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陶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372
颗粒名称:
陶瓷
分类号:
K826.1
页数:
83
页码:
1-83
摘要:
本文收录了景德镇市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获得部级及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其中包括了王步、王大凡、王永生、王庆华、王守志、王纪荣等。
关键词:
科学工作者
人名录
景德镇
内容
王步
男,(1898—1968)字仁元,别号竹溪,又称“陶青老人”。江西丰城县人。1907年来景德镇学艺,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六十余年之久。精于青花瓷的绘制,享有“青花大王”之称。9岁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对艺术的追求刻意求精。后不久入瓷业美术社,担任仿古瓷制作后继续研究青花。应用写意水墨画的技法与青花技法相结合,着意研究清代画家“八大山人”、黄慎等人的笔墨殊途,以豪迈沉郁的风格,简朴雄浑的笔墨,为花鸟传神,创造了明、清以来所没有的新风貌。1954年进景德镇陶研所工作,这是他在艺术道路上最成熟期,也是创作旺盛时期。他为中德、中保等国际技术合作提供了有关釉下彩绘的文字和实物资料。所绘制的青花瓷,从高达2.06米的万件瓶,到日用茶杯、碗、盘、鸟食罐,从最高档陈设瓷(如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青花桌面),到低档的日用渣胎碗,风格各异。有的浑厚质朴,有的潇洒遒劲,有浓厚的传统风格、韵味及民族特色。他的作品在国内外画册上广为发表,有的还在日本、苏联印成精美的图片,为上海博物馆及西德、日本的鉴赏家收藏。
王大凡
男,(1888—1961)别号黟山樵子,安徽黟县人。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近半个世纪,是景德镇知名的陶瓷画家之一。曾与著名陶瓷画家王琦等人组织景德镇陶瓷美术研究社,发展社员三百多人,多次举办书画观展会,出版画刊二十余册,并与王琦等人创办景德镇工艺日报。他又是瓷都著名的珠山八友“月圆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擅长人物画,兼写花鸟、山水。诗画兼备,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在陶瓷美术界影响很大。他27岁时,创作的人物画大瓷板《富贵寿考》,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他画风古朴,用笔纤秀,构图严谨,气势洒脱,以文人画中的“意兴”与陶瓷绘画巧妙结合,使画风纯正。1939年他创作的陶瓷“落地粉彩”技法,别具一格,发展了我国工艺美术工艺技术。解放初,他调到陶瓷研究所工作,创作了不少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其中150件大瓷瓶《大禹治水》,于国庆十周年期间送北京,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及美术界同行的一致赞赏。另外100件花瓶《骏马献给总司令》、各种规格瓷板画如《梅妻鹤子》、《画壁十年》、《闯王进京》、《卓文君》、《松下听琴图》、《竹林七贤》及薄胎碗《新八仙》等,分别在《人民中国》、《景德镇陶瓷选集》、《陶瓷美术》上发表。1959年的《人民画报》曾对他作了专题介绍。1959年,他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市美协常务理事等职。
王永生
女,1942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祖籍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系,同年参加工作。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86年参加江西省赴西德陶瓷代表考察团进行技术考察。先后在江西省森林工业局、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和景德镇市技术监督局工作。她主持和参加了十多次重大科研项目,分别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主持的腐植酸钠在陶瓷工业中应用(中试)曾获江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轻工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参加的TCYG—IⅡ型辊道烤花窑、硅酸铝纤维隔热烤花炉,分别获江西省科技成果推广一、二等奖;主持的《我国与亚州四小龙出口产品竟争水平分析及对策措施》(陶瓷部分)获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曾撰写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分别获部、省、市级科技论文奖,其中《腐植酸钠在陶瓷工业中应用》一文,编入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主编的《全国腐植酸学术会论文集》,并被选在中国化学学会腐植酸化学学术会上交流,另一篇《腐植酸钠在陶瓷工业中应用效果显著》,在中国腐植酸协会成立大会上交流。曾被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全国稀土办授予稀土推广应用工作中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988年荣获轻工部情报先进个人,同年获江西省稀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并被聘为《陶瓷研究》杂志副主编,《江西腐植酸》杂志编委,《稀土信息》、《中国陶瓷》、《上海轻工信息》等杂志特约通讯员。曾任江西省陶瓷情报中心站副站长、江西省稀土学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情报学会理事、景德镇机械局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和江西省标准情报网景德镇市情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王庆华
女,湖北省汉川县人。193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56年从江西省工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大专班毕业后,即在景德镇煤矿、市陶瓷机械厂、市陶瓷机械二厂、市窑炉建筑安装公司从事陶瓷机械的研制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厂长、副经理等技术职务和行政职务。她对技术刻苦钻研,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曾在1959年、1966年分别参与轻工业部组织的援外——阿尔及利亚陶瓷产品设计及进口陶机设备验收测绘工作。由她参与和主持设计的产品有“湿式吸铁器”、“单缸泵”等30余项。1981年,她主持设计的“SHXTQ湿式吸铁器”获轻工业部新产品成果四等奖。1982年主持设计的“TCBD100型单缸泵”获省科委成果四等奖。1984年主持设计的“TCB250型送浆泵”获省科委成果四等奖。他在1981年撰写的湿式除铁器专业论文,被市科委、市人事局评为三等优秀奖。是市机械工程学会、市情报学会、市硅酸盐学会、全国硅酸盐机械学会的领导和成员,并被推选为景德镇市六届、七届政协委员,出席市中共五届党员代表大会。
王守志
男,辽宁省黑山县人。1937年3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冶金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地质勘探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他先后在江西省地质矿产局赣西北地质队、江西省地质矿产局赣东北地质队、市地质队工作。1980年评聘为地质工程师,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任景德镇市地质队总工程师。他主持完成了怀玉山地区1800平方公里五万分之一的综合地质找矿测量,德兴海口至婺源东坑口一带五万分之一综合地质找矿测量,余干老虎口瓷石矿区老虎口矿段的勘探,景德镇市柳家湾瓷石矿区的勘探,景德镇市宁村瓷石矿区的勘探以及景德镇市焦化煤气厂厂区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并撰写了《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及技术政策研究》、《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规划布局的设想》论文,为陶瓷工业企业职工编写了中级技术培训教材——《原料开采与加工》。其中《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及技术政策研究》获市科协1988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规划布局的设想》获市科协1991年优秀论文一等奖。是景德镇市地质学会理事长、景德镇市科协委员、江西省地质学会会员。
王纪荣
男,上海市人。1939年12月出生。祖籍安徽。高级工程师。1958年9月进入南京化工学院无机系硅酸盐专业学习,1963年8月毕业,来景德镇瓷厂工作。后又在为民瓷厂、景德镇瓷厂筹建处、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等单位从事陶瓷热工设计。曾多次参加陶瓷轻工业大型项目的设计,并担任部项目设计主持人。1980年参加设计的华风瓷厂,获国家设计银质奖。1988年,他主持设计的冷净湿合发生炉煤气焙烧日用青花细瓷工艺煤气窑,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所主持设计的抽屉窑“焦炉煤气烧制景瓷新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陶瓷公司的特等奖。他参加了景德镇陶瓷炉煤气化改造工程,是窑炉煤气化同步改造项目中的主持设计和项目负责人之一。
王宗涛
男,浙江省江山市人。1945年1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参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艺美术师。自1962年起,从事陶瓷美术设计30余年。1983年,任光明瓷厂技术科副科长、研究所副所长、产品设计室副主任等职。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多年来他创作设计的作品,先后获得各种奖励近30次。其中: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1次,国家级奖5次(件),省、市级奖20多次(件)。所创作的作品,曾被《人民画报》、《中国青年报》、《江西画报》、《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等报刊评价报道。有9件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宜兴陶瓷博物馆收藏。他创作的“青花玲珑龙凤琵琶瓶”、“青花玲珑双凤咖啡具”等,被特选为国家礼品瓷。撰写的《传统产品创新初探》,刊载于《景德镇陶瓷》杂志;《青花玲珑装饰》一文,收编于陶瓷工业企业职工教育系列丛书(中级教材)《陶瓷装饰》一书中。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昌江区政协委员。
王恩怀
男,1935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祖籍丰城县。高级工艺美术师。1949年入江西省立陶瓷专科职业学校读书。1950年,随父“青花大师”王步学艺。1954年,由市美协主持考入轻工业厅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工作,并师从“珠山八友”中的刘雨岑大师学艺,此后一直从事陶瓷美术设计。1964年,调入景德镇市为民瓷厂工作至今。在四十多年的设计工作中,有31种新产品、新花面投入生产;有41项作品在国内各级陶瓷设计评比中获奖,其中有国家级奖4项;有58件作品在国内外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有31件作品为国内各级博物馆珍藏。他设计的《红梅》、《喜鹊》等花纸图案和芝兰杯碟造型等,大量投产,至今不衰;粉彩“牡丹玉兰花”获全国设计评比一等优秀奖;粉彩“牵牛花”获百花奖评比花面一等奖;粉彩“荷花蜻蜓五头组合画具”获百花奖花面造型一等奖。1986年至1990年,曾先后三次赴香港、日本、澳门举办景德镇陶瓷名家作品展。他先后担任陶研所国家用瓷粉彩试验组组长、为民瓷厂新产品研究所所长。1961年被评聘为陶瓷美术设计师,1979年评为陶瓷美术家。1987年当选为景德镇市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政协陶瓷美术组副组长、市政协第七届常务委员。1989年被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1年,获人事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月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家泉
女,辽宁省辽阳市人。1937年12月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冶金工业部鞍山第一钢铁工业学校耐火材料专业毕业后,即从事耐火材料的研制工作。现为耐火材料高级工程师,并任景德镇市耐火器材厂副厂长。1980年以来,她多次主持研究试制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其中1980年试制的硅酸铝耐火纤维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一级高铝砖采用加入石灰乳新工艺,使该产品理化指标达到同行业同类产品先进水平。铬渣砖、高铝泡沫砖、煤灰轻质保温砖、高铝轻质砖的试制,均获得成功。1987年与1988年,她主持完成了硅线石质耐火材料工艺试验和硅线石质耐火材料产品的研制,利用先进工艺研制出了硅线石质高铝砖、硅红石质青石砖、硅线石质漂珠轻质保温砖。该类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填补了省内空白,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证书。还先后获轻工业部、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她撰写的《节能的理想材料——硅酸铝耐火纤维》、《硅线石质耐火材料试制报告》等五篇论文,分别获得景德镇硅酸盐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和华东六省硅酸盐协会优秀论文奖。她主编的陶瓷职工中级技术培训教材丛书——《耐火材料》教科书,已由陶瓷研究杂志社出版发行。她的成绩得到社会的尊重,被推选为江西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委员、景德镇市窑炉协会理事、市硅酸盐协会耐火材料组副组长。她是中共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聘为智囊团成员。
王锡良
男,安徽黟县人。1922年出生于景德镇。12岁从叔父王大凡学艺。名师的教导使他在幼年就有一定的功夫,受到老一辈同行的称赞。一位老艺人曾顺口赞道:年青有志气,画瓷很得意;料盘碟子咯咯响,长大要进“御窑厂”。1954年,进景德镇市工艺社后,受到了更多老前辈的指导。中央工艺美院梅健鹰教授来景德镇讲学,给他很大的启发。博览众长,素描写生开阔了他的视野及思路。他坚定深入生活,跑遍景德镇周围的乡郊村野,多次涉足祖国的秀丽山川,丰富了创作源泉,艺术风格目臻成熟。创作了大量以人物、花鸟、山水为主要题材的美术和陶瓷艺术作品。1955年,年画《大平窑》获省二届美展二等奖,《美术》杂志曾予以发表。1957年与康家钟合作设计了《西江月词意》(陶瓷雕塑壁画)。1959年,屏风大瓷板画《革命摇篮井冈山》,在《人民日报》和《美术》杂志发表,并获景德镇十年来优秀作品甲等奖(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1962年创作的《红色的井冈山》(大瓷板画),参加了全国二届美展,《解放日报》发表。1980年的《明月松间照》(瓷壁画),在《文化与生活》发表,现存市科技馆。1982年的《翠溢瓷乡》(大瓷壁画),在《工艺美术研究》杂志发表,现存列于市宾馆。1984年的《十里春风》(与戴荣华、刘平、王怀俊合作的大型瓷壁画),在《江西日报》发表,现存市火车站。他的画风浑厚,古拙,立意新,注重装饰效果。不管古代与现代的题材,都选择健康有益的情节,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赞誉。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文联副主席、景德镇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韦鸿端
男,广东省合浦县人。1937年6月出生。1957年8月毕业于第一机械工业部湖南湘潭机电专业学校电瓷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瓷用化工厂从事陶瓷工艺和陶瓷装饰材料科研工作。1981年1月,获化工工程师职称,1982年10月,到联邦德国迪高沙化学公司进行技术考察。1987年10月,赴泰国进行陶瓷经济技术考察。1989年12月,被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多年来根据景德镇陶瓷工业发展规划,先后从事化学用瓷、电子工业用瓷、瓷用金水和各种釉上陶瓷颜料等项目的科学研究工作。自1976年以来撰写(或合著)了专业论文、试验报告、出国考察报告和技术培训教材共30多篇计50余万字。其中1980年研制成功并在当年投入出口瓷花纸生产用的80118#丝网印刷白色颜料,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指标和装饰效果达到和超过英国布莱斯公司的11T5#白颜料,获轻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和国家经委金龙奖。获江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光荣称号。1990年12月聘为中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
牛水龙
男,1941年6月出生于景德镇市,祖籍江西省都昌县。中共党员。高级陶瓷工艺美术师。自幼学习陶瓷工艺,曾在景德镇市陶瓷技工学校进修。先后在新华瓷厂、红旗瓷厂等单位工作,任技术员、科研科长、厂长、党委书记等职务。1989年评聘为高级陶瓷工艺工程师。1959年,研制双头压坯车;1963年研制成功双滚头压坯车。1977年设计的“毛主席纪念堂用瓷”,获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指挥部嘉奖。1979年,发明薄胎碗成型新工艺,提高工效60倍,成瓷合格率提高5倍,获国家发明四等奖、省科技成果一等奖、轻工部科技成果四等奖、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金龙奖。1980年,主持设计“玉花牌釉下彩92头中餐具”,获轻部优秀新产品奖;主持设计的“半圆口细颗粒匣钵”,获省技术改进二等奖。主持设计的20头细器西餐具获省行业评比优胜产品奖;“釉下彩民族用瓷”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还主持设计了真空脱泡注造石膏模具新工艺,酒炉注浆成型工艺,18寸、20寸平盘机压成型工艺,为批量生产开创了新路。他是全国硅酸盐学会景德镇分会会员、江西省发明协会会员、景德镇市新技术推广站腐钠应用技术协作队队委和顾问组长、市珠山区人民代表。
方胜
男,曾用名方金水,1944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祖籍江西都昌县。1958年参加工作。197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人民瓷厂、建国瓷厂工作。曾担任主任、科长、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务,1992年被聘为高级政工师。撰写工会工作专业调查报告、总结、经验介绍20多篇在省、市有关会议上做过介绍,其中10余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曾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工作者,劳动竞赛、劳动保护、群众体育、民主管理、技术协作等先进个人,1987年和1989年两次被江西省总工会授予优秀工会工作者。1988年全国总工会授于优秀工会工作者。并两次被江西总工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称号。
方府报
男,江西省万年县人。1942年12月出生。1965年8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同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自1985年起,先后在景德镇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技术科、工程师室、技术协作部、总工程师室,从事陶瓷技术工作28年。1980年评为工程师,1988年6月评聘为陶瓷技术管理高级工程师。先后主持并参加了完成省重点科研项目三个,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项、省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在1992年3月召开的“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首届科技进步大会”上获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他撰有论文18篇,其中《降低陶瓷制品烧成温度试验——锂云母在高档瓷釉中应用》,刊载于《硅酸盐通报》杂志;《宁村瓷石在高白度瓷中应用》,刊载于《景德镇陶瓷》杂志;《正交法在研制高档瓷中应用》,在全国数理统计年会上获二等奖。此外,《国内外陶瓷原料化学组成汇编》中有他的著作一篇。他还参与撰写了其他著作并翻译外文(英、德)论文资料。是省科协委员、市硅酸盐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尹承楚
男,江西永新县人。1941年9月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同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原景德镇市建新瓷厂生产技术科、景德镇市红星瓷厂技术科、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质量管理办公室、景德镇市陶瓷窑具厂工作。曾任景德镇陶瓷窑具厂厂长、江西陶瓷工业公司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是江西省硅酸盐学会、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江西省质量管理协会、省陶瓷行业质量管理协会、景德镇市质量管理协会会员。并担任省陶瓷行业质协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省陶瓷行业质协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景德镇市质协副秘书长。曾主编《景德镇陶瓷原料》、《原料及坯釉料配制》、《窑具》、《瓷器缺陷分析》、《陶瓷质量管理》等著作;撰写了《瓷厂球磨机电耗调研及节电措施探讨》、《浅谈强化质量管理》等论文,获省陶瓷行业质协、市质协论文一、二、三等奖,市科委、科协论文二等奖及优秀科技著作奖等。是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第三届人大代表。是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
邓希平
女,1942年11月5日出生于赣州,祖籍江西兴国。1965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学校毕业后分配在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担任技术员工作。1972年调景德镇市建国瓷厂。1978年评聘为陶瓷工艺工程师,1989年聘为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陶瓷颜色釉试验研究工作,先后研制成功23种新型颜色釉,完成科研项目7项,其中“大件郎红釉新配方”,曾在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用该配方生产的300件郎红釉美人肩花瓶多次被选作国家主席出访的礼品,被日本皇宫收藏。所研制的“陶瓷彩虹釉”,曾于1989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990年,获第39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和比利时王国骑士勋章。1978年研制的“油烧铜红釉”,获江西省重大科研成果奖。1982年的“凤凰衣釉”和“宝石红釉”,分别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一等奖。此外,景红釉、景兰釉、胭颈釉、紫罗兰釉、红鳞釉、孔雀绿釉等十多种新型高温颜色釉的产品也均获得了省、市级的多种奖励。撰写的《凤凰衣釉与传统铜红釉呈色机理研究》学术论文,在“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第二届国际讨论会上发表;《大件郎红釉新配方研究》和《彩虹釉呈色机理研究》,分别在中国硅酸盐学会年会上发表,均于1988年获景德镇市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979~1989年间当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第六届委员、江西省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1982~1986年间当选为景德镇市第八届人民代表,1990年聘为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是中国社会主义企业家协会理事、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理事。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卢瑞清
男,1938年3月出生于江西乐平县,祖籍江西丰城县。1959年8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工科毕业后,分配在部陶研所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1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多年从事陶瓷工艺研究,负责高级成套餐具中的原料处理和坯釉试验、铜红釉呈色机理研制、铁锈花釉研制、铁红釉制备工艺研究、曜变天目釉研制、明清时期景德镇仿汝青瓷的研究等项目,并研制成功广均、碗豆绿等颜色釉,丰富了我市色釉品种。同时还创制了别具一格的绿纹片釉、大理石纹釉、闪光结晶釉、如意釉、柿红釉等,为陶瓷色釉装饰提供了新的材料。撰写的技术报告和论文,已发表的有《在本省县办瓷厂技术辅导工作的一些收获》、《传统制瓷泥釉料配制简介》、《铁红胎在受热过程中的几个特性》、《绞料瓷艺术之探》、《景德镇“窑柴”传统制瓷作坊的研究》、《高铁微钴型乌金釉呈色机理》等,分别刊登在《瓷器》、《景德镇陶瓷》、《陶瓷研究》、《中国陶瓷》、《陶瓷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其中一篇在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第二届国际讨论会上宣讲。铁红釉制备工艺获轻工业部三等奖,高铁微钴型乌金呈色机理获市科委1981年优秀论文三等奖,乌金釉作品获1979年市迎春展览优秀作品奖。
史振华
男,上海人。1932年5月出生。1950年7月毕业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同时参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机械工程师。自1950年起,先后在上海华东纺织管理局、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江西省轻工业厅设计院、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景德镇市化肥厂、景德镇市青花瓷作业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陶瓷设计院、景德镇焦化煤气筹建处、景德镇为民瓷厂及市4369工程指挥部工作,历任研制办主任、技术科副科长、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1979年评为机械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机械工程师。景德镇市机械工程学会、市锅炉压力容器学会会员,是市窑炉学会理事。在原景德镇瓷厂筹建时,曾主持冷煤气站设计,提出了清洗煤气工艺。在参加全省重点项目——景德镇市4369工程建设期间分管技术及设计管理的领导工作,为项目的建成投产作出了贡献。1991年10月著文《依靠科学技术,推动日用陶瓷上高档》,在《决策》杂志第四期发表。
