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379
颗粒名称: 文化
分类号: K826.1
页数: 16
页码: 335-350
摘要: 本文收录了景德镇市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获得部级及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其中包括了丁东亮、王光琪、王全喜、刘平原、刘丽芳、刘珠玲等。
关键词: 科学工作者 人名录 景德镇

内容

丁东亮
  男,安徽黟县人。1934年11月出生。1950年8月参加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景德镇日报》、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局工作。相继担任副主编、台长、局长、社长职务。1987年评聘为主任编辑。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采编和发表新闻200多篇,其中《试论戏曲电视剧的发展与提高》,刊登于1989年《声屏世界》第四期和1990年《广播电视论文选》,获全省优秀论文三等奖;《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浅议》,刊载于江西人民出版社《哲学论文精选》和1991年《声屏世界》第二期,被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优秀论文。撰写电视专题片《景德镇的传统艺术——粉彩》、《瓷都景德镇》(合作)、文学脚本等多部(集),其中《瓷都景德镇》被译成英、日文拷贝对外发行。参与摄制、监制电视剧《刑068》、《被开除的村庄》、《名誉》、《理解万岁》、《酒烧心》、《WP行动》等三十多部(集)。其中《刑068》获1985年全国城市电视台“金牛奖”;《理解万岁》获1987年全国电视大奖“金鸡奖”;《酒烧心》获1988年全国优秀戏曲电视剧奖。
  王光琪
  男,1937年2月生于浮梁县,祖籍安徽黟县。1955年毕业于浮梁师范,同年参加工作。1988年评聘为《景德镇日报》主任记者。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55年8月先后在湘湖、旧城小学任教,并在浮梁科普协会、浮梁报社、《景德镇日报》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980年以来,在《江西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中国日报》、《中国建设》、《当代中国》、《瞭望》(海外版)等发表新闻摄影作品达90余幅,省级以上摄影艺术展览作品达60余幅。《喜摘春茶》、《豪情满怀》两幅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在此期间还为《景德镇市志》、《景德镇方志》、《上海经济区工业概貌》(景德镇市卷)、《台湾事务咨询手册》、《浮梁各县》、《历史名城景德镇》丛书等彩色画页的出版担任主摄影。其中《龙的传人》,获摄影世界三等奖,《太湖秋波》、《夜巡》、《描龙》,获市文化艺术优秀作品二等奖;《文房之宝》获全国轻工新貌艺术展三等奖;《长街一笑》获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书画摄影展作品一等奖;《银河落农家》获市级特等奖。1990年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研究会理事、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王全喜
  男,河北新安县人。1945年出生。梨园世家,5岁随父学艺,11岁登台。1986年评为国家二级演员。长期得到名家指教和亲授,尤其得益于江南活“林冲”刘五立的精心传授。曾出色地扮演过众多的人物形象,如《清风亭》中的张元秀,《十五贯》中的况钟,《四进士》中的宋士杰,《逼上梁山》中的林冲,《乌龙院》中的宋江,《追韩信》中的肖何等。1984年,参加上海举办的“麒派艺术进修班”,得到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刘斌昆、吕君樵、徐鸿培、张鑫海、赵晓岚、刘韵芳、刘泽民精心指导。1985年在文化部主办《纪念周信芳诞生九十周年》活动中,他主演的《清风亭》在上海公演时引起强烈的反映。1986年应江苏电视台特约,在四集电视剧《伴飞》中扮演周信芳。1989年在武汉演出,获得湖北省京剧爱好者联谊会赠给“正宗麒派,重整雄风”锦旗一面。1986年获江西省第一届“玉茗花”戏剧节主演一等奖。1992年获江西省第三届“玉茗花”戏剧节《风雨督陶路》主演一等奖。现任景德镇市京剧团副团长。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西剧协会员、景德镇剧协副主席、中国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
  王耕梅
