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五、舞台美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411
颗粒名称:
五、舞台美术
分类号:
J813
页数:
4
页码:
254-2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戏曲志》一书中对舞台美术方面的介绍,包含了砌末装置,化妆脸谱,服饰等。
关键词:
舞台
戏曲
剧种
内容
(一)砌末装置
指戏曲舞台布景、道具,即今之谓舞台美术的一部分。
旧日传统戏之砌末极简单,仅一桌二椅,还有个供下跪垫膝的蒲垫。开演后,打小锣的一边配乐,一边在台上捡场。
建国后舞台美术日渐提高,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妆、效果,道具等内容,其创作及创作者,称舞台美术设计,简称舞美设计。布景、灯光、效果、道具有着过去所无可比拟的进步。幕布一项就有:大幕、二道幕、三道幕、中幕、蝴蝶幕、天幕等。幕布质量,剧团一般为布质,后增加金丝绒大幕,丝、绸、缎幕;台口两侧,置两条长约三米的白布,供幻灯放映唱词用,称幻灯字幕;舞台灯光已由建国前的菜油灯、煤油灯到建国初的汽灯,再发展到今天的电灯:以性质分有白炽灯、碘钨灯等,以用途分有面灯、脚灯,聚光灯,此外还有彩色转盘灯。至今还运用激光,必要时,创造舞台上的特殊环境与特殊效果。为使远座观众听得清晰,又安装扩音设备,或给主要演员配备无线话筒。场上布景有灯光布景,用幻灯将绘好的彩色画面映在天幕上,和实景相配合,弥补实景之不足。实物布景则根据剧情,在舞台摆设些大方得体能说明或点缀环境的实物如:书桌、卧塌、门、假山、亭台楼阁、城门……有的武打戏中,还布设精心巧制的机关布景,出人意料,惊险微妙。
(二)化妆脸谱
本市剧种,主要是赣剧、京剧勾画脸谱。越剧、采茶剧、文词戏、马灯戏多淡装素抹,而京剧脸谱一如外地,无甚变化,故不详述,此只介绍赣剧脸谱。
旧日日传统戏之化妆,称“开相”或“扮戏”。每场演出前,都由丑角用毛笔沾彩色洒在自己脸上或洒往墙上“发笔”作为通知,其他角色才开始扮戏,老生、正生、龙套,只上油彩打底,老生在脸上勾几根皱纹示老:小生、小旦洗脸后,油彩打底,再以洋红、胭脂、水粉画之,眉毛则用锅底灰勾勒;大花、二花、三花,打好底粉,勾画脸谱。
今日化妆,先以凡士林打底彩,再画红,然后扑粉定妆,扫粉后,生、旦角色抹胭脂、涂口红,用画笔画眉、圈眼;花脸配七色以毛笔勾画,按人物性格,身份不同偏重着色,如青面庞偏重绿色、天兵天将偏重金色……等等,各种净角,多有传统的脸谱,形象丰富多彩、动人传神,这是历代艺人可贵的艺术创造。
(三)服饰
旧日传统戏,只有五蟒五靠,(五种颜色:黄、红、绿、白、黑),今增至十二色以上,如:古铜色、秋香色(橙黄)、粉红色、兰色、紫红色………今五靠之外,又加改银靠、前靠等。
旧日传统戏,无保衣(英雄、侠客服装),今有十六色保衣。上八色下八色,为上红,下紫红,上白,下银白等);旧无女黄蟒,今《狸猫换太子》中,刘妃垂廉听政便着黄蟒;旧无古铜蟒,今权贵老生便着古铜蟒;此外,还增加各色对帔:古铜对帔(老生员外)、大红对帔(新婚郎)、紫红对帔(官员便服)、粉红对帔(小生、小旦)、青色对帔(正生)、兰色对帔(正生、小生)……等等。
如今,九角头等各种角色人物的服饰穿戴,依据人物性格和剧情进展的需要,有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
(四)赣剧·饶河戏传统脸谱配衣冠髯口选例
(一)包拯:(1)年青时无胡子、生巾帽
(2)壮年时期短胡子、纱帽、兰官衣。
(3)中老年,黑髯口、相巾、黑蟒。
(二)王彦章:(《五龙会》、《王彦章摆渡》人物)
武打扮,黑靠
摆渡时着妆:青捆身、戴翻草帽、草鞋、绑腿
(三)颖考叔:(《火烧子都》、《伐子都》人物)
(1)做官时扮妆:穿青(黑)靠,黑蟒,硬扎布,青吊口。
(2)火烧后:红脸、红扎巾、红靠、红蟒。
(四)沉香:(《《劈山救母》中人物)
老式(建国前):红马褂、系下兜、戴额子。
建国后新式:戴孩儿发、穿宝衣、穿红文明靠的肩围、腰围。
(五)裴元庆:(《虹霓关》中人物)
红花箭衣,戴紫金冠,无髯口。
(六)康茂才:(《江东桥》、《双江燕》、《破西湖》中人物)
绿盔绿甲绿扎巾,蝴蝶脸,黑三须。