冯纲
男,湖北省武汉市人。1930年1月出生。1950年6月毕业于国立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化学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东北兵工局技术处化工试验室、二机部一局技术处、国营东北光学仪器厂、景德镇电瓷电器研究所、省陶瓷公司中心试验所等单位工作。198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85年6月起任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是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硅酸盐学会、市环保学会会员。在兵工系统中试室从事技术工作达30年,曾研究改进成铝合金中六元素快速系统分析法、硅容量法等多种方法并应用于生产,开展了金属粘接试验,用于军工生产。主持研究、试验过用大铂锅熔炼含稀土的高级光学玻璃,满足航相机生产的需要。还为朝鲜民主共和国代培实习人员。在省陶研所期间,除指导理化测试室技术工作外,独立研究完成离子选择电极用于陶瓷原料全分析课题,并参加1985年上海离子选择电极国际讨论会,得到有关专家好评。在此基础上,研制成长石、高岭土二种标准,经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年,135号文批准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可以作为论证试验室工作质量的基础物质)。同时还研究成功离子选择电极代替原子吸收仪测试陶瓷器中可溶性铅镉的几种方法。撰写的“离子选择电极在陶瓷原料全分析中的应用”、“铝合金中六元素快速系统分析法”等论文,先后发表在《分析测试通报》等资料上。
冯松林
男,1943年9月出生于景德镇市,祖籍江西都昌县。1960年2月毕业于景德镇机械工业学校。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历任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瓷用化工厂党委书记。1992年4月评聘为高级政工师。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陶瓷公司党委工作期间,撰写调查报告、典型经验、工作总结、情况反映等文件材料182篇,《1949~1979年景德镇陶瓷工业发展资料汇编》存市档案馆。《淡化中“强化”稳定中发展》、《党政同心合力,共建两个文明》、《两心合一心,沙土变黄金》、《努力塑造党委书记的新形象》等,先后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年会首届全国轻工思想工作会议、江西省委“一先双优”表彰大会交流并在省、市报刊发表。1989年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获全国首届百名大中型企业优秀党委书记,瓷都十大新闻人物等称号。
毕渊明
男,(1907—1990)安徽黟县人。陶瓷美术家,精通书画金石,善画虎。几十年来,致力攻画猛虎,集画虎名师张善子、高奇峰诸家之长,细心体察各类虎姿雄威,潜心探求画虎真功。在他的笔下,寒日卧虎如磐,光天立虎如松,碧水游虎如龙,平地奔虎如风。真可谓“虎神生灵气,百态动千姿”,令人赞叹不已。他还擅长山水、翎毛、花卉、人物等绘画艺术,达到了笔到意随、情景交融的地步。能在一件瓷画中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使画富有广泛奇特的意趣。他用笔讲究骨力,划出的线条如锥如刻,入木三分。获奖作品《金丝猴》,金丝猴坐在树上悠然自得,两眼专注地凝望,似在觅伴,又似寻食,给观者以想像余地。1972年他创作了4块2.4尺的瓷板画《熊猫》送往北京作为国家礼品赠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文联委员。
朱开暖
男,福建仙游人。1938年6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1年10月分配在景德镇陶瓷机械厂,一直从事技术工作。1987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任全国陶瓷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赴日本考察日本陶瓷生产。多次参加市陶瓷生产攻关项目和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1963年与电工李师傅研制的63A、63B、盆式除铁机,曾出口罗马尼亚、越南、阿尔及利亚等国家。1965年独立设计的60吨摩擦压砖机、1970年独立设计的TGQI球磨机,评为省优秀产品,1978年获国家进步二等奖。1978年,参加了西德引进的SRHZ万能滚压成型的测绘、翻板、设计,该项目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79年参与∅300真空练泥机的设计,1980年,为华风瓷厂主持设计了盘碗类、鱼盘、品种等9条链式干燥机。1980年至1981年,完成了“TCYG32—I型半自动辊道烤花窑”全部机械部分的设计,这一项目在全国推广,并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2年参加TCC—210A双头滚压成型机的设计,该项目获轻工部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同年,又参与编写球磨机企业标准(赣Q/jE47—82),该项目获省优秀企业标准一等奖。1984年,参加TCIL750/60压滤机设计,获1988年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参加编写《陶瓷机械设备管理和使用》一书及《陶瓷行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实施细则》一书,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江西省陶瓷公司联合出版。是1984年的市劳动模范、1990年全国轻工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刘平
男,曾用名芝生,1944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祖籍安徽省太平县。1963年9月参加工作。高级工艺美术师。他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从事陶瓷艺术工作以来,深得其父刘雨岑(珠山八友之一)的艺术真传。30年来一直从事陶瓷美术和中国画创作,擅长花鸟画并旁涉山水、书法和篆刻艺术,创作制作了大批陶瓷艺术作品,其中大部分为出口展览瓷和国家礼品瓷。他的大型瓷壁画《幽谷》,发表于《光明日报》、上海《文化与生活》杂志、《中国陶瓷》杂志,中央电视台作了作品介绍;在第一、第二届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百花奖”评比中,分别获二、三等奖。他的作品《白紫藤》150件宝塔瓶,被陶瓷馆收藏;与汪桂英同志合作设计创作的大型双面釉瓷屏风,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的珍宝馆。1991年创作陶瓷艺术精品20余件,被香港“丽泽轩”艺术公司与本所艺术室精选赴港展览,并参加组团赴港考察与交流。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景德镇委员会委员。
刘政
男,江西永新人。1940年12月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选矿专业,同时参加工作。1986年11月2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他先后在湖南省株洲洗选厂、甘肃省酒泉钢铁公司钢研所、江西省余干瓷石矿、陈湾瓷石矿、陶瓷原料总厂从事技术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高级选矿工程师。曾参加酒泉钢铁公司SHP—1000型强磁选机工业试验,获冶金科技成果二等奖。他主持甘肃天水地区小河铁厂褐铁矿强磁选矿细齿板试验,获甘肃省科技三等奖。32米强磁选机采用细齿板工业试验,获冶金部科技成果三等奖。是国家“星火”计划“废尘废渣在陶瓷原料中的应用”科研项目的主持人之一。该项目通过省级鉴定,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改变原料颗粒级比中的改善寄料性能的科学结论,为陶瓷原料技术改造提供了技术理论依据。并获得1991年度“星火”计划一等奖,国家“星火”计划二等奖。
刘书阁
男,曾用名刘玲珑,江西省都昌县人。1940年11月出生。1954年在第四陶瓷合作社工作。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美术师。任江西省残联主席团成员、肢残协会副主席、市残联副理事长。他自学成才,多年来,一直从事青花画坯、颜料配制和花面设计。先后设计的青花花面有92头中餐具和影青风牡58头中餐具,获全国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奖和国家质量银质奖。同时,还设计了影青四季花鸟500件水浅等18个花面的陈设瓷;日用瓷采用了带水贴花,改变了长期靠手工画坯的落后工艺操作,提高工效几十倍。他设计的影青青花45头八角型西餐具,1988年被视为艺术珍品,为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收藏。198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工人”称号。
刘升辉
男,1956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祖籍江西都昌。1976年6月参加工作,1979年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1981年9月毕业。1984年进入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装饰,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6月起先后在曙光瓷厂试验组、技术科、人民瓷厂美研组、青花研究所工作。历任人民瓷厂青花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一直从事青花瓷的绘制、设计及艺术的研究。他设计的“青花六头保温餐具”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首届全国轻工博览会银奖,并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设计的“多功能组合花瓶”获省轻工业厅优秀新产品奖。他还设计绘制了青花超万件花瓶“百马图”及钓鱼台国宾馆日用瓷“外交部十号楼斗彩花面”,并投入生产,获得客户好评。
刘远长
男,江西吉安人。1939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在雕塑瓷厂工作。高级工艺美术师。他执着地从事雕塑艺术的创作。创作的雕塑作品近500件,其中《轧钢》、《锻》、《打猪草》、《白求恩》、《欧阳海》等,或由报章杂志发表,或被陶瓷馆收藏。创作的《飞天天女散花》、《楚魂》、《八大山人》、《郑板桥》、《哈哈罗汉》、《豹》等瓷雕作品,均被列为精品。不但寓巧于拙,意境深远,且形神兼备,极富情趣和工艺的材质美,曾多次应邀参加香港、新加波、印尼等地区和国家举办的名人名作展。1988年他在日本现场技艺表演时,日本的汉学家称其为“中国出色的人民艺术家”。他在1979年主持创作设计的大型漆版镶嵌浮雕,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中央电视台在“神州风彩”节目中作了专门介绍。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雕塑协会秘书长。
刘细人
男,江西波阳县人。1937年11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分配在国营七一三矿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曾任放射性测量技术总管和教育科副科长。后调入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工作至今,1987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创立“载带法测定水中天然放射性强度”方法,于1970年在二机部和中央国防科委科技展览会上先后展出。1975年,与人合作编著《放射性浓度测量汇编》一书,在二机部内部出版发行。同年协助解放军一八二医院完成了“战时化学法快速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试验。1986年,与人合作改进了锆英石的分析方法,在《中国陶瓷》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天然锆英石分离硅后滤液中的锆、铝、铁、钛、钙、镁的测定》;1989年对磷锆乳白釉进行分析,写了《磷锆乳白釉中锆、铝、锌的连续滴定》,在《中国陶瓷》杂志上发表。这篇文章在1990年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国际陶瓷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获得嘉奖证书。
刘卖牛
男,江西都昌县人。1945年1月出生。1958年进工厂学徒。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进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政干部专修科学习,1987年毕业。1992年评聘为高级政工师。先后在景德镇市东风瓷厂、共青团景镇市委、宇宙瓷厂、窑炉建筑安装公司工作,历任团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宇宙瓷厂副书记、窑炉建筑安装公司党委书记、经理。曾参加团省委组织的青年宣讲团,在六专三市巡回宣讲。多次组织、主持团干理论学习班,如政治经济学学习班、新闻报道学习班、文学写作培训班等,独立编辑了《政治经济学辅导材料》。他写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有效地推动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刘雨岑
男,(1904—1969),又名雨城。生于安徽省太平县。是景德镇陶瓷艺坛享有盛名的陶瓷艺术家。18岁陶业学校毕业后来景德镇画瓷,得到画瓷名家王琦的帮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和当时景德镇一些具有文学修养的有名之士,如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田鹤仙等八人,结成了一个学术团体“月圆会”,经常邀集一起吟诗、作画,后人称之为“珠山八友”。他们以国画技法装饰瓷器,取得良好效果,改变了刻板求实的陶瓷装饰风格。他以花鸟画擅长,继承古法,风格清丽秀健、恬润华滋。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精湛的陶瓷粉彩花鸟画作品,被中外爱好者收藏。同时还致力于陶瓷美术人才的培养,并先后执教于“浮梁县立陶瓷职工学校”、“珠山国瓷艺专”、“东方艺专”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调陶瓷研究所工作。创作了大量的陶瓷美术作品,先后被《景德镇瓷器选集》及《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器》(中日会刊)等大型画册和全国各种报刊刊登。他的陶瓷艺术自成一派。以清代花鸟画家恽南田任颐的没骨法,而创陶瓷绘画“水点粉彩”的装饰技法,创作了“水点桃花”等艺术作品。以清新雅丽的艺术效果而深受人们的赞扬,为陶瓷美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59年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副主席、景德镇陶瓷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景德镇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委员。
刘祖燃
男,1932年出生。江西湖口人。投师瓷雕名家曾龙昇学习瓷雕技艺,成为“瓷雕曾”第五位嫡传弟子。高级工艺美术师。他的瓷雕艺术作品以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为主要题材。其中《上九流》、《中九流》、《三国争雄》、《虎溪三笑》等是有代表性的上乘艺术珍品。《嫦娥奔月》、《牡丹仙子》、《李逵》、《史进》、《牛郎织女》等,均受到人们的欢迎。1964年与曾山东合作的《龙泉釉刻花装饰——屈原》在“人民画报”上发表后受到好评。他多次参加大型纪念组雕的设计和制作。他主持研制成功的《夜光釉瓷雕》和新颖别致小巧玲珑的《微型瓷雕》,更是突破了传统瓷雕产品框框的束缚,不但拓展了瓷雕品种,也丰富了瓷雕装饰的技法技巧。1988年2月至1989年4月,他应邀赴泰国,进行瓷雕技艺的创作设计制作等的指导。近年所创制的不少精品均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曾任《陶瓷美术》杂志编委,是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委员、景德镇雕塑协会会员。
刘翮天
男,江苏阜宁县人。1943年3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硅酸盐专业,1968年起在景德镇市工作至今。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任技术科长、陶瓷建材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市经委副主任、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经理、市经委主任。1983年破格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88年晋升优高(正教授级),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科研成果重大的有水玻璃型耐酸水泥的研究,刚玉——玻璃钢复合防弹装甲研制,陶瓷工业压力式喷雾干燥塔设计,并分别获国家建材科学大会奖与二等技术改进奖。发表的论文、著作、译著有《水玻璃型耐酸水泥》、《锆釉》,《陶瓷原料与制品的干燥》、《陶瓷工业压力式喷雾干燥器的实践与认识》、《微晶——熔折釉》以及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中国建筑陶瓷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等数十篇。近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一名,获实用专利一项。
江宝玉
女,江西省都昌县人。1943年3月出生。1965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分配在红星瓷厂。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技术科、设备科、基建科从事技术工作,历任副科长、副总工程师。1981年1月评定为陶瓷机械工程师。1989年12月评聘为技术管理高级工程师。从事技术改造工作期间,参加和主持了景德镇市红星瓷厂“六、五”和“七、五”期间的技术改造项目。如:原料车间及设备、成型车间及设备、干燥设备有坑道厢式烘房、蒸汽厢式烘房和链式烘房、油烧隧道窑和煤气隧道窑、彩绘车间及烤花窑、锅炉房及设备、油泵房及设备、油罐等。均取得良好效果。撰写了《燃油隧道窑油系统的设计》、《煤气隧道窑余热利用》等论文。其中《煤气隧道窑余热利用》在江西省“七五”期间节能技改项目选编中刊登。他是中共景德镇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景德镇市第九届工会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第十届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会员、江西省陶瓷行业质量管理协会会员。
江国良
男,1940年7月出生于景德镇市,祖籍江西临川县。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同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向阳瓷厂、红星瓷厂任陶瓷设计副总工程师。1989年评聘为热工高级工程师。多年来承担了以煤、油和煤气为燃料的陶瓷窑炉设计、施工、调试工作。1986年至1992年,承担了两个工厂引进窑炉的技术洽谈、商品检验、施工安装、调试投产工作。1993年主持设计的翻板窑、艺术瓷厂重油隧道窑项目,获省轻工业厅优秀设计奖;焦炉煤气烧制景瓷新技术项目,获1989年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红星瓷厂煤气窑余热利用项目,获1992年省经委新技术推广奖。红旗瓷厂煤气窑设计项目,获1992年景德镇市勘察设计一等奖。是景德镇窑炉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江德太
男,江西上饶县人,193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硅酸盐陶瓷工学专业,分配在景德镇市为民瓷厂工作至今。历任景德镇市青花瓷生产自动线指挥部、景德镇市高档瓷试制会战指挥部原料工艺专业组组长,为民瓷厂技术员、科长、第一副厂长、代厂长。1979年,加入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1980年评定为陶瓷工艺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陶瓷工艺工程师。1992年4月调陶瓷设计院,任副院长。近三十年来,从事陶瓷工艺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熟悉和精通陶瓷原料的技术业务。除主持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原料技术问题和生产配方的制定、调整外,先后参与、主持并独立承担十几个主要专业技术项目。独立编著、参与撰写有关陶瓷工艺论文,其中《降低陶瓷制品烧成温度试验——锂云母在高档瓷釉中的应用》,获1987年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个新型原料车间设计——关于(年产30万件高档配套瓷原料精制车间设计)的论述》一文,1981年被评为市三等优秀学术论文。
许光挺
男,浙江天台县人。1937年8月出生。曾在南京航空学院、南京工学院机械系铸造专业学习,1961年7月毕业,同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从事陶瓷机械技术工作,历任市陶瓷机械厂副厂长、厂长、省陶瓷工业公司副总工程师、瓷用化工厂厂长。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参与铸造机械设备技术革新和改造项目,主持与参与开发陶瓷机械新产品。1964年、1978年两次获景德镇市劳动模范称号。调景德镇市瓷用化工厂后,加强企业管理,10项可比经济技术指标中,8项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第一,率先跨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1989年该厂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他个人也于198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省优秀厂长”称号。1990年获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1989年被评为市“十佳”人物称号。
许作龙
男,1938年3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西奉新。1957年参加工作。1958年6月入北京轻工业学院进修。197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红旗瓷厂、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颜料、颜色釉工艺应用研究工作。1980年评聘为陶瓷颜料工程师。1989年评聘为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他在红旗瓷厂成功地研制出六种釉下颜料,投入生产后,产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受到好评。在承担省陶瓷公司布置的人民大会堂釉下彩用瓷任务期间,又研制出“釉下宝石兰”颜料,突破了缠枝莲用传统青花装饰的观念,成为该厂二十多年生产主干品种,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时,曾先后主持和参加部、省、市科研项目六项,其中“降低粉彩瓷铅溶出量的研究”,获省中试科技进步二等奖,小试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四等奖。“吉州窑木叶天目的研究”和“稻壳灰保温砖的研究”,分别荣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商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粮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釉中彩瓷和明代青花瓷的研究,分别小试成功,受市群英会表彰和奖励,在市美术家协会组织评议时,受到好评。他创作的仿明代青花瓷两件,由北京故宫收藏,还接受完成国家元首釉下彩和颜色釉用瓷任务多项。历年来,结合专业撰写学术论文、工作总结十余篇。《耐酸颜料在生产中的应用》、《仿明代青花瓷的研究》等先后在《中国陶瓷》、《江苏陶瓷》、《湖南陶瓷》发表,并在国际古陶瓷研究会上宣读、交流。有3篇论文分别获市科协二、三等和特等优秀论文奖。
孙本礼
男,江西九江县人。1940年5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自1964年起,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市向阳瓷厂、景德镇陶瓷工业学校、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担任教学、技术管理和领导工作。任中共陶瓷公司党委副书记、陶瓷公司副总工程师。他主持编制的《江西省陶瓷工业15年(1986~2000年)技术发展预测研究报告》,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二等奖。主持研究的《用焦炉煤气烧制景德镇日用陶瓷新工艺技术研究》,获轻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及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撰写了《宇宙瓷厂全面质量管理先进经验》、《景德镇陶瓷常盛不衰》、《瓷都之最》等十余篇论文,这些论文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和国家建委主办的《中国名城》等刊物上发表。1983年被选为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理事,1989年被选为景德镇市陶瓷史研究会会长,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景德镇为市政协委员。
孙同鑫
男,1943年4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原籍江西省丰城。他出身于陶瓷世家,自幼即得名师授艺,专攻陶瓷美术。1959调入景德镇市红旗瓷厂后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1985年评为工艺美术师,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多年来共有20余件陶瓷美术作品获得部、省、市级一、二等奖。三个陶瓷装饰花面,获得部优、省优,许多作品被选送国内外参展参评,有的作品选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外交部用瓷、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礼品瓷。他对釉下五彩颇有研究,画面质朴大方,意韵情致别开生面。釉下五彩《屈原》瓷盘、釉下彩《碧云涌翠》瓷板画、青花泼彩《白云深处》山水挂盘,均获好评。他所创作的釉下彩《君子兰、樱花画面》等近20件陶瓷美术作品,已由景德镇陶瓷馆收藏。1986年,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曾撰文评价其作品:“装饰形式手法多样,设色质朴,表现意境深远,特别是对釉下彩在材质使用上有独到的研究,充分突出了釉下彩用水的特点,使画面具有淋漓酣畅的艺术效果。”他发表的专业文章有《釉下彩人物瓷画创新浅见》等。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东方陶瓷艺术院特邀画师。
杨圣雄