  女,1937年9月生于江西乐平县,祖籍江西波阳县。系赣剧梨园世家。从小随父学“饶河戏”,1945年登台演戏。1988年6月评聘为国家二级演员。自1949年9月随“小京舞台”班至景德镇市,先后演于“泰安戏院”、“人民戏院”、“工人戏院”。1950年入景德镇市赣剧团,同年3月调江西省文联主办的“江西省实验赣剧团”。1952年,由团保送进江西省文艺学校戏曲科学习,1952年结业。分配回景德镇市赣剧团任演员,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几十年来,主演了高腔戏《珍珠记》、《送衣哭城》、《龙凤剑》;昆腔戏《渔家乐》、《水漫断桥》、《扈家庄》;弹腔戏《白蛇传》、《拾金钗》、《花田错》;革命现代戏《江姐》、《党的女儿》、《山乡风云》等大小80余出。饰演过青衣、花旦、武旦、小生、须生等众多行当。1954年参加江西省首届戏剧观摩会演,主演《桃花装疯》,获表演奖;1962年主演《谢瑶环》,获特等表演奖。自1956年起,历届当选为景德镇市政协委员,是江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王湘芝
  女,江西万年县人。1949年4月出生。1961年入万年县赣剧团,同年进江西省文艺学校进修,结业后返团任演员。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级演员。主工花旦、青衣。1970年调入乐平县赣剧团。现任乐平县赣剧团团长。在戏曲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古代和现代不同性格的中国女性艺术形象。如:苏三、秦香莲、穆桂英、祝英台、哑女、白素贞、白牡丹、白毛女、阿庆嫂、李铁梅、柯湘等。主演的《玉堂春开酒店》深受观众欢迎。主演的《台湾知府》,参加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演出,获主演三等奖。主唱的《玉堂春》、《牡丹对药》等剧应江西省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音像出版公司的邀请,录制成合成式磁带出版发行,远销海外。主演的《玉堂春》、《秦香莲》由江西省电视台摄制成录像带。1990年《戏曲研究》编辑部将她的事迹编入了《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名录。系中国剧协江西分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剧协理事。
  王德基
  男,江西婺源人。1938年3月出生。1957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评聘为陶瓷工艺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副编审。现任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景德镇陶瓷杂志社》社长。自1957年起,先后在部陶研所、景德镇市化工研究所、瓷业公司工程师室、从事陶瓷工程技术和编辑工作。1964~1966年从事结晶釉的试验研究工作并获成功,1982年市新技术大会上获优秀成果奖,曾参加轻工业部组织编写的大型工具书《日用陶瓷工业手册》第三章《装饰》的编写,该书由轻工出版社出版。1981年以来先后主编《景德镇陶瓷》杂志,共出版发行50余期。主编了《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日用陶瓷隧道窑热工测试资料汇编》、《英国陶瓷技术》、职工教材《成型》、《原料及坯釉料配制》、《古陶瓷研究专辑》及艺术瓷厂《瓷国名珠》画册等。其中,《景德镇陶瓷》杂志现已由国内推向世界发行。该杂志获1981年优秀情报刊物奖、1986年省轻工业厅科技成果奖。系江西省出版协会理事、景德镇市陶瓷研究会理事、市硅酸盐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
  刘平原
  男,江西波阳县人。1942年9月出生。1964年7月毕业于江西省文艺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工作。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二级舞台美术设计师。1965年在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进修一年。先后在景德镇越剧团、文工团、京剧团担任主要舞台美术设计工作。创作设计不同剧种、不同剧目、不同风格的舞台美术戏剧80余出,在全国省内外公开发表。在全省“玉茗花”第一、二、三届戏剧节观摩评论会上,专家们对其作品给予很高评价,赞曰:“令大家叹服叫绝”、“别具一格”、“令人浮想联翩的妙用”。《北魏魂》布景设计获首届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二等奖,服装设计获单项奖;《女囚》布景设计,获省第二届戏剧节一等奖,服装设计获单项奖。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江西分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市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景德镇市美协理事。
  刘丽芳
