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冶金·化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374
颗粒名称: 电子·冶金·化工
分类号: K826.1
页数: 15
页码: 174-188
摘要: 本文收录了景德镇市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获得部级及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其中包括了王孝细、刘茂云、许昌昆、张红云、赵本磊、钱一鹤等。
关键词: 科学工作者 人名录 景德镇

内容

王孝细
  男,江西南昌县人。1939年出生。1960年1月在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工作。1960年8月入江西工学院机械系机制专业学习,1965年8月毕业。分配在景德镇市新生机械厂(现名市印刷机械厂),后在景德镇市机械局电大教学班、市煤炭冶金工业公司、市黄金公司从事技术工作。高级工程师。历任技术员、车间主任、质管科长、副校长、工程师、科长、副经理。曾独立承担D85—31型三联离心式鼓风机的设计、工具磨床身裂纹的处理、平压机印台工艺的改进、特厚QT50—5球铁工艺及浇注的设计、低合金抗磨铸铁的试制、铸件白化问题的处理等共20余项,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关键性问题,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受到厂和市机械局的奖励。
  王松沂
  男,1936年2月生于福州市,祖籍福建闽侯。1954年7月毕业于轻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工业企业电气装备专业,同年8月参加工作。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电气专业高级工程师。曾在轻工部安装公司的郑州油脂化工厂、沈阳麦芽啤酒厂、佳木斯制浆造纸厂、芜湖纸板厂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赫巴托制浆造纸厂工作。参加援越、援朝工作组筹建厂工程。1963年7月调景德镇市后,在原轻工部景德镇瓷厂、市无线电厂、焦化煤气厂、市中国卫生洁具厂筹建处等单位工作,担任过技术员、工段长、动力车间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厂工会委员、车间工会主席等。负责和参与过国内外十几个大型工程的安装设计及设备选购、试车验收、工程预决算等。在佳木斯纸厂电气线路技改中,得过合理化建议奖。在援蒙工程中,用水电阻降压解决了电动直流发电机组起动问题。设计制造了景德镇瓷厂除铁器、室外钢管莹光灯具。设计安装过市无线电厂变电所、厂外高压输电线路、厂区和生活区架空线路以及车间电气、全厂电信、电镀槽用电热管加热技术,设计过焦化煤气厂江道泵房变电所,35KV厂内变电站避雷针移位工程,将江道10KVA电缆线路改为架空线路。1台35KV6300KVA变压器改为2台1800KVA变压器,节约了能源和费用。是市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会员。
  王祖琰
  男,江西上饶市人。1941年1月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电机系。1980年评为电气工程师,1987年评聘为电气高级工程师。曾在陶瓷设计院从事技术设计工作,1988年调景德镇市无线电磁性材料厂,历任科长、副厂长、副书记。在多年技术工作中,为工厂生产解决过许多技术难题。为景德镇市陶瓷工业的电气自控和陶瓷窑炉自控进行设计,多次获奖,并为上海、徐州、汕头等地有关工厂所采用。其获奖的主要内容有:1980年为艺术瓷厂所作的93米燃油隧道窑的自控设计获省优秀设计奖;1982年,为市华风瓷厂93米煤气隧窑的电气自控所作的设计获国家银质优秀设计奖;1985年,为用焦炉煤气试烧景德镇青花瓷试验所作的自控设计,经调试试烧成功,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4年,为景德镇市地方铁路俱乐部舞台灯光及电气照明所作的设计,获市优秀设计奖;1986年,为华风瓷厂所作的解决煤气除焦的电气技术问题,获江西省陶瓷公司授予的三等功荣誉。此外,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陶瓷窑炉的智能工程》发表在《中国陶瓷》,获1988年度景市科协论文评选二等奖。与他人合作编写的《电气安全技术讲义》,1988年10月获景市科协论文评选二等奖。
  王继春
  男,湖北省鄂州市人。1943年1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高级政工师。在国营第859厂任技术员、政工干事、团委副书记、书记、组干科科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厂长等职。1992年担任了江西励昌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春任劳任怨,脚踏实地,注意维护企业领导班子的团结,正确协调党、政、工、团之间的关系。主持团委工作期间,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思想路线教育,培养出像郭风琴、刘国栋这样一批七十年代市级优秀青年团员和新长征突击手,有的已担任企业的领导工作。在组干科期间,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按照中央精神拨乱反正,坚持“信任、尊重、依靠”知识分子,扭转了工厂一度专业干部缺乏的情况,使一大批知识分子走上了工厂各级领导和管理岗位。任国营第八五九厂党委书记后,深入进行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为稳定工厂作了大量工作。