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378
颗粒名称: 教育
分类号: K826.1
页数: 92
页码: 243-334
摘要: 本文收录了景德镇市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获得部级及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其中包括了万国钦、万贤滔、万重斌、马能、王玉生、王以恒等。
关键词: 科学工作者 人名录 景德镇

内容

万国钦
  男,1934年12月出生于南京,祖籍江西省进贤县。1950年7月参加工作。1955年8月考入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59年7月毕业。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9月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市四中、二中、景德镇教育学院工作。任教务处副主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及中文系党支部书记等职。参加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提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选》等多种教材的编写工作,发表《植根于深深的红壤中》、《为同龄人塑像》、《沉默中的爱是最深沉的》等论文。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颁发的表彰奖,江西省现代文学研究会优秀论文奖及景德镇教育学院科研论文一等奖。是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江西省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西省当代文学学会理事、江西省语言学会理事。
  万贤滔
  男,江西省南昌县人。1911年12月出生。1937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从事科研及生物教学五十余年。中共党员。高级教师。1951年在浮梁师范创制简易显微镜,在《江西教育》上发表了《我怎样制造简易显微镜》和《简易显微镜的初步改进》。曾创造性地用组织分离法培养菌种代替过去“肉引”法栽培,首创用培养密环菌方法为低海拔60米栽培天麻取得成功,并得以推广。《中子辐射春大豆试验初探》等论文被《国内科技资料》收集。曾于1953年评为省模范教师,1978年又评为省科技先进工作者。出席江西省科学大会。现在年逾古稀,还带领学生,建立起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乐平中学植物园,植物多达44种100多属,其中有的是国家珍稀名贵植物。他是市、县政协委员,是市、县科普协会会员。
  万重斌
  男,江西南昌人。1944年2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景德镇市第二中学、鹅湖中学、庄湾中学、东埠中学从事教育工作。担任理化教研组长、数学教研组长、班主任、副校长、教导主任、工会主席。曾当选为鹅湖区第二届人大代表。
  万媛华
  女,1940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祖籍江西省抚州市。1989年6月加入“九三学社”,现任支社委员。自1963年7月起,先后在抚州市第二中学、南昌市第十三中学、八一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现为副教授。任数学教研室副主任。多年来,从事基础数学的教学工作,讲授过《高等数学》、《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等课程,撰写《保角映射》、《论重积分的计算》、《高等数学教法探讨》等论文。
  万绩䍀
  男,江西九江市人。1938年3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江西南昌师专数学专业。198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市一中、市教育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从1982年起,先后担任市教育学院副院长、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现任陶瓷学院美术系党总支书记。1987年开始共发表专业论文5篇,其中一篇被评为市优秀论文二等奖。是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方乐书
  男,江西波阳县人。1935年10月出生。1964年8月毕业于江西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同年分配到市枫树山林场从事兽医工作。1989年评聘为兽医副教授。1984年9月共大并入教育学院后,主持农学系的筹建工作,任系主任。近年来,结合教学科研工作,撰写专业论文多篇,其中《大蒜汁防治雏鸡白痢病研究》,获市科普二等奖;《水牛割腹取胎》,获市科协三等奖。并有科普论著《鸡病防治》等。为景德镇市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是市畜牧兽医学会理事、秘书长,江西畜牧兽医学会会员。
  方光胜
  男,江西波阳县人。1944年8月出生。1967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同年9月参加工作。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江西玉山县下镇中学,玉山县教研室,景德镇市第五、第八、第一、第三中学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任景德镇市八中、二中副校长。曾发表物理教学研究论文,其中《验证机械能量守恒定律又一种方法》、《谈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等,载在物理通报等杂志上。现为国家、省、市物理学会会员,市物理学会理事。
  方夏骅
  男,江西乐平人。1931年8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陶瓷工艺制造专业。同年分配工作。1987年评聘为高级讲师。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厂、市机械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讲授英语、化学、机械制图等课程。在从事技术工作期间,曾采用上饶矿石试制釉面砖成功,写有《上饶土配制釉面砖试验报告》,上报建材部。曾应约翻译《玻璃陶瓷》一书。
  马能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36年5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景德镇师范。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历任中小学教师、教导主任、校长、教研员、教研室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小学教学和教研工作。为探求教学研究和学校管理新路子,常年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在省、市、县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
  王丽
  女,黑龙江省阿城市人。1943年9月出生。1962年黑龙江省阿城师范毕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78年7月毕业于南昌市业余大学。1993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北京师大“教育理论函授班”和黑龙江青年刊授大学“中文专科”各学习二年。担任过多年的教导主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在教学期间,曾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79年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子弟小学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她主持组织的昌河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教改实验,坚持11年,经中央教科所专家、教授多次考核,验收合格,昌河小学评为全国小学语文(集中识字)教改实验先进单位。他撰写的《教改实验,贵在坚持的创新》,被评为优秀论文;与人合写的《扩展性阅读教学一举多得》,在全国“集中识字”教改实验年会上宣读,获得好评。
  王治
  男,江西都昌县人。1926年10月出生。1953年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法律系。1983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创办了景德镇市第三中学林场,多·次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表扬。曾当选为景德镇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民盟第八届市委会委员,并任民盟主办的行健业余文化学校校长、三中校外辅导员。
  王健
  女,曾用名王金理。江西婺源县人。1941年10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9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景德镇市第一中学、农村中小学、523厂子弟学校从事教学和教研工作。任教研组长。是《作文报》通讯员。所任教学班的学生的演讲、升学考试均在全市前列。在全国初中作文大奖赛中,有两名学生分别获三等奖和鼓励奖。其本人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在农村时,曾奋不顾身的救起落井的男孩和落入粪坑的女孩。所任教学班也于1987年被中共景德镇市委授予《学雷锋,送温暖先进集体》称号。撰有论文《怎样对学生进行实地写作指导》、《作文提倡互改互评》。系景德镇语文数学理事会理事。
  王玉生
  男,江西萍乡人。1937年8月出生。1961年参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化学系。1987年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部学习,取得毕业证书。1989年评聘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副研究员。自分配到陶瓷学院工作后,先后在工程系、教务处、美术系、人事处、图书馆等部门从事教学、人事、党务管理工作。历任秘书工程系副主任、人事处副处长、图书馆馆长、工程系党总支书记职务。1982年评为高级教育管理讲师。先后撰写了高等教育管理论文,有《知识与人才的探讨》、《浅析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开架服务》等分别在《高教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刊物上发表。是省、市化学学会会员,全国轻工高校图协理事,景市图协常务理事。
  王以恒
  男,江苏人。1947年8月出生。1970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金属物理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9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湖北武穴龙舞高中、景德镇昌河飞机制造工业公司中学任教。任教期间,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论文《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在景德镇教研专刊上发表。
  王凤云
  女,河北省唐山滦南人。196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外语系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呼兰县“五七”大学任教。1971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学任英语教师。曾撰写论文多篇,有的论文获景德镇市第一届年会优秀论文奖及昌河公司教育系统论文二等奖。
  王光衍
  男,四川南充人。1968年毕业于人民大学政治经济系。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副教授。先后在景德镇市鹅湖中学、市第二中学、第一中学、市委党校工作。历任政治教研组组长、市中心政治教研组组长、党校党委委员、副教育长,理论研究室主任等职。曾于1983年出席全国中等学校优秀政工人员大会。并兼市电大、职工大学辅导员中心教师。撰有论文多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商品经济》、《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社会结构》,获1983年市级优秀论文奖。系江西省中学政治理论研论会常务理事,省、市哲学学会、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党史学会、教育学会会员或理事。
  王兴蔚
  男,江西省波阳县人。1938年8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198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9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江西婺源中学、江西共大、婺源分校、景德镇市新平中学、第四中学、第十一中学任初、高中数学教师,并担任数学教研组长。在江西共大婺源分校任教期间,曾根据专业要求,自选自编林业中专、电工中专和师范中专等班级数学教材。撰写的教学心得《对中学数学审美的认识》、《对坐标轴平移教材的改进意见》,均获当年市数学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自1987年始,当选为景德镇市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
  王雨林
  男,江西广丰人。1936年7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同年分配工作。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景德镇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六中学任教,担任数学教研组长。曾参加省、市中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并任江西师范大学《中学数学教学》的审稿、编辑。论文《二次曲线中五个常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浅谈三角方程的解集》,在《中学数学》、《数学教学》上发表。系市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组组长、市数学学会理事。
  王远谋
  男,江西乐平县人。1931年8月出生。195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9月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副主任。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历任中学,中师语文教师。1980年9月到景德镇教育学院中文系担任文学概论、外国文学等课程的教学。曾任一届工会副主席。先后发表论文43篇,与本省高校同仁共同撰写《文学基础理论》、《马列文论选读》,编辑《景德镇文艺论集》。与省外高校同仁共同撰著《中国文化专题讲座》、《文学理论》,发表相关系列论文《试论细节的质的规定性》、《近年来我国细节理论研究述评》等12篇,1987年写成《细节论》书稿。他是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学会、全国师专文艺理论学会、江西省文艺学会、江西省外国文学学会会员,景德镇市文艺学会副会长,市华侨联合委员会常委。现为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王旺霞
  男,江西乐平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1988年6月评聘为高级教师。潜心钻研教学艺术,所教班级物理成绩在高考中名列前茅。他在教学中设计的教具多次获奖。1983年曾与另外三人代表江西省出席教育部在西安召开的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以论文和教具入选交流。江西省教委曾授予实验仪器先进工作者。在物理教学演示实验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落体喷墨测Y值》,获全国三等奖。撰写论文多篇,《静电实验点滴》、《电路的改画》、《气体实验投影装置》、《未定答案的考试》、《分析趣引》等分别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是中国物理学会、江西省物理教学研究会、江西省实验教学研究会会员,乐平县青年科学辅导协会理事。
  王泰义
  男,江西乐平人。1949年7月考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期满后,分配到浙江军区文工团,后调第七军区文工团工作。1952年6月转业到江西省乐平中学,中学高级教师。任教高三化学课16年,连续8年统考成绩都名列前茅,邻近兄弟学校纷纷来乐中听课。曾在1965年制成简易酒精喷灯送省展览,1981年制造的活动电子云乐教板,送上饶市展览。参加省组织的教材编写工作,编写了全日制中学高二年级化学课本。撰写的论文《要以结构为红线讲授有机化学》,在全省经验交流会宣读。
  王复明
  男,曾用名张福瑞。福建省金门县人。1934年2月出生。1955年7月从上海航空工业学校机械专业毕业。分配至沈阳112厂工作,后去沈阳四零一工学院飞机制造专业学习,于1961年回沈阳112厂工作。1975年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1977年在昌河工学院执教。评聘为副教授。曾参加过“歼五”、“歼六”、“歼七”、“歼八”型、“歼六”Ⅲ型飞机的设计制造工作。1980年全国物理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奖。在昌河工学院先后担任理工科10多门课。两次获得江西省优秀教师称号。
  王振桂
  男,原名承懋,江西省瑞金县人。1928年8月出生。1947年毕业于江西省工业专科学校。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浮梁县立中学、景德镇市第一中学、红源宝石“五七”学校、市第六中学任物理、数学、机械制图课,并兼班主任、工会委员、数学教研组长。曾在1951年自编制图教材。1972年,在市一中担任初三毕业班数学课时,在全市统一升学考试中,学生数学总成绩全市第一。1978年在市六中担任高中毕业班数学课,获市教育局甲等奖。制作的教具有大型对数计算尺,三角函数线板等,送市展览,获好评。撰写的论文有《三角函数的极值》,获市二等奖,并送省交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等量关系》,获市三等奖;《浅谈反三角函数与三角方程的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未知数的个数与列方程种数的探讨》,均在市教育杂志发表。
  王鸿飞
  男,江苏海门人。1940年3月出生。1959年1月参加工作。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至1984年在江西财经学院工经系学习。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历任景德镇陶机厂党委宣传干事、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教研室理论辅导员、市委调研室秘书、市革委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教研室理论教员、36厂副厂长。1985年任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经营教研室主任。先后担任或兼任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大专班和其他大专院校开设的《工业企业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学原理》、《国民经济管理概论》等7门课程的教学。还担任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班课程教学。参加编写、统稿,担任副主编的教材和论著有六本:《乡镇企业管理》,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当代经济管理学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县级经济管理学》,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财政与金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振兴江西经济战略与对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微观经济分析与诊断》等。是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高级会员,华东地区党校系统管理科学研究会理事,景德镇市成人教育学会理事。
  王富银
  男,江西乐平人。1944年生。196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1970年在6011部队农场锻炼,1971年在乐平中学任教。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教育事业二十多年,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1991年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在教学中,他既重视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又注意数学尖子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所在学校经他辅导而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及省级奖的学生近40人次。还多次参加省、市及省外的一些业务研讨、学术交流活动,多次应省、市教研机构之邀举行公开教学和讲座。参与了《高中数学学习指南》、《数学知识结构与教育目标分类概要》、《有趣的数学世界》等书的编写工作,并在《数学通讯》上发表题为《怎样求函数u=hsinQ+d/acosQ+c的值域》的文章,获该刊的优秀论文奖;《数学知识结构与教育目标分类概要》,获市科协优秀著作奖。是省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数理天地》杂志市分会编委。
  王焕章
  男,黑龙江省青岗县人。194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分配到哈尔滨市滨江航校任教。1969年12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昌河中学工作。撰写的论文《要理解和满足职业高中学生正当的心理需要》,获1987年航校职教首届年会论文二等奖;《德育感应场与德育导向》,发表在1990年第三期和1992年第四期《航空普教》杂志上;《谈扩展性阅读》,获1991年全国集中识字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奖;《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感应场的建立及其导向》发表在1991年《航空航天政工》杂志上;《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发表在1992年《有色普教研究》杂志第二期上;《家礼不能不教》已编入《家教纵横》,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编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验论文集》,1992年10月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教学质量》,获1992年全国集中识字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奖。
  毛葭英
  女,江西峡江人。1935年12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副教授。先后在景德镇市第一、第二中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撰有论文《制定教学方案的几点体会》、《数学教学中的直观语言》,分别获市数学学会轻工部属院校数学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当选为景德镇市政协第六、七届委员。
  邓人恭
  女,江西省奉新县人。1943年7月出生。1965年8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物理系。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6月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靖安中学,景德镇市浮南矿子弟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学校物理教师、高中班主任、理科教研组长、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9年下半年调入市交警支队任办公室主任,1990年4月任市交警支队副政治委员至今。在浮南矿子弟学校教学时,她自制教学仪器20余种,自绘教学挂图20余幅,学生在1979年参加市物理竞赛,获总分第五名。1985年主持职业高中家用电器和缝纫专业制作展览,获全市第三名。担任学校校长和党支部书记期间,成立了中小学质量管理小组。制订了教师教学管理目标,开展了与市五中、七小的数学质量对口竞赛,198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平均分列全市46所中学的第六名。曾撰写的《浅谈厂矿子弟学校管理》、《适应劳改单位需要,努力办好职业高中》、《试谈双差生转化》等论文,在市教育工会上和省教育工会上交流,并由市中小学教研室刊物刊登。
  邓振华
  男,江西宜春市人。1929年8月出生。1946年9月入中正大学,1950年在南昌大学教育系毕业,分配在浮梁专署文教科工作。1985年7月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副教授。1951年后,在景德镇师范、中学、景德镇教育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83年任讲师。1987年8月评聘为教育学院副教授。任教育心理教研室主任。从事认知心理、管理心理的理论研究。1991年4月退休后,兴办瓷都业大。继续在本院为初中校长岗位培训班主讲学校管理专业课程,为电视师院在本市、乐平培训站作辅导授课。1992年2月,受聘为市老同志大学副教授。撰写论文20多篇。其中:《认知心理学的若干特点》,1983年在全国学校管理心理会议上宣读,收入《学校管理心理通讯》,获市科协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认识心理在教学上的应用》、《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初探》、《教师积极性测试方案》、《教育实用心理学》(第九章教师的心理品质)、《校长的领导素质》上海社科出版社1989年出版。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省心理学会两届理事、市心理学会首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60师专心理学教学研究会、省教育学院研究会会员。
  甘世骥
  男,吉林省长春市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工业学校飞机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61年又毕业于哈尔滨市403业余工学院。先是在哈尔滨市航空工业技工学校,任教师、教研组长。1970年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电气试验员、设计员、电工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高级教师。1960年为黑龙江省先进工作者,出席省文教群英会。曾与人合著《航空工业技工学校教材》、《电工原理》,主编的《电子测量》由航空工业部教育司出版。撰写论文《技工学校学生能力结构浅谈》发表在《航空职教》1990年第一期。
  卢惠元
  男,福建省武夷山市人。1930年2月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1958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中共党员。副教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从事技术工作。1969年至1977年在上饶广丰柴油机厂工作。1977年调至景德镇市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主要从事技术与教学工作。曾多次获技术革新能手与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主编航空中技教科书《铆接装配工艺学》,1983年出版发行。
  卢碧亮
  男,广东惠阳人,马来西亚归侨。1931年5月出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1986年评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外语副教授。先是在广州南方大学军干校学习,结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中南军区十二师司令部及建筑工程第八师司令部任参谋。俄专毕业后,在建筑部洛阳工程局专家工作科任翻译。1960年后,在江西水泥厂、上饶地区建工局、轻工部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俄语教学。并对英、俄、日、德等国家语言均有一定研究。著有汉译英《镇窑及其特征》,发表在德国1984年《论坛》杂志上。编著《汉释英、德同根词词典》。系景德镇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
  帅瑜茹
  女,江西临川人。1942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年8月分配工作。1987年12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一直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任二中历史教研组长。撰有论文《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斗争》、《历史第二课堂开发大有可为》,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是江西省历史学会会员、省中学历史研究会成员。
  叶为群
  男,曾用名叶渭清,江西乐平人。1941年4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赣东北大学,同年参加工作。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任乐平县横路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叶开颐
  男,安徽黟县人。1925年出生。1950年参加工作。结业于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院历史科。中学高级教师。在乐平中学任教30多年,曾创作文艺节目《三人歌舞团》,获省、地、县三级业余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创作奖和表演奖;并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1960年,调到乐平县歌舞剧团任副团长,负责编导工作,先后创作《农家乐》、《山村新歌》、《护苗》等剧目。当选为乐平县第三至第九届政协委员、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常委,负责《乐平文史资料》1~5辑的编撰工作。
  叶芳瑞
  男,江西省乐平人。1937年12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同年分配工作。中学高级教师。一直在乐平中学任物理教师。并担任班主任。撰有经验总结《提倡搞点小制作》,获市优秀论文二等奖。