  女,1941年9月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祖籍天津市。出身梨园世家。祖父刘祥云艺名九仙旦,是著名的京剧(宫庭)武旦;父亲刘五立是全国著名武生;大伯父刘奎童是全国著名老生;四伯父刘四立是全国著名武生;叔父刘斌是全国著名京剧小丑;大姑父周信芳(麒麟童)是全国京剧艺术大师。刘丽芳1950年入武汉中南戏曲学校。1983年加入市民盟。1988年评聘为国家二级演员。自1953年起,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工作。1962年调景德镇市京剧团,为该团主要演员,专攻文武花旦。长期受到正规培训。1960年在北京参加大型京剧艺术片《杨门女将》拍摄担任九妹一角。1965年主演现代京剧《五叉口》,她代表江西省参加华东区现代剧会演,受到专家一致好评。云南京剧院等都学习了该剧,中国戏曲学院把此剧作为教学教材保留,1965年10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印刷出版。主演的《扈家庄》、《宝莲灯》、《白蛇传》、《杨排风》、《佘赛花》、《春草闯堂》等传统剧深受广大观众喜爱。1984年参加上海举办的“麒派艺术进修班”,专攻麒派花旦。《乌龙院》、《清风亭》等剧在武汉、温州、南昌等地演出时,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她是景德镇市政协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
  刘珠玲
  女,河北宛平人。1942年2月出生。1950年学艺。专工青衣、花旦。1955年在景德镇市京剧团工作。1985年参加民主促进会。国家二级演员。曾任景德镇市京剧团副团长、文化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全省调演京剧“龙床恨”,获得主演优秀表演奖。1981年在省现代戏调演中,“白莲花”获优秀表演奖。1989年全省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她主演了“女囚”,获主演二等奖。1989年评为省文化系统先进文化工作者。1990年,由市委、市政府批准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是全国剧协会员、省市剧协会员。
  刘新园
  男,湖南澧县人。1937年11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同年任景德镇陶瓷学校美术系教师。研究员。1987年由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65年调景德镇陶瓷馆从事陶瓷考古工作,1984年任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1970年开始,他对景德镇五代至近代陶瓷以及有关问题展开多学科、多角度研究。在陶瓷工艺领域、美术领域、经济领域以及文献考证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他的《宋元芒口瓷器与覆烧工艺研究》,第一次阐述了已经消逝了600多年的装烧技术、经济意义和它对产品造型结构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该文成为我国研究宋瓷的学者们征引最多的论著。1981年发表的《蒋祈“陶记”著作时代考辨》,第一次否定了把这一名著定为元代著作的传统说法而论证为南宋中后期的文献。该文在中华书局《文史》杂志上发表之后,日本著名的元史权威爱宕松男博士发表5万余言的学术评论,肯定了他的结论,认为是研究中国陶瓷史南宋史的重要著作。1983年发表的《元青花特异纹饰与将作院所属磁局与画局》,日本《贸易陶瓷》一书以中、美、日三种文字合刊,金泽大学教授佐佐木达夫评论为“揭出产生元青花的内在原因,是一篇富于魅力的考证”。近年来发表的论著《景德镇明御厂故址出土的明代永乐、宣德官窑瓷器研究》、《明成化官窑遗迹与遗物研究》以及《景德镇近代陶人录》等,都是以中英两种文字刊出,国外学刊经常发表评论。由于刘新园在中国陶瓷史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国际上著名的学术团体,象日本东方学会(亚州与北非洲人文科学总会)、东洋陶学会、伦敦国际东方陶瓷学会,以及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香港市政局艺术馆、英国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都先后在东京、大阪、伦敦、香港等地为他举办过专题讲座。他是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香港“徐氏艺术馆”顾问。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古陶瓷专家。
  江元龙
  男,1938年11月(农历)出生于景德镇市,祖籍江西省都昌县。1960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年分配工作。民盟委员。自1960年以后,先后在景德镇市赣剧团、市文教局戏剧工作室、创作组、市话剧团、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担任专职编剧。创作了各种剧种的剧本及美术评论、长诗、歌词等30余种。小歌剧《探亲》、《闲不住》,剧评《灿烂的艺术火花——试评省评剧“红岩”的几个场面》,改编上演的大型赣剧《丰收之后》,均获好评。与人合作创作大型话剧《昌江春潮》,参加省《井岗山五十周年纪念》,获纪念奖。改编的历史话剧《李自成》,景德镇市话剧团赴上海公演后,《解放日报》、《上海每周电视》在新闻简介、短评中,给予充分肯定。彩茶戏《甜甜蜜蜜》,获市汇演剧本创作二等奖、省创作剧目奖,获省刊《影剧新作》杂志社创刊十周年优秀作品奖证书。合作的新编历史剧《番君吴芮》,获市征集剧本创作二等奖。创作的电视剧《玲珑之星》获市国庆四十周年征集剧本优秀作品奖。与人合作电视剧《沉醉》,在全国三十四个城市电视台播映,获中国电子新闻工作者协会、记者与编辑杂志社赠发荣誉证书,获市委、市政府1988~1989年文学艺术优秀作品三等奖。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市剧协副秘书长、民盟景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支部主委、政协景德镇市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杨长雄