深入学习、研究新时期党的经济建设的理论,在企业整顿和改革、工厂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出口创汇等一系列重大经济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八年来,工厂DPB系列产品远销南美、北美、东南亚、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电平表455万只,创汇270万美元。1990年7月任厂长后,扭转了工厂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产值、产量和创汇均名列全国同行业之首。他积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香港盛港实业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组建“江西励昌有限公司”。撰写论文多篇,《试谈企业内思想工作分工》在中国电子工业第四分会第五届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景德镇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将该文选登;《浅谈企业党组织的监督》,被中电第四分会评审为一等奖,刊登在《电子政工信息与研究》1989年第2期;《灌输,疏导,激励熏陶——关于青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思考》在中电思研会上评选为优秀论文,并在《景德镇团讯》刊登;《企业党的制度建设的可行性思考》获中电四分会第八届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所在单位多次获部、省、市各级授予的“优秀思研会”荣誉称号。他是景德镇市珠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电子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表分会副理事长、国营第八五九厂思研会会长和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
  王德录
  男,江西广丰县人。1932年5月出生。1949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毕业于第一航空学院无线电专业,1962年又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无线电系。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历任空军某部宣传员、文化干事、飞机无线电员、中队特种设备技师、大队特种设备主任、雷达助理、无线电参谋等职,荣立三等功四次。1969年复员调入景德镇市无线电厂后,参与试制884电台和E312频率计,担任检验科长,创建了工厂产品检验和计量工作。1980年调市电子工业局技术科,评为工程师。1981年任技术科副科长,主持工作兼任市电子职业高中名誉校长和市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1988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担任市电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雷达专业高级会员。
  石其光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29年10月出生。1953年8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矿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8年6月评聘为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地质部中南地质局401队、河南地质局、中南地质科研所、甘肃地质局、江西地质科学研究所、江西地矿局调研大队等单位从事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历任分队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大队技术负责人。在401队工作时,曾参与和主持平顶山大型煤矿及其外围矿区的勘探。1992年,国务院授予该队为全国地质勘探功勋单位,地矿部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在该地共建地质工作者纪念碑。主持编制河南省一套地质图件及说明书,同时协编1∶100万两安幅地质图,该项整体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为科研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曾参与了1∶20万区调图幅清理工作,对中南五省(区)1∶20万图幅逐一清理验收,为全国的图幅清理提供了试点经验。在主持西秦岭地质普查工作期间,发现一批矿产地,并总结了该地区的金属矿产水平分带现象,提出西秦岭南侧有存在斑岩铜矿的可能。参与主编了《河南地层》、《河南大地构造说明书》、《江西地质科技》等科技刊物;翻译国外有关钨、锡、贵金属、非金属宝石矿床的论文《钨矿资源概况及国外新矿床尖型简介》、《若干宝石矿床形成机制述评》等数十篇近百万字。曾任江西省同位素学会第一届理事,现为中国宝石协会理事。
  朱安平