  叶迪俊
  男,江西乐平人。1929年2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工作。中学高级教师。历任沈阳风动工具厂中央实验室、哈尔滨锅炉厂中央实验室化学技术员,锅炉学院化学教研组组长。系中国化学学会会员。
  宁璘
  男,曾用名宁叔光,江西余江人。1922年12月出生。1946年8月在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毕业。1949年12月参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政治部美术组工作。1954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军政治部美术组任组长。1955年转业后,在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油画创作组、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工作。1962年评为讲师。1953年创作的《爆破英雄吴先华》及《七勇士夜袭轿岩山》水粉组画,曾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咸镜南道文化部嘉奖。1956~1957年创作的油画《农民暴动》,曾陈列于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序幕厅10年。1957年在湖南《美育》双月刊发表论文《浅谈古典诗词中的色彩感》。1980年后,在《江西群众文艺》、《星火》、《江西画报》、《北京群言》、《江西省美术作品选集》、《湖北美术学院院刊》等刊物上,发表水粉风景静物画数10幅。
  宁光华
  男,江西省余干县人。1928年6月出生。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1952年保送进华南师院(现华南师大)数学系学习,1956年毕业,分配在江西师范学院任教兼进修一年。1957年起,先后在乐平中学、乐平二中任高中教师。在乐中承担业务指导,乐平二中任数学教研组组长。曾撰写教学论文多篇,《中学函数图象教学》刊登于《数学通报》,获县、市级优秀论文奖。1985年被评为市级模范教师。是科普协会会员、江西自然科学协会会员、乐平社联会员及乐平县教育学会理事。
  宁武忠
  男,江西景德镇市人。1942年2月出生。1968年7月毕业于江西大学政教系,同年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南安中学、市五中、市二中、市教育局、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等单位从事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历任学校政治教研组长,全市政治中心教研组长,市教育局宣传科副科长、党办副主任,市社联秘书长,市委宣传部新闻文艺科科长,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团长、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在学校曾任毕业班政治课教员,在讲师团承担干部理论学习辅导任务。撰写理论文章44篇,主编或参与撰写学习辅导和内部文集16册,主持与合编内部刊物30期,其中论文《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获省市两级优秀论文奖。1985年评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会优秀工作者。曾出席过江西省第三、第四两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和全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56周年纪念大会。为市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是市教育学会秘书长、市政治教学研究会特邀理事、市社联常务理事、市哲学和家教学会常务理事、市成人教育学会副会长、市社联常务理事。并被聘为市老同志大学兼职教授。
  冯令仪
  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42年10月出生。1967年9月1日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1989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哈尔滨市体育学院、黑龙江省鹤岗第五中学、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子弟中学工作。撰写论文多篇,其中《关于中国近代体育分期几个问题的探索》,1986年在中国近代史体育研究会上宣读。《景德镇市体育发展前景》、《中学女生体育课教学》、《中学女体育教师职业心理》、《女体育教师改行的主要原因与管理》,分别获江西省体科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系中国体育科学会会员、省体育科学教育学会理事、景德镇市体育科学常务理事。
  冯美诞
  女,1939年9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江西都昌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分配至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1982年评为讲师。1990年评聘为副教授。任教30余年,曾编写和整理了大量的教材,并创作和发表了多篇作品,分别在《实用美术》杂志及《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刊登,如彩釉《闪烁》壁饰,1989年由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松竹梅花瓶》,1990由香港《晚报》刊载发表。有10件作品在香港参展被收藏,3件作品被日本恩巴艺术博物馆收藏,2件作品1991年被日本中国贸易团收藏。
  吕长麒
  女,四川省中江县人。1925年生。195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江西上饶师范学校、南昌师范专科学校、乐平师范学校讲授教育心理学,并担任教研组长。曾进行过多次专题调查研究,如《使用“汉字简化方案”提高小学识字和书写速度》、《农村中学青年前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中学差等生在几何学习中困难》等。曾两次参加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教育出版社主持的师范学校教育学课本的编写工作。还撰写论文《小学一年级20内为进位加法》、《小学低年级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途经》、《在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开放型图书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分析》等。后两篇曾送江西省儿童学会暨陈鹤琴先生学术讨论会上交流,获乐平县教育系统优秀论文奖。系景德镇市图书馆学会理事。
  朱长金
  男,江西乐平人。1939年6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江西洪都大学。1987年1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体育工作。1958年至1960年,借调到省参加全国、全军田径运动会,后留江西国防体协工作。1961年回乐平中学任教,任体育教研组组长。1987年1月调县教育局任教研员。曾多次参加全省、全国裁判工作,评为国家田径运动员和裁判员。撰有论文《浅谈体育课的密度》、《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振兴学校体育》。系江西省教育学会研究会理事。
  朱炳煌
  男,1932年11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西都昌县。1951年参加工作。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进入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学习,1956年毕业。1989年12月评聘为副教授。历任景德镇市学联主席,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长,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副校长,陶瓷学院党委副书记,景德镇市文教局副局长,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校长兼校机关党委书记。自1953年开始一直从事文教理论研究工作,主编和参与编写了多本著作,公开出版和内部发行的有10余本。参与编写的《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从政要览》两本书,分别获得市委党校科研成果二等奖。是中共景德镇市委第四、第五届委员。是景德镇中共党史、现代史学会会长,是江西省中共党史、现代史学会理事。
  朱哲屏
  女,江西彭泽县人。1936年5月出生。1954年11月参加工作。195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在中国社会函大毕业。1988年12月评聘为高级讲师。先后在景德镇市一中、市委宣传部、市半导体厂、市机械工业局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宣传工作,曾任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1990年任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1990年12月底起任市技工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多次被市委宣传部聘为全市马列主义理论学习辅导教师,被电大分校聘为毕业作业指导教师。撰写专业论文、经验总结20多篇,其中《形势教育超前说》、《考核有方,执行从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等论文,分别获二等、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曾参加市哲学学会编辑出版的《哲学考试复习资料》的编写,主编机械局编印的《企业基数招标厂长招聘资料汇编》,参与主编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习指导》。1986年被省机械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授予“优秀研究干部”称号,江西省委授予“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是江西省社会学学会理事、江西机械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市成人教育学会理事、市机械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市劳动学会常务理事。
  朱新华
  男,1940年9月出生于波阳,祖籍江西清江。196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数学系。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景德镇市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副教授。先后在江西瑞昌中学、景德镇第二中学、第六中学、景德镇市教育学院工作。曾任中学数学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教育学院系主任。在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方法,多次举行大型观摩教学,所培养的学生,已有多名成为高级技术人才。多次获得先进教师称号,1983年评为市级劳动模范。曾写有《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等多篇有关教材、教法的论文。
  朱增寿
  男,又名朱志华,江西波阳人。1936年7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江西省乐平中学高级教师。自1957年开始,先后在湖北当阳中学、江西乐平中学、县教研室、乐平二中,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并担任多年理化教研组长。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曾制成自动报时钟、空气电池灯、恒温器,露点测量计等教具,在地区教具展览会上展出。每届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学生,经他辅导,都获二等或三等奖。撰写的论文有《中学物理中的微分方法》、《复习课中的例题的选编与讨论》等。
  伍必勤
  男,1937年9月出生于江苏无锡市,祖籍江苏南京市。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分配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1990年加入中国民盟。先后在石家庄邮电学院、西安邮电学院、邮电部景德镇通讯设备厂子弟学校工作。担任过中学与电大数学课。授课深入浅出,易懂易记,受业学生,成绩斐然,有5个出国深造。曾撰写论文《关于不定积分的数学必得》,参加邮电部教育司召开的数学研讨会,并参加《高等数学习题集解答》讲义的编写,负责《不定积分与定积分》部分,是石家庄数学学会会员。
  任夏旋
  男,江苏宜兴人。1927年6月出生。1952年进苏南团校学习。景德镇师范高级讲师,198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在宜兴任小学语文教师和总务主任。自1950年起,先后在江阴小学、中学任教师、教导主任、代校长,1956年调到江西景德镇市第二中学、兴田中学任教师、班主任,1974年到景德镇师范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撰写的论文有《书法教学初探》,获市优秀论文奖;还有《要重视书法教学》、《书法与教师》、《班主任思想工作点摘》、《景德镇师范史》等。系江西省中师书法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写字报》特邀记者,景德镇市关心下一代协会、市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华有良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50年2月出生。1969年8月参加工作。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农机系。1992年,2月评聘为江西行政干部管理学院兼职副教授。自1969年8月起,先后在乐平县机电服务部、机械工业局工作。1977年9月调江西省委组织部,曾任干部处干事、办公室秘书、部机关党委委员。1985年3月至今担任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撰写报告,调查材料,经验总结多篇。参与编写了《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党员干部修养》两书。在全国,省市报刊发表报导、论文、杂文、诗歌、散文、小说近百篇,其中《做好组织部门办公室工作的几个问题》、《关于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问题的探讨》,作为党的组织建设论著收入《中国共产党建设全书》;与人合作的通讯《一片丹心向阳开》,获全省征文一等奖。是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省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省统战理论研究会、省秘书学会理事,南昌市人才研究会、青年文学协会常务理事。
  华荷影
  女,浙江省宁海县人。1933年8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
  学院数学系。同年参加工作。中国民盟盟员。曾在青岛第九中学任数学教研组长,校教学顾问团顾问。1973年调至景德镇市第三中学任数学教研组长。所教市重点班,每次统考数学成绩都名列全市第一、二名,文科班高考数学平均成绩名列全市第二名。多年来承担了数学业务水平评估,青年教师专业指导等工作。撰写专业论文有:《立体几何教学的体会》、《在复习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曲线恒过定点与恒等线》、《在文科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双曲线方程的简单求法》等。其中有的在校、市教师中印发交流,有的获市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数学年会上印发交流,有的在国家级杂志《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刊用。是市数学学会会员、江西省科协会员、民盟三中支部主委、盟市委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
  刘桢
  男,曾用名刘新民,江西余干县人。1934年11月出生。1952年参加工作。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至1956年在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进修,195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陶瓷工业公司学习陶瓷生产工艺。1987年评聘为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历任轻工部景德镇瓷厂技术室主任,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技术科科长,景德镇陶瓷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景德镇陶瓷学院报刊编辑部主任、学报副主编。1954年参与完成中德技术合作项目《景德镇制瓷工艺总结》。1956年参与上海治金陶瓷研究所完成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景德镇瓷器的研究》。1959~1968年协助主持完成国营景德镇瓷厂的工程设计和试运转。1975年主持编制国家科研项目,《青花瓷自动生产线的研制任务书》。1984年起,承担省级项目《景德镇传统瓷工艺研究》的研究工作。主要译著有《捷克日用瓷生产工艺》、《隧道窑》、《陶瓷的烧成》等。主要论文有《镇窑的构造及其砌筑技术》,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德国有英文转载);《传统釉灰的制法及其工艺原理》(德日有译载)《情报分析——捷克日用瓷窑炉技术水平之现状》、《滚压成型及其变形机理》,获省科技情报三等奖。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近30年,在单位主管领导的倡导下,创办了《景德镇陶瓷》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这方面的业绩,已收录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编、瞭望出版社出版的《编辑家列传》中。系江西高校学报研究会和华东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
  刘书海
  男,江西都昌人。1936年8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景德镇分校副教授。先后在景德镇第一中学、第六中学任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1984年调入电大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汉语》辅导教学,撰写论文有《对生命社会性追求的礼赞》、《略谈“战国风云”的艺术典型》、《略谈“长江三日”的艺术构思》、《现实主义的弘扬与发展》、《生活的密码,春天的旋律》、《词义特征之说》等,分别在省、市专业刊物上发表。是市教育学会、市文艺学会、成人教学会会员。
  刘永泉
  男,江西乐平人。1925年9月出生。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毕业于第二野战军政大学。高级教师。军政大学毕业后,即赴朝参战,在部队中历任财务主任、后勤主任、主办会计、审计助理员等职,曾获金日成将军所授勋章。是《铁道兵》报特邀通讯员,曾撰写《部队财经工作的几个问题》、《论当前部队中的财经工作》等论文和通讯数十篇。1956年转业到乐平洺口中学任教,并任班主任。
  刘汉民
  男,江西都昌人。1938年7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景德镇市电瓷电器公司中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曾任小学、中学的教师,少先队辅导员,教导主任,中学校长。曾参加省教师代表会。撰写的论文有《领导重视是办好厂矿学校的关键》,在市《教育通讯》上发表。是景德镇地方厂矿学校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市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刘协金
  男,江西玉山人。1939年出生。1956年参加工作。1959年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1987年评聘为高级教师。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并担任政治教研组组长,后在市第七中学任教。撰有论文《政治课15字诀教学法》、《注意发展智力的探讨》、《政治课利用幻灯录音教学尝试》等。是江西省政治教学研究会会员,市政治教学研究会理事。
  刘国栋
  男,1938年2月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山东济南市。1954年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赣东北大学政治教育专业。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自1961年起,先后在赣东北农学院、婺源赋春中学、景德镇市第四中学、第十一中学讲授高中语文、政治、历史,曾担任教导处副主任、主任。撰写的论文和著作有《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初中政治课教材的教学》、《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总复习》、《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课本<中国历史>(第一、二册)补充注释)》、《谈谈对中学政治课成绩的测量》、《从当今学生的特点看思想教育的改革》等。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市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会会员。
  刘懋畴
  男,江西南昌人。1932年7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教育学院、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景德镇分校任教师、讲师、副教授。曾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论文300余篇,并编著《中学新增文言文译析》、《古代文学答问》,前者由教科出版社出版;参与主编了《中学生作文选》,编注《中国历代作品选》;还编写了《中国文学史讲稿》、《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等。系江西高等师范院校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景德镇市成人教育学会秘书长、全国报刊工作者协会理事、《瓷都电大学报》副主编。
  江海山
  男,江西都昌县人。1935年7月出生。1954年参加工作。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曾任景德镇日报记者,市卫生系统党总支干事、团委书记,景德镇发电厂政治处主任,市教育学院副院长,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景德镇市分校副校长。曾担任《思想教育课教程》的编委,并参与了第二、三、七章的编写工作,该书1988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发行,获天津市1988年图书二等奖。担任《人生哲理》第一副主编的工作并参与了第六、九章的撰写工作,该书1989年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担任《大学思想修养》第一副主编,参与了第九、十二章的撰写1990年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担任了《思想品德课教程》的编委,并参与了第二、三章的撰写,199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担任了《思想修养》副主编并参与了绪论和第四、第十三章的撰写,1991年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还发表了《试论德育在成人高校的独立地位》、《对马列主义理论课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意见》、《谈谈成人高校的德育课教学》等论文。
  江诚文
  男,江西省万年县人。1936年10月出生。1959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分配到吉林省辽源矿业学院工作。1986年6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88年评聘为副教授。曾在辽源矿业学院编写《水力学》讲义及《高中力学题解》。论文《关于闭合直流电路中功率和效率》、《飞机升力演示仪的制作》,在《教学仪器与实验》第四期上发表。设计并制作了《猪皮剥皮机》,1972年在上饶地区轻化工新产品展览会展出,并获奖。设计并制作了《飞机升力演示仪》,1981年在广州展出,获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教育学会奖。设计并制作《凹凸形桥压力演示仪》,参加九江全国师专物理研讨会。《水冷轴雾化增湿降温电扇》,1988年获中国专利局专利证书。《附加在电扇上的液体雾化装置》获中国专刊局专利证书。
  许治国
  男,1937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祖籍江西乐平。1960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高级教师。先后任海南岛尖峰岭林业局技术员,景德镇市第一中学、第六中学教师、教研组长。在海南岛尖峰岭期间,曾接受国家林业部国外树种——“柚木”引种及特种热带珍贵树种——“母生”的育苗、造林、抚育的研究工作,并获成功。在“南方十二省热带暨珍贵用材树种会议”上,与人一道作了有关“柚木”种子处理及栽培技术的经验介绍;还单独作了“母生”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的现场经验介绍,得到林业部、林科院及与会人的赞扬和好评。1976年调到景德镇从事教育工作后,曾多次担任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及培训工作,撰写专业论文及教学总结20多篇。其中《谈论草植物教学的点滴》,获景德镇市科协系统优秀论文奖;《提高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是培养学习动、植物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获全市实验教学经验优秀论文奖。还指导学生制作了大批昆虫标本,其中“蝴蝶”标本获市二等奖;1990年制作的“昆虫一角”,获市三等奖;同年全市小报编辑竞赛《生物与环境》获市二等奖。系江西省教学研究会、景德镇市教学研究会会员、市生物中心教研组成员。
  许政康
  女,福建长汀人,1940年7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江西省教育学院生物科,同年分配到景德镇第三中学为教师,后任教研组长。高级教师。系江西省中等教材研究会会员、景德镇市生物学会会员。
  许盛池
  男,曾用名许步天,江西省乐平县人。1927年12月出生,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转入中南军政大学江西分校学习。1958年又毕业于南昌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198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乐平县二中高级教师。自1950年起,先后在南昌第二十三步兵学校,武汉防空学校,南昌防空军第一预备学校从事教育工作。1958年转业至地方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教师、教研室主任、职教主任、文教主任、中学校长等职,多年来,承担教学业务指导,教育干部专业培训等工作。撰写的专业论文《物理课教学规律》等5篇,载于教育刊物和地市级教育工作汇编。是乐平县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常务理事、关心下一代分会会长、校外辅导员。
  孙添名
  男,1938年10月出生于江西乐平,祖籍江西万年县。1960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数学系,同年分配在安徽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工作。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评聘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数学系副教授。先后在合肥师专、江西万年中学、上饶师专、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任师专数学系副主任,陶瓷学院教研室主任。撰写数学论文5篇,发表在《工科数学》等杂志上。著有《高中数学复习》、《线性代数》。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江西省高校数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孙再清
  男,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镇人。1932年10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冶金系。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重工业部南京动力学校,冶金工业部沈阳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昆明冶金研究所,南方冶金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冶金研究所研究组组长、课题负责人、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室主任、环保学会理事。1984年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硅工系副主任。多年来,承担了有色冶金、环境保护、陶瓷颜料等科研和教学任务。撰写研究报告、试验总结、调研报告、科技论文和教材多篇。《临沧褐煤综合利用回收锗》,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集体奖;《瓷窑烟尘利用途径》获市科技情报成果二等奖,省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并收录于江西省高等学校1978~1984年科学技术成果汇编;《稀土陶瓷颜料的研究》,已发布成果公报,并录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被国家、省和地区级专业刊物发表的科技论文20余篇约15万字,有的被南方冶金学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选为教材。曾当选为市政协常委,系市硅酸盐学会、省金属学会会员、市环保学会常务理事。
  苏云芳
  女,江苏省涟水县人。1938年10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江苏省师范学院英语系(现校名为苏州大学),同年参加工作。1988年评聘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1988年在省刊发表了《英语词汇学习点滴体会》,获市优秀论文一等奖。他是江西省英语学会会员,景德镇市英语学会理事,市英语中心教研组成员。
  苏惠玲