  男,湖北武汉人。1934年生。195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县歌舞团、戏曲剧团、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1984年,由上饶调景德镇市群众艺术馆。任景德镇市群众艺术馆调查研究部主任。1987年评聘为副研究员。1990年评为市级拔尖人才,并获全省职工自学成才奖。曾在北京《儿童音乐》、上海《广播歌选》、武汉《长江歌声》、《江西文艺》等刊物及省级以上出版的书刊发表创作歌曲200余首,论文20余篇,译配英文歌曲10余首。其中,歌曲《啊,蜜蜂》获庆祝建国30周年全省歌曲创作二等奖;《工人进行曲》获省庆祝建国35周年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全国总工会《工人日报》选为当年“五一”劳动节向全国推荐的第一首歌曲;《我是太阳,我是月亮》获庆祝建国40周年全国“广播新歌”创作奖;《中国,扬帆远航》获庆祝建党70周年全省创作歌曲二等奖;论文《谈赣东北民歌的过渡性特征》,在《中国音乐学》发表,列入中国音乐学院的学术咨询篇目,1989年《中国音乐年鉴》给予高度评价,并获全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市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论文化生活小康水平的主要标志》、《论国办文化在社区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先后在华东地区第三、四届群众文化理论研讨会上宣读,评为优秀论文。主持编撰的《上饶地区民间歌曲集成》和《景德镇市民间舞蹈集成》,均评为全省优秀《集成》。他是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市政协常委、江西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市社联理事、市文联委员、市音协秘书长。
  李维俊
  男,山东省阳谷县人。1932年5月出生。1951年7月参加工作。1959年在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同年分配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二级律师。先后在景德镇市鹅湖中学、蛟潭中学、景德镇市司法局、法律顾问处从事教师、律师工作。1981年任市法律顾问处副主任。1987年当选为政协景德镇市委员会委员,是法制组副组长。他是中国法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社联常务理事、景德镇市法学常务会理事、景德镇市检察学会理事。承担大量律师业务指导工作,办理多件有重大影响的刑事、经济、民事案件。担任市城建局、环保局、水电局、卫生局、广播电视局、浮梁县政府等政府机关的常年法律顾问,华意电器总公司、景陶瓷厂、人民瓷厂、铁道部四局五处、九江柴油机厂等大型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出庭到广州海事法院、杭州中级法院的法庭进行辩论,两案都获得胜诉。还担任了党校大专班、陶瓷职大党政班、市电视大学法律班以及县团级领导干部1~10期短训班的法律教学工作。编写了《宪法讲话》、《行政诉讼法》教材、《刑法》教材;撰写了《行政纠纷可以调解》、《这起奖卷中奖金全该给谁》等论文。
  吴文治
  男,江西宜黄县人。1927年9月出生。1949年前毕业于浮梁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师、银行职员。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级编剧。自1949年以来,先后在青塘小学、河西小学、第五小学、市教育工会、华中师院文干班、市文教局、京剧团、文化馆、市文化局戏剧室等单位任教师、副校长、工会主席、剧团副团长、局属科长、馆长、主任等职。曾参加全省民间职业剧团登记试点工作。在全省第二、三届戏曲会演及农村现代戏调演时,是市代表团的组织领导成员。在戏剧室任职期间,组织过全市大型戏曲会演三次,电影戏曲创作剧目会演多次,并直接参与戏曲剧目的创作改编工作。改编的《白围裙》曲目,在全省第一届曲艺会演中获奖。对培养专业和业余文艺骨干做了大量工作。在繁荣全市文艺创作中付出了不少心血。是景德镇市文联第二、三届委员、市剧协第二届秘书长、第三届副主席、省剧协会员、市文艺学会理事、诗词学会副会长。
  汪青