  男,安徽巢县人。1943年生。1966年9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7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1968年,在景德镇市无线电厂从事供销计划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担任过副科长、设计所副所长、厂长职务。1980年1月至1981年6月参加国家经委举办的出国人员外语培训班。1983年2月至1984年2月去联邦德国进修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1986年6月调景德镇市电子工业公司任副经理、经理。1987年8月公司改局后任电子工业局局长、党委书记。1988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市无线电厂工作期间,建立了一套供销计划管理和技术,为工厂管理正规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在担任设计所副所长期间,组织并参与了5个新产品的试制和定型工作,其中BT—19精密扫频仪获电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开短路测度仪获三等奖。在担任厂长工作期间,提出了“新品开路、质量第一,多种经营、信誉至上,严惩重奖、劳动致富”的治厂方针,建立了各项奖励制度,狠抓技术进步、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更新换代。到1985年,使企业可供销售的产品由4个品种增加到27个品种,改变了过去虚盈实亏的局面。并执行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了职工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邬国俊
  男,江西南昌人。1938年1月出生。1958年入江西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学习,1962年8月毕业分配在鞍钢中央试验室选矿研究室。高级工程师。先后在甘肃酒钢焦化厂、景德镇市瓷用化工厂、焦化煤气厂工作。历任化工技术员、化工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担任过课题负责人。1989年受聘为中化室化验高级工程师。三十年从事化工生产、新产品研制、产品的质量检验及技术管理工作,为三个大型企业(鞍钢、酒钢、景焦)的生产研究、基建、生产准备和技术管理做出了贡献。所研制的磨光金水,获1980年度江西科技成果四等奖。
  刘茂云
  男,回族。湖南省桃源县人。1939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中华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与自动控制专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西安微波设备厂、邮电部景德镇通信设备厂从事邮电通信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1964年曾参加邮电部重点工程6401西安微波大会战。对微波、载波通信仪表,县、市话通讯设备中的难题,多次给予解决,曾获五项载波元件代表革新成果奖。科技论文《现场可靠性管理与控制》、《蜂鸣压电膜片的测试问题——压电膜片电特性的新测电路的探讨》、《压电陶瓷振子的相对带宽△f——fo值分选方法的改进》等,分别在《邮电工业技术》杂志1987年4期、1982年1期、1983年6期刊载。曾当选为珠山区政协委员、民建市委委员,是江西省电子学会、通信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许昌昆
  男(1926年11月~1990年9月)。浙江省天台县人。1948年9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分配在上海联勤电工厂工作。1956年为企业工程师。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89年12月评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在上海联勤电信工厂、上海电池厂、南京无线电厂、国营第九九九厂工作。历任车间副主任、工艺科副科长、设计所副所长、副总工艺师、总工程师、副厂长等职。技术论著主要有: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无线电结构设计手册》中电子陶瓷部分,《电子工业生产技术手册》中电子陶瓷材料与器件篇;参加编著《英汉电子陶瓷词汇》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翻译了《声表面波器件及其应用》中电子陶瓷部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校订了林声和编著的《压电陶瓷》(科学出版社出版);为职工业余学校编写了教材——《无线电陶瓷安装零件的设计和工艺性》;主编工厂内部刊物《国内外动态》、《国内压电陶瓷材料与器件发展概况》、《国外声表面波技术发展概况》、《声表面波译文集》等。在部级刊物《电子元件与材料》、《电子科学技术》、《无线电技术》、《电子工艺技术》上发表了《宽度扩张模能陷型振子》、《锆钛酸铅压电陶瓷材料》、《彩电用电子陶瓷材料》、《国外压电陶瓷滤波器设计动态》等论文。曾当选为江西省第五届人大代表,曾是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明评选评委员会委员、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科技成果评审员。
  杨祖芳