  女,安徽省青阳县人。1941年5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江苏省镇江师专数学系。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中学,江西省南昌洪都机械厂子弟中学,江西省武宜县农机厂工作。1976年8月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子弟中学,任重点班主任,是优秀班主任、厂级先进工作者。曾在教育片介绍担任班主任的体会和教学经验。两次获个人厂级先进和“三八”红旗手称号。1987年为中学副教务主任,主管教学工作。
  汤思道
  男,江西省余干县人。1935年10月出生。1960年7月毕业于太原工学院机械机器制造工艺及其设备专业。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曾在建工部华北工程局山西机械施工公司,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抚州瓷土矿工作。1978年11月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系任教。现任陶院机械系机制教研室主任。曾参加长春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编写机械制造工艺学系列教材,并任其中《机床夹具设计》一书的副主编,该套教材由中国科技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
  杨麒
  男,江西九江人。1934年8月出生。1952年入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1956年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为中国革命史研究生。自1958年起,先后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任理论编辑,太原市总工会工业部、景德镇瓷厂工作。1979年调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子弟中学担任教师,任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曾撰写《执政党的地位要求党员有更高的修养》,在山西日报发表;《吸取轻视德育的教训迈开独立考核德育的第一步》,获江西省教委三等奖;《建立为民掌权的操作机制初探》,在1990年中共江西党史学会上交流;《我对发挥政治教师身教作用的尝试》,获景德镇市三等奖;《九零年上海教材版政治常识综合练习题》,在《航空普教》上发表。
  杨乃发
  男,江西省乐平人。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上饶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景德镇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撰写的论文有《阅读、观察、写作》、《知音与拨弦——班级工作点滴谈》、《想象力的培养》等。系景德镇市政协第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委,省教育工会三届委员,二中工会副主席,民进昌江区支部主任。
  杨日芝
  女,江西乐平人。1916年2月出生。毕业于国立厦门大学,先后在乐平中学、镇桥中学、乐平三中工作,历任高中数理教员、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杨木娥
  女,江西省宜丰县人。1938年1月出生。1960年8月毕业于江西师院数学系,自1960年8月起,先后在乐平师范、乐平新乐中学、高家中学任教。中学高级教师。
  杨正海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37年9月出生。1963年8月参加工作。197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8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分配到景德镇第四中学(建筑职业中学)任教,是该校创建人之一,历任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1984年率先创建全市第一所职业中学(建筑职业中学),得到了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和重视;在全省地市教育局长会议上作了交流和介绍,获得省教育厅的好评。1986年该校被国家教委和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88年又获全省第一批示范性职业中学称号。
  杨金山
  男,四川省简阳县人。1936年1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分配到江西乐平中学任教。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
  杨物华
  男,广东大埔县人。1936年10月出生。1956年在湖南湘潭机电专科学校电瓷专业毕业。198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湖南湘潭电校、景德镇市科委、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并在上海华东工学院、广州华南化工学院硅酸盐专业进修学习共三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长期任教《陶瓷工艺学》、《工厂设计概论》课程,任陶瓷学院工程系主任,1981年8月后任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院纪委书记。论文《水碓粉碎与雷蒙磨粉碎对原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高档瓷生产中斑点的产生及其对策》、《古代“金砖”的研究》,被选入全国日用陶瓷专业学术会议和198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交流。为景德镇市第九届人大代表。系国家建材局部级科研成果鉴定会委员、《中国陶瓷》编委、《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工程技术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技术改造领导小组成员。
  杨惠伦
  男,上海市人。1932年10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1989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担任上海市普陀区《工农业基础知识》编委,上海市珠江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1978年调江西景德镇发电厂子弟学校中学部任教务主任、副校长。
  杨斯煌
  男,江西省波阳县人。1938年2月出生。196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在高校从事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1980年评为讲师。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1984年8月起,任陶瓷学院思想品德教研室副主任(副处级),机械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曾撰写论文多篇,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综合版),《决策与思考》、《瓷都通讯》等刊物上发表。有数篇论文在江西省党史学会上交流。
  李千华
  男,曾用名李日海,江西永新县人。1927年9月出生。1949年江西省体育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1949年9月参加永新县委干部工作队训练班学习,分配在永新县联合中学任文艺干部。1950年参加省“八一”军大学习文艺,后调乐平中学任教。1951年参加浮梁地委土改工作团,到婺源县段梓区江村乡进行土改工作。1958~1965年兼任县勤工俭学办公室和生产处负责人。曾当选为县总工会常委,省教育工会委员。1988年评为模范班主任。
  李丹华
  女,曾用名李莲娣,江西瑞金县人,祖籍江西丰城。1937年1月出生。1956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工作。1959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评聘为文科副教授。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大专院校文科教学工作,曾任景德镇市第五中学副教导主任,现任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教研室副主任。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与逻辑》等多种刊物上发表译文,散文,论文40余篇,其中有5篇被省美学会,市社联及市教育学会评为优秀论文,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编著《文言虚词例解》,连载于《教育通讯》。参加了《古文选读》、《中学生作文选》等书的编写工作。1987年,应邀参加全国电大系统10所学校编写《思想教育教程》一书,执笔撰写第一章《大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该书已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电大教材。1989年,获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1年,应邀参加省电大写作中心组编写《经济应用文写作范例讲析》一书,执笔撰写《经济决策报告》,该书为全省电大写作教学参考书。多次评为市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教师,并获省级电化教导积极分子奖。系江西省哲学学会美学研究会、景德镇市成人教育学会和景德镇文艺学会会员。
  李正刚
  男,安徽黄山市人。1939年8月生。1955年毕业于浮梁师范,后在江西师范学院函授学习三年。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先后在景德镇市第七小学、市第一中学、新平中学、景德镇市八中、二中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曾任市教研室教研员,中学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现为市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在全市中学界承担观摩教学二次,为南昌、余江、赣州等地语文同行们上公开课十余次,暑期为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班讲课二次。他认真抓好备课、讲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组织考试等五个环节,抓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断提高,1988年高考语文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1989年组织学生参加江西省《读写日报》举办的“向国庆四十周年献礼”作文比赛获二、三等奖,其本人获优秀指导奖。他参与编辑的初中语文第四册《解题指导与扩展训练》一书和各年级的语文测试卷,被省级刊物《读写日报》及市教科研录用。他是市教育学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李享德
  男,山东省莱芜市人。1940年7月出生。1964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大化学系,同年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曾任车间副主任,厂中学校长、书记。从事生产工作时,解决了酪酸氧化、化铁矽氧化等重大工艺技术问题。研制了电泳浸漆并主持安装多条生产线涂漆自动线、污水处理、冷却生产线等。他是航空普教协会理事、德育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企业办校教研会副理事长、景德镇国防系统教研会理事长。
  李而豪
  男,湖南衡阳市人。1930年8月出生。1949年从事教育工作。1956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先后在衡阳任小学教导主任、校长等职。1956年调至江西省乐平中学任教。1987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多次评为优秀班主任。撰写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依纲〓本,抓好复习》、《地理教学中适当引用诗词谚语》、《寓美育于地理教学之中》等先后在《地理教学》、《江西教育》、《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中学地理的智能历史》、《地理教学与国情教育》等,被评为江西省地理教学研究教学经验交流会优秀论文,获一、二等奖。参与贵州省科技出版社《青少年自学丛书》地理分册的编写工作,受聘为编委。系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江西省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景德镇市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李良友
  男,江西省丰城县人。1927年11月出生。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198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曾在丰城县任小学教师、丰城文化馆负责人。1959年在湖北艺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绘画基础课教师。
  李红园
  女,黑龙江省宾县人。1940年6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呼兰师范学校,同年参加工作。1975年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子弟中学。1985年又毕业于江西省教育学院。中学高级教师。曾多次获得省级、市级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道德积极分子和精神文明积极分子等称号。
  李林洪
  男,1942年8月生于江西樟树,祖籍江西丰城县。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参加工作。1983年加入民盟。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自1966年8月起,先后在景德镇市美协、市文化馆、市九龙山垦殖场、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工作。1980年以来版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和出国展出,报刊杂志曾发表专题介绍。其中油画风景,江西画报作专题介绍;中国山水画,江苏画刊作专题介绍。并为上海科学会堂、华江工学院等10来个单位的公共场所创作大型陶瓷壁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的专著《山水画技法新编》。近年来,常参加日本、香港、台湾及国内各种艺术中心、画院、画廊、纪念馆的中国画邀请展出的大赛活动,陶瓷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和展销,其中瓷盘《日月系列》为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珍宝馆收藏。是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学会高级会员。
  李岳衡
  男,广东省中山市人。1947年7月出生。1970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大学。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江西上高县中学、景德镇市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子弟中学任教。在昌河任教期间,辅导学生参加全市化学竞赛,曾获第一、二、五、八名奖,团体总分第一名。1987年辅导学生选写的科学小论文《景德镇陶瓷污水的处理》获国家二等奖。1990年写的《关于桔子皮的综合利用》,获省三等奖。辅导学生制作的《多用锤》获省级小发明奖。1989~1990年获省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工作优胜奖和市优秀辅导员称号。1989年撰写的论文《第二课堂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曾在省第二届化学教育年会上交流;《小论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道高考题应如何分析》,在《航空普教》上发表。在全市中学、小学青年教师“五次全能比赛”中获辅导教师奖。
  李显长
  男,四川彭山人。1943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7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江西省委组织部、上饶地委组织部、乐平师范、临港中学、乐平中学、乐平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曾任班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组长、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等职务。曾参加编写景德镇市《中学政治复习资料》及《开展尊师活动,培养高尚情操》、《正确处理偶发事件,认真搞好转化工作》、《浅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教育》、《试用实践和联系发展的观点浅谈教师进修学校对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作用》、《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把我校教改推向前进》等论文,参加县、市研讨会,有的获优秀奖,有的在县社联刊物发表。还参加制定,撰写《教学工作定标考评》、《班级评比考核》、《班主任常规定标考评》等教学改革方案。系乐平县哲学学会理事。
  李钟英
  男,江苏无锡市人。1936年2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同年分配至景德镇市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先后在太白园初中(现为二中)、茶校、新平中学、黄泥头中学、鹅湖中学、第三中学任副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1979年主持编写《地理复习资料》。1987年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被评为市优秀论文。是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江西省地理学会理事、江西省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景德镇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景德镇市地理教学研究会会长、景德镇市地理中心教研组组长。
  李俊秀
  男,江西九江市人。1924年10月出生。1948年毕业于江西饶州芝阳师范。1949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浮梁师范附小教师、教导主任,浮梁师范、景德镇师范、乐平师范、众埠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担任过乐平师范函授部代主任、上饶专署文教处函授组副组长,众埠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景德镇师范乐平分校)理科教研组长。两次参加省《中师函授数学》的编写(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李菊生
  男,江西波阳县人。1944年9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乐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85年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多年来从事美术创作,作品多次参加江西省、华东地区和全国美展。油画《清明寒》,入选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省美协颁发的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和江西省政府颁发的省文艺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湘西小镇》,在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中国首届风景油画邀请大展展出;油画《井冈杜鹃》,入选在全国建军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人与瓷》,入选在全国七届美展,后参选香港中国艺术大展,并刊载在《香港中国艺术大展》大型画册中;《沸腾的山寨》,入选在全国七届美术作品展览;《神农尝百草》,参加全国卫生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二等奖;油画《总理和桂花》参加华东六省一市肖像画展,刊载在《华东六省一市肖像画》画册中和河北画刊上;《惠安少女》,入选于中国首届油画精品大赛展览等。所绘制的艺术瓷,多次参加北京、上海、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等多种形式的展览并获奖,制作品远销日本、香港、新加坡和美国。
  李盛茂
  男,1941年1月出生于江西瑞金县,祖籍江西丰城县。196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材料制品系,同年参加工作。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建工部、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四机部国营第999厂、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专业科研和教学。参与编著《玻璃棉应用》一书,负责其中玻璃棉性能部分,1977年由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表了科研与教学研究论文9篇。其中《超细玻璃棉毡的导热系数与使用容重》、《矿物棉毡的保温性能与使用容重》、《玻璃棉的保温性能与使用容重》、《加强和重视实践环节,提高轻工高等教育质量》、《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智能的初步探讨》分别在有关专业刊物发表。《利用气流检验立吹玻璃短棉平均直径的研究》、《无机化学课程评估初探》、《试谈普通化学内容的改革》等3篇论文在全国性专业会议上发表。获建总局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优秀科研成果奖。是省、市硅酸盐学会会员。
  李淑琴
  女,吉林省榆树县人。1939年9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吉林省榆树师范学校。1966年又毕业于吉林省函授学院。中共党员。高级讲师。先是在吉林省榆树县第十一中学任教。1967年在哈尔滨522厂工作。1970年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资料科。1978年在公司技工学校任教。曾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代表并获奖。1974年后连续评为公司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学校的质量标兵、优秀教师。撰写论文数篇,在《有色普教》及《家庭纵横》杂志上发表。
  李惠玲
  女,浙江省临海市人。1936年8月出生。1958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分配工作。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航空部550厂、013基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等单位工作,任室副主任、副教务主任、昌河工学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主要担任函数论及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等教学。曾连续三年评为江西省国防工办系统质量标兵。参与编著成人高校数学教学参考书《高等数学标准化考试手册》,由上海职大教学编辑部出版。参加过“直八”尾桨毂及旋翼曲线拟合工作。撰写数学专业有关论文8篇,均发表在全国性或省级报刊上。此外还撰写了政治思想工作研究论文两篇,发表在昌河厂期刊上。
  李震华
  男,曾用名李飞,上海市人。1935年12月出生。1949年5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同年7月参加工作。1965年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研究生应用力学专业结业。198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评为副教授,1989年评为教授。前后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历任赣南工学院教务处长、江西冶金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基础部主任兼力学教研室主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务处主要负责人(正处级)等。著作有机械专业教材《理论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基础》。撰写的论文有《应用SAP5程序进行间歇式球磨机筒体强度分析》,发表于《华东计算力学论文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往复式隔膜泵隔膜的强度分析》,发表于《工程力学》文集,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有限元法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强度分析的探讨》,发表于《中国力学学会中西南九省(市)计算力学论文集》;《从现代力学浅谈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表于《全国力学科普学术论文交流会资料汇编》;《机械设备中悬臂构件和槽轮机构强度的有限元分析》,发表于1990年《陶瓷学院学报》等。在1990年12月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联合召开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上,是受表彰的江西省高教战线上八位老专家之一,并获国家教委颁发的《荣誉证书》。1960~1981年当选为赣州市政协第四、第五、第六届常务委员,1981~1992年当选为景德镇市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是江西省计算力学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江西省力学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
  李鑫旺
  男,1940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祖籍安徽省黟县。1963年江西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市一中、二中、共大、洪源、三中等校任教。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来承担了高中毕业班化学教学和指导青年教师业务工作。撰写的论文《盐类水解的可逆性和及应本质》,在省化学化工年会上宣读,评为优秀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略谈复分解及应》、《对比归纳法复习的一例》,被市科委、科协、人事局评为三等优秀论文。曾当选为景德镇市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在市政协举办的“政协委员、各界人士征计献策”活动中获奖。是国家、省科协自然科学专门学会、化学学会会员、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会会员、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
  吴畏
  女,曾用名吴水秀,江西南昌市人。1934年10月出生。1954年毕业于江西九江卫生学校,同年分配工作。198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江西省第三康复医院、庐山疗养院、庐山卫生学校、景德镇市卫生学校、庄湾工作,历任护士、代护士长、教师、高级讲师。多年来先后获院甲等模范,省医管局乙等模范,三等功臣。曾撰写了《医学多选题集》的基护部分,编写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护士专业统考复习题解》基护部分。还参与省厅组织编写的农村医生专业《急救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大纲。1972年组织编写、修改、主审按部颁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口诀》。是省专科委员会委员、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
  吴仁儒
  男,1942年2月生于江苏常熟,祖籍安徽黟县。1963年大学毕业,同年分配工作。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讲师。先后任景德镇市教育局中教科副科长、普教科科长、党委委员、副局长,师范学校党委委员、校长,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等职。曾承担市科委下达的研制瓷用腐植酸纳的生产化验和试用课题,获得成功。改革全市小学生升初中的招生办法,实行分片管理。在景德镇师范任校长期间,学校获全国优秀师范学校称号。1978年评为江西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省劳动模范,1988年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先进个人。撰写的论文有《瓷用腐植酸钠——橡胶增强剂——陶瓷原料中的有机质》、《陶瓷原料中有机质的测定》,刊登于陕西省1978年《陶瓷》杂志第三、第四期;《瓷用腐植酸钠的生产流程》,刊登于轻工业部《瓷器》杂志第四期。
  吴玉昌
  男,江西南昌市人。1920年出生。1942年毕业于江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1953年又毕业于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物理高师班。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曾任市立中学物理教师和教研组长。1958年后,任陶瓷学院物理电工教师和教研室主任。1987年评为副教授。曾在1961年研制成功瓷质印刷电路,1962年首创瓷质印刷电路收音机,代表江西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无线电工程制作评比展览,评定为二等奖,并向大会发表了科研论文。当选为第四届至第八届市人民代表、首届昌江区人民代表、二届珠山区人民代表。是省物理学会理事、市青科辅协会副理事长、市电子学会理事、市物理学会理事。
  吴礼彬
  男,江西上饶县人。1932年10月出生。1952年上饶师范毕业,随即由组织选送到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学习,1953年结业。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广丰中学、乐平中学、乐平洺口中学、乐平十里岗中学、乐平县二中任教,先后担任社会科学教研组长、数学教研组长、十里岗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五年,县二中年级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曾被聘为乐平县中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主持十里岗中学教学工作时,该校连续三年统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撰写的专业经验总结,在县、地区范围推荐,并获奖。