(七)马武:(《龙凤呈祥》、《破洛阳》中人物)
红箭衣,罗帽,红折子,红吊口。
做官:红蟒、红开装、红靠、红扎巾。
封王:芙蓉盔。
(八)郑恩:(《万里侯》)中人物
黑靠、黑甲、青吊口、黑扎巾。
封王:戴芙蓉盔(侯盔)、黑蟒。
(九)李七:(《李七辩赃》中人物)
红罪衣,散发,戴草箍,穿破鞋,戴乱青吊口。
(十)胡奎:(《鸡爪山》中人物)
(1)红箭衣、红罗帽、英雄结。
(2)建国后:花红箭衣、花红罗帽。
(3)上鸡爪山:戴大额子,插翎毛,穿黄开装。
(十一)铫期:(《上天台》、《龙凤呈祥》中人物)
在家:青折子,系板带,戴罗帽。
做官:穿紫、白蟒靠、侯盔、白满口。
(十二)曹操:(《打鼓骂曹》、《《火烧赤壁》、《破宛城》等人物)
年青:红箭衣、红扎巾、青满口。
中老年:红蟒、红开装、相巾(软、硬二种)、黑满口、麻满口。
(十三)尉迟恭:[《薛仁贵征东、征西》(高腔)《凤凰山》(弹腔)中人物]
黑蟒、黑靠、黑满口。
年老:白满口。
(十四)孙悟空:(《西游记》人物)
红、黄箭衣(下襟吊起来)、罗帽(红的或花的)、红捆身(扎衣)
称齐天大圣:红蟒红靠、不要靠旗、扎带子。
(十五)铁头金龟:(《五雄阵》中人物)
黑捆身子、黑尖头、黑彩裙、绑腿、破底鞋、戴篷发、戴金箍、王八须
(王八满口)。
(十六)钟无盐:(《四国齐》、《兰田带》中人物)
黄蟒、绿靠(或黄靠)、硬扎巾。
(十七)刘金定:(《下南唐》中人物)
绿靠、女硬扎巾
(十八)杨排风:(《打焦赞》等戏人物)
红绿女箭衣(女捆身衣)
(十九)尉迟宝林
花脸,与尉迟恭打扮同
(二十)秦英:(《乾坤带》中人物)
大花脸、红箭衣、红开装、红折子、戴紫金冠(系皇外甥)
(二十一)伍辛:(《反昭关》中人物)武小生演
红脸打扮,建国后用二花演。
红箭衣、红折子、红靠、红蟒、不挂髯口。
(二十二)呼延赞:(《下河东》中人物)
前:一般捆身子衣,戴孩童巾。
后:紫蟒、紫靠(老式用红蟒红靠)、不挂髯口。
(二十三)铫刚:(《三打王英》、《《上天台》中人物)
《上天台》前小生,后打仗,火逼铫刚成花脸,红开装、红箭衣(或花箭衣)。
《三打王英》黑蟒、黑靠、黄帽、黑髯口。
(五)布景选例
《龙床恨》 景德镇市京剧团演出。布景设计:王太生。参加1979年江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周年戏曲观摩会演演出,获舞台美术奖。1982年10月,参加全国舞台美术展览。全剧均在台口两旁各立一深蓝色边框,为“T”字形硬片,上宽下窄,各场布景全在这边框中变换,不用条幕横幕。台上避实就虚,远虚近实,撷取一二件象征性的景物,加以扩大夸张,弃繁就简,犹如传统戏中砌末的功能,但暗寓着剧中的艺术形象。如第五场,时间是晚上,地点是御窑厂牢房。系窑工李勇(王全喜饰)等久造瓷器龙床未成,被御窑厂总管丁廉派人抓来,囚禁于此。
为了吻合剧情,烘托气氛,舞美设计以冷色调(兰色)为主,辅以幽暗灯光,使整个舞台,形成压抑的氛围。
应设想此处是御窑厂的临时牢房(即:关在御窑厂某一角),而景德镇过去的窑厂,多用弯曲颀长的杂木构建。设计者抓住此特点,采用大笔写意的手法,寓予丰富的意蕴。设计图中,从左侧一朽枯的老树干(窑厂屋柱)中,引出一条纵牵舞台的人字形铁链与血迹斑斑的大铁锁,使观众一目了然地看到此处是牢房,同时令人感到盘根错节,行将枯朽的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深重迫害,右侧一束灯光投来,又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令人想到唯有不屈不挠地斗争,才有可能重见天日,......。总之,设计者留给观众予浮想联翩的广阔艺术天地。(见封底)
《女囚》 景德镇市京剧团演出。布景设计:刘平原(执笔)、王太生、彭迈金,参加1989年4月江西省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演出,获布景设计一等奖。舞美设计别具匠心,以不变应万变。几根古藤,两道斜幕寄寓多种意义,舞美语言诗意又精炼,空间大,衬托出山山岭岭,树林森森的自然环境,天幕上一个银白的圆,用不同颜色的灯光变幻成夕阳、残月,或象征着流血的心……这一妙用,起到了以少胜多,令人浮想联翩的效果。(见封底)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