  男,(1927.3—1988.11)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乐平。1946年毕业于景德镇师范学校,任景德镇市小学教员,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后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获副博士学位。1960年,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心理学教员、讲师和副教授。中共党员。在北大执教时,曾开设脑电、现代心理学理论流派、苏联与中国心理学史以及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编写了《苏联心理学史》及《社会心理学》的教材、大纲;参加了《神经心理学原理》、《心里学文选》、《苏联心理科学的发展与现状》等俄文专著的译校工作。先后著有《试论心理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试论中国心理学史中的身心关系问题》、《试论孔子有关个性的心理学思想》等论文,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心理学卷条目的撰写工作。发表的《对西方一些社会心理学定义的初步分析》,提出了关于社会心理学对象问题的全面看法,曾被《社会心理学》教科书所引述。还倡导社会心理学的有关分支军事心理学,多次应邀参加军事科学院及有关部队的心理学会议及讲座,并为部队同志撰写的《战士心理学》一书作了序。
  汪尚勤
  曾用名汪尚琴,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33年3月出生。1949年6月参加革命,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11月评聘为副研究馆员。现任贵阳市南明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南明区委委员。历任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工作员、清镇县流长区土改工作组组长、副区长、中共清镇县城关区委、城关公社党委书记、县委退赔办公室副主任、贵阳市人委办公厅、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秘书、中共贵阳市南明区委副书记、政协南明区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共贵阳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贵阳市第四届、八届人大代表、贵州省第七届人大代表。任职期间,除撰写和修改有关文件外,还撰写业务论文多篇,如:《努力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三权”问题的探讨》、《南明区人大十年工作总结》、《对组织人民代表参政的途径和活动形式的探讨》、《浅谈地方人大代表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加强人民代表联系工作的回顾》、《关于组织人民代表评议司法工作的试点总结》,分别登载在贵阳市《人口工作通讯》、贵州省城市人大工作联席会《资料汇编》和全国十五城市十七城区人大常委会联系会《专刊》等刊物上。
  张玉龙
  男,天津市人。1939年12月出生。1948年从名演员刘五立、李洪春、张二鹏等学艺。1955年参加景德镇市京剧团工作。1988年评聘为国家二级演员。专长靠把武生。曾任市京剧团艺术室负责人、艺术科长。1960年,江西全省青年会演,获得优秀青年表演奖。1986年首届全省“玉茗花”戏剧节,获配演二等奖。是省剧协会员、市剧协理事。
  张福元
  男,1936年10月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湖北省黄梅县。1956年毕业于江西乐平师范,同年参加工作。1989年2月评聘为二级律师。干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进修法律专业。历任市司法局公证律师管理科副科长、科长、市涉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积极参加筹建市法律顾问处,承办了大量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案件及其他法律事务。曾选调参与审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死党两案,受到表扬。撰写法学论文20余篇,均在省以上刊物发表或由省市及华东区、司法部采用。其中《浅议律师业务素质》、《不可忽视的涉外经济合同主体》、《律师见证探析》、《试述承包企业法人代表的变更》等分别获省、市一、二、三等成果奖。在普法活动中,编写了百万字的授课稿,并为市五套班子、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以及司法干警授课500余课时,是中共景德镇市委、市人民政府智囊团成员、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
  陈荐南