  吴庆今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35年10月出生。1952年6月参加工作。196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化学系。197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被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湖北省黄梅一中、江西省乐平县第二中学工作,曾任副教导主任、工会主席、校长、党总支书记等职。多年来,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及学校领导工作,并承担初中化学教师、中学实验员、土壤肥效速测员培训以及青年化学教师业务指导等任务。在湖北工作期间,兴办化工厂,利用当地废铁屑和重晶石为原料生产硫酸亚铁、钡盐等化学试剂和药用硫酸钡,产品销于湖北、江西等地。药用硫酸钡,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是乐平县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乐平二中分会名誉会长、县总工会委员、县教育工会常委、县教育学会理事、乐平县社会科学学会、江西省化学学会、江西省自然科学专门学会青科辅协会会员。1984年评为景德镇市劳动模范。
  吴光莹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21年出生。1948年于国立中正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先后在乐平新乐中学、共大乐平分校、乐平教育学校工作,任高中数学教师、班主任、数学教研组组长、教革组长、副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任教近四十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受学生欢迎与爱戴。主持教导处全面工作三十余年,制订出一套切合实际的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曾参与编辑过三期《乐平文史资料》,在《乐平文史资料》上发表了《解放前后的乐平中学》。当选为江西省政协第四、第五届委员,乐平县人大第七、第八届常委,政协乐平县第四至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是中国数学学会江西分会会员、江西省老委员联谊会会员、政协乐平老委员联谊会副秘书长、乐平县教育学会、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乐平县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乐中分会会长、乐平中学校外辅导员、乐平县诗词学会副会长、乐平县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吴灶金
  男,江西浮梁县人。1929年4月出生。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56年毕业于武汉华中师范学校政教系。1988年评为高级教师。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浮梁县二区区公所任文教助理,南昌师范专科学校马列主义教研室任助教。1958年调到乐平中学任教。系乐平教育学会、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哲学学会会员。
  吴报晖
  男,江西省景德镇市人。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景德镇师范学校、景德镇市鹅湖中学、景德镇市第一中学任教,历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导主任、市第一中学图书馆馆长。中南及北方十九省市中学语文教法与学法研究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写作学会筹委会副主任。代表作品有《瓷姑娘》、《瓷都新颂》、《珠山抒情》等。在《中学语文》、《语文月刊》、《语文教学》、《语文知识》等20余种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与经验介绍120余篇,其中获全国教学论文评比特等奖一篇、一等奖二篇、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二篇。如《词的分段与过片》、《文言文词语解释琐议》、《课外阅读三十法》等均获好评。著有《配套文写作训练法》。曾多次应邀到全国性的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作学术报告与讲学。其事迹入选《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
  吴炼金
  女,1940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祖籍江西省都昌县。1963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7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自1972年起先后在景德镇市第五中学、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九江教师进修学校、九江教育学院工作,曾任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所长、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院长等职。发表论文多篇,主要有《地方教育学院的办学思想及发展途径》、《浅谈教育学院管理的效能与方法》等。199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并被推选为江西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系江西省中学化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九江教育学会副会长,现任景德镇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景德镇市教育局副局长,是景德镇市教育学会会长。
  吴剑文
  男,江西都昌人。1940年8月出生。1962年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景德镇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工会主席。撰写的论文有:《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发表于江西省《语文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载于上海《政治教育》;《让雷锋的火炬越燃越红》,载于北京《人民教育》;《春秋十一载,坚持学雷锋》载于《江西教育》;《实现教书育人制度,系列化,科学化》载于《江西教育》。编著《奇妙的语文世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吴高民
  男,河南省固始县人。1935年12月出生。1951年1月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3月评聘为副教授。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近年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写出系列论文三篇,分别于1985年、1987年、1992年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1987年江西省社联优秀成果奖。当选为政协景德镇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想政治研究会副会长。
  吴婉如
  女,1935年8月出生于南京市。祖籍江西省永新县。195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1987年5月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江西工业技术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1976~1982年兼任数学教研室负责人、院工会委员,1990年兼任陶瓷学院妇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委员。专业论文《浅谈备课》,在1983年大连召开的轻工部属院校会议交流;《谈谈极限概念的教学》,1986年发表于《高等教育研究》院刊上,并获景德镇市教学科研优秀论文奖、景德镇市科协系统1986年优秀论文三等奖。在数学教学评估中,所教班级1989年获院内数学统考成绩第一名。1990年获全省数学统考成绩第七名,1991年获省数学统考成绩第九名。
  吴富昌
  男,上海市人。1940年1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近代中外关系史专业。同年为北京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生。高级教师。1973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先后任昌河中学副校长、昌河工学院副院长、景德镇市党史及现代史学会副会长。1984年被全总表彰为“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优秀辅导员。
  邱德辉
  男,曾用名邱元林。1935年1月出生于江西乐平,祖籍丰城。1959年8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在江西大学中文系工作。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江西大学、乐平中学、乐平二中、乐平师范、乐平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曾撰写中学语文教案及师范《文选和写作》等,参与《左联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书散文部分的撰写;逐年编写并印发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讲义》及有关参考资料。还在《语文辅导》、《语文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过《作文指导小议》、《审题浅说》、《谈谈“伐檀”、“硕鼠”的课堂教学》、《浅谈虚线的运用》、《红楼梦》等论文,其中《审题浅说》获景德镇市首届社科成果奖。曾任乐平教育学会理事。
  余师禹
  男,又名余培根,江西省乐平县人。1925年10月出生。1949年6月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机电工程系,同年10月在南昌江西“八一”革命大学行政教育部结业。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浮梁地委工作队、余干黄埠区五雷乡、梅港乡任工作组组长,乐平中学副教导主任,景德镇师范乐平分校、乐平教师进修学校副教导主任。撰写工作调研报告、经验总结、学术论文、专题报道多篇,其中《参观机械厂铸造车间怎样联系中学物理知识》,1959年刊登于《物理通报》第11期,并收入196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书;《怎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收入江西教育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教学经验汇编》一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双基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一文载于《江西教育学院学刊》第一期。1989年参加《景德镇市老干部功绩展》展出,并获得展品纪念章一枚。曾获省、市、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为乐平县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政协老委员联谊会乐平组副组长等。是县科技委员会委员、县教育学会理事、县教育工会常委、省科技情报员、省物理学会会员、特约通讯员。
  余启淳
  男,1935年7月出生于景德镇,祖籍安徽黟县。1951年7月参加工作。195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监察审计室主任。先后在中共浮梁地委、浮梁县委、青年团浮梁县委、共青团江西省团校、江西波阳县鸦鹊湖农场、上饶地区乐平柴油机厂、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历任团县委副部长、柴油机厂办公室副主任、陶瓷学院党委组织部秘书、副部长、院纪委副书记、院工会副主席、院办副主任。撰写的《抓案件查处,促廉政建设》一文,在部院校监察会交流。
  余宝生
  男,江西省新建县人。1936年出生。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河南新乡师范学院化学系。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西省乐平中学化学教师、化学生物教研组长。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化学竞赛,都取得了好成绩。他注重教学研究工作,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的《实验教学中的六改》一文,获景德镇市教学经验论文一等奖,江西省实验教学论文二等奖。他参与过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习指南》一书的编写工作。是中国教育学会、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研会会员,景德镇市中学化学教研会理事,乐平县中学化学教研活动中心组组长。
  余忠琨
  男,江西都昌人。1935年出生。1951年江西省财政经济专科学校肄业。1958年又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同年留校参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校联合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做科研准备工作。后在北京石油学院、四川石油学院物化组、景德镇机械工业学校大学部、景德镇市南区中学、市第十一中学工作,曾任助教、理化教研组组长。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写有论文《高硼酸纳的制备》。1991年在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五项全能”竞赛中,获指导教师奖和市教育工会、教育局颁发的荣誉证书。
  余梅江
  男,江西乐平人。1924年出生。1946年任小学教师。195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生物专业,分配至乐平中学任教。他精心钻研专业知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联系实际,服务生产。1963年带领学生到植物园进行植物有性杂交实验,以荀瓜为母本、南瓜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杂交成功,经过定向培育,第三年制种获得成功,新种瓜体积大,产量高,被乐平县委命名为“乐瓜”,在乐平范围内推广,深受乐平农民欢迎,论文《谈荀瓜与南瓜有性杂交》,1965年发表在上饶地区《农业科技》刊物上。《课前默讲的体会》,载于《生物学通报》。关于教学经验的文章,有的载于江西省《生物教学研究会论文汇编》,有的发表在景德镇市教学经验刊物上。他对书法也深有研究,曾学研过颜、柳、魏碑字体和篆、隶书,功力较深,技法较熟,圆笔中锋,节奏鲜明,气势奔放。在乐平、景德镇书法竞赛均获一等奖,1991年获全省离退休老干部书法竞赛二等奖。
  邹惠贞
  女,1935年6月生于江西省赣州市,祖籍江西省南昌市。1958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工系硅酸盐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3月评聘为化学高级讲师。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瑶里中学、鹅湖中学、景德镇师范学校任教。曾任学校理、化、生教研组组长。撰写的专业论文有《关于金属活动性的量度》、《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尝试》、《热现象演示测量仪》,后者获市二等奖。
  汪大梁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38年1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乐平三中教务处主任。论文有:《高中数学水平检测》、《初等数学方法》等,其中《高中数学水平检测》获景德镇市科协论文二等奖。
  汪长霖
  男,曾用名为雨中林,江西省乐平县人。1929年4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湖南工学院化工系硅酸盐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太原钢铁公司耐火材料厂、轻工部陶研所、景德镇市窑具厂、陶瓷学院工作。任工程系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1980年以来,编写和撰写的教学讲义及专业论文主要有:《普通耐火材料工艺学》,《耐火材料气孔率计算台式推导及其应用》载《陶瓷学院学报》1980年1期,《M—A—S三元系相图在选择匣缸结合剂配料组成方面的应用》是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国际陶瓷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他是江西科学技术协会硅酸盐学会会员。
  汪万林
  男,江西乐平人。1937年3月出生。1962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分配工作。1988年6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上饶一中、乐平中学工作。历任初、高中班主任、年级主任、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在长期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讲读法、讲析法、指导阅读法(也称点拨法)、结构分析法、写作指导法。并根据讲读与阅读不同要求,灵活运用,总结出“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旁征博引,力求创新”的经验。他注重青年的思想修养和理想前途的教育,把教书育人联系在一起。撰写的专业论文有:《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浅谈六种教学法及其运用》、《班级政治思想工作谈》、《重视周记批阅的作用》、《文言文的讲读与阅读》、《应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与讲评》等10余篇。还给学生写过范文,如议论文《好人为何怕坏人》、《假如我是班长》,记叙文《我家的变化》,散文《妈妈的手》,诗歌《我爱我的学生》等,对学生习作起了示范作用。
  汪光明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21年8月出生。1947年从事中学教育工作。1963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函授毕业。1987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历任乐平简易师范、浮梁师范、景德镇师范、乐平师范、乐平中学地理教师,政史地教研组组长。撰写发表了《梅岭风光》、《水天一色的鄱阳湖》、《赣东北的铜矿》、《乐平的著名土特产——红、黄、蓝、白、黑》、《解放前的鸣山煤矿》、《乐平名产——海泡石》、《运用地图,记忆地名》、《编写乡土地理教材的做法与体会》、《马端临及其<文献通考>》、《江西电化厂》等文章。先后4次参加省教育厅《中学地理教材》、《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参加《乐平县志》的编纂工作。并受聘江西电化厂编写厂志。所撰写的《江西电化厂》(简要稿),载《江西厂矿志》一书中,1991年5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是中国地理学会、乐平县教育学会、乐平县诗词学会会员。
  汪光盈
  男,1925年出生于江西贵溪,祖籍安徽休宁。1945年起从事教育工作。195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生物专业。1987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乐平横路完小、大寺上小学(县第一小学)、余干中学、乐平电机学校和乐平中学任教,担任生物、物理和化学教研组长。除教学外,还为市县主办的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和医护人员培训班担任动物及化学义务指导教师。他理论联系实际,寓现代科技成果于基础教材之中,带领学生赴鄱阳湖滨采集水产标本达30余件,在校区闲散荒地中,与同事们规划开辟实验园地10余亩,设计了服务于教学的玻璃温室一座约20平方米,多层动物饲养笼1座,从而改变了生物教学实验的薄弱环节,提高了教学质量。他积极支持市生物学会的整顿工作,捐款资助,提出建设性意见,受到市生物学会的通报表彰。撰写学术论文多篇,其中《关于“除蝗”一文的教学》,发表在《中学教育参考资料》上。
  汪林瑞
  男,江西婺源县人。1937年12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哲学系,同年参加工作。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景德镇市第一中学、景德镇市委宣传部讲师团、景德镇市委党校从事哲学与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1983年开始,任市委党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多年来,担任市委党校主办的《瓷都党校论坛》编辑部主任委员、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景德镇学区学员培训及教学人员专业职改等工作。撰写并发表过有关哲学和领导科学方面的论文,参加编写出版过《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决议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光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领导工作效率研究》、《领导科学新编》、《管理艺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等。他是市社联副主席、市哲学学会理事。
  汪良秀
  男,江西乐平县人。1939年12月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分配在乐平中学任教。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他热心于教育事业,精心培育学生,所带的班级,先后多次评为学校、县、市级先进班集体。他能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所教学生曹一赋,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习时,曾获得学校颁发的“郭沫若奖学金”,并受到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的接见。学生杜军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1983年、1985年,他两次出席上饶地区及江西省中、小学文明单位优秀班主任表彰大会。1983~1986年,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获金质奖章。并获景德镇市劳动模范,江西省优秀班主任,江西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由国家教委授予“人民教师奖章”,颁发了证书和奖金。1987~1988年评为乐平县劳动模范,乐平县职业道德十佳人物。1990年评为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汪仰林
  男,江西乐平人。1939年11月出生。1963年8月毕业于江西大学政治教育系。曾在安徽教育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任哲学教师。1970年1月起在乐平中学任政治教师,并任景德镇市中学政治中心教研组副组长、乐平县中学政治中心教研组组长、乐平中学政治史地教研组组长等职。主要论著有:《哲学史简介》(1964年编写的讲义);《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努力提高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质量》,载于1984年10月省《教学参考》第23期,1986年获景德镇市首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运用讲练结合法复习<量变与质变>的做法与体会》,载于《教学参考》1987年第6期,1987年获景德镇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为培育“四有”公民作贡献》,在1986年11月景德镇市社联召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上宣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1990年10月省中学政治教研会年会上交流。他是工西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理事、乐平县哲学学会副会长、景德镇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汪焱宝
  男,江西乐平县人。1941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数学系。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历任吉安市技校、县教研室进修班、乐平中学的教师、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校长、党总支书记、市数学学会理事。在任教期间,多次带高中重点班或毕业班,高中成绩在上饶地区和景德镇市名列前茅。指导的学生参加数学竞赛都获得了好成绩,有的学生获上饶地区总分和个人第一名及全国、全省一、二、三等奖。曾编写了《中学教师进修课本》、《历届高考数学试题解答》和《乐平中学数学竞赛培训资料汇编》。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期间,提出实现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标准、步骤和方法。受到省教委和省财政厅的嘉奖。连续几届当选为镇、县人民代表和县、市党代表。
  沈仁明
  男,江苏昆山人。1944年9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四次被评为厂级劳模。现任昌河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沈家和
  男,江西九江人。1939年5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物理系。高级教师。在景德镇市第六中学任教。1981年自制的高中电学教具“相比仪”,受中国教育学会、中国物理学会表扬,获省自制教具三等奖。自制的“青蛙血液循环模拟动作仪”,获省自制教具一等奖,并在全国生物学教学研究会上被评为“优秀教具”。1982年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制作的“家兔血液循环模拟动作幻灯片”,获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二等奖、银牌,个人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称号。撰写的论文《谈电源内部电路上的电榜降落》,被市科委评为优秀学术论文。1985年研制成功新型生物电教具“压差气泡显字挡光心跳型血液循环仪”,简称“沈氏血液循环仪”,该项成果获中国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
  沈雪京
  男,1935年8月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南汇县。1956年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现名上海师范大学)地埋系毕业。自1958年8月先后在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景德镇分校、庄湾小学、马家初中班、庄湾中学、市第三中学从事教学与教育行政工作。1988年任市教育系统职改委评委兼学科组组长。曾与人合编《瓷都地理》、《庄湾地理》等。其中《庄湾地理》被市科委、科协、市人事局评为优秀学术论文获三等奖。1984年被评为省、市优秀班主任。是江西省地理学会会员、市教育学会会员、市地理教学研究学会委员。
  张子良
  男,浙江江山市人。1937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上饶师范,分配在景德镇市工作。1957年调入景德镇市四图里中学(三中)任教。1966年又毕业于江西省教育学院。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景德镇市第七中学语文教研组长。1960年参加景德镇市革命斗争史《红色瓷都》的编撰。教学论文有:《<卖柑者言>的教学和练习设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比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等;与人合著的有《作文升格技巧》等。是市统战理论研究会会员、省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会员、省叶圣陶研究会会员。
  张义福
  男,山东省乳山县人。1940年1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山东烟台师专数学专业。高级教师。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任教兼班主任、中小学指导员。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调研员、政治部写作组长、宣传处副处长、科长、厂技校校长、厂子弟中学副校长、教育处副处长等职。建厂初期与有关领导组织人员架设工厂有线广播,为工厂节省安装费万元以上。论文有《我校开展内训的几点做法》,载吉林省《技工教育》;《昌河飞机制造厂教育蓬勃发展》,载《航空职教》;《关于家庭对学生品德引向的探讨》,载《航空普教》,并获景德镇市国防电子企事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张风行
  男,曾用名张家宝、张新元,安徽省宿县人。1921年3月出生。1937年底参加抗日,1939年秋参加党领导下的革命工作,194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抗日人民军政大学四分校学习,1950年1月入中共华东局党校学习。1954年底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又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夜大学习。1940年起,先后任地方工作队队员、队长;新四军团宣传队员、队长;1943年,调地方工作,任公安区员、副区长、副区书、区长。1946年,调任地委秘书。1949年春,调皖北阜阳地委任宣教科长及阜阳县委宣传部长。1950年,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班主任兼支书。1952年底,任华东局宣传部秘书科副科长、档案科副科长。1954年底,调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机要室。1957年底,调国务院第二(文教)办公室任秘书。1959年初,调工机部太原地质专科学校任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后任地委党校副校长、副书记,气象局副局长、党组副组长。1980年初,调陶瓷学院任副院长。1982年后,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张仕成