男,江苏省无锡市人。1935年6月出生。1952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基本建设学校大专班,同年8月分配到哈尔滨土木建筑设计公司工作。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冶金设计院、南昌钢铁公司、景德镇瓷厂、景德镇市筑炉队、景德镇市瓷用化工厂、景德镇市焦化煤气厂、景德镇建工科研所任技术员、专业组组长、专业负责人、技术室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务。现为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综合设计室主任。他一直从事供热、采暖通风、空调、制冷等专业技术工作。在独立承担的鞍钢太平村、长甸铺工人新村的供热设计项目中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获重工业部设计院的嘉奖。主持景德镇瓷厂引进窑炉、焦炉、城市煤气管道的技术管理和组织施工监督工作,并独立承担专业除尘器设计和空调、除尘工程的任务。为市华风瓷厂设计的箱式干燥器获江西省优秀项目设计一等奖。主持42孔80型焦炉砌筑施工管理,获冶金部银牌奖,设计的10T/h沸腾锅炉除尘器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投资。主持设计的“燃气台车式节能窑”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92748)。是景德镇市建筑学会理事、市劳保学会理事、市窑炉学会副秘书长。
杨苏明
女,曾用名杨美利。1940年2月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河北省涿鹿县。1958年毕业于陶瓷学院中专部雕塑专业,分配到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60年参加制作大型镂雕“百花齐放”大花蓝,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江西休息厅。后复制一件被市陶瓷馆收藏,捏雕“挤浆挂盘”和“粉红釉菊花挂盘”在《景德镇市瓷器选集》发表。捏雕尺4玉青釉蜜蜂菊花盘“荷叶花插”送京展览,获二等奖。参与制作的“毛主席纪念堂”特大花蓝,高1.4米,宽1.2米,毛主席纪念堂指挥部授予集体“嘉奖令”,个人获指挥部的表扬奖。捏雕“菊花扁肚瓶”,获市迎春展优等奖。150件祭兰釉捏雕菊花梅瓶,获首届陶瓷百花奖一等奖。捏雕“荷叶蜻蜓瓷板”获市二届陶瓷百花奖一等奖。“荷叶烟缸”获二等奖。捏雕“孔雀牡丹”,在香港名人名作展览中,受到大公报好评。“500件祭兰釉菊花梅瓶”在比利时举办的“天地展”展出,被比利时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收藏。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杨国钧
男,江西南昌人。1939年9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硅酸盐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工产党。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景德镇市高级美术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景德镇市东风瓷厂、为民瓷厂工作,历任技术员、副科长、东风瓷厂第一副厂长和厂长、江西省陶瓷公司副总工程师、为民瓷厂厂长、国家重点工程——景德镇市人民瓷厂技改项目负责人。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艺工程师。在近三十年的质量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先后成功地主持了宇宙瓷厂对美高档瓷“米卡莎”餐具的试制和组织全陶瓷公司推行TQC工作,多次获国家、省、市级优秀成果奖。在东风瓷厂主持工作期间,实行经营承包制。撰写的论文,有的获景德镇市科技论文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论文三等奖。系江西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会员、江西省企业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毕业生指导老师和答辩委员会委员,《景德镇陶瓷》杂志编委,江西省工业研究所顾问,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职改经济系列评委会副主任。
杨德晁
女,笔名扬帆。1944年6月生于河南省光山县,祖籍江西德安。1966年9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到山东博山陶瓷厂工作。她先后从事教学、陶瓷种模制作、陶瓷造型及装饰设计工作。1984年,调入江西省景德镇瓷用化工厂从事陶瓷装饰设计。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所创作设计的各类作品在全国及省市级美术设计评比中多次获奖,其中鲁玉瓷装饰画面、宝石瓷“飞天”装饰、象牙瓷装饰等,获全国工业美术协会、轻工部美术评比二、三等奖;S5316“生命之光”等,获景德镇陶瓷美术“百花奖”二、三等奖;日用瓷装饰画面,获山东省轻工厅陶瓷美术设计一、二、三等奖;“兰十字花”等,获国际陶瓷节一、二、三等奖。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撰写专业论文四篇。《淄博瓷区概说》已载入日本“美乃美”出版的《中国陶瓷》一书中。《从敦煌壁画谈陶瓷装饰的民族化》一文,先后在《山东陶瓷》及《中国陶瓷》上发表,得到有关专家和教授的好评。另有两篇在《景德镇陶瓷》上发表。她是中国及省工艺美术学会、集邮学会和市包装学会会员。
李进
男,又名李峻。1940年10月出生于江西石城县,祖籍江西南昌。1955年进入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学习。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在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景德镇陶瓷学院、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工作。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在科研部门担任陶瓷艺术设计工作,擅长人物,兼工花鸟、动物、山水。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刊登于日文版“景德镇陶瓷”大型画册、香港版《景德镇陶瓷名人录》、《收藏天地》以及《中国陶瓷》等书刊。其作品《孔雀东南飞》18寸圆盘,获轻工部优秀花面奖;《水仙花》40CM圆盘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等奖、市百花一等奖;《钟馗》300件伏角瓶,获全国美术陶瓷评比二等奖、市百花一等奖;《涛声、山泉》双面釉大型瓷板屏风获市百花一等奖;《海之趣》薄胎皮灯和《鹿鸣》150CM瓷板,分别获市百花二等奖。多年来,作品先后被北京外贸陈列馆、工艺美院、市陶瓷馆收藏。1986年上海电视台文化生活中曾专题介绍“李峻的陶瓷艺术”。他是景德镇市政协常委、美术家协会常委、书画院画师。1990年,中共景德镇市委授予“拨尖人才”光荣称号。
李长发
男,江西玉山人,1940年12月出生。1965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分配在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程师室工作。高级工程师。曾在抚州瓷土矿任技术员、工程师和副矿长,后任景德镇市地质队副总工程师。1988年12月评聘高级工程师。他主要从事陶瓷原料的工艺研究工作,先后独立承担了抚州瓷土矿选矿工艺的扩初设计和施工,利用抚州瓷土矿瓷土尾砂试制成功灰砂砖。撰写了题为《高岭土矿尾砂综合治理探讨》的技术工作报告。他撰写的《抚州高岭土分级技术的改进》1985年下半年在广东潮洲市参加全国非金属矿高岭土专业组情报交流会上交流。他开展了利用瓷土尾砂玻璃马赛克的可行性研究和试验,于1987年3月6日在景德镇市通过了技术鉴定,为我国高岭土尾砂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年,获得了景德镇市经委颁发的新产品证书。论文《利用瓷土尾砂试制玻璃马赛克》,曾在《景德镇市陶瓷》上发表。并获得了景德镇市科协1988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此外,他积极参加地学技术咨询服务工作。为景德镇市地学学会理事。
李文钟
男,江西省波阳县人。1942年出生。1957年开始从事陶瓷青花工作。1979年评为景德镇市陶瓷美术设计师,1989年破格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红旗瓷厂副总工艺美术师。他创作设计的釉下彩“松鹤梅花”薄胎碗和釉下色泥“芙蓉”酒茶具,曾于1983年获国家经委颁发的优秀新产品金龙奖和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创作的釉下彩花瓶、皮灯、茶具、咖啡具,获省市一、二、三等奖。研制的高温粉彩日用瓷餐具,1991年获国家专利产品。他在省、市级刊物发表陶瓷作品15件(套)。合作编写了“陶瓷装饰”釉下彩部分中级专业教材。在国家用瓷的研究设计中,先后设计了24个花面并批量生产。釉下彩“芙蓉边花”茶具系列产品,选为毛主席纪念堂用瓷。“梅花”茶杯选为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用瓷。1990年初,赴香港参加“景德镇名人名作”联展,18件作品先后被香港、日本、新加坡、英国等收藏家收藏。是景德镇市第七届、第八届人民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西分会会员。
李妙良
男,广东五华县人。1937年9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同年分配到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高级工程师。他一直从事陶瓷研究。1983年和1985年,轻工业分别授予全国轻工业部科技先进工作者和轻工业标准化积极分子称号。1988年,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在一系列科研成果中,石膏模具的研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微晶陶瓷人工关节生物材料的研究,获轻工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微晶陶瓷人工关节生物材料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获江西省政府二等奖。1989年荣获国家发明四等奖。陶瓷全髋关节于1984年送往日本国际博览会上参加展览。曾有多篇论文先后在《中国陶瓷》等刊物上发表。与人合作编著出版了《国外陶瓷工业标准》、《日用陶瓷标准汇编》、《轻工业标准化知识》三本书,并担任了全国陶瓷标准化中心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人工关节委员会理事。
李延令
男,湖南省邵阳市人。1940年3月出生。1956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4月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自1965年以来,先后在景德镇瓷厂、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宇宙瓷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978年以来创作设计的陶瓷新产品45头青花斗彩西餐具,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等奖;5头青花斗彩西餐具,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等奖;青花斗彩20头八角西餐具,获全国陶瓷创作设计三等奖。1987年赴日本东京、大板、有田等进行陶瓷生产考察。1991年,获瓷都景德镇陶瓷节日用瓷大奖赛银奖。所撰写的论文《谈青花斗彩54头西餐具设计》,发表在《景德镇陶瓷》,被评为优秀论文获三等奖。十余件套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现是景德镇市美协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李雨苍
男,1928年7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湘乡市。1950年9月参加工作,同年考入武汉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1955年9月毕业分配到上海菸草工业印刷厂技术科专事包装图案设计工作。他于1956年4月转至景德镇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进行陶瓷造型设计。从事装饰美术设计和陶瓷理论研究工作至今达三十多年。1987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59年负责“万件瓶”和“瓷壁画”的设计和组织工作,送往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在承担《宋瓷造型的研究》课题时,整理描绘了较完整的宋代陶瓷造型图和文字材料,得到评议会专家们的肯定和好评。在市第二届、第三届陶瓷百花奖中,参展作品有两个获二等奖,三个获三等奖。还与喻侠夫等合编《中南少数民族染织图案选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主编了《景德镇陶瓷明清瓷器纹饰》大型彩色图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他编著的《陶瓷造型设计》,由北京轻工业出版社出版。1989年和1990年分别在《景德镇陶瓷》上发表了《略谈日用陶瓷造型实体与空间、主体与副体的关系》、《谈宋代陶瓷装饰》等文章。最近完成了《怎样绘制日用陶瓷造型设计图》和《日用陶瓷的鉴别和选购》两部书稿。现又应出版社之约,编绘《宋代陶瓷纹饰绘录》大型图册工作。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史研究会会员。
李非柳
女,1940年3月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嘉兴市。1958年到轻工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1981年评聘为陶瓷工艺工程师,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近10余年先后完成了轻工部科研项目两项和市、所科研项目及技术服务项目8项,现又承担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的科研工作。“精细耐热炻瓷”和“耐热白炻瓷”等科研成果已推广应用于生产,分别获得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一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西省科技成果四等奖。自1981年以来,撰写了《低温瓷细炻器的研究》、《耐热白炻器的研究》、《炻瓷热稳定性讨论》、《高温素烧、低温釉烧硅酸铝质瓷的研究》等学术论文,分别在《中国陶瓷》刊物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合作编著了陶瓷职工教育丛书《原料及坯釉料配制》一书,并有译文两篇,分别刊登于《国外陶瓷工业标准》和《中国陶瓷》上。是景德镇市政协委员。
李恭坤
男,江西南昌人。1941年出生。195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专部,分配在雕塑瓷厂研究所一直从事瓷雕创作。高级工艺美术师。他的瓷雕别具一格,创作多取材于传统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如《嫦娥思凡》、《寂寞的小和尚》、《达摩周游》、《孟姜女哭长城》、《回娘家》等。其作品形体洗炼概括,含蓄,具有思想内涵,给人以“藏锋不露画外有意”的联想和美感。创作中十分注重作品的文学性特点的表现,通过对人物形象的面部表情,物势动作乃至某些情节性的构思和安排,使瓷雕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但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还通过对某些细节的夸张与变形,使之具有一定的情趣和幽默感。《三顾茅芦》瓷雕作品中对刘备、关羽和张飞各自不同性格的形象刻画,不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丰富了文学原著的内涵。多年来有不少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类展览评比中获奖。如《华佗》、《张衡》获1978年全国科普美术创作二等奖;《达摩周游》获1990年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三等奖;《双鹿钟座台灯》,获1986年全国工艺台灯评比第三名及全国工艺品百花奖优秀作品奖。另有十余件作品分别被国内外有关展览馆收藏。设计制作的大型漆板镶嵌浮雕《孔雀牡丹》,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陈设。他曾两次应邀赴香港、新加坡作瓷雕现场技艺表演。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雕塑协会理事、雕塑瓷厂副总工艺美术师。
吴莹
男,1940年12
月生。祖籍湖北省鄂州市。1959年9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制造专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陶瓷设计院、华风瓷厂等单位工作,历任工艺科科长、总工程师、技术改造部副部长等职,1979年9月评聘为陶瓷热工工程师,1989年12月评聘为陶瓷热工高级工程师。曾参加原景德镇瓷厂的工艺试验、筹建、设计、施工、安装、试产等全部过程。在负责窑炉的技术改造工作中,曾参加景德镇市宇宙瓷厂、红旗瓷厂、红星瓷厂隧道窑的设计,并参加设计人民瓷厂、艺术瓷厂93米油烧隧道窑,获江西省优秀工程设计奖,还参加了省重点工程——华风瓷厂的设计、筹建、施工、安装、试产等全过程,主持科研项目“冷净混合发生炉煤气焙烧日用青花细瓷工艺”的实施,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并获得1988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8年10月,参加了江西省经委节能中心主持编写的《陶瓷企业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一书的编撰。11月由公司派往泰国,为中泰合资企业“曼谷——江西艺术瓷有限公司”中方技术专家。并发表了《泰国与我国日用瓷生产技术的比较》论文。1990年3月,由省陶瓷公司派往新疆玛纳斯联营瓷厂任技术副厂长及江西总代表,当年就完成了设备安装工程和窑炉施工任务,并投入生产。在此期间撰写论文《采用新疆原料生产景德镇风格的中高档细瓷的研制》,获1991年度市科协二等优秀学术论文奖。他先后发表论文30多篇。是景德镇硅酸盐学会理事、窑炉学会理事。
吴抗生
男,江苏泰兴县人。1937年9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器制造专业,分配在江西景德镇陶瓷机械厂工作。任市陶瓷机械厂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副总工程师。1976年6月评聘为陶瓷机械工程师,1987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90年12月又被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一直从事陶瓷机械设计和技术工作,开发的隔膜泵系列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其中TCK100双缸隔膜泵在七十年代被轻工部援外办公室列为援外产品,在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及越南等国均获得国外用户的好评。主持设计的TCB140高低压隔膜泵,1984年经鉴定是“国内首创的新型隔膜泵”,获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和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是景德镇民革副主任,市人大常委,市人民监察员,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并担任景德镇硅酸盐学会机械组组长、市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
吴志尼
男,1938年3月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波阳县。1959年毕业于陶瓷学院工程系。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人民瓷厂技术科长、技术改造办公室科长。三十多年来,一直在人民瓷厂从事于陶瓷工艺设计和陶瓷技术工作。六十年代初与戴粹新、易奇合作试验成功《墩子原料化浆过筛新工艺》,并首次采用该工艺设计了年产1600万件瓷器的原料精制车间。这项技术是原料制备工艺的新突破,在我国南方陶瓷生产上,具有领先地位,被列入《陶瓷工业手册》工具书中,向全国推广。撰写的论文《改革煤烧隧道窑烧好传统青花瓷》、《浅谈对泥浆震动筛自动排渣的探索》,分别发表在1980年《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杂志上。1984年,创造TCS—600型自动排渣震动筛,获省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在此期间,还主持了93米油窑建设的技术工作,该窑是景德镇市“六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由于措施得力,使厂油窑实现烧成传统青花瓷的烘窑、试烧、调试、投产均获得成功,而且连续运行7年未大修过,窑龄创全市最高纪录。
吴伯炎
男,浙江仙居县人。1941年11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硅酸盐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评聘为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他先后在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景德镇市新华瓷厂、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从事技术工作。自1985年以来一直担任陶瓷设计院副院长,主管全院的设计工作。独立完成58项陶瓷技术改造工程和施工设计任务,参加了景德镇市历尧加油站和大洲水电站大型会战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作为主要设计人员,承担了“六五”国家重点工程景德镇华风瓷厂的设计任务,1987年该工程获江西省优秀设计一等奖,获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设计的“阴模机压成型坯模反扣干燥新工艺”,于1982年一次试产成功,减少了成品斑点和坯模破损,节约能耗,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比一般干燥工艺一级品率提高13%,这一新工艺和新技术已向全国推广。1985年撰写的《泰国日用陶瓷生产工艺考察报告》论文,为中泰合资办厂,向泰国出口我国陶瓷设备提出了可行性意见。
何水根
男,江西丰城县人。1925年出生。幼年来景德镇市,从师“拿得稳”和曾龙昇学艺。1958年被选派到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现为高级工程师。他的瓷雕艺术作品,体现传统瓷雕技艺功力,也具有现代的思维方法。在瓷的装饰方法和手段上,他依据不同的艺术形象及造型要求,对丰富多彩的色釉加以灵活巧妙的运用,使之产生丰富多样的变化,从而拓展了瓷雕艺术在装饰色彩上的表现力。他塑造的《达摩站布袋戏子罗汉》、《神狮罗汉》、《王桢》、《鲁班》等许多瓷雕作品,造型古朴,形象鲜明生动,构思巧妙,饶有情趣,深受人们的喜爱。作品数量众多,不少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发表,参加工艺美展获奖并被有关美术馆收藏。1988年及1989年分别应邀赴香港和日本作名人现场瓷雕技艺表演,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博得全场喝彩。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雕塑协会会员。
何庆明
男,四川重庆人。1944年8月出生。1967年8月毕业于四川重庆大学采矿专业,1967年9月参加工作。198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采矿工程师。先后在涌山煤矿、市朱溪铜矿、柳家湾瓷石矿、陶瓷公司、原料总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历任科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是国家“星火”计划“废尘废渣在陶瓷原料中的应用”科研项目的骨干。这一科研项目提出改变原料颗粒级比中的改善原料性能的科学结论,为陶瓷原料技术改造提供了技术理论依据。该项目通过省级鉴定,获得1991年度省“星火”计划一等奖、国家“星火”计划二等奖。他是“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陶瓷原料精选、坯釉精制技术的研究”主要编写人之一。他是“陶瓷原料中试”专题的技术负责人。
何叔水
男,曾用名叔曙、粟水、何山。1940年5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江西乐平县。1955年10月参加工作。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55年起,先后在景德镇市艺术瓷厂、江西省陶瓷销售公司、景德镇书画院、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和中国画创作、设计工作至今。1978年,中共景德镇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5年至1989年任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从七十年代以来,有美术作品《瓷城盛开友谊花》、《出新》、《大庆花开朵朵红》、《归根乐》等,分别四次入选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参加江西省美术作品展览。他的《瓷城盛开友谊花》年画等八幅作品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创作的《出新》选入建国25周年美术作品大型画册。曾主编《景德镇陶瓷艺术》、《景德镇国画选》两本画册,分别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江西分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美协副主席、景德镇市文联委员、景德镇市政协委员。
余水茂
男,1941年9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江西婺源县。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1959年8月到轻工部陶研所工作。他先后在部陶研所、人民瓷厂、陶瓷原料总厂、省陶研所、省陶瓷工业公司从事科技与科技情报工作。任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情报信息部副部长,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承担《瓷器》、《景德镇陶瓷》等刊物编辑。自1981年以来,完成了《国内外高档瓷工业发展规划预测研究》、《我国日用陶瓷工业引进设备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探讨》、《1991—1995艺术陶瓷发展规划》、《江西省新型陶瓷发展前景及开发研究》、《“八五”及“九五”江西省陶瓷工业发展规划》等软科学研究项目,其中《关于旅游瓷的调研》获省、市情报调研一等奖,《江西省陶瓷工业技术发展预测》获省二等优秀调研报告奖,《国内外高档瓷生产概况及其发展趋势》获市调研成果三等奖。1981年主编《日用陶瓷隧道窑热工测试汇编》一书。1990年底独立完成省计委下达公司的《江西省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江西省陶瓷工业状况》一书撰写。此外翻译技术资料数十万字,撰写科技论文十多万字,大多在部省级刊物上发表。是市情报学会副理事长、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市翻译协会理事、市日用陶瓷技术培训教材编辑部副总编。
余仰贤