  男,曾用名江小帆、南帆等,江西南昌人。1927年出生。1949年结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赣东北军政干部学校。副编审。历任《景德日报》、《浮梁新闻报》、《乐平新闻报》、《浮梁农民报》、《景德镇日报》、《景德镇陶瓷》、《景德镇老同志大学》、编辑、记者、主编、编委,以及全市有线广播稿的编审,景德镇市文学作者协会秘书等。历年主持编撰出版的有《景德镇陶瓷艺术画册》及《瓷都激流》、《景德镇陶瓷艺术家》、《飞龙》、《和平的象征》等作品。其中合编的画册《景德镇陶瓷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获德国莱比锡展览会奖。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反映陶瓷艺术、史话、考古、发展、风土人情等文章百余篇。并撰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邵式平、方志敏、李富春、刘少奇等在瓷城的革命活动事迹。先后多次获中南区、江西省、景德镇市总工会书面通报表彰,获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授予书籍编撰出版奖金。获全国老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证章。
  林景梧
  男,江西浮梁县人。1929年7月出生。1950年7月参加工作,195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社会函授大学方志系大专班毕业。1989年评聘为副编审。先后在中共景德镇市委秘书室、市委组织部、市政府人事科、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市体委、市革委计委、市革委办公室、新华瓷厂、昌江区政府、区人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工作。历任副科长、科长、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副厂长、副区长、主任职务。曾主持、主编市人民政府内部刊物《景德市政》及《市政动态》100多期。编撰过《瓷都十年大事记》,撰写杂文散文近200篇,在《江西日报》、《景德镇报》上发表。1980年后参与主编历史文化名城丛书《景德镇》,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主编的《景德镇市志略》,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总纂的《景德镇市志》,第一卷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这是景德镇市第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获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省社科、方志成果二等奖。与人合作编写的名城《景德镇》在首届国际陶瓷节发给与会代表。编著了景德镇市宋代名僧《佛印》,由黄山书社出版。主编《景德镇市志略评论集》、主编《景德镇市志通讯》(后改名景德镇方志)36期。还撰写了方志论文及地方史志资料共50余篇,分别在《中国地方志通讯》、《江西方志》等刊物上发表。他是景德镇市方志学会会长、市委市政府智囊成员。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授予江西省新方志编修事业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和证书。
  周莉莉
  女,1949年12月出生。自幼随母亲陈哨兰学戏,1963年进景德镇市京剧团工作,1979年在上海戏曲学院进修一年。1988年被评聘为国家文艺二级演员。自1965年开始担任主角,主演的《宇宙锋》获江西省第二届青年演员会演优秀演员奖、市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主演的现代戏创作剧目《蟠溪口》、《北魏魂》分别获戏曲会演一等奖和配角三等奖;主演的《穆桂英挂帅》获南京区域18地市中青年戏曲演员比赛最佳表演奖;由市电台文学部录制的“周莉莉演唱京剧选段”90分钟文艺节目,获全国市、州、盟广播电台文艺广播协作会二等奖。
  段世俊
  男,1938年9月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江西波阳县。1954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进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学习,1962年7月毕业。1983年评聘为馆员,1989年评聘为副研究馆员。自1954年底起,先后在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档案馆、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市档案局(馆)从事档案工作。1981年起,任市档案局(馆)业务指导科科长。多年承担档案业务指导、监督,档案干部专业培训和档案专业职改等工作。撰写的专业论文,调研报告,经验总结,有《建立日用陶瓷档案工作初探》,被国家和省档案专业刊物及电大档案专业教材参考资料发表或收录的6篇,其中3篇被国家和省档案学会及市科协,社联评为优秀论文。《关于日用陶瓷档案管理问题》获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四等奖。1986年至1991年先后4次被评为省市档案先进工作者。是国家、省、市档案学会会员、省档案学会理事、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市社联理事及珠山区政协委员。