  男,吉林省梅河口市人。1943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四平市师专物理科,同年分配在哈尔滨市航空技校任教师。1989年聘任为高级教师。1970年迁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厂办干事、技工学校教师、教导主任、中学支部书记、校长、职工培训室主任、街道党委书记。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教改,坚持正面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学校的基础建设、校风建设和教学等做了大量工作。他是航空部教育学会职教会会员。
  张民生
  男,辽宁省沈阳市人。1930年7月出生。1954年由上海财经学院毕业后即参加工作,中国民主同盟景德镇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企管系财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关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文章数篇。当选为市政协常委,是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景德镇会计师事务所副所长。
  张吉仁
  男,浙江省绍兴市人。1936年7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同年9月参加工作。1989年评聘为高级讲师。先后在江西省轻工业厅科学研究所、市为民瓷厂技术科、设备科,市劳动局压力容器所从事技术工作。1985年以后,在市技工学校任教,并任市技校文化中心教研组组长、市劳动局系统行政监察员。1956年和1961年分别对英国进口的丁斯纳报谱仪、施光仪,德国进口的电解仪说明书及ROSIN英文版化学试剂标准中41个化学试验方法等外文资料及设备,进行翻译和调试,及时用于生产。并帮助吉安专署、天河煤矿、赣州行署及波阳县建立完整的试验室,培训有关专业技术人员。1963~1981年,在市为民瓷厂工作期间,对为民瓷厂投产前的瓷器原料坯和釉配方确定,进行了数据测定,最后确定了投产的最佳配方。1985年,在市技校工作期间,为化工专业编写稀有元素的贵重金属及黄金水钯金水的制造工艺流程教材。
  张良振
  男,安徽省桐城县人。1933年10月出生。1952年9月于香港公立湾仔英文书院毕业。1952年9月至1956年2月分别在香港世界电机工程学校电机专业和香港英文夜校高级班英文专业学习。1958年11月参加工作。195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副教授。1968年11月以后,先后在景德镇市第五中学、景德镇教育学院工作,曾任教导处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职务,现任景德镇教育学院英语系主任。是《高中、初中英语听力训练指导》的第一编著者,该书获市社联二等奖,由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综述以AS引导的从句》,刊登于1989年北京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0期;《不遵守一般时态用法规则的动词形式》,刊登于1987年浙江《英语画刊》第8~9期,并获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浅谈英语单词教学》、《对<“群”字英译>一文的补充》、《我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教法》等论文,都分别获奖。曾当选为景德镇市政协第五、第六、第七届委员,江西省第一、第二届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市第一届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1990年被授予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张奋生
  男,曾用名张芬生,1939年5月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丹徒县。1960年毕业于江西共大景德镇市大专班,同时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2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景市共大、兰田小学、湘湖小学、湘湖中学、南安中学、黄泥头中学从事教育工作。担任过小学教导主任、完中教研组长。论文《抗菌素饲料制作原理及注意问题》,发表于省级刊物;《初一学生厌学数学的形成及改进》,获市数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选择》,获市数学学会优秀论文奖。
  张绍平
  男,广东潮州市人。1931年出生。1958年8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1950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广东潮州地区土改工作队、潮安县第五区元巷小学、卫生防疫站、卫校、鹅湖公社等单位工作,历任小学校长、教师、医师、教研组组长。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病解组副组长。从事教学、临床工作30余年。自力更生创设实验室、陈列室、电教室。自制人体骨头标本、人体分离标本,为国家节约大量经费。被省卫生厅评选为教学先进集体。撰写论文6篇,其中1篇被选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交流。参加全国性科学学术活动12次。江西中医学院函授部聘任其为解剖学副教授。1985年为景德镇市文化局处理并制作明代古尸1具,受到上海古尸研究所陈芝仪教授好评。
  张金福
  男,山东黄山县人。193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教师。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分配在国营122厂工作,任教育科培训组组长等职务,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担任过昌河工业学院副校长、河技工学校副校长、校长等职。1991年调公司教育处任处长。多年从事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筹建了工学院技校。最近几年,为推进公司继续工程教育的开展,保证公司产品质量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张忠铭
  男,1935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祖籍江西南昌。高级工程师。1954年考取北京工学院,1956年1月参加工作。先后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习。在景德镇市手工业联社业余学校、建筑卫生瓷厂、瓷用化工厂、高级美术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省陶瓷研究所理化测试室、轻工部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曾任教员、化验员、副主任等职。1978年“硅酸盐瓷石中氧化钙的直接快速测定”和“检定瓷石碳酸亚铁新试剂”获市科学大会授予优秀成果奖两项。降低粉彩铅溶出量的中试和小试项目分别获江西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轻工业部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专著《日用陶瓷原料分析及坯釉配方》,198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作为该校出版教材进行国际交流。《陶瓷原料中金属铁的测定》,在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年会上交流。《古陶瓷名釉分析的研究》,编入《1989年古代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1990年12月中共景德镇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张秀庭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26年9月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1953年毕业于原南昌大学师范部数学科。198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自1949年9月历任乐平简师、临港中学、乐平县一中、二中、三中数学教师、副教导主任、县中学数学中心教研组副组长。举行过全县性的中学数学公开教学。多次担任暑期中学数学教师培训班的教学辅导老师。是乐平县科协会员、县社会科学学会会员、县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会员。
  张邦宏
  男,江西赣州市人。1942年11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学院硅酸盐工程专业,同年参加工作。后又在华中理工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进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微型计算机等课程。1976年以前主要从事陶瓷工艺、陶瓷机械等方面的教学、设计和管理技术工作。1976年以后,转入电工和电子技术的教学和研究,是电工自动化教研室主任。1985年,他设计研制了《HDS—851型盒式电路实验器》,受到专家的好评。论文有《高频电容式泥料水分快速测定仪性能特点及其开发应用》,列入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新技术资料汇编;《高频电容式水分快速测定仪》,1988年获国家专利并收录在《中国专利技术人才名录》一书,该书1990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1992年该论文又收编在《当代中国发明》一书。1988年研制开发出了《7SY—31型数字泥料水分快速测定仪》,获得轻工业部科技进步金龙腾飞奖,并在产瓷区推广应用。1992年研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普通家庭应用的《7FB—920型通用防盗报警器》,解决了防止误报的关键问题,该项技术已转让给了市昌华实用电子厂生产。
  张铨晖
  男,江西省上犹县人。1933年12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同年9月分配在江西省乐平中学。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历任初、高中物理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等职。编著的《中学物理中的教学方法》,1966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他多次在省内外参加过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编写工作。设计和制作过《初中物理实验组合教具》、《箱式太阳灶》、《晶体管四管收音机示教板》等教具。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物理教学研究活动和会议。他是景德镇市物理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1989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5月省教委授予“特级教师”光荣称号。
  张维群
  男,曾用名张求宗,江西省波阳县人。1937年8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先后任教于原乐平师范学校、乐平县所属中学。1988年被评定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张福成
  男,安徽灵壁县人。1943年12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工作。1988年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向阳瓷厂、景德镇市峙滩中学及市第三中学工作。论文《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获省级优秀论文奖。从八十年代至今,先后参与陶瓷职业高中美术班、瓷校美术班和师范美术班的招生工作以及为全市中学美术教师合格证考试命题、阅卷工作。所辅导的学校美术课外活动小组,1990年参加全省“学雷锋、学赖宁”成果展览评比,获省二等奖。他曾经被省、市政府授予少年儿童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被江西省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评为先进工作者。是江西省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景德镇市艺术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市中学美术中心教研组组长、市教育集邮协会理事。
  陆文遂
  男,上海市人。1935年10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留校任教。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评聘为教授。1978年调景德镇,在陶瓷学院机械系任讲师,1982年后任副教授。1984年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副院长,1987年任院长。多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为机械系开设《自动机械设计》课程,为美术系开设《人机工程学》等新课。是北京轻工业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合作指导机械振动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一名。组织出版了《高等教育研究》刊物,撰写《碟形弹簧——计算、设计制造》、《铁路硬座客车转向架碟形弹簧装置研究》、《我院专业设置的设想》、《铁路硬座客车202转向架碟形弹簧装置研究》等论文。1983年7月获得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荣誉证书。他是景德镇市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景德镇市翻译学会名誉会长、昌河工学院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景德镇市经济刊授联合大学副校长。
  陆贤忠
  男,1936年4月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宁波市。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德文系,同年分配工作。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北京编译社、北京市公安干校、景德镇市第四中学从事教育工作。曾任译员、德语、英语教员、工会主席等。在北京编译社工作时,先后合译出版了《洪堡地理学》和《石油橡胶锡——帝国主义为争夺东南亚原料的斗争》。1989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曾当选为景德镇市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是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员、景德镇市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
  陈斌
  男,曾用名陈嘉兴,江西省浮梁县人。1930年6月出生。195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文学系,同年分配工作。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波阳中学、景德镇中学、景德镇文教局教研室、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教学和中医工作。1959年应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邀请,编写电影文学剧本《波湖渔歌》。198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约写《历代艺术诗鉴赏》一书。撰写了《历代艺术诗选注》、《原始艺术崇拜》、《艺术与时代》等。是全国艺术理论研究会会员、全国当代文学会江西分会理事、陶瓷学院文学协会主席。
  陈水生
  男,江西南昌人,1941年5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物理系,同年分配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景德镇市教育学院副教授。先后从事俄语、数学、物理等教学工作。1980年调到景德镇教育学院从事热学、原子物理、力学统计物理、近代物理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在《大学物理》、《教材通讯》、《物理通报》、《教学仪器与实验》及《九江师专学报》、《景德镇教育学院学报》等发表20余篇论文,多次获奖。其中《“吉布期佯谬”浅析》、《原子基达简便确定法》、《浅谈坐标法在薄透中的应用》、《热力学教学初探》等,获市优秀论文三等奖。是中国物理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物理学会理事。
  陈仁美
  男,江西波阳人。1930年8月出生。1950年7月参加工作。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浮梁地委党校、江西省委党校、中南党校、中央党校轻工班学习。1950年下半年参加景德镇市郊区土改工作。历任景德镇市工商科办事员,市委统战部办事员、干事、副科长,市政治学校副校长、副书记,峙滩中学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市五中革委会副主任、副书记,三中革委主任、书记,陶瓷学院组织部负责人、院纪委副书记、机关党总支书记、院基建办公室主任等职。
  陈丰禄
  男,江西省上饶县人。1937年10月出生。1962年7月毕业于陶瓷学院陶瓷工程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9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国营泰岭机电制造公司研究所六室从事航空点火设备的研究,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子弟中学从事物理教学。曾完成了新机种的点火设备的研制任务,为各旧机种,特别是苏式米格机的点火设备的完善及改型取得了成效。在1971年航空工业质量现场会上,他研制的航空高能点火装置获优质奖。曾任景德镇市数理化学会理事、物理学会理事。
  陈名英
  男,江西丰城人。1938年12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数学系函授班。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评聘为景德镇市第七中学高级教师。撰有教学参考片剧本《人模拟计算机》,获教育部、电教局教学录像片三等奖。论文有《浅谈“二次曲线”的教学》、《在不定方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由不定方程x2+y2=z2的正整数解引出的思考》。他是江西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景德镇市中学数学中心教研组组长。
  陈延才
  男,江西波阳县人。1938年出生。1958年乐平师范毕业,同年12月参加工作。196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历任师范政治教师、县教育局教研员、县广播局主编、乡办公室主任、副乡长、县委报道组长、县文化局副局长、师范分校总支书记、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在县委报道组期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80多篇,撰写了《乐平县文物志》的初稿。论文《社队企业的前景》、《乐平县浒崦戏台》等,均获好评。近时参加编写的《可爱的家乡——乐平》即将出版,执笔撰写的《乐平县政协志》即将成书。
  陈运华
  男,1937年4月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江西新建县。1961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1962年选派到北京地质学院进修。先后在地质部第五普查勘探大队、景德镇电瓷电器公司、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1982年评聘为讲师,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1985年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陶院教务处教学科科长。为本院创刊《高等教育研究》期刊,编写起草了《教师教学工作量实施方案》及各项有关规章制度。论文《我院师资队伍结构简析和设想》,获江西省优秀论文奖。他是江西省硅酸盐学会、景德镇市地学会会员。
  陈思九
  男,安徽省来安县人。1935年8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同年参加工作。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在景德镇陶瓷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担任过教研室主任、机械系主任。自1985年起,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务处处长。发表论文多篇,曾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是轻工部优秀教育工作者,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获江西省科委、科技情报三等奖,市科委、科技情报二等奖。他是机械工程学会及硅酸盐学会会员,江西省教学管理研究会理事,轻工部高校教学工作研究会理事,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优秀科技工作者,并受聘为国家建材局学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陈泉根男,1937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祖籍江西省南昌县。1956年7月参加工作,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7月入解放军重庆通信技术学校无线电专业学习,1959年3月毕业。在解放军第63军从事无线电通讯工作20多年,历任通讯参谋、股长、军事教导主任等职。自1979年开始,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航行调度员、通讯队长。1984年11月以后,在市技工学校任教。1988年6月至1990年8月任教务科长,现任行政办公室主任。1983年应聘参加无线电快速终端机的喷墨水式低页印字机的改造,1986年参与短波电台的强场阻塞的消除及有关通信导航指挥技术的改进。
  陈树煌
  男,江西乐平人。1940年12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同年分配工作。1989年12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江西师大外文系、乐平接渡中学、文山中学、众埠中学工作。1972年任文山中学校长兼文山乡(原文山垦殖场)教育助理,负责兴建了文山中学校舍和学校搬迁工作。1983年调乐平众埠中学任副校长。
  陈振民
  男,江西省峡江县人。1936年2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生物系。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自1960年8月起,在江西景德镇师范学校、景德镇市第一中学任生物教师、校工会主席。他的论文和制作的教具都获省、市生物学会一、二、三等奖。他是景德镇市生物学会理事,并为江西省生物学会会员、市珠山区第四届人民代表。
  陈淑兰
  女,黑龙江省兰西县人。1943年11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先后在哈尔滨中学、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学任教。担任全市政治教学中心组成员,被市教育局聘任为兼职教研员。在教研工作中,努力探讨新时期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在昌河中学实行德育评定三级考察、四级考评的方法。曾两次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其中有一篇论文获航空系统二等奖。1989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
  陈清香
  女,1941年7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西南昌人。196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物理系。同年参加工作。1989年3月评聘为景德镇市第五中学高级教师。曾任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对电路的简化、焦耳定律演示实验效果等进行了专题总结,有两篇论文评为优秀论文。
  陈煜生
  男,1918年12月生于江西省乐平县,祖籍江西省临川县。1945年8月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经济系。1989年3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1942年曾参加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赴浙赣铁路前线抗日救亡。1949年以后,一直在乐平中学从事教育工作。撰写的论文有《分析赤壁之战》,收载在江西省教育厅编的《语文数学参考》;另有《汉语教学一点尝试》等文章。
  邵光华
  男,曾用名,邵继政。江西省都昌县人。1937年12月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体育系。同年参加工作。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一直在景德镇市第四中学任教,现任市体育中心教研组成员,市体育总会委员。199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
  肖尊文
  男,江西永丰县人。1938年9月出生。1962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同年分配工作。198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3月评聘为副教授。曾在陕西兴平115厂工作,1981年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特种陶瓷、日用陶瓷技术、科研和教学工作。并担任工程系副主任。曾主管和参加飞机点火系统有关科研和攻关项目,研究氧化亚铜半导体材料用于“歼八”飞机点火系统,并定型生产。参加发动机催化点火器攻关项目,1982年获航空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参加了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如:“墙地砖系列无光釉”,“固定化酶(细胞)催化陶瓷载体”,“AI₂O₃陶瓷柱塞体”。“活化氢基磷酸钙人工骨料为海南研制的墙地砖系列无光釉”,1990年评为海南工业新产品金马奖;“固定化酶(细胞)催化陶瓷载体”,获1990年北京轻工业博览会金奖。主编了《特种陶瓷》教材,与武汉工业大学合编了《特种陶瓷工艺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他是市美术协会、诗词学会、书法协会会员,陶院书法分会副主席。
  肖正纶
  男,江西省龙南县人。1940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分配工作。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乐平师范、乐平中学任教师、教研组副组长、工会副主席、教导处副主任。主要论文有《古典诗词翻译》、《“两亩地”的几点分析》、《作文教学可另辟蹊径》等。
  林云万
  男,广东省肇庆市人。1936年10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江西师大物理专业,1959年至1961年在华南工学院硅酸盐专业学习,1981年至1983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陶瓷系学习并从事研究。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自1961年以来,长期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担任《流体力学、泵与风机》、《陶瓷工业机械设备》等课程的教学,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院长。承担和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连续式陶瓷料浆磁造机”,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金龙腾飞奖;“四级变量隔膜泵”,获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奖;“粉料混合的研究”,获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曾在国内外发表多篇学术论著,约200余万字。其中五种论著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和景德镇市的特等、一等、二等优秀学术论著奖。
  林良芳
  女,浙江镇海人。1935年12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保专业,分配在洛阳林校任教。1972年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子弟中学任教。1989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担任过高中化学教师、班主任、理化教研组长、教导处主任、昌河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多次评为“三八红旗手”和优秀党员。1988年在昌河教育学会首届年会上发表论文《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获二等奖。
  林国英
  男,祖籍福建,1946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分配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后任中学校长、工学院第一副院长、昌河工业公司教育处副主任。1989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
  欧克英
  女,四川省崇庆县人。1937年3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有用矿物精选专业。先后在江西冶金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编写教材有《矿石可选性研究》、《原料精选学》、《陶瓷原料选矿学基础》等。论文《论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的化学漂白研究》,被国际陶瓷学术研讨会评为优秀论文;《论矿物污染对浙江某㺺矿选工艺性质的影响》、《某地高岭地高梯渡除铁工艺的研究》、《铜鼓高岭土综合利用的研究》等论文,多篇被评为优秀论文,获一、二、三等奖。
  罗来科
  男,江西南昌县人。1941年6月出生。1963年在井冈山大学数学系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评聘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市第四中学、坑口中学、黄泥头中学、鹅湖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市数学协会理事。1990年编写《初等数学学习指导》一书由湖南省三环出版社出版。
  罗福翔