  男,江苏常州人。1941年9月(农历)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通信系。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江西省广播事业管理局、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局、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技术工作。1989年起,任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曾主持官庄中波发射台的基建,筹建景德镇电视台7.5千瓦、10千瓦中波发射机安装调试等多项大型工程。主持全市米波电视转播台和差转台的选点建台工作,扩大了景德镇电视台的人口复盖率(达到了87.4%)。主持建成景德镇第一座卫生地面接收站——景德镇电视台卫星地面站。还承担全市广播电视技术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主持编写了《电视差转机原理与维修》讲义。撰写的专业论文和总结、方案有:《话频电缆传输广播电台信号时均衡网络的设计》、《蛟潭卫生地面接收站选点及接收质量理论计算》、《山区电视差转台选址》、《提高7.5千瓦中波发射机信噪比的探讨》、《浮梁县广播电视的复盖方案》等,分别获得省电子学会、市科委、市科协、市通信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是景德镇市电子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通信学会景德镇学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江西省会理事。
  吴鉴生
  男,江西临川人。1937年1月出生。1957年9月进入华中工学院学习,1962年7月毕业。分配在国营第435厂工作。196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在国营第795厂、第4301厂担任过技术员、四车间副主任、设计所副所长。1979年10月,调到国营第999厂,先后任八车间副主任、九车间主任、设计所副所长、人事劳资科科长、干部科科长。1981年,评为工程师。1989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参加解决纸介电容器密封漏油的试验,解决了漏油问题。参加解决cno无机实芯电位器阻值分散及平滑性问题,提出了平滑性测试仪参数及设计方案。负责RS实芯电阻引进线原材料国产化工作,完成了主要原材料全部国产化的任务。参加RS电阻厂房工艺设计,提出了用电加热导电料代替煤气加热的方案,省略了煤气发生装置,降低了成本。配制了三百多种不同阻值、不同功率的导电料,其性能基本达到法国产品水平。
  张红云
  女,曾用名张佛云,广东省焦岭县人。1938年1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广东华南师院化学系。197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乐平化肥厂党委委员、机关党支部书记、子弟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生产科副科长、副厂长。曾主持酸洗锅炉结垢试验,解决了锅炉碳化回收塔、碳化清洗器等设备的结垢问题。还主持合成微量改装,用于合成氨生产控制,使之省时、省力、省材料。研制各种环氧树脂玻璃钢的配件和使用,效果良好。在合成氨生产中,对节能、降耗作了大量工作。在新产品开发中,利用米糠、麦麸生产植物酸取得成功。当选为乐平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陈勇
  男,江苏泗阳人。1941年8月出生。1962年9月入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通讯工程系专业学习,1967年7月毕业。196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广西宁明3922部队、张家口2550部队、西安空字905部队任副政治指导员、教员。1975年1月从部队转业,到国营第999厂当轧膜工,历任四车间党支部副书记、组干科副科长、999厂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副厂长。1983年1月评聘为工程师。1992年1月评聘为高级政工师。1991年11月参加机电部代表团赴德国、法国,出席慕尼黑、巴黎国际电子设备和元器件博览会。
  林德权
  男,浙江丽水人。1939年2月出生。1957年入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专业学习,1962年毕业,分配在山西太原化工厂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北京有机化工厂、江西维尼纶厂、景德镇焦化煤气厂工作。历任仪表技术员、化工自动化工程师,1988年受聘为副总工程师。三十年一直从事仪表与自动化技术工作。主要成果有:调节器闭环校验、动态微机轨道衡、煤气热值的自动检测、微机自动化配煤等,分别获得省、地、市的表彰和奖励。1979年以来在国家部级刊物上陆续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其中《醋酸乙稀合成反应温度中的伐位控制》收集在1981年中国自动化学会年会论文集内;《电动三型调节器的闭环校验》一文被化工部自控中心站作为重点论文推广;《液体重度测定槽的原理和使用》、《焦炉集气管压力的解耦控制》等论文,都具有实用价值。
  孟祥宇
  男,1933年10月生于北京,祖籍山西大同。1958年9月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四川成都中国科学院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课题组长。1973年5月调景德镇市无线电磁性材料厂任技术科长。从1980年起任技术副厂长。在研究所工作期间,研制了低温度系数Mnzn铁氧体材料,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651”任务中磁性元件的研制工作。参加了超高频铁氧体材料的研制工作。在磁性材料厂工作期间,主管新产品研制、工艺和技术管理工作。1978年研制的“M—4000”高导软磁材料、巨磁开关磁芯,获市科技成果奖。1985年研制的彩电开关电源变压器磁芯,1984年研制的彩电行输O型磁芯,均于1987年5月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是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智囊团成员。曾当选为市电子学会理事、珠山区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市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