  姚飞熊
  男,浙江省永康县人。1931年11月出生。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56年9月入杭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1960年毕业。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主任记者。先后在浙江永康益新粮食加工厂、景德镇日报、景德镇市革委政治部、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单位工作。历任市委宣传部文艺新闻科副科长、市文联副秘书长、秘书长、景德镇日报编委等职务。撰写文章400多篇,其中《勃勃生机古瓷都》载于《半月谈》1987年11期;《瓷都新传》为新华总社发电稿;《陶瓷艺坛一朵奇葩》,载人民日报1980年1月4日第三版。另有200多篇散文、文艺评论、诗歌。《啊,前进的瓷都》,《井冈观瀑》载光明日报;《高处不胜寒》、《不谢的花》,载《星火》杂志;《春色满瓷都》,载工人日报。编撰了四集系列专题片《中国瓷都——景德镇》,由浙江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播放,获省对外宣传一等奖;《瓷路芳菲》由中央电视台1991年2月播映。参与编辑的《可爱的景德镇》,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瓷都艺星》由厦门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市文联《珠山》文艺杂志主编。新华总社《半月谈》优秀通讯员。
  姚泉荣
  男,上海市人。1939年10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云南德宠民族歌舞团、云南路西宣传队、江西景德镇市歌舞团等单位从事音乐教学和作曲指挥工作,任宣传队长、歌舞团副团长等职。1989年评聘为二级作曲。创作的作品有歌剧(音乐)、舞蹈(音乐)、电视片(音乐)、器乐曲、歌曲和音乐论文,其中有的在国家、省、市各级获奖并在报刊上发表;有的在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播放;有的在北京、上海、武汉、南昌等地演出。1985年合作研制成功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奖、省音乐节特别奖,中央和省电视台录制的“瓷瓯”专题片,在各地播放并向全国发行。“瓷瓯”在全国各地演出达600场,并赴日本交流演出。1990年他又研制成功一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编磬”,已通过省级鉴定,创作的“瓷磬”五重奏,在省音乐舞蹈艺术节上获创作、表演双奖、由省电视台录制成电视片。系江西省政协委员。
  袁信轩
  曾用名袁汝材,男,江西乐平人。1932年12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同年分配在国家气象局(原中央气象局)工作。1982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气象局工作期间,历任中央气象台预报员、中短期天气预报领班国外天气预报组代组长、北京节日天气和1975年降雨总结等课题组组长、《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常委、《气象学报》编辑部主编等职。专业论文有《北京初雪》、《1975年汛期雨带和环流系统分析》、《春季江淮气旋波的某些特征》、《我国江南西南风低空急流形成的天气学分析》等。1978年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了《中国气象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入会暨1982年学术会文件资料汇编》、《数值天气预报文集》。近年参与主编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学术活动论文汇编》。多次被评为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的先进个人,199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奖励。
  黄云鹏
  男,江西丰城县人。1942年5月出生。1966年8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分配在景德镇市陶瓷馆从事古陶瓷、仿古瓷研究工作。1988年评聘为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调查景德镇市的古窑址,收集资料,在陶瓷馆增设了《景德镇历代民间青花瓷片陈列室》,为古陶瓷研究者提供了实物资料。他积极参加陶瓷馆仿元、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复制工作,仿古瓷获1983年轻工部优质奖,获1985年国家级优质产品“金龙奖”。编著了《景德镇古陶瓷纹样选》、《中国工艺美术丛书·景德镇瓷器》大画册,其中《明代各期民间青花特征概述》、《景德镇五代瓷业及产品特征》、《中国工艺美术丛书·景德镇瓷器》获市级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景德镇市陶瓷史学会、市美协会员,江西省考古学会理事。