  男,江西高安县人,1935年出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江西教育出版社编辑,江西省乐平师范、众埠中学教师,现为江西省乐平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自制的教具获省级奖一个,市级奖五个。撰写了20篇专题论文,其中7篇为市优秀论文,2篇为省优秀论文。《关于运动电荷的质疑和磁场机理的新见解》、《论光弯曲现象的物理本质——光弯曲五原理》、《论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狭义相对论的实质是玄学——对一座理论迷宫内幕的揭露》、《广义惯性论——传统惯性理论的扩充和修订》、《广义惯性原理十条》等书稿将陆续出版。系江西物理学会、江西物理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
  金国章
  男,樟树市临江镇人。1924年出生。1944年入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后进国立中正大学学习,1949年毕业。1950年初,在婺源中学教高中英语并任教研组长,1953年9月进乐平中学教英语。先后发表教学研究文章50多篇,其中20篇获国家、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刊登在《中国教育报》、《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学英语园地》等杂志上。他是《江西教育》、《园地》杂志通讯员,连续三年获《园地》优秀通讯员奖、《英语周报》优秀作者一等奖。与人合写《英语词汇辨异》,由重庆科技出版社出版;《英语词汇大全》,北京开明出版社出版。担任《汉英词句多译解》副主编。曾出席省外“中学英语最优教法研究会”、“中国英语优化教学探讨”、“十省高考英语命题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其中一篇获二等奖,两篇获三等奖。他是江西省外语学会会员、省教材教法研究会会员、乐平县第一届教育学会理事。
  金重华
  男,江西省新建县人。1934年7月出生。195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中文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哈尔滨铁路中学、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子弟中学任教。在教学工作中,热爱学生,教风严谨,1991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称号。他还担任景德镇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市语文中心教研组长、全国航空工业普教协会语文学组副主任。论文《谈信息论原理在教学中的运用》,获全国航空工业普教系统学术论文一等奖。自1984年以来,一直被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聘为兼职研究人员,并获该研究所颁发的教育科研一等奖。
  周利民
  男,江西波阳人。1938年3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物理科。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景德镇师范学校、市第五中学、群星学校工作,任物理教师、副校长。1989年3月评聘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在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参加全省中师教材编写研究会,编写《流体力学》部分。1981年参加市物理中心教研组主办的《高中统编物理习题解答》,完成了第四章《电子技术》部分参考题解答。有两种自制教具分别获市二等奖和三等奖。他是市物理学会理事。
  周金汉
  男,江西波阳人。1933年10月出生。195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先后在江西师范学院、乐平中学任教。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乐平中学教研室教研员兼外语教研组长,是乐平县英语中心教研组负责人。从事中学外语教学工作,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县级中学学生的外语教学方法,立足于45分钟的课堂教学,做到详略恰当,深浅适度,以讲带练,讲练结合,难点细析,重点突出,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收获。他是省、市外语教学研究会会员,乐平县教育学会会员、《青少年自学丛书》(英语分册)编委。
  周惠兰
  女,江西省进贤县人。1934年8月出生。1956年参加工作。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和机械系担任过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撰写过多篇论文,有的获景德镇电子学会优秀论文奖,有的获景德镇陶瓷学院优秀论文奖。1989年获江西省高校仪器设备计算机管理奖励。他是景德镇市政协委员、景德镇市电子学会理事。
  周斐雯
  女,江西波阳人。1944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任市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是景德镇市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办小报,开展作文比赛,自编自演校园生活小品。为学校创作校歌歌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曾指导开展两届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验班,探索语文教材教法改革途径。多次参加省、市考评卷与试卷分析工作。出席全国性学术研究,发表过《语文教学实验方案》、《诗歌教学中的基础知识》、《高考作文评分能力的测试》、《也谈“就教”与“执教”》等论文,与人合著出版了《解题指导与扩展的训练》一书。他是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郑玉炎
  男,江西玉山县人。1940年1月出生。1964年在赣东北大学(后改名上饶师专)毕业。同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2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乐平县文教局、县政府办公室、县农林水利局、乐平中学工作。1985年起,任电大工作站、电教仪站站长。专业论文《加强自身建设,把电教从城市逐步引向农村》,由省教委向全国第二次电教工作会推荐;《加强自身建设,勇于开拓进取——建立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益的电教实体》是全省电教工作会议材料;《县级电教机构的一种模式》在中央《电化教育》杂志1991年第一期上登载。他是省、市先进工作者、县教育学会理事。
  郑保训
  男,江西波阳县人。1939年3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同年参加工作。1989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乐平中学、乐平县文教局教研室、乐平县镇桥中学、乐平县第二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历任高中数学教员、班主任、数学教研组组长,乐平县教育学会会员。
  赵达峰
  男,1937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祖籍辽宁省。1961年8月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化工系硅酸盐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教授级工艺工程师。先后在上海轻工业部硅酸盐研究所、景德镇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工作。1979年任陶瓷工艺工程师。1981年任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所长。1990年国务院任命为首批国家级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论文有《铜红釉的显微构》、《茶叶末釉形成机理》、《桃花片釉的形成机理》、《大型双面釉瓷板制作工艺》等。曾参加《硅酸盐辞典》部分词目的编写。译文《窑炉氧氛对铜釉颜色的影响》、《铜红玻璃呈色机理新概念》、《G—O系热力学与硼酸盐玻璃红宝石形成》等,均在国内专业性刊物上发表。他是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江西省硅酸盐学会理事、景德镇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共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
  赵昱初
  男,江西省吉安市人。1943年11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班主任、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校长。曾参与主持四届初中奥林匹克数学实验班,为学校夺取了首届全国祖冲之杯数学竞赛个人、团体第一名。多次夺取初、高中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江西赛区团体总分前四名。撰写了《应用数列极限解物理题》、《化学实验设计要注意科学性》等论文,与人合著出版了《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检测》、《初等数学学习指导》、《中学数学与形式逻辑》等书。他是中国物理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物理协会理事,景德镇市青科辅协会理事。
  赵德顺
  男,黑龙江呼兰县人。1938年10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机械专业,分配到航校任教。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曾在东北师范大学函授中文本科学习。1971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学教书,现为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学以来,曾任重点班班主任,成效显著,1989年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
  赵德恒
  男,辽宁省辽阳市人。1934年9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1957年9月起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职大任教,任公司试验室技术员。1970年5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心试验室任技术员,筹建试验室。编写了大量技术资料和许多教学论文。1981年4月在公司技工学校任讲师,担任无机化学、有机电化学原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多门课的授课任务,并参加筹建热处理生产线。他是航空工业部优秀教师。
  胡斌
  男,江西余干县人。1936年4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炮兵学校测量专业。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部队工作十二年。先后任教员、排长、参谋等职。1969年10月转业到乐平,在乐平中学任教20余年。论文有《浅谈平面几何中定值问题》。所带的班16次评为先进集体,1986年评为市优秀班主任。曾获校初中教学特等奖和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胡玉麟
  男,安徽黟县人。1929年11月出生。1951年3月参加工作。1955年9月毕业于河南师院地理专业。1988年8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章山小学、市第八小学、广西宜山二中、景德镇市蛟潭中学、市第三中学从事教学工作。1978年与市三中教师李钟英负责编写《中学地理复习参考资料》,由市教研室印刷发行。1978年10月因教学效果显著,获市二等奖。1982年创制“太阳系演示仪”和“时区换算演示仪”,获市一级奖,学校的一、二等奖。
  胡志华
  男,江西省星子县人。1939年9月出生。1958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同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浮梁中学、新平中学、黄泥头中学、坑口中学、鹅湖中学和蛟潭中学任教。从1986年9月起,在坑口中学任教导主任,后经组织调动,在鹅湖、蛟潭中学主管教学工作。多年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先后四次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是第一个教师节的市优秀教师、景德镇市生物学会会员。
  胡伯坚
  男,1938年2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安徽太平。1956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1966年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1984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1989年4月评聘为中文系副教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任教。1979年9月调入景德镇教育学院,1983年评为大学讲师,1988年任中文系副主任。先后在省、市、全国各级学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变·隔·路》、《契机、思想、文眼》,分别获市教育系统论文一等奖;《文艺评论写作与求异思维》,获江西省写作学会优秀论文奖;《写作与灵感思维》,获中国写作学会教育学院系统研究会科研成果二等奖。曾参加编写《写作题解》,由江西写作学会出版;《写作范文选本》,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逻辑教程》,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奇妙的语文世界》,由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正在从事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微机教学研究工作,撰写了《简论微机教学》的教学科研论文,发表于景德镇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一期。曾当选为景德镇市政协委员,是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江西逻辑学会、中国写作学会教院系统研究会、江西写作学会会员。
  胡怀陵
  男,江西省景德镇市人。1928年9月出生。1949年曾任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学生代表,景德镇市学生联合会主席。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景德镇市委员会学生部部长,景德镇中学副校长,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副校长。陶瓷学院副院长、顾问、副研究员。是陶院创办人之一。多年来,除行政工作外,一直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的专业管理工作。治校严谨、以身作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陶瓷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重视民间艺术家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陶瓷学院的特点和优势,学生受到全国各陶瓷企事业单位的热情欢迎。
  胡念璋
  男,江西玉山人。1938年4月出生。江西九江医士学校毕业,并在江西中医学院函授大学二年结业。1955年7月起,先后在景德镇市卫生局、浮梁县三区卫生所、景德镇市浮北医院、浮北医院卫校、市卫校工作,历任主办科员、医士、教师、教务处主任、高级讲师。从医以来,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全国3篇、全省5篇,有3篇获市优秀论文二等奖。主编医学著作3本,计80万字,由江西科技出版社、中国中医出版社、中国卫生科技出版社出版。主编内部版教材1本。他是景德镇市政协常委、江西医学教育学会会员。
  胡国安
  男,1938年5月出生于江西波阳,祖籍安徽泾县。1960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中学的教学与管理,历任市语文中心教研组组长、景德镇一中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1986年10月调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景德镇市分校从事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任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瓷都电大学报》主编、《南京经济区地市电大学报》副主编。是语文学会副会长。
  胡国林
  男,1945年9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安徽泾县。1969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1980年至1983年继续在华南工学院读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访问学者在联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进修。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参加工作后,在景德镇市新平中学、景德镇师范学校任教,后又在轻工部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曾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热工教研室主任。他除从事教学工作外,还结合各厂生产实际及国内引进窑炉技改项目,参加了景德镇市、广东潮州、江西宁冈等地引进窑等窑炉的调试及其消化江西省委委员。江西概率统计学会理事、江西高教研究会理事、景德镇数学学会常务理事。
  查山铭
  男,1943年6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西都昌县。1965年毕业于江西大学哲学系。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闽清县第四中学、第十中学、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马列教研室工作,1984年后任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党委委员、总务处长。系省、市哲学会会员、市党建学会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常务理事。
  查转英
  女,安徽省黟县人。1939年8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景德镇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工作。1988年8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历任景德镇市二小、一小教师,九小、十三小副教导主任,七小教导主任、副校长,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工作认真负责,成绩明显,十六次获省、市劳模,九次获省、市模范班主任称号。总结介绍了《中年级课文分段法》、《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等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主持撰写了《实验教材的思考》,在全国洛阳研讨会上交流。主持省电教馆小学语文五年级电教教材教法实验,获省教委颁发的省电教优秀成果奖共19项,其中个人获6项。与岳剑琴合作创立了《岳剑琴导读教学法》,受到了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长的赞赏;与揭冰玉合作创立了《揭冰玉情境电化教学法》,其中《十里长街送总理》实况录像、《情境电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均获省教委颁发的优秀成果奖。在七小任职期间,学校先后获全国创造杯奖等全国性奖励八项,省少儿工作先进集体等省级奖励12项。曾当选为中共景德镇市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
  钟炳耀
  男,浙江省桐庐县人。1938年10月出生。1955年12月毕业于浙江省临安初级师范学校。随即以特种兵应征入伍。1956年7月考取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学校,又于1959年8月入江西共大总校社会科学系,1963年7月毕业。先后到共大清江分校、景德镇市“五七”干校中学任教师、教革组长。1974年8月调景德镇师范学校,历任教研组组长、教务处副主任、教研室副主任、政教处主任。1987年12月评聘为讲师,1988年12月评聘为高级讲师。编写哲学、政治经济学讲义各一本,在省内外校际交流。共撰写论文10余篇,其中获省、市优秀论文奖的6篇。其他均在省及华东区有关学术会上交流。与人合编师范生人生与道德指南》,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怎样做好小学班主任》,由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
  钟莲生
  男,1944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祖籍江西萍乡市。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市为民瓷厂、艺术瓷厂、陶瓷学院工作。他擅长现代重彩画、中国画、水彩画、连环画。其中中国画、水彩画参加过国内外多种大型展览;现代重彩画参加过台湾、美国各种画廊的展览。创作并发表过多本连环画、小说插图等。陶瓷艺术创作涉及面广,人物、山水、花鸟、走兽他均擅长;传统的、现代的、变形的、抽象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为各国收藏家收藏。他对中外美学、艺术理论亦有研究,有多种学术论文在国内的艺术杂志上发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中国画、连环画、水彩画研究会会员。
  段金铨
  男,1935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永康县,祖籍江西省都昌县。195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通讯员、文书、统计员。1957年转业后进西北大学历史系学习,1961年毕业,分配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197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任教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经济管理、国际贸易、日语等课程。1979年担任景德镇陶瓷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负责人。1984年担任企业管理系副主任、主任。1990年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图书馆馆长。曾承担《景德镇陶瓷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课题。先后撰写《景德镇陶瓷生产发展中的几个辩证关系》、《景德镇瓷业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研究》、《振兴瓷都的哲学思路》等10余篇论文。分别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有三篇获省科协三等优秀论文奖,一篇获市科协一等优秀论文奖,一篇入选首届中国科技进步学术大会。他是江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市科协委员。
  俞助保
  男,江西省婺源县人。1937年3月出生。1955年2月毕业于景德镇师范并参加工作。1956年又毕业于中央第五中级党校理论教员班。1988年评聘为哲学副教授。一直在景德镇市委党校工作,历任理论辅导员、教员、副主任、教育长。1960年与人合作主持编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980年,主持编写《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讲义》、《哲学问答》、《马克思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等;1992年主持编写了《十四大报告提要与问答》。以上均在全国和省内公开或内部发表。1985年评为省优秀教师。他是江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市社联常务理事、市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市成人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
  俞镇德
  男,江西景德镇市人。1927年出生。1949年5月毕业于江苏学院数理系,后又入苏南公学学习。分配到苏南区党委吴县农村工作团工作。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8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景德镇市紫阳中学、第二中学、景德镇师范、乐平中学任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在乐中任职期间,他分管电教、仪器工作,从无到有,进入了省先进行列,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分管教学工作时,学校升学率多年居领先地位,为科大少年班先后输送了4名新生,科大曾致函学校祝贺。曾获省、市首批特级教师、省级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出席过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召开的全国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撰写的论文有《对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认识》,收入省教育经验汇编;《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基本概念教学的一些体会等论文及总结,分别在《数学通报》、《江西教育》、《江西青年报上发表。曾当选为江西省政协第四届至六届委员、民盟省委第七届委员,是中国物理学会、教育学会会员、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
  施于人
  男,浙江省余姚县人。1928年月出生。1948年入杭州国立艺专。1949年5月参加工作。195年2月保送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学习,1954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留在学校研究室。1955年8月分配到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1958年在陶瓷学院任教至今。1982年评聘为副教授,现为美术系教授,任硕士生指导教师。曾在五十年代初参加建国瓷、出国瓷的设计制作。作品选送到欧洲10余个国家展出,为国内外博物馆珍藏,有两件作品收藏于国家珍宝馆。1978年受文化部、民航局的邀请,参加了首都国际机场的壁画工作。与祝大年先生合作设计绘制的大型陶瓷壁画《森林之歌》,深受好评。1986年后,赴香港、澳门参加《景德镇陶瓷名人名作展》,参展的20余件作品,全部为中外陶瓷美术爱好者收藏。他的作品还多次参加全国性陶瓷作品展览及选送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有《陶瓷彩绘》、《景德镇的青花瓷》等著作出版发行。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文艺学会副会长、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
  洪建中
  男,1942年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祖籍江西乐平。1960年7月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同年参加工作。198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乐平共产主义中学、横路中学、乐平县教育局工作,曾任数学教研组长、教研室副主任。他是景德镇市数学学会理事,是《数理天地》杂志聘请的景德镇编委分会委员。
  洪家泉
  男,1942年4月出生于江西万年县,祖籍江西婺源县。1965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数学系。同年分配工作。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万年城镇中学、乐平众埠中学、乐平中学、乐平二中任教。曾担任过班主任、年级主任、数学教研组组长、教导主任。1987年11月调乐平二中任校长。在教学工作中,曾撰写数学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潜心钻研、启迪思维》,评为景德镇市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数学学习引导》,评为景德镇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系景德镇市数学学会理事,乐平县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祝桂洪
  男,曾用名祝寿林,江西德兴县人。1924年8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硅酸盐专业。先后在北京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798厂、四机部九九九厂、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3月评聘为副教授。历任陶瓷工程系主任、陶瓷工艺教研室主任、陶瓷学院学报编委、硕士研究生导师。编著有《陶瓷工艺实验》、《高档瓷生产工艺》、《陶瓷釉配制基础》;参与编著《日用陶瓷工艺》均由有关出版社出版发行。撰写的论文《陶瓷绝缘子绝缘电阻问题探讨》、《陶瓷零件制造中的收缩问题》、《高档瓷与高档瓷工艺》、《德国陶瓷生产的新工艺新设备概况》、《景德镇应秉用超细粉强化日用瓷》等14篇(本)获省、市、院优秀论著奖。
  姚毅
  男,曾用名姚细保,江西南昌人。1940年7月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江西大学生物系。同年分配到景德镇市第三中学。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评为生物高级教师。历任校教务处副主任、政教处副主任、市生物中心组组长。多次参加全国、省召开的学术年会和研讨会。自1983年以来,撰写了专业论文报告、经验总结《生物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等论文7篇,其中一篇收集到《省生物教学研究会第一次年会论文汇编》,一篇获市科协论文三等奖,一篇于1990年11月获省实验论文二等奖。是市生物学会秘书长、市生物教研会会长。
  姚永康
  男,浙江宁波人。1942年11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工作。副教授。先后在江西省陶瓷公司美研室、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瓷厂教研室工作。作品曾多次在国外展出,并刊登在《人民中国》、《全国工艺美展图录》、《中国陶瓷画册》、《景德镇》等画册中。1982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邀为陶瓷雕塑美术片《瓷娃娃》负责美术造型和陶艺,该片获美术片百花奖,由英国BBC电视台摄专列片向欧洲介绍,并列为辞海新条目。作品《难忘时刻》参加全国六届美展,评为优秀作品。1990年应《大众电影》编辑部之约,为中国电影百花大奖赛设计奖品——“百花女神”雕像。1990年青铜雕塑《和谐》,参加全国七届美展,被编入《世界雕塑全集》东方部分,1991年作品《陶》参加中国西湖美术节,获铜质奖。
  骆经富