男,1944年1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西新建县。1958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艺术瓷厂美术研究所所长、副厂长,景兴瓷厂党委书记。景德镇陶瓷馆馆长,现任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所长。幼年跟随陶瓷美术家王云泉和余文襄学画山水。1980年秋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得到艺术大师张汀院长,白雪石、候德昌教授指导,受益极深。他不断探索和追求山水画的境界和格调,使传统山水装饰具有时代的气息。他创作的古彩山水“水乡”等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陶瓷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和优秀作品奖。其中500件大花瓶《松谷飞泉图》,曾被选为邓小平同志访美礼品瓷之一。1990年冬与艺术大师秦锡麟、王锡良、张松茂一道在香港举办名人名作展。多次撰写论文,发表在《陶瓷美术》、《陶瓷研究》专刊上。组织过日本上野火车站的大型瓷壁画生产制作,以及“粉彩瓷的降铅”、“针匙吊烧度工艺”的项目研究。
辛青山
男(1939年10月~1993年4月)江西省临川县人。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分配在景德镇市人民瓷厂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艺美术师。1972年调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一直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和研究工作。他擅长陶瓷美术釉下青花装饰和中国画。其作品曾多次选送国内外展览,并被国内外收藏及书刊发表。他的青花“300件鱼纹花兰瓶”在日本参展时,被选入日本出版的《中国江西省工艺美术景德镇陶瓷》一书。“青花200件梅花瓶”被选送参加香港首届景德镇陶瓷名人名作展览。“300件釉下彩葡萄花瓶”、“尺4青花四季花图案圆盘,“300件绿纹片开膛山水青花花瓶等三件作品,在1989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中,被中国工艺馆作为珍品收藏。青花80件玉壶春图案花瓶,在北京展览时,获三等奖。青花尺6菊花瓷板、釉上墨竹画具,分别在景德镇市百花奖评比中获二等奖。无光釉鱼纹瓶在首届厦门精品展中获银奖。1988年,应日本西武的邀请赴日本进行陶瓷青花手绘表演。是景德镇市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陈设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景德镇市文联委员、景德镇市美协理事、景德镇市陶瓷史研究学会理事。
汪长序
男,江西乐平人。1940年8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陶瓷学院中艺科青花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88年被评聘为工艺美术师。自1959年以来,先后在景德镇瓷厂、部陶研所、宇宙瓷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978年以来,创作设计的作品有20多件分别获得部、省、市的奖励。其中45头青花斗彩西餐具获轻工部一等奖,“秋硕”青花斗彩300件花瓶获全国陶瓷创作设计二等奖,青花斗彩“荷花”200件花瓶获全国陶瓷创作设计三等奖。部分作品在中、外文杂志上刊登发表。如:150件青花牡丹图案瓶,刊登于1974《人民画报》英文版;80件青花梅花瓶,刊登于日本高岛屋出版的《中国江西工艺美术景德镇陶瓷展》画册。此外《大众美术报》、《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实用美术》、《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等报刊上均刊登过其作品。有三件作品被陶瓷馆收藏。
沈杰
男,1944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祖籍浙江绍兴。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分配至市新华瓷厂工作。中共党员。工艺美术设计师。他一直从事技术工作。曾任厂技术科长,1991年任技术副厂长。他在70年代主持设计的系列金菊碗,深受消费者欢迎。其设计的温色釉荤炉、钧素炉新产品,1983年获国家经济委员会优秀新产品证书。青花斗彩缠枝莲八宝49头藏民族餐具于1990年获轻工业部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会二等奖。1985年,获轻工业部、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用品优质产品证书。“青花吊珠如意葡萄53头新疆维吾尔族餐具”,在1987年获轻工业部、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用品优秀产品证书;1991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1991年获市第二届国际陶瓷节日用瓷精品大奖赛二等奖。1988年3月~1990年3月受省陶瓷工业公司和中建江西省分公司委派赴突尼斯共和国,为“突陶SO、FA、T”(索法特)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两年,担任中国专家组组长,为“突陶”设计新产品、新画面,培训“突陶”技术人员。
沈盛生
男,又名胜森。1941年2月出生于江西都昌,世居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其作品150件梅瓶“佛香阁”获江西省陶瓷公司评比一等奖。200件莲子瓶“昆明湖畔”获1983年全国陶瓷评比优胜奖。300件莲子瓶“江南雪意”获1988年全国轻工业产品出口金牌奖。超万件花瓶“庐山秀色”、300件新式梅瓶“梁园飞雪”,同时获1991年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另有20余件作品,分别获得省、市各级陶瓷美术评比奖励。被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欧美及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江西工艺美术馆、景德镇陶瓷馆等收藏的作品达数十件。日本《东京新闻》和《中国大商品展》画册,香港《文萃》杂志、《陶瓷研究》等杂志,还刊载了他的论著《粉彩雪景的变革与探索》、《春来江水绿如兰》等,影响颇大。1990年应日本国艺术界邀请,赴横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进行艺术交流,现场表演技艺。担任景德镇市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景德镇画院画师、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副所长。
张升棣
男,江西省上犹县人。1942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硅工专业。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曾先后在景德镇市为民瓷厂、市青花瓷自动作业线、市高档瓷会战指挥部,从事陶瓷工艺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1984年,任市陶瓷工业科技中心实验所副所长,1985年任省陶研所副所长,后任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总工程师、省陶瓷质量监督检测站站长、《陶瓷研究》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陶瓷研究》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省陶瓷科技情报中心站站长。他一直从事陶瓷专业技术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滚压成型工艺等项目已在有关厂家推广使用,主持的小口径热风喷射干燥工艺项目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参加研制的TCC—204型杯类滚压成型机项目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轻工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主持陶瓷厂建厂和利比亚、印尼等国外陶瓷厂工程工艺设计、报价12项,均取得国内外厂家的好评。此外还承担了全所的技术管理、技术把关,陶瓷产品检测,陶瓷科技情报等工作。撰写论文、技术总结报告多篇,其中合写的《蓬勃发展的优势工业——江西省陶瓷工业调研报告》,获省厅优秀项目奖。合写的《景德镇地区陶瓷工业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获市科技情报一等奖。他是省硅酸盐学会理事、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市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省科技情报学会理事、市科协常委。
张正海
男,江西丰城人。1945年出生。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随父在厂学艺,从事瓷雕创作至今已有三十三年之久。先后创作了许多典雅、细腻、精巧、逼真的瓷雕精品,尤其擅长传统题材的缕雕。1972年独立创作的《涩胎镂雕大型龙船》,高40公分,长57公分,被誉为“技参造化之功,巧夺天工之妙”的艺术珍品。镂雕巨件《龙舟古风》,船体长58公分,宽30公分,高36公分,更是精美绝伦,集中展现出了中国建筑的神韵风彩。此两件作品被视为“国之瑰宝”,已为国家珍藏,现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内。其他镂雕作品,如《秋菊蟋蟀花筛》、《螳螂菊花筛》等也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誉,被称为“超历史水平的珍品”,有的已被日本珍藏。他除长于镂雕外,亦善圆雕、浮雕及青花等创作。圆雕作品《女寿星》是作者专为我国著名作家冰心老人九十华诞而创作的优秀作品,此作品别出心裁地塑造出女寿星创作上的形象,曾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冰心老人为此事曾亲自写信给他,并在《民主》杂志上撰文写道:“女寿星是多么地光彩照人,不可逼视,我是中国数千年来第一个得到一尊女寿星的女性,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张正海自学成才的艺术成就,得到社会公认。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雕塑协会会员。
张兆源
男,上海人。1934年出生。1958年在职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学习雕塑。1962年毕业后分配到景德镇雕塑瓷厂美术研究所从事瓷雕艺术创作。高级工艺美术师。他的瓷雕艺术创作内容多取材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及各类历史故事,以曾家瓷雕的传统技法技巧为本,兼收并蓄“泥人张”等各家技法之长,塑造了诸如《羽扇纶巾》、《上下求索》、《郑成功》等许多造型稳重端庄、装饰细腻且富有色彩变化的艺术形象。1989年随其岳父曾山东参加在香港举办的“曾山东世家作品展”,创作的三国人物系列作品20件及其它瓷雕作品近40件,均受到欢迎和好评。其中38寸粉彩瓷雕《还我河山》、36寸棕红釉瓷雕《上下求索》、24寸砂红釉瓷雕《钟馗磨剑》等,被称为“艺术瑰宝”,香港各报也称他的作品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奇葩”,不少作品—经展出即被人以高价收藏。为此香港亚洲电视台进行了专门采访。作品在有关展览评选中获奖。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雕塑协会会员。
张志坚
男,曾用名张宝根,安庆桐城县人。1951年8月出生。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在景德镇市委党校党政大专班毕业。高级政工师。现任人民瓷厂党委书记、厂长。先后在红星瓷厂、人民瓷厂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曾担任过车间党支部书记、厂团委书记、厂工会主席、副厂长、厂长。任工会主席期间,工会连续8年是市、省、全国总工会表彰的先进基层工会。他曾作为江西省基层工会的唯一代表,出席全国总工会召开的1983年先进基层工会经验交流会,并在全国第十次工人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同年,又当选为江西省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委员。撰写的专业论文,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多篇,如在《工人日报》上刊登的《行政领导要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在《江西日报》上发表的《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在《江西党建》上刊登的《党员自身建设的六个一》,对于新时期基层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主管的厂“思研会”获市级优秀“思研会”,1988年人民瓷厂获市级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他被推选为景德镇市政协委员。
张俊声
男,江西省余干县人。1936年10月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由单位选送陶瓷学院学习,结业后一直从事陶瓷贴花纸、颜料、金水等装饰材料的科研及生产管理工作,曾任试验室主任、技术科长、主管科技副厂长等职,先后被评聘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79年1月由轻工部选派赴日本学习考察半年,学习引进日本的降铅耐酸颜料及丝网印刷的生产技术与设备,并撰写了两篇技术考察报告。对P、V、B薄膜贴花纸、丝网印刷贴花纸、金地贴花纸降铅耐酸颜料、钯金水的研制与组织生产作出了贡献。荣获轻工部科技进步奖、省市科技成果二、三、四等奖共5项。1989年获江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称号。
张育贤
男,江西省余干县人。1938年4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62年调陶瓷研究所艺术室。1987年11月评聘为高级工艺师。从事陶瓷艺术工作以来,有数十件作品在各大报刊上发表。其中“锋从磨炼出”瓷雕载入《全国美术展览会华东地区作品选集》,一些刊物还专题发表赞誉文章。作品分别由中国美术馆和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1979年应长春电影制片厂特约,创作设计了影片《祭红》人物瓷雕;同年有“贾思勰”、“毕升”两件瓷雕作品获全国科普美展二等奖。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美术创作活动,如1966年初受省文联、省美协委派赴内蒙古博物馆参加大型雕塑设计暨井岗山博物馆陈列雕塑创作。参加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红军大型塑像及省、市内大型领袖雕像和画像制作。1977年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设计了大型毛主席瓷雕塑像。多件作品数次赴香港展出。他的事迹曾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大词典》。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雕塑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景德镇雕塑研究会、景德镇科普协会会员,景德镇市书画院、东方陶瓷艺术院特聘画师。1993年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张松茂
男,江西波阳人。1934年1月出生。五十年代就熟炼地掌握了陶瓷釉上彩技艺。1957年设计的《花木兰从军》曾获景德镇市陶瓷美术装饰甲等奖。他主攻人物,擅画山水,兼画花鸟。他的人物画继承古法,形象隽美,造型准确,构图及衣纹的表现方法,很富于创造性。1953年用新彩绘制的瓷板画《政权属于苏维埃》,很有油画效果,参加全国合作系统展览得到一致好评,并给予了很高荣誉。1954年第一件以反映工农联盟为题材的作品《春节访问农村》,在1956年全省美术展览会上评为二等奖,并作年画出版。1959年设计的《孔雀舞·荷花舞》开光玉兰瓶被评为市陶瓷美术创作甲等奖。1963年设计的《农村新歌》组画、《奔赴农业第一线》瓷板画,1970年创作的井岗山斗争组画《遂川工农兵政府》,还有《花木兰》、《蔡文姬》,《李清照》等,都体现了他造诣很深的画风。他的花鸟画清新雅丽,笔下的季花候鸟都描绘得十分生动。1972年为全国工艺美展设计《牡丹》尺六圆盘,1973年为北京饭店设计千件缸粉彩《群牡吐艳》,1981年为景德镇科技大楼创作的大型壁画《百花争艳》等,都给人带来清新愉快的感受。他的山水画新颖、雄浑,意境高远,引人入胜。1980年为从新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而创作的大型壁画《井岗春色》,1984年为景德镇火车站大厅创作的《昌水帆影》、《古阁临风》,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和富有诗意的情调。张松茂在陶瓷美学理论上有独到见解,1975年应浙江美院聘请,为陶瓷班讲授《怎样画粉彩》及《略谈新彩》。1974年,随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展览团赴日本考察并作技术表演,他的名字被列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美协陶瓷美协理事、市美协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庭瑞
男,江西波阳县人。1941年6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江西轻工业学院。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陶瓷机械设计、设备管理和技术改造工作。1980年任设备科长、工程师,主持宇宙瓷厂技术改造工作。1987年,任厂副总工程师兼技术改造办公室主任。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主要成果有:作为骨干研制的TCC—204型杯类滚压成型机,1984年获江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轻工业部科技成果四等奖,国家优秀新产品奖;作为建设单位代表参加研制的TCYG32—I型辊道烤花窑,1985年获江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主持的技术改造项目扩大出口成套瓷,1988年获技术改造省级优秀项目奖;主持的技改工程车间成型生产线,1988年获全省轻工业技术改造优秀工程奖;负责宇宙瓷厂技术改造,1986年该厂获省技术进步全优奖;作为骨干研制的双头滚压成型机,1990年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主持的技改工程宇宙瓷厂二车间七条成型生产线,1991年获江西省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成果奖;主持研制的TGGA—270型链式干燥机,1991年获江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论文《鱼盘成型生产线探索》,1981年获景德镇市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阳模滚压成型生产线探讨》,1988年获景德镇市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刊登在1993~1995《江西城市金融会刊》上。
张熙年
男,1935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浙江省湖州市。196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硅酸盐专业,分配在轻工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现任部陶研所工艺Ⅱ室主任。先后从事刚玉瓷及铁氧体的研究,干燥工艺与设备的研究;负责蒸汽烘房、热风烘房、电红外线干燥、链式干燥机、辐射——对流管干燥陶瓷空心制品的设计和施工。并对陶瓷制品变形等问题进行了研究。1982年,赴英国考察。1983年参加轻工部2000年科技规划起草工作,并负责精细耐热炻器、日用强化瓷、青花瓷二次烧成、日用滑石质陶瓷、骨灰瓷的研究,目前负责“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坯料试验课题。撰写论文30余篇,其中《辐射——对流管干燥陶瓷空心制品的试验》,已收集在中国硅酸盐学会1981年年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他研制的精细耐热炻器的研究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金龙腾飞奖。日用强化瓷的研究获江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专利技术金奖。1992年日用强化瓷的研究和精细耐热炻瓷的研究,被全国陶瓷学术论文评比为三等奖。曾任轻工业技术学校统编试用教材《陶瓷工艺学》主审、《江西轻工科技》特约编委。是中国硅酸盐学会、全国陶瓷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日用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
陈庆长
男,江西省南昌市人。1933年9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专科学校,195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同年调轻工部陶研所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十年代被派赴捷克斯洛伐克考察、学习陶瓷装饰;六十年代又被派赴芬兰、瑞典、丹麦、挪威、法、德、瑞士等国家考察、学习陶瓷专业。他先后担任陶瓷新工艺诸项目的研究工作及陶瓷绘画创作。在主持研制陶瓷腐蚀金装饰、凹版印花运用于陶瓷装饰,均获成功并在全市推广。近年来,其作品曾多次展销于日本、美国、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展出时均获较高评价,被日本美术博物馆所收藏。1984年,他的作品被市人民政府选为礼品赠送给驻华使节。1988年评为工艺美术师,1990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全国工艺美协会员。
陈吉秀
女,四川省重庆市人。1935年12月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制造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轻工部硅酸盐研究所工作。1965年3月调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1986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科研工作,1979年评为机械工程师。1990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多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和设计工作获奖的项目有:釉中彩推板窑的研究,获轻工部科技成果四等奖。大型双面瓷板及其设备的研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微机控制节能套式窑的研究,获轻工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获国家专利,这一项目,还被评为全国轻工业科技活动周“金龙腾飞”奖,其专利获江西省优秀专利。被选为景德镇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市第十届妇女代表。是省、市机械工程学会和硅酸盐工程学会会员。
陈孟龙
男,1940年7月出生于安徽屯溪,祖籍江西省南昌县。1960年9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中专部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轻工业部硅酸盐研究所、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景德镇陶瓷馆从事古陶瓷研究和陶瓷美术创作。1982年任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主持陶瓷馆陈列展览、陶瓷美术史论和创作以及资料收集、古瓷复制与开发等业务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主持编写出版了《景德镇瓷器》画册、《景德镇古陶瓷纹样选》等书籍;参加编写《全国日用陶瓷工业手册》第五章装饰部分,主持元、明、永宣青花瓷的研究与复制工作,复制品先后获全国金龙奖,连续三年评为部优产品和同行业评比第一名。创作的作品有四件获百花奖、三等奖。他两次参加国际古陶瓷讨论会。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和景德镇陶瓷史学会、景德镇唐英研究会理事。
陈林兴
男,1939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市,祖籍江西余干。195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陶瓷制造专业。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国营景德镇瓷厂、轻工业部陶瓷科学技术研究所担任陶瓷工艺设计负责人,从事陶瓷工艺设计、陶瓷技术改造等工作。1984年后任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经销公司经理,从事陶瓷设计和仿古瓷生产及国内外陶瓷展销工作。1979年评聘为陶瓷工艺工程师,1988年评为高级工程师。曾先后负责筹建景德镇瓷厂工艺试验、扩初设计、原料车间施工设计和设备安装以及人民瓷厂主厂房工艺设计。曾主持中保技术合作项目,编校出版了《隧道窑》一书。主编了《景镇陶瓷艺术名人录》。承担《瓷器》和《中国陶瓷》杂志的编审工作,先后担任全国陶瓷科技情报总站副站长和《中国陶瓷》主编。兼任轻工业部陶瓷科学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长职务。
陈学敏
男,1941年4月出生于景德镇市,祖籍安徽省青阳县。1959年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工程专科毕业。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景德镇市科委、轻工部陶瓷工业科研所、景德镇陶机厂、省陶瓷工业公司“两厂两矿”设计室、东风瓷厂、艺术瓷厂工作。1979年评定为工程师,1985年任东风瓷厂副厂长,1988年任艺术瓷厂总工程师兼副厂长。1990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他在部陶研所期间曾从事耐火材料、坯釉及粉压成型等的工艺研究,为原景德镇瓷厂的瓷用匣钵投产提供了整套技术资料。在设计室期间,独立完成华昌瓷厂、华风瓷厂部分工艺项目的设计,其中华风瓷厂工程项目获省优秀设计勘探一等奖、全国第三次优秀设计银奖。先后撰写的专业论文有:《国内外有关素烧文献的综合评述》、《国内部份瓷区素烧情况调查附记》、《景德镇碗类产品素烧后工艺处理模拟生产试验小结》、《景德镇青花瓷二次烧成的探讨》、《对青花日用瓷配套生产的几点建议》等,对丰富陶瓷理论和生产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些论文获得市级奖励。他主持并参与起草《陈设艺术瓷——器皿类》国家标准,已通过国家标准局审定批准发布。同年参与主编《瓷国明珠——景德镇艺术瓷厂名人名作》画册,在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出版发行。
陈厚安
男,1938年11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江西高安县。1964年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矿属开采系。先后在江西省画眉坳钨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从事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工作。1988年评聘为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多年来承担了环境保护业务指导,省和市劳动保护干部业务培训班环境保护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等工作。1982年以来,撰写了多篇专业论文、调研报告、经验总结,其中《陶瓷工业烟尘的污染和处理》、《高岭土尾砂的开发利用》等被部、省、市专业刊物上发表。尚有4篇被省科委、省环保学会、市科协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首次对陶瓷原料精制废水提出“二个循环利用,一个净化系统”的处理方案,并积极在陶瓷系统推广运用。1987年至1991年,受国家劳动部委托,主持编制国家标准《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和《全国陶瓷工业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纲要》,经轻工部审定通过并实施。他是国家、省、市环境保护科学学会会员、全国轻工业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市陶瓷矿业科学学会秘书长、轻工部全国陶瓷防尘协作组组长。