  赵本磊
  男,安徽省霍邱县人。1941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同年8月在江西省地质局参加工作。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历任地质队分队长、队长、党委书记。1988年1月任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局局长。1987年经省地质矿产局评定为地质矿产工程师。先后在萍乡、上饶、抚州、吉安、宜春等地从事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以及行政和技术管理工作。参加过能源类、金属类和非金属类地质找矿和普查勘探。在十多个矿区,从事二十多种矿产地质勘查。组织过5个矿区普查勘探,并负责技术管理工作。主编4个矿区地质报告,解决了矿区控矿构造与矿层(体)对比难题,从而节省了工程量、缩短了勘探周期、增长了1—2位矿产储量。在江西省内,探明一个富铁矿重要基地、一个气化和燃料用无烟煤重要基地,找到一个菱铁矿矿区和一个煤矿区。主编的《江西省莲花县西云山煤矿区初步勘探报告》获1984年地质矿产部地质找矿四等奖。
  郝来春
  男,山西平定县人。1944年11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太原冶金工业学校焦化专业,同年分配到江西新钢焦化分厂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晋升焦化高级工程师。历任新钢焦化分厂炼焦车间副主任、分厂生产副厂长、景德镇焦化煤气厂厂长、景德镇陶瓷集团副主任。一直从事焦化专业工作,两次参加过两个大中型焦化厂(新钢焦化厂、景德镇焦化厂)的筹建、烘炉开工与生产管理。自接任景德镇焦化厂厂长后,亲自主持设计制定了企业“八五”改造计划(总投资近亿元),现已通过,并予以实施。其中厂2#焦炉2700万投资技术改造项目经专家论证列入国家“八五”计划。焦化厂经改造后,将成为景德镇市大型骨干企业之一,有利于促进景德镇经济向前发展。自1980年以来,有4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和论文集发表,其中一篇在1991年中国金属学会焦化年会、中国城市煤气学会气源专业委员会第二次技术交流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省经委评其为1989~1990年度江西“双科”优秀管理人员。现任江西冶金厅企业管理协会理事。
  胡志东
  男,曾用名胡志仁,1937年3月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新建。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7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1966年8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研究生院。先后在华南工学院、国营第999厂任助教、节能办副主任、能源安技科科长,现任副主任工程师。1981年2月评为工程师,1988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主持30米高温隧道窑窑体设计,设计了5台双道式渗银隧道窑,5台推板式电窑,8台6~20千瓦电炉,为景德镇市磁性材料厂设计了烧煤隔焰隧道式干燥器。主持研制的BTK—05型微控钟罩窑,获1991年江西省经委颁发的新技术推广应用一等奖。撰写了论文二十余篇。在《电子元件材料》、《中国陶瓷》、《节能技术》、《机械电子节能》、《陶瓷研究》、《景德镇陶瓷》等刊物上发表的主要有《双道式电窑》、《双圆心拱在窑炉上的应用》、《炉窑硅碳捧老化后改换接法的节能效果》、《陶瓷工业窑炉的新发展》、《隧道窑内温差的测定与分析及改善温差的办法》、《贯彻节约能源管理条例的一项实际措施》、《延长窑炉使用寿命的几项措施》、《日本特种陶瓷生产概况》等。任机电部炉窑站房能耗分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机电部电子工业能源研究会理事、华东电窑协会理事、江西省景德镇市窑炉学会理事、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
  钱一鹤
  男,江苏省江阴市人。1940年6月出生。1959年4月毕业于南京电力学校,1986年又毕业于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办的业余函授大学企业管理大专班。先后在江西省水电设计院、江西省电管局中试所、江西省电力设计院、赣东北供电局任生技科副科长、副局长。1984年3月起,任景行镇供电局局长。1981年3月由省电力局聘为电业工程师。1991年8月由华中电业管理局评聘为高级工程师。
  钱明富
  男,江西乐平人。1935年1月出生。1951年1月参军,同年6月调中南区测绘学校学习。1952年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学习,1954年8月毕业留校任助教。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4月转业到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昆明勘测设计院,曾任测量科副科长、勘测队党总支副书记、副队长、队长、测绘党支部书记、教育处副处长、处长,现为院纪委副书记兼纪监审工作部主任,高级测量工程师。在昆明水电勘测设计院负责过全院的测量技术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过澜沧江三角及水准测量。编写《云南电力测绘技术规定》一文,审查金沙江白鹤滩电站枢纽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等测绘工作,兼任测量工程师。是云南省测绘学会理事、云南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