  男,浙江义乌市人。1927年10月出生。1949年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绍兴军分区军政干部学校、中共绍兴地委干部学校、浙江省工业厅、乐平师范、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历居山分校、乐平第三中学工作。解放初期曾任上海《解放日报》、《青年报》、《劳动报》、《浙江日报》的通讯员,先后发表过40余篇报导和通讯配合当时中心工作,60年代,曾应天津《历史教学》杂志主编陈秀之邀,撰写《论汉武帝》一文。从1985年起,多次参加全国师专历史教学研究会和九江年会。曾获省、地(市)、县三级荣誉奖励和证书。是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校外辅导员。
  袁正达
  男,江西丰城市人。1920年1月生。1953年在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进修地理专科,结业后分配工作。1985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景德镇中学、二中、共大、六中等校任教,五十年代在二中制作模型,挂图100多件,其中1件《地方国际时间计算说明器》获省级奖;《我是怎样设计地方国际时间计算说明器的》论文,收入1955年省编《劳动的结晶》一书。曾撰写论文多篇,其中《充分发挥幻灯片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获《景德镇电教》举办的全国性《电教千字文》有奖征文三等奖。
  贾愚
  男,曾用名贾殿发,1940年8月出生于江西泰和,祖籍安徽省巢县。1958年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60年参加工作。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任陶瓷学院美术系史论教研室主任。撰写学术论文多篇,《规律,存在,希望》、《艺术发展的必然》、《意足不求颜色似》、《澹然无报,众美从之》、《谈摄影艺术的真实性》等,相继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艺术论文集》、《江西摄影理论优秀论文集》等书刊上登载。摄影作品《俩老作画》、《秋的怀抱》、《珠联壁合》、《彩云追月》、《课余生活》,《珍贵的孔雀》等,分别入选全国、省、市各级影集并获二、三等奖。1988年被《中国摄影家大辞典》入选条目介绍。其美术作品《长江女神白暨豚》获1981年省科普美展二等,《捕鼠能手松花蛇》获景德镇市科普美展二等奖。还编导、撰稿、拍摄《瓷苑春浓》、《凝固的美》等电视专题片。其中《凝固的美》已由江西省电视台于1989年3月对外播出,并由有关部门评选为优秀对外宣传电视片,获二等奖。此外,还编著大学教材《中国美术史教学提纲》、中专教材《陶瓷贴花纸装饰工艺学》。在《景德镇瓷雕作品选》(一)担任副主编、责任编辑和撰稿,该书由文化部文化艺术出版社向外发行。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摄影协会副主席。
  夏之时
  男,江西余江县人。1913年6月出生。1937年,在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曾做过短期的抗日宣传工作,次年即转入教学。先后在南昌葆灵女子中学、贵州铜仁师范、重庆赣江中学、上海立达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抗日胜利后,到江西做过司法工作,充任赣州地方法院及赣州高等分院推事。解放后,回教师岗位,先后在山东省泰安第三中学、江西省乐平县蔡家中学、共产主义中学、横路中学、涌山中学、临港中学任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并兼任全县小学教师函授学习的语文教师。1981年调入乐平三中任教,1988年6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创作的诗歌《祖国更新颂》、《纪念三中建校十周年》,刊登于《乐平报》。
  柴素君
  女,浙江宁海县人。1934年8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数学系,同年分配工作。1989年12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1960年起,先后在浙江嘉兴工学院、嘉善第一中学任教。1986年调江西景德镇市第三中学任教,兼管生物实验室。1988年生物实验室被评为市先进集体。
  柴春荣
  男,江西省乐平人。1939年10月出生。1960年9月入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学习。1962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197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2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自1965年一直在各级学校担任领导工作,现任乐平洄田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和洄田乡教育工会主席等职。洄田中学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自1983年秋,任教初三年级政治课,中考政治平均成绩列本校同年级各学科之首,在全市各兄弟中学中也名居前列。
  晏清
  男,江西省修水县人。1921年2月出生。1941年毕业于江西省陶业学校。陶瓷学院副教授。曾在江西省建设厅民生瓷厂、萍乡瓷厂、九江瓷厂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956年任景德镇陶瓷技术学校窑炉教研组长,1958年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热工教师。1959~1962年在广东华南化工学院进修后,返回陶瓷学院工程系,任热工教研室组长。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曾为景德镇市各大瓷厂培训柴窑改煤窑的烧炼技工200余人,解决用煤烧瓷器的技术问题;并在各瓷厂煤烧间歇窑采用强化通风,降低日用瓷的单位热耗,获市委、市政府重奖。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获优秀教师奖章。
  倪慰文
  男,江西南昌人。1935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同年参加工作。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现在景德镇市第五中学任教。多年来,一直担负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曾举行公开教学和专业讲座,参加过数学教材的编审,并发表过多篇专题论文,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性数学教学研讨会。1987年任市直属中学职称评审初级委员会委员,兼数学学科评审小组组长。历年被评为系统、市科协和市先进工作者,省高考优秀阅卷员。
  徐乃平
  男,上海市奉贤县人。1940年11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无机系硅酸盐专业,同年分配工作。1989年12月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湖南醴陵星火瓷厂动力设备科、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从事硅酸盐工业热工过程与设备的教学工作。在湖南醴陵星火瓷厂工作期间,先后独立设计和指挥施工窑炉等陶瓷工业热工设备和其他工程项目。其中所设计、施工的一条长74.4M隧道窑,从1968年投产运转至今。论文有:《浅谈重油辊道窑的操作》、《陶瓷生产使用煤气的安全技术》、《日用陶瓷托坯饼与垫饼》、《隧道窑离心通风机工况的研究》等,其中《古代“金砖”的研究》一文收入1989年《古代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论文集》,并在1990年国际陶瓷学术研讨会交流,获景德镇科协二等优秀论文奖。编写的教材有:《硅酸盐工业窑炉》、《陶瓷企业能源管理技术》等。1992年参加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陶瓷原料精选、坯料精制技术和85—603—04—02专题的研究。他是江西省科协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会员。
  徐川如
  男,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先后在江西宜春师专、新建中学、乐平中学任数学教师、年级组组长、班主任。担任“数学分析”的教学。论文《术数列的前几项和》、《利用复数术轨迹方程》、《在高一教学中,使用幻灯教学的体会》等,均获优秀论文奖。他是《景德镇市1987年优秀数学命题集》的作者之一。
  徐志学
  男,1936年10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浮梁师范学校。1959年参加江西师范学院中文函授学习。中学高级教师。市教学研究所聘请为政治学科兼职教研员和历年中学政治中心教研组成员、组长。曾参加北京、上海中学政治课实验教材讲习班、研讨会,并多次参加省高考政治学科阅卷,为领导小组成员。论文有《市高中(中专)升学考试政治试卷分析》,在市《教学参考》第四期发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市教研所印发,为各中学法制教育教材;《重视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关键》,在市社联召开的“四有”教育理论讨论会上宣读,获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奖。他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自学辅导丛书《政治学习深究》(科学人生观)中担任责任编辑;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政治学习指导》系列丛书《政治常识》中为主要执笔者和副主编。在组织辅导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竞赛中,获华东地区二等奖、省二等奖、市一等奖。他是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会员,省、市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会长。
  徐赤球
  男,曾用名徐銮士,江西奉新县人。1936年5月出生。1957年11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分配至乐平师范学校任教。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乐平师范、乐平港口中学、鸣山中学、上清师范乐平分校任教师、教研组长,在乐平县教育局教研室任教研员、教研室副主任、教育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参与全省中师函授教材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和《中学生作文选》的编写、编选工作;多次参与上饶地区和景德镇市中考和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命题。撰写的《认清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等论文,有的被省、市、县教研室、教育学会、市社联等单位评为一、二、三等奖。他还参加《乐平县志》的审稿及《组织史资料》的编辑工作。曾当选为乐平县及景德镇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江西省语言学会会员、省教科所兼职研究员、景德镇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乐平县社联常务理事、县教育学会秘书长、县教师系列中学职务评审委员。
  徐明文
  男,曾用名徐金鉴,江西波阳县人。1938年4月出生。1953年毕业于省立浮梁师范,同年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历任高中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论文有《讨论教学法》、《一点突破法》、《竞赛复习法》、《用美的法则塑造学生心灵》等,有的获市优秀论文奖。散文《我也做爸爸了》获1988年全国中学语文教师优秀征文奖。历史题材散文《大业沙崩固不难》、《颉颉颃颃共翱翔》,选入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真·善·美》教材。被指导的学生在写作竞赛中,有9人获全国奖,2人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徐明文是山西吕梁《中学生之舟》编辑部的特约编辑。
  徐宝清
  男,江西乐平人。1935年10月出生。1958年河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学教学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先后在河南南阳市、乐平县第二中学任教。是县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撰写的论文主要有《论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于1959年9月《新史学通讯》;《龙门石窟访问记》,载1960年8月《河南大学学报》;还撰写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他曾指导高中文科班学生课外活动,并制作《中学历史教学幻灯片》及编写解说词一套。
  徐祯祥
  男,浙江省淳安县人。1936年8月出生。1956年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浙江金华师专。先后在小学、中学任教。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以后,任景德镇市储田中学副校长、校长,1990年9月任中共浮梁县江村乡教育党支部书记。为乡、区人大代表,浮梁县第四届人大代表。
  徐清生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25年出生。曾入河南大学工学院土木系学习,1949年7月集体转进新河大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班。1950年3月由河南省教育厅分配工作。1988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河南周口市立中学、江西省景德镇师范学校、乐平中学任教。在周口市任教时,担任学校工会主席、周口市教联团支部书记、周口市第一届人大代表与首届政协委员,连续三年评为周口市模范教师,记大功一次。在景师和乐中工作期间,曾制作过木质经纬仪,多用规尺和立体几何模型等十余件教具,参加地区和省市比赛,多次获得优胜奖。他是“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体育协会和校外辅导员。
  徐镇寿
  男,1935年2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西都昌县。1951年1月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197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在乐平、定南等县人民银行工作。1961年以来,先后在婺源中学、景德镇市三龙中学、市十一中、八中、十二中从事教育工作,任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现任市督学、督学室副主任。撰写论文、经验总结20余篇。1982年起,编纂《景德镇市教育志》,任副主编,在省、市报刊发表多篇修志论文和史料考证文章,如《教育志的篇目设计》、《景德镇陶瓷教育史略》、《浮梁古代书院教育》、《景仰书院小考》等。《竟成小学》一文被《教育大辞典》收录为辞条。1988年,《景德镇市教育志》,列为全省教育志编纂工作会议交流稿,1989年获市专业志一等奖。他是市教育学会会员、市地方志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徐增焱
  男,江西乐平人。1933年出生。1958年毕业于南昌师专中语专业,后又到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进修。自1958年底起,一直在乐平中学教高中语文。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注重读写结合。1989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市读写竞赛,有四人获二等奖,所带班级评为市先进集体。近年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有关教材教法的文章30余篇,有的获景德镇市教育学会二等奖。1986年受聘于《少年文史报》,为通讯员;1991年,受聘于《语文周报》,为特约编辑,参与编辑出版《高中优秀教师示范作文集》、《指导学生写好结尾》等。其事迹收入《江西省高级技术人员名录》一书。
  奚赣令
  男,江西乐平人。1938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江西体育学院。先后在乐平师范学校、余江中学、乐平二中、乐平中学任体育教师、体育教研组组长。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他工作认真负责,方法得当。在余江县工作时,培训的锦江小学体操队在地区比赛中获女子团体冠军,男子团体第四名,共拿金牌四块,银牌五块。培训的余江二中女篮参加地区比赛,在16个队的女篮队中获第四名,并评为精神文明运动队。在乐平县工作时,首先成立了体操普通班,1988年代表景德镇市参加省业余体校体操比赛,获金牌五块、银牌一块,为市、县、学校争得荣誉。他是政协景德镇市第八届委员、县体育学会会员。
  高志强
  男,江西省余干县人。1933年3月出生。1950年9月进入华中医学院,后又考入浮梁师范学校,1954年8月毕业,同年参加工作。市第八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市七小、余干中学、景德镇市古城中学、黄泥头中学、第八中学从事体育教学。曾在省市报刊发表文艺作品、教学论文共30余篇,如散文《换衣》、《夜归》,体育心理学论文《赛前心理状态对于成绩的影响》等。并收集口语、谚语、歇后语万余条及有关古文词语教学资料,均已编纂成册。是江西省语言学会会员、市体育学会会员。
  郭文连
  男,江西吉安人。1942年9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先后在市宇宙瓷厂美研室、陶瓷学院美术系工作和教学。创作油画《社会》入选“全国美展华东展区”;工笔画《朱德委员长在瓷都》,参加江西省美展;装饰画《长江女神——白暨豚》、《捕鼠能手——松花蛇》、参加省二届科普美展,并获二等奖。设计瓷用花纸《多色月季》、《雪牛娃》、《天女散花》、受陶瓷界好评。其中《天女散花》,大量应用于餐具和茶、咖具上。1984年为市少年宫大厅设计并制作大型瓷壁画《瓷都少年勇攀科学高峰》。1991年5月应日本九善株式会社邀请,赴日与日本著名陶艺家岛冈与三、加藤舜陶等进行学术交流。历任珠山区政协常委,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
  郭宝珊
  男,又名郭瑚生,江西永丰县人。1938年生。1954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1955年任景市第十五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1956年任景德镇瓷厂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副校长,同年8月考入江西师范学院美术系。1960年毕业后,先后在景德镇师范学校、储田中学、蛟潭中学、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高级中学任美术、音乐教师、工会主席现任美术教学研究组组长、班主任。1988年评聘为高级美术教师。从六十年代开始,先后发表和出版国画、年画、宣传画等三十余幅。代表作有《赛螺驼》,1960年获省美展二等奖;《亲人返家乡》,1962年获市美展二等奖;《贫农送子上耕读学校》,1963年获省美展三等奖;陶瓷壁画《桃李芬芳人未老》,1987年获市教师书画展二等奖;另有《伟大祖国繁荣富强》、《育幼苗》、《女拖拉机手》等作品。系景德镇陶瓷美术协会会员、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市美术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郭辰龙
  男,江西都昌人。1928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学院地理系,同年参加工作。1987年评聘为高级讲师。先后在上饶中学、景德镇机关干部学校、景德镇师范学校任教。1984年曾赴都江堰、乐山、峨嵋山、龚咀水电站、成都和三峡等地考察,探明紫色盆地、巴山夜雨。先后编写《自然地理教材》、《中国地理成人高考教材》、《世界地理成人高考教材》。与人合编《中师自学考试地理教学大纲》,江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撰写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辩证法思想》、《怎样培养学生绘制统计图》、《对小学教师进修地理教材教学的浅见》等多篇论文。1981年自制《世界时区推算器》等教具,均获好评。科研兴趣广泛,通古文、懂医学,著有诗集,并获中医证书。
  詹薇苹
  女,曾用名詹碧露,江西修水县人。1942年11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江西宜春师专数学专业,同年分配工作。1989年评聘为副研究员。先后在江西丰城县中学、江西冶金学院子弟中学、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务处工作。曾任数学教师、副教导主任,教学师资科副科长、科长,现任教务科科长。1988年6月获助理研究员职称。多年从事组织大学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实施、教学质量检查、教师定期业务考核、教师职务晋升评定以及教学管理等工作。合作的项目《考试管理改革》,于1989年获江西省教委教学成果三等奖。
  黄龙
  男,江西省新干县人。1939年9月出生。1962年7月毕业于江西省体育学院,同年分配工作。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曾任全国排球分区赛南昌赛区裁判员。多次任过县、地区的田径和蓝球裁判。所带中学生体育队,有不少队员多次在地、市和省的体育比赛获得好名次。1984年,市教育局和市体委主持在乐平二中召开的现场会上,由他作“如何开展好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的专题经验介绍。他曾在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班和电视大学体育班担任授课任务。是乐平县政协常委,县科协会、市钟声体协会员、市田径协会理事。
  黄干卿
  男,1936年农历8月出生于景德镇市,祖籍江西临川。1952年毕业于省立浮梁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工作。1956年入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专修科学习,197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江西余干县乌泥、古竹、九龙小学、景德镇市第七小学、竟成小学、市机关干校,市四图里中学、市文化教育局、市六中、市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公室、第一中学、景德镇师范工作。历任教导主任、教研组副组长、副科长、办公室主任、总支书记、党委委员、纪检书记。1969年曾参与省史学会资料搜集工作,为《景德镇明末清初陶瓷业资本主义萌芽史料辑录》一书的刊印提供了协助。1962年参加中共市委宣传部主编的《瓷都激浪》一书的征文的撰稿与稿件整理工作。系市文协会员、市教育学会理事。
  黄怀才
  男,江西波阳县人。1923年10月出生。1949年5月参加工作。1955年参加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院进修中文,1956年毕业。198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波阳人民政府教育科、浮梁专区烈属子弟学校、江西工农中学、景德镇市干部业余文化学校、第三中学工作。任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曾参与省《职工教育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市《职工业余教育五年一贯制教材》、《干部写作知识》等编写工作。论文有《漫谈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如何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语脉和作者的思路》、《让好生茁壮成长》等在市《教育通讯》上发表;《谈党对非党知识分子的统战与依靠问题》;《谈多党合作的坚持和完善》,被评为市优秀论文。
  黄绍中
  男,江西临川人。1935年6月出生。1960年8月毕业于江西师大生物系。同年参加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任教于江西省乐平师范学校、江西共大乐平分校、乐平县三中、乐平县二中。曾为电大学员授过专业课。论文《学习生物有机记忆法》在景德镇市教育学会年会上宣读。他是乐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1990年为乐平县政协委员。系市教研中心组成员,景德镇市生化学科教师职称评委。
  黄河浪
  男,原名黄富民,1944年8月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临川县。1967年在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1968年分配工作。副教授。先后在景德镇市鹅湖中学、市第一中学、景德镇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和写作学。曾在报刊上发表杂文、诗歌、散文、随笔、评论近200余篇,其中散文《瓷城两条街》和组诗《瓷都风景线》分别获《知识窗》杂志征文一等奖和江西省城市广播节目一等奖。杂文《贴金也该治罪》获《江西日报》“赣江魂”征文三等奖。还有多篇获市级报刊的一、二等奖,市政府颁发的优秀文艺作品奖。参加了《比较写作学》、《中国随笔小品鉴赏辞典》的撰稿工作。并在《杂文界》、《读写月报》、《瓷都电大》、《景德镇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评论文章。系江西省写作学会、杂文学会会员,景德镇市文协理事。
  黄秉恕
  女,湖南省长沙市人。1939年7月出生。1960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专。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哈尔滨二十五中学、五十五中学任教,1972年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子弟中学,担任过语文、生物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市生物中心教研组成员、系生物理事会理事、省生物教学研究会员、省植物学会会员。组织厂中学收集昆虫标本,获全市集体一等奖。曾获“五好青年”、“五好职工”、厂级与校级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黄球古
  男,江西浮梁县人。1934年10月出生。1957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1959年起,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两年制研究班进修和在中共中央党校干部进修班学习,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大学助教、讲师、中学教导主任、市文教局教研室负责人。1976年以后专职从事高校管理及党务工作,任景德镇陶院教务处长、副院长,1987年1月至今任景德镇陶院党委书记。论文《中学算术中几何教学问题》、《数学问题的哲学思考》、《景市瓷业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研究》等,均在全国、省、市刊物上发表。系市社联副主席、市自然辨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西工科院校《高教研究》副主编、轻工部高教研究会理事等。
  黄家骅
  男,曾用名黄良驹、黄凯千。1921年3月出生于景德镇市,祖籍江西临川县。1948年7月毕业于中正大学农艺系。1981年评聘为农艺师,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自1948年9月起,先后在中正大学农学院、景德镇市农事试验场、浮梁专区农场、浮梁专区林业管理处、江西农学院、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武功山分校、景德镇分校、景德镇教育学院工作。历任助教、技术员、教员。论文《碳酸氢铵与钙镁磷肥混合撒施与制粒深施不同作用机制的探讨》,获市科委、市科协、市人事局评比三等奖;《合理施用尿素问题的探讨》,获市教育学院评比三等奖;另有《早稻用腐植酸钠浸种增产的试验》、《乐平接渡乡火力发电厂煤炭污染的治理》等。与人合编的《化学元素手册》,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获景德镇教育学院科研成果三等奖。曾当选为景德镇市政协第六届委员。
  曹绍昌
  男,江西万年县人。1938年11月出生。1961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生物系,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高安中学、乐平中学任教,历任学校工会副主席、政工处副主任、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等职。曾多次参加由省教研室、上饶地区教研室等主持的化学教研活动,撰写过《中学化学实验剖析》等文章,在《江西教育》刊物上发表。参加上饶地区教研室主持的《中学化学基本练习题》一书的编写。系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会会员、乐平县青科普协会会员。
  梅安清
  男,浙江天台人。1937年4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精密机械化器专业。1993年评聘为高级讲师。1963年8月起在航空工业部304所任技术员,1973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特设科任技术员。1980年晋升为工程师。1981年5月在昌河技工学校任电工学讲师。在304所工作期间,研制成小模数齿轮电感式自动记录仪,已投入生产。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特设科工作期间,参与电影扩大器、电表校验台、数学式超声测厚仪、超声探伤仪、功率放大器、测氰仪、DF4型电秒表检定仪等设备的研制,其中DJ—4型电秒表检定仪于1978年获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还参与了751型超声心动图仪、脉图心脏功能透测等仪器的研制。撰写的《DJ——4型电秒表检定仪研制》论文,于1979年获市级优秀论文二等奖。
  梅建生
  男,1939年9月出生于江西南城,祖籍江西南昌县。1958年9月考入江西大学,196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同年8月参加工作。副教授。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瑶里公社、鹅湖中学、景德镇教育学院工作,现任景德镇教育学院化学系副主任。曾撰写论文数篇,有的获市优秀论文奖。他是景德镇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
  龚龙水
  男,江西南昌县人。1939年4月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分配在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从事陶瓷美术教学和陶瓷艺术创作工作。1982年任讲师,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现任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副主任。近年来研究陶瓷古彩和青花装饰,论文《浅论古彩艺术》在《陶瓷学院学报》和《景德镇陶瓷》上发表;创作的作品《四季花香》、《梅林小鸟》、《诗画瓶》、“青花釉里红罐”、“色釉山水瓶”、“斗彩双耳扁瓶、,“刻花鸭戏瓶”等被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人士或文化部门收购,“黑釉刻花瓶古韵获第二届国际陶瓷节创作奖。
  龚夔龙