陈荣明
男,江西省会昌县人。1945年10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专部,同年9月分配至景德镇为民瓷厂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1975年调市瓷用化工厂设计室工作。自1963年9月以来一直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1989年被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他设计的《野玫瑰》、《樱玫花》、《金熖白丽菊》,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中获一等奖;《蕉兰与白莉》获二等奖;《葡萄园》获三等奖;与他人合作研制的《腐蚀金贴花纸》获轻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与他人合作研制成功的《T80邮票彩虹釉瓷盘》,获江西省新产品开发二等奖,在景德镇市历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中,多次获一、二等奖。1991年,为国家设计了一套《景德镇瓷器》邮票,经全国40万集邮爱好者投票,选为1991年度优秀特种邮票。自1980年以来撰写的专业论文,分别在国家级刊物和地方报刊发表:《乘一总万、举要治繁》发表于《集邮》杂志;《论陶瓷贴花纸的画面设计的创新及其经济效益》发表在《景德镇陶瓷》1984年第一期,并获市优秀论文二等奖。他的八件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1992年被评为景德镇市1991年度十佳人物。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邮票公司艺术顾问。
陈家泉
男,江西奉新县人。1941年2月出生。1959年9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197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聘任为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59年9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1963年调入景德镇为民瓷厂从事技术工作,曾任景德镇市青花瓷生产自动化会战指挥部工艺组长、研制办公室副主任、景德镇市高档瓷会战指挥部综合计划组组长。1992年8月同香港开捷贸易有限公司合资兴办“景德镇宇捷陶瓷企业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1984年8月获得省政府颁发的《旋纹高档成套餐具》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同时,《9寸斗碗阳模滚压成型工艺试验》,获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四等奖。是轻工业部硅酸盐学会会员。
陈耀光
男,1933年11月出生。祖籍浙江。1949年6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5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从事飞机制造机械技术工厂工程设计和工厂技术改造工程设施工作及技术管理工作。担任机械技术员、机械组组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84年任省陶瓷工业公司副总工程师至今。曾参加全国陶瓷机械调查和出国考察,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内外陶瓷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曾获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个,国家经委产品金龙奖一个。是政协江西省六届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陶机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市硅酸盐学会理事、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肖公铎
男,1942年8月生于江西赣县,祖籍湖南洞口县。1964年8月毕业于北京轻工业学院轻化二系硅酸盐工学专业。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景德镇瓷厂、向阳瓷厂、汽车制造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从事技术或技术管理工作。1981年评定为陶瓷工艺工程师。曾任建国瓷厂厂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1989年评聘为技术管理高级工程师。编写了成型工艺控制指标及操作规程,作为骨干研制的硅酸铝纤维在电热烤花炉上应用项目,获1982年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在“腐植酸钠在陶瓷工业中应用(中试)”的项目研究中,担任分项主持,获省1982年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轻工部1983年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环氧树脂代硫磺制瓷手模种,获1978年市科学大会奖。合金镀装饰瓷雕、氮化钛仿金镀瓷雕分别获得1984年及1985年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他还参加了《全国陶瓷工业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纲要》、《陶瓷工业防尘技术规程》(国标)的编写工作,主持了《日用陶瓷窑炉施工及验收规范》(部标)的编写工作。曾当选为市八届政协委员会委员。是市硅酸盐学会理事、市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市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
肖玉馨
男,江西省宜春市人。1944年9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评为陶瓷工艺工程师,1989年评聘为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景德镇市光明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技术科、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从事技术革新、工艺设计和审核等工作。现任陶瓷工业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他曾担任各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或项目工程师,承担的主要项目有《景德镇陶瓷工业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即“六五”期间全系统技改项目,获市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还负责“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公司系统技改工程项目的总体方案设计。单项工程有人民、建国、新华、东风、红旗、红光、光明、青花文具、美术、园林瓷厂的可行性研究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其中红旗瓷厂原料成型综合楼设计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外省项目有四川沪州瓷厂、广东清远华宝瓷厂、福建龙岩瓷厂、湖北嘉鱼建筑陶瓷厂的技改工程设计。撰写专业论文、翻译英文、俄文专业文献10余万字,在《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湖南陶瓷》、《广东陶瓷》、《江苏陶瓷》等报刊上发表。其中《景德镇瓷业生产近期工艺技术路线之浅见》,获景德镇市优秀论文三等奖;《斑点缺陷及其克服办法》获市质管协会优秀论文奖及省科协论文证书。
肖丽瑜
女,江西省萍乡市人。1939年11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毕业后分配在景德镇市雕塑瓷厂从事雕塑设计及管理工作。曾先后任技术员、科员,1984年任景德镇市陶瓷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现任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副书记。高级工艺美术师。多年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参与大型人物组雕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创作设计工作。所创作的《哪叱拜师》、“孔雀”烟缸等作品,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获奖,有39件作品投产。陶艺作品《长河》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选送参加1992年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美浓国际陶瓷展”。主持并完成了省级项目“现代系列艺术瓷雕的中试生产”。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西省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雕塑协会会员和市美术协会会员。
邵继梅
男,笔名烘元,江西省都昌县人。1941年1月出生。1955年参加工作。195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在四川函授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1992年评聘为高级政工师。先后在景德镇市宇宙瓷厂、中国人民解放军8709部队、市艺术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从事政治思想工作。历任陶瓷公司经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市陶瓷机械厂党委书记、建国瓷厂党委书记。在企业工作期间,曾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座谈会上介绍《围绕生产经营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经验,并向省领导机关汇报《开展形势教育征答活动发动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做法,得到肯定与赞扬。陶瓷机械厂、建国瓷厂均分别被批准为省级先进企业,陶机厂被批准为国家二级企业。曾在报刊电台发表作品800余篇,其中思想政治工作论文24篇,有15篇在省以上报刊上发表,并有9篇获省、市优秀论文奖。主编了《1984年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主持了1985年《江西省情汇要·日用陶瓷》编写。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及中央、省、市电台通讯员或特约记者,是《知识窗》、《科普天地》杂志专栏作者。担任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陶瓷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省科普创作会会员、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市经济学会、自然辩证法学会、陶瓷史研究会、集邮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杂志编委。
林润宝
男,江苏省丹阳市人。1941年6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轻工业学院机械系。先后在国营景德镇瓷厂、市建新瓷厂、市汽车制造厂从事技术工作。曾任技术员、设计组组长。1987年任瓷用化工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景德镇市印刷机械总厂期间,主持设计组工作,开发了PSQB—32K平装书籍气动打包机(获省经委技术改进二等奖)等六个新产品。主持主导产品J4103四开胶印机的设计和试制工作,获省经委技术改进三等奖。在景德镇市瓷用化工厂任职期间,对近四十年厂龄的老企业进行了全面规划,组织和参加高档陶瓷贴花纸生产工艺技术引进项目的实施。
罗本初
男,江西南昌人。193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57年9月考入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设备专业。毕业分配在八机部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工作。曾在天拖工艺施工设计室、机电部第三设计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从事技术设计。历任设备科长、设备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师室主任等职。1988年4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参与汇编《工艺装备和组合机床设计资料》、《机械手图集》,参与制订《部颁标准》工作。设计了铁牛45拖拉机和齿轮油泵的工艺装备、柴油机轴承盖钻铰组合机床、插秧机齿轮箱体攻丝组合机床、钻铰组合机床等设备。在景德镇陶瓷设计院工作期间,负责制定审核非标设备设计方案和施工设计,指导设备设计人员工作,审校华风瓷厂工程,获1987年国家级优秀设计银质奖,省优秀设计一等奖。非标设计中有大型设备有壶类推板干燥机、糖缸奶盅链式干燥机以及窑内外机械化输送窑车系统。主持《瓷用化工厂高档花纸生产技术引进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和全院设计成果规范化审查。现为全国陶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金细根
女,江西波阳县人。1948年11月出生。1964年参加工作。196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1988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律系。曾任南安公社、东安大队共青团总支书记、妇女主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1973年调新华瓷厂任团委副书记、书记、人武部长、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辛勤耕耘了二十八个春秋,始终以德正其身、能胜其职、业求于精、政谋其绩作为座右铭。1987年连续两次出席省“综合治理、安排两劳回籍人员”表彰大会,1991年6月作为江西唯一代表在“全国轻工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多年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撰写了12篇专业论文、调研报告、经验总结,其中《在健康有益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等分别在省、市有关报刊、杂志上刊登,有4篇论文被省陶瓷公司、市思研会评为优秀论文。近年多次评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991年获“江西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先后当选为珠山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市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景德镇市第六届党代会代表。
周志云
男,上海市人。1943年3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华东工学院硅酸盐系。分配在轻工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工作。1972年调景德镇市光明瓷厂工作至今。曾担任光明瓷厂青花玲珑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技术科科长、科研项目攻关办公室主任等职。1985年担任厂副总工程师。1990年评聘为陶瓷工艺专业高级工程师。此外,还兼任江西省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日用陶瓷一组副组长。他研制的坯釉配方及生产成品,先后获得各种奖励多次,其中国家级奖2次,部级奖3次,省、市级奖8次。尤其是稀土宝石绿玲珑系列产品,于1980年获中国第一届神龙杯特等奖。撰写的陶瓷工艺论文两篇,在《中国陶瓷》杂志上发表,五篇选入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成果资料汇编》。
周国桢
男,湖南安仁县人。1931年出生。1951年以优异成绩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读书期间,他的作品就被推选参加1952年、1955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美展。1954年毕业,分配在景德镇。1959年被评为陶瓷美术家。1961年应邀在上海动物园百花厅举办个人展出,给上海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外宾在参观后感慨地说:“进入百花园犹如进入了动物王国,宛如闻到了动物的呼吸和气息。”1976年以后,他塑造的《天亮了》中的雄鸡,精神抖擞,身披着朝霞般灿烂的铁红釉,在拂晓中引颈高歌,形象地表现了曙光已经来临的喜庆气氛。改革开放后,他制作了《铁饭碗》、《前怕狼后怕虎》、《三大叔》、《地球是圆的》、《僵大伯》、《醒醒,弟弟》等寓意深长的作品。1979年应邀参加中国美术馆和中国美协联办的小型“雕刻联展”,其作品轰动首都。我国著名评论家王朝闻、郁风、钱绍武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中国》上撰文,盛赞其作品。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专集。1980年他再次应邀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文汇报》以《美啊!周国桢的动物雕塑》为题发表评论。上海电视台也专题介绍。1982年他应邀在江西工艺美展馆举办个人展览,参观人数超前。除个人展出外,他还在《人民日报》、《新华文摘》、《艺术世界》、《美术业刊》等发表了数百件作品,是一个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现代陶瓷雕塑家。为此《国际人物年鉴》第29期专文介绍周国桢的艺术生平。他现在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美术协会理事、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周家华
男,江西省余干县人。1941年7月出生。1964年9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分配到景德镇市宇宙瓷厂工作。197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长期从事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先后任组织科副科长、科长、技术科党支部书记、厂党支部书记、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工会主席、厂政治部主任。主要论文有《着眼企业基础工作,深化职业道德建设》等,有多篇在省、市及陶瓷系统“政研会”上进行交流。1986年在全市纪检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表《围绕企业改革,开展纪检工作》一文。1992年被江西省总工会评为班组安全建设先进个人。
郑可敦
女,浙江省湖州市人。1935年10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分配在二机部四局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二机部四局、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从事科技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1979年评定为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她曾对日用陶瓷原料、坯釉配方、新型陶瓷(微晶陶瓷、浇注瓷、塑化瓷、刚玉瓷、砂蕊等)、陶瓷窑具等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利用本省原料研究成功了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为我市的窑具更新换代开发了一个新品种,为改善当前大生产采用的匣钵打下了技术基础。她参加研究的粘土——熔融石英质匣钵,已被全国各产瓷区广泛采用。在参加高档瓷会战时,首次提出采用球磨湿法配料工艺制备匣钵坯料,经试验成功,使匣体质量大大提高,已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鉴定,现正被逐步采用。还制定了匣罐产品标准三项,已在行业中执行。撰写论文多篇;参加了《硅酸盐辞典》的编审;编著了日用陶瓷工人生产技术丛书中的《原料配制》一书的部分章节;并主审《陶瓷窑具》一书。现为市科协常委、市硅酸盐学会理事、市智囊团成员。
郑国良
男,浙江省绍兴市人。1935年4月出生。1954年参加工作,198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现任轻工部陶研所三工艺研究主任,兼任全国高岭土工业专家组成员、江西省非金属矿学术委员会理事、景德镇市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国营华山联营瓷厂副厂长。自1954年至今,一直从事陶瓷原料矿山地质、矿物、选矿及陶瓷工艺研究。参加了中德、中法、中苏等技术协作及国家用瓷以及景德镇瓷厂筹建等科研项目中的原料部分的试验研究。他参与的大型双面釉瓷板的研制项目,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主持完成了轻工部下达的福建高岭土工艺性能及其应用的研究科研项目,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轻工博览会银奖。还参与完成了轻工部“八五”矿山技术改造的调查研究,并撰写了《工业以原料为天调研报告》、《樟树瓷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和《上祝瓷石的物质组成及其精制加工的研究》等论文,均被全国专业学委会收录在论文集中。
於祏生
男,湖北省黄梅县人。1938年8月出生。1960年8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工艺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即在陶瓷学院执教。1963年5月调景德镇市为民瓷厂工作至今。曾任教员、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副厂长、厂长兼景德镇市4369工程指挥部责任指挥。1979年评聘为陶瓷热工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他长期从事陶瓷热工研究、窑炉设计与施工和陶瓷新技术、新工艺的实践应用。先后主持参加12项陶瓷窑炉的设计、施工、调试,取得重大成果,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市科技成果奖一项。有4篇论文在部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其中《怎样烧好煤烧隧道窑》一文经市科委、市科协、市人事局评为优秀论文,获三等奖。他主持并承担指挥的全省重点项目——景德镇市4369工程已经建成,这条从德国引进的代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日用瓷生产线,于1991年9月20日点火试产成功,标志着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将为再振瓷都声誉、创一流水平发挥重要作用。1987年他当选为景德镇市窑炉学会副理事长。
胡光震
男,江西浮梁县人。1945年7月生于景德镇。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市为民瓷厂、市商业局、市瓷用原料化学工厂从事商业美术和陶瓷美术设计,曾任瓷用化工厂制版车间主任、技术科副科长、科研所副所长、花面开发科科长。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近年来主持了陶瓷贴花装饰花面的设计和创作工作,参加了全国首次科技成果展览等大型展览会的设计和布展工作。创作的陶瓷贴花装饰作品“腐蚀金奔马五头文具”,获1981年轻工部优秀花面奖。S5103连年有余45头西餐具,在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中得二等奖、市一等奖。S5067缠枝牡丹45头凯旋西餐具,获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二等奖、市一等奖。创作的“瓷娃娃”被选为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吉祥物。有多篇论文及美术作品在《景德镇陶瓷》等刊物上发表。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包装协会装璜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丝网印刷协会理事。
胡献雅
男,江西南昌人。现年93岁。1929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并得到刘海粟、潘天寿等名师指导,为国画创作打下了扎实基础。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国画教授、著名国画家。他对八大山人绘画的钻研,深悟其中神韵,加之他的高深的书法成就,故他的书画笔简意繁自成风格。他曾在上海、南京、桂林、南昌、赣州、北京等地举行个人画展二十几次。出版有《胡献雅画集》、《胡献雅画选》,颇受国内外读者的赞赏。除精研国画书法外,亦作瓷画。为瓷画增添不少异彩,此种创造性活动,颇为有识者所推崇。瓷画《红梅》,在如霜似雪的瓷壁上,几枝红梅斜穿横插,烂熳怒放,配上他所题的雄劲秀逸独具风貌的行草诗词,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瓷画《红柿》瓷瓶,莹润的瓷瓶上,画上一枝果实累累的红柿,那浓黑苍劲的枝干与色彩鲜嫩的硕果相映成趣,形成喜气洋洋的丰收景象。《庐山云岫》瓷盘,在雪白莹润的瓷面上,利用青花所特有的色质,画上层层挺拨的群山,白云浮动,苍鹰展翅,画面有层次变化,有坚实的质感和立体感,表现了一种特殊的清旷秀劲、优美壮阔的意境。胡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美协名誉主席。
候一波
男,湖南长沙人。1940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中专美术系,同年分配到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964年调入景德镇市为民瓷厂工作至今。1989年加入农工党。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988年,评为陶瓷工艺美术师。1992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设计制造过国家用瓷、国家礼品瓷、国内外展瓷,大型壁画和日用瓷样品。1977年,承担毛主席纪念堂用瓷的制作。1979年参加首都机场大型壁画《井岗之春》的制作。他的作品先后获国家一等奖两次,省级二等奖两次,三等奖9次。其中粉彩樱花孔雀100件玉兰薄胎皮灯获轻工部一等优秀奖。1983年,设计柳燕金菊茶杯,获全国同行业第一名。此外,作品“柳燕酒具”、“樱花孔雀皮灯”、“七鹤皮灯”等,分别在《人民画报》、《中国对外贸易》等报刊上发表。有“春花插”、“山水花插”、“15头月季花茶具”等5件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和日本中国近代美术馆收藏。设计的柳燕花纸贴金菊杯、美波15头咖啡具等产品,订货量均超万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作品还多次被选送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地参展。