  徐忠仁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39年11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江西省轻工业学院化工系制浆造纸专业。同年分配在吉安造纸厂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技术员、工程师、技术科长、副总指挥、扩建办主任。多年来从事制浆造纸技术工作和技术改造工作,如半化学浆技改项目、液氯制剂技改项目、300T/日白水封闭循环用水设计项目、复卷机技术改造项目(获市科技三等奖),并从事省重点工程8500T/年胶印书刊纸技改工程项目等。1986年编写了《6.8万吨/年制浆厂项目建议书》。收集并编写《吉安地区木材资料及造纸供材调查概况》、《吉安地区宣纸用材林——美国南方松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并参与了中国造纸学会部分在京专家对吉安地区制浆厂论证座谈会,为井冈山制浆厂的筹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撰写的专业论文、调研报告有:《碱性亚硫酸钠法稻草浆生产初步实践》、《浅谈气浮法白水回收》、《热电联产、压差发电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发新产品、生产胶印书刊纸以适应印刷技术发展的需要》等。曾任吉安市政协委员省造纸学会会员、地区环保学会副理事。
  徐经海
  男,江苏镇江丹徒人。1937年11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无机系硅酸盐专业,同年分配在邮电部景德镇通信设备厂工作。197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现任邮电部景德镇通讯设备厂总工办主任。一直从事技术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全质办主任、技术科长、检验科长、工艺科长、总工办主任。1973年10月底以前,试制并成功地投产压电陶瓷新配方7种,从二元系发展到多元系,材料的稳定性好,品质因素高,机电耦合系数从低KP值到高KP值,形成了系列,为工厂压电陶瓷滤波器的试制和投产提供了材料保证。1980年上半年,在蜂鸣片的生产中,试制并投产了薄膜型陶瓷基片隔粉成烧精粉新工艺,电炉装烧产量提高3.02倍,成烧电耗由318度/万片下降到80.6度/万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唐天照
  男,1935年10月生于湖南长沙市,祖籍湖南省平江县。1953年入松江省(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人民政府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地质训练班学习,1955年8月毕业参加工作。1989年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高级工程师。先后在鞍山钢铁公司、建筑材料工业部地质局、地质部江西省地质局所属的矿山企业和地质队从事地质、技术工作。历任矿山坑口地质负责人、地质队主任工程师、市矿管局科长等职。1980年评为工程师,1987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参与或主持撰写的论文、报告有:《景德镇高岭高岭土矿区评价报告》、《景德镇市东流瓷石矿调查报告》、《余干老虎口瓷石矿勘探报告》、《临川砂子岭高岭土矿勘探报告》、《江西乐平海泡石粘土研究》、《乐平沉积型海泡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普查评价方法》、《浮梁天宝大理石普查报告》等。1986年获地质矿产部科研成果二等奖。1987年获地质矿产部找矿成果三等奖。
  唐伯涛
  男,福建闽侯人。193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63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北京1412研究所、景德镇市元件五厂负责技术工作,任副厂长。在研究所工作期间,对电真空器件研制如高压脉冲调制器、激光电源等17台非标准的电子专用测试设备负责高压毫微秒测量、高压脉冲测量和撬杆保护三课题的研究。其中,高压同轴电容分压器,获国家科委三等奖,曾在研究所学术会上发表论文。在元件五厂工作期间,负责全厂技术质量工作,先后主持开发一百余种新产品。其中三个系列产品获省优秀新产品奖,并六次获省优。个人直接参与开发FI10连接器获市科委颁发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全厂310万元投资的低频生产线技术改造,亲自编写扩初设计与竣工报告,获上级好评。
  黄崇谦
  男,四川省威远县人。1942年8月出生。1966年8月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采矿专业,同年分配在江西省涌山煤矿工作。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现任乐平矿务局涌山煤矿矿长。先后担任过地质、采矿、土建技术员、调度室副主任、科研室主任、瓦斯抽放队队长、生产副矿长、矿井技术总负责、涌山煤矿矿长。是乐平矿务局副总工程师。1981年评为采矿工程师,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多年来承担煤矿的矿井、土建、采掘方案的设计、采煤方法的改革、矿井瓦斯的研究及抽放利用,负责组织、指导、监督采矿、地质、土建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职称的评聘工作。完成了矿井瓦斯押放排放和矿井改扩建设计、施工工作。涌山煤矿已由年产原煤20万吨,扩建为年产原煤30万吨。在乐平矿务局任副总工程师期间,代表中方与香港恒利公司洽谈合资经营景德镇具雕美术瓷厂和与美国太平洋企业分公司合资经营华龙陶瓷服务有限公司等事宜,办成了乐平矿务局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撰写专业论文、调查报告数篇,其中《煤矿瓦斯防治及抽放利用》受到由省煤炭厅、省经委、省科委等九个单位参加的瓦斯抽放、瓦斯遥测摇控评议会议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被指名参加全国性瓦斯研究及防治工作会议。
