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七、报刊发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474
颗粒名称:
七、报刊发行
分类号:
F618.3
页数:
5
页码:
57-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邮政业务报刊发行解放前到1995年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邮政
报刊发行
内容
解放前,报纸、杂志实行出版发行一体化,即报社、出版社自行组织报纸、杂志的发行工作。浮梁邮局均未办理报纸、杂志的订销业务,但报纸、杂志的投送由邮局按新闻纸刊物投送。
1949年末,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和全国邮政会议先后提出报刊发行和邮政合一的建议,1950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在全国实行。浮梁邮局按照“邮发合一”的方针,从1950年起,办理报刊发行业务。浮梁(景德镇)邮电局自实行“邮发合一”以来,邮电部门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采取订阅、零售、组织行政、企事业单位建立报刊发行站(员)等办法,扩大报刊的宣传、收订工作,坚持“人民邮电”的方向,贯彻“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积极为广大读者服务,报刊发行量逐年上升,到1957年报纸累计发行量,由1952年的134.38万份上升到220.39万份,增长0.64倍,杂志累计发行量由1952年的7.13万份上升到29.75万份,增长3.17倍。
1958年至1960年,报刊成为人们的政治精神粮食,景德镇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报刊发行工作。邮电部提出邮政业务以报刊发行为纲后,市委强调报刊发行数量,对全国和省、市主要报刊的发行量以指令性规定,层层下达到城市、农村各单位,不少单位还将报刊订阅落实到个人,在“三年大跃进”期间,农村大多数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和厂矿、车间、班(组)都订有中央级的《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省级的《江西日报》及本市的《景德镇日报》,即“三报一刊”,厂矿和公社普遍增订《解放军报》和》江西青年》杂志。1958年报纸累计发行量达370.66万份,比1957年提高68%;杂志发行量达38.69万份,比1957年提高30%。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不少报刊相继停办,中央级报刊仅剩下《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以及少量的科技刊物。全市报刊发行量出现大滑坡,到1967年报纸发行期发份数由1965年的6314份下降到5691份,减少9.87%;杂志发行期发份数由1965年的5746份下降到2334份,减少59.38%。全市发行报刊种类只有十几种,其内容大多是“新华社电讯”,发表“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时,各单位临时突击性增加要数。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报刊发行量回升,到1977年报纸累计发行913.91万份,杂志累计发行46.11万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国各地报刊陆续恢复出版,随着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国民经济的好转,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全市报刊发行量不断增加。从80年代起,邮电部门注重于报刊的普及和各种科技报刊的宣传收订,开创了报刊发行工作的新局面。
为解决城市偏辟地区暂不通邮用户订阅报刊的实际困难,自1984年起在珠山邮电支局设立报刊“窗口投交处”,订户可根据订阅的报刊种类凭收据自行到窗投处领取。
1985年,全市农村乡镇和大多数行政村都订阅了报刊,报刊累计发行上升到22458万份。
1952年邮电部、国家出版署颁发了《关于改进报刊发行工作具体办法的联合决定》,自1953年1月1日起,各级邮电局对发行报纸和杂志实行预订预收制度。全国各种报刊预订期为每年二、五、八、十一月份,但报刊年度大收订工作重点在11月份。订户定期预订报刊,要向邮电局、所预付报刊订费。报纸按月收订,杂志按季收订。为满足部分读者未能按时订阅报刊的需要,报纸可以破月订阅,杂志可以破季订阅。
订户订阅报刊,一般由订户到邮电局、所办理订阅手续,距离邮电局、所偏远的订户,可以由投递员、乡邮员代为收订。为方便单位订户,也可以在本单位报刊发行站直接办理订阅手续。根据邮电部门颁发的《社会报刊发行站组织管理办法》,对社会发行站(员)依据其收订个人订阅报刊总额5%以内发给酬金。
邮电局发行报刊,要向报刊出版社收取发行费作为业务收入。报刊发行费率,1952年以前,报纸平均为定价的28%,杂志平均为定价的33%,经邮电部与前出版署商定,从1953年起统一发行费率,报纸、杂志均为定价的25%,零售量加2%。为适应发行工作的需要,邮电部于1964年颁发了《邮电部门发行报刊杂志简则》规定发行费率,报纸、杂志订阅均为25%,零售报纸为定价的35%,零售杂志为定价的27%。1980年又补充规定:自1980年9月起新交邮发报刊的发行率,报纸、杂志订阅均为定价的30%,零售报纸为定价的35%,零售杂志为定价的30%。
1978年8月,景德镇市邮电局参加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报刊发行工作会议,被评为华东地区“报刊发行工作先进集体”。1982年~1984年连续三年被华东地区评为“报刊发行工作先进集体”。
为了缓解邮电部门报刊发行长期亏损的状况,使报刊发行事业进一步发展,邮电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1987年2月3日发出了《关于调整邮电部门报刊发行费率的联合通知》。根据“联合通知”,邮电局自1987年4月1日起,按新调整的报刊发行费率计收报刊发行费。由于报刊发行费率的调整,进一步调动了报刊发行人员的积极性,为方便读者对报刊的需求,自1984年7月起,在城市中心设立三个报刊零售亭,销售各类报纸、杂志。
1988年,全市报刊发行量累计达413.57万份,城乡报刊发行密度为1.8人一份报刊。1989年,由于报刊纸张提价,加上《景德镇日报》自7月1日起收回自办发行,城乡报刊发行量下降,发行密度降为3.29人一份报刊。1992年7月1日,《景德镇日报》恢复邮电局发行。
1995年,全年订阅报刊种类为3646种(报纸643种,杂志3003种),报纸累计发行1525.45万份,比1952年增长10.35倍,比1985年下降了30.23%;杂志累计发行89.66万份,比1952年增长1.38倍,比1985年下降了189.02%;报刊发行流转额686.43万元,分别是1952年的3.85倍,是1985年的3.15倍。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邮电志》
本志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机构沿革、邮政通信、电信通信、企业管理、职工队伍、党群组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记述了景德镇市邮电通信的兴起、演变和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