贺兴吴
男,1944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祖籍江苏省丹阳市,1966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机电系。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历任景德镇市陶机二厂技术科长、技术副厂长、景德镇陶瓷机械厂技术副厂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技术改造部副部长等职。从事技术工作期间,曾独立设计TCS540型振动筛,合作设计TCBD95单缸隔膜泵和SH—XTQ(Ⅱ)型磁选机等主导产品,分别获轻工业部和江西省科技成果奖。在陶瓷机械厂主持各项技术管理和产品开发工作,先后获二级计量合格证书、标准化合格证书,所在单位获轻工业部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开发新产品近20项,多次获轻工业部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和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起,兼任全国陶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制订和审定了14个系列的两项国家标准和20余项行业标准。1990年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工作期间,出席了轻工业部“七五”陶瓷样板工程专家论证会、陶瓷机械“八五”规划论证会,并组织了1990年全国陶瓷技术成果交流交易会。曾参加编写《陶瓷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一书,由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
姚三友
男,江西浮梁县人。1943年1月生于江西省景德镇。自1958年以来,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和陶瓷花纸绘版工作34年,他设计的花兰玫瑰、锦黄玫瑰、山茶花等,花面精巧,适销对路,独销香港和广东市场达8年之久,至今还畅销不衰。设计的5031花30头玉玲西餐具、贴绿玫瑰花45头餐具,在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会上分别获轻工业部优秀产品二、三等奖。获市历届景德镇陶瓷“百花奖”二、三等奖共8项,有4件作品在省陶瓷刊物上发表。1989年5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工人称号。
敖镜秋
男,江西清江人。1931年9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留校任助教,1959年在北京化工系任助教。1964年调轻工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工作。198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87年又评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1964年从事陶瓷研究工作以来,先后承担轻工部重点项目吉州窑木叶天目盏的研制和陶瓷材料烧结温度范围测定方法标准,获轻工部三等奖。研制仪器.6台,有5台定为全国通用仪器,获省三等奖二次。撰写的论文,其中“吉州窑木叶天目纹样形成过程的探讨”在第二届国际古陶瓷学术讨论会上宣读,1990年又获江西省硅酸盐协会论文特等奖。译文近70万字,部分已刊于轻工部出版的“国际陶瓷标准汇编”。1986年起为市政协委员、常委、省政协委员,1987年起任九三学社景德镇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届省委员会委员。
秦绍县
男,1940年6月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西省都昌县。1956年参加工作。195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历任景德镇市红星瓷厂团委副书记、政工组副组长、党支部书记、宣传科长、党委办公室主任、政治处副主任、雕塑瓷厂政治处主任、瓷用化工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1992年评聘为高级政工师。瓷用化工厂在1987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后,同时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轻工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全国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活动先进集体、全国轻工业先进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他撰写的专业论文、调研报告、经验总结有《把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思想贯穿于工会工作之中》、《依靠职工群众,企业长盛不衰》、《景德镇瓷用化工厂靠什么振兴企业》等,分别在全国、省、市工会会议上介绍,两篇刊登在《中国劳动报》、《大众企业杂志》。1989年至1991年评为省、市双增双节劳动竞赛优秀组织者、优秀工会工作者、江西省陶瓷工业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秦锡麟
男,江西南昌人。1942年5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员、教授、《陶瓷研究》杂志社主编、社长,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他一直从事陶瓷美术研究创作及管理工作,作品新颖大方,独具一格,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东方艺术特色,在全国历届陶瓷评比中,成果斐然,获金牌奖1项、银牌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第一名2项、第二名1项、优胜奖6项,并获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3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主持和承担了许多重大创作设计任务,如为中国奥委会设计赠送给洛杉机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的礼品挂盘,为第五届全运会设计造型精美、富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双龙奖杯》。作品多次选送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比利时、新加坡、印尼、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有50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和工艺美术馆珍藏,并有不少作品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和贵宾。近年来,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印尼、香港、澳门和国内三十多家报刊杂志及中央、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香港电视台均对他及他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和介绍。1985年他的事迹编入《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1989年,他作为中国当代优秀改革家,被编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二十多个部委组织编写出版的《企事业改革家列传》一书。1990年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一书。1991年由新加坡出版了《秦锡麟陶瓷艺术作品画册》,并被新加坡陶瓷艺术协会聘为艺术顾问。自1988年以来,5次率领该所陶瓷美术人员赴日本、新加坡、香港独家举办景德镇陶瓷名家名作展。先后8次带团赴日本、澳大利亚、印尼、香港、澳门举办中国陶瓷展,进行学术交流,为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开拓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先后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和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他主编的《陶瓷研究》杂志发行至国内外,获省轻工厅优秀科技成果奖、轻工部科技进步、科技情报三等奖。1993年他主持的国家级课题“现代高档民间青花瓷”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1987年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此外他还兼任中国陶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美术设计中心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协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协会日用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委、江西省陶瓷协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景德镇市文化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等职。
袁定华
男,江西省万年县人。1933年6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工艺专业。毕业后分配在景德镇宇宙瓷厂工作。高级工程师。曾任技术员、工程师、技术室主任。先在景德镇华风瓷厂任技术科科长。后到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研究工作。曾参加雷蒙粉试验及其推广应用、降低烧成温度、西河砖瓦厂扩初设计等多项科研课题和技术服务项目。1989年,主持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稀土尾砂在陶瓷坯釉中的应用”。该项目利用稀土尾矿研制开发一个新瓷种一—稀土尾矿青瓷。稀土尾矿制瓷是变废为宝,其特点是釉面光润,色泽新颖古雅,具有变色效果。经省级鉴定属于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该项目获“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牌奖,“江西省首次专利技术、专利产品展览交易会”金牌奖。论文《稀土尾矿在陶瓷坯釉中的应用》参加了华东地区学术交流,选入学术论文集,并刊登在《江苏建材》、《陶瓷研究》杂志上,《对瓷石加工方法探讨》刊登在《中国陶瓷》上,并获市优秀论文三等奖。他是市硅酸盐学会会员。
袁迪中
男,江西省都昌县人。1943年2月出生。1959年8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专部。先后在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人民瓷厂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人民瓷厂副厂长。他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以来,主攻釉下彩装饰。他设计的“蝶恋花”二十头斗彩西餐具获全国陶瓷创作评比一等奖。“满莲”餐具,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厦门陶瓷展日用瓷金奖。设计绘制的超万件瓷瓶获厦门陶瓷展陈设瓷银牌、市百花奖一等奖。另有作品在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选入中日合编的《中国工艺美术丛书》。他在进行产品设计的同时,还进行理论探索,与人合作撰写了《陶瓷造型、装饰和质地的关系》、《挥洒淋漓、妙笔传神》,撰写了《谈谈现代青花瓷的料色》、《意境深远、清丽动人》、《人民瓷厂名牌青花瓷的艺术特色》等十余篇论文和技术报告,在《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或专业会上发表和宣读。与郭国基同志合作主编出版了《陶瓷装饰》一书,此书定为中级技术培训教材。他主持和参加了多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项目,这些项目获部优秀新产品奖和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由他任组长的人民瓷厂新产品开发QG小组获1985年全国优秀QG小组光荣称号。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古陶瓷学会及市美协会员。
聂乐春
男,江西丰城人。1938年出生。195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专班。分配在景德镇陶瓷局工作。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在曙光瓷厂、为民瓷厂、雕塑瓷厂从事陶瓷专业创作。参加大型浮雕《井岗山》、《庐山》、《景德镇》等作品的创作,并获得嘉奖。作品题材以飞禽走兽、花卉草木为主。例如,他雕塑的《孔雀牡丹》、《祖国的花朵》、《虾趣》、《鹰》、《五狮滚绣球》、《松鹤长春》等各类作品都是匠心独运的优秀之作。他的作品构思独特,造型秀美,动静相宜,情趣盎然,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改变捏雕中长期以涩胎为主的素面装饰,代之以根据不同题材内容要求的色釉装饰,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很大的提高。他的作品在国外享有声誉,多次获奖。有的还被陶瓷馆收藏。他的大型漆板镶嵌作品《松鹤长春》选入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陈设。1986年和1988年两次应邀赴香港、澳门作名人名作现场技艺表演,受到普遍欢迎。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雕塑协会会员。
倪可云
男,上海市人。1940年11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景德镇陶瓷机械厂、陶瓷公司中心试验所等单位任技术员、技术科长、工程师、副厂长、副所长等职,现任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多年从事技术工作,曾参加“球磨机”、“练泥机”、“磨汽门机”等机械产品的改进和设计工作,主持设计“双面四孔镗”、“侧面铣床”、“键槽拉床”、“电介磨刀机”、“曲线震动剪板机”等专用机械设备和“1105W”、“165F”、“495”等型号柴油机的试制,设计的“高速车螺纹”全套新装置,提高工效10~15倍。他参加的微机在陶瓷窑炉热平衡数据处理科研项目,1985年获江西省科技成果四等奖。参加江西重点科技(火炬)项目“液化气间歇窑”,已投入使用,该项目于1992年12月获得国家专利。主要论文有《高速车螺纹理论分析和应用》发表在《江西机械》杂志上,并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在《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杂志上,发表论文《旋压与干粉成型工艺对陶瓷形变的影响》及《颗粒的结合》(译文)。1989年,在全国陶瓷机械第三届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论文《关于陶瓷粉料压制成型有关加料密度分布的探讨》,获赣、苏二省陶瓷学术信息交流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他是景德镇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陶瓷研究》杂志社编委。
涂金水
男,江西省南昌县人。1938年1月出生。1957年11月参加工作。195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雕塑(镂雕)设计工作。197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陶瓷协会陈设艺术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多年从事工艺美术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他的作品参加过国内外陶瓷展览。景德镇陶瓷馆珍藏的《瓷雕大龙船》,是他与著名陶瓷雕塑家曾龙升设计制作的镂雕作品,获景德镇市迎春展甲等奖。捏雕丝瓜花插在《中国工艺美术丛书》上发表。镂雕洛神、孔雀画舫等,获景德镇市百花奖、全国工艺美展奖励。
徐天梅
男,1910年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南昌。少年时即从父徐仲南(系景德镇画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学习绘画、诗词及金石书法。平生擅长画动物,其他如人物、山水、花卉、草虫、飞禽等,无所不通。1952年加入美协合作社,1956年调入陶瓷研究所专门从事陶瓷装饰的研究创作。1959年中共景德镇市委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他创作和绘制了不少高档陈设瓷、使馆用瓷及出国展览瓷。1955年,他设计和赶制的以虎为装饰题材的300件瓶,被评为甲等奖。1959年,为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他创作的六折屏风《人民公园》风景画,格调清新,笔法细腻。八折屏风中的花鸟画,风格明快素雅。为大使馆设计的杜鹃花餐茶具工整秀丽,艺术效果完整、统一、和谐。在粉红釉堆金加彩开光瓶上绘制的《松树十二红》,效果清雅秀逸,载《景德镇瓷器选集》。很多作品被选登在《陶瓷美术》及其他书刊上。曾当选景德镇市政协委员。
徐亚凤
女,1940年4月出生于景德镇市,祖籍江西南昌市。1958年4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58年4月起,一直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工作。1979年市委授予陶瓷美术设计师,1989年9月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3年被授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徐亚凤出生于陶瓷世家,曾拜舅父刘雨岑为师,专工粉彩花鸟瓷画。她苦练技艺,潜心求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画法画技。善将中国画的意境,用笔用墨的技巧,构图布局的手法,融入瓷画创作之中。她专长粉彩花鸟瓷画,兼画人物山水,作品构图新颖,造型秀丽,意境清雅隽美,有诸多作品先后被选送国内外参加各类展览,多次获国家、省、市奖励,其代表作粉彩“红梅”150件天球瓶,1978年选送北京展览,获市二等奖;高白釉水点桃花“小鸟”酒具、“花卉小鸟”大水筒,1982年获全国陶瓷评比二等奖,1983年获全国陶瓷评比优胜奖;粉彩“桃花”酒具、“紫滕小鸟”15头茶具,获市第一届、二届百花三等奖;粉彩“紫滕小鸟”皮灯,1986年参加香港“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名作展”,并被收藏。《人民画报》、《中国陶瓷》、香港《大公报》等报刊发表她的作品30余件,《瓷都艺星》、《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等书刊曾载其传略,并评价作品情况。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93年7月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景德镇市科技拔尖人才称号。
徐庆庚
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41年8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分配在江西省陶瓷公司美术室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在市美术协会、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从事美术创作。擅长人物和风景画,能工能写,熔写实性和装饰性为一体,自成一格,曾在全国和省、市获奖34次。在全国陶瓷展评中获一等奖的作品《粉彩秋兴天球瓶》表现了老中青三代人在苍林古木中观赏秋色的诗情画意。作品构思独特,手法新颖,技法严谨,是一件颇有影响的佳作。青花综合装饰书魁观音瓶装饰形式新颖,笔法潇洒,在全国陶瓷创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1991年由日本恩巴美术馆收藏并获奖。与人合作的作品《惠风》,在全国陶瓷创作评比中获一等奖,在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精品大奖赛中获金杯奖。与人合作的大型陶瓷壁画《大禹治水》、《闹江州》等作品,陈列在中国科学院水利研究院和九江浔阳楼等地。撰写的《谈陶瓷装饰的绘画形式及创新》等论文以及二十多帧陶瓷艺术作品,先后发表在《中国陶瓷》和《陶瓷研究》等杂志上。曾赴新加坡、日本参加陶瓷展出,进行陶瓷考察和技艺表演。1990年被评为景德镇市十大新闻人物之一。1992年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理事。
徐志军
女,江西乐平人。1941年8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硅酸盐专业。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曾任景德镇市光明瓷厂厂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副经理、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她参加研制的“稀土宝石绿玲珑瓷”,获江西省经委、轻工业部新产品奖。主持研制的“田青胶化学改性产品在陶瓷坯体中及釉料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原料的渗透性、可塑性及干燥强度,先后获国家计委、科委、经委、财政部颁发的全面完成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制的45头清香西餐具,获西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撰写的专业论文有《田青胶化学改性产物在陶瓷坯料中的应用》,发表在《中国陶瓷》。曾获江西省优秀厂长称号,是首届全国、50名优秀企业家之一。1985年当选为中共江西省委候补委员,1986年当选为全国妇联执委,1992年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
徐希祉
男,1939年3月出生于四川重庆,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197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景德镇市委常委、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党委书记、经理,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集团管委会主任、集团公司董事长。1981年受聘为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从1963年起,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局、景德镇电瓷厂、景德镇电瓷电器工业公司、景德镇市机械工业公司、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从事技术、技术管理和主要领导工作。他主持研制的500千伏高强度棒式支柱绝缘子,年创产值449万元,填补了国内空白,获江西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务院重大装备办荣誉奖,及国家计委、科委、经委、财政部颁发的全国完成“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纪念奖。他独立承担的“澳大利亚出口绝缘子天兰釉”研制和“美标20千伏针式绝缘子半导体釉”研制等,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撰写的《景德镇高压电瓷显微结构》、《化浆过筛新工艺研究》等论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国内外陶瓷界有一定影响。1990年当选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常务理事,1992年选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徐国祥
男,江西临川人。1948年出生。1962年在黄坛瓷厂学艺,1967年到红星瓷厂当工人,随后脱产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星瓷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党委常委、建国瓷厂副厂长职务。他设计的ICZ100×1083快速干燥器,经省级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获省科技成果奖。先后革新成功张天取釉机、挖纤维饼子机、冲压机、压坯自动刹、针匙作业线等技术革新项目,被誉为“铁人式工人”、革新能手。先后被推选为景德镇市第八届、江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共青团景德镇市第九次、共青团中央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工业学大庆代表。1977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劳模)称号。系江西省硅酸盐学会理事。
徐麟华
男,1957年12月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祖籍江西进贤县。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景德镇瓷用化工厂工作。一直承担陶瓷贴花纸设计工作,他的设计多被采用并投入大批量生产。有的年生产量达到或超过百万张,为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先后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奖的有:S5360《凌霄紫藤》,获全国“五小”智慧杯二等奖;S5805《雅饰》十六头咖啡具获第二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日用瓷精品大奖赛铜杯奖。
唐自强
男,湖南省长沙市人。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在景德镇雕塑瓷厂、景德镇陶瓷美术研究所艺术室、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从事工艺美术创作。在近30年的陶瓷艺术生涯中,坚持继承和发扬景德镇陶瓷传统,技术全面精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奖20余项。设计的产品有100余种投入生产,远销国外。设计的人物代表作《春讯》以其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造型在1982年全国陶瓷创作评比中获一等奖。创作的以神女为题材的《花神》,获三等奖。捏雕《六鹤同春》造型夸张简练,寓意深刻,选为国家礼品,邓小平同志1978年出访泰国时馈赠泰国国王,成为王室珍藏的陶瓷瑰宝。瓷雕《徐光启》在全国科普美展中获创作二等奖。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江西厅设计制作了漆板瓷雕《红梅紫绶》,大胆地运用传统工笔青花技法,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创造性地装饰在3只150件敞口钵上,成为少有的工艺佳作。在香港展出时,很快被高价售走。1987年当选为市政协委员,1990年评为景德德市拔尖人才,同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1993年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雕塑协会理事。
黄水泉