  焦国权
  男,江西进贤县人。1937年11月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江西水电学院电力系,分配在贵州省水电设计院从事电气设计工作。196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从事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设计工作。先后参加过贵州省修文河口、花溪、黔西、清镇及黔东红旗等电厂的部分设计,并担任红旗电厂的设计负责人。1972年11月调江西景德镇发电厂,筹建和参加第一期两台5万千瓦机组建设。在检修、运行、电热车间担任技术员、车间主任、书记等职,后调厂计划科任科长,1985年提为经营副厂长,主管经营管理工作。现又投入第二期两台12.5万千瓦机组的建设,任技改工程处副主任,负责景德镇发电厂建设和安全生产。撰写过防雷保护方面论文,1990年获市电机学会三等奖。
  曾章荣
  男,江西丰城人。1940年4月出生。1960年入江西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学习,1965年毕业。1966年留校参加工作。197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1967年7月调江西乐平化肥厂工作。1988年9月任第一副厂长、厂党委委员至今。1980年9月评聘为化工工程师,1989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多年来承担了江西乐平化肥厂年产万吨合成氨的技术改造、合成氨高压系统设备挖潜改造及新建碳化煤球车间等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试车投产等工作。是江西省能源研究会会员、景德镇市质量管理协会会员、景德镇市轻化系统职称评委会委员、江西乐平化肥厂职称评委会主任委员。
  詹欣祥
  男,江西婺源县人。1937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轻工部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同年参加工作。历任研究课题负责人、车间技术主任、研究室主任等职。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子元件和材料的研究和技术情报、技术引进、专利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中期,在航空航天部秦岭公司研究的高铝陶瓷元件生产新工艺,使高温体积电阻超过技术要求数倍,成为免检项目;研究的高温导电密封胶,其性能优于当时苏联援助项目的技术性能;研制的氧化物半导体,使国产航空发动机首次采用低压高能半导体点火系统获得成功,这些成果已载入《当代中国》丛书及《当代中国的航空工业》中。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在邮电部景德镇通信设备厂,先后从事压电元件、压电材料的研制和技术管理工作。有些项目,如蜂鸣器、振铃器等,曾一度或正在成为该厂的产品。撰写的论文和翻译的英、俄日文著作,有多篇在多种刊物上发表,其中《压电陶瓷在机械滤波器中的应用》曾被景德镇市评为二等优秀论文,参与审稿的《压电陶瓷应用》一书,被推荐参加1986年北京国防书展。
  潘杭恺
  男,江西婺源县人。1939年12月出生。在江西工业学校学习两年后,于1958年推荐去四川成都工学院化工系进修。1961年返校任教。1962年调景德镇一中任教。1966年调市半导体研究所参加筹建,一直从事理化教学,半导体生产技术和科技管理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技术副厂长至今。1988年被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半导体厂工作期间,负责组建低频小功率管自动生产线。1983年,为满足黑白电视机电源调整需要,主持试制成功3AD503(仿日2SB337),功率余量大,性能已达到日本2SB337水平,受到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等好评,取得一定经济效益。1985年,根据兵器部206厂为试制“501”战车配套需要,主持试制成功3AD75(75W),由省科委、市科委进行了技术鉴定,为全国首家通过的75瓦功率试验。1978年,在摸索提高3AD56管芯腐蚀质量上,取得了明显效果。1985年该厂被评为市质量管理先进企业。1981年,3AD50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性能总分为全国第二。3AD50在1983年通过电子部广州五所试验,失效率已达到五级,属国内先进水平。1989年,解决本厂合资公司铝壳生产线铝壳清洗质量,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工厂嘉奖。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收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获得部级及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共1017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