  男,江西南昌市人。1928年出生。1949年7月从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系毕业即入江西八一革命大学学习,后留校工作。中共党员。1987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从1954年开始一直在乐平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曾任乐平中学年级组长、语文教研组长、县中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组长。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县、市、地奖励,《语文教学质量能大面积提高》在景德镇教育年会大会宣读,并为1986年召开的“江西省大面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的大会交流材料。曾是上饶地区中学语文教研会理事,景德镇市中学语文教研会副理事长。
  谌桂枝
  女,江西南昌人。1940年4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生物系,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一直在乐平中学任教,曾任乐平二中副校长、工会主席。当选为景德镇市第九届人大代表、江西省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景德镇市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系江西省生物学会会员、江西省景德镇市生物学会副会长。
  章荣庆
  男,江西波阳人。1944年10月出生。1967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数学系,同年参加工作。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景德镇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心理教研室副主任,政、教联合党支部副书记。曾发表论文20余篇,《合理进行教育投资,发展江西教育事业》、《试论老区的经济振兴与教育发展》、《课堂教学的几个心理学问题》、《商品经济与农村教育》,分别在1986~1990年获省科协三等优秀论文奖;《合理进行教育投资,发展江西教育事业》,获江西省第三次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并选编入《江西省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关于建立“南昌——九江——景德镇”科技经济开发区的战略设想》、《发展老区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二文的观点,选入《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论点汇编》;合著有《学会学习》、《教育学参考资料》。曾被江西省自然辨证法研究会评为优秀会员,省心理学会评为心理学科普工作积极分子,省教育学研究会授于理事荣誉证书。
  梁守忠
  男,1937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祖籍江西东乡县。1952年2月参加工作。1959年在江西工业技校陶瓷专业毕业,同年分配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讲师。先后在景陶瓷厂、市瓷校、市第三中学、市技校工作。论文《分析和认识坯釉关系,探索提高制瓷质量的途经》、《瓷釉裂纹的产生和改进》等,分别在《中国陶瓷》、《湖南陶瓷》、《河北陶瓷》等专业刊物上发表。曾编写市瓷校、市技校的教材《陶瓷工艺学讲义》。是市硅酸盐学会、市自然辨证法研讨会会员。
  梁炳林
  男,1937年11月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省东乡县。1960年在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先后在景德镇市第二中学、第一中学、景德镇教育学院任教。1983年8月获讲师职称,1988年评聘为政史系副教授。是马列室、政史系负责人。主要论著、论文有:《先秦诸子思想集选》、《中国近代史》(合著)、《肃清民族虚无主义的流毒,防止民族虚无主义的再起》、《改革公共中国通史课教学的尝试》等。《先秦诸子思想集选》获景德镇教育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系江西省历史学会会员。
  董风云
  男,曾用名董子龙,山东省庆云县人。1934年12月出生。1959年参加工作,199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田经系。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江西体育学院田经教研室、景德镇市第二中学、第三中学、鹅湖中学、体育教研组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曾当选为鹅湖区政协委员,浮梁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系市田径协会常务理事,体育科学协会理事,市体育总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董如凤
  男,江西波阳人。1939年1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副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1986年以来,担任陶瓷学院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教学小组长。曾发表两篇论文。
  董如陵
  男,江西波阳县人。1934年10月出生。1949年6月入第二野战军赣东北军政干部学校景德镇分校学习,8月结业,参加西进。1956年入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60年毕业。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12月评聘为语文高级讲师。先后在贵州省军管会财政接管部、贵州省兴义专署财政科、中共兴义地委党校、贵州凯里第一中学、江西景德镇市函授师范学校、三龙中学、景德镇师范学校等处从事语文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撰写论文10余篇,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获景德镇市1980年度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为景德镇市珠山区第一届政协委员。
  董闻进
  男,江西婺源县人。1938年出生。1958年毕业于江西省南昌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同年分配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景德镇市第二中学、市储田中学任教。1985年任副校长。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曾在市职业教育座谈会上作了《稳定学生思想,抓好职业教育》的专题发言。在景德镇市第二中学任教时,曾举办过全市性的平面几何观摩教学。参加了江西省二、二制中学数学教材的编审工作。系景德镇市数学学会和教育学会会员
  蒋益民
  男,江苏常州市人。1938年11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江西省南昌师专数学系,同年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市新平中学、第三中学、市卫生学校工作,历任中学校长、卫校副校长、党委委员等职。在第三中学任校长时,该校1986年获市教育系统“创三优”第一,1988年获团中央、农业部、中国科协授予的“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至1988年勤工俭学获全市第一,1987年获江西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称号。论文《参数方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改革陈腐的教育思想》、《加强横向联系,搞好勤工俭学》,在省市有关会议发表交流。曾被评为市劳动模范。是数学学会理事。
  韩适生
  男,江西东乡县人。1939年2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景德镇第一中学、瑶里中学、景德镇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副校长、校长、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致力于中学、中专语文教学30余年,曾进行中学语文单元教学法、中师语文技能分项训练考核、小学集中识字提前读写等教学实验。所撰写的《语文技能训练的措施要落实》,获市教育学会1980年年会优秀论文奖,并列入江西省教育学会1980年年会交流材料;《(察今)备课札记》,获市科协1984年优秀论文奖,并被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列为参考文章。曾当选为市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是景德镇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组长。
  韩振铁
  男,1936年出生于江西浮梁县,祖籍安徽黟县。民主促进会成员。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1960年至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研究班进修。1966年江西教育学院中文函授毕业。先后在三龙中学、景德镇市第四中学、景德镇教育学院中文系、景德镇市第七中学任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论文有《中学文言文同义词辨析》、《奇妙的语文世界》、《作文升格技巧》、《中学语文教学新论》、《语文百事通》、《作文比较系列丛书》等。曾当选为市民主促进会委员、珠山区政协常委,是景德镇市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
  喻江鑫
  男,1941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祖籍江西省南昌县。196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数学系。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市教育学院副教授。先后在江西上饶第二中学、景德镇市第五中学、寿安中学、市第三中学、景德镇教育学院任教。曾担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是市政协委员。
  喻殿英
  男,四川新凡县人。1936年5月出生。1955年7月参加工作,1956年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61年毕业,分配到景德镇陶瓷学院。1979年评为讲师,1987年3月评聘为副教授。发表科研论文及教学研究论文20篇,其中4篇获市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离子电极测定陶瓷原料中钾钠含量的新方法》的研究成果,已推广和应用。1989年评为“全国轻工系统先进教师。”
  程启民
  男,江西波阳县人。1927年1月出生。1947年10月进入南京建国法商学院学习,1951年7月参加工作。是景德镇市第八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市十五小、一小、九小、任数学教师。1960年9月调中学继续任数学教师,曾在市二中、福港中学、市八中任教,担任中学数学教研组长。六十年代在市太白园初中(现市二中)工作,承担全市第一个中学试点班的数学教学,学生考试成绩名列全市榜首。
  程松荫
  男,笔名呈禾,江西省婺源县人。1943年1月出生。1964年7月毕业于上饶师专,同年参加工作。1988年8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鹅湖中学、景德镇中学、二中、中小学教学研究所、五中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曾任教革组长、教导处副主任、中学教学研究室主任。1990年11月起,任景德镇市五中副校长。在二中工作期间,承担过全市性的语文公开教学。1979年带的二中高三文科班高考录取人数全市第一。在教研所工作期间,组织、指导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班,指导全市青年教师讲课评比及全市高中毕业班的复习和“质检”工作。在五中工作时,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努力形成系列化的规范管理。编写资料、论文多篇,与人合作撰写的《高中语文两个散文单元的教案》,发表于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中学语文教案》。他是景德镇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程勋汉
  男,江西波阳县人。1941年4月出生。1959年进入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1963年毕业,同年分配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6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浮梁新平中学、古城中学、黄泥头中学工作,任黄泥头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主任。1982年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1984年当选为湘湖乡第8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荣获鹅湖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
  程剑钦
  男,又名任成,江西省乐平县人。1936年7月出生。1962年7月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同年8月分配到江西省乐平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员。历任乐平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教导处副主任、教研室主任。1988年评聘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程森林
  男,江西省波阳县人。1942年7月出生。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现名洛阳外语学院)学习英语,1965年7月毕业。197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副教授。自1965年起,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上海57394部队、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英语,1976年任陶瓷学院外语教研室主任。1989年任基础课部副主任、直属支部书记。多年承担着陶瓷学院英语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学院理工、文科大专班、本科班学生和硅工研究生的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参与了院内外专业技术人员的英语培训和职称考试中的英语命题、阅卷工作。撰写了专业论文、教学经验总结、研究生英语口语教材,并担任《陶瓷学院学报》以及陶瓷导刊论文文摘翻译等。其中《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关系》评为江西省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优秀论文。
  傅朝毅
  男,江西省南昌市人。1936年11月出生。1959年进入华中工学院机械系学习,1964年毕业。1985年12月入党。先后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工业学校、包头国营第二机械厂工人大学、湖北沙市第二机床厂职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曾任陶瓷学院机械系负责人、系主任、科研处处长。参与机械设计与设计方法的科学研究,撰写了《摄视设计法》、《摄视设计法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科技兴业大潮与高校科研新篇》等论文。其中《摄视设计法》,获第二届现代设计法成果交流优秀论文奖。与天津轻院、无锡轻院、西北轻院的老师合编了《机械设计方法》教材。
  鲁承周
  男,江西黎川县人。1935年11月出生。1953年临川师范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进入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60年毕业。1987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黎川县政府文教科、县完全小学、乐平师范、乐平共大、乐平中学工作,历任小学教导主任、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教革组长、政宣组长等职。曾受聘于江西教育学院、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任函授兼职教师。1960年参加江西省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是编审者之一。与人合编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学语文教学资料》,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读苏轼<念奴娇·赤壁坏古>》,《现代文串讲初探》,在《黑龙江教育》、《函授辅导》上发表并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把课本巧选角度的方法引入写作教学》,获市教学论文奖。制作的汉语拼音盘,获上饶地区教具展览二等奖。曾当选为政协景德镇市第七届、第八届委员。系市中学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县中学语文中心组组长。
  曾铎
  男,江西丰城人。1937年11月出生。1966年8月毕业于江西大学化学系。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906厂、江西冶金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化学分析及分析化学教学工作。撰写的《稀土铜釉的研制》在中国稀土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稀土》1991年第六期发表,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发表论文7篇,有的获景德镇市或陶院优秀论文证书。
  曾祥明
  男,江西于都县人。1942年3月出生。1960年大专毕业。1987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现在第七中学工作。曾发表各种作品60余篇,其中诗作《游桂林》被入选《1993年世界诗人诗历》;《参观中南海》,选入《世界华文诗歌赏析》;《烈士墓前》、《光辉的旗》,选入《中国诗坛》;《海上之旅》、《回乡列车》,选入《华夏中青年诗人抒情诗选》;论文《当代中学生违纪犯罪的表现、原由及根治办法探讨》,选入《全国优秀教育心理学科研论文集》等。长篇小说《在地球上做客》,诗集《彩色的路》,即将出版。他的事迹已编入《当代江西学人传略》和《1949~1992年中国实用人才大集》。
  曾祥通
  男,广东省梅县人。1936年9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江西省工业学校大专班采矿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副研究员。自1958年6月起,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先后任专业教研组组长、科研处处长、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曾主持制定《陶瓷工业制造专业数学计划》,参与筹建陶瓷原料矿物工程专业,筹建具有管理职能的科研实体的科研处,建立陶瓷工艺研究室、陶瓷原料选矿研究室、陶瓷颜料研究室,引进高温显微镜和双目锥光偏光显微镜等。参与创办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组织申报第一个轻工部一级科研项目《景德镇传统灰釉的研究》。《湖田古窑匣钵的研究》、《吉州窑釉料及附近几种瓷土原料的研究》、《吉州窑天目釉表面结构的研究》等三篇论文分别参加了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第一、二届国际学术讨论会。系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谢克壮
  男,湖南人。1936年5月出生。1959年8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生物系。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副教授。先后在景德镇市第一中学、市共大、景德镇教育学院工作。曾撰写《水稻栽培技术》、《油菜栽培基础知识》、《水稻栽培讲课提纲》等农业干部学习教材,并在市各级农业干部中讲授作物栽培生理基础知识。论文《重视硅肥使用夺取水稻高产》、《谈谈我市禽蛋生产的几个问题》,均获市科技论文三等奖;《论水稻的呼吸作用及其育种的应用》,刊登于市教育学院学报。
  赖福生
  男,江西广昌县人。1938年12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工程系。副教授。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撰写的教材有:《陶瓷工业热工设备》、《陶瓷工业热工设备实验讲义》;专业论文有:《降低隧道窑燃料消耗的途径》、《隧首窑冷却系统和余热锅炉》、《煤窑的消烟除尘与节能》等。其中《隧道窑内气氛及排烟损失的研究》获市科委、市科协一等奖。系景德镇硅酸盐学会理事、景德镇窑炉工程学会理事。
  虞公言
  男,江西波阳县人。193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教师。1949年12月在腾云湾小学任教,后又在徽州小学、四十里小学任校长,波阳师训班任队长。1956年入南昌师专俄语系学习,1957年调景德镇市一中任外语教师。1965年带职到江西省教育学院英语系学习。在景德镇市第一中学任外语教研组长。曾被聘为杭州英语画刊通讯员,《学英语》杂志通讯员。系江西省和景德镇市诗词学会会员。
  詹桂生
  男,江西省安义县人。1942年9月出生。1960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学院。1984年12月又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函授部中文系。1993年6月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实习工厂、景德镇市四中、景德镇瓷厂等单位任教。1969年10月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昌河中学担任语文教研组长。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1987年被评为全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辅导员,1990年教师节时被公司表彰为优秀教师。自1989年连续三年受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邀请参加全国文学社团指导教师经验交流会。1992年起,与其他几位教师组织创办的《中学语文报》,任报刊主编。1993年3月获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和全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组委会举办的全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中的一等奖。1993年8月在航空普教协会学术部举办的教师“下水文章”比赛中,获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
  廖鸿贞
  女,四川绵竹县人。1933年8月出生。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到西北军区学习英语。1952年赴朝,在志愿军部队从事英语翻译和英语广播工作。1954年4月回国,在北京部队继续学习英语,1954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1955年9月考入福建师大中文系,1959年8月毕业。1966年从福州市调景德镇市,先后在一中、二中、五中、蛟潭中学、景德镇教育学院工作,教过语文、英语。1983年8月获中级职称,1989年12月评聘为副教授。曾在1988年第一期院刊上发表过《教学与参考资料》,还发表过《几组常用英语语句的近义表达法》。
  廖绵衍
  男,江西奉新县人。1920年出生。1942年毕业于财政部直接税务专科学校,同年分配工作,先后在湖南衡阳、耒阳、江西上饶、景德镇税务局任税务员、主任、课长。1952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赣州林业学校、景德镇市机关干校、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景德镇市分校、蛟潭中学、景德镇市第六中学从事数学教学。1955年至1957年在江西师院数学函授学习。1960年参加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教材编写组,编写数学教材计6册,已出版。1988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
  熊地根
  男,江西省南昌县人,1936年2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数学系。196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湖北省黄冈地区师范学校、乐平县教研室、上清师范乐平分校(现为教师进修学校)任教研组长、数学科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参加过湖北中师数学教材编写工作。所著《略论简单应用题及其教学法》,1987年获县教育学会一等奖。1988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的称号。他是县科学技术协会会员、县教育学会理事。
  熊钦元
  男,1938年10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江西丰城县。1962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化学系,分配到景德镇市第三中学任教。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是省化学化工学会会员,市教育学会会员,市中学化学中心教研组成员,省、市摄影协会会员。曾担任市《教育通讯》化学特约编辑,并有专业论文在市教学资料发表,同时还有多张摄影作品在全国省市刊物发表和获奖。
  缪松兰
  女,江西省上饶市人。1945年3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先后在湖南醴陵国光瓷厂、景德镇陶瓷学工作任工程系工艺教研室主任。1988年12月评聘为副教授。发表的论文有:《日用陶瓷制造过程中的缺陷》、《论粘接工艺技术》、《模座与坯座的制作技术》等,其中《古代“金砖”的研究》一文,为1989年古代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和1990年国际陶瓷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近几年还参加了几项省一、二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酶和细胞陶瓷载体”获轻工业部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金奖;为白沙县陶瓷厂开发的彩色墙地砖无光釉系列产品,获1990年海南省优秀新产品金马奖。
  樊哲信
  男,湖南省安乡县人。1933年9月出生。1950年7月毕业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年参加工作。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教师。先后在市第三中学、十一中学任教,曾担任第三中学工会主席、年级组长,在《景德镇电教》、《江西电教》发表《剪纸画电化教学初试》。系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会员、景德镇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会员、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研究历史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
  酆国琨
  男,江西省波阳县人。1936年11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文学系,同年9月参加工作。景德镇市机械职工中专学校高级讲师。先后在江西省上饶市一中、江西维尼纶厂子弟中学、江西乐平化肥厂子弟中学任教。1963年曾在上饶市业余师范大学任兼职教员。先后担任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副教导主任等。诗歌《比赛》、散文《教师日记二则》等,曾在报刊上发表;论文《解中求用》获江西省职工中专哲学教研会二等奖;论文《分析·比较·综合》,在江西省职工中专语文教研会上获二等奖。与人合编的《语文复习指南》一书即将出版。在上饶市一中工作期间,被评为教学、学习优秀教师。他是景德镇市政协第八届委员、江西省职工中专语文协作组中心成员。
  颜惠崇
  男,江西省萍乡市人。1939年11月出生。江西大学政教系毕业。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评聘为副教授。先后在景德镇陶学院、南安中学、市第一中学工作。历任党总支书、副院长等职。长期从事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曾参加编写出版《大学心理学》等3本著作。有的论文选送参加省、部、全国、国际学术会议,其中3篇被全国及市科协评为优秀论文和获奖论文。系中国高校管理学会大学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西省哲学学会理事、景德镇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戴粹椒
  男,江西婺源县人。1938年12月出生。1958年7月毕业于南昌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同年分配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评聘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江西婺源中学、景德镇市三中任教,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担任了九届高三毕业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撰写教育论文两篇,分别由《江西教育》、景德镇市《班主任经验选篇》刊登。1991年参与了市数学学会主持的《有趣的数学世界》一书的编写工作,执笔《几何天地》一章,此书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他是省数学学会员、市数学学会理事、市青年科辅协会理事。
  魏佐民
  男,江西临川人。1938年9月出生。1960年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育新中学、第七中学、第十中学、群星学校任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副教导主任、副校长。论文《群星学校学制改革试验工作总结》被列为1989年全国学制改革经验交流会的交流材料,并列入《全国学制改革经验汇编》。他是珠山区政协第一、二届常委,景德镇市政协第八届委员,市数学学会会员。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收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获得部级及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共1017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