男,1953年9月生于景德镇市,祖籍江西省南昌市。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8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2月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学习,1979年12月毕业分配在市瓷用原料化学工厂从事陶瓷美术和装璜艺术设计。1979年以来,共设计日用陶瓷装饰多种。其中:S5170(佳音梨花)花面产销量近百万张,销往欧美及国内各地。S5104(兰叶菊)花面,1982年获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景德镇市首届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一等奖。S5056(新芽)花面,1981年获市新造型、新装饰评比二等奖。S5170(佳音梨花)花面,1983年获市第二届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一等奖、二等奖。S5303(灰凌霄)花面,1985年获市第三届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二等奖、三等奖。1991年景德镇第二届国际陶瓷节日用瓷精品大奖赛评比时,S5504(芬芳)花面获二等奖;S5516(芳姿)花面获制作三等奖;S5812(吉祥)获花面设计奖。1991年,市包装装璜设计评比,瓷雕《唐代仕女》高档包装盒获银奖。1992年景德镇市首届《希望杯》青年陶瓷美术设计评比,S5475(春艳)花面获二等奖。S5104(兰叶菊)等五套作品,先后被景德镇陶瓷馆选留收藏。S5170、S5104两套作品分别被《景德镇陶瓷》杂志刊载。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科协、美协、包协会员,包协装璜设计委员会委员。
黄开涛
男,江西省上饶县人。1941年2月出生。1964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分配在宇宙瓷厂工作。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陶瓷工艺工程师。先后在宇宙瓷厂、陶瓷学院、红旗瓷厂、陶瓷原料总厂工作。历任教师、科长、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他主持研制的32米辊道烤花窑微机控制系统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电子振兴领导小组颁发的优秀项目奖。1979年编写了《日用瓷成型》一书,由轻工部出版社出版。
黄伯美
男,湖北黄梅县人。1938年12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陶瓷学院中等工程系陶瓷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热工工程师。先后在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公司、人民瓷厂从事陶瓷热工技术工作,现任人民瓷厂副厂长。多年承担陶瓷隧道窑的调试和技术指导,参与设计的TCYG32—I型辊道烤花窑,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先后撰写了《日用瓷工业窑炉及烧成管理试行办法》、《陶瓷企业能源管理技术》等专业论文。在《景德镇陶瓷》杂志上发表的有《五立方米台车窑试验总结》、《铜红釉烧成时加水的作用》。现任景德镇市窑炉协会理事、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技术瓷顾问。
黄卖九
男,1938年9月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南昌。1954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市红星瓷厂副总工艺美术师、陶瓷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多年来,成功地创制出堪称世界之最的超千件高白釉薄胎、色釉、半刀泥刻花、斗青花综合装饰鱼乐图皮灯和世界目前唯一的一套(48块)超薄型色釉斗釉上彩综合装饰瓷罄,其技术、音乐性能经中央文化部和国家科委鉴定认可。创作作品被日本东京陶瓷馆收藏一件,中国珍宝馆收藏一件,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件,全国人民大会堂收藏8件,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6件,景德镇陶瓷馆收藏15件。专业技术论文《白玉盖杯器型设计》、《谈谈粉彩工笔翎毛画法》、《论半刀泥素面刻花薄台灯具》,发表在《景德镇陶瓷》杂志上。1985年赴日本进行陶瓷艺术学术交流。现任市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香港东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书画研究部委员。
戚培才
男,江西省赣县人。1939年9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82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在厦门工艺美术学校、江西鹰潭文工团、市总工会、市二轻局、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从事工艺美术教育和工艺美术设计工作。在多年的陶瓷美术创作设计中,继承和发扬景德镇陶瓷艺术传统,勇于探索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时代气息。获首届陶瓷节精品大奖赛一等奖的粉彩“花鸟”火炬瓶,构思新颖巧妙,色彩清秀淡雅,表现出一种清新静谧的意境。粉彩“夜曲”花瓶以自然野生植物为素材,层次丰富、质朴而有装饰味,表现出夜幕下月色中的朦胧美,1991年被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作为珍品收藏。玉竹六头茶具(合作)、新彩腊梅瓶、粉彩“百花争艳”分别获第一、第二届陶瓷节精品大奖赛一、三等奖和创作奖。粉彩“牵牛花”火炬瓶、新彩图案瓶分别获景德镇市第四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二等奖,此外还获得省陶研所釉上创作评比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1990年,赴澳大利亚进行陶瓷技术考察和交流。所撰写的专业论文《写生变化与陶瓷装饰》和陶瓷美术作品《夜曲》、《春韵》、《梅花》、《葡萄》等十多帧陶瓷美术作品先后发表在《陶瓷研究》等杂志上。1993年被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龚建华
男,江西省南昌县人。1939年10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采矿系。1979年12月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市瓷土矿、省陶瓷公司、瓷石矿、陶瓷原料总厂工作。历任副矿长、副厂长、厂长。在陶瓷矿山第一线从事生产、科研工作多年,主持设计建成了一批瓷厂矿区,研究设计了陶瓷矿山先进采矿方法,确定了陶瓷矿山通风防尘新方案,国家“星火”计划“废尘废渣在陶瓷原料中的应用”研究项目,他是项目主持人之一。这一项目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改变原料颗粒级比中改善原料性能的科学结论,为陶瓷原料技术改建提供了技术理论依据,通过了省级鉴定并获得了1991年度“星火”计划一等奖、国家“星火”计划二等奖。他还是“八五”国家重点技术项目陶瓷原料坯釉精制标准化的项目负责人。承担“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陶瓷原料精选坯釉精制技术研究,是陶瓷原料精选技术及设备的研究课题的负责人。
龚荣贵
男,1944年7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江西进贤县。1964年参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毕业于中国行政函授大学。先后在新闻农机厂、景东电器材料厂工作。1981年调鹅湖面砖厂。1984年任鹅湖面砖厂厂长。1985年,发明陶瓷色釉浮雕地毯砖,获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证书、江西省优秀新产品证书,并获国家专利权。他是景德镇市首项国家专利权获得者。同年加入中国发明家协会。10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国家副主席乌兰夫接见发明者龚荣贵等的新闻照片。1986年发明的“双色立体釉成砖”,于当年10月选送参加第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1991年,获全国建材博览会金奖和江西省专利技术、专利产品展览会金奖。1988年,发明熔汇传统名瓷薄胎瓷和雕塑传统生产工艺为一体的薄胎瓷雕系列新产品,获1991年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1992年获中国首届外观设计专利新产品展览会优秀奖,1992年获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银牌。
章亮
男,原名章林宝。1942年12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江西南昌。高级工艺美术师。历任艺术瓷厂副总工艺美术师、技术科科长、新产品开发办公室主任、技质办主任、精品研究所所长。擅长陶瓷工笔粉彩人物画。1983年创作的精品十二花神280M八角薄胎碗,参加全国特艺瓷评比,得到陶瓷专家一致称赞,评为第一名。1990年1月,景德镇首次组织陶瓷艺术名家赴香港举行名人名作艺术展,有24件精品被推荐赴港展出,香港《大公报》等各家报刊以6幅版面详尽地介绍了其艺术画风,影响颇大。还多次参加日本、法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大型展览。曾获各级大奖赛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创作奖30余项。许多作品在国内外不少刊物上发表,并予以评介。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陶瓷质协会员、景德镇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画师。
章文超
男,江西临川人。生于1932年。出身陶瓷美术世家。他14岁随叔父章学画瓷像。在几十年的瓷像创作中,注重人物写生,观神察志,落笔有神,博采众家之长,终于形成了形神兼备,质感鲜明,工整细致,色彩丰富多变的独特瓷像风格,其作品多次作为国家礼品瓷、展览瓷,在国内外影响颇大。所绘作品,有直径10米的辉煌巨作,也有方圆二三厘米的精巧小品,这些作品均各有特色。他在六十年代绘制的彩色瓷像,色彩明丽活泼,呈色逼真,没有高温烧成后的变色现象。1980年,他绘制的釉中彩瓷像,肖像有釉作保护层,不会有黑色现象,适合室外陈列。他用此法为上海龙华烈士公墓绘制了120幅烈土遗像,深受好评。他还能把不同时间、地点的两个以上人物或景物组成一幅有机的完整的画面,毫无拼凑之感。他绘制的《金字塔长城大瓷瓶》,把富有古埃及色彩的高大雄壮的金字塔和雄伟的中国古代长城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中,和谐壮美,把人们带入世界古代文明之中。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市美协副主席。
章秀琨
男,江西省南昌县人。1939年10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硅酸盐专业。1989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国营景德镇瓷厂、市电瓷电器工业公司、红星瓷厂、景兴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作,历任电瓷电器研究所所长、副厂长、副主任等职。曾先后研制成功了220V工频电压干燥实心、空心泥段新工艺、SW6110KV少油断路器绝缘瓷套,至今两项成果仍在该公司使用。发表过多篇论文,其中一篇获江西省科委二等奖。系全国、省、市硅酸盐学会会员。
梁聚淦
男,江西省东乡县人。1927年9月出生。1945年7月毕业于江西省立南昌师范。1952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90年12月退休。先后在市公私合营裕民瓷厂、试验瓷厂、景德镇瓷厂、建国瓷厂、江西省陶瓷公司工作。曾任瓷厂工段长、公司质管科副科长、正科级调研员。一直从事日用细瓷的研制、革新与技术管理。曾研究成功绿釉堆花双万件大花瓶、高温粉红釉餐茶具、素天目釉挂盘和“康熙三彩”高温颜色釉花瓶等高档新品种。革新成功大型花瓶轨道运行旋浆成型、油烧铜红釉、青花玲珑瓷制作等新工艺,并收集整理56种高温颜色釉传统配方工艺资料,均获省、市优秀科技成果。撰写《日用陶瓷工业手册》第三章《颜色釉》,1984年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景德镇瓷》、《颜色釉瓷》、《薄胎瓷》刊登于1991年大百科全书轻工卷;《斑点缺陷及其克服办法》刊登于1983年第一期《中国陶瓷》。《浅谈我省陶瓷企业以质量求效益的主要途径》参加江西省科协学术讨论会进行论文交流。是市政协第七、第八届文史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江西省质量管理协会理事。曾担任电影《祭红》技术顾问、承制美国“米加莎”45头西餐具的技术顾问。
辜振启
男,1957年毕业于湖南长沙有色金色专科学校,分配在江西冶金系统所属钨矿学校工作。1966年调省陶瓷工业公司任副经理。1992年9月,调景德镇市计划委员会任副主任。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参与制定景德镇陶瓷工业技术改造可行性报告,获市科委评比一等奖。组织陶瓷系统煤气化,主持煤气烧瓷工艺试验成功,获轻工部评比三等奖。担任决策陶瓷工艺4369工程的指挥,主持项目的实施,引进全套德国高档瓷生产线,被轻工部定为全国陶瓷样板厂。撰写的学术论文《英国康沃尔高岭土矿的开采和选矿工艺技术》刊登于《景德镇陶瓷》1989年第二期,获1990年市科协评比二等奖;《用高新技术改造景德镇陶瓷工业》刊登于《陶瓷导刊》1992年第二期;《景德镇陶瓷技术改造的简要回顾与设想》刊登于《决策》杂志1990年第四期。
彭孝宝
男,江西省赣州人。1941年8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工艺专业。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曾先后在景德镇建新瓷厂、景德镇瓷厂、景德镇向阳瓷厂、景德镇为民瓷厂、市青花瓷自动作业线、市玉风瓷厂工作,任设备科副科长、技术厂长等职,现为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技术室主任,是《陶瓷研究》杂志编委。他长期从事陶瓷工艺、陶瓷研究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主持研制的“日用陶瓷坯体干燥强度测定仪”,于1990年获国家专利。还主持或参加了多项科研课题,其中54头高档旋纹餐具的研制项目,1984年获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主持的原料不同加工方法的对比试验项目,1991年顺利通过省厅鉴定;完成了“稀土变色陶瓷系列灯罩”省级项目。与人合写论文《海南岛陶瓷情况考察报告》,获景德镇市科协优秀论文三等奖。参加了《日用陶瓷工艺》一书的复审工作。撰写了《为民瓷厂技改经验总结报告》、《青花自动作业线研制项目技术论证总结》、《旋纹高档配套餐具的研制项目技术总结报告》等论文。他受聘担任赣县瓷厂、江油陶瓷总厂、铜城瓷厂厂长顾问。系市硅酸盐学会会员。
彭荣新
男,1944年11月出生于江西万载,祖籍江西樟树市。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学院美术系。1988年被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二十多年。他设计的《百合花》画面,曾轰动日本市场;设计的内销花面《黄山风景》、《扬州风景》、《寿星》等畅销不衰,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陶瓷装饰;设计的《206头权威中西餐具》、《贴花5281》等,获景德镇陶瓷美术评比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精品大奖赛一、二等奖。《景德镇古窑酒》、《陶瓷彩盘》、《古代仕女彩盘》、《仿古陶瓷》等装璜设计作品,获华东地区优秀奖、南京经济区域和江西省二等奖。有3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1991年度获景德镇市包装十佳人物称号。曾当选为市第八届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装璜设计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装璜设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葛竺君
男,江苏省南通市人。1937年1月出生。1961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61年9月分配景德镇陶瓷机械厂工作至今。历任技术员、技术副厂长,1986年7月起任厂长。1981年评为机械工程师。1987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独立设计K90双缸隔膜泵(省优产品)、燃煤锻造反射炉、100吨油压机、内圆磨床等9个产品专机。1984年主持编写《日用陶瓷工业手册》(机械部分),已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1987年主持编写《陶瓷机械设备管理和使用维修》,已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此外还多次为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机械设备》、省经委《企业导报》、《景德镇陶瓷》、《景德镇日报》等撰写文章。担任轻工业部全国陶瓷机械联营公司副董事长、轻工业部陶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理事、汕头经济特区建业陶瓷有限公司专家顾问委员会顾问、建业陶瓷原料厂副董事长、江西省设备管理协会理事、江西省陶瓷工业协会陶瓷机械专业委员会主任、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理事、景德镇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喻吉民
男,江西省南昌市人。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景德镇市宇宙瓷厂、省陶瓷公司中心试验所、景市陶瓷科技中心实验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工作,曾任专业组组长、工程师、热工专业组组长、省陶瓷研究所热工测试队技术队长。主持的“隧道窑节能窑车的研制”课题,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获省轻工厅优秀科技项目奖,1988年获轻工业部金龙腾飞奖,并获河南城乡先进技术交流大会优秀项目奖。参加的“用焦炉煤气烧制景瓷”项目,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课题人员个人二等奖。参加的“微机应用于隧道窑热平衡计算”课题,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987年获省轻工厅优秀科技项目奖。参加的“隧道窑热工测试”项目,1982年获市情报调研成果一等奖。在省级重点科技项目“液化气间歇窑”中,担任第二负责人,该项目已研制成功,投入使用,并于1992年12月获国家专利。主持编纂的专业资科《景德镇日用陶瓷隧道窑热工测试资科汇编》(主编之一),论文《试制装坯除尘器小结》、《关于隧道窑烟气重度的讨论》,均获市优秀论文三等奖。《关于隧道窑节能窑车的应用》、《隧道窑节能窑车的研制》,分别发表在《陶瓷研究》、《景德镇陶瓷》期刊上,并获市优秀论文二、三等奖。《新的环境污染及其对策》在市环境学会年会上宣读。
傅尧笙
男,1941年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临川。1954年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班学习。高级美术师。他擅长人物山水,注重吸收民间绘画技法。他的作品构图别致,笔墨浑厚,1968年以来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在报刊上发表。主要作品有:《富贵寿考》、《四美图》、《十八罗汉》、《江山如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代制陶图》、《昭君出塞》、《玉屏晨出》、《飞天》等,其中《江山如画》、《春风又绿江南岸》,邓小平同志1980年访问日本时,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还有多幅作品被日本博物馆收藏。1988年9月和1990年分别被日本和法国邀请去讲学,并举行个人画展。现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会员、八大山人研究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文联委员、景德镇书画院画师。他的绘画艺术代表作品和传略,已收入于《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
傅宏堃
男,福建省连城县人。1931年8月6日出生。1956年8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俄语系,分配在江西省工业技术学校教书。后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1981年在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从事技术情报、信息、翻译和编辑工作。1987年加入民盟。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62年中央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的译文《工艺美术的抽象主义与抽象形式》;1982年在陕西全国建材杂志《国外陶瓷》第一期上发表译文“提高隧道窑工作质量的途径”。他撰写的论文《特种陶瓷》和《国外先进技术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分别发表在广东《国外科技》和省陶瓷研究所《陶瓷研究》杂志上,并获景德镇市科协1988年优秀论文三等奖。1987年,在《陶瓷信息》第七期上发表了翻译文章《美国的建筑卫生瓷工业》;1988年,又在该刊第四期上发表了《台湾陶瓷工业概况》一文。1989年,在四川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译著《雕塑头像技法》,曾获景德镇市第三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江西省第四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89年,在轻工部《消费时报》上发表了《景德镇陶瓷出路何在》一文。1990年12月4日在经贸部《国际经贸消息》上发表论文《从国际陶瓷市场看我陶瓷工业发展前景》,获景德镇市科协1991年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他是市硅酸盐学会、市情报学会、市翻译协会、市图书馆学会会员。
傅尚宏
男,1936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祖籍江西省都昌县。1962年8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设备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79年10月评为陶瓷机械工程师。1987年8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9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国营景德镇瓷厂、景德镇市汽车制造厂、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机械设计与研究工作。设计了“三排瓷瓶球磨机”、“50M旋釉皮带输送机”、“万能振动筛轴流风机”、“专用车床”、“0.5T炼钢炉”等主要设备。参与研制的项目有壶类注浆作业线、青花餐具生产自动线、等静压成型盘类工艺、台式切片机等。其中台式切片机于1987年起投入批量生产。从1985开始研制和组织生产节能套式微机烤花炉、陶瓷焙烧电炉燃气炉,取得百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论文有:《等静压成型盘类试验及体会》、《TQ100型台式切片机》。他是中国硅酸盐学会和江西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焦盛珊
男,1956年1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安徽省太平县。1974年参加工作,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所进修并参与实验工作。自1975年至今一直在景德镇市瓷用化工厂从事陶瓷颜料的专业研究。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具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研课题的研制。如陶瓷釉上低温丝印颜料、稀土玻用高档贴花纸、粉彩瓷降铅机理及工艺研究、釉上丝印钒兰颜料等。其中釉上低温丝印颜料获国家轻工业部1986年优秀新产品奖。他主持的稀土玻用高档贴花纸,被评为1990年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二等奖。并在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该项目还获1991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自1987年以来,有多篇论文先后刊载于《中国陶瓷》,如《粉彩颜料(翡翠大绿)铅溶出量与组份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粉彩颜料(翡翠)的色谱学特征及铜的发色机制》、《粉彩颜料铅溶出量与其它元素铅溶出量关系——兼论铅溶出量机理》等,这些论文均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专业水平。
舒广泽
男,江西波阳县人。1939年4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任光明瓷厂副厂长。一直从事陶瓷专业技术工作,专长陶瓷热工。1981年,被评聘为工程师职称,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75年设计并调试成功了我省第一条油烧隧道窑。1987年主持设计的我省第一条阳模键式干燥器,投产成功,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舒诗诚
男,江西省于都县人。1943年10月出生。1965年8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上海光学仪器厂、一机部新添光学仪器厂、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工作,任工程师、生产技术室主任。1983年3月以后,任景德镇市景兴瓷厂副厂长、厂长、市宇宙瓷厂厂长、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副院长兼院技术委员会主任。在宇宙瓷厂时,组织生产以《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为题材的彩盘,销往当今世界第一流的彩盘交易中心——美国布莱福特公司,其销售盛况达到该公司成立以来的顶点,为此该公司特授子舒诗诚最受欢迎彩盘生产厂长大奖,宇宙瓷厂也成了全国同行业屈指可数的创汇大户。宇宙瓷厂还是全市首先推行质量否决权的工厂,其质量近七八年一直在全市、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自1985年起,被评为江西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轻工部优秀质量管理企业和江西省六好企业。
童森昌
