个,其中平信72个、挂号72个、平挂刷3个、快件87个、包件2个。出口邮件较多的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深圳、福州、厦门、武汉、泉州、宁波、长沙、温州、上饶、抚州、鹰谭、赣州、南昌。每天封发邮件1次〈快件2次〉。全年分拣封发邮件2202.27万件,其中国内函件出口246.58万件、进口478.50万件、转口1229.40万件,给据函件出口16.41万件、进口17.46万件、转口29.48万件,快件出口28.22万件、进口33.75万件、转口71.87万件,包件出口4.68万件〈商包3.71万件、纸包3875件〉、进口12.32万件〈商包3.25万件、纸包2.56万件〉、转口11.65万件(商包4.8万件、纸包2.36万件),汇票出口8.91万件、进口8.68万件;国际及港澳函件出口15568件、进口18572件、转口6896件,给据函件出口1163件、进口756件,包件出口478件、进口174件。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本志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机构沿革、邮政通信、电信通信、企业管理、职工队伍、党群组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记述了景德镇市邮电通信的兴起、演变和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