  崔可夫
  男,1931年12月出生于黑龙江尚志市。祖籍山东高密县。1947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地服务团,1949年参加东北鲁艺学院戏剧干部训练班学习,后在建筑艺术设计院学习。相继在四平人民艺术剧院、兰州市、新疆军区兵团八师文工团、景德镇市话剧团、南通市话剧团、景德镇市艺术研究所工作。国家二级导演兼编剧。曾受聘江西省电视制作艺术公司任总导演兼总经理、中国东方视听艺术中心主任总导演、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总导演兼江西办事处主任。导演过《卓娅》、《刘胡兰》、《槐树庄》、《赤胆忠心》、《甲午海战》、《霓虹灯下哨兵》、《雷雨》、《彩云归》、《焦裕禄》、《万水千山》等近百部舞台戏。编导过多部话剧,其中五十年代的《矿工》获市奖。六十年代的《野火春风斗古城》除在国内演出外并赴朝鲜慰问演出,七十年代的《李自成》获上海及24家话剧团(院)好评,《解放日报》、《文汇报》、《江西戏剧》登载了文章及剧照,广播、电视均录音、录像。1984年开始从事电视导演工作。《建国文艺晚会》、《春风得意》,获省级奖;《我的生命无遗憾》电视剧获部级导演奖;《沉醉》获部级奖;《大追捕》获全国首届优秀奖。近年拍了17部电视片、剧。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影视家协会江西分会、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江西分会会员。他的事迹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二集,及《江西省文艺人物志》、《省统战名人志》。
  黎昌科
  男,笔名尚可。1941年12月生于江西省赣县,祖籍广东省兴宁县。1964年7月毕业于江西大学新闻系,同年分配工作。1989年评聘为主任记者。先后在《景德镇日报社》、景德镇市枫树山中学、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工作。采写各种体裁的新闻稿件共3000余篇,编辑各类稿件约500多万字。曾主办过市电台的“科技之声”、“学习园地”、“瓷城风貌”等专题节目,在省、市内外影响较大。其中1986年采写的录音讲话《瓷瓯响彻中南海》,在中央、省、地市电台播放,获当年全省新闻系统新闻二等奖。1899年采写的录音新闻《欢迎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霍晓明》获当年全省优秀广播节目三等奖。6篇论文分别在全省广播系统新闻研讨会上宣读,获市科协优秀论文奖。他是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
  颜石麟
  男,浙江上虞县人。1933年6月出生。1952年2月参加工作。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语系德语专业。1983年评聘为副译审。198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58年,先后在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原景德镇瓷厂、市陶瓷原料总厂、市新华瓷厂、市外事办公室及省陶瓷工业公司工作。现任陶瓷工业公司情报信息部部长。主要从事本系统的外事业务、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与吸收消化工作,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并出国考察多次。1985年,在北京参加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同年赴德国考察日用陶瓷成型和窑炉设备,赴泰国进行合资办厂前期可行性研究。1986年,赴法国参加陶瓷新技术新材料国际学术会议,同年赴西德考察卫生洁具生产技术,洽谈技术转让。1987年,赴西德考察煤气隧道窑、烧成技术及引进关键设备。同年,又赴西德考察石膏生产技术并引进全套设备。1988年,赴西德和英国考察高档瓷生产技术,为《四三六九》工程前期建厂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同年又赴西德考察移花膜花纸的技术软件与生产设备。1990年,赴西德为实施《四三六九》工程进行关键设备操作的技术培训。历年发表的代表性论著有《中国的瓷器》、《陶瓷的烧成》、《日用陶瓷的重大突破》、《欧洲高岭土开采掠影》、《日用陶瓷国际标准(德文部分)》、《世界最新窑具产品概述》等。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收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获得部级及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共1017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