男,江西省萍乡市人。1940年1月出生。1965年8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分别在陶瓷学院、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生产管理工作。任省陶瓷工业公司产品管理科科长、生产经营部部长景德镇市包装技术协会理事、市科协技术咨询服务顾问、省陶瓷公司系统职改办成员和省陶瓷工业公司经济系列初级评委会副主任等职。组织管理的80余项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项目中,有58项分别获国家、部、省级的奖励。在由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高档瓷会战工作中。整理汇编达16万字的《高档瓷研制工作技术总结》和7万余字的《高档瓷生产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在两年会战中,他管理的11项攻关项目中5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1982年参加由省陶瓷工业公司组织的《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工业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六五”技改规划》,单独完成第二篇第三章《辅助材料》,该报告获市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1989年10月,与人合作承担的《1990年日用陶瓷市场预测研究》情报调研项目,获江西省优秀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1991年8月,作为编委之一参加了《中国瓷都景德镇日用陶瓷产品》一书的编篡工作,该书图文并茂,中文、英文对照,已由香港中国文化发展公司于1992年10月出版,并收入轻工部《中国室内装饰成套用品》一书的“景德镇陶瓷分册”。
曾山东
男,1925年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丰城。是瓷雕大师“瓷雕曾”曾龙昇的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在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等传统人物创作方面独树一帜。他所创作的《天女散花》、《降龙仕女》、《嫦娥奔月》、《麻童献寿》、《摘花仙女》、《站凤观音》等瓷雕作品,是瓷雕中的珍品。他创作的瓷雕人物,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装饰色彩明快,比例准确,能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加以塑造,既有传统的情趣表现,又有独特的艺术创造。1989年1月,应邀率领全家赴香港举办曾山东世家作品展。参展作品有《孙悟空大战诸天神》、《十二花神》、《十八罗汉》、《刘海戏蟾》、《猪八戒背媳妇》、《关公》等一批力作。集中地体现出他的瓷雕精湛技艺和艺术特点。香港亚洲电视台作了现场直播,各报也竞相报道,说他是与天津“泥人张”、石湾“陶塑刘”齐名的景德镇“瓷雕曾”。在长达50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创作了上千件瓷雕作品,他是一位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造诣精深的著名瓷雕艺术家。
曾龙昇
男,字龙生,(1900年~1964年)江西丰城县人。14岁由叔父带到景德镇学习陶瓷雕塑,由于勤苦学习,功力较深,对传统人物瓷雕尤有研究,他创作的《西藏佛》人们争相购卖。《十八罗汉》、《济公和尚》等作品,在市场久负盛名。1959年以后,他为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创作人物瓷雕,付出了大量心血,有《天女散花》、《屈原》、《汤显祖》、《文天祥》、《陶渊明》、《王羲之》等。这些瓷雕手法精巧,形象传神,衣纹繁复,生动细腻。《天女散花》瓷雕高1.34米,突破了传统手法,让天女站在凌云飘摇的花蓝之中,寓意深刻,风格严谨,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以他为主创作的《大龙船》,高56厘米,长120厘米,宽30厘米,以捏、镂、镶、塑综合技法制成,龙船上有150多个各民族人物形象,人物大不过二三厘米,五官清晰,表情丰富,动态各异,以此歌颂社会主义的繁荣昌盛和龙的传人的空前团结。作品的成功反映出曾龙昇的艺术造诣之深,受到中外人士赞赏。他60岁时创作的瓷雕作品《钟馗》。雄伟浑厚,表现了钟馗嫉恶如仇的刚正性格。田汉同志来景德镇参观时赞道:“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技蜚瓷都;于今有鬼犹多事,喜得钟馗试剑图”。他晚年还创作了不少以现实生活的现代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对瓷器雕塑艺术有着卓越的贡献。1959年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曾维开
男,广东兴宁县人。1941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分配到景德镇市建国瓷厂工作。高级工艺美术师。1986年调雕塑瓷厂担任总工艺美术师。1992年12月调景德镇市艺术瓷厂任厂长。多年从事陶瓷造型、画面设计及传统色釉的研究。他为电视剧《龙床恨》中所设计的道具——瓷雕龙床就是以堆雕、圆雕、镂雕等多种技艺手法设计制作出的陶瓷艺术珍品,为电视剧增添了光彩。他对半刀泥雕刻及园雕作品也技法精熟。如瓷雕《铁拐李》神情专注,姿态怡然。瓷雕《钟馗》神情刚毅勇猛,给人以刚正不阿、除恶务尽之感,且通体加以名贵的钧红色釉装饰,更使作品趣意横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他主持并参加了北京饭店宴会厅内《漓江新春》瓷壁画的设计和制作。先后设计的各类陶瓷新造型达64种之多,其中30件《茶叶末花瓶》50件《荷口钧红釉长颈美人醉瓶》,双获国家银奖。50件《双耳钧红紫口天球瓶》、50件《花釉小口瓶》等许多作品也分别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或被收藏。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谢长安
男,江西省南昌人。1938年11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中专部。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景德镇市华电瓷厂技术科、景德镇陶瓷职业学校、景德镇陶瓷学校、景德镇市景兴瓷厂、江西省陶瓷公司中心试验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任技术员、教员、技术科长,现为江西省陶瓷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市窑炉学会、硅酸盐学会会员。一直从事陶瓷热工专业技术工作。曾参加全市窑炉改革“300万”重大工程中的热风炉项目。在省陶瓷研究所时主持对内、外陶瓷窑炉设计、青花瓷的二次烧成工艺,在生产现场解决窑炉烧成实际技术问题受到奖励。1988年,受国家经委、华东能源领导小组、上海能源领导小组委托,主编了《陶瓷行业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讲义,并首先完成了国内第一个《日用陶瓷火焰隧道窑耗能标准、计算标准、测试标准》,已由江西省政府批准为江西省企业标准。《隧道窑加热带不可忽视的热损失》、《隧道窑热效率的评述》、《关于理论燃烧温度计算》、《火焰隧道窑的调试》等专业论文,获得市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并在《中国陶瓷》、《陶瓷研究》等杂志以及在全国陶瓷学术会上发表或交流。
虞雪琴
女,浙江鄞县人。1936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先后在轻工部秦皇岛工业陶瓷厂、上海市轻工部硅酸盐研究所、轻工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等单位工作,1987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研制的“釉中彩”项目,获轻工部科技重大成果四等奖。主持研制的“倒焰窑余热利用及余热烘房”,先后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轻工部科技进步金龙腾飞奖,主持研制的“ES——01/02型微机控制节能套式窑及彩烧工艺的研究,先后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金龙腾飞奖,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总结《日用陶瓷炉节能技术》获轻工部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参与撰写的《江西省陶瓷工业技术发展预测研究报告》,获江西省二等优秀研究报告奖。主持的《冷净混和发生炉煤气焙烧日用青花细瓷工艺》获江西小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的主要论文有《装配式高温彩烧窑简介》载《中国陶瓷》1981年第二期;《倒焰窑余热利用及余热烘房》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五期;《西德雷德哈默窑炉公司与意大利西蒂窑炉公司》载《中国陶瓷》1985年第一期;《介绍几种碳化硅系列新型材料》载《景德镇陶瓷参考》1988年第三期。曾任景德镇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景德镇市十届人大代表。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家专家。是景德镇市窑炉学会理事、景德镇市环保学会理事、华东电窑协会委员、江西省硅酸盐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陶瓷行业质量管理协会副理事长、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秘书长、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秘书长。
蔡毅
女,江西九江人。1933年8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西安仪器制造专科学校光学仪器专业。先后在贵州军区文工团、二机部翻译所、北京218厂、长春东北光学仪器厂、景德镇市电瓷电器研究所、省陶瓷研究所等单位工作。1989年1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同年离休)在兵工系统从事技术工作多年。1960~1978年审核修改苏联进口仪表的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1978~1982年主持设计、制造GW5—35.110系列高压隔离开关产品主持完成3GW9——10型高压开关的设计定型和鉴定工作。完成低压电器十几个产品的技术整改工作,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在省陶研所负责物性组的技术业务,审查测试数据。并开展了岩相分析工作负责起草HTL—4Y高温显微镜、LWA型阿贝折射率仪和切片机磨片机的校验规程及操作规程。在这些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和运行中起骨干作用。撰写的专业论文有《半导体发电器用于太阳能及某此余热的利用》等。翻译了省陶研所引进仪器《170/30原子吸收仪记录器及砷分析器》英文资料,并曾翻译许多苏联进口的各种光学仪器的俄文技术资料。
蔡敬标
男,曾用名蔡木生,江西丰城人。1926年出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与曾山东、何水根并列为当代景德镇瓷雕艺术的“三老”,是一位国内外都有知名度的传统瓷雕艺术家。瓷雕作品常以传统的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佛道儒等为题材,尤其擅长诸如“福、禄、寿”三星、“观音”、“罗汉”、“关羽”、“陶渊明”等人物形象的塑造。1978年所创作的33寸《南海站鳌滴水观音》在广州展出时,以其构思奇巧、造型优美的艺术形象轰动了花城,延及香港。后来拍摄过一部《滴水观音》的影片。影响全国。他擅长制作大型、特大型的人物瓷雕,八十年代所创制的70寸《站云三星》、56寸《站关公》等,为瓷雕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些作品不但造型稳重、气势磅薄,且构思巧妙新颖,形象逼真,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尤其是采用重工粉彩装饰制作的70寸《捧挑寿星》瓷雕,更显得人物气宇轩昂,神情和谐自然,给人以慈祥善良之感,被赞为“稀世之宝”。他积数十年瓷雕经验,对瓷雕生产过程中的“泥性”和“塑性”的工艺性能了如指掌,因而能在制作大件作品时得心应手。他还将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撰写有《瓷雕工艺设计工作报告》、《成型工艺生产过程及产生毛病的原因和克服办法》等文章。对培养和提高年轻人的瓷雕艺水平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在瓷雕技艺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国家于1986年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廖豫章
男,福建省永定县人。1945年10月出生。1962年参加工作,196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毕业于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大专班。1992年评聘为高级政工师。1964年应征入伍。转入地方后,历任景德镇市建筑工程局人武部副部长、市人防办公室副科长、市红光瓷厂副厂长、市为民瓷厂党委副书记、书记,系景德镇市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员、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近年来撰写了《对党内矛盾的再认识》、《知我陶瓷、爱我陶瓷、兴我陶瓷——兼议陶瓷文化的内涵》、《对办好企业党校的思考》、《充分发挥团组织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搞好保证监督、摆正党政关系》等10余篇论文和报告,分别刊登在《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江西党建》等省部级报刊,有的编入《江西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汇编》一书,其中获优秀论文征文竞赛奖的不在少数。多年来多次获市先进称号,1989年江西省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获江西省“支持关心共青团事业”奖章。
熊汉中
男,江西丰城人。1938年10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共产党员。历任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景德镇市瓷用化工厂厂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副总工艺美术师陶瓷美术开发部部长等职。作品曾获中国稀土神龙杯特别奖、中国轻工业出口产品金质奖、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绘画作品一等奖、第二届国际陶瓷节日用瓷展览会评比二等奖。彩虹釉艺术瓷盘,获尤里卡发明金奖。《青花釉呈红农村小景》瓷板画评为江西省首届工艺美术作品大师奖。陶瓷和书画作品由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等收藏。撰写论文多篇,其中《美国人喜爱的陈设瓷》、《景德镇民间青花瓷的装饰特征》、《陶瓷中的鱼纹装饰》、《陶瓷贴花纸的设计与制作工艺》、《略论现代包装装璜的基本特征》等先后在《美化生活》、《工艺美术研究》、《陶瓷研究》、《江西社会科学》、《景德镇陶瓷》等杂志发表。他是江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包装装璜设计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剪纸学会顾问。1993年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熊钢如
男,1941年出生。江西丰城市人。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景德镇市雕塑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从事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现任陶瓷公司副经理,兼市陶瓷美术研究所所长。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雕塑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美术作品展。《张逐》获全国科普美术作品二等奖;《门捷列夫》获省科普美术作品三等奖;《天鸡报晓》获景德镇市城市雕塑创作设计一等奖;《铸》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1年,应邀在澳大利亚悉尼表演中国画,获得好评。近年来,他的作品还多次入选参加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展览会。论文有:《艺术、科学、商品》、《形式美与景德镇瓷雕》、《质量——发展日用陶瓷的中心》,分别载《中国陶瓷》、《陶瓷研究》刊物,与人合著的《陶瓷雕塑》一书已于1991年出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陈设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江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
熊真如
女,江西南昌市人。1933年9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江西省财会统计学校,同年参加工作。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江西省茶业专员公司、浮梁茶厂、市第五中学、市建国瓷厂从事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任厂、矿团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党总支书记、第五中学副校长,厂宣传科长、组织科长、党办主任等职。1992年1月评聘为高级政工师。撰写党的政治思想工作论文、调查研究报告、经验总结等文章近百篇,在全国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
翟筱翔
男,江西波阳人。1944年7月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1981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艺美术师。任艺术瓷厂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多年来,在艺术瓷厂美术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擅长粉彩花鸟装饰设计,创作的陶瓷美术作品深受国内外人士的赞赏,并多次获奖。1982年,创作《松鹰》、《鹭鸶》瓷板画,《玉兰黄鹂》枣子瓶,《蝴蝶水仙》鸡心瓶。1983年,创作《海鸥》瓷盘分别获景德镇市首届、二届陶瓷美术百花奖特别奖、二等奖。1988年,创作《墨彩花鸟》薄胎碗,获第七届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1990年,创作《报春图》长颈瓶,获全国首届轻工博览会金奖。1991年,创作《雄风》梅瓶,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1990年,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期间,创作《六鹤同春》超万件瓷瓶,为粉彩陈设艺术瓷世界之最,部分陶瓷美术作品《鱼乐图》色釉瓶、《稻香千里》瓷板画、《百蝶图》皮灯、均由国内外美术馆、陶瓷馆收藏。1986~1989年分别应邀赴日本、新加坡作陶瓷艺术交流。曾当选为市政协常委。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
樊蒲
男,1937年11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县人。196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同年参加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省优秀技术改造管理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度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历任景德镇市高档瓷指挥部热工组副组长、景德镇市陶瓷设计院公共设施组副组长、市宇宙瓷厂第一副厂长、厂长、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共第五届党代会当选为中共市委委员。在宇宙瓷厂任职期间,着重抓了日用高档瓷的产品开发及全国质量管理,提高高档瓷质量,使景市日用陶瓷首次大批量直接销往美国市场。在市经委及市政府任职期内,主管和协助分管全市工交生产及技术改造等技术进步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在学术及科技成果方面,六十年代参加设计我国第一条煤烧还原焰隧道窑,单独设计4条50米煤烧还原焰隧道窑,1条60米还原焰隧道窑和一批锅炉房的施工图。七十年代参加中国科学院下达的青花瓷自动作业线的快速烧成窑炉科研攻关课题研制工作。八十年代设计的32米辊道烤花窑,获得了市、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省轻工业厅优秀科技项目奖、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一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还参与了国务院电子振兴办下达的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陶瓷烤花窑炉的技术攻关的研制工作等。主要论著有:《浅谈新型间歇窑炉的前景及设计要点》获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提高陶瓷产品质量浅谈》获省科协优秀论文奖;《工业锅炉节约能源的途径》、《辊道烤花窑设计简介》等,获市优秀论文二等奖。《赴日本陶瓷窑炉技术考察报告》、《日用陶瓷降低铅溶出量途径商榷》等数十篇论文及译文,均分别在部、省级的《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科技信息》、《科技参考》等刊物上刊登,并受原国家经委及上海市节能中心委托,为华东六省一市的陶瓷企业能源管理干部培训班主编了《陶瓷企业能源管理技术》教材。
潘文锦
男,江西波阳人。1924年6月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中国民主同盟成员。高级工程师。曾先后担任省立陶瓷专科学校教务员、轻工部陶瓷研究所课题负责人、景德镇市人民瓷厂工程师、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程师、江西省陶瓷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陶瓷专业技术工作。主要科技成果有:改进天青、豆青、乌青、釉里红等10多种传统色釉的工艺配方,大大稳定和提高了烧成率,简化了多种铜红釉的配方,降低了成本。用化工原料代替天然着色料,配制20多种新色釉,并配制出保留传统风格的乌金釉。仿制出宣德年间高档青花料。采用新红着色原料及调色料,提高了煤窑烧成青花瓷的质量,为人民瓷厂青花瓷获国家金奖做出了贡献。著作及论文主要有:《景德镇颜色釉发展概貌》、《景德镇的青花》、《景德镇的青瓷》、《中德技术合作高温色釉资料》、《低温白釉的试验与推广》、《景德镇陶瓷的研究》、《明代后期官窑青花瓷的特点》、《“中国陶瓷史”中的明清色釉与青花资料》、《郎窑红的工艺探讨》、《景德镇的青花瓷》等,以上作品或由省出版社出版,或在省级杂志上发表或在国家级陶瓷专业学术会上宣读交流。他是江西省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景德镇市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第七届政协常委、江西省硅酸盐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理事。
潘家茂
男,江西省九江市人。1931年8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1960年分配在景德镇市宇宙瓷厂技术科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陶瓷工艺工程师。1978年9月任副总工程师。主要成果有:腐植酸钠在陶瓷工业中应用(中试)项目,1982年获轻工部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高岭牌45头凤凰西餐具于1983年获轻工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84型45头西餐具新产品,获1984年省优秀新产品奖;84—18型组合餐茶具新产品,获1984年省优秀新产品奖;熔融石英质匣钵推广应用项目,获1984年江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丝网小模花纸贴花新工艺研究项目,获1987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真空脱泡压力注浆成型新工艺,获1988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a—石膏陶瓷模具运用项目,获1991年省陶瓷工业公司荣誉证书。论文有:《塑性泥料练制的研究》,被评为三等优秀学术论文;《腐植酸钠在高档瓷生产应用注浆料对克服鱼盘“泥浆”缺陷效果显著》,1981年在省级专业刊物《红西腐植酸》第三期发表;1986年与人合写的《阳模滚压成型工艺(中试)总结》,发表于同年《景德镇陶瓷》专业刊物。他是江西省硅酸盐学会会员、景德镇市东郊片陶瓷专业组组长、景德镇市标准化学会会员。
戴义春
男,江西临川县人。1937年10月出生。195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机系。高级工程师。自1961年起先后在江西省轻工业学院、江西省轻化工业设计院陶瓷组、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技术组、基建设备科、设计室、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工作。历任助教、组长、室主任、院长等职务。曾参加景德镇市第一代煤烧隧道窑匣钵厂81米隧道窑和东风瓷厂60米隧道窑的设计。主持制订景德镇瓷器质量检验标准和瓷器规格器型标准等。承担了浙江、江苏、广东、四川、湖北、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的陶瓷项目设计。1973年主持创办的《景德镇陶瓷》杂志,现已发展成为向全国发行,起到了总结交流陶瓷技术,宣传瓷都的良好效果。
戴荣华
男,江西波阳县人。1940年出生。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分配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的设计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国家用瓷国家礼品瓷等重要科研设计项目。1962年由轻工业部选派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参与整理研究明清两代陶瓷,并临摹了大量精品纹样及造型。该书已由国家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1978年,获景德镇市授予的陶瓷美术家称号。同年被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9年,应邀赴香港举办景德镇八大名家艺术精品展。其中《鸟语花香》等两件作品被日本现代美术馆购买收藏。次年赴日本参加日本国举办的中国展,并与日本画家、陶艺家山下良二、长谷川正晴、渡边哲举办联展。青花《一唱雄鸡天下白》、古彩《锦鸡牡丹》等5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列为中国珍藏品收藏。景德镇陶瓷博物馆也收藏其十余件作品。作品《春蕾》、《蝴蝶图案边花》等在全国陶瓷评比中获二等奖。多年来,共有《西厢记》、《孔雀羽》等70余件作品,分别发表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古彩《乐女图》收录在《中国陶瓷全集》(第二十一册)及《中国工艺美术丛书》(陶瓷篇)。《景德镇陶瓷》以及香港具有广泛影响的《收藏天地》杂志,都曾辟专栏介绍其作品。撰写的论文《谈古彩的由来》,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成果三等奖。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协会会员、珠山区政协常委,同时兼任东方陶瓷艺术院院长。1993年获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出版有《戴荣华陶瓷艺术》专集。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收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获得部级及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共1017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