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傩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401
颗粒名称:
傩戏
分类号:
J825.56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戏曲志剧种傩戏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
剧种
景德镇
傩戏
内容
新中国成立前后(解放前后)景德镇市浮梁县西湖乡桃墅村,尚保留有古老的傩戏活动。
1990年秋,据村里最年长的老人汪相一(93岁,光绪25年生)和曹相英(76岁)等老人回忆:据他们的祖父讲,村里历来就有一个小姓人氏组成的十多个人的“傩戏”班子,他们叫“五举班”,解放前每年多于春节期间在祠堂里演出,尔后外村来接,便去演出,从正月初二演到麦黄时节(约五月),解放后则很少演出。
关于《五举戏》(即:傩戏)的来历:他们听说是这样的,唐朝皇帝吃了饭没事,在宫内设法玩乐,叫张天师来捉鬼,张天师说土地里有精怪,便叫人打了四个坑,让四个举人在下面打锣鼓,张天师便放飞刀杀了四个举人,(也有说是杀了五个举人的),因此,后来便演出五举戏。
老人们从小常看过的“五举戏”(傩戏)节目按顺序演出的是:《开天辟地》、《出四个举人头》、《和合二仙》、《魁星点斗》、《土地佬卖麝香》(祈保土地平安)、《玄唐捉老虎(用硝石炼硝)》、《孟姜女哭长城》(此节目正月在祠堂不演,多是有钱人家死了人,要将灵柩停在家里过年,为了还愿,戏班在祠堂内演完节目,再请戏班到家里演出的。)、《寿星骑鹤》、《王母娘娘骑凤》、《地嚎啕》[五举戏有称地嚎啕的,而请大班子(饶河戏班等)演目连戏,俗称打目连,也叫天嚎啕。]演出时,都戴戏脸壳(假面具),有专门的服装道具,打的锣鼓也不同一般,有中间凹凸的锣,无丝弦伴奏。演完以后,舞狮子煞尾。平时戏脸壳等放在祠堂里,直到“文革”期间(约1967年)破四旧,才被毁掉。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本书主要包括了景德镇市戏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志略、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机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